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舟行诸天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明少江南




第618章 陈玄奘不过是为王前驱
    却说唐王李世民起死还生之后,除了大赦天下,释放宫女,举办水陆大会之外,第一时间便是宴请封舟。

    “不想贤弟神通广大,在地府之中横行无忌,真旷世英雄也。”李世民连连叹道。

    封舟微微一笑:“这是我天赋神通,不知何时身怀法力,有人说我天尊转世,也有人说我老妖借尸还魂。”

    说罢两人哈哈大笑。

    席间李世民自己主动将人员交流计划提升几个档次之后,又道:“贤弟,你与我有续命大恩,没齿难忘,除了唐明交流,彼此一体之外,我还有一言相求。”

    封舟道:“兄长请说。”

    李世民道:“我有一妹,乃是先帝第十二女也,为淮南长公主,名讳澄霞。国色天香,贤良淑德,可为贤弟之妻也,不知贤弟意下如何”

    对于李世民送妹子上门,封舟自然不会拒绝,便道:“既是公主之贵,封舟多谢兄长体贴。定能以金圣宫之位相待,后宫之中,尽是唐风,公主出行所见,也只会是唐家文化。”

    李世民听罢心中欢喜,他当然明白这是封舟向他表明自己将大明朝彻底汉化的决心。

    能够汉化一个异域大国,李世民自然很有成就感。

    于是两位皇帝迅速敲定了通婚计划。确切的说,是和亲。

    和亲事情一旦定下来,那么两国之间文化、人员之间的交流就更方便了。

    封舟在长安又待了一个多月,将赶往大明的名单、物资彻底敲定之后,便返回大明。

    至于大唐公主以及那丰厚的嫁妆,由江夏王李道宗持节护送,需要在后面慢慢行走。

    朱紫城距离玉门关有五万里之遥远,封舟回国,瞬息可达,但是他手下五百近卫军,却得走三个月有余。这还是因为封舟国内用大批的吐蕃战俘修建了驰道的缘故。

    至于李道宗统帅的送亲队伍,只怕在驰道道上要走一年。

    贞观十三年,岁次己巳,九月甲戌初三日,癸卯良辰。佛门奉旨举办水陆大会,推举出陈玄奘为大阐法师,聚集一千二百名高僧,都在长安城化生寺开演诸品妙经。那皇帝早朝已毕,帅文武多官,乘凤辇龙车,出离金銮宝殿,径上寺来拈香。

    佛门选出的大德高僧陈玄奘,本名江流儿,出身坎坷,但你佛法精深,众人不知是我佛世尊嫡子罗睺罗化身金蝉子转世,为密行第一。

    但他佛子临凡,只听他口诵佛法阐经释义妙语如花,一干朝廷大臣听得如痴如醉,受了佛法感召,心中一片祥和,再无勾心斗角阴私技俩。

    一番传法引得人人称颂个个道好,太宗皇帝李世民与文武百官每日前来听讲,更引得陈玄奘声名远播风光无两。

    却说南海普陀山观世音菩萨,自领了如来佛旨,在长安城访察取经的善人,日久未逢真实有德行者。忽闻得太宗宣扬善果,选举高僧,开建大会,又见得法师坛主,乃是江流儿和尚,正是极乐中降来的佛子,又是他原引送投胎的长老,菩萨十分欢喜,于是观音和弟子惠岸行者,变作两个疥癞和尚,捧着宝贝沿途叫卖,开价奇高。恰逢大唐丞相路过,见她二宝可喜,便引了去见太宗。这菩萨也不过是故弄玄虚,明知这两宝是给玄奘的,哪里要什么钱两三句话下来,将两宝奉赠,由玄奘免费使用。

    话说玄奘说法,那法师在台上,念一会《受生度亡经》,谈一会《安邦天宝篆》,又宣一会《劝修功卷》。观音所化的疥癞和尚突然近前来,拍着宝台厉声高叫道:“那和尚,你只会谈小乘教法,可会谈大乘么”

    ??玄奘闻言,心中大喜,翻身跳下台来,对观音礼拜道:“老师父,弟子失瞻,多罪。见前的众僧人,都讲的是小乘教法,却不知大乘教法是如何。”

    ??观音道:“你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浑俗和光而已。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能修无量寿身,能作无来无去。”

    ??正讲处,有那司香巡堂官急奏唐王李世民道:“法师正讲谈妙法,被两个疥癞游僧,扯下来乱说胡话。”太宗闻言,便引众出来观看,见了那两个和尚,觉着有些眼熟,想了一想,记了起来,问道:“你是前日送袈裟的和尚”

    ??观音见了皇帝,也不下拜,立着答道:“正是贫僧。陛下有甚话讲”

    &nbs



第619章 落凤坡敬皇寺
    胖和尚挂单的寺院,在朱紫城敬皇寺中。

    这敬皇寺是当年封舟灭祭赛国,得其国家金光寺舍利子,太上王为了供奉,专门建立了这寺院,当时起名敬佛寺,请来大德高僧主持,布施了大量金钱。

    而封舟登基之后,一心发展经济,灭国拓疆,对于这个敬佛寺不曾关心,直到自己登基之后才命其改名为敬皇寺。

    这敬皇寺就坐落在朱紫城外的落凤坡上,

    这一日,封舟骑着一匹汗血宝马,带着几个文臣武将,以及三千御林军,来到落凤坡前。

    眼前落凤坡不是很高,树木掩映之中,隐隐可以看见有佛寺隐藏其中。

    封舟呵呵一笑,转头对大将军江彬道:“当初朕做太子之时,曾在此诛杀吃人孔雀,一晃十多年过去了,仿佛就在今日。”

    江彬欠身答道:“臣当日亲眼见到陛下勇武,一人诛杀两妖禽,更得陛下信重,赐予那孔雀大腿吃,铭感五内,立誓向陛下效忠,天幸陛下信重,偶有小功,依旧能随侍陛下御前。”

    “你是朕的肱骨大臣,破城杀将,功劳深重,日后只需要奉公守法,自然会与朕长享富贵。”封舟道。

    江彬连忙谢恩,心中大定。

    其实大明的文臣武将都明白,自家这位皇帝勇武非凡,杀妖诛魔只是等闲,连妖怪都对他毕恭毕敬。

    大明朝是有一只妖魔军队,驻扎在小雷音山,享受正规军的待遇,对皇帝忠心耿耿。

    因此可以看出封舟的气度如大海一样广阔,在加上他无边的勇武,根本短信麾下将领会有异心,也不会做出鸟尽弓藏的举动。

    在众人心中,他无愧于成吉思汗的美名。

    要知道,成吉思汗的意思,便是坚强和大海一样广阔的大汗。

    封舟不负其命。

    众人谈笑间,一阵鼓声突然从山顶响起。

    封舟心中一动,抬眼向山上望去,只见山顶空旷处的一块大石之上,正站着一位和尚,只见他大腹便便,袒胸露腹,一脸微笑,居高临下,向封舟看来。

    在看到封舟抬头观望时,对着封舟微微一笑合十行礼,随后转过身子,一步迈出,已经消失在封舟视野之内。

    封舟微一沉吟,令群臣在山下等待,独自驱马上前,到达山顶之后,身子一纵,便已经落到树顶上。

    几声鼓点响过之后,随后又有悠扬的钟声洒将下来,一股子悠闲沉静的韵味自然而然的从浑厚的钟声中带了出来。

    封舟在树顶上踏步如飞,犹如御风而行,若是观音菩萨见了,只怕也会感慨不已,自叹不如。

    但是很可惜,在这树顶之上,没有人有机会见到。

    他到了一株大树之上时,忽然停住。

    站在树顶上看去,整座寺院都呈现在了封舟视野之内。

    这寺院在山下看时,并没有看出来有多大,如今站在庙门的大树之上放眼全局,才知道这座寺庙规模之大,简直天下少有。

    寺内建筑大大小小加起来竟然有数百间之多,俨如一座小城,供奉舍利子的那座高塔,更是如烘云托月一样,傲立其中,在阳光照耀下,更是金碧辉煌,显得八方共睹,万国共耀。

    别说朱紫城的皇宫,便是长安城中的皇宫与之相比,也颇有不及。

    封舟眉头微皱,心中升起一丝不满。

    他为准圣,可以说便知周天之事,广知周天之物,但是却没有想到有朝一日遇到了灯下黑。

    短短十年光景,这敬皇寺竟然发展到如此规模。

    这得占据了多少民脂民膏啊!

    难道随着大明日渐强盛,这些蛀虫却日渐肥硕

    我堂堂大明皇帝,成吉思汗,到头来却为寺院高僧做了前驱

    封舟一个踏步,轻轻落在地面,到了山道上的精工雕刻的青石牌坊之前。

    牌坊上刻有三个大字,道是:敬皇寺。

    顺着石梯慢慢上前,寺庙中高耸的佛塔一寸寸向他靠近,封舟可以看到佛塔四壁上雕刻的佛陀、天女等图像,风声吹来,佛塔檐角上悬挂的铜铃发出清脆的响声,与正在飘荡的浑厚钟声夹杂在一起,充满了一种难以描述的安详韵味。

    石梯在第二重山门,已经到了尽头。

    大门两边石条上刻有一副对联。

    上联:万法皆空归性海。

    下联:一尘不染证禅心。

    方额之上的横批刻的是:见性即禅。

    封舟看罢多时,笑道:“对联倒是不错,只是若无百



第620章 辩佛
    这宝塔真是峥嵘倚汉,突兀凌空。正唤做铜铸琉璃塔,千金舍利峰。梯转如穿窟,门开似出笼。宝瓶影射天边月,金铎声传海上风。但见那虚檐拱斗,绝顶留云。虚檐拱斗,作成巧石穿花凤;绝顶留云,造就浮屠绕雾龙。远眺可观千里外,高登似在九霄中。层层门上琉璃灯,步步檐前白玉栏。

    简单说,这座宝塔都是由铜铸,不但需极多的金铜,还要有真正的高手巧匠才成。

    这座宝塔在整座寺庙中,地位最高,各殿环绕周边,隐然有众星拱月之势。

    除铜塔外,所有建筑均以三彩琉璃瓦覆盖,色泽如新,却不知是因寺内和尚勤于打扫,还是瓦质如此。尤以三彩中的孔雀蓝色最为耀眼。可想见在阳光照射下的辉灿情景。

    铜殿前正前方是一座接引殿,由汉白玉砌成,宽二十丈,高四丈,左右墙壁上,对称镶嵌着8块庄严、肃穆、圣洁青石神佛坐像,殿前,石狮雄踞,鼎香缭绕;殿周,24根大柱抱殿而矗;大殿台基,青石栏杆拦护,妙趣横生的96只小狮子环绕排开。

    “接引殿”的旁边是“灵感院”。、正殿内供奉的释迦牟尼“白玉佛像”,乃是佛祖七岁等身像,由整块白玉精雕而成,秀丽端庄,晶莹洁亮。

    至于铜塔外面四方边沿处,除了四个石阶出入口外,平均分布着五百罗汉,均以金铜铸制,个个神情姿态不同,但无论睁眼突额,又或垂目内守,都是栩栩如生,与活人无异。

    其他建筑物就以轴上的主殿堂为整体,井然有序分布八方,以林木道路分隔,自有一股庄严肃穆的神圣气象。

    而铜塔正门前放了一个大香炉,燃着的檀香木正送出大量香气,弥漫于整个空间,令人的心绪亦不由宁静下来,感染到出世的气氛。

    若是其他人,哪怕是帝王将相,来到这里也定然会为这如此庄严肃穆的景象感到心惊无言,小心翼翼。

    但封舟于此地看到的却是一片穷奢极欲之心,闻到的是满院铜臭酸气。

    这敬皇寺,几百间房屋,最少有几千僧众,这些僧众不事生产,还要专人供奉,放贷收租,欲壑难平。

    他这么多年来,要么治理国家,发展民生,要么统兵出战,灭国杀将,忙碌的是世间俗事,收取的却是百姓民心。

    他本来打算引进大唐文化之后,便顺势建立道教,吸取万众信仰。

    但是这次回到朱紫城之后,听到有一位圣僧西来,形似弥勒佛,挂单在敬皇寺,便命锦衣卫调查了这座寺院。

    到这个时候他才吃惊地发现,这敬皇寺僧人众多,地产广大,朱紫城外的田地,竟然有一成归到敬皇寺名下。

    关键是根据自古以来的风俗,佛寺乃是出家人栖息之地,不需要缴纳赋税,所以短短十年,敬皇寺当真是富可敌国,这让封舟如何不怒

    以封舟的作风,在他的范围之内,岂容别人把持土地,且不交赋税

    毕竟这种兼并之风,极易引起百姓生活潦倒,进而引发民生问题。

    所以他这一次专门前来,一是和这位圣僧见见面,二是处理敬皇寺赋税和土地问题。

    铜他虽然此时大门未曾开启,但在封舟的感应里,却是清清楚楚知道招引自己进来的胖和尚就在里面。

    他纵马而行,慢慢向铜塔靠近。

    随着胯下骏马前行,面前的铜门开始慢慢打开,待到一人一马听到门前之后,铜门也已经开到最大。

    封舟嘿嘿冷笑,翻身下马,走进铜塔。

    这铜殿整体皆由金铜铸就,此时进入其中,顿时给人一种小鸟入笼,金钟罩身的感觉。

    塔身遍砌花纹砖,上有飞天、麒麟、菩萨、乐伎、狮子等花纹图案五十余种。

    顶上嵌着一只葫芦式的铜质大宝珠,远远看去,就像出家人戴着庄严的僧帽。塔身的窗子设计也很别致,有明窗和盲窗两种,明窗每层一只,一层在北,二层在南,三层在西,四层在东,依次类推,直至最高层。所谓盲窗,其实是打不开的窗模。各层出檐以重抄计心五铺作斗拱承托;底层东、西、南、北各辟一闺形门;唯北门设梯道可绕塔心柱盘旋至顶。余三门均为八角小宝。二层以上每层开窗,可登临眺望。内外壁紧密衔接,结构坚固。

    每层四壁密密麻麻安放了铜铸的小佛像,无一不铸造精巧,衬托在铜铸雕栏和无梁的殿壁之间,造成丰富的肌理,经营出一种富丽堂皇,金芒闪闪的神圣气氛。

    “堂哉!皇哉!”

    封舟一边往上走,一边赞叹不已。

    等他走上顶层之后,便看见那个大腹便便的僧人正在盘坐,一脸笑容,见他进来,便慢慢站起,单手立于胸前,另一只手提着一个布袋,笑道:“贫僧长汀子,拜见陛下。陛下请坐。”

    这和尚光头现比丘相,双耳垂肩,脸上满面笑容,笑口大张。身穿袈裟,袒胸露腹,一个按着一个大口袋,一手持着一串佛珠,乐呵呵地看着封舟,一双眼睛明如清水,深邃难测,自然带有一股悠闲自得的闲暇意味。

    封舟摇头道:“不敢坐,坐不得!”

     




第621章 呵佛骂祖弥勒悟
    “而且自从佛教在西牛贺洲传开之后,历经千年,已经变质,成了国家毒瘤。”

    封舟起身,在这十三层塔顶负手而行,“你可知典当行业的来历嘿嘿,五百年前西牛贺洲大乱,佛门却昌盛无比,佛寺库存钱财比国库都要多,舍卫国与狮驼国交战,双方所需军饷,竟然还要向佛寺借债!”
1...217218219220221...38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