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朝败家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方继藩乐了,哈哈大笑起起:“这群狗东西,本少爷如此为国为民,居然认为本少爷只为了卖一点楼一群鼠辈,不必理会他们。”

    王金元显得担心,觉得那些人的一些话也没错,陈庄那儿,确实不是好地段啊。

    当然,唯一的好处,就是那地方乃是少爷的封地,也就是说……那不是在私契方面是方家的,在更高的层面,也是方家所有。

    方继藩又道:“这些狗东西,不必理会。”

    王金元忙点头:“是,是,此外还有一事,是厂卫那儿发来的示警,说的是奥斯曼的事。”

    “奥斯曼”方继藩对于那奥斯曼的苏莱曼印象颇深。

    这个人……虽是年轻,可当初他来京时,方继藩却能感受到,此人腹中有一种寻常人难见的雄心壮志。

    这样的壮志,在寻常人身上很少见,因为人们的志气,往往是根据自身的情况而变化的,一个人饿着肚子,他的志气可能就是吃饱饭,一个人吃饱饭了,他的志气便是有诺大的家业。

    而有一种人,他们与生俱来的,便是有一种超越了寻常人的志气,比如朱厚照……朱厚照乃是天皇贵胄,要成为一个圣君,固然便应该是天皇贵胄的志气。

    可朱厚照显然不只于此,他所谓的圣君之梦,并非是循规蹈矩。似朱厚照这样的人,他的梦想,显然已超越了他本身的身份。

    苏莱曼也是这样的人。

    是以,方继藩对苏莱曼,颇有几分警惕。

    方继藩凝神道:“你继续说下去。”

    “厂卫们发现,随着商贾交流日益增多,有一群商贾,似乎一直都在向奥斯曼走私违禁的商品,其中囊括了冶炼钢铁的配方,还有某些火器,不只如此,还有一些西山医学院明令禁止的药材。”

    方继藩皱眉,冷笑道:“这群吃里爬外的东西,怎么,走私这些,能挣很多银子,那么,为何咱们西山不自个儿去卖”

    王金元:“……”

    方继藩脸色缓和了一些:“你继续说下去。”

    “问题的关键之处就在于,这些走私,价格都极合理,这些私商,倒是没有狮子大开口。”

    方继藩脸色越不好看了。

    “他们这是什么意思”

    “听说……这苏莱曼在奥斯曼,自从独尊儒家以来,招募了大量的儒生,而这些儒生,都纷纷依附苏莱曼,甚至这奥斯曼对外自号为大秦,他们修撰四书五经,收集各种儒学的散册,还设立了内阁,建立了翰林院和都察院,设立了六部,他们改编了军队,以巡抚制约地方。这苏莱曼,行事果决,以至,奥斯曼上下,纷纷学习汉文和儒学。甚至还有一些儒生潜回了关内,四处宣扬奥斯曼的好处,声称这苏莱曼,乃是如宋仁宗一般的圣君。”

    方继藩忍不住冷笑道:“宋仁宗算什么圣君”

    “可读书人喜欢宋仁宗。”王金元道:“正因如此,投奔奥斯曼的儒生不少,也有人心心念念的希望能够为那奥斯曼效力,少爷还记得当初勾结倭寇的私商吗这些私商,从前大多受高门大户的庇护,现在的情况也是一样,某些商户,大多和地方的士绅有很大的关系,是以……厂卫那儿查知,走私这些违禁品,通奥斯曼的,想来和这些读书人有关系。”

    面对这么个结论,方继藩竟是无话可说。

    “厂卫那儿是想来问问少爷,是否立即大加搜捕,拿人。”

    “拿人”方继藩摇摇头:“先不要有什么动作,只暗中查一查吧,若是大张旗鼓的拿人,难免使人不安,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等本少爷慢慢收拾他们。”

    王金元忍不住道:“其实小人也不知这些人如何想的……”

    方继藩一挥手道:“这件事,自然和勾结奥斯曼的儒生有关,这些人在我大明已是失势,自是不甘……”

    方继藩背着手,来回踱了几步,才又道:“其实本少爷也无法想象他们是怎么想的。”

    不过……

    方继藩眯着眼:“既如此,对外放出消息去,就说……这陈庄和皇上有关,为的就是筹募新军的军费,还有……陈庄确实是要卖宅子,这价格嘛,嘿嘿……可是不菲。”

    王金元看着方继藩,脸上堆着不解:“少爷,这……”

    方继藩自信满满的笑了笑道:“你放出消息去便是了,就看他们上不上钩了。”

    王金元点头:“是。”

    ………

    西山的消息一出。

    市面上果然大多数人都是一副果然如此的样子。

    方家又要卖宅子了。

    据说……价格竟还是天价。

    是为了筹募新军的军费。

    许多人议论着,大多数人都不禁摇头,陈庄……太偏僻了,砸多少银子都没有用。镇国公这是想银子想疯了啊。

    一个商队,已是启程预备出发,他们的目的,是一路向西,抵达玉门关歇脚之后,再穿越国境,前往奥斯曼。

    前往奥斯曼的商队极多,一方面是奥斯曼本也算是富庶,且又因为,奥斯曼跨越三洲,掌控了通往陆路前往昆仑洲,佛朗机甚至是南下天竺的通道。

    无数的商品抵达了那里,或是就地出售,或是继续沿地中海至地中海沿途的城镇售卖,又或者,可以南下天竺。

    陆路的成本固然高昂,可大明的宝货,只需到了地中海或是天竺,往往奇货可居,利润却也是不小的。

    何况,从大明至奥斯曼,沿途还算安全,甚至在奥斯曼,用汉话,已经可以和当地人进行简单的沟通,在奥斯曼境内,更有大量的儒生,可以为他们提供向导,这也导致,人们愿意走这一条商路。

    有一些儒生,去了奥斯曼,受了奥斯曼皇帝的重用,甚至已有人成为了封疆大吏,他们的亲眷,自是纷纷前去投靠,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而这些人若有同乡组织商队前往,自然可以得到许多的便利。

    陆地上的丝绸之路,已成了不少商行争夺的目标。

    一个商行里,即将出发的商队已经做好了准备,商行的少东家在此刻,却是将一封密密麻麻写了许多奏报的绢布,缝在了自己的里衣,而后,浩浩荡荡的商队,带着京里数不清的消息,踏上了旅途。

    商队抵达玉门关,需要数月的时间。

    可一旦出了玉门关,那夹带消息的人,便脱离了商队,骑着快马,一路疾奔,他们熟知大漠之中的每一处绿洲,而在每一处绿洲里,也有专门的接应之人,一旦穿越了沙漠,便可一路抵达奥斯曼的国都。

    现如今,奥斯曼的国都,最宏伟的建筑,便是新建的孔庙。

    这座巨大的建筑,每日都有络绎不绝的人抵达这里,对那至圣先师们行礼。

    贵族们已经开始普遍以模拟大明京师的口音为荣了。

    因而,汉话开始向寻常的百姓那里慢慢的普及。

    苏莱曼在弹压了许多的反抗之后,将那反抗之人,统统诛灭,以至奥斯曼境内,再无人敢表现出反对的声音,奥斯曼的禁卫军,牢牢的控制在了皇帝的手里。

    地方上,巡抚开始取代卡夏,而贵族们在恐惧之下,为了表现自己的忠诚,纷纷学习四书五经。

    此时……那四个月之前,还在京师的少东家,此时却已被请到了奥斯曼的宫廷。

    苏莱曼在明德殿亲自会见了他。

    这少东家拜下,行了大礼。

    苏莱曼则放下了手中的《春秋》,眼皮子抬了起来。




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吾皇圣明哪
    “草民见过陛下,吾皇万岁。”

    这少东家很激动。

    苏莱曼微笑:“卿此番来辛苦啦,不是说自京来此,需半年功夫方至,何以卿家只四月便到。”

    “事急,特来禀奏皇上。”这少东家道。

    苏莱曼见他风尘仆仆,心知定有大事发生。

    此时,这少东家四顾左右,露出一副紧张之色。

    苏莱曼则抬眼看着着侍驾左右的诸廷臣和学士,笑了笑:“他们都是朕的心腹,朕像信任自己的手足一样信任他们,卿不必疑虑,有话但讲。”

    一旁的众廷臣和学士们,都是纶巾儒衫的打扮,听了这些话,面上固然不露声色,可眼底深处,却不禁流露出了感激之色。

    在明时一钱不值,唯独来了奥斯曼,却受如此的礼遇,他们能感受到苏莱曼对他们至诚的关怀,无论这是御下之术也好,还是苏莱曼的真心实意,在他们心目之中,圣君就当如此。

    少东家就咳嗽一声道:“大明皇帝,赐方家一块封土,就在天子脚下,方圆十里之地,虽小,却是打破了常规。”

    苏莱曼依旧露出微笑:“此事,朕已知耳。”

    几乎每隔一些日子,大明就有人前来禀告关于大明所发生的事。早十日之前,苏莱曼便已知晓这事,正因如此,所以他对整个大明,可谓是了若指掌。

    少东家道:“可问题就在于,旨意下定之后,那方继藩就立即开始营建工程,在那封地之内,欲投银千百万之数,要建造无数的宅邸,陛下,这方继藩此举,显然是……有的放矢,不只如此,草民还打探到了一个消息,西山似乎希望,借这些工程,抬升土地的价格,此后……再卖宅邸……以资军费。”

    一下子……

    苏莱曼的脸微微的一沉。

    前头卖地之事,他一点都不紧张,毕竟……每隔一些日子,消息送来最多的就是方家卖地的消息,今日是方家借修铁路之机卖地啦,明日是方家开发了新城东南,卖地啦。后日是天津卫设港,于港口左近,卖地啦。此后又是……方家已经不满足于修建铁路卖地,而是拿着一个规划的图纸,他们居然也能把地和宅邸卖出去。

    可后头这番话,却令苏莱曼警惕起来。

    以资军费!

    大明已开始设立常备军。

    这显然和奥斯曼的禁卫军一般,苏莱曼早就见识到卫所制的糜烂,因此对于常备军颇为警惕。

    当然,他也清楚,大明设置常备军最大的障碍,就在于他们的国库无法支撑,而现在……方继藩居然希望协助大明皇帝,借开发方家封地来筹措军资。

    苏莱曼眯着眼,手抚案牍,格外的警惕道:“大明新帝好大喜功,虽有隋炀帝的气象,四处修建铁路,扩充军备,耀武扬威,可这些本就不是大明朝廷可以负担得起的,可方继藩此人……若是能为大明朝廷筹措军资,到时大明常备军必定会不断的膨胀,朕见识过他们的火器,虽托诸位取来了冶炼的图纸,也偷偷请了一些匠人来,可要完全的仿制,却是不易。现在他们若是增设军马,手持火器,迟早乃我大秦心腹大患。朕欲大治天下,内圣而外王,岂容此饿虎于朕卧榻之下酣睡诸卿以为,方继藩如此,可以成功吗”

    众学士和廷臣们窃窃私语。

    对于方继藩,乃至于朱厚照,甚至是整个大明,他们可谓是了如指掌。

    方继藩那些把戏,在奥斯曼的翰林院里,早有数百个学士在不断的研究了,莫说是方继藩五岁开始上房揭瓦的事,便是何时偷看人洗澡,如何卖房的套路,早就分析得清清楚楚。

    在议论之后,有一人站了出来,正色道:“陛下,臣以为,单凭投入大规模的银子,是不可能卖出高价的,那一片地,臣知道,距离新城有一些距离,最重要的是,此地的闲置土地极多,如此巨量的土地,一旦推入市场,如何能奇货可居呢那方继藩……显然是想银子想疯了,此前建学堂,建戏院,建医学院,都是为了卖宅子,可此番他还想故技重施,只怕……”

    其他人纷纷点头。

    方家卖宅的套路,这已不是机密,根据他们对京师的了解,这已绝不可能。

    苏莱曼却显得不放心,可诸生都是众口一词,便看向那少东家:“你们德胜商号,是如何看待”

    “陛下,草民来时,家父曾有叮嘱,说是那一块地,他亲自去看过,西山的投入,乃是大手笔,花费惊人,可陈庄……确实价值不大,家父曾私下询问过京中的上下人等,他们对于陈庄,也都丝毫没有兴趣。哪怕是大明再建一座宫殿于陈庄,也没人肯买了,可见……方继藩故技重施,极难成功。”

    “如此便好。”苏莱曼露出了笑容,终于放下了警惕之心。

    他倒是能体会方继藩的感受。

    毕竟一个人从卖宅上尝到了甜头,难免还想继续卖下去,毕竟一直卖一直爽。

    西山将此作为敛财的手段,倒没什么意外。

    可方继藩被利益蒙蔽了眼睛,还想如此,可成功了一次,不代表可以成功第二次。

    苏莱曼想了一下,道:“既如此,还是需小心一些,若还有什么进展,立即奏报才是。”

    此时……却有人道:“陛下,臣有一言。”

    说话的……乃是大儒李政。

    李政的名号,当初在大明,可谓如雷贯耳,现如今进了奥斯曼,也受了苏莱曼的优待。

    苏莱曼看了他一眼,温和的道:“先生有什么话要说”

    李政道:“陛下,西山想开发陈庄,请问陛下,若是中途发现根本无法收回成本,当如何呢”

    苏莱曼一愣。

    李政道:“到了那时,西山必定要壮士断腕,收回此前流入的金银,及时止损。陛下可知,这西山富可敌国,若是及时止损,自然也不会对西山伤筋动骨。可如果……”

    李政露出了几分意味深长的表情,继续道:“如果陛下将陈庄的开发,当作是隋炀帝修建大运河呢”

    苏莱曼似乎有所醒悟:“卿家继续说下去。”

    李政道:“那么……只有西山源源不断的投入金银进入陈庄,投入在一个无用的工程上,这……对陛下将来便有极大的益处。因此,臣的建言是,无论成与不成,陛下都不能坐视不理,而应当有所作为。既然这陈庄根本难以成功,那么……陛下要做的,应该是让方继藩看到成功的希望,而源源不断的进行投入。”

    苏莱曼眼睛一亮,道:“如何可以做到让西山源源不断的投入”

    “此事易耳。”李政见苏莱曼对此来了兴趣,他满面红光。

    说实话,他来了奥斯曼,一直受到了苏莱曼的礼遇,莫说是宅邸,便是连妾室都准备了几个,他一直觉得受之有愧,现在……终于到了自己表现的时候了。
1...12431244124512461247...129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