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朝败家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方继藩就板起脸来:“我极喜欢这个东西,去查一查这是什么,总而言之,这东西,本少爷收了,有多少要多少。”

    王金元满眼奇怪的看着手中的东西,他还是弄不明白。

    不过少爷吩咐,自是尽心办事,于是忙点头称是,收了这东西,便开始四处去打听。

    可左打听右打听,认识这玩意的人,却是一个都没有。

    王金元岂敢怠慢,他急了,这是少爷亲自吩咐下来的事,事办不成,可要糟了。

    很快,打探这东西的人,已不只是王金元一人了,这京里但凡被王金元询问过的商贾,都开始惦记着这事。

    这究竟是何物为何有人收购莫非……有什么蹊跷

    …………

    求点月票。




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又又又发大财了
    开始打探这玩意的人越来越多。

    以至于,更多人对此产生了兴趣。

    市面上,已经不只是方继藩想要收购这个玩意了。

    想想看,便连镇国公都求不来的玩意儿,这东西……肯定有莫大的好处。

    只可惜……这个东西,折腾了半个月,依旧还是有价无市。

    就在这时……一个波斯商贾却引起了一个小波澜。

    这商贾也是初来。

    听闻大明的关禁比之从前要松弛了许多,往来西域的商贾源源不断。

    又听闻大明富庶,本是希望自大明进一些丝绸去卖,可到了京师,却发现这里实在比自己想象中还要可怖。

    很快,他便如鱼得水,在此每日醉生梦死,听戏,听曲儿,吃喝,样样都是银子,只五个多月时间,盘缠居然花销的差不多了,可悲的是,货却是没进。

    他开始惶恐不安起来,这可怎么办,于是……虽每日还是绫罗绸缎,装腔作势,却是想尽办法,在此找出路。

    其实像他这样的外来商贾有许多,结果买卖没做成,最终沦落街头!更恐怖的是,一旦沦落街头,被五城兵马司拿去,便直接押解送黄金洲。

    黄金洲啊……

    这波斯商贾虽未去过,可一想想,便觉得可怖。

    好在来了京师,他唯一的收获,便是勉强能用汉话和人进行基础的交流了。

    这一日又如往常的在茶肆里,他正喝着茶,心里却想着心事,冷不防听到了隔壁的茶座上,有人谈及什么宝物。

    他细细听着,越听越觉得蹊跷。

    他们所描述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

    不成……

    他站了起来,朝那两个谈兴正浓的茶客询问,这东西到底是什么模样。

    细问之下,他随即又道“却不知有没有样品,若无样品,只凭描述,只恐认错了。”

    “怎么,这东西,你认识”

    在京里,人们对于胡商大抵是鄙夷的。

    毕竟这里是天朝上国,自汉唐时起,对于胡人的轻视便极多。

    哪怕是古人作诗,但凡涉及到了胡人的,也大多以轻视的态度。但凡是提到了胡字,便少不得提到胡姬之类,认为胡人在中国,大多身份轻贱。

    不只是因为胡人穷,最重要的还是和后世不一样,后世之人,以唬人金发碧眼,亦或高鼻深目为美,可在这个时代,人们视这样的相貌为丑。

    以至于大明律集解户律婚姻的律令之中,专门作出法律解释色目人丑陋,中国人有不愿与之婚姻者,则听其本类自相婚娶,又不在不许自相嫁娶之禁限云云。

    所以这两个客商,一副不耐烦的样子,

    这波斯客商道“倒也未必认识,只是需亲见才好,若是不亲眼见着,却是不敢轻易定论。”

    于是一个茶客道“这样的东西,在京师其他地方,一个都寻不见。只有京里的最大的掌柜王老爷那儿才有,不过……你就算寻上门,他也未必肯见你,这样的宝贝,就更遑论给你看了。”

    王大老爷是谁,这波斯商贾只一听便知道了!

    王金元别看在方家里头,不过是一个管家,可在商贾之中,却是如雷贯耳。

    这波斯商贾倒是不敢逗留,继续耽误时间了,匆忙付了茶钱,激动的出了茶馆,随即直奔西山,四处打听,方才辗转寻到了正在钱庄里查账的王金元!

    原本这波斯商人来此,其实也只是带着试试看的心态,也没那么大的指望王金元真的愿意见他,可谁晓得,这王大掌柜居然肯礼贤下士。

    接着,这波斯商贾便进入了厅堂,王金元和他寒暄一番,不过商贾的本性,历来喜欢单刀直入,王金元问明来意。

    波斯商贾道“我是听闻……现在京里都在寻一样东西,此物……王大掌柜是叫它黄胆是吗不知……王大掌柜能否赐这黄胆给小人看看。”

    王金元笑道“这个容易。”

    于是便让人取了来。

    波斯商贾睁大眼睛,细细的端详着此物。

    之所以说它叫‘黄胆’,这玩意,确实像‘胆’,通体为黄色,半透明,像某种胶……

    这一看之下,波斯商贾心里已是翻起了惊涛骇浪。

    他压抑着内心的激动,抬头看了王金元一眼,就道“此物,我有…”

    “你有”王金元饶有兴趣的打量着这胡商。

    “只是不知,该多少银子收购”波斯商人小心翼翼的问道。

    王金元想了想“这个……却不好说,现在许多人都在求购,西山这里,对此也有极大的需求,不妨如此,便以一两黄胆,兑一两银子,如何”

    波斯商贾听到这里,脸上没有过多表情,可只有他自己清楚,他觉得自己的心已跳到了嗓子眼里了!

    他头皮顿时炸开,忙不迭的点头“只是此物不在大明,我需回乡一趟,这来回……花费的时日……”

    王金元倒是很有耐心的道“这个好说,我现在为求此物,已是急白了头发,无论你何时带着这黄胆来,老夫说的话,也都作数的。”

    都说无奸不商。

    可商人做到了似王金元这个地步,那么就属于一口唾沫一个钉了。

    他的承诺,比黄金万两还要有用。

    这波斯商贾便再没有迟疑了。

    他毫不犹豫的起身告辞。

    随即迅速的在京里胡乱的进了一些稀罕玩意,而后买了一匹骏马,便连夜出了京师。

    事实上,这个东西,他是真的认得!

    当然,此物其实也不是出自波斯。

    而是在北昆仑洲一带盛产的某种树胶。

    这种树胶的树,因为只在北昆仑洲一带才能成活,因而在当地,人们称其为阿拉伯树胶。

    现在北昆仑洲,多数为奥斯曼帝国的疆土……而这样的树胶,在北昆仑洲,大量的存在。在当地………除了有当地人将其当做食物的佐料之外,此物几乎没有任何的作用,可谓是……不值钱!

    可如今……

    要发大财了!

    这几乎就形同于,从大明运一堆石头到北昆仑洲,便可获得同等重量的黄金一般。

    他几乎是日夜兼程,片刻也不曾停歇。

    这波斯商贾很是清楚,一旦此事泄露出去,那么将会有无数商贾涌入北昆仑洲。

    这大明与奥斯曼之间因为开始通商,无数的商队开始往来的缘故,所以沿途,几乎都有专供商贾的驿点和客栈,甚至是茫茫沙漠之中,也有专门的向导,他们能准确的将你的商队带到沙漠中的绿洲休息,最后走出沙漠。

    因而……这一路虽是长途跋涉,可这一段路,并没有太大的风险。

    …………

    而最初的作祟者方继藩,似乎已将自己树胶之事暂时抛之脑后了。

    眼下当务之急,还是蒸汽铁甲舰能否支持远洋作战的问题。

    这其中涉及到了人员,补给,维修等等的数不清的问题。

    科技的进步,带来的是对于专业人才的要求变得极高。

    一艘铁甲舰,并非只是一个铁疙瘩这样简单,它涉及到的动力、转向、火炮等等系统,都需专业的人才方能掌握。

    也正因为如此,天津水师学堂,乃是西山书院唯一一个驻外的分学院。

    可这里,也是所有入学的学子们,最不愿来的地方。

    毕竟……大家是来学学问的,这跑船有什么好学的

    何况,学堂对人的身体素质要求比较高,还听说……在学堂之中,很是辛苦,不但要学学问,还需每日锤炼身体,学了一年半载,还需随舰船出航操练,有时一个月都不能回来。

    这所学堂,乃是唐寅亲自建立,当初为了招募学员,他甚至免除了所有的学费,还许诺,入学之人,便可享受薪俸,这才招来了一批批穷困的子弟。

    这些人第一年开始学习读书写字,第二年开始传授舰船上的知识,里头的科目,分为掌舵、水文测绘、舰船指挥、火控、维修等等专业。

    现如今,源源不断的给天津卫的蒸汽铁甲舰大量的人才。

    只是……相比于西山学院其他各科学员的光鲜和成就,这里的水师学员,却是默默无闻。

    哪怕是有了什么理论上的突破,也不允许他们将论文发往周刊,只在内部进行一些奖励,平时……他们甚至都已被人淡忘。

    以至于方继藩自己……竟也是经过了徐经的提醒,方才记得,好像这里……有这么个玩意儿。

    方继藩抵达了天津卫,在这里,铁甲舰水师上下人员,以及学堂学员们,早已在水寨里列队,专侯方继藩来。

    方继藩的马车到了,徐经亲自打开马车车门,等方继藩落地,便见无数人列队在自己的面前。

    方继藩看着这一个个肤色古铜的家伙,想来当初……唐寅没少让他们去晒太阳,便对徐经道“现在这舰上和港口的人员有多少”

    “总计三千九百七十四人。”徐经随即道“不过……这并没有包括未来随水师作战的马步军,理论上而言,舰队若是到了岁末,又有一艘舰下水,那么,可以承载近七千人的马步军随船作战。”

    …………



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密旨
    方继藩满意点头。

    信步往下走,而后到了一队水师学员面前。

    学员们站的笔直,面容肃穆,可是个个都掩盖不住激动的看着方继藩。

    这很容易理解,毕竟……这是大宗师第一次亲临水师学院嘛,这说明啥?

    且他们平日,每日早课之前,都需对着大宗师的画像膜拜。

    天天对着画像,现在终于见着了真人,活蹦乱跳的,还会眨眼,这心情自是激动了!

    方继藩走到一个学员的面前,道:“你叫什么?”

    这学员道:“学生李月。”

    方继藩颔首:“不错,将来可做将军。”

    这李月就立即道:“师祖,学生岂敢……”

    方继藩便板起脸来:“连做将军的志气都没有,也配拜入我的门下?”

    李月听罢,虎躯一震,立即道:“是,学生要做将军。”

    方继藩便又骂:“混账东西,说你可做将军,你便要做将军了,好高骛远!”

    李月顿时一脸惶恐,有些无措起来。

    方继藩却是背着手走了。

    徐经忙是追上来,道:“恩师……”

    方继藩淡淡道:“想说什么?”

    徐经:“……”

    方继藩笑吟吟的道:“你一定是在想,为师这般的不近人情,是吗?哎,你不明白啊,为师是有苦衷的,你以为我就很喜欢骂人混账,狗东西?”

    徐经默默不做声。

    直到方继藩瞪他一眼,他才忙道:“是,是,恩师说的有理。”

    于是方继藩感慨的道:“为师这么努力,为国为民,剪除奸邪,不就是为了可以随心所欲吗?骂人怎么啦?”

    这是方继藩来到这个世上,学到的至理。

    两世为人,自己本身就已是异类,超前的思想,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眼光,这在保守的时代,固然在这里,不似在佛朗机一般,需上火刑架上烤一烤,却也绝不会为世俗所容。

    所以方继藩算是想明白了。

    他是个三观奇正的人,既然决心要做好事,那么便索性将这好事做到底,至于用什么手段,反而是次要的。

    人们总是试图用道理去说服对方,后世之人更是想当然的以为,自己寻了一些后世的思想,去和古人们讲道理,便可使古人们心悦诚服。可实际上……

    这都是狗屁,古人研究了上千年的经学,无论是文化水平,亦或者是思维逻辑,还有那一代代演变而生的思想,早已形成了一个逻辑上的闭环,你和他讲理,随便一个秀才,都能把你按在地上,把你摩擦的血肉模糊,人家一口吐沫,能将你钉死在地上,一辈子翻不起身。

    所以方继藩决心不讲道理,做好人行善事嘛,为什么就一定要讲理呢,砂锅大的拳头砸过去就是了,若是不够,那就送去黄金洲。

1...12631264126512661267...129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