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宰执天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宰执天下
“我是担心啊,这一仗打下来,河东百姓今年的口粮还不知在哪里?”韩冈轻声叹,“今年明年,河东可能会出大事。”
虽然方才并不是考虑的这一事,但将帅为一军之胆,韩冈不想在下属面前表现出对战局的担忧,宁可说些民生方面的闲话。<时,野外花开遍地,官道下的田间地头都能看到农人忙碌的身影。暮se下,多有扛着锄头、赶着牛羊回家的农民,依然安详如素。可想想太原以北,已经沦陷的国土,那里的百姓逃难还来不及,如何还有心思去料理自家的田地。
“只要能及时收复代州,还有可能补种,而且朝廷肯定会发给赈济的。今明两年的钱粮,只要枢副上表申请,朝廷自无不允之理。”
看到田腴考虑起如何避免河东缺粮的损失,韩冈微微一笑,但立刻又沉下脸来。其实现在最让他担心的并不是河东百姓下半年的口粮,也不是石岭关,而是赤塘关。
当年宋太宗在夺占了太原之后,又将目标放在了北方。当他会兵准备北上,却被石岭关给挡住了去路。官军几次攻城不果,宋太宗便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明着攻打石岭关,jing锐却潜行向西,一举攻下了赤塘关。
同样勾连南北,赤塘关和石岭关在这一点上没有任何区别,攻下了其中任何一座关隘,就意味着已经打通了南下或北上的道路。但作为关隘,赤塘关的防御水平远比不上石岭关。从自然生成的地理条件,到人工修建起来的城防,都差了不止一筹。
若是辽人学太宗赵光义的故智,夺占了赤塘关,形势将变得极为恶劣,甚至有可能会难以挽回。尚幸辽人毕竟不擅攻城,想来事情还不至于会向最坏的局面发展。
将担心放一边,韩冈打马直行。当一行抵达威胜军郡治的铜鞮县城时,天se已晚,城门也已经关闭。
一名伴当上去喊话。看到韩家的伴当只是在城下喊了两声,又将身份凭证送了上去,城门就被打开了。田腴就有些咕哝:“防卫不算严密啊。”
“那是之前已经遣使传过话了。沿途州县早就知道我会经过此处。”
之前经过的几座城市,都是不巧在白天经过,进城时没有受到阻碍。但换成了宵禁中的城市,可能就不一样了。不过实际情况是两回事。田腴本以为会有些波折,但看到城门官都从城中跑了出来,倒是吓了一跳。
韩冈出京时走得太急,身边的人手不足,整个制置使司的架子都没搭起来。黄裳带着大队在后,身边也就一个田腴,已经跟了很久了。
因为韩冈的举荐,田腴得到了一份官职。不过并非流内品官,而是一个上州的助教,有俸禄,无品级。虽然田腴只是文学好,可换作到了制置使司的幕中,做个文书,打理一下手边的杂食,田腴也不至于这些小事都做不到。
而且到了太原情况就不一样了,韩冈在太原的门生故吏甚多。且王,克臣终究不可能将整个衙门全数清洗,借调几个熟悉的下属也不成问题。
“知军和知县都吩咐下来了,只要相公一到,就立刻通知他们。”监门官殷勤且恭敬,弯腰低头,为韩冈牵着马。
韩冈并没与监门官多闲话,直接放马进入了城中。
比起还算缓和的乡间,城中气氛则多了许多了临战前的紧张。方才在官道上,一路看到的客商不及往年的三成,而在城中,犹在街面上的普通百姓,也是一副强颜欢笑的模样。街道两边的酒楼茶肆里,灯火照耀下,多有人聚在一起窃窃私语,却少了应有的丝竹弹唱。
天se已晚,韩冈很快就在城中的驿馆安歇下来,得到消息的知军、通判和知县等大小官员纷纷赶来拜见。韩冈出去见了他们一面,多说了几句话,让他们着意安抚人心,并要准备好钱粮。威胜军驻军并不多,加上之前河东出兵援助,韩冈也只要求做好粮草和军械的准备。当然,城防更是重点。
虽然明ri要还要早起,没有时间多耽搁,可韩冈为制置使,必须得到州县的支持,不能不为此多花上一点时间。
寒暄过、叮嘱过,送走了一众官员,韩冈赶紧上床休息。只是他睡下了还没半个时辰,外面就是一片的嘈杂声。韩冈脾气一向不错,但这也并不代表他没有起床气。板着脸在客厅坐下,便领着客人们鱼贯而入。
州里的知州、通判、判官、推官、参军,县中的知县、县尉、主簿,全都挤进了小小的厅室中。
看到他们脸上的神se,韩冈彻底的清醒了,情况不对。威胜军的知军现在是一脸恍恍惚惚的神se,仿佛是陷入噩梦之中而无法清醒,进门时甚至还在门槛上绊了一下,差点儿就一头栽倒。
“怎么了?出了何事。”韩冈心中有了不好的预感。
威胜知军却好像忘了词,张口结舌,一个字也倒不出来。
“枢副!”田腴声音嘶哑,在旁替他说话,“辽人攻破了石岭关!”
厅中一片寂静,就连韩冈的一行伴当都停了动作,仿佛凝固了。这怎么可能?那可是太原的门户啊!
韩冈没有发怒,甚至有一瞬间,他感觉这件消息当真是荒谬绝伦,“辽人怎么做到的?!”
韩冈当年遍巡河东各军州,太原的北面门户他也经过了好几次。韩冈可以百分百的确定,两座关隘中,石岭关的城防体系要比赤塘关更为完备,也更加难以攻破。没道理石岭关破了而赤塘关安然无恙。
没人能回答这个问题。过了半天,威胜知军小声的说着:“石岭关隶属忻州,赤塘关则是太原的。”
韩冈不敢相信王.克臣会因为石岭关属于忻州而不放在心上,他低喝道:“王.克臣是河东经略!”
威胜知军连忙改口:“下官也只是猜测,是猜测。”
“可能是军队败坏了。”通判倒是敢说,“自枢副返京后,新来王经略将学士留下的将校一个个投闲置散,只用了一批无能之辈。这一下子全都露了底。”
王.克臣在经略安抚使任上丢了河东半壁,即便他是英宗皇帝的亲家,也逃不掉罪责。这个罪他能背上一辈子。
韩冈在河东,空闲时练兵不辍,赏赐也没停过,也提拔了好几个有才干的年轻军校,河东北方的军队战斗一流,完全不需要韩冈cao太多有的心,一切都是按部就班。但换了王.克臣就任后之后,情况就变了。
平心而论,论起在军事上的用心,王.克臣并不下于韩冈,甚至犹有过之。韩冈在京城也有听闻。每逢校阅必大开府库,从将校赏到参加校阅的保甲乡兵,可他在军事经验和常识上的匮乏,让练兵成了表演,越是会演戏的,得到的馈赏越多。加上王.克臣本身的倾向xing,也让那些在韩冈时代得到重用的将校受到排挤,很难再有施展才华的机会。
或许这些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新的平衡重新建立起来。到时候,军队之中的混乱也能够平息,可惜辽人没有给他们这个时间。
韩冈现在距离太原还有两ri的路程,但在辽军破关的情况下,他很难跨过这最后的两百里地。
是兵行险招?还是稳扎稳打。
这必须要有个决定。





宰执天下 第32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七)
韩冈看看左右。
厅室之中,人心惶惶,甚至还有好几个面色如土的。厅中人虽多,又已是春日,但还是让人感觉到了冬天的刺骨深寒。
只是议论了一下石岭关为何被破,好像倒是把人都给吓到了。
如果仅仅是太原知府的私心那还好说。但若是河东军内部的问题,导致了战斗力的急剧下降,可就完全不同了。只要明确了这一点,当然会让每一位河东文武官员都变得提心吊胆起来。
尤其是威胜军,从太原南下,可就是这里了。而直攻东京开封,占据世间最为富庶繁华的城市,对任何北虏都是难以抗拒的诱惑。
“枢副,当速向朝廷请求援军!”威胜军知军急声说道。
“这是自然的。石岭关到底怎么破的,为此寻根究底也挽回不了,先挡住辽人才是正经事。不过援军之事诸位可以放心,我出发时,枢密院已经在调遣人马,此时第一批应该已经启程了。”
韩冈的话让众位官员稍稍放心了一点,但依然是悬在喉咙里。援兵能不能赶得及,这还真不好说。毕竟太原近而开封远。
“那河外的兵马也得调回来,还有西军……”威胜军知军正说着,却不意发现韩冈瞥过来的眼神冷厉如刀,心脏猛地抽了一下,慌忙停了口,战战兢兢:“下官逾越了。”
韩冈笑着摇摇头,示意自己没放在心上,不必在意。可一众官吏哪个会当真,全都不敢再开口了。
十余人环坐厅中,却悄然无声。只有韩冈意态自如,喝了一口茶,只听他悠然叹道,“这一回总算是明白为什么后唐庄宗莫名其妙就败了。”
韩冈的话说得让人莫名其妙,这不紧不慢的态度也让人听着上火,威胜军的官员惶惑的眨着眼,都不知该如何接口。
“难道不是‘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田腴念着欧阳修的评语。河东的败局在开战前就已经决定,至少前一句正好能印证得上。
“那是国败,而不是军败。后唐庄宗之胜,胜在上下一心,其败,是败在失了军心。若军中将校皆忠于庄宗,仅仅是李嗣源、石敬瑭有反意又能作何为?北面的几个知府知州是否私心大过公心且不论,仅仅是将帅无能,难道其他人就没有问题?”
韩冈从身边的一名班直的身上抽出一柄腰刀,刀身上黑白纹路交织如花,识刀之人一看便知这是柄镔铁宝刀。
拿着刀,对着众人:“若是以刀来比官军。提刀的手是朝廷,将帅是刀柄,朝廷控制着将帅,而决定刀砍向何处。而士卒是刀锋,士卒越勇猛,刀刃也就越是锋利。一把名刀在手,便能万军辟易。而刀身呢?那是什么?”
将帅和卒伍之间是些什么人,答案人人知道,但厅中却没人开口。
“是杂阶的军校?”威胜军知军好歹给了韩冈一个面子。
“正是!刀身脆弱不堪,即便锋刃再利,也一样排不上用场。若是刀身坚固,则锋锐差一点也无妨。”韩冈笑了一笑,“你们也许不知道,马刀和斩马刀并不算锋利,甚至还有些钝。但刀身坚实,一刀下去,就算碗口粗的木头一样能砍断。若是杂阶的军校得力,这一仗不会打得那么难看。只是换个将帅,一两年的功夫,能跟皮室军打得有声有色的河东军,哪至于就变成了废物?!”
韩冈想说的是从队正、十将、将虞候,到都头、指挥使这一干不入流品的杂阶军校,也就是后世的士官。士官不得力,使得将帅们对战斗力的影响过于深重,而大宋为了防备五代之患弄了个‘将不私军’出来,这就使得一支军队的战斗力随着将领的变动,而急剧波动。
韩冈一直都认为自己很重视参谋和士官制度,但现在回想起来,他在河东的时候,在这方面做得实在太少了。
将为一军之胆,也是首脑,而下面的军校则是骨骼、血脉。当有能力有声望的将校纷纷被夺职、左迁,剩下的士兵即便依然精锐,也不过是一堆排不上用场的死肉罢了,何况换上了一群废物,士兵们的战斗力如何可能保持下去?人心都散了。
这是世间的通论,之前韩冈和黄裳、田腴讨论代州之失时,也正是这么想的。但现在回想起来,却是犯了大错误。一个合格的组织体系,至少不能将希望放在一人的身上。
封建军队在组织力上与近代军队有着天差地远的距离,参谋体系以及士官培训制度便是其中原因之一。
“明明士兵们都有不弱的战力,甲胄兵械更是当世无双,但仅仅是将帅无能,却变得人见人欺,连险关要隘都没守住,这并不能视为理所当然。”“在幕中,是幕僚不得力,在军中,则是军校不得力!”
韩冈发了一番议论,打了一个岔,看似不着调的抱怨,使得厅中的官员们还是莫名其妙的面面相觑,但各人的脸色却都缓和了许多。
见威胜军的官员们不再为辽人而惶恐,韩冈也不乱开话题了,轻咳了一声:“说回正事。辽人这一回南下,攻下河东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意外。否则,就不会在攻下代州后,有近十天的时间没有南下的动静,仅仅是劫掠代州乡间。还有河北,竟然被阻挡在保州、霸州而不能深入,对北虏来说,就是一个失败。这也是证据。可见其内部并没有做好开战的准备,只是为了配合兴灵之争,而不得不仓促发兵。”
韩冈一扫厅中,见人们都在用心聆听,喝茶润了润喉咙后便继续说道:“不过对我皇宋来说,雁门关的失陷也同样猝不及防。朝廷整顿兵马需要时间,基本上要到半个月之后才能有大批的援军抵达。在援军抵达之前,还要靠河东上下一心。”
“枢副放心,威胜军上下一切遵从枢副之命。”知军起身,带着众僚属向韩冈表态。
韩冈满意的点点头,示意他们都坐下:“再说眼前事。石岭关沦陷日前沦陷。从石岭关至太原百里有余,又是谷道,即便占据石岭关后立刻发兵南下,现在最多也只是前锋攻到了太原。至于辽军主力想要进入太原腹地,至少还有两三天的时间,甚至更久。”
两三天时间其实也很短暂,只是没人敢说出口。
“诸位可知辽军进入太原府后,会先往那边走?”韩冈用考官的眼光审视着威胜军的官员们,“太原四通之地,北虏会先攻何处?”
“是榆次!”其他人还在思考,一名官员却已经应声,“北虏入太原后,第一步当是榆次县!”
这名官员坐在下首处,只比县丞、县尉高一点,四十多岁,穿着**品的青袍,听口音不是北人。
“你说说为什么辽人的第一目标为何绝不是威胜军,而是榆次?”
“榆次是井陉的出口,一旦北虏占据了榆次县,便能断了河北和河东的联系。倘若北虏直接南下,而不顾井陉,却有被河北军截断后路的危险。”
辽军的动向很容易猜,如果是在沙盘上一眼就能看得出来。不过现在没地图、没沙盘,想要做判断,就要靠平日的积累了,需要在军事和地理上有一定的认识。
韩冈甚至有几分意外,从这个官员的外表上可一点都看不出来,“你是本军的陈判官吧?”
之前韩冈刚刚住进驿馆的时候,赶来求见的威胜军和铜鞮县的十余位官员一个个都自报家门,但韩冈哪里可能全都记下来。只有知军、通判和知县记住了。其他人只认了脸和官职,加上一个姓氏。
那官员站了起来,恭恭敬敬的回话道:“下官陈丰,今忝为军判。”
“不是进士出身?”
官员若是有进士资格,自报家门时不会不提,东华门外簪花游街那是一辈子的荣耀,但这位却没有提,应该不是进士。
陈丰话声顿时磕绊了一下,羞恼的涨红了脸,进士出身的官员看不起非进士出身,在官场上也是常例,但当着众人的面,由枢密副使问出来,却还是伤人的很。很有些勉强的说道:“下官是治平四年明经科出身。”
“十四年了。”明经科虽比不上进士,但在官场上也算是有出身,为官十四年只为一下军判官,算得上是升的慢了,“应该怎么做?”
陈丰闻言精神一振,又是喜色上面。韩冈正盯着他看,这一下子对陈丰的看法却顿时低了三分。忽喜忽忧,这城府心性上差了。
不过陈丰心中的激动远比脸上表现出来的更胜一筹。他都四十多岁了,还只是一个下军幕职官,多半一辈子升不上去,至于转官那根本是个不切实际的幻想。
现在一个机会落在了眼前,陈丰怎么可能不激动。韩冈的幕府对他这一等小官来说,等于是龙门了。只要能跳过去,让韩冈满意了,虽不至于立刻就能飞黄腾达,但至少京官朝官还是有很大希望的。
“先要保住太原不失。只要太原城还在,北虏就不能肆无忌惮。”
“如何保住太原?”
“当速招援军。只要有大军在外,北虏便不敢随意攻城。”
“援军远来,一时间可排不上用场。”
“……也不必援军力战,只要让辽军和太原城中知道有援军就行了。”
陈丰虽不能说是对答如流,但每个问题,他也只是想了一想便能做答,这让韩冈很满意,可说是惊喜。
“表字呢?”
“呃。”陈丰一时没领会过来。
“我是在问军判你的表字。”
一阵狂喜涌上心头,陈丰连忙道:“不敢当枢副的垂问,下官草字公满。至公至正的公。满招损、谦受益的满。”
韩冈转头对威胜军知军道:“我来此仓促,制置使司连架子都没搭起来。现在身边缺一个掌机宜文字的,打算将公满暂借到制置使司中来,不知可否割爱?”
p




宰执天下 第32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八)
韩冈的要求,威胜军知军自无不允之理。
说起来,就算韩冈不问他,他也没有干涉的权力。名义上军判官是知军的幕佐官,实际上军州属官的任命,什么时候需要经过知军知州的许可了?那是流内铨、审官东院和政事堂的权力。
拥有便宜行事之权的韩冈自然也有,唯独知军没有。
现在制置使给面子,知军又岂能给脸不要脸。
“公满你呢?”
陈丰又怎会不愿?机会有多难得,用脚趾想都知道了,谦虚了两句,便点头应下,“陈丰愿效犬马之劳。”
“很好。”韩冈点头,“我忝为本路制置使,不能在威胜军久留,明日肯定是要往太原去,公满你且收拾一下,明日一早随我北上。”
陈丰楞然,嘴张了开来,却合不上去。
正待恭喜陈丰受到重用、而韩冈得一得力幕僚的威胜军官吏们,也都愣住了。
韩冈眼神发冷,就连田腴都带着冷笑。
权力与义务相对应,制置使有便宜行事之权,要负担的义务自然也就远比普通的经略使更重。成为制置使幕中一员,相对于好处,自然也有沉甸甸的义务。官职和好处不是天上掉下来了,要拿命来换的。
这算是给新人的第一课。
“万万不可!”出人意料的,却是知军跳起来了,“北虏既然已破是石岭关,现在肯定是已经打到太原城下了。枢副身边只有十几人,遇上北虏怎么办?一旦枢副在去太原的半道上有何意外,连累到河东局势败坏,以致于河北、陕西的战局逆转,这个责任可不是枢副一身承担得起的!”
‘倒是会说话。’韩冈的心道。以大义相责,是下台的好台阶。如果自己没有一定要去太原的打算,就可以趁机下台了。
劝告人人会说。很明显的冒险活动,当然要劝诫。出自知军之口,却是出乎意料。韩冈本以为陈丰会开口。要么阻止,要么赞成,刚刚成为自己幕僚,陈丰理应要表现一番,可却是知军来出头。
韩冈看了陈丰几眼,却见他仍有些呆愣,暗暗地摇了摇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虽有些眼界见识,但心性胆略还是差得远。不过也不能求全责备,就当是千金买骨好了。
后世理所当然的自然地理常识,这个时代却是极为稀罕而无人教授的知识。不是千年之后,能对山川地理有一定认识的在官员中都是少数,同时还要再了解一点军事,就更加稀少了。陈丰能一眼看破辽军应有的动向,这份见识还是很难得的。
“枢副何不留在铜鞮县?等到京城的援军,正好可以北上逐寇?”通判也在附和。
“既然已经受命退贼,岂能藏身后方?这样如何激励军心民心?”韩冈笑了一笑,“进太原府城估计是来不及了,即便北虏会先攻榆次县,也会在太原城外放上一部兵马,但赶到太谷县应该没问题。”
太谷县在太原府中,除了州治阳曲,以及井陉道上的寿阳外,城防是最坚固的一座,驻军亦多。虽然从地理上,去祁县或是干脆到汾州坐镇,更能接近关西,引来西军支援,只是汾州已经出了太原,而祁县的城池并不坚固——韩冈虽然要维系河东的军心民心不堕,也不会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
韩冈又道:“先前往太谷县,便能先一步挡住辽军南下的道路。当然,榆次乃至寿阳也要加强防备,需要有人赶去榆次传话。”
知军立刻道:“传话之事事关重大,不可耽搁,下官这就安排人手。只要枢副写好公函,今晚便出城送去榆次县。”
知军行事干练,也会说话,今天的表现也不差。已经有好几人悄悄将视线投向方才刚刚被韩冈调走的陈丰。这位刚刚得志的制置使幕僚的表现方才可是有些逊色了。
陈丰亦有知觉,仓促的说道:“除了榆次之外,还有西面的汾州也需要提醒加强防备。那里由汾水直通关中,只有控制了榆次和汾州,北虏才敢放胆南下。”
陈丰的话一出口,韩冈的脸色一瞬间变了一下,挑选陈丰入幕府,是不是太过于草率了?千金市马骨,买的好歹也是千里马的骨头,不是劣等马的。
西军主力皆在兴灵,银夏两处,短时间内调不过来。且刚刚打完一仗,也必须要休整一段时间。这一点,辽人不会不知道。在河东所属兵力不足以两路并进、同时攻城掠地的情况下,自然会掂量明白榆次和汾州的轻重,分出先后来。想要在官军反应过来之前,提前占领榆次县,再多的兵马也会嫌少,除去压制太原城的一部分外,剩下的州县一时间就不会理会。
“至于太原,城高墙厚,辽人当只会封出城中守军的出路,不会强行攻打。”陈丰继续说道,“所以只要让城中知道有援兵将至,便可稳守住太原城。”
“……说的也是,汾州那边也的确需要提醒加强防备。”田腴倒是会维护新同僚的脸面,因为这关系到韩冈的脸面。
1...867868869870871...106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