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英公务员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青山铁杉
艾伦威尔逊记得因为第三次印巴战争,美国曾经把企业号派到孟加拉湾,最终还是苏联红海军赶到,和美国海军形成了对峙,才让印度消化了胜利果实,这件事一直被印度念叨到了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时期,可见美国站在印度敌对立场这件事,被印度人记得多么清楚。
哈罗德威尔逊也不想站在印度的对立面,询问自己的内阁秘书长会不会主张印度的反英思想,“直接干涉会破坏英印的外交关系。”
“所以英国绝对不会直接干涉,我们会应邀维护地区和平安定。我相信到时候东巴基斯坦的政党一定会强烈欢迎的,而刚开始介入也仍然有办法。首相,我们可以从缅甸的态度上想想办法。”
艾伦威尔逊对怎么干涉印度在东巴基斯坦的军事行动早有预案,只不过现在才在首相面前说出来而已。
如果不是他当初的善举,今天缅甸还存在罗兴亚人呢,当然指望十几年前的交情,就让缅甸政府向前殖民者求援,这当然是不可能。
但一旦印巴战争爆发,首当其冲就是难民问题,要知道孟加拉可是以人口密度高著称,一旦战争爆发,面临死亡威胁孟加拉人肯定会向周围逃难,缅甸和东巴基斯坦也是接壤的,虽然边境线不长。
一旦出现孟加拉难民,缅甸马上就会想起来罗兴亚人的记忆,这个问题解决也才过去十几年,缅甸政府应该不会这么健忘。缅甸肯定会拦截难民,但孟加拉如此高的人口密度,不可能被全部拦截。
一旦缅甸面临难民压力,英国就有操作的介入的环境了,搞定了缅甸的态度,英国表达一下暧昧态度,就可以用制止战争罪行的名义介入。
哈罗德威尔逊听着内阁秘书长信心满满的推演,由衷的道,“就好像你早就预见到了这一天。”
“当然不,首相。但蒙巴顿元帅曾经说过,东巴基斯坦是必然独立的。至于我为什么好像还有应对的办法?”艾伦威尔逊娓娓道来,“我曾经是英属印度的高级专员助理,对当地的情况还算是有些了解。”
用难民问题导致缅甸政府要求英国帮忙,只要做到这一点,一步一步的升级帮忙范围就简单多了。
虽然独立后的孟加拉必然会经济倒退,但六千万想要吃饭的人,怎么也能提供一点生产力吧。
实在不行就做老本行,加尔各答工业区原来就是英属印度的纺织中心,现在家底都打没了,孟加拉人可以继续去纺织厂出力了。
这个世界因为大国梦拼死拼活工作的国家并不多,但为了不饿肚子拼命的民族还是很多的,所以低端产业很容易就转移到不同国家。打烂的国家也是一个很好的抄底对象。
涉及产业上的事,首相自然是没有必要知道,首相只要知道,介入的危险程度低但收获巨大,还能拉升支持率这就行了。
当然前提是,印巴战争真的会因为东巴基斯坦独立爆发,艾伦威尔逊这一次过来,是让首相有一个心理准备,事到临头可以更容易做出决策。
从哈罗得威尔逊的反应来看,效果还不错,两人还做出了多种假想,谈论英国可以在这件事上得到什么利益,原来首相也是键道中人,还是一个已经有了实现修为场所的键道中人。
“现在需要借助一下印度匡扶正义了。”艾伦威尔逊下班回家的路上还在这么嘟哝,准备和他的心头肉,帕梅拉蒙巴顿女士商量商量。
“操作舆论,像是基辛格上台之后的操作么?”帕梅拉蒙巴顿听回来的丈夫说操作舆论,就指出了尼克松政府上台之后的操作。
“不,是真的需要印度在世界上体现一下有声有色的大国角色。”艾伦威尔逊摇头,这一次是需要印度做正面角色的。
而不是像基辛格做国务卿之后,中东阿拉伯国家广泛流传的,这个犹太人对以色列的偏袒将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虽然这也是一个事实,但基辛格作为国务卿,肯定不想阿拉伯人盯着他的血统问题。
可艾伦威尔逊没别的办法,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血统问题夹杂着巴以问题,是最容易传播的,事实也证明如此。基辛格已经和以色列牢牢绑定,成为了中东阿拉伯国家的第一印象。
“等我几天。”帕梅拉蒙巴顿一如既往的帮助丈夫,表示给她几天时间来打点关系,艾伦威尔逊也不着急,移交证据也是要时间的。
夏日炎炎,印度教徒报和印度时报同时刊登了,关于美军在东南亚使用化学落叶剂,导致当地国家出现畸形儿大量出生的事,版面上配上了形状可怖的照片,以及一部分证据,报道中煞有其事的表示,欧洲国家早知道这一点,却畏惧美国不敢报道,装聋作哑。
这一报道在全世界造成了巨大的反响,其威力相当于在厕所当中扔炮仗,一石激起千层浪。





大英公务员 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中立国的作用
在印度报道橙剂危害之后,苏联阵营马上进行了转载,随后这一场舆论风暴跨过了国界界限,传遍了整个世界,也包括美国。
美国还要比英国也强上一筹的舆论霸权,在这一次橙剂报道当中毫无用武之地,简直愧对舆论霸权这个词汇,堪称在最擅长的领域被击败。
但仔细一想却也有道理,因为事情的爆发地是越南战场,在一九七零年的世界,反战几乎已经成了各国的共识,就连美国国内也出现了尖锐的民意对立,做不到密不透风的舆论防御,橙剂报道像是切开了黄油的刀子,将越战血淋淋的一面展现出来。
“中立国地位,是这么用的。”现在的英国也充斥了橙剂的报道,当然艾伦威尔逊没有买哪怕任何一份报道的报纸,因为配图太恶心了。
他只不过是就事论事,强调了把爆料地点选择在印度的原因,因为印度是中立国,哪怕是亲苏的中立国,那也是中立国。这就是选择由印度作这一次匡扶正义的国家原因。绝对不能选择某大国,某大国的国家体制注定不会受到信任。
“这一次你肯定把华盛顿搞得很难受。”帕梅拉蒙巴顿感叹着,相信现在尼克松肯定会非常难受。
“肯定比朝鲜战争的细菌战威力大多了。”艾伦威尔逊对这一次出手狠辣也颇为自得,用朝鲜战争的细菌战作为对比。
朝鲜战争的细菌战在自由世界的影响?不能说是完全没有吧,只能说约等于没有。事实上几乎所有自由世界的国家,都认为是某大国栽赃。
这就要说到国家属性的问题了,某大国的体制,注定了是敌人的身份,你说山巅之城发动细菌战,说栽赃就是栽赃。
就连艾德礼政府领导的英国,也认为那是一次宣传攻势,证据不足以证明什么。
这一次的橙剂报道则完全不同,艾伦威尔逊选择印度作为报道国家,是借鉴了苏联在艾滋病舆论操控上的操作,在艾滋病出现之后,苏联便着手从实验室泄漏上面攻击美国,但苏联知道以自己的敌人身份就算是报道了,也会被认为是栽赃,苏联最终选择了印度作为报道者。
事实上那一次的舆论攻击非常成功,世界上都很多国家相信是美国病毒实验室泄漏,才让艾滋病扩散。但其实苏联解体之后的解密表明,苏联其实也不知道艾滋病的起源在哪,本能选择了借着这种疾病攻击美国。
还有一个原因是,美国是无法否认橙剂危害的,因为受害者太多了,美国使用橙剂的面积又过于广泛,比起朝鲜战争的细菌战用舆论操控掩盖过去的难度,大上了成千上万倍。
随随便便就能找到几十万受害者的情况下,舆论霸权也没用了。这个屎盆子一旦被扣上,美国想要摘都摘不掉。
对于印度媒体揶揄欧洲国家不敢报道这件事,不用外交大臣帕特里克·戈登·沃克回应,外交大臣专门回应显得英国过于重视。
艾伦威尔逊让外交部发给了新德里一个抗议,“并不是英国不报道,在此之前英国也不知道这件事,如果发现了肯定会报道,英国媒体具有不畏强权的决心……”
在外交部反驳印度对英国的无耻攻击之时,英国各大报纸也紧跟着外交部的步伐,连篇对印度的指责进行批判,一时间英国舆论极尽升华,多层次多角度的表达对印度的不满,但这种反驳也做实了橙剂危害确有其事。
有英国这样破口大骂的,就有苏联这样对印度匡扶正义举动表达感谢的,北越方面也盛赞印度有声有色的大国担当。
事实再一次证明,印度这个国家虽然撑不起世界大国地位,但时不时抽冷子砸锅,一样可以把很多国家搞得非常难堪。
不过这一次难堪的主要是美国,英国这边和印度打舆论战只不过是仗义执言,捍卫英美特殊关系而已。
不用订购美国报纸,艾伦威尔逊也能猜到美国很难受,甚至在和英联邦秘书长约翰·亨特讨论英镑区和帝国特惠制的时候,也表达了对美国的同情,如果再让美国选择一次打越南战争,可能美国还会选择开战,毕竟军队的利益在那,但肯定会改进很多。
“事实证明,美国还是不愿意冒着和中国打陆战的风险开战,这就很难受。不得不说一个阵营有苏联和中国的时候,真是难以对付。”约翰·亨特有感而发,当初美国意气风发出兵的时候,肯定想不到现在的窘迫。
“更加难以对付的是,苏联和中国处在一个阵营,但他们的国力是颠倒过来。”艾伦威尔逊纠正约翰·亨特的看法,“现在还不到最难的时候。”
几十年后不就是这样么,俄罗斯不能说砸锅能力比七十年代的某大国强,但砸锅的胆量绝对比某大国大,所谓战斗民族的外号,无非就是穷横嘛。
苏联是资源很丰厚的工业国,俄罗斯则是一个工业算强大的资源国,一旦找准了自己的定位,老毛子还是相当难缠的对手。
最主要的还是,二十一世纪的帝国主义列强,和冷战时期的帝国主义列强也不能比了。
俄罗斯颓了,除了美国之外的欧洲列强也颓了,俄罗斯仍然具备收拾除了美国之外任何国家的能力,至于美国,正在东亚比拼战略定力。
当然他也知道,尼克松很快就会从现实出发,低头放弃一些不切实际的敌意,为美国扭转劣势争取时间。这一点比民主党那些念经者强。共和党一直都比民主党现实得多,各个年代都是如此。
“我觉得在过几年,马来亚的情况将进入到了一个转折点。也许我们可以不用担心当地独立了,到时候可以给一个王室领地的地位。”艾伦威尔逊现在已经开始考虑美国在越南坚持不住的未来,这当然是建立在美国从越南撤离之前把某大国搞定的前提下。
约翰·亨特皱眉道,“我当然也希望这种可能变成现实,可我们怎么安排马来亚的角色呢?”
“整个英联邦,我们和马来亚互相承担责任,本土负责和澳新加沟通,马来亚管理其他非白人国家。毕竟是一个非欧洲非白人的地方,管理其他国家比我们容易。”艾伦威尔逊设想道,“其实以现在马来亚和周边国家的经济产业对比,趋势已经很明显了。”
一个制造基地自然也有格外的好处,其实看看同样走类似路线的东亚三国就知道了,发达的制造业至少能够保证可以享受到和欧美一样的硬件设施,其实某大国的硬件设施也是发达国家的水平,这和同等统计数据差不多上下的国家是完全不同的。
墨西哥土耳其统计数据也和某大国差不多,但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两个电视剧强国,绝对没有电视剧里面这么光鲜亮丽。
其实当前的日本也进入了硬件和欧美平起平坐的水平,虽然艾伦威尔逊借着马来亚在对日本定点狙击,和日本的人口规模上压倒性的优势,可不是他几个别人恐惧我贪婪的操作就能抵消的。
无非就是日本的资源缺乏更加明显,美国要杀了吃肉的时候,更加没有反抗余地。
作为英联邦秘书长约翰·亨特当然对马来亚对标日本也心知肚明,开口询问,“秘书长,你一直都很关注东亚。”
“不关注不行啊,帕梅拉还在和日本打宣纸官司呢。”艾伦威尔逊耸耸肩,蒙巴顿集团的法务部和日本的官司占据很大的比例。
英国正在联合欧共体国家在北大西洋到处追赶日本籍捕获蓝鳍金枪鱼的船只,还发起倡议联署鲸鱼是人类的好朋友,推动禁止捕获鲸鱼倡议等等。
更别提现在在半导体上,英国和日本也是竞争对手,英国本土做高端,马来亚做中低端,合在一起在汽车、造船上竞争,马来亚的钢铁也和日本钢铁行业在争夺市场,借用马来亚的地理位置阻止日企南下攻略东南亚。
“好了,不说这些。”艾伦威尔逊抬起手腕道,“南亚的事情多注意一下,我和苏联大使馆的人有一场球赛要看。”
橙剂报道在美国掀起的波澜还没有结束,橙剂事件的受害者并不是只有越南人,很多经常接触的美国士兵同样是受害者。在大量畸形儿照片被美国报纸报道之后,很多参加过越南战争的美军士兵,也同样发起了抗议,因为频繁接触化学物质的他们,也不同程度上身体受到了影响。
艾伦威尔逊一点都不意外,美国在这方面从来都是一视同仁的,不改的地方也坚决不改,几十年后还有贫铀弹,一样让不少本国士兵中招。
“我和德国人大体谈好了,德国人也同意,先把这件事做完,再谈英德两国以后在金融领域的合作。”帕梅拉蒙巴顿终于带着如释重负的表情,向丈夫告知了这个消息,这一次英德要联手,把美国还堪称丰厚的黄金储备拿回来。




大英公务员 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货币改革
“还不错,德国总算是把他的轴心国盟友给忘了,没白痴一样的去找日本人。”艾伦威尔逊深吸一口气,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其实日本经济总量逼近英国,算是一个有实力的国家。”帕梅拉蒙巴顿摇头,只是可惜了,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
“还不是因为日本人口是英国的两倍。”艾伦威尔逊碎碎念,“表面上日本确实是有实力,但这个国家已经被美国重组过了。内在已经不是一个国家,很多对一个国家重要的东西,日本都很缺失,其实德国也有这个问题,德国的幸运在于它在欧洲,英美法三国策略上不同,德国还是有些发挥空间的,你看着吧,日本迟早会很难的。”
日本敢忤逆美国?偷摸发现了金融漏洞,日本悄悄地积累一点黄金,这个范畴的事日本是做得到的,但要说更进一步把国力变现,那就看美国能允许到哪一步了。
事实上日本曾经还真的竭力挣脱美国设定好的发展路线,很多某大国二十一世纪发展的产业,日本都试过,甚至以举国力量搞成了,但在关键时刻被美国叫停。
可以说一切能够转换成战略能力的技术,日本都搞过,航空发动机、火箭发动机、自研导弹、自研战机、芯片、氢燃料、大型客机这些东西要么被叫停、要么被遏制,实在遏制不了的,直接更换标准。氢燃料日本做得好,美国就直接换赛道。
现在艾伦威尔逊只是借着马来亚和日本进行定点狙击,等真的日本有了技术实力想要更上一层楼,就轮不到他操心日本了,美国会告诉日本人什么叫专业,什么都不是白来的,美国不会无限期开放市场养活日本。
其实艾伦威尔逊现在很想明白一件事,美国号称庞大无比的市场,到底还有多少容量。
如果容量已经见顶,可能韩国想要发展难度会比原本的历史提高亿点点,如果市场容量不变,马来亚和日本争夺市场的情况下,韩国的位置在什么地方。
“找个机会和波斯湾的酋长国谈,把粮食公司的事情定下来,我们就可以考虑让卡塔尔、迪拜那些酋长国取得名义上的独立了。”艾伦威尔逊伸了一个懒腰,“保留军事基地维护英镑流通,其他的事情英国可以不过问。”
“懂了,我这算不算献身于无上权威?”帕梅拉蒙巴顿凤眸一瞟,内涵着光动嘴不出力的内阁秘书长。
“其实,我还有一个航天项目想要和你谈谈。”艾伦威尔逊伸手捏着妻子的小手,献身于无上权威这件事,可以用实际行动来表明。
金融操作自然有专业人士来推动,艾伦威尔逊当前最大的目标,就是推进台风的服役,制造舆论以台风战机是首个服役第三代战斗机的新闻,来维护英国航空强国的脸面。
英国即将服役首个第三代战斗机的新闻,肯定会引起敌人和可疑盟友的关注,但如果不把舆论制造出来,抠搜搜的工党政府可能会拖慢经典的出现。
美国就知足吧,艾伦威尔逊要不是没记住,连f18舰载机都想要克隆一下,现在就等着台风上面的技术积累,能不能用在皇家海军上面。
他还专门抽出时间去看看复合装甲的进度,艾伦威尔逊不知道复合装甲到底到了什么程度算是合格,反正研究所的科学家认为是还不合格,既然如此那就在等等,反正相比较于华约,北约这边的装甲力量从来都是不堪大用,一直都在谷底,也不用着急一朝奋发。
然后就一头扎到了半导体成果上面,不是和小姨子坐火箭这事,是真的去参观半导体发展的阶段性成果,计算机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
集成电路计算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用半导体存储器件代替磁芯存储器,采用流水线、多道程序和并行处理技术;软件逐渐完善,分时操作系统、会话式语言等多种高级语言、提出模块化与结构化程序设计。
在发展大型机的同时,“小型计算机”开始出现;让计算机品种开始向多样化、系列化发展,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主要特点是体积更小、速度快、精度高、功能强、计算机成本进一步下降;软件向系列化、多样化发展。
“还是不太方便,这个体积用来居家办公是不现实的。”艾伦威尔逊在图灵面前摇头,对着眼前的计算机之父道,“这一批计算机还达不到我们的标准,不过可以用来进行出口,在继续进行技术更新的同时,我这一批计算机,我认为可以出口到马来亚、香江、中东的工程部门也需要。”
“本土不需要么?”图灵有些失望,他一直在半导体上费心,当然还是要服务于英国的,而不是其他原因。
“我的朋友,你知道照相机出现之后,世界上的画派开始偏向于抽象风了。一个新东西的出现,可能会颠覆当前认知的一切。”艾伦威尔逊打了一个比方,在照相机出现之前,欧洲这边的作画也是偏向于写实的,梵高过的穷困潦倒就是在明显不过的例子。
而毕加索出现的时候,西方的画派已经因为照相机的出现转向了抽象派,你在写实也不可能和照相机的快门相比,所以要换赛道嘛,时代让毕加索名声大噪。
显然现在这一批一人高的计算机,也不是不能用,但只能用在各个大学,政府部门手中,并不是说它们落后,事实上这是英国最为拿得出手的成品了,但还不能在本土推广,因为摩尔定律下的计算机大小,显然和这些一人高的计算机不相干。
现在最前沿的计算机,说不定两年后就会落后了,艾伦威尔逊想了一下道,“我会让香江和马来亚下订单,购买这一批计算机用于公众服务上,至于本土,先用打字机吧。对了,可以送到北爱尔兰一批,首相一定会同意的,这笔开支我可以争取下来。”
“好,你说的有道理。”图灵点头道,“不过最先进的计算机先用在其他地方,听起来总是怪怪的。”
“何止是怪怪的,让大众知道可能会认为我就知道惠,但实际上大众懂个屁的摩尔定律。”艾伦威尔逊咧嘴,所有国家的人在这一点上都是一样的,只想要占便宜不吃亏,根本不愿意多想想为什么要这么干。
所谓公众领域,自然包括了一切公众服务的范畴,显而易见的就是医疗,可以用于手术当中尤其是头部手术,过去的目测手术是血淋淋的,叫人难以对付。
它需要翻开一大块头盖骨,直接暴露大脑。医生先要在大脑表面找到标位,再把他的电极摆到大脑里边去。如果把电极装到深处,他偶尔还要用刀剖开大脑,然后再将电极装入脑室。
这些都是复杂的过程,来不得半点马虎。手术冗长难熬,病人们从未有过令人满意的合作。
现在,计算机改变了这所有的一切。它使你能够在三维空间里精确地确定位置。原先,神经精神病研究室以及这一领域的其他研究人员都试图把脑室位置同头颅的结构联系起来。他们通过眼窝、耳道和矢状缝来测定手术的标位。
这当然是行不通的,人们的大脑并不部长在脑袋里的同一个固定的位置。决定处在深处的脑位的唯一方法是和其它的脑位相关的——而且合乎逻辑的界标是脑室,即大脑里边装满液体的空间。根据这一新体系,决定每一件事都是和脑室相联系的。
这事最好还是不要让英国公民知道,不然本土公民发现享受的手术技术,还没有殖民地好,白厅肯定难以交代。
电视里面,哈罗得威尔逊正在下议院慷慨激昂,阐述货币改革的重要意义,将英镑换成十进制,现在的英镑一英镑等于二十先令;而一先令又等于十二便士。换言之,一英镑等于二百四十便士。
硬币分为:四分之一便士、半便士、一便士、三便士、六便士、一先令、二先令、半克朗也就是两先令六便士、一克朗五便士这些。
最近一次硬币铸造是一九六七年,事实上大部分的硬币已经停止流通,英镑进行十进制改革只剩下了三便士、六便士阻碍,小额货币停止流通的情况下,英镑已经可以开启十进制改革了。
“财政部说,这一次改革会促进英国进出口的规范。”艾伦威尔逊对着妻子道,“事实上还有英镑的贬值计划,不过暂时还没有沟通好。毕竟我们也要防着美国被挤兑黄金之后,拉英镑下水。虽然英镑的超发和美元无法相比,但小心一点总没错。”
1...537538539540541...7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