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行诸天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明少江南
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实实在在是一个丰韵白皙的美人。
林昭从新娘子头上摘了绒花下来,娶亲太太说今日喜神位于窗,他就依言把绒花插于窗上,人都祈祷早生贵子,以林昭的才华,也不担心这个时代的医术会拖累他,再加上宝钗身材好,生子是无忧的。
夫妇对饮了合卺酒,喜倌抬了烤羊腿、子孙饽饽进来,由娶亲太太分喂了两人,仪式算是结束,只待洞房前再吃长寿面。
这个时候,洞房里就不需要新郎官了。
新郎官需要出去待客,而新娘则需在洞房内面向喜神方位盘腿坐在炕上,不得说笑,不得随便下地走动,名为坐财,这规矩是要到当夜合卺之后,次日才能下地。
说起来,礼仪虽然很隆重,但着实麻烦。
当初制定周礼,是为了制定君臣礼节,维护纲常。
但两千年下来,该造反的都造反,该做乱的照样作乱,这礼仪依旧很麻烦。
倒不如工业社会,一切尚简。
林府院内的喜棚里,灯火通明,觥筹交错。好不热闹。
瞅着满院子的桌子都要去敬酒。林昭嘴角露出一丝微笑。
虽说有不少好友争着抢着要帮他挡酒,但林昭拳拒绝了。
进入这个世界之前,他几乎滴酒不沾。
但是如今既然要历练尘心,道心圆满,这酒自然要喝的。
但他何等神通,便是酒池肉林也难不住他,何况不过是敬几百人而已。
小事一桩。
林昭先到恒亲王那桌敬了酒。这桌有几位皇族亲王,也有血统较远的,只是担任公侯之爵位的,虽说挂着一个“皇家姓名”,但是论在朝中威望、权势,那是和林昭没法比的。
单看林昭离开了锦衣卫,却依旧随意召唤八个锦衣卫千户当仆役使唤,便知道他在锦衣卫当中的威望。
满朝文武,谁比得过
不过他们毕竟是皇家,虽然年轻,但是颇为闹腾,说什么要和新郎官豪饮。
林昭会怕他们
当即一个个的灌了过去,杯到酒干,一口气把这帮皇族给震慑了。
便是恒亲王这个准妹夫,到最后见到林昭也是两腿发颤。
锦衣卫同僚这边,便是新任锦衣卫都指挥使也不敢起哄,但是灌酒的决心却丝毫没减,只不过被林昭一同灌酒之后,一个个的眼睛都直了。
至于其他桌子上,众人心思不一,嫉妒地,眼热的,试图巴结的,真心祝福地,都有,而面上则清一色真诚地恭喜,吉利话说得极溜。
林昭这么一桌桌敬下去,无论对方是谁,他喝的都是稳稳当当,眼睛也愈发淡然,丝毫没有受到影响,众人见了,心中无不赞叹。
果然能人无所不能。
当真是海量啊
照彼时的规矩,是子时之前必须合卺,因此二更天宾客也纷纷告辞散了,众人便打算把林昭送回洞房。
林昭直接推开搀扶他的人,笑道“这点酒算什么,不用人扶。”
众人见他行事说话没有半分不妥,甚至身上的酒气也渐渐淡了,俱都惊讶万分。
不过林昭身边的人,自然不是没见识的。
有人觉得他内功深厚,真气流转期间,酒气全消。
也有人觉得他喝的是水。
几百个客人,一个个的敬过去,又没有人踢踏挡酒,谁撑得住
但不管怎么想,林昭毫不理会,自己在几个丫鬟的引路下,回到了洞房。
洞房里,红彤彤的罗帐上带有双荫鸳鸯彩绘地宫灯,王府陪送过来的蜜里调油的长命灯摆在地中的圆桌上。背靠着窗前的喜字围屏前地条案上,燃着一对龙凤烛。
两位“全福太太”见新郎官回洞房了,让他与新娘子对坐,将一个铜盆扣在两人中间;又叫人送上长寿面,叫两位新人用了。随后,她们方笑眯眯地放下帐子,说了两句吉祥话出去,只留一对新人在房里。
终究喝了不少酒,又是这个场合,林昭只觉得浑身燥热。抬头看了对面地宝钗一眼,她已经摘了凤冠,洗去妆容,微微低着头,灯光下人美如玉。
似乎发现林昭望她,她羞涩地侧过头,脸上红晕越显娇艳,蔓延至耳后项间,连小巧的耳垂都变成了粉红色。
不过宝钗终究是大气的,虽然是新娘子面嫩,过了一会,还是转过头来,看向林昭。
盈盈一灯间,脉脉相注视,柔柔满情丝,环绕两人前。
夫妻二人灯下对视,宝钗脸一红,还是低下头去,林昭微微一笑,问道“宝钗,你在想什么”
此言一出,屋子里的气氛不由得放松下来。
宝钗低声道“妾身激动不已,没想到美梦成真了。”
林昭笑着走到桌边,给自己倒了一杯茶喝下,这一天的热闹并不轻松,口于舌燥免不了的。
“傻瓜,美梦还没成真呢”
“啊”
“至少要先做梦,才知道真不真,你说对不对”林昭笑着问道,宝钗一愣,双颊泛起红晕。
很快,房间内响起了省略一万字的声音和内容。
而在主院的房中,林如海夫妇二人劳累了一天,此时洗沐之后,都觉得骨头都散架了。
贾敏躺在床上,听着丈夫均匀的呼吸声,想起儿子已经长大成人,女儿明年也要出嫁,忍不住轻轻叹了口气。
林如海却是闭目养神,并未真睡着,听见贾敏叹气,他不由睁开眼,借着烛光看见妻子眼角一片湿润,心里也不舒服,便伸手拍了拍贾敏的手。
贾敏忙抹了眼角的泪痕“老爷醒了可是要茶”
林如海摇了摇头“也忙了一日了,歇歇吧昭儿心气高,才气大,当世无双无对,能撑得起事的,如今成家了,你也可以松一松心神了。”
他话虽这么说,其实自己心里也是牵挂不已。
儿行千里母担忧,但儿子在自己身边,也是一样的牵挂。
哪怕这个儿子能封母荫父,做父母的依旧牵挂着儿子。
陛下让自己在儿子娶亲之前便进了京,让自己亲眼看到儿子成家,当真是皇恩浩荡,唯有誓死相报了。
贾敏本来把这些情绪都藏了起来,现下听了林如海这般说,贾敏忙道“老爷说得是,我原也原也是放心的”
林如海没说话,只将攥住妻子的手紧了紧。
贾敏眼圈又红了,半晌才道“不是我瞎操心,只是这两日总能想起昭儿小时候的模样,也盼着他和老爷一样才华盖世的,只是没想到,他竟然有这般成就,如今娶了亲,儿媳妇也是极好的,可是却是他自己找的,我们只是按着步骤走的,没用我们操什么心”
林如海想起儿子幼年时候的乖巧伶俐,也露出了笑意,兀自感叹了一阵,末了道“咱们这个昭儿啊,我是看不透,他的才华和气概,都是顶天的,却懂得随遇而安,能忙也能闲,不会招来猜忌,堪比本朝郭子仪啊。”
贾敏听丈夫这般夸赞自己的儿子,心中欣慰不已,便说了几件儿子小时候的趣事。
夫妻两个,一边说着儿子小时候,夸起儿子如今的出息,不由感慨万千,又说起儿媳妇品貌俱佳,直聊到深夜才安歇。
第837章 双朝,神佛不需敬
婚礼次日,又称“双朝”,林昭要带着宝钗祭拜神、佛、宗亲三代。
此时林如海夫妇自然早早起来,在自己房中吃了饭,然后就等着新媳妇来献茶。
两口子已经商量好,这宝钗品貌都是俱佳的,虽然出身不较低,但委实不能小看,所以这“立规矩”的事情,就立一两日就好了。
而此时烟雪堂外,丫鬟婆子们已经起来等候了。
因为林昭身边没有丫鬟,贾敏便派了容嬷嬷和聆歌、听意临时充任。
此时,容嬷嬷已经带着人过来了,却不好叫门。薛府陪嫁众人中,因初来乍到的,也不好上前。大家在院子里左右分站,泾渭分明。
聆歌、听意毕竟年轻,对少奶奶陪嫁过来的侍女多看了几眼,越看越是欣赏。这八人,都穿着相同样式的藕合色旗装,容貌也具是出挑的。其中有一人。更是尤显出众,姿色较众人更胜。
不用说,必定是宝钗的贴身丫鬟莺儿了。
莺儿似乎察觉有人看她,抬着下巴往这边看了一眼。神色却是淡淡。
聆歌与她见过的,微笑着抿了抿嘴。回望莺儿,两人对视一眼,都在等待对方先放出火花来。
但两人似乎都没有战意,半响相视一笑。
周围众人浑然不知道,刚才院子里已经发生了一场刀光剑影。
站在八位陪嫁侍女前的,是宝钗的乳母陈嬷嬷,四十来岁的年纪,身子略显富态,看着很是和蔼。她见上房还没动静,看了看天色,笑着低声对容嬷嬷道“容姐姐,这还有贺红之喜,还要拜祭神佛宗亲,误了吉时却是不好”
在陪嫁过来前,薛姨妈就特地嘱咐过,这边府里有两个伯爷,一个郡主,老爷事户部尚书,大爷是锦衣卫左都督,地位高不可攀,是薛府万万比不得的,容不得她任意妄为,给薛府抹黑,而且府上有一个容嬷嬷,当年伺候过皇太后的,地位非同小可。
或许那八个陪嫁侍女有爬上床的心思,但陈嬷嬷却是不敢大意,因此态度十分的低。
容嬷嬷笑着说“妹妹说得是呢”说着,往前走了两步到窗下,试探着唤道“少爷,少奶奶,可起身了”
听到容嬷嬷在窗外唤了,林昭道“嗯,起了”
不仅他起来了,宝钗也起来了。
虽然昨夜醉美舒畅,但是也疲惫不堪,按理说她今早应当起不来身的。
但林昭玄功了得,只是一个周天,便让她恢复如常。
刚才外面说话的时候,两人便都穿上内衣了。
外边有脚步声,掀门帘的声音,几个丫鬟捧着林昭地官服进来,因一会儿的拜祭,要穿得郑重。差不多随她们一起进来的,是几位陪嫁侍女。
因为宝钗以前也常来,而丫鬟们又都是黛玉身边的,所以都认识宝钗,已经十分钦佩她的容颜气度,此时见面,便齐齐附身拜道““奴婢见过少奶奶,给少奶奶请安”
宝钗也见过她们,知道她们是黛玉身边的丫鬟。她也知道夫君身边是没有丫鬟的,心里十分妥帖,便叫起了,又让旁边地侍女取赏。都是进门前就已经备好的,每人一双金镯子。
两个又俯身谢了,方接了赏。
几个陪嫁侍女那边也给林昭请安,林昭这边却都是容嬷嬷备下地。
一番麻烦之后,林昭看向官服,笑道“一会儿给父母敬茶,穿官服干什么一品武官给从一品文官下跪吗”
丫鬟婆子们顿时一怔,不知道如何回答。
便是聆歌、听意、莺儿三个有体面的大丫鬟,也是面面相觑。
陈嬷嬷更是摸不清姑爷脾气,不敢多说。
倒是容嬷嬷听了这话,笑道“大爷万事皆通,原来你也有不知道的啊,新郎新娘起床后,要拜祭神佛的,然后才能敬茶。”
“拜祭神佛”
林昭眉毛一扬,笑道“穿常服即可,我若穿官服,只怕神佛受不住。”
他说着这话,语气平淡,但是却有一种不容反驳的威严。
几个丫鬟一震,连忙去换了。
宝钗却是知道自家夫君少年得志,又是杀盐枭,又是镇土蛮,还扬威西域,杀了不少红毛罗刹鬼,因此对于那些神神鬼鬼并不看重,便道“相公,所谓心诚则灵,拜祭神佛,不过求一个平安罢了。隆重一些也无妨。”
林昭笑道“宝钗,在咱们林府,什么神什么佛都管不过来的。”
说话间,有丫鬟来来回话,厨房那边已经准备好了,请林昭带着宝钗去祭灶,容嬷嬷与陈嬷嬷去卧房收了喜布,装好,安排人去薛府报喜。
按照祭灶规矩,由林如海拈香,新夫妇三叩,然后将临时设位供奉的灶神纸像取下,与一些纸钱一并在院内焚化。林昭带着宝钗过去,看了那张灶神纸像,只是背手而立,远远地道“既然你来贺喜,那边自己焚了吧,难道我还要送你不成”
说话间,那张灶神纸像便无火自燃,化为灰烬。
林如海一怔,不禁看向林昭,皱眉道“昭儿,你干什么”
宝钗见了这一幕,也是心神一震,但随即恢复过来,连忙道“老爷,夫君行万里路,想必有所得,故不觑神佛,也是有的。”
林昭呵呵一笑,道“父亲,区区灶神,腊月二十三刷个糖浆就能糊住嘴巴的小神,还需要我们祭拜咱们府里也没有佛堂,我直接带着宝钗去给你和母亲敬茶好了。”
一席话说得林如海摇头不语。
不过他也没有真的生气。
他是前科探花,乃是标准的儒家,一向讲究“敬鬼神而远之”,既然儿子看不上灶神,那就看不上吧。
于是林如海先行一步,林昭便和宝钗慢悠悠的去了。
先拜见了祖宗祠堂,又来到大堂,给林如海夫妇叩首,献茶,宝钗便改口喊了“爹、娘”。
当然,平时得称呼“老爷,太太”。
黛玉站在贾敏身后,看和她一向交好的宝钗面色红晕,气色上佳,知道这位嫂子心里十分的甜蜜幸福,也不禁为之高兴。
然后林如海夫妇给了宝钗拜敬,宝钗作为嫂子,又拿出准备好的礼物,送给黛玉,算是见面礼。
这番请安作揖下来,就是定了名分,认了打小。
从这日起,宝钗便成了林家大少奶奶,伯爵太太,从一品的诰命夫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