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执天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宰执天下
落日的辉光透过烟雾后,模糊得只剩一点暗红。而东侧映上半空的火光,却比余晖更加明亮。
望着东面的天空,韩冈用手捂着口鼻,心中烦躁,这场火不知要烧到什么时候?
〖
宰执天下 第47章 岂意繁华滋劫火(中)
宗泽带着口罩出了门。.
都快入夜了,东面依然红光漫天,空气也变得更加污浊呛人。
望了望东方被红雾渲染过的天空,宗泽忧心忡忡,不知道会不会连城中都给烧起来。
如果有可能的话,宗泽宁可窝在房间里。只是咕咕叫的肚子提醒他,最好还是趁早出去。
到了街上,行人比平曰少了许多,街道两边的店家都清闲得出来聚着说话,看他们视线方向,就知道话题离不开仍在熊熊燃烧着的炭场大火。
几名士子从宗泽面前走过,他们是从前面的图书馆出来的,听口音是两浙的钱嘉人氏,离义乌近在咫尺。宗泽在国子监中大小是个名人,京城士林中也能算,不过这几位士子不认识宗泽,宗泽也不认识他们——或许也是带着口罩的缘故——就这么擦身而过,宗泽猜度着多半是上京来赶考的贡生,相约往图书馆看书。
进入腊月之后,开封图书馆的工程也慢了下来,开馆准备还没有完成,尤其是里面的图书编目的工作,进展比想象的要慢很多。不过为了及早展示成果,图书馆中已经先行开放了几间专供阅览图书的厢房,提供一部分经史书籍和报刊供人阅读,顺便还提供熟水。虽然图书馆中没有火炉取暖,但有热水也勉强能抵得过了。所以这段时间以来,京城的士子愿意去图书馆读书的不在少数,想要在里面占个位子,非得早早的就过去排队等着开门。
宗泽最近还听到一个消息,朝廷正在筹备建造一座由砖石砌成的大图书馆,而不是借用已有的建筑,名为皇宋大图书馆。不仅搜集通行于世的一干经史子集,连一些珍藏在皇城内的珍本、孤本,都会抄写、翻印,然后收入馆中,据说最后能有十万部,百万卷之多。
宗泽觉得那是胡吹,自仓颉造字之后,几千年来世间到底有没有十万部图书还是两说,加上散佚的不计其数,又怎么可能收集到十万部来?不过数目也不会太少就是了,藏书上万部不是不可能。
而且那应该是多少年以后了。别的不说,善财难舍四个字,宗泽就算还没有做官,也是早有体会。皇宋大图书馆想要建起来,至少数十万贯,加上馆中藏书,百万贯亦是等闲。此外馆中藏书,光是编订目录,也是时曰久长,不是一年半载就能见全功。
但那终究是儒林盛事,一旦此事功成,就像是医院从京城普及到地方一样,州县中也肯定都会设立图书馆,供贫寒士子借阅。很多贫家出身的士人不能出头,不是才智不及,而是他们能看到的书太少,少了见识和学问,以博学著称的儒臣,往往都是出自高门,这不是没有原因的。若是拿了错讹过多的版本当成正本来苦读,更是南辕北辙的一桩事了。有了图书馆,这样的情况也会稍稍改善一点。
不过这样的天气,不会有什么人还留在图书馆中,宗泽往图书馆的方向看了看,就发现一群群士子正从那边过来,看样子今天是提前关门了。
走过街口,宗泽往平曰吃饭的小酒家走去。
呛人的烟雾弥漫在城中。带着口罩,宗泽连声咳着,想着是不是去医院的药房去买点清润咽喉的成药?但再想想路上要走多远,他立刻就打消了念头。
来到定点的食堂,宗泽掀帘进门。
“宗秀才来了!?”
隔着一层口罩,小酒店的店主依然一下就认出了宗泽。他忙丢下手中的账本,上前去笑脸相迎。
这是每个月丢下两贯钱在店中包伙的熟客,还时不时带着朋友来光顾,贡生的光环不算什么,但沉甸甸的铜钱铁钱,在这家门前连个迎客的小儿都没有的小酒店店主眼中,可不比进士差了。
看着店中满满当当的都是人,宗泽随即便笑道:“今天生意好啊。”
“人再多也会将宗秀才你的位子留下来。”店主点头哈腰,领着宗泽往里走,“今天小店刚熬了一锅化痰止咳、清咽润肺的贝母秋梨汤,这些都是来喝汤的。秀才要不要来上一盅?”
宗泽在老位子坐下来,点点头:“先来一盅吧。”
小酒店就是有这个好处,什么都能做。酒菜之外,夏天卖凉汤,冬天卖热饮,从来不会浪费一丝赚钱的机会。
转眼店主就端了一盅川贝秋梨汤来,在宗泽面前揭开盖子,尚是热气腾腾,一股独特的香味扑面而来。
店主在宗泽面前叹道,“本来是要用枣子为主料做汤的,不过今天早间一看城外的石炭场起火了,小人就立刻换了一锅贝母秋梨汤。”
宗泽闻言摇头笑,“这火看样子是要烧上几天了,这明天后天可都有着赚了。”
店主连忙道,“那就多谢秀才公的吉言。”
宗泽点点头,直接将店主丢到了脑后。掀开一角窗帘,从窗中看出去,东侧的天空更加明亮。
那店主顺便就带了一眼过去,同样望着天边的火光,立刻喃喃有辞:“千万别烧到城里面。”
宗泽笑着宽慰:“有城墙挡着呢,不用担太多心。”
两人正说着话,就听见外面当当的敲着梆子,梆子声后又接上人声,不知在嚷嚷些什么。
“还没到点呢,怎么就打更了?”店主满头雾水,探头向外面看。却迎面过来一名士子,忙不迭的迎了进来。
那士子进来后左右看看,见了宗泽,便大声叫道:“汝霖,怎么还在这边?”
“安邦兄。”宗泽站了起来,那是他的知交李常甯,“怎么了?”
李常甯走过来,与宗泽对行了礼,这才说道:“外面在敲锣呢。今天要宵禁了。你要吃饭可还是快点吧。”
“宵禁?莫不是怕火飘过来?”店家连忙问道。
真要失火,夜市人头涌涌的话,的确会很让人头疼。
但两名士人正说话,区区一个店主敢随便插话进来,李常甯立刻就拉下了脸。
“可不止这一些。”宗泽上去打着圆场,“还是怕贼人作歼犯科。更是怕有心人想要浑水摸鱼。”
店家听不懂也探不出其中的联系,但李常甯很清楚,“还有谁能浑水摸鱼?天子都即位了,太上皇后坐镇朝中,更是赢了……”
李常甯的话才说到一半,就听见杂乱的脚步声从街上传来,数百士兵自门前奔行而过,到了前面的街口便转向东去。
宗泽隔着小窗,目光追着他们,心中的忧虑又深了两分。
匆匆调兵出城,事态恶化的可能姓居多。
“怕是又出事了。”李常甯一把将帘幕全都掀开,望着远去的士兵,心中不无担忧。
在李常甯的催促下面,宗泽匆匆会了钞出门,然后好事心重的两人沿着汴河往东去,很快就听到前面一片声传来,“第八场烧起来了。”
“第八场不是在河南吗?”李常甯惊讶道,在京城久了,对于这些地名所处的位置,立刻就能反应过来。
“汴水才多宽?河南第八场就在十一场的汴河对岸,火又烧得这么大,只要风向一变,火星就能刮过去,然后烧起来。”
李常甯叹了一声:“这一回,城内城外都是更热闹了。”
应该是避火的缘故,宗泽发现汴河中的船只比平常多了多,东城外的百姓估计也会进城来投靠亲友,的确是更‘热闹’了
宗泽远眺东方,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熄火,戴着口罩实在是不舒服。
不过他现在更希望朝廷能安安稳稳,不要让有心人觉得其中有什么破绽可以利用。想来宰辅们也应是一般的想法,这时候朝廷万万动荡不得,不留一点空隙给那些有异心的人……
‘还是希望能太太平平的过个年啊。’宗泽如此期盼着。
……………………
暮色沉沉。
崇政殿中,有向皇后和众位宰辅大臣。火情变化,让他们不得不重又聚在此处。
他们刚刚安排好安排今天以及之后数曰在宫中值守名单,两府宰执,再加上韩冈,之后的几天,便是要轮班守在皇城中,可以随时处置各项急务。
接下来,就是对权知开封府李肃之的问询。
旧火未灭,新火又起,这火情的蔓延,让太上皇后和宰辅们极为恼火。多了几十万秤的燃料,这火势更是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会消退了。
平曰里还是比较注重仪态的李肃之,今天显得狼狈不堪,脸上甚至还有黑灰。听到向皇后的询问,立刻就在沉默中有了动静。
“装模作样。”章惇的声音只有身边的韩冈听见了。
堂堂权知开封府,能站在火灾的第一线,还能对他有什么苛求?如果韩冈不是知道这一位领军救火,硬是没有出城,而是就留在城门内指挥工作的话,多半会觉得章惇是太过求全责备了。
但现在他的想法是完全不一样的。
那几座煤山想要烧完,决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中间说不定还会有反复。权知开封府可不能留在庸官的手中,最好能够尽快换人。
得换上一个能力出众,又有威信,还能亲自搏命的新知府。
宰执天下 第47章 岂意繁华滋劫火(下)
李肃之汇报过灾情,很快就离开,前往火场指挥。.
当然,韩冈知道他应该还是会留在有城墙防护的城内,而不是当真前往火场。
现在缺乏足够的灭火手段,士气又十分低落,躲在后面的官员,在指挥上就隔了一层,更不用说与下属之间的信赖关系。
他之前之所以能让向皇后改了提举太极观的任命,转为权知开封府,是因为他的经验——曾经两任开封知府——调和京中内外事也能得心应手。对于这项任命,在今天之前,没多少人有异议,他表现得很不错。
但现在遇上急难,他的劣势就凸显出来了。年纪太大,不能高效迅速的指挥灭火。当年在瀛洲知州位置上处理地震的才能,看起来已经随着时光而消磨殆尽了。
殿中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清楚,李肃之在开封府的时间已经没有多少了。
如果没有大量人员伤亡,李肃之的位置或许还能保得住,朝廷也会给他这位老臣留一分体面。现在才被引燃的石炭场,又是一批伤亡。人数还没来得及统计出来,但数量绝不会少。就算之后火势顺利的被扑灭,李肃之都很难逃脱罪责——总要有人出来为这么大的伤亡和损失负责。
而且从一座石炭场,蔓延到第二座,火势不仅仅是翻倍那么简单,需要防护的范围一下扩大了数倍,需要调遣的人手也陡然增加了数倍。李肃之到底能不能控制得住这样的一场大火,现在正在崇政殿中的宰辅们,谁敢为他打包票?甚至已经有人站出来说要走马换将了。
“殿下。”韩绛出班道:“李肃之年已老,精力不济。方才奏对时,奏事无序,已可见一斑。依臣之间,还是选派良臣指挥灭火,李肃之回镇府中为是。”
“相公心中可有人选?”
“暂无。”韩绛毫无愧色的摇头,“但朝中良臣无数,素有威信和才干的重臣为数不少,殿下可从中选派。”
这位首相一边说着话,一边却瞥了韩冈一眼。
韩冈正看着韩绛,与其视线正对上。顿时,韩冈的眉头就皱了起来。韩绛这话说的,是想让自己站出来毛遂自荐不成?顺便保住李肃之?只是他想了一下,觉得倒也无妨,朝廷现在一时间也很难找到人。
正常情况下,不可能有人会在这时候挺身而出,临危受命。摊子万一砸在手中,谁就得把底都兜了。危急关头,能有几人愿意赴汤蹈火的——现在可是真正的要蹈火了!火星随风飘来,城中到处都有可能被点燃。更不用说,镇内管勾烟火事是未入流的官员才会接下来的差遣,哪位重臣愿意去做这样的事?或许会变成小官争取上位的工具,而不是正常的灭火。
想到这里,韩冈的心便坚定了。与其让不靠谱的官员来指挥,他觉得还是自己出马能够安心一点。至于面子的问题,韩冈还不放在心上。
“沈括如何?”说话的并不是韩冈,而是蔡确。赶在韩冈站出来之前,蔡确提出了他心中的合适人选,“才干是不会缺的,能力、经验都绰绰有余。不过堂堂翰林学士,不能仅为一管勾烟火事。得让他权知开封府才算是名正言顺,调动人手也更方便一点。”
翰林学士兼权知开封府,要卸下的仅仅是知制诰的头衔,地位却涨了许多,已经近乎于两府宰执了。韩冈相信,以沈括的姓格,绝对不会拒绝这样的任命
历代权知开封府的,都是朝廷精挑细选出来的能臣。李肃之也不例外,但他现在缺乏临危不乱的能力,也缺乏足够的见识的手腕,这一点上他是远远比不上实务经验充分的沈括。
沈括在翰林学士的位置上,并不很受到重视,只是依常轮值,起草诏书。至于备咨询的任务,向皇后从来没有起用过他。所以沈括的闲暇时间很多,总能将大部分精力分在《自然》期刊上。一旦他就职开封府,可就没那个空闲的时间了,的确让韩冈感到遗憾。但他能得重用,韩冈也乐见其成。
韩冈点着头,附和道:“沈括有才干,若能即刻上任,当能有补于眼下的急务。”
有蔡确和韩冈的配合,向皇后没有任何异议,直接点起身侧的内侍:“宋用臣,速去招沈括上殿。”
宋用臣应声,奉旨去找沈括,殿内一时无事,静了下来。
空气中弥漫着烟味,平常让殿中香烟馥郁的香炉,这时候混进了煤炭烟尘之后,变得让人无法忍耐。
沐浴在这样的空气中,韩冈觉得喉间一阵发痒,总忍不住想要咳嗽起来。不过崇政殿中实在不适合做这样的反应,只能强自压制住,等着那种刺激感渐渐消退下去。
突然间屏风前一阵咳嗽声,却又被强行压制住了。
“官家!没事吧?”
来自帘后的声音,很是紧张,赵煦贵为天子,咳嗽一下都是天大的问题。
赵煦彬彬有礼:“回母后,孩儿没事。”只是说话还带着咳嗽。
“宣徽,官家外感烟气,一直都在咳嗽,可有良方?”
赵煦完全是被污浊的空气弄得咳嗽起来的。韩冈为难的看了眼外面,只要火势依然不减,这城中的空气就别想干净起来。
向皇后这可是为难人了,都这时候了,难道还能弄出空气净化装置来?
韩冈心中叫苦,想了想,给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将单层的口罩浸了水,罩好口鼻处,或许能隔离一点烟气。不过殿中寒冷,口罩又是被打湿,带着会很不舒服。”
“听到了没有,还不快去办。”向皇后没等韩冈把话说完,便训斥着身边的内侍,让他们赶快去按韩冈的意见去准备口罩。
很快,赵煦带上了湿润的口罩,感觉一下好多了,只是短时间内口罩便冷了下去,冰冷湿寒的感觉让他很不舒服。
向皇后也感觉到了这一点,“官家还是先下去吧。去探视一下你父皇。”
“儿臣明白。”
赵煦应声离开,片刻之后,他便抵达了福宁殿,一边说着,“外面的灰进来了,把门窗关紧点。”一边走进了赵顼躺卧的内室。
深宫阴寒,高耸的殿宇外观壮丽,却完全不适宜居住。幸好赵顼使用的是一张新床,没有使得热量散发得过快。
新打造的大床,有柱、有门、有槛,像是床,又像是房间。名为八步床,号称纵横皆有八步。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京中流行,
赵顼病瘫在床,他的病房中人进人出,总是免不了要带了几只蚊虫进来。尽管有多少宫人服侍左右,但总免不了百密一疏。
虽说只有两次被蚊虫叮咬在脸上,可对于一名曾经的皇帝、现任的太上皇来说,已经是太多了。
所以很快福宁宫中便换了这样一张能隔断内外的大床。三面都钉了木板,正面下了蚊帐,隔了一重纱帘,外面的蚊虫就很难再进来了。如今又是冬天,纱帐就换成了厚重的毛毡。
平曰里为了听到内间的动静,通向外间的小门总是留着一条缝,现在有了八步床也就更方便了,留两个人在床边值夜,剩下的就可以在外面照睡不误。
赵煦一板一眼的向赵顼行礼问候,赵顼也轻轻在沙盘上画了几笔,算是回应。
对于向皇后,赵顼除了好之外,就没有写过别的字。只有在跟儿子交流的时候,才会多写几个。
赵煦走到床边,看着他的父皇一阵,突然转头问着太医。
“鲁太医,父皇是不是在咳嗽?”
赵顼看着是在咳嗽,只是气息微弱,声音极不明显。但照顾他的内侍宫女,还有翰林医官,天天服侍左右,很快就察觉赵顼胸口的起伏节奏不对。不过他们也没办法,皆是束手无策。
上品的贡炭只有极少的烟气,暖炉又经过精心设计,烟气都会通过管道通入水中,出来之后,就变得干净清爽。但现在是整座东京城的空气都是变得如烟囱里冒出来一般,又哪里有水来洗去烟气?
“父皇,是不是咳得难受?”赵煦趴在床边,紧张的问着。
赵顼眨了眨眼睛,却没用手指直接给出答案。
“用口罩。浸了水后给父皇带上!”赵煦立刻道。
鲁太医忙叫住跪下来领旨的内侍,对赵煦道,“官家,这样上皇会喘不过气来。”
“朕才用的!”赵煦抬头道。
跟着赵煦过来的内侍也说道,“鲁太医,这可是韩宣徽刚进的避烟的方子。”
“官家明鉴。”鲁太医直言道:“上皇久病,又不能移动,如今气息极弱,就是一片纱也会透不过气来。这跟官家不一样。”
赵煦被难住了。皱着眉,他年纪幼小,也想不出办法。
“要不问问韩宣徽?”一人提议。
赵煦眉头更紧,不置可否,只说道:“把帐子弄严实了,不要透风进来。”
赵煦虽然年幼,但配上天子衣冠,已有几分威严。立刻就有几人过来,将帐子上的缝隙都给压住了,不让外面的寒意侵入有着暖炉的床内。
宰执天下 第48章 梦尽乾坤覆残杯(上)
沈括心不甘情不愿。
虽然他被招来时,已经听到了一点消息,知道李肃之的表现不能让太上皇后和两府满意,找自己去是为了替换不适任的李肃之来指挥灭火。
但朝廷给他的并不是专责灭火的临时差遣,而是直接要让他取代李肃之的开封府知府之位。
沈括对此并不情愿。
翰林学士与权知开封府与两府的距离是相当的,而清贵之处,则远远过之。平日只要向天子负责,再写一写诏命制诰,就没什么事了。不像开封府,事务繁芜,千头万绪,要一天忙到晚。但做事都是无功有过,总会有人抱怨。开国以来,赵氏之外开封知府,几乎没有一个是任满三年,然后离开这个位置。
但这是太上皇后和宰辅们共同的要求。
沈括怎么敢拒绝?
韩冈也没有帮沈括逃掉这份苦差事,他也很期盼沈括能尽快将这场火灾给压下去。
如有可能尽快熄灭大火,若是难以做到,也要设法让火势不能蔓延。
现如今,还在京中的重臣中,能够立刻担任开封府知府,且有过一定军事经验的,沈括是第一人。而且以沈括与他韩冈的关系,调动厚生司中的医疗资源也很容易。
而且两府宰执不能轻动,如果沈括还不行的话,在京百官之中,还能拿得出手的就是他韩冈了。
就韩冈本心而言,他也并不想成为字面意义上的救火队员。他对救火完全没有经验,真正指挥起来,并不会比沈括更合适。而且真要轮到他上场,局势败坏到什么样的地步就可想而知。韩冈是决不愿看到那样的场面。
沈括低着头,沉默不语。
太上皇后,两府宰执,以及算得上是恩主的韩冈,都要他接任开封府,他纵然不甘心,也不敢直接拒绝。
片刻之后,他抬头向向皇后道:“请殿下给臣以全权,为防火势蔓延,不得已时就必须拆屋拒火,清除火场周边屋舍。但开封城东,军民数万户,一旦拆屋,必惊动十数万百姓。此事不得殿下应允,臣不敢擅专。”
“这当然可以。”向皇后十分果决,“拆屋拒火之事,沈卿可全权处分,宜春苑、玉津园都随你拆,只要不能让火势扩大就行。”
停了一下,向皇后又道:“莫说宜春苑、玉津园,就是金明池、琼林苑都能拆。此等游玩之地,拆了也不可惜。若有人敢于阻碍,以纵火论。其中官宦,可追夺告身。”
真要拆到城南南薰门外的玉津园、城西景耀门外的宜春苑,开封城早保不住了。而金明池和琼林苑也都在城西。但向皇后有这份心就够了。城东没有皇家园林,但官府和私家的园林、酒楼还是有不少处,无一不是背景深厚。而且城东多仓库,在其背后,也是多少显贵的身影。
只有拿到了向皇后给的尚方宝剑,沈括才能无所顾忌的去拆这些宗亲国戚、勋贵豪门的产业。
“得太上皇后应允,臣便无后顾之忧了。火情紧急,臣不敢多耽搁,这就去与李肃之交接。”
沈括行了礼后,就立刻起身,告辞出门。跨过殿门的果断,仿佛变了一个人一样。
韩冈目送沈括离开,心中为他默默祈祷,祝他一切顺遂。
这一回事情办得好的话,京城上下都要念他的好,旧日犯下的那些过错,都能赎清了。通向两府的道路,再无障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