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势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月影梧桐
——辽阳钢铁弓长岭矿区,占了全国钢铁业的45%以上。特种钢铁和型材占了近70%;
——辽阳水泥占了全国水泥业地25%以上,用于建设国防工事和重点工程的高标号特种水泥占了50%以上;
——辽阳机械是全国能生产和修理机车的仅有的两个基地之一;
——辽阳重工是承担生产和装配拖拉机、载重卡车、乃至装甲车和坦克地盘的核心基地……
更不要说辽阳化工供给着硫酸、硝酸、盐酸、纯碱等大宗化工物资,辽阳仪器生产着望远镜、照相机等先进器材,辽阳金属供应着全国最为先进的特种合金。
这林林总总的产业,构成了辽阳作为中国工业中心的独特地位。虽然有“南张北周、关外辽阳”地称誉,但了解内情的人都知道,把南张北周所有的实业加起来都抵不上关外辽阳的零头,辽阳是东北乃至全中国的工业枢纽。是中国唯一一个工业人口及其家属占了0%以上地城市,也是唯一一个实现现代化市政管理的现代城市。
在辽阳,你不知道究竟是辽阳实业在辽阳呢还是辽阳在辽阳实业内,无论经济、文化、人口、风俗、乃至作息时间,辽阳已经充分辽阳实业化了。辽阳实业上工的钟声便是辽阳城开始一天繁忙的号角,辽阳实业放工地钟声则是辽阳城开始一天休息的符号,在辽阳,政府要解决什么问题。不找辽阳实业,同时,辽阳实业也越来越像一个政府——连片的工人住宅区,集中供暖、集中供应热水,保育院、托儿所、幼稚园、初等小学、高等小学乃至各类专科学校都是辽阳实业出资兴办的,报社、杂志社、电影院、剧院、公园、游乐园、饭店、照相馆每一样生活休闲娱乐设施都是辽阳实业的文明产业,公共交通、有轨电车、消防、电力、自来水,甚至于工人纠察队。都是辽阳实业的功绩。
要想把辽阳和辽阳实业区分开来。根本办不到把。辽阳的工业产业全数抹平的话,中国地实业产业建设将倒退20年。而中国的市政建设水平也将倒退5年!
在秦时竹竞选总统并明确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口号之后,曾经有个记者采访秦时竹,问他,“怎么样才能让老百姓直观地懂得现代化?”秦时竹略一沉吟后,便道:“在辽阳!只要全中国所有的城市都能做到像辽阳一般,那中国的现代化就基本完成了。”
这样一个天下瞩目的地方交给了自己,李杜感觉前所未有的压力,虽然他向来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人物,可在这种压力面前,亦不由得有些踌躇。辽阳地防御战,不仅要打赢,而且要打好,如果把辽阳实业地瓶瓶罐罐都打烂了,怎么和总统交代,怎么和4万万民众交代。
是的,正因为辽阳是天下重器,所以小鬼子会格外关注,也会不顾一切地发狠,他永远也忘不了陆尚荣在会议结束后单独找他谈地话:“辽阳防御,敌我兵力是:,但是,我要求杀伤比也是:,你们付出一个人的牺牲,要让三个小鬼子付出代价!我着你们,总统着你们,全天下的百姓着你们,能不能守住,关键就你了!”
走出指挥部,李杜还是满腹心事,脚步亦变得沉重起来。
“植初兄,还在为守辽阳的事情烦心?”就在李杜低头思考问题的时候,冷不防有个声音叫住了他。
“茂宸?”望着面前的郭松龄,李杜惊喜地叫了起来,“你什么时候来了?刚才开会没见你。”
“我去大本营觐见总统了所以迟了,而且,我的部队刚刚安顿好。”
“总统有什么吩咐?”李杜竖起耳朵,“师在山东打得很不错,我光是报纸就知道了大概,后来了大本营的详细战报,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2师全师上下都为你们感到高兴!”
师和2师是真正的兄弟单位,辛亥后师抽调骨干入关后,剩余部队后来迭经整合,编成了2师,但整个2师和师是一脉相承的编制渊源,李杜和郭松龄原来都是秦时竹的得力副手,现在每人都做了一师主官,无论感情还是关系都非同一般,再加上外人眼中的“嫡系”光环,更是非同小可。
“总统说了,有人在他面前抱怨他偏心!”
“偏心?”李杜笑了起来,“大帅不是这样的人哇!别人不清楚,你我兄弟跟随大帅0来年了,我们还不清楚?”
“是的,偏心。山东战场,让我们师打主力,明山攻防战,最难办的事情,让我郭松龄顶了;现在,辽东战场,让2师打主力,辽阳防御战,最难办的事情,让你李杜给顶了——这不是偏心是什么?难道,只有总统的嫡系部队打得了硬仗,别人都是软蛋?”
“哈哈哈!”李杜大笑,“说起来,我也有个偏心的证据。辛亥年换装备那时,我们师可是最后才换的,那时候话怎么说——新兵用新枪,老兵用老枪,越是大帅的部队,越是后换枪!这一晃可就年多了,我可是一点都没忘呢。”
郭松龄也是一通大笑,虽然他比李杜官升的早,资历也略胜一筹,但年龄却是李杜要大上岁,两人排行都是李杜居长。
“总统对辽阳战事到底怎么说?”李杜挠了挠头皮,“不瞒兄弟说,自从领了防守任务后,我是每天都琢磨这个事情,一闭眼都是辽阳的草草木木,山山水水,怕是早将里面的道道都记熟了,毛子0年前和鬼子的较量,我也想尽办法搜罗了资料研究。可是,我心里总有一个疑问,原定辽阳防御是7天,为什么总统坚持延长到5天?而且,还留了视情况决定总攻发起日期、只迟不早的尾巴。”
“怎么,怕守不住?”
“守不住?”李杜摇摇头,“我再不济,辽阳守个5天还是有把握的,别说小鬼子来了4个师团,就是来个师团,5天也照样顶得住。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顶多久,而在于为什么要这么顶——我知道兄弟的能耐,也知道你最善于领会总统的用意,能不能给详细说说?”
“你认为战区指挥部在诓你?”
“这里一定有我说不出的道道,只要打通了这个关节,那就没问题了。”李杜极其诚恳地请教道,“请茂宸兄指教。”
“说穿了其实没什么。”郭松龄一脸神秘,“本来我也将信将疑,但经过大帅的教诲和山东的这一席经验,我算是明白了。”
“明白什么?”
郭松龄一字一顿地说:“进-攻-的-最-高-境-界,是-用-防-御-消-灭-敌-人!”
“用防御消灭敌人?”李杜一愣,随即便豁然开朗……
国势 第155章 血色辽阳(4)
第55章 血色辽阳(4)
思绪仿佛又回到了在讲武学堂相互切磋战术的年代了,郭松龄和李杜顺手找了个僻静角落,就着地上的积雪开始比划起来。
“你……”郭松龄顺手划起了明山攻防战的示意图,“从地形上来,明山是关键枢纽,但却不是我们一般意义上认为的易守难攻之处,这便带来两个意思,第一,这地方小鬼子是非要不可;第二,这地方在小鬼子起来要夺取并不费力——特别是,在0年前有过旅顺20高地争夺战后,鬼子已经自认为可以夺取任何阵地和山头,这便是这场战斗的核心精要。”
“听说你只放了一个团?”
“明山地盘不大,一个团足够了,其他兵力都在二三梯队。”郭松龄笑了,“别鬼子有4个联队的进攻兵力,可是只能逐次投入展开,而且又进行了长途跋涉,士气和体力都比不上以逸待劳的我们。当然,一开始我和你的疑惑是一样的,明明我们在兵力和装备上都不逊色于鬼子,可为什么要强调用防御歼敌呢?”
“是的,都说最好的防御是进攻,你这套防御是进攻的最高境界,我还真是闻所未闻。”
“迷惑归迷惑,仗一打,我就明白过来了。植初,我告诉你,我们部队是将轻机枪配发到班一级的,可是,鬼子没有哇——而且,鬼子死板的很,一个劲地强调重机枪只能用于防御作战,在向山头进攻的时候,根本没有多少火力压制。”郭松龄举起了秦时竹当年讲授的战例,“大帅告诉我们,为什么拿破仑时代的战争排的是密集的作战阵形,而到了普法战争的时候。队伍展开变成了散兵阵形?”
“哦……”李杜顿时醒悟过来,一模一样地复述了秦时竹地讲课,“从数量关系上衡量,决定攻防作战胜利与否的取决于兵力和火力的密集对比——当兵力密度大于火力密度时,虽然进攻方会付出较大牺牲,但握有人数优势的一方往往能轻而易举地压倒对手,而当火力密度大于兵力密度时,虽然人数多的一番握有较大的火力优势。但不可避免要付出惨重的损失,而且还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在一定地空间里,兵力密度是呈算术级数增长的,火力密度却是呈几何级数增长的,特别是最近20年以来,火力增长的速度远远大于兵力增长的势头,这就使密集进攻成为一种自杀行为。”
“一挺轻机枪,在火力密度上等于一个排的步枪齐射!你说。鬼子怎么干得过我们?”郭松龄笑了起来,“虽然明山打得很激烈,鬼子也很拼命,我们师也有一个连队全部打光的例子,可在整体上。敌我伤亡比例是5:。”
李杜点点头:“归根结底,还是你们打得好,够顽强,20高地不是让小鬼子用人海战术拿下来了么?”
“20高地有偶然性。那是一个孤立点,明山也好,辽阳也罢,都是有后手的。我进京觐见总统,总统说地话很有意思:‘为什么说防御是进攻的最高境界,不是说我们就是消极防御,坐等敌人来攻——那是被动防御,我们说的防御。是指通过大势和战略,把鬼子逼到不得不进攻我们的铜墙铁壁的份上,这是压迫性地防御,也是积极防御’……”郭松龄给李杜打气,“现在整个中日大战的局面,就是总统说的积极防御。我们在山东战场先胜了一局,又在海上和经济上将鬼子逼得死死的,他不来进攻。便是死局。便是败局,甚至于进攻一般地地方都于事无补。非得用辽阳或者沈阳才能证明自己——这就把压力压在了小鬼子身上!”
李杜激动地一拍大腿站立起来:“好!兄弟到现在这会,便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
“这么激动呀!”两人说得热烈,丝毫没主意蒋方震和陈宦已经站在他们的身后了。
“呀,蒋总长、陈副总长。”两人连忙跳起来敬礼。
“见外了不是?”陈宦故意板起面孔,“几年前还是二庵兄的,这会儿就称呼官职了……”
李杜和郭松龄不好意思的笑了:“我们方才在讨论辽阳的战事,所以……”
“我就知道你们两个有说不完的话。”蒋方震调侃道,“我的副官早就报告你已经到了,我坐等不来,又等不来,干脆和二庵兄一起出来瞅瞅,没想到你们两个居然蹲在这里比划。唉,作战室有地是沙盘和教鞭啊,说来说去,估计还是怕见我这个教官。”
当年在督练公所,蒋方震和秦时竹之间曾经有过一段插曲,郭、李二人原来也是班上学生,现在听到旧事重提,俱是大笑。
“辽阳的地形我比较熟悉,可以说,并不是一个容易防守的地方。”陈宦也蹲了下去,在雪地上划出道道,“你们,主城、工业区、东面从摩天岭一带而来的通道,都是需要大力防守的地方,恰好构成一个向东南方有所歪斜的品字形,这三个战略支撑点是唇齿相依的,攻破其中任何一个,均可以对其余两个造成侧翼压力,所以,一个都丢不得!丢一个等于丢全部!可是,我们的兵力不足于支撑全面布防、层层阻击,这便需要发挥防御优势!”
“弹性防御!”其余三人异口同声地说出了这个战术。
“是地,除了固定主要防守部队以外,辽阳军指挥部还要掌握一支精干地力量,最为直属预备队,平时不轻易动用,在关键时刻要拉得出,顶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固定部队,划分防御区域我已经想好了。”李杜一一比划道,“主城由5旅防御,东线通道由7旅担纲,工业区最为紧要,而且面积也最大,由2师担纲。前线指挥部设在三个点地中央!只是精干的预备队……”
“怎么?选不好?”
“我本来属意6团担任,但心里似乎又不踏实。”李杜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出来,“人数是2师最多,抽调总预备队,自然只能从2师抽调,可无论是6团还是45团,实力都在伯仲之间,哪有堪堪如此得力的精锐?”
“要不,抽调其他部队?”蒋方震试探地说道,“从其他师抽调最精锐的营,或者,实在不行,我战区指挥部向大本营报告,从两个中央师里抽调兵力给你。”
陈宦也说:“植初,这不是小事,你也不要难为情,你不过就师2旅,防守辽阳这个无险可守的地方要整整5天,要面对4个日军头等师团,没那么容易的,你中谁的部队了,你说,我给你协调,保证要人有人,要枪有枪。”
李杜苦笑:“来不及了!两位长官,不瞒你们说,我本来以为辽阳打7天就够了,所以都是按照这个思路进行的,认为部队调来调去,麻烦,不但体制不合,我和他们也不熟悉,配合上肯定会磕磕碰碰,所以就没想,认为凭藉着师2旅足够了,其余精锐,留到反攻时再展开也不迟。可现在是这样的一个局面,我们摆明要让鬼子在辽阳把血流干,没有得力部队,确实棘手,而且现在时间已经来不及了,大本营反应再快,一来二去,调集、整合也来不及了。”
“不!来得及!”一直沉默不语的郭松龄打断了三人的言语,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
“茂宸有什么好办法?”
“你要的部队,总统给你准备好了,而且……”郭松龄卖了个关子,“保你满意!”
“谁?”蒋方震和陈宦大喜,“哪部分的?”李杜伸长了脖子!
“总统说了,给你2个营,但是,比寻常一个团还要厉害。”
“啊!”陈宦还有些惊讶,蒋方震已经反应过来了。
李杜明显兴奋起来:“是不是?……”
“正是!”郭松龄郑重其事地从胸口袋掏出一张纸,“总统手令,辽阳战事严峻,为增强力量,即日起,新民营归建,辽阳营拨给辽阳军指挥!”
“太好了!”李杜激动地差点没有一蹦三尺高,“知我者大帅啊,大帅!”
“辽阳营?新民营?”陈宦有些不解其意,还在仔细思考,这究竟是哪里来的神秘部队呢?他虽然进入参谋总部的时间不长,可方方面面的情况也都了解过了,从来没有听到这两个营头的传说。
他把征询的目光投向蒋方震,后者也是笑笑:“让茂宸说罢……”
当然,在任何一本官方手册上,都是查不到辽阳营或者新民营的名头的,因为,这不是正式授予的番号,而是约定俗成,一直继承下来的传说而已,或者说,只有一直跟随秦时竹的起家班底,才能真切地懂得,什么叫新民营,什么叫辽阳营,才能真正明白,这两个称号后面,蕴藏着什么样的能量和地位。
这种力量,将在辽阳血战中绽放、升华![(m)無彈窗閱讀]
国势 第156章 血色辽阳(5)
第56章 血色辽阳(5)
“……封建宗法关系是一种狭隘的、落后的社会观念,是社会文明开化的严重阻力,但这并不等于说,宗法关系便是一无是处的产物,恰恰相反,宗法关系维持了中国2000年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在新时代某种特殊条件下,宗法关系仍然能发挥其优越性的一面。不到宗法关系对新时代的阻碍作用,那是愚昧;不到宗法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关系的调节,那是盲目。只有全面待问题,才真正称得上辩证法的眼光……”
——摘自《秦时竹选集· 第7卷》
望着仍然一头雾水陈宦,李杜开始讲解起来。
所谓新民营,其实便是秦时竹等人发家之初的老本钱,在与沈麒昌合办团练后,秦时竹等人获得了充足的人力和财力支援,而新民营则是其中全部由新民子弟组成的队伍。不仅风俗、语言、文化一致,便是官兵之间,亦是血肉相连的密切关系,乡邻村民、姑表兄弟、堂叔伯侄汇聚在同一旗帜之下,朴实农民出身的官兵不一定说得出大道理,但他们都清楚地知道,谁要是在战场上当了孬种,不要说自己。便是全家乃至和自己有亲戚关系的人家全部得抬不起头来,乡里乡亲的,谁不认识谁啊?所以,新民营每次都是拼杀在前、撤退在后的精锐武力,一句“大帅乡里子弟兵”就足以概括一切特点。
所谓辽阳营,则是秦时竹等人势力壮大后培养的新班底。有了辽阳工业基础后,秦时竹等人以安置为号召,募集了大批无家可归地流浪儿。这批少年的年龄普遍在2~5岁之间,大部分后来进了辽阳实业当工人,其中一部分身强体健者专门挑选出来编列一营,接受严格的军事化管理,从文化到军事、从思想到物质接受了穿越组的提点,吃喝拉撒的所有经费全部由穿越组承担。李杜印象最深的,便是到辽阳营花名册的那一刻,00来号人马。只有四个姓——秦、陆、周、夏(葛洪义和何峰的同姓子弟则活跃在腾龙社和辽阳实业技师团中),再按照“兴、平、远、宁、光、永、天……”地辈分加以区分,用“恩若父子、情比兄弟”八个字来形容最是恰当不过。
新民营和辽阳营原本一直通过化整为零的方式隐伏在秦时竹所在巡防营的内部,只有到了奉天举事之后,部队整编时才单独拉出来编组。按照原本师和2师分家的设想。两家是一人一半的,结果师海运入关、堵截靳云鹏部时,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把两营全部带在了身边。所以时到今日,才有“归还建制和划入辽阳军指挥”一说。
听了李杜的讲解,不仅原本对此内幕稍知一二的蒋方震瞪大了眼睛,根本就未曾听说的陈宦则愣在当场,过了好半晌回神过来,幽幽地说:“难怪曾文正公奄有江南半壁江山而不反,他不过便是组织了三湘弟子而已,哪里来如此血脉相连地部属。总统‘造反’的意思。怕是0年前便筹划好了,深谋远虑、高瞻远瞩啊……”
“二庵,你不是当日向锡帅检举总统‘举止无端、形迹可疑’么?”蒋方震大笑,又抖出当年陈宦和秦时竹在东北共事时的那段“过节”来调侃,“恨不早知五六年吧?”
“惭愧,惭愧。”陈宦大笑,“当日远在关内,还以为奉天举事。事起仓促。总统是沾了关内大乱的光,不过是因势成事的英雄。现在来,一步步深谋远虑,提前预备,无非就等一个乘时而起地契机罢了,我猜的倒是不错,不过再借我三个胆子,我也不敢这么做。”
“所以,当时总统轻轻一句,‘历练不够、威信为孚’便让赵次帅将我打发到德国考察军事去了。”蒋方震同样大笑,“起初以为总统也是好心,现在一想,好心之余,这谋略可真当是用足了。”
“所以你我都是总统属下,而不是反过来。”若论兵学、军学,陈宦自认为和蒋方震在伯仲之间,论政治手腕,他还自觉比蒋方震高明一些,可真论起王霸之学和厚黑之道,他和蒋方震在秦时竹面前都只能甘拜下风。难怪杨度这个王闿运的得意高足,深得王霸之学精髓的三湘才子见了秦时竹都服服帖帖,奥秘其实很简单啊。
李杜对高层地动态知道的不多,郭松龄作为秦时竹最得意的心腹之一,对秦时竹与陈宦和蒋方震之间的交集知道得一清二楚,当下打趣道:“两位总长不必长吁短叹啦,总统高明,才是国民之福,倘若总统的才具学识还不如我们,这天下岂不是又要乱成一锅粥?”
“茂宸,我什么时候可以带他们走?”李杜眼里露出渴求的目光,“辽阳战局千钧一发,多待一分便多一分危险,兄弟实在有些寝食难安,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回去。”
“这倒不必。”郭松龄宽慰他,“我来指挥部之所以迟,便是因为中间停下来对部队进行了整编,现在两营人员充足、军械充沛、士气高昂,就连车皮,我也在沈阳车站特意预备下了,随时可以赶赴辽阳战场,。老伙计,你手里有了利刃啊……”
“总统把家本事都使了出来,来确实是打算厮杀到底了。”陈宦拍拍李杜的肩膀,“植初,你肩上的担子不轻哇,能不能完成北风计划,关键就在你了。”
“全靠总统栽培。”李杜脚后跟“啪”地立正敬礼,“两位长官、茂宸兄,李杜向你们保证,只要我在一天,辽阳城就在一天,绝无沦落敌手地道理。”
西山大本营里,张绍曾在问秦时竹:“总统,你为何独独属意李植初而不是别人担任辽阳守将?”
“怎么,你有更好的建议?”秦时竹笑了,“说来听听。”
“卑职倒不是这个意思。”张绍曾的口气很婉转,“卑职认为,确认辽阳守将一事非同小可,李植初勇则勇矣,谋略和大局观卑职总认为不如郭茂宸,为何?而且,后者已在明山攻防战中证明了自己,为何?……”
“你说的没错,论用兵谋略,李杜确实不如郭松龄,可这次打的是硬仗,没什么退路,小鬼子也不会轻易退让,在这个板上钉钉的战局中,哪有那么多计谋而用?这次只需要一个字……”秦时竹用手中笔在白纸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一个字,张绍曾一,顿时明白了,上面不是别的,却是一个韧性十足的“韧!”字。
之所以秦时竹认为郭松龄韧性不足,则是历史上郭松龄反奉过程地教训,固然当时有日军干涉地危险,但郭在轻轻挫败下队伍便分崩离析,最后夫妻双双罹难,可见根源就在于韧性不足,倘若当时能多支撑一些时光,不但局面能大有改观,便是整个历史态势的走势都会不一样。
等李杜亲率两营赶赴战场时,辽阳战役已经箭在弦上,就准备发动了。
国防军在辽阳设置三道防线:右起鞍山,中经弓长岭,左至红沙岭,为第一道防线,核心枢纽在辽阳钢铁公司;右起沙河镇,中经四方台,左至石咀子为第二防线;右起首山堡,中经虎头崖,左至岩州城为第三道防线。核心枢纽附近修筑了逶迤0里呈椭圆状阵地,几乎每隔几百米路便设了棱堡或炮台,在各处工事之间,地面上有战壕相连,在底下有地道想通,错综复杂。每个碉堡拥有数挺重机枪作为封锁火力,再配以大小不等,口径迥异地火炮作为压制火力,而宽4米,深2米许的战壕足以隐藏足够的步兵。在太子河右岸新城的土丘上,则排列展开着辽阳军所有的重炮,遥护各处要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