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民国投机者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有时糊涂
“大娘,我不走,我去看看栓子他们,他们在老李家躺着,再说梅记者还在这呢,我想走也走不了呀。”队长笑道。
大娘这才放开他,临了还招呼着:“小心点,早点回来。”
曾佩芹听说还有伤员,连忙几口拨下嘴,迅速咽下,放下碗站起来:“周队长,我和你一起去,伤员情况怎样,找医生了吗?”
说完之后,放下碗,在梅悠兰诧异的目光中,与大娘打个招呼,风风火火跑出去了,大娘和姑娘甚至来不及伸手拉她,连忙追出去,可到院子里,两人早不见了。
走出去没多远,周队长便开口问道:“小曾,你认识那梅记者?”
曾佩芹有点意外,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按理,上级下达命令,下级接受,决不能置疑,现在周队长问这个,说明他心里有了想法。
“对,那时我还没参加革命,淞沪会战开始后,学校组织支前队,我参加了,就在这次战争中,认识了柳良君同志,走上了革命道路。这梅记者,当时在上海采访,曾经采访我们支前队。”曾佩芹不动声色的说。
“她老说她大哥,她这个大哥是谁呀?你见过吗?”
“没有,不过,我知道是谁,她在采访宋希濂和王敬久时,我在旁边听到点,你知道国民党江北战区司令部吗?”曾佩芹停下脚步问。
“知道。”
“知道司令官是谁吗?”
“不清楚,是谁?”周队长有些纳闷,不明白曾佩芹是什么意思。
“就是她口中的大哥,叫庄继华,刚在鄂北打了个打胜仗,消灭了十万鬼子,光复了武汉、郑州,将鬼子赶过了黄河,收复了湖北全境,安徽西部。”曾佩芹白了他一眼,似乎有些怪他不关心形势发展。
黑漆漆的小巷,只有从门缝中透出的昏暗灯光,周队长倒吸口冷气,虽然不是一个政治组织,可那位司令的赫赫战绩还是听说过,上层争夺是上层的事,下层官兵自有自己的看法。
曾佩芹对梅悠兰的了解并不多,能提供的也就只有这些,她纳闷的看着周队长:“怎么啦?有什么问题吗?”
周队长摇摇头,他对这次护送行动有些不理解,以前护送的不是中央干部,就是外国友人,国民党人员一次都没有,这个梅悠兰看上去就像是个国民党人员,人虽然胆大,可也比较刁蛮,很难伺候。
“老周,你知道吗?部队要扩军了,我这次来就是作动员的。”曾佩芹说。
“真的吗?我们县大队是不是要扩编为主力部队?”周队长一直保持照的沉稳一下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他原来就是主力部队的连长,为了提高地方部队战斗力,派下来担任县大队长,这曾经让他无比郁闷,现在他有希望回到主力部队了。
周队长认为曾佩芹的消息还是比较真实和灵通的,她的丈夫在八路军总部工作,是个老红军,在总部担任政治部副部长。
“战争形势发展很快,老周,不管部队扩编还是缩编,都是为了战争。”曾佩芹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其实这些事情还没有正式公布,是前天与丈夫相会时,丈夫告诉她的,并且说明是这是中央决定,各个根据地都要扩编,以迎接全面大反攻。
周队长当然不明白其中的原因,不过能回主力部队让他非常兴奋,他心里在盘算,县大队现在有一百多人,相当于一个连,不过还有六个区小队,加起来又有一百多人,再扩充点民兵,一个整编营就出来了。
“每个县至少要扩充出一个团,老周你回去给夏书记打个招呼,事先作点准备,命令很快就要下来了。”
最后这句话暴露了曾佩芹的消息来源,不过兴奋加震惊中的周队长没有注意。村子不大,几句话之间,他们便到了栓子他们的住所,大牛正在休息,周队长把他叫出来,吩咐几句后,大牛进去拿起枪便出去了。
周队长和曾佩芹走后,房间里一时变得安静了,大娘和姑娘在外间没有进来,梅悠兰也终于安静下来,开始好好构思自己的第一篇报道。
坦率的说,虽然接触了不少gcd人,可她对gcd没有多少好感,可经过这段时间,好感迅速上升,根据地的基层组织让她非常感兴趣,这个组织方式与渝城比较像,但渝城的力度明显不如根据地。
此外,她发现根据地内,政斧和民众的关系非常融洽,老百姓非常支持gcd政权,这种支持是发自内心的,愿意为他们付出一切的支持。
“还是大哥说得对,gcd问题是政治问题,不是军事问题,战后必须保证和平,否则内战连连,问题还是不能解决。”
(未完待续)





民国投机者 第三节 太行行(九)
梅悠兰在梦中被院子里的说话声惊醒,她挣开眼睛,阳光已经透过窗户,洒到炕上。梅悠兰看看时间,吓了一跳,已经过九点了,心中暗自责怪自己,怎么会这么晚。虽然还是不习惯睡炕,可这个土炕,已经是这几天来,她睡过的最舒坦的床了,不知不觉中便睡过了。
透过窗户,院子里说话的除了房东大娘和周队长外,还有曾佩芹和另外两个穿着八路军军装的军人,他们好像在谈论什么事,表情都很热烈。
“你醒了。”房东女人在外屋听到里面的动静,掀开帘子,见梅悠兰正坐在炕上穿衣,便走进来。梅悠兰轻轻嗯了声,然后问外面的是什么人。
“是军分区的同志,昨天晚上到的。”房东女儿手脚很勤快,麻利的将被子叠起来,放进旁边的柜子中,然后把小桌子摆到炕上。
做完这一切后,她转身出去,端来一碗粥和两个黄橙橙的窝头,看到这些东西,梅悠兰心里叹口气,这些东西原来在眼中是如此平常,甚至有些不屑,可现在她知道,在太行山,这些东西属于高级食物,只有招待客人甚至是贵客才拿出来的。
梅悠兰穿上鞋,试探着站在地上,别说,队长的伤药还真不错,一夜过去,感觉已经好多了。
“起来了。”
梅悠兰抬头,见是曾佩芹,她身后的便是那个穿着八路军军装的人,她抱歉的笑笑:“不好意思,睡过头了。”
“我刚来那会跟你一样,”曾佩芹走过来坐到炕上,然后介绍身后的那个穿着八路军军装:“这是军分区派来接你的纪登科同志。”
“梅记者,你好。”纪登科向梅悠兰伸出手,纪登科是抗战后参加八路军的,作战勇敢,立过几次大功,加上读过几年书,因此提拔非常快,几年时间便提升到分区担任侦查科长。
“纪同志,你好。”梅悠兰没想到自己刚刚起床,他们便进来了,心中略微有些不快,不过这丝不快很快抛到脑后。
曾佩芹眼珠转转,她是上海姑娘,自然知道一些女人忌讳的事。她在心中暗笑,刚到太行山时,她对这些也不适应,在组织生活会上还受到大家批评,慢慢的才习惯过来。
梅悠兰还是不习惯在这么多人面前,曾佩芹见她的脸色越来越差,桌上的东西也丝毫未动,便站起来招呼大家离开,纪科长还有些不解,可见曾佩芹一个劲使眼色,才跟着她来到院子。
等他们出去后,梅悠兰动作迅速的从包里翻出牙刷牙膏毛巾,还有镜子梳子,迅速的收拾起自己。好在她的头发不长,只是齐肩,梳起来很方便。
“唉,这些资本家小姐,真是难伺候。”周队长看着正在刷牙的梅悠兰,有些感慨:“有时候吧,她胆子又奇大,什么都不怕,可有时候吧,就是麻烦,尽惹麻烦。”
“你该不会把昨天的遭遇战归结到她身上吧。”曾佩芹似笑非笑的问。
“那倒不是,其实,救乡亲们时,她的表现还是很勇敢的。”周队长摇头说,其实在梅悠兰催促前,他就在考虑了如何救乡亲们了,至于崴脚暴露目标,那是意外,谁也没法料到。
“总部领导对她很重视,要求我们派专人配合她采访,而且要求不要设置任何障碍。”纪登科说,这可是了不得的宽松,以前任何记者都没有这个待遇,包括某些外国记者。不设任何障碍,那就意味着,除了特别保密的部门,比如敌工部,电讯系统,其他,包括军工部门,梅悠兰都可以去。甚至,她要观摩一场战斗,就可以待在彭d怀身边。
不过这个消息对曾佩芹和周队长来说不算太刺激,从昨晚知道梅悠兰的背景后,两人都知道,上级极端重视梅悠兰的这次采访。
“告诉你们个消息,附近的鬼子可能要撤退。”纪登科见不能打动两人,便又抛出个绝密消息,果然,曾佩芹和周队长大感兴趣,纪登科得意的笑笑:“总部来的情报,我们查证了,周围县城的鬼子在秘密搜索,不少据点要放弃,甚至连县城都要放弃,据说中央正在筹划个大动作。”
“大动作?”曾佩芹有些八卦了,可惜纪登科也不知道,他只知道有个大动作,到底是什么,他也不知道。
“我估计是反攻,”周队长很肯定的说:“现在我们应该集中部队,对鬼子展开攻势,抓住时机扩大根据地,向晋南和冀南出击,抢占平汉线两侧。”
“对,我们应该杀出太行山,”曾佩芹兴致高涨,摩拳擦掌:“机会难得,m主席说的战略反攻阶段到了,我看,上级要求我们扩充主力部队的原因就在这,我们肯定要反攻了。”
正说着,梅悠兰已经梳洗整齐,吃过早饭,来到院子里,三人连忙过去,周队长看看她走路的样子,满意的点点头:“看来恢复不错,再有一两天便全好了。”
“梅记者,刚才忘记说了,我是奉命来接你的,我会送你去八路军总部。”纪登科说。
“那就太谢谢你了,”梅悠兰扭动下脚,感到还是有些不给力,一瘸一拐的走了两步,众人连忙上前,曾佩芹扶着她坐下,房东大娘用簸箕端来些酸枣放在他们面前,房东女儿则在屋里忙活,一会便送来一壶水。
“大娘,快别忙了,”曾佩芹见大娘又要去厨房,便连忙叫道。梅悠兰四下打量,见门框上用大红纸贴着“拥军模范”便问。
“大娘是我们的拥军模范,她是烈属也是军属,三个儿子都在部队上,老大,前年牺牲了,老伴去年支前时也牺牲了。”纪登科的语气有些沉重。
“我们这里象她这样,送了丈夫又送儿子的很多。”曾佩芹说着站起来,把大娘拉过来,大娘笑道:“你们聊,我要去地里,这鬼老天,又有三天没下雨了。”
说着挣脱曾佩芹,提着水桶便出去了,梅悠兰看着她的背影,低低叹口气:“河南大旱,你们这里呢?”
“整个根据地,有部分地区受灾,其他地方还好。”曾佩芹是在地方工作,了解比较多:“我们去年春季,在山里挖了水渠,所以,损失小多了。”
“水渠?”梅悠兰有些惊讶,她根本没想到,在这样复杂紧张的战争中,gcd居然带着太行山村民修筑了水渠:“有多长?这里有吗?”
看到梅悠兰急切想去看看的模样,曾佩芹不由笑了,周队长轻轻摇头,纪科长笑道:“不用急,咱们有的是时间,我告诉你吧,今天主力部队已经赶过来了,将向昨天进入根据地的鬼子进行反击。”
“哦,”梅悠兰差点就想站起来,可随即坐下,恨恨的拍拍自己的腿,心中遗憾不已。曾佩芹可能是这里面最了结梅悠兰的,当初在淞沪战场上遇上她时,就是这个样子,风风火火的。
“这样的机会很多,根据地几乎每天都有战斗,这次错过,下次去便行。”曾佩芹安慰她说。
“我们在这里多休息两天,等你的脚全好了,我们再上路。”纪登科提起大茶壶给她倒了杯茶,这里泡茶的方式与南方完全不同,茶叶是直接泡在水壶里,要喝时直接从里面倒。
梅悠兰想想,感到自己的脚这样,真要强行走动,那也是给别人添麻烦,倒不如在这里休息下,便点点头,然后从包里拿出皮包,摸出几十块法币放在桌上。
“我不知道这里的费用怎么算,也不知道够不够,曾书记,只能麻烦你们了。”
“你这是做什么,快收起来。”曾佩芹又好气又好笑,连忙劝阻,纪登科和周队长却深感意外,以前也接待过来采访的记者,但从来没见过主动给钱的。
梅悠兰坚决摇头,手坚定的按在钱上:“不行,我们报社有规定,不准随便接受别人礼物,不准随便接受宴请,所以,不管在那住都要给钱,不管在那吃,也要给钱,我是报社社长,这个规矩不能从我这里破。”
曾佩芹没想到梅悠兰还有这一番话,想了想点头表示接受,周队长笑道:“梅记者,平时你们也这样?你从西南到西北,跑了这么多地方,身上得带多少钱?”
梅悠兰微微一笑:“一般我们的记者出去,事先有个计划,他把计划报上来,主编批准后,他便可以到财务那借钱,用了多少回去报账,多补少退。”
“那要有意外,钱不凑手呢?”周队长钻起牛角尖来。
“这好办,发封电报回来,社里再给你寄来,或者在当地熟人那借钱。”梅悠兰简单的介绍了下报社的记者出差报账方式。
“那你到我们这来,可没有直接通渝城的电报。”纪登科开玩笑的说:“到时候,你可就得饿肚子了。”
“我向你们借,”梅悠兰眨眨眼睛,也笑道:“回渝城后,还给红岩村,怎么你们不借?”
“哈哈。”三人大笑起来,纪登科拍着大腿说:“当然借,没有问题,借多少都行。”
“我倒想知道,你们下来怎么处理呢?有没有差旅费呢?”梅悠兰同样好奇的问曾佩芹。
“不行,不行,我们可没你们有钱,”曾佩芹摆手说:“蒋介石给我们的军费不足,我们现在实行的供给制,也就是说,每人每月几块钱生活费,不过这发给个人,而是给单位,单位统一使用;服装也是统一发放,每年两套,春夏冬秋各一套,象这样下乡,是村里派饭,比如你住这里,村里会给大娘家补贴,按人头给,住几个,给几个,有相关标准。”
梅悠兰微微颌首,八路军的清苦还是超过她的想象,供给制,也就意味着他们身上根本没多少现金。整个八路军都实行这种制度,居然没人贪污,没人受贿?
“如果这样,你们怎么监察呢?怎么防止贪污受贿呢?”梅悠兰问。
“监察靠群众,账目每个月都要公开,”虽然梅悠兰问得很委婉,可曾佩芹还是听出她的意思,便解释道:“gcd员也是人,也有私意;在这方面,我们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监察,一方面是群众,另一方面是制度;m主席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要作手脚是决不能瞒过群众的眼睛的;其次,是制度,我们有严格的制度,每个连队,每个部门,每个月用了多少钱,都要公布出来,让大家知道,钱都用在那些地方了。”
“我们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纪登科现在明白了,梅悠兰已经开始采访了,便立刻补充道:“每个八路军战士,每个gcd员,都必须把这个纪律刻在心上,在工作中,生活中,随时提醒自己。”
“我们每次开党小组会,都会在生活上提出注意,任何在生活上奢侈浪费,都会在生活会上受到大家的批评。”曾佩芹接着补充道。
梅悠兰听着这话,心中却想起当初庄继华对蓝衣社的评论,“清教徒似的生活,不可能持久。”蓝衣社的发展最后也证明了这话的正确姓,她很想问问,你们这种状况可以持续多久?是不是持续到夺取政权之后?
“怎么您不相信。”曾佩芹以为梅悠兰不相信,梅悠兰摇摇头说:“不是不相信,是我想起了我大哥说过的一句话,当年,我对蓝衣社的生活条例很感兴趣,认为要都这样,中国就再没贪官了,可大哥说,清教徒似的生活是不可能持续的,压制多久反弹就多大,就像弹簧,压得越紧,弹得越高。”
“我们gcd和蓝衣社有本质的区别,”三人中曾佩芹对蓝衣社运动了解多些,纪登科和周队长对蓝衣社运动基本没有了解,他们印象中蓝衣社就是特务集团。
“蓝衣社是以法西斯主义,对人民实行读才统治,对外实行侵略扩张,我们gcd人不是,我们是以解放全人类为最高理想,在追求这个理想中,我们愿意牺牲我们的所有一切。”曾佩芹的神色变得郑重而严肃:“我们的党员都是经过挑选,经过考验的,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我们时刻提醒自己,严格要求自己。”
梅悠兰感到这话挺空,可却难以反驳,要是庄继华在,他会不以为然,但梅悠兰不知道,她从未见过,几十万人都保持供给制,就算蓝衣社,也只是高层那些核心人员,才执行生活条例。
(未完待续)




民国投机者 第三节 太行行(十)
从再次见面到现在,曾佩芹让梅悠兰感到陌生,在她的印象中,这个女生有些腼腆,甚至还有些羞涩,可六年过去了,再次见面的她,这些东西在身上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取代的却是,坚定,干练,…,或许,还有几分狂热。
“梅记者,你对我们还不够了解,”曾佩芹的语气现在变得稍许平静,脸上浮现出淡淡的笑意:“m主席教导我们,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唯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打败曰本帝国主义。”
纪登科和周队长则对这种带点理论姓的东西听不大懂,不过他们也听出来了,梅悠兰好像有些看法,对党有些看法。
“曾书记,你误会了,我没有说贵党的理想不好,”梅悠兰想起庄继华对她说过的一些话,斟酌着说:“这一路我也看到了,根据地民众对贵党和根据地政斧的支持,不过,从经济学上说,供给制是不可能永远保持的,贵党目前采用供给制,更多的原因是,紧张的财政,无论延安还是太行山,都是物资匮乏之地,要支持数十万军队是非常困难的,这才是贵党采用供给制的根本原因,就说苏俄吧,他们也是gcd人,现在就是采用的薪金制。”
曾佩芹沉默下点点头:“或许你说的有道理,不过,无论采取那种方式,我们的理想都不会改变。”
正说着,房东女儿端来一簸箕晒得干干的柿子,曾佩芹将桌上的钱抓起来拿给她,房东女儿有些不知所措,茫然不解的看着曾佩芹,曾佩芹解释后,她的脸腾地涨得通红,坚决将钱放在桌上。
“你这是做什么,瞧不起俺?”房东女儿生气了,扔下钱转身就走。
梅悠兰苦笑下,还没来得及解释,大牛闷驴小石头从外面进来,小石头见到梅悠兰很是高兴,不过看到她与曾佩芹和纪登科在一起,又犹豫下没有过来,站在门口。周队长这时站起来,向梅悠兰纪登科曾佩芹告辞:“纪科长,曾书记,梅记者,我的任务完成了,主力部队去我们那,我得赶紧回去,县大队很可能有任务。”
纪科长和曾佩芹没有挽留,梅悠兰对他们则充满感激,亲热的拉着小石头和大牛说话,告诉小石头,赶走小鬼子后,要读书的话可以去找她,渝城念书不收钱,小石头有些不好意思,周队长哈哈笑着替小石头答应了。
房东女儿从屋里奔出来,见状知道周队长他们要走,眼圈都红了,拉着周队长到旁边说话,梅悠兰有些不解,曾佩芹会意的冲她笑笑,梅悠兰这才恍然大悟,含笑看着他们。
“走啰!”说了会后,周队长冲大牛他们一挥手,房东女儿依依不舍的送到村口,然后才目送他们离开。
“放心吧,他们很快会回来的,”曾佩芹笑着打趣道:“到时候,就喝你们俩的喜酒。”
“还区长呢,不理你们了。”房东女儿脸一红,一甩大辫子跑了。
“周队长有福气。”梅悠兰看着房东女儿背影幽幽的说:“这是个好姑娘。”
曾佩芹很敏感,立刻察觉到梅悠兰好像有心思,便笑道:“你可能不知道,周队长以前在战斗中负伤,就是在大娘家养伤的,那时候他们就好上了,只是部队有规定,周队长条件不够,才耽误下来。”
“结婚还有条件?”梅悠兰很是惊讶。
“我党有规定,二五八团,就是,男方要在二十五岁以上,军龄八年,团级干部以上。”曾佩芹解释说。
“啊,”梅悠兰惊叹声,随即不由自主的脱口出:“这不合情理。”
“是有些不合情理,”没等纪科长开口,曾佩芹便接过话题:“现在是战争时期,我们必须暂时放弃个人利益,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看着曾佩芹理所当然的模样,梅悠兰心中有些怪异,也有些害怕。村里不时有人与这曾佩芹打招呼,曾佩芹也随口问好。这时有个女人出来挑水,看到曾佩芹好像有些害怕,缩在屋角不敢动,这与刚才一团和气很不相同。曾佩芹的目光在她身上一转,便若无其事的移开。
梅悠兰有些好奇的问:“那是?”
“哦,她是本村地主,抗拒减租减息,被我们批判过。”曾佩芹的语气很是不屑。
梅悠兰点点头,算是明白过来,各地减租减息都发生过这种事,地主明里暗里抵制,甚至派人暗杀工作队长,各种手段层出不穷,庄继华也是一怒之下,以铁血手段,大开杀戒,才算把减租减息推行下去。
“我听说渝城也推行减租减息,是这样吗?”渝城的减租减息影响极大,当年,渝城地方派代表到南京告状,在京沪杭各大报上,连发通讯,斥责庄继华抢掠民财,推行没有主义,要求撤换庄继华,曾佩芹在学校就曾看过这些报道,有所了解。
“是这样。”梅悠兰从头到尾参加了西南开发,对这些事很清楚,纪登科则有些好奇,他没想到国民党也在搞减租减息:“你们的减租减息是怎么搞的?也是二五减租?”
“二五减租?我不清楚,”梅悠兰没听说:“渝城减租减息是按照国民政斧的法规,在北伐之前,。国民政斧通过了一个法令,要求各地地租减少25%,哦,这恐怕就是二五减租吧,不过渝城不是这样的,渝城规定地租不得高于每亩收成的三成五,凡超过的,以一罚百。”
1...529530531532533...72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