推衍娘子:状元相公不信邪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裴晏
董昭神色微动,也认同了此言:“国公深谋远虑,末将自愧弗如。”
“董将军折煞老夫,战场之上唤老夫一声将军即可。”安国公笑道。
“易将军。”董昭从善如流。
主位上,皇帝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如此贼寇也必然以为朕怯战而狂妄自大。”
虚而实之,实而虚之,兵者,诡道也。
正如安国公所料那般,西燕军营那边入夜便加强了戒备,巡逻队伍加了三倍不止,严防死守每一个可能出现纰漏之处。
可等得天都亮了也不见齐军来袭,倒是叫他们一阵惋惜错愕。
“这大齐皇帝也不过是个孬种!哈哈!”西燕主将慕容远轻蔑道,“枉本王还提防了一夜,觉都没睡好,就怕突然敌袭,结果连个屁都没有。”
“走了这么远的路,人困马疲的,那皇帝老儿怎么可能受得住?怕是没个三五天的缓不过来!”底下的将领一齐嘲笑道。
慕容远眼中闪过一丝深意:“今日再去试探试探,看他敢不敢应战。”
于是西燕军再次大举来犯,兵临城下,对着齐军各种污言秽语好一顿挑衅。
城楼上,安国公一看就猜到了他们的把戏,哪怕暴脾气如他也不为所动,权当下面是一群驴在叫。
倒是底下的将领受不住了,大怒道:“国公,末将请战!”
安国公抬手压下,转头吩咐:“请圣人驾临。”
皇帝很快便登上了城楼,自然也听见了西燕军的叫骂声,不禁微微皱眉。
但很快又松开了,因为他也猜到了西燕军的目的,同时明白了安国公请他来的缘故。
西燕军见到城上多了一道身影,正是昨日在城楼上给边军鼓舞的皇帝,顿时骂得更兴奋了。
“大齐的皇帝,怎么龟缩在城里不敢出来?是怕了你爷爷了吗?要是怕了,就在上面喊我们每人一声爷爷,爷爷们就不打你了,哈哈哈!”
“那皇帝老儿这一趟可真不亏啊,认了这么多爷爷!”
“……”
皇帝面色沉了下去,眼神无比危险。
主忧臣辱,主辱臣死。这下就是安国公也忍不住了,抄起家伙就道:“这群满嘴喷粪的狗东西!待臣去砍了他们的脑袋!”
“回来。”皇帝面无表情道,“不过是些跳梁小丑罢了,朕还不放在心上,一切按计划行事。”
“是。”安国公生生憋回怒气。
西燕军挑衅了大半天,见城楼上的人始终不为所动,不禁佩服起来,这可真能忍啊,都忍成王八蛋了。
推衍娘子:状元相公不信邪 第761章 东窗事发后
第761章 东窗事发后
“收兵。”慕容远下令道。
就算大齐皇帝不生气,他们也骂累了,口干舌燥的。
“他奶奶的,这家伙孬归孬,可他们不出来,咱们也打不进去啊。”回到军营,一名将领还在骂。
朝廷数万大军,加上守城的还有四万大军,哪那么容易攻破?这次可没有奸细给他们开门了。
“那就故技重施,这次是杨朝请我们来,自然要负责到底。”慕容远狞笑一声。
没有奸细创造奸细也要上!
“对啊!杨朝身为刺史,此时怕是已经在赶来拜见皇帝的路上了,咱们得立即派人去路上堵一堵,不然进了城可就不容易见了。”
西燕众人商议着妙计良策,反倒对齐军放松了懈怠,至少戒备没有昨天那么严了。
而陇中县城内,众将领也调兵遣将整装待发。
夜色下,皇帝看着一个个坚毅的面孔沉声下令道:“出发吧,盼诸位得胜归来。”
“是!”
一队队兵马悄然出城,藏在夜色之中绝尘而去。
远处,火光交错,刀光剑影,一场厮杀正在激烈进行。
直至天光微亮,出城的勇士终于浴血归来。
“臣等不负圣命,大破敌营,斩首五千,贼首落荒而逃。”安国公等复命道。
皇帝大喜:“好,好,重赏!”
只是西燕军虽然被打退了,但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总管府治所金州城还在西燕手里,且这背后说不定还有突厥的影子,这场仗还有得打。
却说京城这边,待一切尘埃落定之后,凌相若便如约上了刘府的门。
小厮惊喜道:“世子妃,您是想到救治少爷的方法了吗?”
“不错。”凌相若点点头。
“太好了!”小厮激动不已,“您快里面请,快请!小的真是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您!”
凌相若但笑不语,心说哪用得着感谢,这本来就是我祸祸的。
如今木已成舟,刘冰也就能醒来了。
“我醒了?”刘冰先是迷茫了一阵,忽然一个激灵,“大军已经出征了?”
“不错。”凌相若点头道,“之后你要多加小心,不该去的地方别去,就算在署衙之中也要多点心眼。”
刘冰神色一凛:“我晓得的,他们做下这种大逆不道的事必然要将知情人都灭口。只是我祖母那里……”
“放心,我已经安排好了。”凌相若宽慰道,“你府上也有保护你的人手,只要你不乱跑基本无事。但署衙之中他们进不去,只能你自己小心了。”
“多谢世子妃。”刘冰感激道。
“若有不可抵挡的危险,便去天师盟。”凌相若低声嘱咐道。
刘冰一愣,随即点头:“好。”
“那我就先走了。”凌相若告辞道。
“我送世子妃。”刘冰忙道。
之后几日,刘冰果然遭到了不少明枪暗箭。好在他身上时刻带着凌相若给的护身符,每日不是署衙就是家,连出门采买的小厮都有人暗中保护,倒也没让人趁虚而入。
刘冰过了几天心惊胆战的日子反倒被激起一股气性来,不仅没有逃避,还迎难而上,开始着手收集他们的罪证。当然,他做的很隐秘小心也很缓慢,免得打草惊蛇。
边关的战报定期传回,董太师之孙守住了陇中县、援兵顺利抵达陇中击退敌军、战事陷入胶着双方各有输赢等等消息陆续被朝野上下得知。
“幸好董昭守住了陇中,不然形势危矣。”朝堂上百官俱是庆幸。
“不愧是董太师之孙,一门虎将名不虚传。”
“还是圣人的天子之师所向披靡,甫一抵达陇中便将贼寇击退!”
朝中一派歌功颂德,没有人认为皇帝此行不会凯旋。
当然,也有人在计算着粮草一事东窗事发的日子。
这个日子或许会延迟,但绝对不会不来。
粮草比先遣军队慢了三日抵达陇中县,清点入仓之时便被发现了端倪,除了表面一层是真正的粮草外,底下竟然全是石块!
原本足够兵马吃上两个月的粮草可能都不够支撑十天!
“安国公,这是怎么回事?”皇帝怒喝道。
粮草一事他是交给安国公和户部交接的,竟然出了这么大的纰漏!不管是户部动的手脚,还是有人事后偷梁换柱,他都逃不了一个失察之罪。
若是平时也就算了,可如此关键的时刻,这是动摇军心的大事,按军法处置直接就可以斩了。
安国公面色一变,当即跪地认罪:“臣有罪。”
“跪一边去,待查明真相再一并处置。”皇帝冷冷道,“来人,将相关人等全部押来。”
很快,涉及粮草的文武官员全都被押到了皇帝跟前。
一通审问下来,最终查到了行军长史头上,他是直接与户部交涉之人。
“圣人饶命,微臣也是身不由己,求圣人开恩。”行军长史不停地磕头求饶。
“哦?你说你身不由己,那由谁?”皇帝厉声质问道。
“这,这……”行军长史方寸大乱,下意识地去看安国公。
“嗯?你看安国公做什么?”皇帝喝道,“还不从实招来?”
“臣,臣……这一切都是安国公指使臣的,臣身家性命都在国公手上,不敢不从。”行军长史招供道。
安国公猛地抬头看向他:“混账东西,谁指使你污蔑老夫?”
皇帝闭了闭眼,深吸一口气道:“安国公,你太令朕失望了。朕听从崔卿建议,命你全权押送粮草,便是信任你不会中饱私囊。朕真是没想到,你!你竟如此胆大妄为!”
“臣冤枉!”安国公问心无愧道,“臣一生光明磊落,绝不可能做这种卑鄙之事!请圣人明察!”
皇帝却似乎是气狠了,根本不听他的辩解,董太师的死对他刺激太大,又压抑了这么久无处宣泄,今日却是一股脑地发泄出来:“私吞粮草,置数十万大军性命于不顾,罪无可赦。看在你劳苦功高的份上,朕给你留个全尸。来人,赐‘鸩酒’。”
“圣人!”安国公不敢置信地看着皇帝。
推衍娘子:状元相公不信邪 第762章 赐死安国公
第762章 赐死安国公
其余众将也纷纷恳求道:“圣人,安国公的为人大家都知道的,不可能做贪墨粮草之事,这其中定有蹊跷,圣人三思啊!”
“是啊,如今两军交战,我方忽然斩杀大将,于军心不利,还请圣人从宽处理。”董昭苦口婆心道。
皇帝确实铁了心要治安国公的罪:“军法岂是儿戏,治军不严,谈何制胜?此事无有余地!”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贪墨污名微臣誓死不认,终有一日会真相大白还臣一个清名!”安国公神情淡漠,仿佛下一刻要“死”的不是他。
“鸩酒”很快上来,安国公深深看了皇帝一眼,毫不犹豫地就举杯喝了下去。
皇帝转过身去,似有不忍,却依旧残忍道:“革去安国公爵位、官职,安国公府上下打入天牢,待朕凯旋再作处置。”
看着安国公倒下的躯体,众将都面露不忍,哀求道:“安国公已经伏诛,还请圣人网开一面吧。”
“朕没有诛其九族已是仁慈,无需再言。”皇帝冷然道。
众将心中一凛,见实在没有挽回的余地了,只得退而求其次道:“圣人金口玉言,臣等不敢妄言,然安国公尸骨未寒,还请圣人开恩,送其回京,容易家办完丧事吧。”
皇帝沉默少许,最终点头:“准。”
略作犹豫后,又下了一道命令:“赐含元丹保其尸身暂时不腐,权当全了这段君臣情谊。”
含元丹蕴含丰沛灵力,含在口中可保尸体短期内不腐烂。
“谢圣人恩典!”众将谢恩道。
随后便立即开始筹钱为安国公置办棺椁,安排人护送回京。
皇帝前脚刚因粮草之事赐死安国公,后脚便有士兵来报,柳边楼送粮草来了。
易玹他们在得知吕行的阴谋之后便开始筹备粮草了,估摸着大军粮草吃得差不多了,便以花茗的名义送了来。
“长宁侯怎么在此时派人送粮草过来?”皇帝问道。
“启禀圣人,我家侯爷因自幼不良于行,深感无报国之机,便时刻想着为国家为圣人做些力所能及之事。今次圣人御驾亲征,我家侯爷便命底下的人尽力筹备粮草,为边关战事尽一份力。”这位柳边楼掌柜十分谦卑地说道。
“阿茗不愧为忠良之后,朕心甚慰。”皇帝龙颜大悦。
“草民代我家侯爷谢圣人夸奖。”柳边楼掌柜谢恩道,“草民先行告退。”
“你们一路赶来也辛苦了,下去休息吧。”皇帝体恤道。
与此同时,大齐皇帝“鸩杀”安国公的消息也传到了敌军耳中。并飞速往外扩散,没多久西域、北疆不少国家都知道了。
突厥人更是拍手称快,安国公可是他们的老对头了,草原无数勇士都是死在这个老杀才手里的。如今大仇人被他们自己的皇帝给杀了,岂不是大快人心?
那个词怎么说来着?对,自毁长城,大齐皇帝这是自毁长城啊!
同样的,安国公的“死讯”传回京城后也掀起了惊涛骇浪。一代国公、朝廷大将就这么稀里糊涂得死了,岂能不引起朝堂震荡?
不仅朝堂上炸开了锅,民间也议论不休。
“听说安国公通敌,被圣人当场抓获,圣人仁慈,只赐了毒酒留他全尸。”
“不对啊,我听说是安国公行刺圣人未果……”
“可怜易老太君一大把年纪了,听说收到消息的时候当场昏厥了呢。”
“唉,还有易世子的前程也毁于一旦了吧。”
百姓们只能捕风捉影地探听一些小道消息,而那些位高权重的达官显贵却是各有门路,都拿到了第一手资料。
“真的就这么死了?”
“那还能有假?这可是众目睽睽之下赐死的,那么多双眼睛看着呢。”
“圣人已经派人押送他的尸首回京了,届时一看便知。”
护送安国公“尸首”的队伍轻车简从,速度自然比大军快得多,只花了不到七日的工夫就回到了京城。
易家老小早已一身缟素等在城门外,同时还有或是真心吊唁或是以吊唁之名前来实际上只为亲眼看看安国公是不是真的死了的人,以及围观百姓。
易家人面色沉重悲伤,女眷们互相搀扶痛哭。看着棺椁越来越近,易老太君整个人都颤抖起来,猛地撇开搀扶扑上前去,不敢置信地碰了碰棺材盖。
“开,开棺,老身要亲眼看看!”易老太君决绝道。
看着这一幕,许多人都不忍心地别开脑袋。
棺材盖本来就不曾钉上,轻易便被推了开来,露出了里面的庐山真面目。
躺在里面的人面目安详,且的确是安国公本尊。因含元丹的缘故,“尸身”栩栩如生,看不出半点腐烂痕迹。
“芽,芽。”小果冻突然哭着喊道,“呜,呜呜……”
凌相若低声哄了哄。
“我的儿啊!”易老太君嚎啕一声,再次昏了过去。
易家众人又是一阵兵荒马乱,费了好一番功夫才将易老太君救醒,而后才继续迎接安国公“尸身”回府。
想要一探究竟的人们也都满意了,安国公的确是死了。
不过有人却陷入焦躁之中,正是对粮草动了手脚的吕行。他收到花茗及时为大军送去粮草的消息后就预感不妙,越发急着要除去刘冰这个证人。
可刘冰昏迷醒来之后就滑不溜秋的,根本不给他下手的机会。
随棺椁一同入京的还有皇帝的旨意,如今安国公府上下获罪,多数人都不敢轻易沾惹,生怕也卷进贪墨粮草的案子。
灵堂之中除了易家人外,还有太子、楚王、首相、中书侍郎、刑部尚书、御史大夫、花茗、裴家人以及几名武将等。真可谓是树倒猢狲散,人走茶凉。
“安国公刚正不阿,绝不可能行贪墨之事,圣人糊涂啊。”首相无奈喟叹道。
“事到如今说这些还有什么用?”易珩拳头紧握,双目通红地瞪着首相,“怪道世人都说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
“住口!”易老太君猛地回身扇了一巴掌过去。
推衍娘子:状元相公不信邪 第763章 易玹叛逃了
第763章 易玹叛逃了
“老太君息怒,阿珩也是无心之言。”太子忙劝道,“此事处置太过草率,孤已经八百里加急送去陈情奏疏,请圣人严查此案,为安国公平反。唉,只是如今圣人有命,待安国公入土为安后还要委屈老太君了。”
“易家百年清誉,满门忠烈,绝不能毁在我们手上,就是死老身也要洗刷这份冤屈。”易老太君沉声道。
“孤定竭尽所能。”太子保证道。
全程易玹不曾开口说半个字,只是神情阴郁地立在灵前,叫人不敢靠近。
太子等人吊唁结束后,便不再打扰他们,先行告辞了。
入了夜后,易老太君将易家二房以及其他旁支都打发了回去。
安国公府的大门彻底关上,易玹也终于“活”了过来,但脸色却更加凝重了:“准备的如何了。”
“都准备好了,今晚三更城西坟头沟见。”易珩快速答道。
“多少人。”易玹又问了一句。
“准备的仓促,只来得及召集三万人。”易珩道。
“好,将府上的下人都召集过来吧。”易玹并无不满,随即吩咐道。
很快,阖府上下的下人都聚集到了灵堂外。当然,家将和暗卫不在此列。
易老太君和裴氏都没有出面,下人们也只以为她们悲伤过度,无力操持。
易玹对着众人沉声道:“如今是个什么情形你们也都知道了,今后我们怕是没有主仆之缘了。你们每人领一百两银子就此离去吧,免得被牵连,也算全了以往的情分。”
“世子爷!”下人们纷纷跪地哭喊道,“我们不走,我们等着世子爷回来。”
“世子妃,您说句话啊!”厨房掌勺突然看向凌相若恳求道,“小的走了,以后谁为您杀鸡啊?”
说着就抹起了眼泪。
凌相若:“……”可别提杀鸡了。
“好了,不必再说了,都去领银子吧。”易玹沉着脸道。
“世子爷——”
“嗯?”易玹眼神一厉。
众人讪讪咽下了后面的话。
大概是易玹身上的气势太骇人,终于有人扛不住,陆陆续续地起身走了。待下人们走光,距离三更只剩下了一个时辰。
“阿若,奶奶、爹娘还有小果冻就交给你了。”易玹嘱托道。
“你们也小心。”凌相若不掩担忧之色。
“走吧,西门都打点好了。”花茗催促道。
“出发。”易玹点头。
“超市以及我名下的产业就托付给你了。”凌相若对花茗道。
在此之前凌相若就将产业都转移到了花茗名下,省得拖累伙计们。而扬州的产业也已经转移到了张氏名下,她已经是外嫁女了,就算获罪牵连的也是夫家,跟娘家没有什么关系。
“嫂子放心吧,有我在没人敢动它们一分一毫。”花茗保证道。
众人效率奇高,不到半个时辰就撤出了京城,来到了约定的地点。
坟头沟其实就是乱葬岗,别说夜间,就是白天都阴森的很。然而此时,这里却聚集了三万兵马。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诸位肯在此时前来,此等深情厚谊易玹铭记在心。”易玹拱手道。
“我等誓死追随世子,为国公爷报仇!”
“好,今后各位都是我易玹的生死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易玹承诺道,“事不宜迟,咱们走!”
易玹带着这三万兵马星夜赶往凉州,而凌相若则带着一家老小南下了。毕竟易玹做的事太危险了,不可能带上老幼妇孺。
安国公府一夜之间人去楼空,羽林卫也少了三万将士,这个消息简直比安国公被赐死还要轰动京城。
他怎么敢!
这是很多人在听到消息后冒出的第一个想法,是啊,易玹怎么敢?才三万人够干什么的?这么一来就真的与谋反无异了,开弓没有回头箭,易家这是彻底完了。
有人唏嘘有人欢喜。
而朝堂上御史言官纷纷弹劾易家,请太子发通缉令将其捉拿归案。
于国法公理,太子都无法徇私,只能下通缉令捉拿易家众人。
就连新任兵部尚书的易家二老爷也被牵连其中,遭到了大批弹劾。无法,他只得上疏请辞闭门不出以避嫌。
太子没有为难易家二房,毕竟是分家出去自立门户的。但也暂时允了易家二老爷辞官的请求,让他暂时赋闲在家。
毕竟瓜田李下的,他再继续担任兵部尚书就落人口实了。
这几天不少大臣家里都喜气洋洋跟过年似的,偶尔有行人从他们门口路过还会被门房塞几颗糖。
“府上有喜事?”行人好奇。
“大喜,大喜。”门房笑呵呵道,连他们都得了不少赏银呢,可不是大喜么?
这些大臣出门碰到同僚,不管是政敌还是盟友都会笑盈盈地打招呼,气氛和谐得不得了。
“哎呀,李大人,本官听说令郎又强抢民女了,恭喜,恭喜。”
“同喜,同喜,听说王大人的第十八房小妾也和厨子跑了?你们家真是克厨子啊,可喜可贺。”
……
原本打算慢慢收集证据的刘冰在看到通缉令后,顿时又急又怒,竟豁出去地想去敲登闻鼓,直接朝天阙。
好在一直暗中保护他的红领巾将他拦了下来,告诫他不要轻举妄动。
“难道就这么看着易家蒙冤吗?”刘冰悲愤道。
“这是庄主吩咐的,你不要冲动。”红领巾安抚道。
刘冰这才沉寂下来。
易家人逃走后,找他们的不仅有朝廷的人,还有黄天教。黄天教对易玹和凌相若一直是既忌惮又觊觎,能拉拢必然不会放弃。而想要拉拢他们还有比这更好的时机么?没有了。
所以黄天教不会放过这次机会。
太平天尊甚至特意出关准备亲自出手。自上次被国师重伤后,他便一直在闭关疗伤。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太平天尊带了不少好手。如三位法王、四位护法都在其列。
出发前他专门卜了一卦,算出易玹和凌相若分开了。略一沉思,他便果断放弃去追易玹,专盯凌相若。一旦凌相若到手了,易玹还会远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