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国势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月影梧桐
——猛攻一个突破口固然可以集中进攻方的兵力。但也便利于防守方集中兵力扼守,支那军准备了颇具实力的预备队,重点进攻的话很难打开突破口,必须全面进攻,多点开花,逼迫支那军的预备队四处奔命,只要耗掉了支那军地预备队,再进攻防线就会轻松;
——支那人在防线后面构筑了大量的炮火阵地。这些阵地有坚固的防御工事,同时又处于良好的隐蔽之中,很难被击中,即便占有火炮数量优势,进行对战也对我军不利,因此,一旦进攻发起,炮火群的主要任务是压制一线的支那守军。而不是敌方火力;
——支那人拥有一门威力非常巨大的远程火炮,具体是什么还不清楚,经过这些日子的观察,这门火炮最大地弱点在于射速不高,而且。根据推测,需要较长的准备保养时间,因此,炮击之前。要做好隐蔽工作,发挥突袭优势,炮击时,要无视这门巨炮的影响,坚持完成作战目标;
——支那人工事群前面布置的雷区、铁丝已经在前两个阶段中消耗殆尽,在即将发起的进攻中,各部队要不怕牺牲,竭力向前。用最快速度冲过支那人地火力封锁区,同时,中小口径炮兵部队要敢于顶在一线,采用直接瞄准的办法压制工事火力;
——进攻要进行波次分层,逐次投入,连绵不断,一方面避免因兵力密度过高而遭到密集杀伤,另一方面能够保持进攻压力的连贯性与持续性。不让支那军有喘息之机。不但白天要发动进攻,还要利用条件许可的夜晚发动夜袭……
作战会议上。大谷、仁田等人一口气概括出了近0条经验总结,听得冈市频频颌首,原本心中无底地仙波师团长一颗悬着的心也逐步放了下来。
冈市奇怪地问道:“两位既然有如此心得,为何仗还打成这样?”一开始,冈市还以为是大谷和仁田两人不卖力气,了部队的损失之后,又迁怒于两人的指挥不当,知道召开作战会议,全面审视检讨后,才发现,原来自己一直错怪了两人。虽然上位者已经说出去的话不可能收回,也不可能让冈市对大谷和仁田道歉,但他对两人已经换了另一种评价的目光。
大谷苦笑道:“刚才的这些总结,全部是我和仁田君在前面的战事里,吃尽苦头、付出巨大代价才寻找到地,一开始这道弓长岭防线根本没有什么明显的破绽,就像蜷缩起来的刺猬,让人根本无从下口。”
仁田附和道:“支那军的守军将领名叫李杜,是支那总统秦时竹一手提拔起来的悍将,素来以硬朗著称,另悉,支那辽阳集团的总老板沈麒昌也在辽阳……”
“沈麒昌?”冈市原本有些奇怪,为什么单单要提到一个商人,猛一转念,才想到沈麒昌是秦时竹的岳父,他在辽阳,就代表着秦时竹亲在辽阳一般。
“可惜……”冈市为难地搓着手,“明治大帝仙升不久,皇室仍在孝期,无法亲临坐镇。”
大谷和仁田都知道这不过是冈市的托词罢了——皇族不是不能来,而是冈市根本就请不动,他们相信,如果皇族能亲临视察地话,一定会对士气有莫大地鼓舞作用,既然冈市办不到,也不必勉为其难了。
大谷怕冈市面上尴尬,错开了话题:“这次辽阳构筑起如此严密的防御体系,比当时地俄军更见功力,当然,最要命的是,我军没有太好的渠道获得对方的情报。”
日俄战争时期,有很多中国人为日本传递情报,秦时竹本人也是在当中狠狠发了一票,现在大谷重提旧话,冈市也觉得有些棘手,但他决不愿意在部下面前示弱,便敷衍道:“特高课、军情部门要加紧对敌情报搜集。”
大谷和仁田说完后,又是其余各师团长、参谋长畅所欲言,各联队的联队长虽然悉数到场,但没有资格讲话,只有炮兵联队因为涉及专业,岛田和立花两个已经被打得差不多的光杆联队长站起来说了一通经验。由于大谷已经定下了基调,虽然两人对“雷公”的威力极为恐惧,但此时也只能避重就轻,避而不谈雷公,反而花费大量笔墨渲染炮兵顶着一线,发挥拼刺刀功效的情节,众人又是一番唏嘘不已。
“很好,很好,各部就以大谷和仁田君两位的意见教训,继续完善作战方案,我们今夜讨论,明天拂晓,发动新一轮的攻势。”冈市召开完群英会后,自以为已经“见仁见智”,就打算第二天发起进攻了。
“但是,阁下……”大谷站了起来,“我觉得还有些奇怪。”
冈市此时心情尚可,大手一挥,“请讲。”
“有一件事情我心里盘旋很久了。”大谷的思路始终是非常清晰的,虽然言语中老是有非国民的成分——这是仁田的评论,“我军并未能够完全封锁住辽阳,但是,迄今为止,为什么支那军一直不向辽阳派遣援军呢?如果是一般战术性质的诱敌深入,支那人不派援军非常容易理解,可是,辽阳的价值无比重大,难道支那方面便不明白不得有失的道理?”
“这是我和大谷君在商议时,一直认为支那军最不可理解,最难以解释的破绽。”仁田帮腔的话一出口,原本会场上准备要散会走人的师团长、参谋长、联队长们全部都竖起了耳朵,重新聚精会神地听起来——要是以往,区区支那军,哪里轮得到这么多高级军官费心?
“事情很蹊跷,而且可以解释的理由不多。”大谷慢条斯理地分析起来,“第一条,这是支那人继续诱敌深入的计策,但是,方才已经说了,辽阳目标的重要性决定了这种计策是要付出惨重代价的,一旦攻下辽阳,我们可以向内阁要求更多的兵力和补给;第二条,支那人的兵力还没有部署到位,可据我所知,在沈阳城就有支那人一个师,根本不存在抽调不出兵力的问题;第三条,在山东战场上支那军遭到了很大的损失,目前还在休整中——这是唯一勉强有说服力的解释,但也有很多漏洞。”
关于山东战场和神尾师团,是冈市根本不想再提的言语,他也无法在这个话题上纠缠下去,只好用一种息事宁人的口吻说道:“这确实是一种比较奇怪的现象,我同样认为支那人在准备什么阴谋。但是,各位,大军在此,不容停顿,辽阳攻略,也不容有半点迟疑,不管支那人有什么计策和阴谋,打下辽阳城后我们再分析也不迟。就目前的情形来说,哪怕辽阳真是一个诱饵,我们也得先吞下去再说!”
“既然这样,倒是下官唐突了。”大谷已经见了冈市朝他使的眼色——他也不想就这个问题和冈市较劲,因为,他只是本能地嗅到了其中的不安,具体是什么,还真说不出来。况且,冈市的话也非常正确——哪怕辽阳是个诱饵,也得一口吞下去。
开弓没有回头箭啊![(m)無彈窗閱讀]





国势 第181章 辽阳战血(20)
第章 辽阳战血(20)
在冈市雷厉风行的举措之下,日军辽阳集团鼓起余勇,准备发动倾尽全力的一击。
对面日军的动作,李杜等人早就在眼里,除了一方面调集各种资源加强防线后,另一方面则动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对日军进行骚扰。
轰炸、扫射、雷公……一方面是侦察日军出发阵地的详情,借以考察日军可能的进攻重点和兵力集结地,另一方面则是骚扰、破坏日军的集结速度。
“邪门啊!”这几天来的空中侦察已经由战区指挥部直接发给了辽阳军,但根据空中侦察显示的迹象,居然判读不出日军重点进攻的方向,就连日军的兵力密度也无法判明显而易见的高低之分。李杜面对着综合各种情况汇聚起来的兵力图,不由得连声感慨。
不惟李杜在指挥部里跺脚,在沈阳坐镇的四总部长官和陆尚荣也颇有点犯难——日军这架势,难道是要全面进攻,齐头并进?
可是,这违背了集中优势兵力打出突破口的军事常识啊。虽然蒋方震等人对日军指挥官的能力和水平并不盲信,对冈市的指挥能力更是嗤之以鼻,可是,他们还不会天真地以为,日军会是让饭桶在指挥,就是让两军公认的饭桶——神尾来指挥,也不见得摆出这么一个架势吧。
“这里面的玄机倒是有些奇怪。”蒋方震分析了无数种可能,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日军被逼急了,在没有好办法智取的前提下只能力敌,打消耗战,倚仗兵力和火力对辽阳军的优势来硬吃李杜。
这还正是,真真说不出话来!
陈宦感叹道:“总统总是有先见之明,他说。辽阳必将是绞肉机的舞台,我当初以为不过是说笑罢了,现在来,倒是一步步成真了。”
陆尚荣瞪着眼睛:“诸位,如果全面进攻、一字平推,怎么应付?”
“有正道,有奇道。”蒋方震的回答很干脆。
“正道怎么走?奇道怎么走?”
正道——那就是老老实实应付日军的进攻,任他哪路来。我只管防守,把防线分段切割,包干到营、连。
奇道——那就是在正面应付的时候,出奇兵包抄日军地两翼,截断敌军归路,迫使其腹背受敌。
“可是……”蒋方震接下来的话就让人颇觉棘手了,“守正道的话,得顶住日军多波次连续进攻。走奇道的话,有两个风险——要么被日军后续部队吃掉,要么就打草惊蛇,无法完成整个辽阳战役的目标。”
“百里兄言之有理,从日军的部署上来。在一线以外明显还留了后手,6、7万的兵力,不可能同时展开,必然是有波次轮动的……”
“这么说来。还非守正道不可?”陆尚荣一拳头砸在桌子上,“小鬼子要和我们拼命啊!”
“还是要提请大本营提前做好准备,各部队要在72小时后做好立即动手地准备,北风计划的发动,就在那时!李杜顶得越久,对北风计划就越有利,当然,前提是。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辽阳一定还得在我们手中!”
“给李杜去电,约定战役零点,我们就等他的信号了。”
话音未落,机要已经送来了电报:“辽阳方面消息,日军在0分钟前开始了进攻,目前正在进行炮火准备。”
硕大无朋的雷公,巍然矗立在铁道线上。上举的炮口更显威严!
“传递各诸元消息!”指挥现场的郭宝忙得满头大汗。虽然是滴水成冰的日子,他地额头还笼罩着一层淡淡的白雾。
雷公的威慑力。远远超过了人们心中的预期,乃至于前线将士一听到雷公的怒吼就兴奋地大嚷大叫,而日军一听到雷公呼啸而至地声音,就心惊胆战。
无法逃避、无法防御、无法应对!三个无法,构成了日军的无奈。
这一次全面进攻,按照炮兵操典的要求,原本是要将威力最大的0多门攻城臼炮布置在一起发挥火力优势地,这样既便利于弹道校正,对于维护和后勤保障也更为有利。但是,迫于雷公的存在,立花和岛田苦口婆心地劝说冈市将这些攻城臼炮分散布置,在每段防线上都部署上一门。这样做固然是大大分散了火力密度,但也不至于让雷公一炮弹下来一锅端。
面对威力不如人、距离不如人的窘境,冈市只能恨恨地答应这个要求。他已经以大本营的命令,要求海军方面提供05mm口径的长身管舰炮,但是,这明显就是一种奢望——不要说海军肯不肯将战列舰上的主炮拆解给他,就是肯,如何运输、如何操作都是一个麻烦,想要临时抱佛脚,哪里来那么容易?
而且,更要命的是,立花和岛田比他更清楚——日军是不掌握空中优势的,即便架起了这样地巨炮,如何躲过空中的追杀?听说支那人都开发出可以重创战列舰的炸弹了,那么对付战列舰上的舰炮,还不是小菜一碟?当然,冈市会强调气球炮和高射机枪,可是,如果支那人发动决死进攻又如何?
有这样的闲工夫,还不如去捣腾飞机克制支那的优势比较实在。可惜,这也是失望。陆军的这批马鹿根本就不重视空中力量,日本的飞机数量虽然不少,但无论性能还是攻击力,都不是国防军地对手,去了只是靶子而已。紧急采购飞机,与日本有结盟关系地英国自顾不暇,哪里有飞机可以支援?而美国,虽然有多余的飞机,但美国政府下了命令,严格恪守中立,严禁向陷入战争状态地中日两国出售军火。
当然,谁也不会把这种中立当真——欧洲打得如此惨烈,美国不是在痛痛快快地贩卖军火么?中立无非就是个幌子,真实的态度是,美国并不想到日军在太平洋西岸耀武扬威。美国已经不止一次地警告日本,不要太过分,不要破坏门户开放政策,日本置若罔闻,那么,到现在这个时候就要抓住一切机会报复。虽然日本的野心需要遏制,但无论如何,美国是不会站在第一线抵挡日军的进攻的,所以,中国每一点防御力量的增强,每一分胜利的取得,都是美国所乐见其成的。
在铺天盖地的炮火中,防御阵地上的国防军将士们感觉气都喘不过来,这是他们有史以来第一次感受到如此猛烈的进攻炮火。与关东军和朝鲜军略显半残废的炮火准备想比,这才是动了真格了!
国防军的炮群奋起还击,炮弹在空中飞来飞去,到处铸就了硝烟弥漫、尘土飞扬,到了最后,连在空中监测弹道、报告弹早点的观测气球和飞天都不清地面状况了,整个辽阳南线,笼罩在令人窒息的烟雾里。
“板载!”怒吼声中,洪流一般的日本陆军开始了冲击,从东到西,按照各个师团的分野,进行了4拨主要进攻集群,恰好面对国防军构筑的4个阵地。
如果从空中望下去,能到的就是一群黄蚂蚁在向前推进,数量之多,速度之快令人忍不住头皮发麻。
几分钟后,眼步兵就要冲击到一线,日军的炮火开始了延伸,向国防军的阵地纵深扫去,试图阻隔国防军的增援与兵力调度,在彼此的炮战中,国防军的炮群以日军的火炮阵地为主要打击对象,日军以国防军的一线阵地为打击对象,双方进行了不对称的攻击,结果也是半斤八两。
日军方面,4门野炮被摧毁,0来门山炮被打坏。
国防军方面,个永久性、半永久性工事被日军击溃,20多段交通沟被炸断。
“鬼子上来了!”国防军的将士们已经有了经验——日军的进攻套路是刻板和僵硬的,炮火一旦延伸,就意味着步兵突击马上就要开始,所以,一旦炮兵过去,鬼子就要摸上来了。只有距离远近,才反应出鬼子指挥水平的高低。这次日军下了最大的决心,进行了精心准备,距离把握得恰到好处——正好00米,既不至于让本方的炮火击中,也不至于距离国防军防御阵地太远,还没冲到就被击退。
“突突突”重机枪的火镰无情地收割日军将士的性命,“啪啪”的三年式步枪声则在给鬼子进行一个个点卯。
可是,如潮水般用来的日军实在是太多了。一个永久性工事里,经过连番恶战,已经剩下不过20来个人,但面对的敌人,大多在00以上,让守军疲于应付。而且,在守军猛烈的迫击炮火力覆盖下,日军非但没有出现溃散的迹象,反而利用炮弹落地爆炸造成的烟幕趁机跃进,一步步挪近工事。
很多工事面临的敌人,不是00米,不是200米,而是0米,20米,敌人几乎就在眼皮底下。
“枪榴弹,枪榴弹!”可是,安装需要时间,发射需要时间,利用这一点时间间隙,鬼子差不多都要冲到工事跟前了。[(m)無彈窗閱讀]




国势 第182章 辽阳战血(21)
第2章 辽阳战血(2)
“轰轰”声中,枪榴弹夹杂着手榴弹在肆无忌惮地宣泄自己的威力,整个工事,笼罩在一层淡淡的烟雾中,只能通过层层迷雾见其中的火光。
工事本身很坚固,视野也开阔,但同样存在着射击和观察死角,很多工事只注意到了前面扑过来的日军,没有见从侧面迂回过来的鬼子,更由于战场上硝烟弥漫,神情高度紧张,直到日军摸到跟前,才发现动静。在猛烈的爆炸声中,好几个碉堡被日军随带的炸药包摧毁。而成功摧毁工事的现实,又在伤痕累累的鬼子群中犹如打了强心针一般,刺激他们更加不要命地向另一个工事冲去。
短短0分钟,阵地上响起了惊天动地的爆炸声,要么是阵地被日军的敢死队所摧毁,要么是国防军发现了日军的企图,密集的火力打得炸药包只能在敌群中自己炸响。在日军的拼死攻击之下,各堡垒被迫以分头迎战的方式各自对付所面临的敌人,无论是谁,都面对着几十上百号的敌人。
日军固然取得了不俗的战果,可为此付出的代价也是异常惊人的——成群成群的小队报销在向碉堡突击的道路上,一个中队,若是能炸毁一个碉堡,已经算是够了本。在每一尺方圆的土地上,都浸透了中日两军的鲜血与生命,更不必说到处一抓一大把的弹片。
指挥部里,电话铃声响个不停,此起彼伏的都是各处营连长前来报告的战况,望着作战参谋在防线示意图上标注而出的一个个缺口,李杜眉头紧锁,这一次鬼子可是比前几次厉害多了。不但进攻的时候像是不要命一般地狠命直冲,便是攻势和兵力都是源源不断。居然杀起了车轮战。这一点是一线阵地上所不能相比的,人就是这些人,堡垒容量有限,也不可能无限量增加防守兵力——毕竟,这么长的防线,没有纵深和弹性如何应付?
按照作战参谋地示意,鬼子已经在2、两个阵地的交界处打开了缺口,大队鬼子正朝此处蜂拥而至。并且自动地呈扇形散开。
“好家伙!突进来了?”李杜一挥手,“按照一号御案,用4团预备队顶上,务必要封锁缺口,不能让敌人杀进来——鬼子要去其他阵地老子不管,老子只要他呆在第一道防线外!”
“是!”4团长立即领命而动。
“各单位注意,进行火力补偿射击,方位:xxxx、xxxx。目标:近一个大队的鬼子,迫击炮和山炮无差别覆盖!”
在日军突破口,说不定还存在本方士兵的微弱抵抗,但在整体战局面前,来不得半点心慈手软。特别是在日军气势如虹,我军面临不利局面的情况下,更加要有破釜沉舟的大无畏决心。
密集的炮弹如同长了眼睛一般地飞去,经过前后一个多月的整顿。国防军早已经将防区内地显著地点予以了精确标识,炮兵几乎是指哪打哪。阵地上的冈市,原本从望远镜里到了这个突破口,兴奋不已,但还没等他下达“杀机机”的命令,国防军已经构筑起令人胆战心惊的弹幕,端的是反应迅速。
“八嘎!”眼近一个大队的士兵,在硝烟散尽之后几乎不到了人影。冈市气得捶胸顿足,很有将指挥刀拔出来砍人的冲动,在其余各处阵地上原本气焰熏天的日军,在目睹了一个大队地报销之后,最后鼓起的那点勇气也消失殆尽,此时,对面的国防军阵地又齐声发出了呐喊,预备队来了。
在双方都已筋疲力尽的当口。4团投入了足有00人的预备队。如同一把尖刀捅进了日军地软肋部,虽然当面的日军是预备队人数的好几倍。可当时都分割开来用于分割包围国防军第一线的工事群了,此时地兵力也是呈现分散态势。00人固然不多,却以一个拳头的面貌出现,此消彼长之下,颇见李杜使用预备队的高明。
“杀!”支持着将士们的,是一股热血,一股为了祖国和人民,一股为了战友和兄弟报仇的热血。眼在气势上压不住如猛虎下山一般的国防军增援部队,日军一个大队长怒吼一声,拔出指挥刀,妄图以白刃战的形势重振士气。他哇哇乱叫着,手执雪亮的指挥刀,不要命地冲击了过来,在他地带头之下,原本有些气馁的日军士兵仿佛又换了一种脸孔,也迸发不可思议的力量,仿佛一群野兽般嚎叫着扑过来。三八大盖的长刺刀闪着令人不寒而栗的锋芒。
带队的连长轻蔑地笑了——日军还是老一套,认为国防军不善于白刃战,妄图用这种方式在气势上压倒本方。
休想!他怒喝道。
国防军虽然没有进行白刃战的针对性练习,那并不代表国防军不重视白刃战,也不代表国防军就不能练习白刃战。恰恰相反,总参做过兵棋推演,在综合考虑了士兵的体力和素质后认为,如果加以同样地训练时间和技巧培训,中国士兵,特别是北方兵由于身体素质远远强于日本,白刃战地能力并不会落于下风。但问题是,白刃战是一个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科目,国防军要进行文化补课,要进行近代战法和合成快速教育,就不能在这个科目上花费大量时间。
而且,国防军为了火力与后勤方便,使用了短身管地步枪,虽然大大减轻了士兵的负担,但拼刺刀的枪杆自然也短小了下来,更要命的是,日军的三八大盖偏偏是一柄长得有些过分的步枪,加上刺刀之后,足足长出国防军三年式步枪0公分以上。
既然每一分钟都是宝贵的,那么,干脆在训练纲要中取消了白刃战的训练科目,取而代之的是对白刃战进行克制的制敌法。
连长掏出驳壳枪,“啪啪”两枪,直接将带队冲锋的日军大队长打倒在地,接着,还没等后面冲击上来的鬼子收住步伐,国防军人群中已经闪出数个手执轻机枪的枪手,“突突突”,毫不吝啬地将枪弹全部倾泻在倒霉的日军身上。
用火力来克制刀锋,这是一贯正确的选择,在白刃战战中,最好的武器不是军刀或者上了刺刀的步枪,而是手枪——特别是兼具准头与距离的大口径手枪。
在瓢泼一般的弹雨中,剩余的日军伤痕累累,不得不就此撤退了下去。而在整体来,日军几乎差一点攻破第一道防线,最后虽然在国防军强有力的反击中败下阵来,但出现战果是迟早的事情。
冈市一方面为进攻功败垂成表示懊丧,另一方面又为进攻中付出的代价感到极为痛苦。一轮全面进攻,整整少了000多人,绝大多数都是折损在里面的精锐部队,冈市已不敢设想,倘若每次进攻都要维持这么大规模的准备,都要付出如此大的代价,后备人力将很快用完,到时候怎么办?难道他冈市带着一堆联队长、师团长冲锋陷阵么?
1...315316317318319...45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