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帝御仙魔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我是蓬蒿人

    吴玉轩沉着脸刚进门,就碰到郦郡主吴悠冲出来,他愕然问道:你要做什么去?

    吴悠行色匆匆,身旁还跟着一队随从,陛下已经下令,让神策军驰援潼关,我也想去

    胡闹!给我回去!吴玉轩顿时大怒,厉声呵斥。

    父亲我等锦衣玉食之辈,受国家供养,如今国家有难,怎能不死战报国?

    吴悠气极反笑:报国?你拿什么报国?

    他深吸一口气,你以为神策军出战,就一定胜券在握?好,为父就让你看看,神策军究竟是什么模样!你跟我来!

    吴玉轩带着吴悠上街,两人修为不低,纵横飞掠,速度极快,很快就把周围几个坊区转了个遍,吴悠脸上的热血之色,逐渐消散,取而代之是浓烈的愤怒与绝望。

    坊区各街,无数锦衣公子,带着金银珠宝,将它们塞给贩夫走卒,等到对方接下金银,他们就将神策军甲胄刀兵腰牌等物,一应塞给他们,让对方赶紧换上。

    最后,当吴玉轩带着吴悠来到神策军大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那些冒名顶替的贩夫走卒,进了大营。

    吴玉轩立在屋顶,冷冷道:现在你看清了,这样的神策军,有什么战力?

    吴悠手脚冰凉,不知是因为愤怒还是恐惧,牙关不停打颤。

    神策军大部分都是官宦富家子弟,他们从军的目的,是为了得到神策军身份带来的种种便利,他们根本就没有什么训练,除了横行霸道和作威作福,什么都不会,这样的军队,拿什么上战场?

    吴玉轩面色低沉,真正有战力的神策军将士,说破天不会超出一万,可乱军现在有百余万!

    吴悠绝望的快要哭出声:要是这样,潼关怎么守,长安怎么守?谁能救大唐?!

    吴玉轩长叹一声,不复多言,带着吴悠归去。

    军情紧急,田令孜不敢耽搁,几日后就带着神策博野等军,急行军赶赴潼关。

    然而诸军出动匆忙,田令孜一介宦官,哪里有统兵之才,粮草辎重都没有来得及调配,随军将士只携带三日口粮,兵无斗志,无论将校怎么催促,始终行军缓慢,只有神策军马军都指挥使张承范,率领五千精骑率先赶赴潼关。

    与神策军一同行军的博野等军,甲胄并不齐全,看到神策军一个个衣甲鲜亮,坐拥高头大马,都十分嫉妒。

    赶路多日,这天午后,刚到华州,田令孜就得到斥候回报,说是前面有大军奔来,田令孜悚然一惊,心道:莫不是乱军已经杀来?

    来的并不是乱军,而是败军而归的张承范,他见到田令孜,带回一道晴天霹雳般的消息:乱军已经攻占潼关,向这边杀追来了,中尉速归长安!

    田令孜脸色大变,再也顾不得其它,勒转缰绳就策马往回逃。

    神策博野等军听说乱军已经杀来,顿时大乱,纷纷转身就跑,一路上丢盔弃甲,还未见到乱军的影子,就溃不成军。

    田令孜逃回长安,连忙进宫,找到李俨,噗通一下跪在他面前,痛哭流涕:陛下,臣无能,还没赶到潼关,潼关就被攻破了!

    李俨吓得连连后退,一屁股跌坐在地,失魂落魄:怎么会这样

    田令孜膝行到李俨身前,急声劝道:陛下,乱军百余万,都是杀人不眨眼之辈,长安已经呆不得了,还请陛下西奔蜀中!

    啊?李俨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田令孜急切道:臣已召集五千神策军护驾,请陛下快走!

    李俨一惊而起:走,快走!

    长安城外,渭桥两端,神策军博野军凤翔军已经乱成一团,早就没了行军队列,博野军凤翔军竟然在混乱中殴打神策军,一边殴打一边抢夺他们的鲜衣亮甲,嘴里叫嚣着:你们身无寸功,只在长安享福,反而个个鲜衣亮甲,腰缠万贯,我们出生入死,不是戍卫边疆就是与乱军血战,却食不果腹,挨饿受冻,天下哪有这种道理?

    城墙上,吴悠看到这一幕,脸色一片煞白,那是渭桥,是太宗与突厥人杀白马为誓,签订渭水之盟的地方,也是太宗反击突厥,荡平草原的伏笔,现在大唐的军队,竟然在这里自相残杀抢夺对方甲胄?

    还在这看什么,跟为父走,陛下已经出城西奔,我们必须要赶上!吴玉轩拉着吴悠就走。

    我不走,身为宗室子弟,应该与社稷共存亡!吴悠挣扎道。

    这是安王的意思!

    晔哥哥?

    安王早就派人来了,让我无论如何带你走。现在看来,他早就料到了今日吴玉轩指着城墙下的青衣衙门修士,那些人就是安王派来的,他说你认识他们!

    吴悠说不出话来,在城前上马之前,他问为首的青衣衙门修士:晔哥哥为何没来?他什么时候率领大军来消灭乱军?

    那名青衣刀客抱拳道:殿下说,他会来的。

    数日后,黄巢攻占长安,大肆搜捕诛杀宗室子弟,并携家眷住进宫城,不久后自称大齐皇帝,改元金统,册封百官。

    ——————

    第二卷终。




第一章 勤王
    中和元年春,李晔站在青州城楼前,面向西南眺望,从他的视线一直延伸出去,就是中原腹地。

    彼处现在连绵战火,在黄巢攻克长安后,关中各镇投降的不少,州县依附者甚多,但在中原四方,也有虽然不那么忠心唐室,但也拒不向黄巢投降的人。

    春风迎面,吹起发带发丝,李晔眼神深邃,面色如常,始终没有说什么。在他身后数步开外,气质迥异但都美丽动人的大少司命,一左一右肃立护卫。

    在李晔前方,青州城外的广阔大地上,十万大军正分为敌我双方,在进行战阵演练,人一过万,无边无际,十万大军更是一眼望不到尽头,铁甲海洋中奔战士卒脚步声,战马隆隆的马蹄声,夹杂着喊杀声,如涛声阵阵,震天动地,潮浪般的烟尘四处翻滚,遮天蔽日。

    须臾,青衣衙门大统领,身着团花紫袍的宋娇,迈着妖娆生媚的步子走来,与大司命擦肩而过的时候,后者手指微动白练从袖中露头,宋娇柳眉一挑,却头也没转。

    李晔观望大军演练,也没忽略宋娇走近,他退后两步,坐到宽阔华丽铺着虎皮的坐塌上,斜身靠在小案上,目不斜视的问道:何事?

    宋娇声线慵懒,透露着勾人的媚意,嫣然笑道:陛下在离开凤翔前,将兵权都给了凤翔节度使郑畋,现在他已经是京城四面诸军行营都统,天下兵马都受他节制,陛下任命你为东面行营招讨使的敕令,已经在路上。

    凤翔节度使郑畋?此人倒是有些印象,不过之前名声并不如何显著,这回怎么会要到兵权?说说详细情况。李晔微微皱眉。

    宋娇嘴角微动,年前黄巢攻破潼关,田令孜率领神策军五千精骑,护卫陛下一路西奔。路过凤翔的时候,节度使郑畋率领幕府官员及部将,赶到骆谷相迎。郑畋请求陛下留在凤翔,指挥各镇兵马讨贼,陛下没有答应。郑畋便对陛下说,蜀中偏远,道路不畅,不便奏报,如果陛下让臣讨贼,就把兵权交给臣,以便见机行事。

    李晔哂笑一声:这家伙倒是很会来事。不用说,陛下将兵权交给郑畋后,就继续西奔入蜀。不过凤翔距离长安不远,百万乱军就在眼前,凤翔军将士怎敢这个时候,接下讨贼的差事?

    宋娇笑道:起初郑畋召集部将军议,部将们自然是不愿的,郑畋怒火攻心,大吼一声誓死不从逆贼,便气得晕了过去,部将们好不容易把他救醒,他却已经不能动弹,连话都说不出来,只是不停痛哭流涕。部将们见郑畋如此忠义,不禁被他感动,表示愿意为他效命。于是郑畋一跃而起,与部将歃血为盟,并说人心还在,逆贼必亡。

    李晔听完这些,不禁没有发笑,反而神色肃然,这个时代的人,良知普遍比末法时代的地球高很多,不过也能看得出来,郑畋还是有些手段的,青衣衙门能将这些细节都打探到,工作也做的不错。

    等到李俨任命李晔为东面行营招讨使,让他发兵进攻黄巢的敕令,被送到青州的时候,青衣衙门已经传回凤翔的后续战况。

    黄巢在长安登基后,便派宰相尚让领兵去攻,却被留在凤翔的神策军都虞候王建李茂贞,会同凤翔军一起击败,之后黄巢派人劝降郑畋,反被郑畋撕碎书信,斩杀使者。之后,王建李茂贞大放异彩,会同凤翔军连战连捷,稳住了局势。

    同时,朔方夏绥泾原等镇节度使,相继率兵赶来,凤翔官军一时声势大振。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李晔率领十万平卢军,出青州。他出兵的准备,已经进行了足足半年,现在万事俱备,不慌不忙。大军入齐州后,征调长河帮等河帮货船运兵,顺济水南下,直达汴州。

    李晔抵达汴州后,下令大军在汴州城外扎营,士卒悉数登岸。到了这里,再往前就只能走陆路了。十万平卢军新军八万,旧军两万,占据平卢军力十之七八,其中骑兵数量较少,只有两万,因为平卢境内,并没有那么多优质马场。

    汴州是宣武军的地盘,汴州距离关中还有段距离,这里没有乱军,宣武军也没有投降。

    在汴州,李晔听说了李克用借鞑靼部兵马数万,汇合本部沙陀骑兵,南下勤王的消息。

    李晔率领平卢军南下这一路上,关中战局时刻在发生变化。

    夜里,大帐灯火通明,李晔正在观摩舆图,宋娇带着青衣衙门打探到的最新消息,掀帘进帐。

    关中战局如何?李晔见宋娇进帐,抬头便问。

    宋娇略显疲惫,那张妖艳的脸此刻有些苍白,也不知多久没有休息过,这让她看起来多了几分娇弱,现在正是青衣衙门高速运作的时候,四方八方各种各样的消息,都在不停汇聚过来,需要她及时整理。

    郑畋败了。宋娇言简意赅的开口,说出一个绝对的坏消息。

    李晔并不急躁,示意宋娇坐下说,他倒了碗水,递到对方面前,回到帅案后坐下,做好凝神细听的准备:具体说说。

    宋娇喝完水将茶碗放下,缓了口气,朔方夏绥泾原等镇节度使,率兵赶到凤翔后,郑畋声势大阵,彼时黄巢极为恼怒,命令宰相尚让,率领乱兵主力,第三次攻打尚让。郑畋在龙尾坡设伏,大败尚让,斩首二十万,各部乘胜追击,直逼长安。

    当时,河中节度使王重荣义成节度使王处存夏绥节度使拓跋思恭,率军相继赶来,距离长安只有数十里,兵马数十万。黄巢大惊失色,率部撤离长安。孰料这时,先一步到的朔方泾原节度使,为免被后到的河中义成等军分去功劳,在没有通知后者的情况下,抢先进入长安。他们的将士缺乏约束,进了长安城就开始大肆奸淫掳掠,混乱不堪。

    黄巢得知消息,率部杀回,官军猝不及防,大败。朔方泾原节度使相继阵亡。河中义成诸镇兵马,听说朔方泾原等军败亡,惊慌不已,一并退走,各回藩镇。由此一来,黄巢再度坐稳长安,乱军势力更加猖狂,各镇节度使,向他投降的又多了些,终南山的道人,还给黄巢奉上尊号,称为‘承天应运启圣睿文宣武皇帝’!

    李晔听完这些,心中五味杂陈,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

    半响,他苦笑摇头:经此一战,各镇兵马退回,郑畋损失惨重,他即便是有心杀贼,只怕也无力回天了,最多只能龟缩凤翔。而黄巢势力得到巩固,只怕一时不会覆亡。

    宋娇问道:形势如此,我们怎么办?大军远道而来,每日所耗粮草,都是一笔巨大的数字,沿途运送粮秣过来,民夫在路上吃得也多,平卢这两年存粮虽然不少,可也经不起这么消耗。若是战事持续个一年两年,不管我们是否得胜,平卢都要被拖垮。

    李晔没有犹豫,我们当然不能退。正因为路途遥远,这回退了回去,下回再出来,消耗的粮秣更多,也折腾,对士气不利。至于粮秣沿途损耗,有济水与河帮之便,不是太严重。

    说到这,李晔停顿片刻:当然,粮秣不能我们自己一直维持,要让沿途的藩镇供给。

    宋娇苦笑道:要藩镇出粮,谈何容易。

    李晔胸有丘壑:要他们心服口服,并不难。

    宋娇眼前一亮:你有了主意?

    李晔道:这个主意也不难想到。

    宋娇眼珠子转了转:你要打仗?

    李晔道:打败一个强敌,就有了声势功绩,同时也展现了自身武力,再要藩镇给粮食,他们愿给得给,不愿给也得给。

    宋娇问道:打谁?

    李晔道:朱温。

    宋娇怔了怔,很快反应过来,朱温可是头面人物,是以青衣衙门的情报工作,对他记载详细,她很快倒豆子一般,介绍了朱温的底细:朱温,原本只是个泼皮无赖,有兄弟三人,人称朱阿三。自幼亡父,跟着母亲寄人篱下,却懒惰成性,不务正业,不时偷盗主家的东西,三天两头闯祸,经常被主家打骂。

    主人家责骂他不种地,他反而说,庸人才知道种地,好男儿自当有雄心壮志,难道我会一辈子给人种地?不过主家的老母倒是挺照顾他,觉得朱温不是寻常之人,他这才没有被赶走。成年后,朱温向主家老母要了副弓箭,没事就和他二哥去山中打猎,竟然次次满载而归,日子倒是过得逍遥自在起来。

    后来黄巢举事,朱温就对他二哥说,大丈夫要成就大业,要么从军,要么为盗,现在机会来了。他二哥认为他说得有道理,就和他一起投了黄巢,只留下大哥照顾母亲。

    跟随黄巢后,朱温表现抢眼,很快被黄巢赏识,一步步成为亲军统领,屡立战功。黄巢占据长安后,先是让朱温屯兵渭桥,后来便让他出任东南面行营先锋。他统兵出潼关后,攻城掠地,鲜有败绩,现在已经攻占重镇邓州。

    这番话说完后,宋娇总结道:简而言之,朱温是军中宿将,血战成名,不好相与,现在他连战连捷,势头正盛,兵马也多,要打他并不容易。

    李晔没想到宋娇的情报工作这么细致,穿越前他只知道,朱温篡唐,建立了后梁皇朝,是唐末最负盛名的枭雄,便笑道:他小时候的事你们都能查到?

    宋娇扬起精致的小下巴,傲然道:朱温军中就有我们的探子,他哪回喝多了酒,不大吹牛皮?这些话可都是我的人亲耳听到的。不仅如此,我还知道,朱温私下以刘秀为榜样,常常把刘秀那句‘为官当做执金吾,娶妻要娶阴丽华’挂在嘴边。

    据朱温的二哥说,他还没从贼,只是个小泼皮的时候,就看上了宋州刺史的女儿,扬言今生必娶。现在朱温和他二哥地位都很高,他二哥娶妻了,他却没有,估计是要等找到那个女子。

    李晔惊得下巴都要掉在地上:竟然还有这种事?

    宋娇瞪着他道:怎么就不能有这种事?你怀疑我搜集的消息不属实?

    不敢不敢。李晔哈哈大笑,末了认真道:果然不是一般人,做的事也不一般。

    宋娇冷哼一声:那你还要打他?

    打!当然要打!李晔笃定道,现在中原之地的乱军,就属朱温最强,不打他打谁?我又不是老太婆吃柿子,专挑软的捏。朱温之所以攻占邓州,为的就是防备从襄阳方向北上的官军,只要打掉朱温,潼关以外,就没什么大敌了,到时候汇聚各镇兵马,就能直入关中,到长安与黄巢决战!

    宋娇看出来李晔认真了,真的要打?
1...126127128129130...62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