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舟行诸天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明少江南

    凤姐道“封伯母是大家主母出身,自有一身傲气。妙玉虽说认了她做母亲,除了第一次拜礼送的玉簪、绸缎之物,往常都是送些吃食、绣活,其他的贵重东西,封伯母是从来不肯收的,也不肯英莲收,可见是个有志气的。”

    惜春点头道“妙玉也说了,她们的吃食是平常是分开的,妙玉有心孝敬些银两给封伯母,封伯母也不肯拿,还说了妙玉一顿,说那是妙玉父母留下给她度日的,妙玉怎么能如此漫不经心,随意散财,辜负父母的一番苦心呢亲人相处,哪里是用银钱来衡量的连她和英莲过生日,也不肯妙玉送贵重的东西,就要她的活计,还极其严格的规定了花样、种类,偏妙玉做不惯那些东西,每次都苦哈哈的求着身边的嬷嬷教呢。故妙玉说,认了封伯母这个义母,她没花钱,倒还省了许多银钱呢。”

    原来封氏和英莲在京城定居之后,偶然一次遇到妙玉,却原来是老乡。

    封氏大家子出身,无论是见识、品性、手腕都是极佳的,妙玉便认了他为干娘。也当做自己的退路。

    此时黛玉道“可是三十亩的庄子,跑到江南去买,也太远了些罢”

    凤姐道“没有的事,因庄子太小了,妙玉便托我,在刘姥姥家附近买了个三十四亩的庄子,地契做给了英莲,方便看管。”

    黛玉点头不语。凤姐又说道宝琴“她今次没过来,可是家里有事”

    黛玉道“她哥哥如今加入了我哥哥置办的商团,一起去江南置办产业了,宝琴便在家里照顾母亲,并陪着薛姨妈和我那嫂子做活呢。”

    话音刚落,雪雁便进来回话道“琴姑娘来了,妙姑娘和英莲姑娘也来了。”

    黛玉愣了下,与凤姐、惜春笑道“才说曹操,曹操便到。可见人是不经说的。”又命雪雁道“快请她们进来。”

    凤姐却对贾敏道“姑妈,依我看,琴姑娘此次过来,只怕是商量婚事的。”

    贾敏脸上也露出了笑容,点点头道“那感情好。”

    随着林如海进京,端午节已至,林昭的婚期终于临近了。他是林家长房嫡子,林家未来地当家人,忠诚伯的继承者,忠勤伯的享用者,不管迎娶的是谁,婚事自然不能怠慢。

    自从宝琴带来薛家的口信之后,整个林府便忙成一团。

    林如海自然要去衙门担职,林昭的婚事便由贾敏亲自操办。

    看到阖府上下为自己的婚事忙作一团。林昭却是如梦似幻的感觉,没有半点真实感。是叹息,还是欢喜。他自己也说不清楚。

    孝德七年五月初八,恒亲王那边也派了几个精干的老嬷嬷,帮着料理林昭的亲事。这边外事还好。有林洋、林福等人跟着料理,又有李隆、韩文冲、顾海全等一帮好友下属帮着奔波。内宅是贾敏,她是堂堂的从一品诰命夫人,又有凤姐、黛玉两人协助,指挥婆子办事,操持内宅事务,出面招待亲朋女眷。

    前院的喜棚已经搭就。厨行进棚试灶落作儿,本家账房宣告成立,诸事都准备齐全。

    虽没到正日子,却已经陆续有亲友上门道贺,自然少不了地酒菜席面。

    等到初九,簇新地花轿已经摆在喜棚前,同时也算正式开席了。按照这个时候的规矩,这天是本族近亲同堂宴会,然后是催妆,迎妆。

    林家在京城没有族人,近亲也就是荣国府与恒亲薛府,因此贾琏和凤姐早早过来帮忙,除此之外,还有韩文冲、顾海全、裴纶、沈炼、林大飞都亲密部下也都是拿林昭当至交兄长看的,便都提前一日过来帮忙。

    用罢午饭,就要去薛府催妆。这个是顾海全早就与众人合计好地,为了体面,直接招来八个锦衣卫千户,哥哥飞鱼服、绣春刀,凑成八人前去催妆。因大家职高,又多有爵位,按照爵位品级穿上官服补挂,骑着高头大马,带着诸多随从,浩浩荡荡地往薛府去了。他们是催妆人,也算“送妆”的,一会儿将随着那边的嫁妆队伍回来。

    贾敏与黛玉又仔细将新院子看过,新房墙壁糊成四白落地,打扫干净,就等妆奁一到,即刻可以安妆。

    虽然府里的院子都以树木命名,但是这处新院子却没有同例。因这是原本的几处小院子通开地,面积大些,还有个小花园,树木种类也多。林昭便取名烟雪堂,院门口挂着一个匾,上面写着四个字尺树寸泓

    从薛府到林家,一路上有穿着新衣新帽地林府下人往来报信。薛府那边发奁不久,这边就有音讯传回。孙绍宗和冯紫英等人,领着鼓乐手,在这里迎妆。

    薛府送嫁妆的队伍浩浩汤汤驶来林府,整整堵了大半条街。

    先是三十六抬的家具开道,上等花梨、紫檀木所制桌几箱柜一应俱全,按着薛府早先量好的地方一一安放到位。

    而后七十二抬的衾被枕褥、幔帐挂帘、四季衣裳并尺头衣料等等。这些都是捡紧要的摊铺悬挂,余者则要放入林家的库内。

    接着是一百零八抬的悬挂摆设。这可好,书画古玩皆不论件而论箱,整箱整箱的抬来。这些自然也是挑喜庆吉利的悬挂摆放,余者入库。而此时林家的库已是满满当当,再塞不进去什么了,不过堂堂林府,自然有的是地方,林昭叫开了两处厢房,让把箱笼先抬这里边去,林洋便安排人守着了。

    大件之后便是琐碎之物了,四十八抬的大红什盒里盛了头面首饰、胭脂水粉等物。也是找了个厢房堆放进去,落了锁,只待日后在细细拾掇。

    最后是田庄二十倾,房产四处,薛府名下产业铺子八间,陪嫁丫鬟四人,嬷嬷四人,陪房家人二十户。

    冗长的礼单耗费了厚厚一沓泥金红笺,薛府派来持妆奁清单报帖唱呛的人喊得喉咙都哑了,最后灌下大半壶茶,才扯着嘶哑的嗓子叫道“请新郎林昭接”

    接收放置这些嫁妆就用了整整三个半时辰,从上午一直到黄昏,接得妥当后,林家设宴请送妆的众管事仆从吃酒,饶是院子大,也坐了得近满了。

    贾敏、黛玉、凤姐等人看到这一盛景,自然喜笑颜开。

    众好友见了,也都觉得热闹。

    不过人群之中,自然也有王夫人安排的人员在内,却是林之孝家的。

    她看到这个场景之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知道自家主母又得吃斋念佛捋佛珠了。




第835章 花烛(1)
    终于到了成亲的正日子,林昭起床的时候望了望窗外,竟已经是日上三竿。

    他心里叹了一口气,知道自家母亲晓得自己要忙一整天,所以给他放了安神的香薰,让他多睡一会,

    外间聆歌、听意已经早候着,听到里间有动静,便挑了帘子进来侍候。

    林昭这边是没有丫鬟的,但今日成婚,贾敏便调拨黛玉的两个大丫鬟过来帮忙了。

    已经是辰正三刻,林昭问道“怎么没叫醒我,前院有客来了吗”

    彼时婚俗,在男娶女嫁的正日子,至亲好友多是上午即去道喜祝贺,而且全家都来,这就是所谓阖第光临,方显得亲热。交情一般的,则是只是不带家属,什么时间来都行。

    “太太说大爷今儿要忙到夜里呢,让大爷多睡会,省得白天乏”聆歌一边递上衣物,一边回道“前院却是不知,内宅这边听说有女客到了,太太迎客,郡主在内堂陪着呢”

    听意喊外头的小丫鬟送了热水,探探水温正好,请林昭梳洗。

    这年头,鲜少有女客单独登门的,既然女客到,那前院应该也有同行的男宾了。

    林昭摇头苦笑,没想到自己这新郎官做得竟然如此失职,得赶紧过去。

    说起来,堂堂锦衣卫左都督,竟然睡到这个时候,实在说不过去啊。

    梳洗完毕,几个小丫鬟已经捧了吃食过来。

    他身为家里主子,一向极少注意平时吃的是什么。但今日是新郎官,自然要多注意一点,看了一眼,却是两碟点心。龙眼小包子与金丝花卷;还有一品粥,人参粥;另有四盘小菜,拌芥菜丝,拌腐竹,酱瓜丁,红油耳丝。

    林昭夹了个金丝花卷,看着那人参杞粥。问道“怎么又做这个,不是说过不用补了吗”

    听意回道“是郡主和荣国府的琏二奶奶特地交代的,怕大爷日间繁忙。没空吃饭。早晨的吃食让多进些呢”

    林昭地脸上多了几分笑意,黛玉很是有点当家理事地模样。凤姐不愧是荣国府当过家的,细节考虑的不错。

    聆歌、听意见林昭脸色由淡淡的笑意转为沉思、随即恢复如常,不由得对视一眼,不明所以。

    不过她们毕竟只是借调过来的,前途如何,并不受新来的少奶奶安排,因此虽然奇怪,心里却并无其他想法。

    这边林昭很快恢复过来,就着酱瓜丝,将喝了两碗粥,吃了半盘小花卷。虽是早起没食欲,但是这时候规矩繁杂,他这个新郎官又要陪客迎亲的,怕是没空闲吃饭。

    用完早饭,出了葵院,还没出二门,就见凤姐和黛玉并肩走来,后面跟着不少丫鬟婆子。见了林昭,众人都见礼,凤姐却笑嘻嘻地打量着林昭,笑道“新郎官,今天是你大喜的日子,可吃饱饭了吗”

    林昭笑道“说起来还要多谢二嫂子关心了。”

    众人见他面色如常,丝毫没有其他新郎那种忐忑不安的心态,不由得暗暗佩服,果然是锦衣卫左都督,位高权重的武官,边疆杀过红毛鬼子的英雄,大婚之日都这般平静。

    林昭出了二门,到前院客厅去。孙绍宗与冯紫英,以及锦衣卫的好友们都到了,两人常来林家,算是好友,一块招待几户关系交好的贺客。还有几位年长的客人,则由张万年陪着说话。

    像韩文冲、顾海全做惯了林昭下属的好友,此刻都在门口迎客呢。

    至于林府的大老爷林如海,他自然是陪着那些高官在书房里聊天了。

    他堂堂户部尚书,一般的客人,还不够资格让他去迎接。

    见林昭进来,几位平辈的客起身,拱手施礼,口称“给您道喜啦”林昭这边回礼,笑着答“同喜,同喜”

    长辈冲林昭点头,道“昭哥儿大喜。”林昭自然也免不了拱手回礼,说“让您老费心。”

    他堂堂锦衣卫左都督,若非在今日,有哪个长辈敢受他这么一礼

    过了中午,宾客渐渐盈门。林家的姻亲远亲,贾家的族人,有林昭见过的,也有没见过的,各种亲戚来了不少。

    除了亲戚,还有些林家的一些年谊世交,

    白虎通谓婚者。谓昏时行礼,故曰婚。酉阳杂谓礼,婚礼必用昏。以其阳往而阴来也。

    依规矩经卦卜。拜堂的吉时定在戌初一刻。

    林家请的娶亲太太是位“全福人”。申正三刻,三声锣响行了响房礼之后,娶亲太太先行到天地桌前上香叩首。然后侧立桌旁,招新郎官林昭过来向天地桌上供奉的玉帝等诸神百份三叩首。之后娶亲太太点了灯花,进行“照轿”、“薰轿”、“压轿”一系列驱邪却煞气地程序,迎亲地喜轿正式出发。

    林昭身着礼袍,十字披红。骑着高头骏马走在喜轿前边。八个身穿飞鱼服,腰跨绣春刀的锦衣卫千户,也披红也护在喜轿两侧。林府下人身着簇新的衣裳,手持鼓乐、灯笼、香炉,一路喧嚣相送。

    在锣鼓炮竹声中,喜轿到了薛府。

    许是林昭带的人都是飞鱼服,看着十分的有气势,再加上毕竟是高门娶亲,薛家门第小,不敢多闹腾,林昭撒了喜钱红包后,顺顺当当就把花轿抬了进去。花轿往后院闺房去接新娘,林昭则到正堂,给岳母三叩首,行谢亲之礼,然后再到闺房前隔符深作一揖地,催妆迎亲。

    按照规矩是要新娘兄长叔伯抱入轿中的,这一点薛蟠早就准备好了。

    他大大的脑袋上,嘴巴裂的十分巨大,几乎要裂到耳朵根了,可见其心情有多好。

    毕竟自家宝贝一般的好妹妹嫁给了当世奇男子,户部尚书的公子,锦衣卫左都督,那可是薛家修来的福气。

    不过薛蟠也知道,自家妹妹才华品性都是极佳的,便是亲王也配了,何况一个锦衣卫左都督而已。

    许是昨晚喝了酒,临进去抱新娘前,薛蟠居然还捅了捅林昭,低声道“可是要封个大大的喜封给我,不然我这手上捎有不慎把我妹妹摔了”

    林昭瞅了他一眼,实在想不通宝钗怎么会有这么混的哥哥,居然在这个场合开这样的玩笑。

    不过他也乐意配合,当即塞了个封银锭的大红包给薛蟠。薛蟠掂了掂,便笑嘻嘻地进去。竟然没有感到半点不好意思。

    喜轿离门之前,女方必设宴分别招待娶亲官客和娶亲太太,但只是个礼节性地过场,锦衣卫千户们根本未动筷子,只坐下瞧了一回。只等喜轿退出闺房,这边就上一碗清汤,茶房喊“上汤”便是宴会结束之意思。娶亲人就马上撂下汤封赏钱,起席告辞。

    因规矩是从女家往回抬新人不能从原道回去,寓意不走回头路,因此不免绕路,喜轿回到林府已是酉正二刻。

    同花轿到女家一样,花轿到男家时,也是要先闭门再叫门的,经过了不少逗趣地对唱段子,然后才开了大门,漫天洒了铜钱喜包,迎了花轿进门。

    薛府的送亲太太也是一位“全福人”,她与娶亲太太相携进了喜堂,往天地桌那边上香。这边花轿前摆好了一直在天地桌上供了的马鞍子,喜倌儿奉了弓箭上来。

    一群好友和八个锦衣卫千户的一起,簇着林昭过来,瞧着那落的严严实实的轿帘,便从喜倌儿手里接过弓箭,隔着轿帘虚发三箭。

    轿帘掀起,也是事先从薛府请来的“全福”少女从天地桌上拿来脂粉,为新娘填脂粉,然后扶了她下轿。

    新娘子一身盛装,持苹果、抱“宝瓶”的小手白嫩嫩的,如凝脂一般,稳稳当当地过了马鞍、火盆,踩着红毡,由林府这边请来的两位“全福太太”搀扶,一路进了喜堂,站到了林昭身侧。



第836章 花烛(2)
    一条大红喜绸牵了两个原本陌生却注定要相携一生的人,齐齐入了洞房。

    两位新人按照特地请人指点的方位坐帐,然后娶亲太太开始撒帐。她一边将桂圆、荔枝、红枣、栗子、花生等喜果撒在帐内,一边念叨着吉祥话祝福新人。而后撤了帐篷,裹了红绸的新秤杆被奉了上来。

    久远的回忆浮现在脑海之中,似乎这种事做的也不是一回两回了。

    他定了定神,那久远的回忆又潮水一般的退去,深深的隐藏在内心深处,接过秤杆,抬手掀了盖头。

    宝钗心里又甜蜜又紧张,这盖头一起,骤见烛光,不禁眯了一下眼睛,又眨了两下,然后轻轻抬起头来,一双明亮的眸子透过凤冠上垂下的珠帘,略带羞怯瞧向林昭。

    不知道是宝钗肤色本白,还是上妆时被擦了太多粉,华丽的凤冠下,她的脸像陶瓷制的一般,颇有些不真实,然而这整个人却在这眼眸一眯一眨间鲜活起来。在揭轿帘填胭脂时,她的两腮被一边抹红,一面抹白,这会儿看上去有些俏皮,却衬得眼眸漆黑,樱唇红润。

    宝钗见新郎官这般瞧着自己,轻轻一笑,人美如玉。

    但脸上浮起一抹的红晕,攥着衣襟的小手一紧,手心里满是汗,可是这心底啊又隐隐涌出丝丝欢喜。
1...296297298299300...38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