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英公务员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青山铁杉
那当然是以首相英明伟大为核心,以国家利益为准绳的夸赞,艾伦威尔逊代表白厅的表态,让首相十分高兴。
“我准备让迪克逊去教育部做常务次长,他这个人我是了解的,一定会排除万难保证首相改革的顺利进行。我看这一次谈判结束之后,任命就很合适。”艾伦威尔逊为外交大臣首席私人秘书的未来,向首相建议道。





大英公务员 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英苏贸易协定
到底要把英国带向何方,艾伦威尔逊一直以来都在考虑这个问题,他心里也明白教育的重要性,但为了自己的家庭考虑,好像快乐教育也不是不能接受,谁都希望自己的家庭能够的面对少一些的竞争。
这就像是商业话术一样,每次公开讲话都是创新,但每个公司所追求的根本目的都是垄断,说一套做一套存在于各个领域。
首相对推行公立教育的初衷肯定是好的,就像是快乐教育刚开始除了花小钱办大事之外,也不是非要把大多数人都培养成废物。
对公立学校的学生而言,他们提供的是“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教育。
让对某个学科有热情的孩子,在别的学科上花的时间,仅仅相当于大概了解即可。比如,对一般人来说,能大概了解到初中数学就可以了,而对于一个喜欢数学的人来说,或许大概知道一点文言文就可以了,完全不必背诵记忆。
苏联那套教育方式花了大量时间去学自己不喜欢也对自己没有意义的学科。所以不快乐,所学的知识绝大部分一辈子也用不到。
刚开始的初衷好,不代表演变的就好,自由世界的公立教育体系,最终还是朝着把学生教育成废物的方向演变了。
“还是对得起国家吧。”经过仔细的权衡,艾伦威尔逊决定拿出全力来帮助首相,不过要是未来撒切尔夫人上台,又把公立教育体系拆了,那就不关他事了,选举就是这点好,就算是有威胁也是暂时的。
本次去莫斯科签订协议的人,又多了他的名字,当走下莫斯科机场的时候,艾伦威尔逊感慨万千,他记得二十一世纪的英国,好像某一段时间深感英国的公立教育体系已经废了,又去了某大国考察想要重建公立教育体系,bbc还拍摄了纪录片。
“考察教育体系?”福尔采娃满是错愕的嘀咕,“真是奇怪了,英国的教育体系不是很强大么?牛津剑桥都是世界出名的大学。”
福尔采娃做过苏联教育部部长,现在虽然管理着文化部,但也算是得到了其他中央主席团委员的默认,在教育界有着自己的影响力。
因为铁幕降下的英苏经贸关系,因为法国和苏联的特殊伙伴关系,再一次被工党政府提上了日程,对于英国的示好,苏联也是相当重视。
现在英国的绝对力量肯定是不如一九四五年,独立的殖民地已经有七八百万平方公里,但仍然不是可以被忽视的对象。
在克格勃的热情关怀下,英国的经贸团队一分为三,分别去了列宁格勒、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这是苏联工业最重要的三个地方,毕竟在莫斯科看来,还是斯拉夫兄弟更加可靠一些。
这一次考察的不少准许进入英国市场的商品,原产地就在顿巴斯地区,这个地方可出名了,重要性真是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乌克兰作为在苏联有特殊地位的成员,就靠着第聂伯河以东活着呢,和很多人认为的西乌克兰依靠农业,东乌克兰依靠工业不同。
乌克兰的大多数黑土带其实也在东乌克兰,西乌克兰既没有工业区农业也不是东乌克兰的对手。
之所以留下西乌克兰靠农业的印象,那是因为西乌克兰除了农业之外什么都拿不出手。没了东乌克兰,剩下的土地顶多能保证当地人变成罗马尼亚的生活,这还是建立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
英国的考察人员刚刚进入东乌克兰,入眼就是绵延无尽的黑土地,做了好几个小时的火车,土地的颜色没有发生一点变化。
世界上最大的黑土地,从面积上是在苏联境内,要是从内部划分的话,大部分其实在俄罗斯国土之内,乌克兰的黑土地面积并不大,但胜在气候比俄罗斯的黑土地好,东乌克兰的黑土地足以让乌克兰成为一个大粮仓。
不得不说苏联算是把什么好东西都放在乌克兰了,堪称顶级待遇,不过么?技术上就比较一般了,尤其是英国的优势产业造船,哪怕乌克兰也是苏联的造船基地,也不能在这个领域对英国发出挑战。
“我说克格勃能不能尊重一下我们?走到哪都跟着,也太明显了。”在对苏联教育部进行参观的时候,艾伦威尔逊找到一个机会对文化沙皇吐槽。就算是堤防帝国主义也不要太过分,简直把英国打击经贸考察团当成贼。
几个考察团都发回了发现不明身份的人跟踪,艾伦威尔逊都深感铁幕名不虚传,这一次英国来了近一百人,确实动静是大了一点。但也用不到这样的待遇吧,一百人还能把苏联怎么样,他们明明是过来增加友好关系的。
“不知道秘书长对苏联的教育有着什么样的评价。”置身在莫斯科大学,福尔采娃一副公事公办的口吻,克格勃又不归她管,她能够来着来访的人参观莫斯科大学,已经算是很有诚意了。
“非常好。”艾伦威尔逊怎么说也是演技派,装模作样的评价道,“我们对苏联多年来的发展感到震惊,这是一个和解的世界,双方应该着眼于未来,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这也是国际合作的基础。”
“哦,很中肯的评价。不知道优点具体是在什么地方。”福尔采娃觉得夸奖的并不是很真心,想要让艾伦威尔逊具体一些。
“除了免费之外,都是优点。”艾伦威尔逊冷冷一笑,英国什么地方都可以借鉴,毕竟他有着灵活的道德底线,但只要和免费相关,那一个都不能学,宁要资本主义的草,也不要社会主义的苗。
这是原则问题,至少白天他必须捍卫英国传统的价值观,不能被苏联人的糖衣炮弹击倒,谁让他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呢。
一个黑天过去,在和随行的下属面前,艾伦威尔逊对苏联的各方面都赞不绝口,工党执政嘛,现在国际大局势是缓和,虽然也有一场战争已经打了挺长时间,但那是万里之外的事情,和我们大欧洲有什么关系?
别以为他只是带着文化沙皇坐火箭,也是有成果的,关于苏联的教育体系,他现在就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不过和昨天一样,苏联大学教育费用全免,他还是没有认识到,并且对着随行的下属严厉强调,“不允许把这件事散播到国内,苏联是世界上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这是一个很特殊的情况,英国的国情和苏联不同。”
他希望这一次的考察团严格遵守汉贼不两立的底线,至于同流合污的工作,有无上之权威来亲自关注,不劳烦这些参谋不带长的人操心。
下属们只需要写好报告就行了,比如职业技术教育实施职业技术教育的学校有三种:职业技术学校,招收不完全中学毕业生,修业1~2年,培养从事最简单工种的工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收不完全中学毕业生,修业三年,培养有高度熟练技巧的工人,同时接受完全中等教育。近年来第一种学校逐渐被第二种学校所代替。
技术学校,招收完全中学毕业生,修业两年,培养掌握复杂技能的工人和初级技术员。做好这类的工作就对得起这一次的出访。
为什么集中在职业学校,而不是苏联的大学体系?那是因为职业学校体系可以用来和英国原本的体系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培训工人为社会做贡献。
以二十年代的英苏贸易协定为蓝本,外交大臣帕特里克戈登沃克和国务大臣兼经济事务大臣乔治布朗,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外交部长葛罗米柯,签署了英苏贸易协定,用以增加两国经贸关系,而在不能公布的文本中,英国对以芬兰为中转站来和苏联进行贸易中转。
和法国大张旗鼓的推行大欧洲理念不同,英国这一次虽然加强了和苏联的经贸关系,但也堪称谨慎。贸易协定当中涉及了,机器、设备、运输工具以及燃料、矿砂和金属等商品,机器、设备、运输工具在进出口中的比重均占三分之一左右,如果再加上燃料、矿砂和金属,那么,其进出口的比重则要占一半以上。
以上领域加上伦敦的苏联商品展会上,被判断进口可以大大降低英国市场同类商品的价格的苏联商品,构成了这一次的经贸协定的核心。
“不知道这一次的协定签署,国内会得到多少好处。”外交大臣帕特里克完成了签署协定之后,总算是松了一口气,颇有些如释重负。
“至少可以做出这种判断,让苏联的出口集中在这么几个领域,有助于延缓苏联的工业发展。我们考察的苏联工厂已经得出判断,转移一定的民用技术是可行的。”艾伦威尔逊拿着英苏贸易协定的蓝本,很乐观的道,“这是一场伟大的胜利,这是不容置疑的。”




大英公务员 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我一点都不意外
身为内阁秘书长,艾伦威尔逊并非是有决定权的大臣,但在两个内阁大臣面前,他还是乐观的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这种乐观让国务大臣兼经济事务大臣乔治布朗都有些惊讶道,“艾伦,一份经贸合同,而且我们曾经和苏联在二十年代签署过。是不是过于看中了?国家关系不会因为一个经贸条约就改变的。”
“当然,我的大臣。我们和苏联的关系不可能做到亲密无间,但现在的状态是对英国作为有利的。我们心里都清楚,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是在陆地上,而在这上面,不但我们不强势,连美国也不是陆军强国。冷战是对苏联这样的敌人最好的办法。在美国出兵东南亚的背景下,能够如果一些经贸交流缓和欧洲的局势,就是最佳的应对。”
艾伦威尔逊说话的时候堪称热情洋溢,和苏联最好的对抗方法?就是不和苏联打仗。
但不和苏联打仗也要看苏联自己怎么想?如果苏联本身有强烈的对抗欲望,那么欧洲国家应该做的就是想办法把这种对抗欲望平息。
如何削弱苏联的对抗欲望呢,就是不要把冷战变成热战,老毛子的二极管思维是公认的,不要逼迫苏联进入用武力解决问题的状态。那么就需要经贸关系的维持了,压制苏联但又不能过于明显。
如果冷战中苏联和某大国的实力对比,是以某大国为主而苏联是相对弱小,那么冷战对抗可能不是一个好办法。要知道某大国的战略定力可真比苏联强太多了,虽然某大国已经从朝鲜和越南证明了自己不好惹,但某大国绝对做不出来策划全球进攻战略的事。
相反苏联那种二极管就能做出来,不可否认苏联在全球进攻时期,确实做到了一度压倒美国,但投入上简直不顾未来,用抗日战争来做例子,苏联在对抗的时候,满脑子都是速胜论,根本不想一波流之后要是赢不了怎么办?
要是苏联和某大国的国力反过来,可以说做一个相对实力差一些的盟友,老毛子的胆量比正在偷偷做北越后盾的某大国大得多。
从老毛子的民族精神内核来看,最适合他们的对抗环境其实是世界大战,而不是冷战这样的软对抗,这不是斯拉夫人擅长的领域。
如果苏联集团现在要打世界大战的话,那么毫无疑问苏联是所有本阵营国家的坚定盟友,就像是一战塞尔维亚被威胁,帝俄二话不说就开始进行动员一样。
法国被德国打喘不过气,帝俄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就杀出国境直奔东普鲁士,这都能证明在战争时期,斯拉夫人是最靠谱的盟友。
他们这种心态具有极其严重的承认强权特点,就比如说在诈骗岛的问题,俄罗斯人会支持某大国开战么?会,俄罗斯人一旦认定一个盟友,甚至会根本不管道义上会不会站住脚,别说是诈骗岛,就算是没有任何理由对日本开战,这种二极管思维都会让俄罗斯兴高采烈,至于道义值几个卢布?
不过这种经济政治对抗的冷战,绝非是苏联最擅长的领域,可以说只要维持住冷战的状态,自由世界迟早会占据上风。
艾伦威尔逊甚至认为,张伯伦带回了一代人的和平,都可以用在这一次的经贸谈判当中,这就是这一次和苏联发展经贸关系的重大意义。
可惜两个大臣,没有满足他这个小小的愿望,没学习张伯伦热切的把经贸协议拿出来挥舞。
回伦敦艾伦威尔逊立刻把之前的想法付之于行动,把外交大臣首席私人秘书迪克逊,安排到了教育部做常务次长。至于他遗留下来的空缺,让威克就顶替,这一次的工作调动,也是给首相私人秘书布雷斯特一个榜样,今年结束了供水系统国有化,布雷斯特就会前往内政部工作。
关于这一次的英苏贸易协议,有帕梅拉蒙巴顿打招呼,聚焦于质量可靠售价低廉的具体商品上,而非是敌我之别,英国开放进口之后,英国公民迟早会真香的,至于保守党的反对声音,谁让上一次保守党输了快一百席位呢,哪有一个弱势在野党说话的份?
“首相对公立教育体系的推动,怀有巨大的期望。”艾伦威尔逊接下来了一杯咖啡,递给迪克逊,自己则泡了一杯枸杞,本次的莫斯科之行他的消耗也是巨大,这都是为国奔波自然是没什么可说的,但回来也是要补一补。
对迪克逊前往新岗位的勉励必不可少,再怎么说,坐上了一个部门的常务次长,已经晋身为白厅的顶级官员,可谓是人生当中的一大步。
迪克逊其实还比眼前的无上权威年长将近十岁,不过话说回来了,整个白厅除了刚入职的文员,哪个不比他年长。
这也不是艾伦威尔逊的错,他也不能把自己弄成秃子,增加一些人生阅历,这么干和妻子同等地位的女士们肯定不开心。
“秘书长,我一定会证明自己的能力。”迪克逊一脸为无上权威马首是瞻的样子表忠心。
“我和副秘书长都相信你的能力,不过我们这行最重要的是可靠。”艾伦威尔逊喝了一口枸杞,不咸不淡的开口,暗示着迪克逊,“明天的常务次长会议上,会正式宣布任命。”
此时的唐宁街十号,首相政治秘书玛利亚法肯德则谈论着白厅的动向,“首相,不得不说,整个白厅都在威尔逊爵士的影响下。我本以为副秘书长伯克特伦德,会对他不满。事实证明他也确实不满,但在斗争上则一点不敢妄动。财政部常务次长弗兰克,同样十分安静,我之前听说财政部一直都是白厅的竞争者,但现在却没有发现这种苗头。以威尔逊爵士的年龄来说,这很可怕。”
“玛利亚,我们先把竞选的承诺兑现一部分,到时候在想怎么看待白厅这个问题。”哈罗德威尔逊轻呼一口气,安抚着工党用来牵制白厅的政治秘书,现在显然还不是和白厅方面起矛盾的时候。
隔了一天,内阁副秘书长伯克特伦德,宣读了新的教育部常务次长的任命,常务次长会议上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简直堪称万物竞发勃勃生机。
“我今天请同事们去看舞台剧,也说今天梦露也会登台。”迪克逊刚刚升官,直接对同事们发出了邀请,引起了大家的赞成,新的教育部常务次长能处,对得起大家的可靠评价。
电影中夹杂着歌舞,后世好像是印度电影的专属,但其实在四五十年代的好莱坞这一类的电影也不少见。梦露也有充足的舞台剧经验。
她的金发自然地飘动着,使那张脸显得格外可爱。碧绿中闪着金色斑点的眼睛,被浓密的睫毛环绕着,她的鼻子短而直,嘴唇丰满而性感,下巴小而尖,皮肤像木兰花一样白哲。
她具有一种近乎早期拉斐尔绘画风格的美丽,一种不寻常的美,使她有许多机会走上伸展台,成为摄影师们追逐的对象。
寂静的气氛打破了,观众席上开始有几位女士兴奋地交头接耳,她们都被这庄严的美丽征服了。
白厅绅士们自然不会像是只知道大呼小叫的女人们一样没见识,但也都沉迷于梦露的魅力当中无法自拔,梦露毕竟是一个文化符号,虽然费雯丽、赫本也很美,但还达不到文化符号的地位。
舞台剧结束,梦露向来到这里的观众做出飞吻的姿态,当看见那个熟悉的男人也来了,梦露略微一怔,然后灿烂一笑如同百花盛开。
“有的时候真应该多做一些好事。”艾伦威尔逊微笑着点头,对飞吻全部笑纳,深感自己救下这位性感女神是正确的。
吉隆坡高级专员行政公署,理查德狠狠地敲了一下桌子,“他们竟敢在新加坡闹事,这是英属殖民地,他们疯了?”
“我们本想要封锁消息,但高级专员你也知道,新加坡是现在殖民地最繁华的城市,消息传播速度是极快的。”新加坡专员像是一个六神无主的罪犯,全然没了主意道,“现在怎么办?”
“嗯!”理查德抬起手腕换算了一下时间,直接拿起来电话,过了一会儿话筒里面传来声音,“我是艾伦。”
“秘书长,新加坡出现了一个突发事件。涉及到了其他国家。”理查德皱着眉头开口道,“新加坡当地接收了一批南越作战的伤员。”
“美国人?”话筒里面沉默了良久,反问道,“杀人强奸?还是什么?”
“有一个美国士兵,但多数人是韩国伤兵。”理查德小心翼翼的汇报道,“新加坡人口密集,我们没有封锁住消息。”
“那帮二鬼子,我竟然一点都不意外”话筒当中嘀咕了一句,这话其他人听不懂,但理查德恰好能用汉语对话,听得一清二楚,“先抓了再说,搞不定我会亲自过去一趟,适当的时候应该展示一下强硬,不过涉及的美国士兵,先不要出现在官方通报当中,先用电报把前因后果发过来。”




大英公务员 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攻坚克难
当务之急是先把人控制起来,艾伦威尔逊还是相信一个高级专员可以办妥这件事的,前因后果还不清楚,但他猜测首脑应该是美国伤兵,而不是韩国的伤兵,他相信在没人注意的时候,韩国兵对待平民重拳出击的能力,但那是在南越境界。
马来亚是英国的殖民地,韩国人应该是没有这个胆子,在英国的地盘上搞事,等了一会儿,来自吉隆坡的电报便到达白厅。
他猜测的一点错误都没有,对当地医院护士的犯罪行为,是美国伤兵干的,至于涉及的韩国伤兵则是听从了宗主国的命令帮忙。
这倒是一点不意外,美国大兵在全世界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是这样的,这也包括美国,好像后世还有一部电影叫将军的女儿讲述美国军队到哪都管不住裤裆的事,连将军的女儿都是受害者,出现在马来亚就一点不意外了。
现在倒不一定非要轻举妄动,他先看看理查德是怎么应对的,在第二个电话响起的时候,理查德已经表示派人把涉及的伤兵都抓起来了。
“马来亚殖民地保守,而且你知道殖民地最怕的就是这种事。针对女性的犯罪是最容易激发民族主义的,而这时英国要竭力避免的。所以你必须要做出严惩不贷的样子,至于是适用大清律还是和平教法,让当地的司法官员决定。以挽回英国的声望和捍卫本地利益为第一要务。”
艾伦威尔逊说到这停顿了一下,“至于那个主谋嘛,先确定出身来历,要是名门之后呢,可能最终会受到美国的压力被释放,但要是没什么来历的底层人士,那就不要客气了,为了彰显英美特殊关系,我们不会公开把美国士兵干掉,但依然是伤兵,出点并发症什么的都正常。吸毒过量没救过来?酒精中毒?借口不有的是么。”
“韩国伤兵要是被殖民地的本地司法官员顶嘴,我估计会死路一条。”理查德也说出了自己的担心,“秘书长,要公开处刑么?”
“韩国人?呵!”艾伦威尔逊老神自在的道,“把所有在马来亚救治的士兵,不用区分美国和韩国,全部拉过去进行一次深刻教育。现在还有一个问题,南越美军司令部知道这件事么?既然你没封锁住消息,我想是知道了。如果美军将领施压,你在给我打电话。”
说到这的时候,艾伦威尔逊再次看表,“那就到这,这边该下班了,有事情明天再说。”
以美国军方的传统来说,一旦美军在其他国家犯罪,只要没被当场抓获那肯定是会遭到施压,如果影响很大,美国肯定会把犯事的士兵弄回国。这倒不是美军对内部的事情多好,而是军队这个特殊群体的规则和其他群体不一样。
艾伦威尔逊可以给美军一个面子,不会公开杀了这个美国兵打山巅之城的脸,但这个人要留下,不能拍拍屁股走人了。
区区一个士兵,理论上是不会引起美国注意的,偷偷干掉又怎么了?事实上现在南越美军司令部还真没注意到这件事,因为理查德按照无上权威的指示,把罪犯锁定在了韩国人身上。
至于华盛顿的五角大楼,哪有空管一个在外作战的士兵怎么样,美国在南越有近二十万驻军,他们也管不过来。现在五角大楼激烈讨论的事,是要不要扩大打击范围,这才是要紧事。
参谋长们还极力主张美国部队对北越进行更猛烈的海陆空立体攻击。他们对这个建议如此重视,他们交给国防部另一份备忘录重申他们的观点,即入侵北越、老挝和柬埔寨,包括在泰国部署美国部队已变得非常必要,同时,存在对某大国使用核武器的极大可能。
他们强调,所有以上这些行动都突出地显示了现在需要动员美国的预备役部队。
对于五角大楼的想法,林登约翰逊深感震惊,因为中央情报局给他的情报截然相反,结论是仅仅凭借当前的战争力度获胜确实不太可能。至于中央情报局的几个方案,包括:在南越西部和北部边界建一座墙;在港口布雷;大规模空中打击;摧毁江河上的交通运输线;对所有这些以及其它被筛选的方案的考察结果是:没有一个足以达到美国的目的,取得预期的军事胜利。
1...520521522523524...7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