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铁血抗日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残简
还有就是,将卖家的东西贬的一无是处,这样才好讨价还价嘛!不过看德拉特文现在的激动表现,这老毛子恐怕是不会懂得了。
在成功的激怒了德拉特文之后,华毕成立即开始浑水摸鱼:“好了!总顾问先生,为了我们两国之间的友谊,我可以做出一些让步。再给你加上一个营的步兵装备,不过这些步兵装备的具体型号必须由我来决定。”
听起来似乎是德拉特文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三个营的步兵装备,虽然比起德拉特文原先要求的一个团的步兵装备还是要少上一些,但毕竟总数上已经是比较接近了。所以对于这个交换条件德拉特文还是可以接受的。
然而盛怒之下德拉特文却偏偏忽略了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华毕成的第30集团军拥有的步兵装备可以说是万国牌的大杂烩。光是步枪就有新老汉阳造、日本38式和莫辛纳甘等六七种之多。德拉特文将用于交换的武器装备型号的抉择权交给华毕成,这和放狼入羊圈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分别。
如果德拉特文现在是在冷静的状态下,他即使是用屁股来思考,也会想到华毕成这个十足的“奸商”最后交出来的一定是第30集团军压箱底的一堆破烂。可偏偏德拉特文现在是处于极度愤怒的状态之中,他光是注意到了数量问题,却没有注意到质量的问题。
见到自己的“诡计”得逞之后,华毕成立即用连珠炮的速度向德拉特文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我还要一个团的152毫米榴弹炮、一个团的122毫米榴弹炮、三个营的76毫米野炮以及相关配套设备,t-26战车我也要一个营。痛快点,一起算打个八折吧?”
德拉特文没有想到华毕成会突然间变得这么爽快,虽然他的心中不免也有些疑惑,但是德拉特文还是被即将要达成的这场大交易给吸引住了。有了这批从第30集团军换出来的轻武器,他这个中国军队的总顾问终于不用再遭受中国将领们的白眼了
“好!我算算!”
激动不已的德拉特文从随身的公文包里面掏出了纸笔,然后对照着物资清单上面的单价以及刚刚达成的那一笔交易的兑换比例开始了极其复杂的计算。看着被一堆数字难的满头大汗的德拉特文,华毕成突然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要不要给这位总顾问一些甜头呢?毕竟后面还有好几批苏援物资,而且由于苏联武器的口径比较特殊,以后第30集团军的弹药补充还离不开这些“老毛子”。
说来也奇怪,明明华毕成在心里面想的好好的是要给苏联人一些甜头的,但是当话从他的嘴里面说出来,却完全变了样:“总顾问先生,贵国的武器口径并不是我们中国军队惯用的德式口径,所以我比较担心弹药的补给。您看是不是最好向贵国政府请示一下,希望贵国可以帮助我国建立几座弹药工厂76、122和152毫米的炮弹,还有7。62毫米口径的枪弹,以后都会有着极大的需求量。”
正在忙着计算自己应该得到什么样收获的德拉特文没有时间仔细思考华毕成提出的问题,只能下意识的做出了回答:“这个问题你们的军委会已经和我国政府沟通过了。莫斯科派来的工程师现在正在重庆那边选址,弹药工厂很快就会开工,一条炮弹生产线,三条子弹生产线,需要购买的制造设备已经写进了第四批军援协议的清单里面。华,你不会等得太久!”
这可真是个好消息。向来没有什么效率和眼光的军委会这一回总算是做了件漂亮点的事情,有了这几条生产线打底,即使苏联的卫国战争开始之后,中国军队手中的这些苏联货也不会因为缺乏弹药而成为烧火棍了。
“哦?这可真是个好消息。只是这工厂的规模,似乎还是小了一些。如果能再多上几条生产线就好了,最好在西安。”华毕成现在说的可都是心里话,在这次和德拉特文的台底交易过后,他的第30集团军有一部分军队将不可避免的出现依靠“苏械”的局面,而在苏联卫国战争开始之后,这些“苏械”从哪里获得弹药补给,绝对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可以考虑!我和大使先生也认为从苏联运送弹药到中国的腹地,是一件很浪费运力,而且非常不经济的事情。等贵国拥有了弹药工厂之后,腾出来的运力就可以运输更多更重要的物资。”
听了德拉特文的回答,华毕成真想冲过去抱住德拉特文大叫一声:“德拉特文,你真是个好老毛子!”既然德拉特文已经做的这样漂亮了,华毕成决定投桃报李。
“总顾问先生,我想你手中的这些火炮之所以这么‘滞销’,口径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吧?”
华毕成一下子说中了德拉特文的痛处,其实比起中国军队装备的那些万国牌火炮,苏联制造的这些火炮无论是在威力还是在射程上都要优秀了许多。中国指挥官之所以会如此抗拒接收这些苏联火炮,有九成的原因是出自对苏制口径的抗拒。
就拿野炮来说吧吗,中国军队惯用的野炮口径是75毫米,而苏制野炮的口径则是76毫米,你可别小看这一毫米的差别,这也就意味着武汉军委会仓库里面的那些库存炮弹全部都不能在苏联提供的这批火炮上使用。剩下的122毫米榴弹炮和152毫米榴弹炮的情况也是一样,他们和中国军队装备的105榴弹炮还有155榴弹炮同样不能实现炮弹的通用。
试问一下,有谁会喜欢装备打光了弹药就没地方补充的昂贵武器呢?没有了子弹的步枪至少还能装上刺刀当红缨枪使,而没有了炮弹的大炮,除了累赘还是累赘。
“是啊!口径问题的确是一个大麻烦,实际上贵国的将军们对7。62毫米口径的马克西姆机枪、德克恰廖夫式机枪还有莫辛纳甘步枪比较排斥。幸好那些马克西姆-托加莱机枪都消失在了运输途中,否则贵国的将军们肯定会对我国的设计师居然设计出这种和马克沁重机枪一样笨重的轻机枪而抱怨连连。”
这些天来已经被中国军队的将领们吵的不厌其烦的德拉特文终于找到了一位能够理解他的人,如果华毕成不是正在和德拉特文谈交易,德拉特文真想拉着华毕成一起去喝上一杯。
德拉特文的话让华毕成感觉到这是个机会,于是他趁机向德拉特文提出了一个“置换计划”。
顾名思义,这个“置换计划”实际上就是用第30集团军手中的中国军队制式武器去交换德拉特文手中的苏联货,而且是一比一的交换。
也就是说华毕成打算用一支汉阳造去交换一支莫辛纳甘步枪,用中国兵工厂出品的老旧山炮去交换苏联的76毫米野炮,至于轻重机枪,由于华毕成对马克沁和捷克式更加喜爱,所以他提出用第30集团军缴获的歪把子和九二式重机枪去换德拉特文手里面的马克西姆机枪和德克恰廖夫式轻机枪。
向来是没有便宜不出手的华毕成能够做到这样“舍己为人”他自己都觉得自己的形象突然一下子高大了许多。
屋子里面的两个苏联人看着摆出一副“做了好人好事不留名”架势的华毕成,脸都绿了。
“总顾问先生,我知道你现在一定是非常的高兴。不必道谢了!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其实我的手里面还有一批日本豆战车和日本榴弹炮,我也很愿意换成贵国的t-26和152毫米榴弹炮。放心作为大使先生和您的好朋友,我一定不会嫌弃贵国的产品。别人不要的我要!怎么样?”
反正话都说开了,华毕成干脆好人做到底。将第30集团军打算不要……不是!是打算压箱底的“好东西”都了拿出来,准备一次性将德拉特文手中的“滞销货”全部友情换购。后来在德拉特文的强烈抗议下,只达成了火炮和枪支的交易。
等到德拉特文将最后的交易清单弄出来之后,华毕成接过来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最后他得出了一个结论,如果真的按照纸面上写的这些条款实施,第30集团军从此以后可就再也拿不出什么“破烂”来了
哎!又说错了,明明是压箱底的“好东西”嘛!
等到华毕成看完了交易清单之后,站在对面的德拉特文咬牙切齿的问道:“华,你应该没有什么别的要求了吧?”
“嗯……其实我的部队还有不少旧军装和旧钢盔……”
“告辞!”德拉特文带着他的翻译官,跑得速度快极了。
德拉特文走后,华毕成转身拿起了桌上的电话给军政部的何部长挂了电话,“消失”的那800挺马克西姆-托加莱机枪和几百万发子弹必须得找回来。哪怕是留着压箱底也好啊!
“我是华毕成,给我接军政部部长办公室。”
电话听筒里面先是响了一下,然后陷入了沉默,这代表武汉电话局的接线员已经将华毕成的电话插进了军政部那边的线路,现在剩下的就只有等待了。
“喂!这是军政部,你是哪里?”
电话那头传来了一个熟悉至极的声音,接电话的是何部长身边的李副官。自从上次华毕成和何部长商妥了“交易”之后,这位姓李的副官便开始频繁地往华毕成这边跑,积极充当起了传话筒的角色。时间一长,李长官便和华毕成成了老熟人。
“哦!原来是李副官啊!我是华毕成。”
“噢!原来是华司令,您啊是找我们部长的吧?请您稍等片刻!”
能够在武汉政府大员们的身边担任副官的家伙都有着一张能说会道的好嘴,这位李副官自然也不例外。从一开始接电话时的冰冷语调到现在一团和气的与华毕成打招呼,李副官花费在态度转变的时间不过是华毕成说了一句话的功夫。
不知道为什么,华毕成每次见到像李副官这样“八面玲珑”的人物总会联想起封建王朝的那些被人阉割了的宦官。华毕成实在是想不明白武汉政府的官员们为什么都会有着同样的恶趣味,非得要在身边放上这么一个“奴才”。
当然,华毕成是不会当着李副官的面说出这些话来的,华毕成知道他们这些当副官的就只爱好两样东西,一是财;二是面子。遇见矮子别说短话,官场上的这一套华毕成都懂。
“那就有劳李副官了!”
不过是说上一句平常至极的客气话,却能让电话那头的李副官更加尽心尽力的为自己办事,实在是划算的紧。
“瞧您说的!为华司令办事,那还不是应该的?”
说完这几句之后,电话听筒里面再次陷入了寂静,这回倒不是线路的问题,而是那边的李副官用手可以捂住了话筒。
保守长官的秘密,是当副官的基本责任,这一点李副官一直做的都很好。虽然李副官最近这些日子几乎天天都要和华毕成在一个屋子里面待上几个钟头,但华毕成却愣是没能从李副官的嘴巴里面探听出半句他想要知道的事情。李副官他们这样的人总是随时随地的保持着极高的警惕性,或许,这就是他们这些现代“宦官”存在的原因所在吧。
“知世老弟啊!怎么今天想起来给我打电话了?是不是遇到什么为难的事情了?”
何部长一上来就和华毕成打起了哈哈,他这是在提醒华毕成,他住处的电话线路可都不安全,所以他们最好还是在电话说些公事。
军统和中统这两个特务机构,还真是无所不在啊!





铁血抗日 501.第501章 司令的女人都到齐了
好在华毕成今天只是想要和何部长说说那800挺马克西姆-托加莱机枪还有几百万发子弹的事情,实在是“公”的不能再“公”的事情。
虽然已经卸任“援助物资接受办公室”的主任,但苏援物资被盗卖是发生在华毕成任内的事情,职权范围之内应该过问,而何部长这位当军政部部长的则管理着中国军队的整个后勤体系,这种“工作电话”,军统和中统的那帮特务们应该找不出什么问题了吧?
电话那头何部长得知了边境的接收苏援物资工作出现了大规模的贪腐事件之后,并没有表示的非常惊讶,看来何部长多半是已经从其他的渠道收到了风声。
想想也是,虽然华毕成之前虽然挂着个“援助物资接受办公室”主任的头衔,可政府里面的官员们谁都知道蒋委员长不过是让华毕成在这个位子上糊弄苏联人,“援助物资接受办公室”根本就算不得什么有实权的部门。如果真的有人要检举接收官员的贪腐问题,去找的肯定是何部长,而不会是华毕成。所以何部长比华毕成先知道边境线的接收工作除了问题,那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既然已经有人抢先在何部长面前告发了那些接收官员,何部长又会打算怎么办呢?
“知世啊,你也不能听苏联人的一面之词吧?边境接收的军事物资,那可全都是政府花真金白银买回来的。我们的官员,真的就忍心对民众的血汗下手吗?苏联方面的话是不能全信的。总不能他们说送了多少我们就得全部认账吧?最后还是要靠证据来说话的,苏方提供的那些贷款又不是不用我们归还。我看应该是下面的人是想要帮政府把好钱袋子,苏联人见浑水摸鱼不成,才会诬告的吧!”
何部长这颠倒是非黑白的本领,让华毕成感到吃惊不已。不过是才几句话的功夫,何部长就将整个事件给定性为了“苏联人趁火打劫,接收大员们忠实保卫政府资产”。等于是直接将原告打成被告,被告打成了原告。
果然是人嘴两张皮,怎么说都有理。华毕成自问是赶不上何部长的水平了,可这样一来,何部长就不怕堵死了好不容易得来的外援来路?
“敬之兄!虽然现在日本人被黄泛区绊住了脚,但保卫的武汉战斗迟早还是要打响的。部队的休整和补充还离不开老毛子,可不能为了几只硕鼠惹恼了苏联人,影响到后面几笔贷款的履行。否则到时候委座一旦怪罪下来……”
将蒋委员长搬出来吓唬何部长,也是华毕成的最后一招了。如果不是因为华毕成存了将第30集团军部分“苏械化”的念头,从而迫切需要得到那些流入了黑市的武器和弹药,他也不至于在何部长面前说的这么不留余地。
几只硕鼠?恐怕是一群恶狼吧?靠着那几个接收官员,想要吞下这么一大批军事物资,可没有那么容易。如果华毕成猜得没错,在那几个接收官员的背后,一定还有着更多的大人物,甚至有可能连何部长也牵连在其中。
“看来苏联人在你跟前将事情说的很严重啊,既然如此,我这就去见委座!”
沉默片刻之后,何部长选择了向华毕成妥协。虽然何部长并不想去碰这桩贪污案,但他却可以将矛盾上交。还是让蒋委员长去管教他的那些学生和老部下吧。居然连这么大批的苏援物资也敢盗卖,也的确是该管管了。
见目的已经达到,华毕成在表示了感谢之后便挂上了电话,准备回去继续和狐狸站长缠绵。
“司令,我是陈东!”
陈东走到门口轻轻的敲了几下屋门然后自报家门,随后便听到里面的华毕成大声说道:
“进来吧!陈队长,有什么事你就说,没看我这正忙着吗?’
陈东两步走到华毕成的办公桌前面,然后从公文包里面取出了一个信封,放到了华毕成面前的桌子上,然后沉声说道:
“司令大约半个小时之前,哥老会方面的人将这封信来,当时老毛子还在屋里。这是信,给您!”
华毕成听到了“哥老会”这三个字之后眼睛扎了一下,他看了一眼信封,立即辨认出信封上面娟秀的字迹是出自陈冬丽的手笔。
拿起桌上的信封拆开取出信笺之后,华毕成闻到了一股淡淡的花香,仔细的找寻了一会,华毕成终于发现这股花香是来自他手中的信笺纸。看着信笺纸上留下的点点水痕,陈冬丽应该是在上面撒了香水。这或许就是后世那些女人们常挂在嘴边的“情调”吧?
陈冬丽在信里面告诉华毕成,她已经将各地建好的“将军阁”全都移交给了当地政府和军政部门。和这些产业同时上交的还有一笔近八十万法币的“巨额捐款”,那些为了募集抗战经费早已急红了眼的地方官员们见到摆在他们面前的几大箱法币之后不仅没有追问事情的起因,还给陈冬丽派去“顶包”的马前卒颁发了嘉奖令和荣誉证书。得了这些官方文书,各地的将军阁就算是从“民营”变成了“官办”。只是不知道那些脑满肠肥的地方官员们有没有陈冬丽那样的好手段,开酒楼募集捐款的生意还能不能干得下去。
陈冬丽走后不久,华毕成便从报纸上看到重庆那边有官员贪墨抗战捐款的消息,此时还吸引了不少武汉报社的记者们前去大后方挖掘新闻。现在算算日子,闹出贪墨事件的时间正好是在陈冬丽上交募集捐款的第二天。
八十万法币,又钓出了一群混迹在官场里面的硕鼠。不过也托这些贪官们的福,“将军阁”给华毕成带来的小危机总算是有惊无险的渡过了。
在这封信的最后面,陈冬丽写道:“为避免将军受到牵连,二次来汉暂住于武昌大中华酒楼天字二号客房,特留书信,甚念!”
好一封火辣辣的书信要是连这都看不明白,华毕成岂不成了柳下惠。
“陈东带上几个人,咱们去大中华酒楼!”
一个小时之后,华毕成带着陈东和几个卫士走进了大中华酒楼,路上经过“将军阁”的时候,华毕成特意驻足看了一会,发现“将军阁”的生意早已没有了几日之前的红火,看来这“将军阁”变成了“国企”之后还真是换了个世界。
不过大中华酒楼的生意却并没有因为“将军阁”的萧条而重新变的红火起来,明明已经到了吃饭的钟点,挺宽敞的大厅里面却只有三四桌散客,挂在柜台后面墙上的菜牌子也有一大半翻成了背面,华毕成扫了一眼剩下的几道菜肴,结然没有发现任何与武昌鱼有关的菜肴。
看来李长官在东湖疗养院里面对华毕成说的有关“政府官员哄抢厨子”的话全都是真的,这些武汉政府的大老爷们当真是破坏力十足。好好的一座大中华酒楼,居然愣是让这些“好吃货”逼的拿不出招牌菜来。
要是这些官员们将放在吃喝上面的钻研劲头放在改善民生和建设国防上面,中国也用不着被日本这个弹丸小国欺负成现在这副样子。
原本华毕成是打算直接到大中华酒楼内院的天字二号客房去找陈冬丽的,可当华毕成刚走到穿堂前面的时候,一颗果核却从二楼上面飞了下来,直落在华毕成正前方的地上陈东被这颗果核吓得一激灵,伸手便要去掏怀里面的两把“快慢机”。
“快给我把枪收起来!当着老百姓的面,别动不动就掏家伙!”
但是陈东掏枪的手却被华毕成给一把按住了,当果核落到地上的时候华毕成便立即朝着来袭的方向望了过去,结果他看到了坐在二楼雅座上翘着一双小脚笑的像只母狐狸似的陈冬丽。陈大美人似乎很喜欢看到华毕成吃瘪的样子,正咬着手指头咯咯的笑呢。
“是,司令!”
陈东很快也发现了二楼上面的陈冬丽,想到自己是被司令的“红颜知己”给戏弄了,陈东明白这面子是找不回来了。
踏着楼梯上楼的时候,陈东在楼梯拐角处见到了一个他认识的情报处的特工。说来也奇怪,这个特工站的位置非常的凑巧,正好就正对着陈冬丽所在的那张桌子。如果换了陈东站在这个位置上,那他只需要两支手枪便可以控制住二楼一半的楼面。陈东从这名情报处特工身边走过的时候看到这家伙居然冲他露出了微笑,他此时才想明白,原来情报处的人早就到了,而且还见到了二楼上面的陈冬丽。难怪刚才的果核会那样轻易的丢到了华毕成的身前,情报处的人这是在放水呢!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司令身边的护卫也太薄弱了。今天投下了的是没有大碍的果核,可明天投下来的没准就是炸弹和毒箭。这警卫工作大意不得啊!
整个二楼上就只有陈冬丽这一桌人,四下的墙脚分别站了十来个便衣大汉,按照服装的色彩分成了两帮。其中和楼梯上的特工一样穿黑衫的是情报处的人,而穿着红色短褂的则是陈冬丽带来的青帮人马。
华毕成面带微笑走到了陈冬丽的对面,坐在了凳子上,从后面赶上来的陈东赶紧拿起了桌上的茶壶,给华毕成倒了一杯茶。华毕成用手指在桌面上敲击了几下,示意他并不太想要喝水,然后笑着对穿着一身湖水蓝旗袍的陈冬丽说道:
“不是说很挂念我吗?怎么见了面却硬是要摆出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架势?”
若是换了平常人家的女子,只是华毕成这句开场白,八成便已经红了脸。不过对于陈冬丽这种青帮出身的江湖儿女,华毕成的这番话可就没有什么杀伤力了。
“将军难道不是前来怪罪于我吗?虽然亲手收拾了残局,但事情毕竟是由我而起。”
陈冬丽在说话的时候不停的忽闪着一双桃花眼,华毕成自认不是个面对美女有定力的男人,从对狐狸站长就能看出来。只能赶紧借桌上的菜肴转移注意力。
“哦!居然有这道菜!难得!难得!”
华毕成用极其夸张的声音表达了他对美食的爱好,但是一筷子夹回来之后才发现,那片黄色的东西居然是一片嫩姜,为了不让陈大美人揭穿他刚才说的胡话,华毕成只能咬着牙将那片嫩姜塞到了嘴里,然后装出一副非常享受的样子。
“好啊!好啊!实在是好极了!”
看到这样的华毕成,陈冬丽再也绷不住脸皮了,她开始毫不顾忌的大笑了起来,然后将桌上几只菜盘子里面的各种调料全都一股脑堆到了一只调料碟子里面,然后推到了华毕成的面前。
“既然将军喜欢,那就将这些都吃了吧!”
华毕成看了一眼碟中的佐料堆,又看了一眼对面的陈冬丽,然后苦着一张脸说道:“冬丽,难道我又做错了什么不成?”
这一声冬丽,总算是让陈大美人的态度软化了下来。说来也不怪陈冬丽心中有气,自打认识陈冬丽没在华毕成的面前占过上风。这么多年来陈冬丽不但被华毕成不明不白的吃了许多豆腐,还莫名其妙的顶了个“外室”的名份,虽说这些都是陈冬丽愿意的,但自从抗战开始之后,华毕成的表现却是让陈冬丽有些伤心了。
1...259260261262263...29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