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御仙魔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我是蓬蒿人
钟昧漓当然不愿对方撤走在太原城的商铺商队。两人结交还不久,但钟昧漓已经得了对方很多好处,只要相处下去,日后就有源源不断的财富进账,眼下要是对方走了,这些可就没了。
钟昧漓忙劝道:我河东兵强马壮,更有李存孝将军晋升兵家大将,李晔麾下无人能敌,此战一定不会输,对方的兵马也不可能打到太原城来,周兄大可不必着急!
青年男子名叫周传文,他摇头叹息道:少尹这番话,恕在下不能苟同。李存孝是谁,在下之前可没听说过,但安王何许人也,难道少尹还不知?无论是老安王还是新安王,他们征战天下纵横南北,可曾有过败阵之时?
钟昧漓一怔,一时说不出话来,因为这是事实。
周传文声音沉重:在下走南闯北,广交豪杰,在各处都有朋友,平卢的老友来信说,安王已经准备好了后手,随时会给河东致命一击。
而长安更是传出风声,陛下即将派出大臣前来河东助战——他们虽然没什么战力,但却手握天子敕令,有判定是非善恶的资格,到时阵前宣读河东节度使的罪状,对士气民心将会是莫大打击!
钟昧漓张了张嘴,这两个消息份量可不轻:此事当真?
周传文道:千真万确!所以在下打算收集财货,做好离开的准备,所谓狡兔三窟,准备好退路总是没错的。
钟昧漓沉默了许久,苦涩道:好一个狡兔三窟,周兄是妙人,还有退路,我们河东可就没有了!
周传文目光一闪:河东没有,少尹却有!
钟昧漓皱眉:周兄何意?
周传文道:其实河东一直都有第二个选择,没有选择的,是河东节度使!
这意思已经分外明确。
钟昧漓目光深邃:陇西郡王可是惊才绝艳前途无量之人
周传文笑了笑:论惊才绝艳前途无量,陇西郡王能跟安王相比?
钟昧漓又沉默下来,他再是看好李克用,也不能睁着眼睛说瞎话。
周传文继续道:再者,安王代表的可是朝廷,有大义名分在。
钟昧漓一时没说话,周传文也不再出声,两人就此沉默下来。
忽然,钟昧漓看向周传文,目光锐利恍若刀剑,要将对方看得通透一般:你到底是什么人?
周传文笑容依旧醇和:商人。
可不太像一般的商人!钟昧漓寒声道。
周传文笑容灿烂了些:一个狡兔三窟的商人,自然在朝堂上也有故交。对天下人而言,这天下最大的退路就是朝廷,在下岂有无视之理?
钟昧漓眼神阴沉:你果然是朝廷的人!不,你是安王的人!说,你接近本官,到底要图谋何事?
看他的架势,只要一言不合,就会让周传文走不出这房间。
周传文收敛笑容,正气凛然,肃然庄重道:在下是朝廷的人,难道少尹就不是?这天下是大唐的天下,臣民是大唐的臣民,效忠朝廷,难道不是你我本分?
他微笑的时候让人如沐春风,倍感亲和,但他大义凛然的时候,却如渊渟岳峙,自由一股让人敬畏叹服的正气。
不急不缓饮了口酒,周传文看向眼神变幻不停的钟昧漓:至于在下为何会在这里,当然是为了救少尹!若是没有在下,少尹的身家性命都保不住:正是因为有在下,少尹日后才能大展宏图光耀门楣!
这句话,说得睥睨霸道。
钟昧漓脸色一变,怒道:好大的口气!我倒要看看,你有什么资格敢说救我?!言罢,他突然伸手虚抓周传文!
一只灵气凝结的九尺大手,携风带电,转瞬就到了对方面前。其威势之强,让人毫不怀疑,下一刻对方就会被捏碎!
这一下,钟昧漓的修为暴露无疑,竟然不是常人熟知的炼气四层,而是已经触摸到练气高段门槛的练气六层巅峰!
原来他一直都隐藏了实力。
周传文坐着一动不动,好似浑然没有察觉到危险,只有嘴角略微动了动,似是不屑。他一挥衣袖,就如佛去灰尘一般。
那只九尺大手,嘭的一声轻响,刹那间烟消云散。
本欲暴起的钟昧漓,骤然感到身上压下一座大山,重重落回坐席,再也动弹不得。
这让他惊愕万分,对方的修为竟然如此之高,根本就不是他能抗衡的。然而练气高段的修士,已经具备出任节度使的资格了,又怎会是一介商贾?
钟昧漓言语艰难:你你
周传文笑容恢复温和,只不过眼神却已变得有些玩味:现在少尹觉得,在下有没有救你的资格?
钟昧漓额头冷汗直冒。
他出手,自然不全是被对方激怒,想要教训对方。更多的,他是要试试对方的深浅,看看这个来历不凡的家伙,到底有没有说大话的资格。
事实证明对方有。
既然有,那局面就扭转了。
对方代表着朝廷,甚至很有可能代表的是安王!
大战胶着,形势对河东不利,战果如何难说得很。但至少,眼下是安王攻掠了河东十余州县。
钟昧漓如果想要给自己留条后路,给钟家留条后路,也学一学狡兔三窟的本事,此刻该当如何,就得好生掂量掂量。
周传文收起威压,钟昧漓感到身上压力消失,然而他心头的压力反而更重。
片刻之后,钟昧漓起身离座,认真严肃的向周传文行礼:周兄有何吩咐,只管说来,下官若能办到,绝对不会推辞!
要给自己买一条后路,当然得先付出代价,递一条投名状。
第六十六章 积累(二更)
长宁坊是太原城内不起眼的一片坊区,因为不富裕不贫穷所以很普通,但也三教九流什么样的人都有。
东熙酒楼是长宁坊内不起眼的一件酒肆,位置不偏僻但也没有坐落繁华街口,布置简单素雅毫无亮点可寻,所以往来的都是普通人。
入夜之后,东熙酒楼照例早早打烊,后院亮起的灯火并不明亮,昏黄暗淡。可以想见,那一定燃烧起来还有缕缕异味的劣势灯油,这种灯油没别的好处,就是足够便宜。
不过店里准备次日食材的伙计们,明显没有计较这些的意思,因为他们平日里连这种灯油都用不起。在这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时代,夜晚有能力燃灯的,至少在太原城也是殷实之家。
后院的茂盛槐树下有一张四方小石桌,桌面已经残缺了一角,岁月将它的表面打磨得很光滑。它很小,桌前只有两张小凳,还不是石凳,而是伙计平日里会搬着到处使用的木凳。
此刻夜色正好,繁星在高大的槐树枝头亮着,清辉从树梢间洒落,树影婆娑。
一位身姿曼妙容貌妖艳的紫袍女子,正叠腿坐在小石桌前饮茶。她眉眼柔和恬淡,有一种不惹尘埃的超然意味,这跟她成熟妩媚的气质形成一种矛盾的美。
轻描淡写就让太原府少尹钟昧漓,心甘情愿俯首帖耳的周传文,此刻却束手躬立在桌前数步外,视线落在脚前三寸处一动不动,丝毫不敢抬头去看对方。
钟昧漓的策反任务,你完成得很好。虽他还没有完全效力于我们,但眼下却已经能帮我们做不少事,至少在李存孝的问题上会很有作为。太原府少尹,世家大族代表人物的意见,无论如何都值得李克用重视一二。
紫袍女子自然就是青衣衙门大统领,她将手里的茶碗放下,看了面前的周传文一眼。
对方是她一手提拔的亲信,才能心性都是上上之选,在青衣衙门的运作和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像周传文这样的人物,多如过江之鲫。
宋娇有意考校对方,继续道:你且说说,我们青衣衙门这回来施行离间计,前后是怎么样的行为因果。
周传文稍作寻思,即胸有成竹的开口应答:离间计的关键在于,让李克用对李存孝产生怀疑,由信任变成不信任。殿下在仪州的举动不过就是开胃小菜,谋划的主要部分还是要我们青衣衙门来推行。
殿下在仪州劝降,已经为离间计打下了基础,接下来就是引导李克用起疑。让李克用身边的心腹亲信帮我们说话,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李克用三大心腹幕僚,方清真地位最高,但我们经过调查后发现,他为人正派,不贪图财货,整个人几乎没有弱点,基本无法被买通。所以要想他向李克用进言,就只能让他自己相信,李存孝是真的会叛变。
要想说服方清真,就必须知道他信任什么人。我们调查了他很久,将他的亲朋好友,包括子女在内,反复探查,但都没有找到突破点。直到发现徐茂达。
徐茂达本身不会为我们做事,要想让他就范,从他身边的人下手是不错的选择。经过调查,我们发现他的独子不学无术,二十多岁还未娶妻,一事无成不说,还在赌坊欠了赌债。
像徐茂达的独子这种人,控制起来不费吹灰之力,随便给点甜头他就会成为我们的忠犬,让他做什么就做什么。
通过控制徐茂达的独子,让徐茂达为我们说服方清真,再由方清真去影响李克用。
方清真固然正派,但李克用另外两名心腹,却都是‘正常人’,会贪财会喜欢美人,这样的人控制起来就更简单,直接收买即可。只要价码合适,就没有谈不拢的买卖,也没有不能背叛的主人。
说到这,周传文稍稍停顿片刻,又继续道:收买李克用的亲信心腹,让他们去进言李存孝会叛变,哪怕李克用最开始不信,时间一长,三人成虎,再加上钟昧漓等一批‘有才能见识的非嫡系大人物’的呼应,就由不得他不信。
宋娇轻轻拍了两下手,不错,能看清楚这些,说明你足以能独当一面,可以主管青衣衙门一镇之地的事务。不过要想走得更远,这还远远不够。
周传文头更低了些:请大统领训示。
宋娇淡淡道:要离间李克用和李存孝,之前做得这些只能算作一方面,接下来还有几道硬菜。
说到这她就没有继续说下去,毫无预兆陷入沉思。周传文也不敢追问,就站在原地候着指令。
没过太久,一名容貌清丽五官棱角锋锐二九年华的女子进到院子里,向宋娇禀报:大统领,人手都布置好了,随时可以行动。
宋娇点点头:那就行动。周传文跟着去。
是,大统领。
离开酒肆,周传文跟在女子后面左转右转,最后进了一座再普通不过的三进宅院。在这座宅子里,周传文见到了宋娇第二方面的布置。
房间和院子里做坐满了人,什么样的都有,仪表堂堂的书生大腹便便的员外面黄肌瘦的贩夫走卒落魄消瘦的说书先生花枝招展的窑子姐儿,清丽脱俗的清倌儿衣着庸俗的长舌妇人,甚至是形似小孩的侏儒。
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人不一而足,加起来有近百个。
看到如此众多的人手,周传文有些发怔。
这只是一个堂口的人。像咱们这样的堂口,太原城里有十五个!女子得意的看了周传文一眼,不无自傲的说道。
周传文叹息着说道:不愧是大统领亲自出面,这手笔的确非凡。
由此可见,为了配合大军对付河东,青衣衙门事先的布局有多深。
没过几天,太原城中忽然流言四起,无数处酒肆茶馆青楼,甚至是街头巷尾,都有人在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他们讨论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新进晋升兵家大将,被李克用当为定海神针大肆渲染,用来稳定军心民心的李存孝,竟然跟安王密切往来,要舍弃李克用投靠安王!
流言不知从何处开始传播,几乎是一夜之间,太原城便满是这种言论,而且言辞凿凿。
他们的理由很充分,以江山社稷为重志在中兴大唐的安王,对李存孝的才能十分看重,想要让对方为朝廷所用,为国家建功立业,而不是给造反的李克用陪葬。
传的最多也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是安王承诺李存孝,只要平定河东,朝廷就让李存孝取代李克用,做河东节度使!
安王的条件很诱人,李存孝会不会答应呢?
会答应。
其一,安王连战连捷攻城掠地,河东损兵折将失地失势,眼看李克用离败亡不远,李存孝如果不想死,就得另谋出路。
其二,李存孝已经是兵家大将,李克用不过是兵家上将,李存孝凭什么给李克用做爪牙?能让他做爪牙的,只能是朝廷!
流言四处扩散,闹得太原城人心惶惶日夜不安。虽然流言也有一些武断不甚合理之处,但智者毕竟只是极少数,根本无法阻挡流言的大肆传播。
如果李存孝叛逃,那么本就作战不利的河东必将败亡,河东那些非李克用嫡系的官将,如果想要战后不被问罪,此刻就得想办法另谋出路。
这个出路自然是投靠朝廷。
太原府节度使府很快反应过来,派了很多人出来辟谣,言辞凿凿的说李存孝忠心耿耿,必然不会变节,河东也会大胜。而李晔倒行逆施,是国家罪人,必将天诛地灭。
但是很多人都不信。
不信是有原因的,说李存孝不会变节,那么他总得做点什么来证明他的忠心,譬如说跟仪州官军日夜血战不死不休。说河东会大胜,那至少河东军得打几场胜仗,收复一些失地。
但这两者都没有。
不久,又有新的流言传出,说李存孝不日将举城投降,把仪州献给安王,作为效忠朝廷的投名状。然后就会和安王合军,转过头来反攻太原城!
消息的源头,据说来自平卢军大营,可信度很高。
而偏偏在这个时候,仪州城出现了叛逃的甲士!
虽然人数不多,但性质恶劣。
这一下,太原炸开了锅。
百姓们有想法,他们要避免兵祸,非李克用嫡系官将有想法,他们要考虑前途,李克用嫡系官将也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得谋求战争胜利。
这个时候,李存孝跟安王城前会面相谈甚欢开怀畅饮,互相引为知己相见恨晚的情景,和两人私下书信往来的细节,被人大肆渲染。
所有人的矛头,都集中在了李存孝身上。
节度使府邸政事堂,主座上,李克用盘膝坐着,手撑着下巴,面容肃杀的陷入沉思。在堂中,幕僚官将们已经吵成一团,热闹得像是菜市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