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抗日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残简
陆相坂垣征四郎瞪圆了一双小眼睛,气呼呼的盯着跪坐在他对面的外相宇垣一成,他也没有想到,宇垣一成居然会在天皇面前和陆军撕破脸皮。
按理说坂垣征四郎应该立即加以反驳的,可偏偏宇垣一成说的这些全都是事实。由于陆军在中国战场上的表现实在是有些不太露脸,所以坂垣征四郎也找不出反击宇垣一成的说辞。
如果一味的和宇垣一成纠缠这个问题,很可能会让天皇对陆军产生不满,那可就得不偿失了。所以不管宇垣一成怎样挑衅,坂垣征四郎都咬紧了牙关一声不吭。
绝不能中了外相的计策!
徐州会战之后,前线的日本陆军官兵急于洗刷台儿庄大败之辱,疯狂的鼓吹要在武汉与中国军队决一死战。他们频频致电东京,要求军部加大对中国战场的补充。对于这一情况,刚刚离开中国战场没有多久的坂垣征四郎十分的了解,他不想、也不会背叛昔日那些上司和同僚的意愿。
毕竟,没有陆军,也就没有他坂垣征四郎的今天。
担任陆相之后,坂垣征四郎吃惊的发现,原来前线部队对东京的影响力远比他之前想象的要强得多。随后坂垣征四郎充分的利用了这一点,轻松的将参谋本部、海军省、甚至内阁的部分大臣都拉在了陆军这一边。
虽然首相、外相还有一些文官始终在四处活动,试图阻止战火燃向武汉。但在这场较量中,“主战派”还是轻松地占了上风。实际上在这次御前会议之前东京的“主战派”已经左右了局势,天皇的目光早已越过茫茫大海,瞄向中国的武汉和广州。
天皇甚至在之前亲自接见了自己推荐的进攻武汉的前线指挥官冈村宁次,所以坂垣征四郎是带着十足的自信走入会场的,他不相信天皇会否决大多数内阁官员的意见。
可现在,事情起了变化!
外相宇垣一成实在是太能言善辩了,他紧紧的抓住了陆军根本无力结束中国战事的这一要害,使的本来应该是一边倒的会议重新陷入了僵势。
“所以,我认为,现在并不应该继续扩大战事,而是应该抓紧时间和武汉政府展开谈判,弥补陆相的鲁莽发言带给帝国的损失!”宇垣一成终于扬眉吐气了一把。
在想起了中国战场上的现实情况之后,裕仁天皇的情绪明显冷静了不少。他现在已经肯认真的听外相宇垣一成说话了。
“如果不进攻武汉,那些资助政府的财团可能会要求撤资。没有战争也就不会有红利,财团是不会让他们的金钱躺在国库里面睡觉的。”之前一直没有开口说话的文相荒木贞夫突然出了声,他的话虽然不多,但是却让首相近卫文麿听的心惊肉跳
是啊!想想军部,再想想那些指望着跟在陆军屁股后面从占领地发横财的财团们,皇军从中国战场抽身能有那么容易吗?文相荒木贞夫已经将最上不得台面的理由的说了出来。
天皇明显有了意动看来这仗,只能接着打下去了!
实际上现在近卫文麿的心里面也乱的很,自从涉足政坛,近卫文麿就一直幻想着能把日本这个人口稠密的岛国治理得象世外桃源一般。当上首相之后,近卫文麿一直追求着内阁内部的融洽。可惜事与愿违,近卫内阁里面从来就没有平静过。刚换了外相和陆相才几天?内阁便又吵成了一锅粥,别说要干什么大事了,能不让外界看笑话就很不错了。
近卫文麿沮丧的叹了一口气。他心里很清楚,在军部、财阀联手施加的压力之下,日本政府向中国提出的谈判条件甚至比年初当占领南京之后提出的条件还要苛刻。想当初南京政府被打得焦头烂额尚且没有接受条件停战,今天自然更不会向日本低头,天皇要蒋委员长下台,就这一条实际上就已经把所有通向和平的大门给堵死了。
抗战一年多以来的事实证明,蒋委员长在中国的根基还是很牢固的。只要他自己不想下台,武汉政府里面谁也别想让他下台。
看起来,宇垣一成想要中日之间停战的梦想已经彻底破灭了。外务省上上下下这一个多月的努力全部付诸东流,日本已经彻底成为了军人的天下。
近卫文麿原以为已成定局,可让他没想到的是,海相米内居然又站了出来表示赞同宇垣一成的设想。
海军的突然介入倒不是真的想要支持外务省,实际上只是习惯性的拉陆军的后腿。而已按照以前的惯例,凡是陆军赞成的,海军一定会反对。
日本海军和陆军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自日本退出华盛顿海军条约,日本海军便进入了无和约时期。日本四面环海的特殊地理条件,使得裕仁天皇越来越重视海军的建设。他先后三次大笔追加拨款发展海军。这引起了陆军的妒意。
随着一艘艘战舰的下海,一批批飞机的调入,规模日见庞大的海军野心膨胀得竟比海军自身实力的发展还要快出许多。他们再不愿甘居陆军之下,开始在内阁、军部,在枢密院,在一切重要的部门施加自己的影响,与陆军分庭抗礼。矛盾也由此发展开来。
陆军与海军,一个梦想“北进”,一个计划“南下”,南辕北辙,纵使裕仁天皇再想撮合也无法统一。
最终无法达成一致的海相米内、外相宇垣和陆相坂垣将他们之间的问题推到了裕仁天皇的面前。事到如今,只能依靠裕仁天皇“乾纲独断”了。
裕仁天皇当然知道政府部门之间的这些重重矛盾,但他也没有想到这矛盾竟会如此错综复杂。他简直不敢相信,依靠着如此混乱矛盾的决策层,怎么可能领导一个资源贫乏的日本去征服一个疆域广阔的中国。
火辣辣的日头也没放过这位“天照大神”的后人,细密的汗珠从裕仁天皇的额头上滑落下来,痒痒的。他没有伸手去擦,此时皇宫内的温度已经上升到了35度左右。一身戎装、腰板笔挺的将军们已经满脸都是汗水。所有的人都是眉头紧皱,气氛沉闷得有些令人紧张。
沉默了大概十几分钟之后,裕仁天皇摆摆手,下令休会。
夜幕降临之后,会议再次进行,参谋总长闲院宫最先打破了沉寂,他缓缓地开了口:“陛下,当今内外形势,已促成帝国非转攻武汉而无路可走。我们对武汉政权一等再等,但中国人不思悔过,不顾生灵涂炭,仍叫嚣抗日不已。政治解决,目前看来前景黯谈。而对此行将崩溃的政府,消灭其战力,尤如釜底抽薪,战争则有望结束。请陛下圣断。”
外相宇垣一成见状正待开口,却被参谋次长多田骏抢了先:“陛下,近来各方面情报显示,武汉政权在汉口仍叫嚣抗日。他们还煽动民族情绪,掀起了一场‘保卫大武汉’的运动。如此看来帝国除了军事打击之外已再无良策。如果结束汉口之战后再征服广州,对中国的海上封锁将使他完全失去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我想被紧紧卡住脖子的武汉政权除了最后屈服外,将不会再有什么选择。”
裕仁看来被打动了,他点点头,却仍未开口。这时宇垣一成赶紧开口说道:“陛下,军事上攻取汉口虽然可能,但能否结束战争仍是未定之数。眼下,和谈既开,再行大规模战争,则显出政府外交上的相互矛盾。近来,英、美外交态度日渐冷落。外务省正竭力调整。种种迹向表明,战事如再扩大,西方国家有可能进行报复。那时,帝国战争物资的来源问题就令人忧虑了。臣认为,汉口之举应从长计议。”
宇垣说完,把目光转向了首相近卫文麿。可近卫文麿却象是没看见他的目光,别过脸去。聪明的近卫文麿已看出了会议的最终走向,他已经不愿再为宇垣一成而与陆军结下更深的矛盾了……
铁血抗日 493.第493章 北进
文相荒木贞夫在一旁看着满头大汗的宇垣一成,眼神里面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原本他实指望首相近卫文麿和外相宇垣一成的组合能够扑灭陆军攻击武汉的野心,可是从现在的情形看来,似乎这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可怜的外相宇垣一成哪里会想到,在之前休会的短短几十分钟之内,陆相坂垣征四郎便已经和军令部长、海相、枢密院议长在私下达成了合作的协议,陆军为了获得内阁成员们的支持,甚至连海军方面提出的苛刻要求都全盘接受了。面对着坂垣征四郎这样一位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新晋陆相,宇垣一成的表现真的是有些力不从心。
难道年纪的增长,真的能磨灭掉人的雄心吗?荒木贞夫在心里面发出了感慨。看着被众人孤立的宇垣一成,荒木贞夫忍不住有种感同身受的感觉。这样的景象何止是似曾相识啊?众人看向宇垣一成的那种冰冷眼光,让荒木贞夫想起了他从陆相卸任后的那四年多的退隐生活。
作为一名政治家,最痛苦的事情并不是丢掉官位,而是自己说的话没有人在意。现在外相宇垣一成就是在受着这样的煎熬。
在场同样紧盯着外相宇垣一成的人还有陆相坂垣征四郎,他现在的心情可以说是和宇垣一成截然相反。联合军令部长、海相、枢密院议长的动作已经受到了成效。首相近卫文麿突然陷入沉寂,这等于是间接宣判了外相宇垣一成的“死刑”。如此看来,陆军要西进攻击武汉的计划,再不会遇到什么阻力了。
可惜,坂垣征四郎高兴的稍微早了一点。之前似乎一直在支持坂垣征四郎的文相荒木贞夫这时候突然开了口:
“多田次官,如果皇军现在就展开武汉方面的作战,兵力和运输能力能否保证充实?”
荒木贞夫的问题让参谋次长多田骏感到十分的意外,他用一种疑惑的目光看着文相荒木贞夫,口中机械的回答道:“兵力方面的问题陆相已经在着手解决之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台湾驻军和国内新建陆军师团的陆续到达,中国战场上的皇军战力完全可以保证。至于运输方面,情况就不太乐观了。汉口外围地形复杂,多江河、湖沼,机械化部队行动受限,对兵力运势的要求极高。再加上黄河掘堤形成的黄泛区还没有完全稳定下来,眼下第三舰队正忙着救援黄泛区的几个陆军师团,根本无法抽身。陆军若是要立即发起攻击,必定会需要大量的海军运输舰艇。那就只能临时抽调其他的舰队,可是受到航道的限制,即便是有足够的船只,按时集结完毕也有不小的困难,所以总的来说难度很大。”
听完了多田骏说的这番话,裕仁天皇的脸色又开始有转阴的趋势。坂垣征四郎之前完全没有想到文相荒木贞夫居然会跳出来扯陆军的后腿,所以他显得有些束手无策。
急切之下,坂垣征四郎向荒木贞夫投去了问询的目光,可荒木贞夫却象是没看见坂垣征四郎的目光一样。
真是讽刺啊!不过才过了几分钟的时间而已,外相宇垣一成受到的冷遇就同样落到了坂垣征四郎的身上。
在近卫内阁的重臣们眼中,荒木贞夫和坂垣征四郎的身上有着太多共同点。他们两个人都认为日本的外交政策应该跟随军队的脚步进行调整,而不应该反过来由外交政策指挥军队。也正是由于觉得荒木贞夫的观点和自己十分相似,坂垣征四郎才会想当然的以为荒木贞夫这位“穿着军服”的文相一定会支持陆军进攻武汉的计划。
不过很可惜,坂垣征四郎这一次显然是自信的过了头。文相荒木贞夫虽然很支持陆军继续扩大战果,但是荒木贞夫的眼光却并没有放在西面的武汉,而是瞄准了北方那头早已经对因为大清洗而变得日益虚弱的北极熊。
作为“北进论”的奠基人之一,荒木贞夫认为日本苦苦等待了多年的机会,终于到来了。在东北和朝鲜,关东军和小矶国昭的朝鲜驻屯军已经开始秘密动员,如果让坂垣征四郎的武汉战略在御前会议上获得通过,关东军和朝鲜驻屯军的“北进战略”就必定会受到影响,甚至有可能被迫无限期推迟。那样的局面是荒木贞夫绝对不能接受的。所以当看到外相宇垣一成陷入孤立之后,荒木贞夫只能站出来拉外务省一把。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样的逻辑在纷争不休的日本内阁里面同样适用。
在担任文相之前,荒木贞夫曾经担任过两年的陆相,而他在位的那段时间恰好是日本制定对外扩张侵略政策的关键时期。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身为陆军大臣的荒木贞夫不失时机地利用电台、报刊和书籍等,拼命鼓噪所谓“昭和日本的使命”,大谈日本的生命线,为日本加强军备,扩大对外侵略摇旗呐喊、奔走呼号。
在这段期间,荒木贞夫的名字不仅在日本国内家喻户晓,其声名甚至远播到了欧洲大陆。当时德国曾有人出了一本名为《现代世界十杰》的书,将荒木贞夫与墨索里尼、希特勒等人并列在一起。
荒木贞夫认为,日本要想称霸世界就必须先占领“满蒙”,即中国东北地区和蒙古,迟早会与苏联进行一场全面战争。荒木贞夫认为要取得对苏战争的主动,日本必须先发制人,在占领“满蒙”后,立即“北进”进攻苏联。
荒木贞夫的“北进论”主张在日本陆军少壮派青年军官中颇有影响。而荒木贞夫之所以对苏联如此的仇恨,这和他成长的时代背景有着极其深刻的关系。
在荒木贞夫的青年时代,日本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打赢了中日甲午战争可是日本最后获得的收益却没有日本国民想象中的那么大在法、德、俄三国,特别是俄国的强力干涉下,日本不得不吐出已吞进嘴里的辽东半岛,日本人因此觉得受了奇耻大辱,全国上下民族主义情绪空前高涨,“卧薪尝胆,誓与俄国争高下”的呼声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主要声音。荒木贞夫就是在这种气氛的感染下报考了陆军士官学校。
荒木贞夫从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进入陆军大学继续学习。最终以陆军大学第19期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后来他先后在参谋本部和日本驻俄公使馆任过职,并参加了西伯利亚远征军,成为了日本陆军内部有名的“苏军专家”。
对华全面战争开始之后,苏联不仅向中国提供了数额庞大的贷款和军事物资,还派遣了苏联支援航空队来中国帮助武汉政府的军队对抗日军,给日本吞并中国制造了大量的麻烦。这让日本陆军内部支持“北进论”的军官人数上升到了一个空前的数字。
于是从1938年2月开始,关东军便开始秘密着手准备对苏作战,并提出所用战费最好从中国事变费中支出。并且还派出了军官前往边界线视察,同时将其强硬主张上报大本营和朝鲜军。可以说从那时起,关东军就已经想要试试苏联人的斤两了。
后来叛逃的苏联留希科夫政治大将带给日本的情报,则直接点燃了关东军的野心。
7月上旬,苏军进入了张鼓峰一带的山岭地带。日本大本营最初决定的外交谈判方针是要求苏联撤军,为预防万一,大本营还命令靠近这一地区的朝鲜军第十九师团向张鼓峰运动。
这一连串的事态演变令荒木贞夫感到欣喜若狂他认为试探苏联的时机已经到了!
为了赢得与苏联之间的这场战争,荒木贞夫觉得他必须让中国战场上的皇军先暂停下来。这样关东军才能有足够的资本和苏联人较量一番。
“既然如此,攻击武汉的计划就只有延后了……”
虽然天皇的声音显得有些失望,但却依然清晰有力此话一出,就等于是给此次御前会议画上了句号。
即便是坂垣征四郎有再多的不舍和遗憾,他也只能先吞回肚里。等到裕仁天皇消失在屏风后面之后,外相宇垣一成迫不及待的向文相荒木贞夫表示了感谢。
“荒木君!真是多亏了你了!是你的话阻止了大日本帝国堕入泥潭,我现在代表外务省向你表示感谢!”说完宇垣一成冲着荒木贞夫一鞠到底。
可是荒木贞夫却没有搭理宇垣一成,他只是拍了拍宇垣一成的后背,然后大步流星的走出了房间。从头到尾,荒木贞夫帮的都是自己。如果现在就告诉宇垣一成荒木贞夫帮助他对付陆相坂垣征四郎是为了让关东军没有后顾之忧的对苏联下手,也许宇垣一成会当场晕过去。
和贫弱的中国相比,苏联就这头又壮又大的北极熊即便是现在浑身都在留血,也绝对不是日本能够染指的。刚刚才好不容易拉住了华中日军的缰绳,荒木贞夫和关东军却又要给宇垣一成和他的外务省带来更大的麻烦。
回到自己的住处之后,荒木贞夫立刻发出了两份电报,收电人分别是朝鲜军司令官小矶国昭和上海梅机关机关长影佐祯昭。
荒木贞夫发给小矶国昭的电报非常的简短,荒木贞夫在电报里面提醒小矶国昭,天皇和内阁现在还没有做出最后的决断,作为帝国的武士,他们应该为天皇分忧。
这其实就是在赤果果的煽动小矶国昭在边界挑起战火。虽然现任朝鲜军司令官的小矶国昭当年是受到荒木贞夫的排挤,才被调出陆军省到关东军任参谋长的,但他也同样是“北进论”的拥趸。朝鲜军第十九师团最先踏上了前往边境的征途,这便很能说明问题。
为了实现与苏联决战的夙愿,荒木贞夫愿意和小矶国昭联手。
而发给影佐祯昭的电报内容则有些怪异了,虽然一样十分简单,但是却令人浮想联翩。
“双头蛇计划进展如何?殷切期盼!”
短短的两句话,便成密电码居然用了整整十五分钟可想而知,加密的程序是多么的复杂。这封电报的保密级别明显要比给小矶国昭的那封电报高的多。
这个“双头蛇计划”到底指的是什么?
一个小时之后,影佐祯昭的回电到了,将密电码翻译成电文,同样用了十五分钟比起荒木贞夫的去电,影佐祯昭的回答更加的简短。
“已经露出獠牙!”
刚刚建立起来没有多久的梅机关,看来是在执行什么重要的任务……
铁血抗日 494.第494章 张鼓峰
张鼓峰位于图们江口上游二十多公里的东岸,是一个海拔只有一百五十米左右的高地。站在山顶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苏联的波谢特平原。在天气晴朗的时候,还可以遥望符拉迪沃斯托克附近沙草峰是位于张鼓峰北方二公里多的一个隆起的山峰,其高度略低于张鼓峰。
日本人一直认为张鼓峰和沙草峰是自己的领土,把它划入了珲春县界,他们的主要依据是沙皇俄国时间的边界地图。
然而苏方却不提由俄国参谋部绘制的地图,而主张按珲春界约规定的边境线通过哈桑湖西侧,并认为张鼓峰属于苏联领土。最后,满洲国方面主张边境线在张鼓峰东侧,因此张鼓峰属于满洲国领土,而苏联方面则坚持主张边境线是通过张鼓峰山顶的。
日本陆军当局把保卫满洲国珲春县的任务交给了朝鲜军。这是由于考虑到该县毗邻朝鲜这一地理因素。然而小矶国昭自从1936年3月起就采取了“不向边界不明确的地区派遣兵力”的方针,没有向张鼓峰、沙草峰地区派一兵一卒。
从朝鲜军对苏军动向长期监视的结果看,苏军方面也没向张鼓峰山顶派遣兵力。
最近关东军特种情报机关传过来情报,苏联远东新任命的第五十九国境警备队队长哈巴罗夫斯克向上司发了一封电报,建议:务必向香山洞西侧高地部署兵力。
关东军认为在电报中提出的上述意见应该是是留希科夫逃亡后苏方重新调整部署的一个前兆。于是关东军把上述电报通报给朝鲜方面军、珲春驻军以及珲春特务机关,由这几个部门共同监视张鼓峰地区的苏军活动。
结果不出日本人所料,从7月20日,在张鼓峰山顶就出现了十几名苏联兵,他们在山顶西侧即满洲国一侧的山坡上开始构筑阵地。到7月21日下午,人数已达四十名左右。
小矶国昭昨天才派代表找苏联方面交涉过,要求苏军从张鼓峰迅速撤回。苏联方面答复说:苏军的上述活动是在苏联领土内进行的,因而拒绝了日方的要求。
小矶国昭随后正式通过军方文件向苏军方面提出要求恢复原状,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概由苏方负责。但哈巴罗夫斯克却回答说:任何威胁都吓不倒苏联人民。
憋了一肚子火的朝鲜军司令官小矶国昭一边向东京请示,一边命令第十九师团长尾高龟藏中将要做好随时紧急派兵的准备,动员的部队大致有四个中队,山炮炮兵两个大队,野战重炮炮兵一个大队,进一步严密戒备边界地区。
第二天,小矶国昭又对第十九师团长下达命令,要把准备出动的部队集中在图们江西岸地区,并严令,如果向图们江东岸地区(张鼓峰和沙草峰一侧)前进和行使武力,必须按另外下达的命令,不得擅自行动。第十九师团出动部队于7月19日拂晓前在兴庆、阿吾地附近集中完毕。
7月20日,参谋总长闲院宫载仁亲王元帅准备奏请天皇准予使用武力。但是,当他察觉获准行使武力的可能性不大时,就把上奏的计划取消了。以为必定能获准行使武力并以此为基点进行准备的大本营陆军部决定停止使用武力,并把这个决定下达给朝鲜军司令部。
但小矶国昭迟迟不肯下令让在图们江西岸集结完毕的第十九师团部队返回原驻地。
于是整个图们江地区变得一派繁忙。从7月20日以来,在对面苏联境内的公路上,来往的卡车急剧增加。同时还看到一批数达三十几艘的运输船驶入波谢特湾。当时关东军认为,这可能是苏方对十九师团出动部队于7月19日完成集结的一种反应。
当时苏联还没有铺设从西伯利亚铁路干线至波谢特地区的铁路支线,公路也只有一条从拉兹德里诺到诺沃基耶夫斯科耶的柏油路。因此,他们就靠海路从符托迪沃斯托克运送弹药、粮食等补给物资。在波谢特湾内出现一批运输船,似乎表明海路是苏联的主要补给线。
7月30日上午9点30分左右,也就是昨天,十九师团发现约有十名苏军士兵在沙草峰构筑阵地。这是在苏军进兵张鼓峰二十天以后发生的。苏联这次派兵的地点却比它主张按珲春界约划定边境线更加深入到了满洲国内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