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势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月影梧桐
“顺从?哼哼……”
“秦时竹是不是把一艘飞艇连同图纸卖给了陆军?”
“是有怎样?秦时竹拖到现在才交货,而且要价70万日元。”
“据我所知,秦时竹地部队依赖飞艇甚多,他能把这样重要地武器连同图纸都卖给陆军,充分证明了他在军事上没有野心……”
“中村君,请记住,这是他卖给我们的。”
“那也要怎么卖。”中村回敬了一句,“我可是听说秦时竹把同样地飞艇用0万的价格卖给了袁世凯,还没有转让图纸。”
“那只能说袁世凯是个笨蛋。”
“陆相,你不要太主观了。秦时竹是个军阀,军阀首先要保证自己的地位和权势,你派人在他的内部捣乱,他当然要镇压,但这并不说明他对帝国有什么不良企图;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尊重他的权力,扶持他,给他好处,他能更好地维护帝国的利益……如果没有间谍案,我想,现在鞍山铁矿的合作情况肯定已经有很大的进展了,那三条新铁路的修筑计划,也能达成草案了……”
“中村君,你屡屡为他辩护,我不得不怀疑你是否收取了对方的好处。”
国势 第105章 泄露天机
第05章 泄露天机
“有没有收取好处,你尽管可以让特高科调查,我想提醒陆相的是,请你不要意气用事。”
眼两人即将发展到人身攻击,西园寺再度出来打圆场,问道:“那外相是什么意见呢?”
内田康哉没有正面回答西园寺的问题,反而说:“现在袁世凯政府面临着严重的财政问题。伊集院公使前个月打电报向我报告称:‘新政府当务之急的是整顿财政问题……结果出现了大规模外债。不难出除非实行彻底刷新,只能应付暂时,而这些外债几经周折最终将由几个列强联合起来予以提供,中国的财政必将在一定时期内被置于列国的共同监督之下。’并建议说:帝国待新政实施的时局稍稍稳定之后,逐渐开始获取利权的活动将是适宜的办法。”
“内田君,我们现在在讨论北疆和秦时竹,你扯到袁世凯上面去干什么?” 上原勇作拍着桌子怒吼道。
“我的意思很明确,我们如果推倒了秦时竹,那在北京的袁世凯就无人制约了,陆相难道对袁世凯有好感?难道用我们的力量把秦时竹打倒,然后让袁世凯名正言顺地接管满洲,把英美势力引进来?”
“哼,他没有这个能耐,我们自己占领满洲。” 上原勇作不屑地说。
“帝国有这个实力和英美法德四国对抗吗?难道要再重复上演一次干涉还辽不成?”内田的语调很平淡,但口气咄咄逼人,“日俄战争后,英美对我国已持保留和警惕的态度,如果我们打破这种平衡,必将招致他们的干涉,这对帝国是不利的。尤其是美国。对我们在朝鲜和关东州的独占经营相当不满,如果此次授人以柄,恐怕……”
“怕怕怕……都是一帮软骨头。”
“上原君,你客气点。”西园寺也有点听不下去了,“我们是在讨论战略,不是在吵架。”
“海军是什么意见?”
“我们认为,不管秦时竹怎么样,他目前对帝国并没有明显的敌对行为。如果以这些理由开战,在国际上交待不过去。”斋藤实悠悠地说,“眼下中国大乱刚停止,维护秩序稳定是欧美列强共同地心愿。海牙会议已证明了这一点,如果我们强要出头,冒的风险似乎太大。”
辛亥革命前,北疆方面和日本陆军关系好,和海军关系差。但清帝退位,特别是秦时竹就任北疆巡阅使后,和日本海军的关系有了显著改善,这是由多方面原因促成的:第一,海军在华利益代表主要是大仓组财阀。分布在本溪湖一带,北疆答应与日本合作办理煤铁事业,并且已签订了合同,开始开工建设了。北疆和海军方面的利益冲突已经化解了;
第二,北方实业成立远东航运公司后,合并了大连的政记等多家民营船运公司,实力急剧膨胀,为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从日本订购了不少船舶,有新有旧,再加上平时在大连港的维修。使得他们经常接触日本海军下属和联系单位,双方地联系进一步得到了沟通;
第三,北方实业刚刚签订了一份造船合同,委托佐世保船厂建造一艘三万吨级的油轮,这是在海军的直接努力下促成的,算是对海军企业的关照;
第四,海军一般由日本的贵族子弟和受过良好教育的平民组成,对外部世界视野比较开阔。明白不是专靠武力就能达成目的地。对借口不足的动武和与英美对抗的前景根本不好;
第五,最最重要的一点是。日本海军、陆军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日俄战争中海军出了大力,但自身损失并不大,反观陆军,损失惨重,近20亿地军费占据了四分之三,造成了巨大赤字,需要慢慢偿还,挤压了正常的海军军费,虽然在909以后,因为各国都投入巨资进行造舰竞赛,日本也不甘示弱,军费重新向海军倾斜,但陆军始终耿耿于怀,妄图重新夺回主动权,发动对北疆的战争,海军并没有好处,但坏处确实显而易见的,陆军又将挤占正常地海军费用,这是海军断然不能容忍的。
因此,海军从根本上说不赞同陆军的出兵计划,他们需要的是在保持安定局面下的利益……
“怎么海军也是这副腔调?难道你们忘了秦时竹在葫芦岛、秦皇岛和山海关兴建要塞吗?这可不是针对陆军的。”上原勇作感到了孤独感,迫切需要把海军拉下水。
“陆相过虑了,秦时竹这些小儿科的防御设施,根本构不成对联合舰队的威胁,要知道,他现在连艘像样地军舰也没有,如何能与帝国海军对抗?”
众人几乎都表态完毕,外相、满铁和海军基本上不同意对北疆动武,陆军是极力主张动武,西园寺听在耳里,记在心里。日本此时正好是政党内阁和民主化进行的高峰期,西园寺作为政友会派的元老,对于军部的军阀得很不顺眼的,他也不同意对北疆动武。在他来,日俄战争给日本的创伤还没有复原,日本的国内外债务虽然已经下降,但仍旧是一个很重的包袱。如果此时对北疆作战,必然又将重新扭转这种良好地局面,重新变成军人主政,一想到要与各大列强对抗,他就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
“陆相,你既然一味主张动武,请问要派遣多少部队?准备多少军费?”
“两个师团就够了。最多000万军费吧。” 上原勇作以为西园寺支持自己,窃喜不已。
“两个师团能取得胜利吗?对方有多少兵力?”
“对方兵力号称在20万以上,不过以大日本帝国皇军地威力,两个师团足够了。”
“要多少时间取得胜利,有把握吗?”
“最多一个月,我有绝对把握。”
“计划占领哪些地方?派遣多少军队驻守?”
“占领整个辽宁,内蒙古的东部和吉林地南部。至于驻守。估计还需要两个师团。”
“如果此时俄国出兵,我们还需要准备多少师团和军费?”
“首相,俄国不会出兵的。”
“真的吗?俄国可是天天叫嚣要从我们手中恢复失去的权益呢。”外相内田康哉出了西园寺地用意,讽刺道,“你怎么知道他不会出兵?”
“如果英美趁机出兵,我们要再准备多少师团?”
“首相,我不认为他们会出兵。”
“如果德国以保护德国在东北的投资为名出兵,美国以我们破坏‘门户开放’为借口出兵。我们有多少取胜的把握?……”
一连串的问题,问得上原勇作额头上直冒汗……
“我认为,对秦时竹要加以监视、侦察,同时预备军事行动方案,但在内阁没有形成决议前,军部不得擅自行动。”西园寺为此事敲定了最后结果,“这次的讨论我就到这里,也不用召开整个内阁会议了。对秦时竹还是要扶持为主。只要他尊重帝国在满蒙的特殊利益,我们可以继续帮助他巩固自身地位。还有,中村君,在友好合作的前提下,希望满铁继续扩大帝国的权益……”
“首相。请您三思啊,眼下是除去秦时竹地好机会,不能放过了……”
“你方才不是说两个师团、一个月和000万军费就可以获胜了,说明对方的实力很弱。眼下肯定不会构成对帝国的威胁,那再耐心一点,多,谅他两年内也发展不到哪去……”
上原勇作这才明白上了老狐狸的当,但为时已晚……
两个月后,陆军提出要增设两个师团,西园寺内阁没有同意,政府与军部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为了报复政府在秦时竹和扩军法案上的立场。上原勇作提交了辞呈,辞去了陆军大臣一职。西园寺要求军部重新推荐人选出任陆相,但军部丝毫不肯配合(当时规定,陆相必须由现役大、中将担任,军部不肯推荐就意味着无人能出面担任这个职务)。西园寺内阁无可奈何于2月5日总辞职,2月2日得到长州派支持的桂太郎组织了第三次内阁。
但以此为契机,反对军阀**、拥护宪政运动空前高涨,在舆论面前孤立的桂内阁在9年2月日。屈服于包围议会地民众力量、在掌握政权后仅仅5天就实行总辞职。萨摩派的山本权兵卫海军大将继任首相。于2月20日成立山本内阁。
这就是所谓的“大正政变”……
事情总是很凑巧,在日本内阁商议对北疆政策时。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在皇宫接见了德国派驻在远东的密使――格尔夫,陪同他会面的还有陆军参谋总长小毛奇将军和海军发展部长提尔皮茨将军。
“格尔夫,我们在东方地那位小朋友过得还好吗?”
“回陛下的话,他很好。他特意委托我向陛下、首相、诸位大臣、诸位将军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哈哈哈,我是越来越喜欢这个小朋友了。”威廉二世得意地笑着,问道,“这次来又带回来什么好消息?那位小朋友可是对财政援助贪得无厌啊。”
“是的,陛下。果然不出您所料。他要求我们在下一年度提供至少一亿马克地设备和流动资金贷款,并且还要求我们帮助他建造大型驱逐舰,如果有可能,最好能在葫芦岛港口兴建一座潜艇工厂。”
“这么着急?”威廉二世了提尔皮茨,“他的手下来培训潜艇还没有多少时间吧?能这么快掌握潜艇的技术?”
“陛下说得不错,他们才刚刚适应在德国的生活,至于掌握潜艇,我没有5年时间是不太可能的,我也猜不出他为什么这么着急要兴建潜艇工厂。”提尔皮茨毕恭毕敬地回答,“至于兴建大型驱逐舰,这好办,我们有现成的图纸,而且据我得到的消息,秦皇岛港口的船舶制造厂已接近完工了,明年二月,最迟三月就可以兴建000吨以下地舰艇。”
“陛下,这家伙一张口就是这么多贷款,会不会漫天要价?”小毛奇有些不放心,“我知道陛下的心意,但我们把这么大的赌注压在这样一个地方势力身上是不是太冒险了点?”
德皇摇了摇头,对格尔夫说:“先听听你带来的情报吧,我对这个最感兴趣。这位小朋友每次都有出人意料的情报,我简直爱上了他。说真的,要不是这些情报吸引着我,我才懒得听格尔夫的汇报呢。呵呵,格尔夫,你可不要介意我的坦率哦!”
“谢谢陛下地重视,能得到您地亲自接见,是我最高的荣幸。”格尔夫恭恭敬敬地说,“这次送来地情报至关重要,对方告诉我,务必亲自送达到您的手里。”
三人齐声发出惊呼,什么情报这么重要?
格尔夫没有说什么,默默地把手中的一张纸递给了德皇。威廉二世刚刚扫视了几眼,就怒骂道:“这群骗子、恶棍、叛徒!”
究竟什么情报让皇帝如此大光其火?
接过一,上面明明白白地写着,三年前,意大利和俄国就巴尔干问题秘密签订了《拉匡斯基协定》,然后是条约的具体内容,并告知这份协定处于极端的保密之中,俄国已在最近秘密照会法国,让后者也得知了此事。
“陛下,这有可能是敌人散播的谣言,妄图挑拨我们与意大利的关系。您想,我们和意大利这么近距离反而不清楚,远在远东的他们怎么可能了解的如此透彻呢?”
“意大利人都是些婊子养的。”德皇怒气冲冲地骂出这句来。
听得尊贵的皇帝口出秽言,提尔皮茨无奈地耸耸肩。
国势 第106章 泄露天机
第06章 泄露天机
《拉匡斯基条约》规定:、俄、意两国共同维护巴尔干半岛的现状;2、如果巴尔干发生任何事情,两国将支持巴尔干国家的民族原则,排斥任何外国的统治;、两国共同反对一切与上述目的相违背的行动。接着,意大利保证“善意地对待俄国在海峡问题上的利益”,俄国则答应“对意大利在的黎波里的利益同样采取善意态度”。
这些条款与这两国在公开场合对巴尔干问题的庄严保证截然不同,因此缔约后采取了严格保密的措施,俄国甚至没有告诉驻伦敦和巴黎的大使,以防走漏风声。意大利方面,更由于这个条约背弃了德国和奥匈,根本不敢张扬,避免这两国警觉。当时意大利和奥匈帝国曾经有过协定,任何一方和第三国签订有关巴尔干问题的协议,都必须通知对方(两国是三国同盟的成员),从条约的内容上来,这是严重损害同盟利益的行为,从后果上,这是意大利疏远三国同盟的事件。充分说明了意大利在外交上惯于使用两面派手段,欺骗盟友,毫无信义可言。如果此份情报为真,则标志着三国同盟的政治大地震,难怪德皇如此歇斯底里。
这份协定是一战中意大利脱离三国同盟体系、反而加入协约国的先兆,历史上德国一直蒙在鼓里,秦时竹捅破了这层窗户纸。
“这太危险了,我们不能冒这个险,情报部门必须迅速查明这份条约的真实性。我想,我也许得和伊曼钮尔三世(意大利国王)探讨一下什么叫承诺和信任。”德皇迅速做出了判断。
“陛下……”两人都是身居高位的将军,都明白这对于欧洲均势改变的厉害。
“对方有一个补充说明,请陛下立即派人核实,即使掌握了真实的情况也不要和意大利摊牌。那样只能加速意大利的背叛,帝国要做的,目前是巩固与奥匈地联盟,并在巴尔干半岛及时住手。”格尔夫毕恭毕敬地回答,“对方宣称他们无意干涉我国内政,希望皇帝陛下能将此作为一个可以考虑一下的建议而加以讨论。另外,对方还送给皇帝陛下一本书。”
“书?”三人疑惑不解,他们可没人懂中文。
“这是一本《孙子兵法》。是中国最古老的关于战略的研究著作,可以媲美克劳赛维茨的《战争论》,唯一不同的是,此书写作的年代在《战争论》发表前的2000多年。”
“天哪!”
“陛下,我听说过这本书。”提尔皮茨在中国待过,见多识广,“要不我组织人员翻译出来?”
“这事就这么办了。”德皇考虑了一下后,“不管怎么样。巴尔干目前这场战争必须赶紧停下来。”
威廉二世口中地这场战争指的是前不久爆发的第一次巴尔干战争,而谈到巴尔干战争,又不得不从意土战争谈起。
9年,第二次摩洛哥危机期间,意大利趁英、法、德三国互相倾轧。无暇他顾的时机,发动了旨在吞并的黎波里和昔兰尼加(两地合称利比亚)的意土战争,由于意大利事先已和俄国缔结了《拉匡斯基协定》,并得到了法国的谅解。再加上意大利本身就是德奥的同盟国,因此有恃无恐(两面都已经搞定了)。9月29日,战争爆发,土耳其毫无抵抗能力,迅速战败,但就是不肯投降。
土耳其在意土战争中地惨败暴露了其腐朽不堪的本质,加速了巴尔干各国反对力量的结合。92年月日,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经过多次谈判签订了—项反土防奥的军事同盟条约。5月。保加利亚又和希腊签订了向盟条约。月,门的内哥罗也加入了这个同盟,于是形成了 4个巴尔干国家地同盟。
这场战争表面上是四国与土耳其的战争,但其实背后渗透着列强插手的影子。塞尔维亚自波斯尼亚危机后,一宣把奥匈作主要的敌人,俄国就对其暗地支持,力求使同盟以反对奥匈为主.夺取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并进一步占领阿尔巴尼亚。以取得向亚得里亚海地出海口。保加利亚和希腊则主张以反对土耳其为主。以图夺取马其顿,分割巴尔干南部的土耳其属地。德国为了维护自己在土耳其的特权(此时土耳其的亲英派已经下台。亲德派掌权),与奥匈一起竭力支持土耳其,阻挠巴尔干各国的斗争目标。英法为了自己的利益,既不愿意德奥势力在巴尔干扩张,也反对俄国借机夺取海峡,采取了两边拆台的方针。
巴尔干四国同盟组建后,积极筹备对土耳其的战争,准备了70多万人地军队(包括500门大炮)。而土耳其虽然已经意识到了风险,但目光被牢牢地锁定在利比亚与意大利上,难以脱身,战备不足。92年9月,四国同盟宣布动员.并开始向土耳其边境集结兵力,接着,同盟各国向土耳其政府提出照会,要求给予受土耳其统治的巴尔干居民以自治权。在照会被拒绝后,l0月9日,门的内哥罗首先向土耳其开战。0月7日,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对土宣战,日希腊也向土宣战,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爆发。
在同盟军队的猛烈进攻下,土军节节败退,希腊军队开进了马其顿占领了萨洛尼卡,塞尔维亚占领了亚得里亚海沿岸地区和马其顿的大部分地区,保加利亚占领了马其顿东部并迅速向土耳其首都君士坦丁堡推进……皇帝本来是要听取巴尔干战场的军情汇报的,一听如此风险,顿时着急起来。
这种情况不着急也不行,德奥与土耳其之间有联盟,与意大利也有联盟关系,为了安抚意大利,德奥不惜牺牲土耳其的利益放手让意大利在利比亚侵夺土耳其地利益。还因此牵制了土耳其地军事实力。但如果《拉匡斯基协定》属实,等于是德奥用忠于同盟的国家利益(土耳其地利益)交换了意大利的背叛,这笔账怎么算都是亏本的。而现在土耳其的情况很糟糕(德皇一口咬定这是因为与意大利的争执牵涉了土耳其的精力),账目上的赤字越来越大,德皇下决心要止损了。
“现在战场情况如何?”
“土耳其人的情况很不妙,连连向我国和奥匈帝国发电,要求我们履行同盟义务,火速出兵救援。”小毛奇嘟囔了一声。“如果我们不出兵,土耳其在巴尔干地领土可能会丧失殆尽。”
“包括君士坦丁堡吗?”
“从理论上来讲,有这个可能。英、法、俄三国已照会我国,要求我们不要插手,否则他们也将插手。”小毛奇有些奇怪,这些照会皇帝比自己清楚嘛。
“够了,我受够了!”德皇在原地转了个圈,“先不说这份《拉匡斯基协定》是真是假。土耳其的这场战争必须停下来,君士坦丁堡绝对不能让四国同盟夺去。立即让外交部给土耳其方面电报,让他们接受由我方提出的调停。”
“也只能这样了,前几天(0月日)土耳其已经和意大利签订了《洛桑条约》,承认意大利对的黎波里和昔兰尼加的占领……”小毛奇一想到意大利的背叛。恨得牙痒痒。
“意大利的帐,早晚要算!”德皇从牙缝中挤出这句话,对格尔夫说,“还有什么有价值的情报?”
“报告陛下。这里还有几封至关重要地情报是关于陆军的。”刚才这大人物愤怒带来的失态格尔夫装作没到,又掏出了几份情报。
“念。”
“去年7月20日,英法两国参谋部的高级官员在法国陆军部举行了会谈,研究了‘在新形势下,如果与德国发生战争时,英国陆军如何参加法国陆军在东北地区的作战……’六周以后,法国参谋本部地迪巴伊将军据此用确定无疑的口气通报俄国说,法国已经做好了对德国战争的准备……”格尔夫的这个消息却丝毫没有引起像刚才那样地惊讶。德皇和小毛奇都不吭声,他们相信这事是真的,只是不知道具体的详情,大家都验证了自己的判断――英国把矛头直接指向了德国。
“格尔夫,这封情报很好,可惜晚到了些,有详细的部属和作战计划吗?”
“对方提供了一些,不过。他们告诉我说。这些属于绝对机密,很难弄到。只有比较粗略的兵力分布和作战想定,希望能对参谋本部有参考价值。”
“很好,也不错,我就不信英国佬的陆军有多少能耐。”德皇轻蔑地贬低了英国人后,继续问,“还有什么?”
“还有是关于法国m97型75毫米加农炮的。情报显示:该炮集数项创新于一身,创造了速射神话。这种炮每分钟可以发射25发炮弹,而不是法国人公开宣称地发。”
“这不可能!”小毛奇叫了起来,“我们的77mm火炮每分钟才能发射发。”
“不要激动,继续听。”德皇还比较沉得住气。
“将军阁下,请允许我继续往下读。如此高的射速得益于三个特殊的设计:第一也是最关键的是液压气缸,这种气缸能在发射时吸收后坐力,然后平稳地将火炮送回至炮架(在液压气缸引入前,所有的架退炮每发射一发炮弹都会离开发射阵地,在发射下一发炮弹时,还得待它复位,然后进行重新瞄准。为了克服这种不便,德国采用了弹簧结构,但比法国的差多了),液压气缸能像炮架架尾的驻锄和特别轮闸一样帮助控制后坐力;第二是该型火炮优异地人员配备,它用2人来瞄准,人装填弹药,~2人在炮后地弹药车旁利用机械装置迅速而自动地设定机械定时引信。火炮瞄准手在炮弹发射时仍呆在瞄准具的位置而不必像以前那样走开(后坐力已被消弥掉了,对炮手没有危险)。瞄准手有2人(德国是人),第个人调整射角,第2个人调整方位角,这也是提高火炮发射速度地一个因素;第三项重要创新是采用了旋转式诺登菲尔特偏心螺钉炮闩,只要简单地动一下,就可以转动20度,从而以极快的速度完成退出炮膛中的废弹壳、将新炮弹装入炮膛,关闭后膛发射这一系列过程。一个训练有素的炮组用秒多一些时间就可以完成整个过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