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帝御仙魔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我是蓬蒿人




第六十四章 计谋(三更)
    节度使府政事堂中,李克用看着手里的书信沉默了许久,脸色阴晴不定。分坐两侧的文官幕僚和心腹将领们,都紧张的看着主座上的李克用,大气都不敢喘。

    被李克用寄予厚望,手握七万大军坐镇仪州城的李存孝,在战事如此紧张的时候,竟然跟李晔那厮私下有书信往来!

    而且李晔的书信里,大篇的都是劝降内容,用词极为亲切热络,满是对李存孝的敬仰之情,而且承诺的条件之丰厚,让旁观者都为之眼红!

    不仅如此,被李克用安排在仪州,名为襄助李存孝,实则是为监视他的李嗣本汇报,官军围城这么多天,不仅一场攻城战斗没打,而且还一直在劝降仪州守军!

    守军将士的反应虽然远远谈不上热烈,但这种事却不可不防。毕竟对方是官军,代表的是朝廷,而且刚刚大胜了一场,万一有人想不开,开了一个叛逃的口子,那这事就会马上变得很严重!

    仪州看起来已经不那么稳固!

    太原南边两座堡垒,汾州已经丢了,如果仪州再失手,那么太原就将完全暴露在官军面前,李晔就能用数十万大军,直接合围太原城!

    就在幕僚将领们思虑复杂心情沉重的时候,主座上忽然传来李克用响亮的笑声。

    众人抬头,就见李克用展颜笑道:这是李晔那厮的诡计,想要让我怀疑李存孝,他好坐收渔翁之利。这等雕虫小技,哪里瞒得过我的眼睛?李晔要是以为这样就能离间我们主臣,那真是贻笑大方。

    说着,李克用站起身,手中升起灵气火焰,把将书信当众焚烧。

    传令给李存孝,让他安心守城,不必急于求战,仪州只要不丢,他就是此战头功。等本帅夺回汾州,就亲自率军去增援仪州!李克用负手看向众人,神色睥睨的下令。

    他表露出对李存孝毫无保留的信任。

    堂中众人神色一振,纷纷起身行礼:郡王英明!

    待得众人散去,李克用坐回身,刚刚满脸的振奋和坚信之色,渐渐被肃杀和凝重所取代。

    没有哪个人主,会完全相信自己的臣子。

    谁又值得谁完全相信呢?

    眼下的李存孝,可是兵家大将,他李克用自己,也不过就是兵家上将而已。

    方清真是李克用最为信任看重的三名幕僚之一,他已经快到知天命的年纪,之前就是李国昌的心腹谋士,算起来,跟着李国昌父子已经快二十年,是资历最老的一批元老。

    从节度使府出来,坐进那辆具有标志性的简朴马车中,经过小半个时辰的行驶,方清真回到了自家的府邸。说是府邸其实不太恰当,因为只是一个三进院子。

    三进院子,就是普通富人居住都会嫌逼仄,但这就是方清真唯一的宅院。河东的人都知道,方清真大公忘私,忧国忧民,勤俭质朴,一身浩然正气,是官员的楷模。虽然身在高位,但待人平和,没有半点架子,堪称完人。

    回到只有三名仆役的家中,方清真得知自己的故交好友前来拜访,已经在设厅等候。

    对方是个比他还要迂腐的老儒生,只做个八品小官,还动不动就得直性子而得罪人,跟方清真倒是一个脾气,算是臭味相投,所以相交莫逆。

    再者,两人相识于游学时,已经是三十年的交情了,不过对方没有方清真那样的机遇,早早就被李国昌赏识。这个名叫徐茂达的老儒生,经常提着两尾新鲜的肥鱼,就到方清真府上做客。

    两人很快就在偏厅摆了食案,开始对坐畅饮谈笑说地。等到菜过五味酒过三巡,两人的话题也来到了眼下的大事,仪州的战事上。

    安王围困仪州已经逾月,听说李存孝跟安王频繁书信往来,而且安王在不停劝降守军,仪州已经军心动荡人心惶惶?徐茂达一边吃着汤鱼,一边饶有兴致的问道。

    方清真点点头:安王对李存孝兴趣浓厚,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不过这也正常,以李存孝兵家大将的境界,换谁都会想要劝降他。

    徐茂达举杯,两人饮尽杯酒美酒,他咂摸了一下嘴:这剑南烧春的味就是醇厚浓烈,跟别的酒都不一样不过,话又说回来,李存孝就真的不会投降?

    方清真寻思道:李存孝是忠勇之辈,哪会被轻易劝降?

    徐茂达摇摇头,明显对人心没有什么信心:那可难说。要是换作一般人来劝降,李存孝或许不会投降,但眼下来的,可是安王本人!安王,那跟其他人能一样吗?

    方清真沉默下来,显然徐茂达说的话对他有所触动。安王不仅个人威望深重,而且代表的是朝廷。

    徐茂达一面夹菜吃一面继续道:仪州之战,从一开始就很怪异。安王坐拥三十万大军,携沁州大胜之势来攻,竟然不曾猛攻城池,而是一反常态开始挖掘濠沟围城,主动放弃了大好攻势!安王采取这种耗时长久的策略,也跟他一贯的征战风格不符。从他征讨黄巢,到平定魏博,那都是雷霆手腕,何时这么保守过?

    方清真思索着道:李存孝毕竟成就了兵家大将,安王麾下也无人能敌,他若冒然攻城,只怕不妥吧?

    徐茂达自顾自喝了一杯酒,眼眸发亮的看着方清真,语气高深道:安王麾下,以刘大正和上官倾城境界最高,他俩联手也不是李存孝对手,照此看来,的确无人能够与李存孝交锋。但是还有一个人,你们却在有意无意中忘了!

    谁?方清真怔了怔,不过旋即他就反应过来,你是说?

    徐茂达神色端重:不错,就是安王本人!

    这方清真张了张嘴,数度欲言又止,安王也修了兵家战将之道?这怎么可能?

    徐茂达反问道:为何不可能?安王迅速平定黄巢之乱,扬名天下,靠的可是一场接一场沙场之胜!要说他修了兵家战将之道,有何不可能?老安王在世的时候,文治武功冠绝一时,平乱戍边从无败绩。新安王子承父业,人人都说他是中兴之臣,有廓清宇内之志!修炼兵家战将之道,在天下丧乱时决胜于沙场,岂不是理所应当?

    一番话说得方清真又沉默下来。这回他沉默得更久,因为他心中震动太大。

    李晔是兵家战将?之前从未听说!但谁又能否认这点,说这就完全没有可能?

    安王治军征战多年,修炼兵家战将之道,理所应当。唯一值得注意的就是,他的境界到了哪里。因为安王治军的时间毕竟还不长,至少比起陇西郡王是这样,按理说不会到兵家大将之境。

    徐茂达继续道:但这对安王来说,又根本不是问题。他可是一日练气,不到十年便成就真人境的奇人!换做旁人,要说他能在同样十年之内,成就兵家大将的境界,这不可能,但要说是安王,那就谁也不能说完全不可能!

    方清真放下筷子,只觉得喉咙干涩,他看着徐茂达,艰难的问道: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仪州之战?

    方清真是智慧之人,他所有的亲朋好友中,只有徐茂达的学识和见识让他钦佩,很多时候都自愧不如。之前二十年间,他给李国昌李克用进言时,也有受对方启发的时候,并且效果都很好。

    徐茂达道:安王不强攻仪州,是为了避免两军血战鱼死网破,他用困城的方法,将李存孝锁死在城内,就是为了劝降他!安王攻仪州,从一开始就不只是攻仪州城,而是要顺带收服李存孝这个兵家大将!

    方清真如梦初醒!

    任何有志于天下的人,面对李存孝这样的大将,都不会没有想法,何况是李晔?

    怪不得,李晔从一开始,就不惜以身犯险,屈尊到仪州城前,邀请李存孝出城会晤。被拒绝了也不恼怒,反而还主动拿出美酒,恭贺李存孝晋升大将。他如此折节下交,可不就是有所图谋?

    为了劝降李存孝,李晔给出的条件可谓诚意十足,过来就保奏节度使,还承诺日后有封侯,甚至是拜异姓王的可能!这话旁人说出来,那是贻笑大方,但李晔的话,就跟李俨的话一样,甚至比李俨的话还要管用!

    安王劝降仪州守军,发动普通将士叛变,正是为了给李存孝投靠造势!徐茂达悠悠道,以安王如今的威望和地位,他为了李存孝能做到这种地步,谁能保证李存孝不动心?士为知己者死!

    方清真肃然点头。

    两人谈了很久,一直谈到深夜。

    到最后,方清真已经完全确信,李存孝极有可能会投降。

    他坐立不安,遂立即动身出门,连夜去见李克用,要说服对方将李存孝调回太原城!

    方清真出门后,徐茂达也没有停留,很快离开了方府,坐着牛车回家,进了自家院子。

    他从牛车里下来,有人在车旁急切的等待。

    那是一个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

    父亲,怎么样,你说服方清真了吗?徐茂达一下车,年轻人立即迎上来。

    看到自己不学无术的儿子,徐茂达心中五味杂陈,本能的就要发怒,但一口气还没提上来,就化作一声长叹烟消云散。

    若不是为了自家这个不中用的儿子,他又怎会答应那个人,假借喝酒论道的名义,去说服方清真相信,李存孝一定会投靠李晔,并引导对方去给李克用进言?

    先生何必叹气。你现在做的事,是为了家国大义,对社稷有功。此事之后,不仅令郎会破格获得出仕的资格,你也会得到爵位封赏。

    一个清冷的声音,忽然在徐茂达身边响起。一个身着紫袍的艳丽女子,从黑暗的树影中走出来。

    看到对方,徐茂达不禁打了个寒颤。



第六十五章 分化
    李克用身为河东节度使,掌握河东军政大权,太原府尹的官职也在身上,整个太原府衙门除了李克用,地位最高实权最大的便是两位少尹。

    钟昧漓便是这两位少尹之一,他已经五十多岁,出身于太原望族,修为在达到练气四层之后就停滞不前,此生都无望晋升练气五层。

    不过这并没有妨碍他的威望,相反,作为代表太原本地世家大族,在官署掌握权力的核心人物,钟昧漓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他在人情世故方面的超然智慧。

    正因如此,钟府向来是门庭若市之所,平日里来往的达官显贵富豪商贾多不胜数。地位不高财富不显之辈,根本就没有踏进府门的资格,就更不必说见着日理万机的钟昧漓,跟他套上交情请他办事了。

    这天,天气晴好和风习习,钟昧漓最得宠的妾室卫氏,在一大帮丫鬟的服侍下,正在庭院里倚着美人靠观赏院中盛开的牡丹花。

    卫氏生得貌美如花体态丰腴,二十四五的年纪却已经成熟得媚意入骨,叠着双腿斜靠在木栏上,身材曲线一览无余。衣着妆容更是精贵至极,每一样物件都不是俗物,整个人就像一座移动的宝库。

    一名身着绫罗绸缎的丫鬟,手里捧着一件宝盒,面带喜色的快步来到卫氏面前,双手递上盒子:主人,这是今天收到的最好的物件。

    卫氏缓缓伸出白皙如玉的手,粘着兰花指接过宝盒,打开一看顿时喜上眉梢。宝盒里放着一支碧玉手镯,花饰精美绝伦,一看就是大匠手笔。

    当然这并不算什么,关键在于这是件品阶极高的法器,高到以卫氏的身份,平常时候也根本得不到。

    这是哪个可人儿送来的?卫氏拿起手镯,爱不释手的抚摸试戴。

    丫鬟说道:那人自称是主人的远房亲戚,这回是特意来探望主人的。

    很快,一个青年男子来到卫氏面前。

    这人卖相好到可以用丰神俊朗来形容,是对很讨女人喜欢的那一类。

    卫氏微微笑了笑:妾身怎么不记得有你这位亲戚?

    青年男子举止彬彬有礼,笑容醇和良善,让人觉得格外亲切:夫人贵人多忘事,想不起在下来也是应该的,在下对夫人却是记忆犹新。说着,他掏出一个宝盒,双手奉上:这是在下的信物,相信夫人看了,定会记得在下这个表兄。

    盒子里自然不是什么信物,而是一件比手镯更加珍贵的法器,那是一件玉钗,兼具装饰与术法效果,其贵重程度,就连钟昧漓都难得一见。

    卫氏颇有些受宠若惊,笑盈盈的手下这件法器后,果然就记起了她这个远房表兄。

    说吧,要妾身帮你做什么?卫氏收下了礼物后心情愉悦的问道。

    这种事她经历得多了,很多人无法直接接触到钟昧漓,就会迂回靠近。贿赂结交妻妾是最常见的选择,而卫氏作为钟昧漓最宠爱的侧室,来巴结送礼的人自然很多。

    只要夫人把在下引荐给钟少尹即可。青年男子躬身说道,笑容更显醇和。

    你到底是什么人,从哪里来?沉吟片刻,卫氏并未直接答应。

    能够轻易拿出如此珍贵法器作为见面礼的,来头绝对不小,至少财力还在钟昧漓之上,这样的人又有什么事需要钟离昧办?

    青年男子并未绕弯子:长安。

    翌日,青年男子重新拜访钟府,这回他享受到了跟昨日完全不一样的待遇,直接就被卫氏的丫鬟领着,到了卫氏院中,而且对方还摆下茶水糕点伺候。

    第三日,青年男子再到钟府时,如愿见到了钟昧漓。

    两人对案而坐,青年男子这回没有掏出法器,而是直接奉上了礼单。

    因为礼单的份量足够重,但又没有重到吓着钟昧漓的地步,所以两人相谈甚欢。

    青年男子自称长安商贾,有多个商队往来三晋与关中,这回求见钟昧漓,就是因为一支商队被太原军队扣押,所以来请对方帮忙捞出来。

    战争期间,这种事很常见,钟昧漓在问明那支商队的名号规模和所运货物品种之后,当场就答应了下来。钟昧漓虽然不掌军权,在凭他在太原的人脉,只要商队没什么特别之处,这种事就轻而易举。

    很快商队就被放出来,货物一件没差,不日青年男子带着厚礼登门道谢,钟昧漓自然欢迎。

    一来二往,两人也就熟络下来。

    走南闯北的青年男子手里,总有四方奇珍,有些虽然不太值钱,但也有趣,不时给钟昧漓送上一些。

    再加上他见多识广,谈吐不凡,本人还风度翩翩,很合钟离昧胃口,两人关系渐渐更加亲近。

    青年男子在太原城的商铺商队,也因此受到太原府的照顾,得了很多方便。

    这一日,两人在钟府宴饮。

    酒至半酣,青年男子叹息道:天下风云变幻,各地烽火不休,我等商贾生存愈发艰难。眼下安王攻入河东,旬日内连克十余州县,兵锋直逼太原城,势不可挡,这河东的生意,在下怕是做不下去了,得早作准备了

    钟昧漓眼神一变,旬日内连克十余州县,说的自然是官军攻克沁州汾州两州近十县,以及仪州数县之地。

    照官军态势,很快就会进攻太原城,这也是很多人的担忧。凡间百姓为躲避兵祸都会迁徙,商贾更是必须早作准备。因为军队攻克城池之后入城劫掠,首先遭殃的就是拥有财富的商户。
1...218219220221222...62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