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公务员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青山铁杉
难道日不落帝国就没有闪光点么,涉及到黑奴贸易,应该强调英国最先废除了黑奴贸易,然后美国顶着英国的压力继续做。
涉及到殖民地,不能总是强调英国的剥削,也要强调英国人到了之后经贸上的发展,还要拉踩一下其他殖民国家,做到这些英国也不介意颁奖给明贬暗褒的电影。
“这一次电影节,又是碰上战争,美国那边有发生了偷渡的事,还能抢到新闻头版么?”梦露幽幽一叹,为电影节的命运多舛叹息。
“我们都希望战争早日结束。”艾伦威尔逊一脸的我很善良,有时候他就不愿意在这些女士们面前表态,梦露对这一场战争的认识,和海蒂·拉玛就不一样,虽然她也信犹太教。但更多是希望战争早日结束快点和谈,不像是海蒂·拉玛有明显的倾向性。
过了一会儿,艾伦威尔逊便前往白厅,离开时候还说英国要继续推动和谈,在一九四八年划定国土的基础上呼吁双方停火,以此来在梦露这里拉好感,不得不说公私兼顾就是这么辛苦,中午吃顿饭的功夫都得出来和影后们切磋演技。
到了现在,谁都能看出来以色列没有达成速胜的目的,啃不动西奈半岛的堡垒化防线,东边还有约旦、北方还有叙利亚。以色列突然暴起极尽升华这个可能性不大,英国就在此时提出停战和谈。
事实证明,英国的和谈呼吁还是太早了一些,毕竟是优势在我的战局,双方还想要争取更加有利的局势。
西奈半岛打空了埃及的装甲力量,某种程度上也算是达成了至少一部分目的,以色列迅速对约旦河西岸展开了攻势,但这里的战局同样不简单,碰到的问题和西奈半岛是一样的,一模一样,而且不同于埃及,约旦军队还有可堪一战的陆航部队。
英国的虎式武装直升机,丝毫不比美国的同类产品差,以色列对约旦的进攻分为两个方向,主要突击方向是耶路撒冷旧城。自巴勒斯坦战争后,耶路撒冷新城为阿拉伯人占领,旧城为以色列占领,中间是无人区,这次以色列要囊括整个城市。
另一个突击方向是杰宁地区的纳布卢斯市。耶路撒冷作为三教圣地,城市不宜设防,也不宜大打,即便硝烟已经弥漫于城市上空,这里也呈现着神圣的祥和。
面对这种局势,约旦国王发出威胁,“如果耶路撒冷遭到战火破坏,以色列将面对整个和平教世界的圣战。”
随后约旦国王发表全国讲话,命令约旦十个旅的防御部队死守耶路撒冷,这个消息传遍世界,甚至惊动了罗马教皇发出和谈呼吁。
“这一次战争不管结果如何,看来以色列在战后都需要几年时间,来弥合各方的关系了。”艾伦威尔逊此时已经回到了女首富旁边表达忠诚,“就算如此,以色列还是拒绝了我们的和谈建议。”
“每一天都有上千吨物资,从美国和苏联的武器库送到中东。”帕梅拉蒙巴顿说到这看向丈夫惊奇道,“你没打算做点什么么?”
“和那两个国家相比,我们可没有这么多库存。”艾伦威尔逊双手一摊,表示英国也有自己的难处,在武器库存上确实和那两个怪物无法相比,“不知道美国看待当前的局势,现在干嘛呢?”
当然是向苏联发表强烈的抗议,古巴有白人也有黑人,但偷渡的人群当中有大量苏联的犯人美国还是能查出来的。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召见了苏联大使多勃雷宁,就此表达强烈的愤慨,奉劝苏联最好好自为之,连同中东战争一起表态,展示美国绝不后退的决心。
就在此时,一名助手直接走进来,俯身在基辛格的耳边窃窃私语,基辛格脸色大变,对着多勃雷宁开口指责,“大使先生,你要给我一个解释,为什么在拉美国家煽动政变?这会激发美苏之间的全面对抗,古巴导弹危机的事将会重现。”
多勃雷宁一脸的问号,作为一个已经任职很久的大使,装傻充愣自然是不在话下,但他现在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让这位国务卿如此暴跳如雷,“基辛格先生,你不妨把话说的明白一些。”
大英公务员 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洛克菲勒的决定
“多勃雷宁大使,请向我解释智利的事。也许你想说你不知道。”基辛格十分不满的开口,这是有预谋的向美国挑衅,毫无疑问。
为了对付阿连德,美国因为拉美的特殊性,堪称是步步为营一点一点的逼迫智利陷入通胀泥潭,对于美国这种体制的国家,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但为了古巴的事不再重演,整个涉外部门都保持着耐心。
结果现在前脚古巴就用妇女儿童做掩护,弄的南海岸一片混乱,反手就在智利对军方高层开启了清洗,多勃雷宁却在这里装不知情,这怎么让基辛格相信,这已经触发了美国敏感的神经。
“尊敬的国务卿,我真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我是一个外交官。”多勃雷宁不咸不淡的回答,“我要把精力放在外交上面,解决彼此的问题。”
两人的对话不欢而散,在基辛格眼中这个苏联大使就是惺惺作态,而多勃雷宁也很冤枉,他真不知道智利发生了什么,还准备离开之后问问。
基辛格是有理由愤怒的,美国经过计算将铜价也低了五分之一,为此付出了巨大的成本打压智利的经济,即将结出果实的时候却前功尽弃。
此时此刻的智利首都圣地亚哥,阿连德的支持者手挽着手喊着支持阿连德的口号,他们虽然并不知道粉碎军方政变的具体内情,但却相信总统为了这个国家的努力,人流高唱着“团结的人民永远不会被击溃……”
“起来,歌唱,我们走向胜利团结之旗,已然在向前进,你也来吧,和我一起行进,你会看见。歌声和旗帜飘扬,而那红色的黎明之光宣告……”
“新的生活很快回来到,起来,战斗,人民将走向胜利。”
“阿连德同志,人民是这么的支持你。这在拉美是非常不多见的,我们支持世界各地的反抗者,但是有的时候却无法乐观,甚至不知道我们的支持是否正确。没有想到在拉美,还有专门受到拥戴的领导人。”
听着苏联大使的话,阿连德扶了一下眼镜,“我是应该感谢苏联么?但是我还是想说,智利追求的是独立自主。”
“我们明白,但是显然,就连这个目标美国也不会让你达成。”苏联大使眉毛一挑道,“总统无意和美国作对,但美国容不下你。其实当年卡斯特罗也不是要和美国对抗的,但是他让美国的资本受到了损失。”
阿连德沉默不语,最悲哀的地方在于,苏联大使的话都是真的,他只不过是想要让智利的资源为智利的发展做贡献,但是美国却不肯。
九月九日智利陆军总司令皮诺切特正在为女儿举办生日晚宴,但是没有人注意到他是从一个角落里走出来的。在他走出来后没多久,又从角落里走出来一位高大的男子。而这位男子是智利的空军司令。在那个黑暗的角落里皮诺切特轻声说了句:“已经准备好了。”
随后几个军官汇集在一间低调昏暗的办公室里,几人看着皮诺切特在一个信封上盖上属于陆军司令的印章后,相互你看我我看你。此时的他们只是一时的合作,其实各自的内心都有着对未来的打算。但是他们都是属于亲美的右翼军人。
皮诺切特以女儿的生日宴会名义将军方的领导层叫来,本来是部署政变的,他确实也和军方的领导人都达成了共识,女儿的生日宴也圆满结束。
生日宴结束之后,从皮诺切特这里走出的军方高层,就一个一个开始了铁窗生涯,很快这一场政变就已经被粉碎在了萌芽当中。
说起来简单,但知道政变已经策划完毕,阿连德的总统护卫队仍然大吃一惊,如果动手在晚一点,军方就会动手了。
如果是军方开始政变,也许现在走上街头支持阿连德的民众,就会被支持军方政变的群众游行所代替。
连在卢比扬卡广场汇报的阿列克谢耶夫也暗道侥幸,能够在适当到时候动手真是运气站在了苏联一边,如果制定计划的时候稍微有时间空隙,也许阿连德总统就会被推翻了。
“确实很侥幸。”安德罗波夫也感叹,幸亏当时在制定计划的时候,是把古巴和智利同时放在一个行动之内。如同文化沙皇的儿子所说,要是先把智利的事情放一下,也许现在苏联面对的就是智利军政府了,“外交部的同志现在肯定会抱怨,葛罗米柯同志就说,多勃雷宁和国内通话的时候就满腹牢骚。”
外交部现在确实非常忙碌,同样忙碌的还有国防部,因为美国似乎被拉美的变故所激怒,五角大楼下令全球美军进入三级戒备状态,冷战期间美国戒备状态为四级,在古巴导弹危机的时候,美国全军进入过二级戒备状态。
冷战期间美国的戒备状态一直处于四级。美国空降师已进入待命状态,准备飞往中东,五十架b-52战略轰炸机已从关岛召回美国。第三支航母特遣部队被派往地中海,第六舰队的一支两千人的海军分遣队被调往克里特岛南部,离战场更近。
苏联国防部也向勃列日涅夫表示,监控到了美国的军事动作,并且建议应该给予回应。
美苏双方的敌对意味越发浓厚之时,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准备开启对欧洲的访问,本来从级别上来说,尼克松其实更加出访,现在的局势已经这么紧张了。
但尼克松还在和司法部门顶牛,就只有他这个国务卿代替尼克松出访了,阿拉伯世界也得知了那个犹太国务卿访问欧洲,再次发出了石油禁运的威胁,为基辛格这一次出访带来了不少的额外压力。
艾伦威尔逊当然知道,基辛格这一来肯定是老调重弹一下苏联的威胁,在和外交大臣沟通的时候也承认了今日不同往日,苏联已经和古巴导弹危机时候的苏联不可同日而语,“正因为如此,苏联才没有威胁。”
“哦,爵士,你这么说我反而不明白了。”外交大臣帕特里克皱着眉头,公务员首脑这是什么意思?
“字面意思,正因为苏联真的很强大,所以它才不是世界和平的威胁,反而是世界和平的守护者,至少是之一。”艾伦威尔逊似笑非笑道,“如果我们指责一个国家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它没有的话我们就会进攻,它要真的有,我们就和平相处。”
“道理是这么一个道理。”外交大臣帕特里克有些难为情道,“可这么直截了当的说出来,是不是?”
“因为外交大臣是一个可靠的人,这一次对话就不用用无用的修饰词装扮了。”
艾伦威尔逊表达了对外交大臣可靠的认可道,“我们希望以色列能够停止战争,希望基辛格国务卿能够在这件事上取得建设性的作用,欧洲国家其实在资源角度并不丰厚,一旦被世界油库针对的话,那可是一个很大的麻烦。”
即将出发访问欧洲盟国的基辛格,此时却出现在了洛克菲勒中心,纳尔逊·洛克菲勒见到了基辛格,表达了对基辛格出访的良好祝愿,然后话锋一转“亨利,其实我最近生出了一个想法,你也知道以目前的情况来说,尼克松应该是很难挺过这一次的风波了。可能我不得不成为一个接任总统的人选,这和我的想象有出入,共和党遭到这一次的风波,可能会导致很难奢望更长的任期。”
纳尔逊·洛克菲勒也没有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他确实已经考虑清楚了,决定把自己的天赋带到白宫,为洛克菲勒家族的盛名添砖加瓦。
作为共和党一大派系的领袖,纳尔逊·洛克菲勒因为洛克菲勒姓氏,一直不能如愿入住白宫,没想到却因为尼克松自负又自卑的个性,得到了这么一个机会,既然尼克松无法度过水门事件,他必须为共和党的未来考虑。
“纳尔逊,可现在这么多事,智利出现了对美国不利的变化,中东正在打仗,甚至在欧洲,英国这几次和我们沟通,话里话外都指责美国是不是故意把英国皇家海军骗走,好让以色列发动战争。还有因为军事技术不能出口阿拉伯国家的禁令,两国平添了许多不信任,更别提一直就和我们唱反调的法国。”
基辛格不是要阻止自己的老东家完成总统梦,但是现在这个时间?他不认为是一个好机会,把尼克松赶下台自己上台不是出来背锅么?
纳尔逊·洛克菲勒也承认当前的政局,简直可以用内外交困来形容,但还是不改要把天赋带到白宫的决定,“也许我们应该好好考虑一下,稳固一下美国的脚步了,说不定和盟友合作也是不可避免的。英国的中东驻军像是黏在波斯湾一动不动,而现在的货币超发问题已经不能再等了。如果你这一次能够让英国明白美国的需求,实在不行两国可以合作。”
大英公务员 第一千四百七十章 地中海对峙
“英国人可不好对付,尤其是现在。”基辛格欲言又止,就如同洛克菲勒所说,当前的美国因为灰头土脸的从东南亚撤军,在盟国面前的威信似乎没有以前这么大了。
在一些国家中,冷战可能会永远持续下去,甚至美国会成为失败的那一方的言论,已经不是言论禁忌。
现在美国国内的反战浪潮,导致公民对政府非常不信任,美国也不能从实力地位出发,让其他国家无条件配合。
换做其他人可能会信心满满的出发,可基辛格恰恰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现在都没想好,到底怎么才能让英国帮忙。英国可是一些阿拉伯国家的支持者,其中有石油利益,军火贸易和国际影响力的考量,这不是美国说一句话英国就招办的事。
“符合国家利益的事情不一定符合个人利益,谁不喜欢钱呢。”洛克菲勒摆手道,“石油暴涨的话,对蒙巴顿石油公司没有好处么?”
在当下这个时间,美国和苏联还在比拼战略空运支持自己的盟友,而地中海同样剑拔弩张,几乎每一天都有苏联的导弹驱逐舰和潜艇,通过达达尼尔海峡进入地中海,为苏联红海军增加实力,而另外主角美国海军,在增加了一个航母战斗群之后,已经在东地中海部署了三个航母战斗群。
有史以来,东地中海从未如此的拥挤,随着时间的流逝,对峙的双方实力不但没有任何减少,反而在不断的增加。
苏联国防部对外宣布,将进行盛大的海上军事演习,对美国在地中海的三个航母战斗群予以震慑。
两支舰队在如此狭小的地中海对峙,战争可能因三种场景随时触发。首先,苏联可能因以色列的攻击而介入;其次,苏联可能介入强制阿以交战方停火;再次,对峙的美苏海军很可能“擦枪走火”。
布鲁塞尔北大西洋公约总部,英国军方对因为中东战争影响到美国在欧洲的军事力量表达反对,两国无法在中东问题上达成共识。
“国防大臣拒绝了让美国海军停靠塞浦路斯的建议。”马金斯来到内阁秘书长办公室,向艾伦威尔逊汇报道,“这是不是?”
“是什么?每过一天,双方都有新的军舰抵达,光是现在的对峙规模已经远远超过了印巴战争时期的孟加拉湾对峙。我都无法想象再过几天,东地中海将会变成什么样。”
艾伦威尔逊摇头道,“在这种时候,英国应该避免参与其中,拒绝塞浦路斯开放给美国海军没有问题,美国不是在克里特岛有海军基地么,这个进驻塞浦路斯的所谓沟通,就是想要把英国拉下水,我们千万不能上当。”
美国又不是没有海军基地使用,克里特岛比塞浦路斯能远多少?根本不会出现所谓的补给方便这个问题,毫无疑问这就是美国想要把英国拉出来当枪子,内阁的回绝非常正确。
不是我大英不敢和苏联对抗,关键是皇家地中海舰队现在就是一个空壳子,这怪谁呢?不是美国人说苏联在北海道进行军事演习,希望英国能够处于英美特殊关系的角度帮忙么,难道英国帮忙还帮错了?
当然可能站在美国的角度事情不是这样,让皇家海军去远东,不是刮风就是下雨,如同绿皮火车见站就停,不知道还以为是去月球。
结果中东战争打起来了,英国舰队开赴远东的速度却上来了,
在横须贺又是检修又是补充油料,就好像头一次看到温暖的太平洋海水一样,一点也没有要返回地中海的意思。
“到底是谁当时询问伦敦方面,希望英国能够适当的在远东和美国站在一起?”被水门事件缠身的尼克松,气不打一处来的询问参谋联席会议的军方领导人,难道美国海军连苏联一个舰队都对付不了了?
回应尼克松的是令人窒息的沉默,从目前地中海的对峙来说,还真差不多是这样。
地中海面积比孟加拉湾大不了多少,更别提东地中海。现在这一片一百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云集美国三个航母战斗群和数量上更多的苏联导弹驱逐舰。
和广阔的大洋相比,地中海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澡盆,而这个澡盆几乎已经被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的海军填满。
这并不是美国海军舰队的作战舒适区,相反倒是很适合苏联红海军的发挥,近乎每一艘美国海军的军舰,都在被苏联的反舰导弹瞄准。
要想消取苏联反舰导弹的威胁,美国航母编队要么首先摧毁苏联舰艇上所有的火控雷达、导弹和火炮,要么就必须在导弹打到自家甲板上之前击沉射程范围之内所有的苏联军舰。
而苏联第五分舰队的指挥官则准备在美军战机舰艇报复前打沉尽可能多的航母。换言之,苏联人一开始就没打算在交战中生存下来,他们的任务只是在击沉前发射导弹。
但当时确实是远东的情况更加要紧一些,事实上在中东战争爆发之后,五角大楼还认为让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队前往远东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因为英国作为埃及方面潜在支持者,如果主力舰队不在地中海,可以让以色列放心大胆的进攻。
谁也看不见未来,怎么会预想到今天的情况,最终五角大楼还是决定甩锅,就算是英国的地中海舰队在,碰见苏联红海军也不一定敢对峙,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可滑头着呢。
“以色列方面毕竟还是打掉了埃及的装甲力量,也许约旦河西岸的攻势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但有这么简单么,其实英国对约旦的扶持比对埃及上心的多,埃及志在阿拉伯世界领袖,而且距离以色列太近,很容易成为以色列偷袭的牺牲品。艾伦威尔逊又不能进入以色列人的大脑里面,把偷袭这个选项抹掉。
苏伊士运河收回之后,埃及和英国的关系已经算是算是平等的友好国家,只要苏伊士运河的航运不受到威胁。英国是不会支援埃及的,英国和约旦的关系明显比英国和埃及有热度的多,军事关系也密切的多,英国对约旦的军售除了坦克之外,还配上了陆航部分。
因为耶路撒冷老城遍布历史建筑,是三教的圣地,所以约旦和以色列军方都不想背上破坏圣地的骂名,严禁对城区进行炮击和轰炸。
以色列伞兵在坦克的支援下进入耶路撒冷,马上遭到了约旦军队的顽强反击。约旦在独立之后一直和英国走得很近,军队由英国教官训练,战斗力强悍。约旦士兵在老城建筑里布置诡雷,让以色列伞兵不敢钻进掩体,他们自己则占据有利地形火力覆盖街道,让以军伤亡惨重。
如果说这一次以色列在战争当中学习到了什么,那就是对阿拉伯一方毫无顾忌的利用民用设施抵抗而感到震惊,在约旦河西岸的战斗中,约旦的陆航部队丝毫不顾及平民的伤亡,让以色列都感觉,自己好像才是保家卫国的一方,而不是进攻的一方。
伦敦,盛大的英联邦电影节,成了这个纷乱的世界中不可多得的一抹亮色,艾伦威尔逊正襟危坐,以女总裁家属的身份参加了电影节的典礼。
“你平时在白厅也摆出这么一张臭脸么?这么多俊男美女,不足以让你心情轻松?”帕梅拉蒙巴顿歪着头对丈夫打趣,目光从红毯上的各路明星身上一扫而过。
“基辛格马上要访问伦敦了,我们正在准备应付这个老狐狸。不知道他会不会又犯老毛病凭空造牌。”艾伦威尔逊一本正经的回答,话语当中表达了拳拳爱国之心,“你知道的,埃及装甲部队损失很大,我们还在谈军售的事。别提了,一提就来气。”
无上权威再次想到了酋长打不过巴顿的结果,这必须拿出来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不能说埃及士兵的素质不行,虽然事实如此。
但这么说有些太傲慢了,可能不得不在陆航作用上多费口水,好在陆航领域并非是砍军费的重灾区,他还专门写轮眼了阿帕奇,不存在被美国卡脖子的可能。
那么能不能反过来英国用武装直升机卡美国脖子呢?美国的国力还是比英国要强的,英国不具备从实力地位出发的能力。
“哦?懂了,确实是一件大事,你觉得泰勒怎么样?”帕梅拉蒙巴顿瞄了一眼刚走过去的伊丽莎白泰勒,兴致勃勃的反问。
“不如我最爱的帕梅拉蒙巴顿女士。”艾伦威尔逊回答的斩钉截铁,然后嘀咕,“一些国外明星倒是为电影节增加一抹亮色。”
一夜无话,迎接基辛格的外交大臣有一搭没一搭和艾伦威尔逊尬聊,“如果让我们配合的话,必须要过法国那一关。”
“说的没错大臣,至于,一些无理要求,我们就以防备波罗的海舰队的理由拒绝。”
艾伦威尔逊点头,“军售的议题不在讨论之内。因为美国和苏联都不在中立立场上,此时的地中海证明这一点。”
再过去的一天当中,不出意外的话,对峙的美苏舰队实力上肯定又得到了提升。
大英公务员 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开条件
“就像是你说的,爵士,基辛格可能会凭空制造话题指责我们。”外交大臣帕特里克脸色严肃,表明他很郑重地对待基辛格的来访,“比如指责我们对苏联的绥靖,当然我们都明白,这是美国和苏联的问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