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败家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方才虽是说的潇洒,可若真要彻底断绝了功名,说是不遗憾,那是假的。
这毕竟……花费了自己半生的努力啊……
身边的亲朋故旧,还有乡中的父老,定也会背地里嘲笑和同情自己,人们只愿意相信自己是无奈之下给人做一个掌柜。
想到此处,那墨镜之下,竟不自觉的落下了一道泪痕。
终归,在缓了一会后,他吸了吸酸楚的鼻头,故作不经意的用长袖揩拭墨镜下的脸颊,强打起精神,口里道:“丁字号的货架已是空了,来人,赶紧来人……”
天色渐晚,当所有的客人们都散去后。
事实上,莫说是货架,便连仓中的储备,几乎都已经销售一空了。
此次来的人实在太多,完全超出了预料之外,而顾客的消费热情,也远远的超出了大家的预计。
伙计们已经开始收拾起来,账房开始进行结算。
许多的商贾,不约而同的留了下来。
他们都焦灼的等待着消息。
过了不久,有账房兴冲冲的来。
商贾们纷纷停止了窃窃私语。
陈彤也收了心,不再去想白日刘凯之所引发的不快。
朱厚照性子最急,豁然而起到:“怎么样,如何”
方继藩倒是气定神闲状,施施然的坐着,慢吞吞的喝着茶。
这账房咳嗽了一声,便道:“今日的营收,大大的超出了预计,足足有两千三百二十二两银子,扣除了进货的价格,毛利足足有九百三十一两七十九钱。”
九百多两……
许多的商贾不由自主的发出了感慨。
一日就是两千多两银子的营收啊,当然……毛利也是惊人,这倒是都在意料之中,毕竟作坊出现之后,这出货的价格本就低的吓人,摆上了货架,一两银子的东西当二两银子卖,其实都算是良心了。
可即便如此,对于许多顾客而言,都算是良心价格了,因为隔壁的铺子运营成本更高,人家敢卖三两银子。
当然,这毛利之后,还需扣除掉人工和仓储,租金等成本,这样算下来,一日的纯利,大抵也就在五六百两银子上下。
可即便是这个数目,也是尤为惊人的。
毕竟,这是坐地收钱的买卖,若是去其他地方复制这样的模式,地段可能没有这样好,可能出货远比这里少,可哪怕只要一日有两百两银子,甚至一百两,五十两,三十两银子的纯利,都算是可观的了。
毕竟……绝
1634.第1554章 大功臣
第1554章 大功臣
宦官已取了方继藩的账目。
转呈至弘治皇帝手里。
弘治皇帝对于账目这等事,已是再熟悉不过了。
只打开一看,但凡是涉及到西山的账,都清晰无比,只一看,心里便了然了。
弘治皇帝震惊之余,不禁看了太子一眼,口里道:“太子……”
“儿臣在。”朱厚照其实是不太情愿方继藩交账目给自己父皇的。
父皇虽然保证再不干涉他的买卖,可所谓饥寒起盗心,父皇这样的穷,谁晓得会不会……
不能怪他会多想啊,实在是他也是穷怕了的一员。
此时,弘治皇帝脸上带着讶异之色道:“昨日商贾们就入的账,为何”
弘治皇帝实在不理解,为什么这些最深谋算的商贾怎么都巴巴的送银子来。
做买卖的事,他是清楚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嘛。
可若是再复杂一些,就无法理解了。
他毕竟是天子,不是商贾,此时他方知,这不是自己所擅长的事。
朱厚照犹豫了一下,便硬着头皮道:“齐国公和儿臣……和商贾们交好,儿臣先是寻了各个作坊,先和他们洽谈合作之事,要求他们以低廉的价格对儿臣进行供货……“
只听到这里,弘治皇帝的脸色微微一愣。
群臣亦是露出疑惑之色,又是百思不得其解起来了啊!
他们之中,倒是有人脑子转得特别快,想到了一个词儿……强取豪夺。
莫非是太子跑去胁迫各个作坊
想到这个的就有刘凯之,刘凯之已按捺不住了,急匆匆的道:“太子殿下,这些作坊主们岂会同意,价格低廉,他们就无利可图了。”
朱厚照鄙视的看了他一眼,这个人真是……没有前途啊。
朱厚照正色道:“一个作坊,要生产出货物,涉及到的成本多种多样,并不只是单纯的生产这样简单,譬如,他们需要准备仓库,将生产的商品入库,而后,还要雇佣人,四处寻找买家,可一般的买家,所需的货物,或多或少,这就导致,他们的生产,可能不能持续。对于作坊而言,他们最害怕的事是自己生产出来的商品积压,一时销售不出去,这会承担巨大的仓储成本,甚至还会引发巨大的风险。”
这话浅显易懂,至少弘治皇帝是懂了。
不错……
朱厚照继续道:“因此,儿臣提出大规模且持续稳定的订货,对于各个作坊而言,儿臣便是他们的衣食父母,甚至有的作坊,不必雇佣销售人员,减少中间环节之中许多的开支,只专心于生产即可。因而,他们给儿臣的货,虽是低廉,却因为稳定和订货量大,足以让他们有利可图,还可使他们后顾之忧,他们只需根据儿臣的巨大订单,调整生产即可。”
原来如此……
弘治皇帝想到自己当初在作坊里,最终被陈彤折腾的差一点破产,其中最大的原因,也在于货物积压,这是极可怕的事,风险实在太大了。
弘治皇帝不禁多了好奇,兴致勃勃的道:“太子继续说下去。”
于是朱厚照随即道:“拿了这些低廉的货源,儿臣再寻其他的商贾,令他们分销,儿臣手里的货物价格低廉,不只如此,而且所有的货物,应有尽有,商贾们若要货物,不必费心去和作坊谈,只需寻儿臣即可,儿臣保证货物的质量,也能随时保证出货,童叟无欺,对于那些商户们而言,省心省力,哪怕是他们直接和作坊谈,也未必能拿到这个价格。”
“可问题就在于,商户们也要挣银子,拿了货,怎么挣银子,却是一个难题。儿臣既然决心涉足此业,首先便是要想商户之所想,因而,这个百货商场,才应运而生。有了这百货商场,一旦这商场可以遍地开花,那么……商户们还担心,从儿臣这里定来的货物,销不出去嘛”
“因而,昨日儿臣的百货商场建了起来,起心动念,决心在天下各州府投入银子,建大小百货商场的商户,数之不尽,商户们来自天下各州府,他们在各地,自有自己的人脉和资源,因而,对他们而言,在本地建立商场不是什么难事,唯一难得,反而是货源,若是不能持续供货,又或者是,根据不同的销量,及时调整进货,这便是天大的事,一个商场涉及到的货物,数百上千,难道他们要一个个和作坊去谈,因而最便利的方法,就是寻到兴国商号,由兴国商号稳定供货。”
“这些银子,多是定金,这才只是昨日一天而已,现如今商户们嗅到了商机,已是开始行动起来,只怕在未来,会由更多的订单和定金到兴国商号来,兴国商号从中得到的利润,便在于此。”
这是一个极简单的原理。
这个时代的作坊和商户之间,本身就沟通不太顺畅,彼此之间,想要建立起信任,也极不容易,而对于商人们而言,任何一个商机的出现,等你慢慢的寻觅到了供货商,与对方建立起了信任和较为稳固的关系时,可能找个商机,就彻底的措失了。
兴国商号,则成为了一个平台。
说白了,商号就是赚差价的中间商,在上一世,虽然许多的商业模式,
1635.第1555章 陛下恩典
第1555章 陛下恩典
陈彤这番话,虽然有人不喜欢,可至少还是认可的。
粮税毕竟有限,而国库的收入,工商的比重越来越大,这些年,国库的岁入日益的增加,可花的照样还是快,并不是说从前能有三百万两银子的岁入花三百万两,现在有三千万两银子的岁入,还是花三百万两。
由奢入俭难,由俭入奢易,若是工商没了,朝廷怎么办
陈彤在此叹了口气,才又道:“工商已经事关国本,太子殿下乃是储君,齐国公更是与国同休,事关重大,这也是为何太子殿下与齐国公起心动念建立兴国商号的原因。只是……如何确保工商所引发的风险,如何控制商户和作坊呢殿下和齐国公睿智啊,他们想到了一个办法,即是这兴国商号。”
君臣们自是心思各异,此时却都不发一言,继续聆听。
陈彤则继续侃侃而谈:“利用这兴国商号成为最大的中间商,利用订单可以约束作坊,确保他们不能以次充好,也确保他们有稳定的收益。
在控制了作坊之后,转过头即可利用手伤的货源来控制商户,再利用商户来开拓渠道。
最终达到的目的,是所有的商户和作坊统统都归于兴国商号的控制之下,商贾们需遵守兴国商号所制定的标准,方可轻松的挣来银子,兴国商号再鼓励商贾们不断的拓展渠道,振兴工商,如此,不但兴国商号可以借此牟利,对于朝廷而言,工商能够有序,而不引发任何的乱子,绝大多数的商户,都以太子殿下马首是瞻,与太子殿下休戚与共,岂不就是效忠于宫中从长远而言,兴国商号以百货商场为标杆,鼓励所有的渠道商人,开拓天下的市场,这对于工商,也有极大的帮助,未来朝廷的岁入,也随之水涨船高,陛下……这对于朝廷,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啊。“
“太子殿下所为,实是让臣钦佩,而齐国公善谋,也令臣望尘莫及。臣愚钝得很,跟随太子殿下和齐国公已有数月,也不过勉强能揣测他们心中万一,可哪怕是这一丁点的想法,也令臣觉得受益无穷,因此不敢懈怠,这些日子,跟着殿下和齐国公,鞍前马后,臣实是愚钝不堪之人,能有效劳的机会,便已知足了。”
说罢,叩首。
殿中很安静。
说话的人,此前可是户部侍郎。
这个人,你可以说他坏,但是并不能说他蠢,能做到户部侍郎的人绝不可能会蠢。
陈彤的一番话,其实颇对许多人的胃口,他首先的预设了商贾贪婪,因而良莠不齐,带来了许多的隐患。这岂不就是儒家的主张嘛
抑制商人的本质,就在于抑制他们的贪婪啊。
在这个立论基础之上,他方才说起工商对于国家的重要,甚至对于朝廷,对于国库的重要性。
只怕这文武百官,没一个人在此时会站出来反驳他。
理由很简单……谁敢出来反驳,国库的岁入剧减,这笔账算谁的
最终,他将太子和齐国公的想法说出来,还有这兴国商号如何控制良莠不齐的商户,又如何促使商业的发展,进而达到社稷稳定,岁入增加的目的。
这一番话,既满足了百官的心理,又同时给太子和方继藩脸上贴金,将这赚钱的买卖,变成了有利于江山社稷的大事,且已刻不容缓,再不是私心作祟这样简单,而是关系到了天下的大局。
弘治皇帝听了,也觉得舒服。
他连连点头,觉得颇有道理,因而也从方才的尴尬之中,渐渐的缓了过来,微笑的看着陈彤。
此前对于陈彤的印象实在太坏,而现在……却发现陈彤这个家伙,虽然后知后觉,却也算是一个干才,短短数月功夫就焕然一新,倒也称得上人才了。
弘治皇帝凝视着陈彤,突然对他起了兴趣:“朕听说卿家现如今颇为干练,连这百货商场从无到有,也都是卿家事无巨细,一并办成的”
陈彤道:“臣不过是奉命行事而已,拾人牙慧。”
弘治皇帝颔首,很是满意,他现在对于能办好一个作坊或者是大商铺,已有一些敬畏之心了,因而颔首点头道:“这里头牵涉到的,是数不清的杂事,卿能如此,朕也颇为欣慰,卿家还是有才能的。”
这文武百官之中,陈彤现在已算是异类了,他能办妥的事,别人办不好,这才是本事。
弘治皇帝沉吟了一下,随即道:“卿本是户部侍郎,朕欲令卿官复原职,如何”
陈彤心里咯噔了一下,嗯,有些意外……
幸福来的太快了!
刚刚差点掉了脑袋,转过头,居然……要官复原职了?
他压抑着心里的激动,他当初可是无时无刻的想回到户部去啊,毕竟身为户部侍郎,是何等的体面,多少人对着他曲意奉承。
他忙叩首:“陛下恩典,臣……臣真是万死,亦难报万一,只是……只是……”
他却又突然道:“只是……现在这兴国商号,正在草创之时,百废待举,臣虽不才,现在好不容易,学会了一些经营之道,这虽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本事,可是朝廷可以离得开一个庸碌无为的户部侍郎,可暂时兴国商号,却是离不开臣,臣……谢陛下恩典,可是臣却还是请陛下收回成命,再择贤良。”
此言一出,实是令人惊异,百官动容了。
户部侍郎都不做了,却去给方继藩这狗一样的东西做狗腿子
难道户部侍郎,
1636.第1556章 吃香喝辣
第1556章 吃香喝辣
弘治皇帝颔首点头,表示了赞许。
若是别人说这个,弘治皇帝难免觉得此人定是溜须拍马,夸夸其谈之辈。
可方继藩说要赴汤蹈火,继之以死,弘治皇帝却还是颇为相信的。
弘治皇帝心情不错,屏退了群臣,将朱厚照和方继藩留下,细细的问过了这商号的事,他努力的理解商号的运行原理,也不禁为之赞叹。
许多人只想着,人与人物品交换着换银子,又或者是从地里刨出粮食来换钱,更有甚者,通过抢掠了挣银子,可谁能想到,制定标准挣来源源不断的银子呢。
“这商道倒是越来越有意思了。”弘治皇帝笑了笑,而后看向方继藩,道:“卿家是怎么想出来的”
方继藩道:“儿臣在陛下身边,耳濡目染,岂有不开窍之理,吾皇圣……”
弘治皇帝忙压手:“罢罢罢,朕部再问了。”他无奈的摇摇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