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败家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国之利器
方继藩是很不认同朱厚照关于骗子的评价的。这家伙,毕竟还太年轻,不像自己两世为人。
几日之后,五千两万纹银便已就绪。
市面上大量的资金流动,对于通货膨胀而言,是惊人的。
现在银子有了,得干事了。
拿了人家的银子,不去办事,那才叫诈骗。
而方继藩是个有良心的人,幸福集团成立,已开始在大漠里招募人手。
包吃包住,对于大漠诸部的人而言,是致命的诱惑。
不只如此,未来还有不菲的奖金,当然前提是,你能提得动刀,敢打敢杀。
其实幸福集团所招募的人员很复杂,除了鞑靼人和女真人,甚至乌斯藏人以及其他部族,也都收容,汉人若是愿意加入的,自然也是欢迎之至。
这些人,大多都是大漠之中的亡命之徒,只要年轻,能骑马,即可。
不只是如此,一批年轻人,经过了王守仁的精挑细选之后,送到了京师里来。
方继藩一向信奉教育的力量,将某一些较为聪明的人,选来西山,对他们进行一些教育,并不是坏事。
来的总计有一百五十人,其中六十七个鞑靼人、西伯利亚等蒙古诸部之外,还有三十多个野人、建州、海西女真人,以及少量的乌斯藏以及西域人之外,还有二十九个汉人
这些青年,直接入学,不但教授汉语,同时教授军事方面的知识。
其实将这么多人,纠集在一起,也是很令人头痛的事,不过……凡事……慢慢来即可。
不只如此,西山书院,还将派出一批人员,前往大漠,归王守仁节制,这些人,都将派上大用场,他们或是进行医疗,或进行教学,语言相通,乃是第一步,若是语言都不通,将来如何节制这大漠诸部,他们将会被分配至每一个牧场和部族……
西山书院是以新学为体,本就讲究知行合一,因而,想去大漠的人,竟是不少。
方继藩为此,专门举办了一个欢送的仪式,数百名生员,在锣鼓喧天之中,纷纷骑着马,向着大漠而去。
这就是对股东们负责啊。
至少,股东们看到这一幕,纷纷为之欢庆。
稳了,稳了,这一次保准稳了。
股市当日,开始微涨。
看看,西山都将自己的宝贝生员们都出动了,还是三百多人,这说明啥说明宫中肯定投了银子,齐国公那狗东西,据说溜须拍马,察言观色,样样精通,他要投陛下所好,可不是要将自己压箱底的东西,都掏出吗
现在,股东们信心都是十足,银子没有白掏哪。
一群大漠的生员,在经过了操练之后,其中有两个人,已是脱颖而出。
一个叫乃人台,乃是一个鞑靼人,另一个,叫张咏。
这二人,比之其他的生员,更聪明,学东西很快,很快在这一百五十人之中,建立起了威信。
他们白日操练,继续学习弓马,吃过了晚饭,便开始学习文字,或是学习一些军事上的知识,足足一个多月之后,绝大多数人,寻常的汉话口语,对于绝大多数生员而言,已经不是太大的障碍了。
毕竟送来时,绝大多数年轻人,本就是佼佼者,多少有一些底蕴。
紧接着,方继藩带着一群生员,到了西山军事研究所。
这西山军事研究所,一直都是默默无闻。
毕竟这玩意,除了花方继藩的银子,几乎毫无建树。
偶尔,造出点东西出来,也不为大众所知。
当初,就是这么一批人,奉旨铸炮,这些人大多都是张皇后的远亲,当年因为铸炮成功,而留了下来,方继藩给了他们事儿做,就是研究各种武器。
当然,军事研究所之所以默默无闻,更大的原因在于,他们难有什么开创性的东西。
他们所鼓捣出来的玩意,绝大多数,都是建立在蒸汽研究所之上。
当初为了研究蒸汽机,整个西山,动用了所有的人力物力,对材料的研究,对机械的研究,还有许多力学和物理的原理,都出自蒸汽研究所。
等到这些技术,渐渐成熟完善,其他的研究,在这个基础上,才得以腾飞。
譬如在这军事研究所里,一支火铳,人们都希望它更为便捷,又希望,它拥有更大的威力,可这在从前,是无法想象的,原因无他,因为受限于材料的原因,当火铳威力越大,就需要放置更多的火药,可火药过多,威力加强,火铳的铳管若是不够厚重,就难免会有炸膛的危险。
而一旦铳管的厚度增强,那么……轻便,就无从提起了。
要嘛,这火铳硬生生的成为了两个人抬的‘大家伙’,威力不小。要嘛,一人可以操作,可威力却是有限。
而蒸汽研究所的材料,一日千里之后,这些,就不成问题了。
还有许多机械的原理,几乎都是从整齐研究所照搬来的,效果显著,随着蒸汽研究的深入,几乎西山关于所有技术的研究,其实都在腾飞。
现在……这武器陈列馆里,则玲琅满目的挂着各色各样的火器。
有铳身狭长的鸟铳,有比之从前更加便捷的三眼火铳,每一种火铳之下,都有专门的介绍,其精度、射程、威力,以及射击所需的时间,都有详细的介绍。
乃人台与张咏等人,进入这里,看的眼花缭乱,这些生员们,安静的看着一个个陈列的武器,除了火铳,还有各色的战刀、长毛,
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大杀器
见所有人不解。
方继藩则从墙壁上,取下一个盒子大的火铳来。
这火铳只比巴掌大一些,很短。
众人看了这玩意,顿时心里一凉。
一点都不威武啊。
不只如此,这玩意下头的注释,精度不高,准头一般,射程……更是低的令人发指,居然只有五六十步。
寻常的火铳,早已能达到一百五十步至两百步的距离,可这么个玩意……竟还没有鸟铳的一半。
方继藩戴上了蛤蟆镜,将这火铳在手,让人取了弹子来,子弹是用铅制的……说实话,这有违方继藩爱好和平的精神,因为铅弹不太有良心,一旦射入了体内,以现在的医疗水平,致死率极高。
装填完毕,这蛤蟆镜后的方继藩,显得格外的冷酷,抬手,扣动扳机。
陈列室的尽头,是一个专用的室内靶场。
啪……
紧接着,短铳的转轮随之转动,而后,方继藩连续五击,啪啪啪啪啪……
六**射,中间几乎没有时间的间隔。
而比起寻常的火铳,没有一时半刻,也玩不成装弹,射击的过程,而这巴掌大的火铳,竟可以做到。
这便是后世,声名赫赫的左轮手枪。
所有的生员有点猝不及防,没有料到,师祖招呼都不打,抬手便射击。
等众人回过味来。
却见方继藩将短铳的铳口,对准了自己的下颌,射击之后,铳口有些滚烫,冒出硝烟,方继藩嘴巴一厥,朝铳口吹了口气,现在唯一缺的,就是一件黑色的大风衣了。
“用这个……”
方继藩道:“百万的人口,不需要操练,哪怕是个半大的孩子,只需练习几日,就可以立即使用,你们知道,佛朗机人,为何不再用弓箭,而选择用火铳吗火铳的威力,并不及弓箭,一个培训好的弓箭手,比之火铳手,要高明的多。可是……培训一个弓箭手,需要大量的时间,可火铳……对于一个农夫而言,只需短时间,就可以上手。”
“而我手里拿着的,叫左轮手枪,此枪可以连射,女真和蒙古部,将是数十万户人向西迁徙,神射手固然有不少,这些人,可以组织起来,可对于绝大多数老弱妇孺而言,却需这样的武器,方可自保。”
“这样的武器,只要能扬长避短,采取合理的战术,到了战场之上,便是杀戮的神器,所以,现在每人发一支回去,你们呢这几日什么都别做,就琢磨琢磨,若是这样的武器大规模的装备,采用什么样的战术,在战场上,如何最大化的发挥它们的优点。”
方继藩说罢,回头又吩咐道:“让武器研究所,将这短铳再改进一下,射程还要再高一些,准头就不要考虑了,咱们是人海,要个什么准头。”
王金元在一旁,忙是点头哈腰:“小人明白了。”
方继藩背着手,带着一群生员,呼啦啦的出去,而后,便是带他们去试一试骑刀的威力了。
因为钢铁材料的发展,有了好钢,便足以制出好刀来,而且还是大规模的生产,要多少有多少。
未来,这大规模的人口,将一路向西,他们需带着大量的给养和武器,翻山越岭,越过千里的荒漠和平原,这可能对于女真人和蒙古人而言,早就习以为常,他们吃的了这个苦头。
可是……因为干粮势必占据了他们主要的物资,重武器,是难以携带的。
因而,所有的武器,都需以轻便为主。
方继藩喜欢人海战术,将所有能够上战场的人,标准拉到最低,让哪怕是农夫,都可以直接拉上沙场去做炮灰,只有如此,才可以发挥出最大的潜力。
左轮手枪,威力是差了一点,再改良一下,又不是不能用。
可是连发的优势,却是极惊人的。
尤其是这个时代,哪怕是强大的奥斯曼帝国,也未必能拉出一万以上精锐的弓箭手,他们的火枪,还处在比较原始的时期,因而,可以想象,当漫山遍野的骑兵冲到了他们面前,连射之后,抽出了长刀,会形成什么样的局面。
女真人和鞑靼人历来悍不畏死,靠近敌人,不是什么难事。
在西方没有出现加特林机关枪之前,这都是无解的问题。
到了正午,朱厚照气咻咻的跑了来:“老方,你居然想大规模生产那短铳”
“咋”
方继藩抬头,看着朱厚照。
朱厚照道:“这东西除了可以连发……还不如弓箭好使呢,本宫有弓箭,这也的短铳,来十个,本宫也将他们送上天。”
方继藩笑吟吟的道:“可是,殿下这样弓马娴熟之人,毕竟只是少数啊。”
“短铳也贵啊……”
朱厚照是个识货的人,他能找出一百个短铳的缺点。
方继藩说到此,顿时眉飞色舞:“要的就是贵,要让鞑靼人和女真绝大多数人,习惯使用火器,火器不比弓箭,一旦大规模的装备,就必须随时提供大量
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重大利好
说完了罗斯人的事,弘治皇帝松了口气。
他看向方继藩,笑了:“通州那儿,铁路修的不错,股价又是涨了,听说现在,许多股东,提议建立一个股东局,专门督促铁路的进展,对此,各部反对的声音不少,都认为,这很是不妥当。可朕觉得……这也未尝不可。”
弘治皇帝朝方继藩笑了笑:“卿家,对此怎么看。”
方继藩觉得自己已成了元芳,为啥每次都问我
他顿了顿道:“陛下圣明无比,若是觉得好,那自然就再好也没有了。”
弘治皇帝担心着铁路的建造。
这涉及到的,乃是股价。
而恰恰,宫中乃是大股东。
朝廷那儿,自然希望,这铁路的事,由朝廷来监督,这其实也无可厚非,户部可是对铁路的建造,垂涎三尺,都察院也早想派人去查看了。
可是……
民间的股东们却不认同。
他们不放心,希望股东们自行组织一个股东局,亲自去查问,毕竟,一个是假他人之手,一个是自己单干,前者让人心里犹豫不定,还是后者,睡得踏实一些。
方继藩又笑了笑:“陛下,想来,这一定是王不仕的主意吧”
弘治皇帝也不禁笑了。
那些商贾,可没有这样大的胆子,敢去夺户部和都察院的权柄,而且,他们也没有这么高的水平,能琢磨出这个事来。
可王不仕不一样,王不仕乃是大股东之一,这是关系到了他的切身利益的事。何况,他本身就是翰林学士,理论水平是有的,这个构想,也只能是他提出来。
弘治皇帝手指头,轻轻的叩击着案牍:“王卿家说的,不无道理。这么多银子投进去,这铁路的建造,可不是闹着玩的,若是没有人监看着,那些花费了数千上万两银子去买了股票的人,心里踏实吗”
“这铁路的建造,乃至于未来铁路的运营,都涉及到了他们的切身利益,这世上,再没有人比这些股东们,对铁路更上心了,若让他们来监看,当真若是有什么问题,他们也定会极力想办法指摘出来,责令改正。至于都察院和户部,铁路和他们有什么关系,他们跑来凑个什么热闹,他们哪,总是什么都想管,什么都想盯,就说这都察院,前些日子,痛斥求索期刊,不知所谓,坏人心术。朕将那个御史,亲自叫到了御前,拿着期刊,让他来诵读,问问他,这求索期刊,怎么坏人心术了呢你猜猜看,他怎么说他竟说期刊中的东西,他都看不明白,他看不明白,只晓得之乎者也,他说个什么劲”
弘治皇帝对于都察院,现在怨念很深,当年虽觉得他们说啥都有理,可现在……
一言难尽。
弘治皇帝眯着眼:“朕看,王不仕这个股东局的构思,就很不错,朕宁可让股东局,来掺和着铁路的建造,也不愿让都察院来,他们懂个什么按照规矩,朕是这里的大股东吧”
方继藩汗颜,心里想,陛下觉得股东局这东西合情合理,不就是因为陛下,便是大股东吗
方继藩颔首点头:“是,按股权而言,陛下的股份,是最多,儿臣次之,再有王不仕再次之,还有其他大大小小商贾……”
弘治皇帝道:“那就如此了,朕和卿家,还有王不仕,以及占股较多的商贾,各自委派人员,成立股东局,以后,这铁路建造之事,统统由股权多少,来决定建造和未来的运营,朕近日,研究了铁路的原理,自认对铁路,颇有几分研究,朕亲自派人监督,心里就踏实多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