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心巡天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情何以甚
竟也不如蔺劫那么有收获?看蔺劫那副样子,分明是大有所悟!
别人怎么想,姜望管不着。
他自己尚是一头雾水,不知秦潋留他下来要讨论些什么。难道要聊一聊魔功?七杀魔功不方便聊,灭情绝欲血魔功,他倒是有些发言权的。
秦潋静坐讲台,有仙风道骨的气质,却是人间尤物的体态。摆出一套茶具在石案上,慢条斯理地沏茶。
茶好之后,人也走了干净。
她用食指轻轻往外推动茶盏,只道了声:“请。”
姜望随手拿了一个蒲团,放在石案前,盘膝坐了下来。拿起这瓷盏,姿态随意地喝了一口。
“素闻武安侯爱茶,初来临淄便饮遍八大名茶。此茶虽不入八大,却是我私下饮惯了的如何?”
她问。
她的眸光如水光,人也似水做的。
稍稍一动,便是水起微澜,平卷波峰莫名的,姜望就想到了之前无意翻的一本闲书里,不怎么惹眼的一句诗一深壑方知埋首晚,柳腰如何掌中轻!“
他修行向来勤勉,哪怕那本闲书是天都典藏版,看得也不多。但这一句的确是牢牢记住了。
而今日方知其妙!
何等贴切的用字。
齐武帝真奇人也。
姜望的视线落在杯中水,在盏中涟漪里稍顿了顿,便道:“茶极好,可惜姜某是个不通风雅的,当初品八音茶,其实是为了研究道术,难免牛嚼牡丹了…不知秦教习留我下来,是有什么事情要讨论?”
秦潋笑了:“武安侯真是个有趣的人。无怪乎桃娘对您念念不忘,前几日还同我说起你说你当初去水榭的时候,明明与她很聊得来,怎么后来就不去了?”
姜望愣了一下,桃娘?谁?
当初许象乾还在临淄的时候,四大名馆的确是去得勤。但他除了喝茶品酒就是琢磨道术,还真没跟哪个姑娘结下交情。
后来许象乾戒酒,重玄胜也修身养性,曾经的狐朋狗友组合,聚会的场合也便渐渐换成了茶楼之类的地方,有时候就干脆在家里。
什么临淄风月,早就记不得什么。
见得姜望这样子,秦潋叹了口气。
“你们这些男人呐,总是使尽了手段,惹得人惦记,却又不会惦记惦记你的人。“
这话说得没头没尾。
但姜望忽然就想起来桃娘是谁了。
当初他去温玉水榭找姜无邪的时候,遇到的那个破绽很多的女人。
想起来归想起来,并没心思攀扯。
只是一笑:“秦姑娘跟九殿下的事情,姜某恐怕不便多言。“
秦潋深深地看了他一眼,于是道:“其实九皇子对武安侯的善意,一直以来从未变过,武安侯应能知晓。
“姜某一早就与九殿下说过,我们之间虽无恩义,更无仇怨。当时如此,现在亦如此。“姜望道:
“我对九殿下,也从来不存在恶意。“
有些话点到为止便好,多说反倒不美。
秦做显然很懂其间分寸,因而也只是一笑,便道:“方才上课的时候,我看武安侯好像还有疑问,不如聊聊?“
“问题的确有一个。”姜望环顾左右,道:“哪里有桂?“
他当然有很多关于道门修行的问题,甚至是魔族相关的问题,但只会在课上问。
课上是课业,课下是人情。
“没有桂。
“那为什么叫桂台?“
秦潋笑道:“本来叫卦台,后来先生们觉得不好听,就改叫桂台了。“
姜望大感意外:“这么随意吗?“
秦潋意味深长地道:“在这里都不随意,在哪里随意?“
姜望哈哈一笑:“我知道了。“
潇洒起身,自往桂台下走:“秦教习,再会!“
他青衫飘飘,踏天阶而去,真个洒脱卓然。
这回轮到秦潋,看画外霞光,照画中人。
赤心巡天 第九章 此为“义”否
稷下学宫真的是个散漫随意的地方,倒不是说这里的人不努力,恰恰相反,教习们授课都很用心,学员们一個个也非常认真。
所调散漫随意,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轻松感。
课时每个人都很努力,课前课后又都嘻嘻哈哈。
也不知是不是太封闭的原因,外界的压力很难传进来。这里的人远不似临淄城里的人那般,总是行色匆匆,好像做什么都怕晚了时间。
离开桂台之后,姜望紧接着去上的,便是释家的课。
这位教习主讲的是《法华经》,兼以一套佛门大手印的分析讲得倒是不算差,不过全程一脸苦色。
在齐国修佛,很难不苦。
听课的加上姜望,一共只有三个人。
另外两个都是学宫自小培养的人才,一男一女,坐在角落。
对贸然闯进来的姜望没什么好脸。
姜望也不理会,自顾听完了课,还频频与教习展开讨论。
这让俗名为严禅意的学宫教习很激动,大约是自说自话了太久,下课了还舍不得走,一直问姜望明天来不来,后天来不来,话里话外暗示有更厉害的佛法传授.
那一男一女全程就在角落里眉来眼去,没有半点心思在课业上。
姜望很怀疑,等他们开始服役的时候,能不能达到学宫的要求。
齐廷花精力花资源养他们,可不是白养。
届时术院、驭兽坊之类的地方进不去,就只好去矿区或者凶兽巢穴服苦役,又或去迷界、万妖之门一类的地方填充人数……
当然这亦不是姜望需要操心的,各人有各人的选择。
稷下学宫里气氛自由,但其实课业也很紧。
每堂课约莫两个时辰,基本上从天亮学到天黑,也就三堂课的时间。
当然,从寅时一直到酉时,学宫都是始终有教习在授课的,且同一时间不止一位教习授课。
要上什么课,上几堂课,都是学生自己选择。
但是再努力的人,一天也最多只能上满四堂课。
戌时、亥时、子时、丑时,这四个时辰,就是留给学员自行修炼或休息的时间。
今日寅时到卯时之间,没有姜望想学的课,故他是自己修行到卯时才出门。
继道学课、佛学课之后,他今天的第三堂课,选的是儒学。
授课的正是那位鲁相卿。
姜望在佛学课上被严禅意拉着聊了太久,以至于误了开课时间。
哪怕是以平步青云仙术一路疾赶,来到上课的“正大光明院”时,也迟到了半刻钟。
他很久没有这种迟到的紧张感了!
当初在城道院的时候,每天还得照顾安安吃饭穿衣、送安安去私塾,都几乎从未迟到过。
唯一的一次误课,是在安安还没到枫林城之前。有一回姜望被杜野虎抑掇着一起灌赵汝成,凌河半路出来挡酒,方鹏举也来帮老大哥的忙,结果五个人都喝醉了…一起误了课,在课室外并排罚站,被萧铁面好一顿教训。
尤其是此刻…鲁相脚正在严厉地教训学生,这画面太有故时阴影。
“吴周啊吴周,你知什么是义、什么是利?多大年纪,就敢说义利之辩,就敢说你洞察了人性?高高在上太久,不知柴米油盐为何物。你真该去田垄间看一看,去兽巢里住几天,看看有些人是怎么生活的!”
姜望无幸地站在院门口,正想着是悄悄溜进去好,还是等鲁相卿训完,打个招呼先。
鲁相卿大声地训斥着,愤怒的余光一扫过来,落在昨目接到的武安侯身上,顿时就缓和了:“来了?
自己找个地方坐。”
院里的学生很多都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扭头回望,想着是不是哪位皇子皇女来了,怎得鲁老魔如此宽待—齐室皇子都是在稷下学宫里上过课的。
当然见得姜望之后,也都没什么可说。
大齐帝国最年轻的军功侯,地位比之皇子也并不会差了!
正大光明院里,摆放的是一张张书案,学员全都正襟危坐,书桌上铺开来文房四宝。
摆在最前方的讲台,则明显高出一截来。
在儒家的理念里,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伦理关系,等级也极严格。
相较于道学课的人满为患,佛学课的稀稀落落,儒学课这里就正常得多,很见中庸,连姜望自己,一共不到二十人。
认识的人有谢宝树、鲍仲清、文连牧、林羡、顾焉。
一见姜望,林羡便默不作声地把旁边位置的椅子拉开一碍于鲁老魔的脾气,他是不敢吆喝的。来上几次课,就目睹了几次打手心,委实可怖。
姜望双掌合十,做出抱歉的姿态,一边往林羡那里走。
谢宝树刚好坐在最外侧的位置,但好像根本没有注意到自己的老邻居,低着头很认真地在看书。
姜望坐下来,右边是林羡,后边是顾焉。
在昭国那种极端慕齐的环境里,顾焉这种对齐人七个不服八个不忿的态度,真的还很少见。
据说当初在星月原,李龙川还与他私下里沟通过,对他进行了友好的劝说。
先前那堂道学课里,他坐在很角落的位置,全程隐身一般。这一回坐得这么近,是避不过了,也勉强挤出了一个笑容。
姜望倒是不拿架子,微笑以应。
见得姜望坐下来,鲁相卿看了一眼已经被他批得额上冒汗的学员,哼了一声:“你也坐下吧。”
今日的他高冠博带,极著儒风。
在讲台上转了一步,忽地抬高了音量道:“今日我们便说‘义’!”
《易经》有三部,所谓《连山》、《归藏》、《周易》,是为群经之首。
儒道皆修《易经》,当然阐发不同。
鲁相卿今日讲的是“元亨利贞”,解的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主讲一个“利”字,说的是“各正性命”,是“万物各有其类”,论的是万事万物恰当的价值和收获。
那个自小就在学宫里学习的、名为吴周的学员,跳出来说什么君子不言利,结果被鲁相卿好一顿训斥。
或者是仅仅一顿训斥并不足够,没有说透。又或者是为了给武安侯讲一点有趣的东西,显显他稷下学宫常务教习的本事…
总之鲁相卿话锋一转,忽然来讲“义”。
在场诸生全都竖耳静听。
“众所周知,儒门道途,普遍自‘礼、义、信、德、仁、杀’此六字中取,此外亦有诸如‘廉、耻、
孝、悌、忠”,但终不如此般主流…”
他以道途四字开篇,而后突然发问一
“何为义’?!”
他严厉的眼神落下来,这一刻大义凛然,不可侵犯,仿佛将师长的威严完全具现,凝聚成了实质性的压力。
台下无人作答。
这个命题太宏大,多少先贤都要用一生来诠释,谁能三言两语述尽?
星光圣楼是述道之基,神而明之则是对道的阐述,只有真正能够贯彻自己道路的人,才能够真正“如神临世”!
神临境的修为,本身即是鲁相卿要阐述的理。
此一刻,他的神即为他的“义”!
境界不够的人,根本没资格阐发。
但鲁相卿的目光梭巡一阵之后,也没有直接给出回答,而是悠然转道:“先贤将现世之前的历史,划分为远古、上古、中古、近古,这四个大时代。渊久时光,恒流于世…在座诸位,可对远古时代可有什么认知?”
谢宝树这会也不埋头看书了,出声答道:“那是最长的时代,也是最黑暗的时代。”
鲍仲清亦答道:“远古时代,是妖族统治天地的时代。”
姜望静静地听着,不发一言。
鲁相卿点点头,便道:“在那个不知何时而起、不知何时而终,绝大部分信息都已经不可考证的遥远时代里…
妖族为天地所钟。
这一族的强大与生俱来,天生道脉外显,生而神通在握。乃为天地之主,统御万族,有至高无上之地位。
彼时的人族,在诸世万族里亦属底层,平庸至极。
我人族普遍道脉闭塞,只有极少数天生道脉者,才可以修行。”
说到这里,他环顾半周:“就像这一次入学宫修行的诸多学员,也只有冠军侯是天生道脉。
重玄遵并没有来上他的课。
更准确地说…重玄遵并没有来上课。
谁的课都不上。
他这一次进稷下学宫,完完全全就奔着看“窗外风景”而来,旨在更进一步,把握天地本质。
当然,人族并不以天赋定终生。武安侯也不是天生道脉,但食邑还多他一千四百户!”
诸生皆看将过来。
姜望的表情有点僵硬,笑也不是,不笑也不是。
好在鲁相卿也不是真要拿姜望踩重玄遵,稍提了一句,便继续讲道:“为什么说远古时代是最黑暗的时代?
我只说一句,请诸位想象一史载,‘人者,万族以为食。’”
鲁相卿顿了顿,给学员一点缓冲的时间,然后才道:“第一代人皇燧人氏于困顿中崛起,庇护人族,
艰难求存,为人族燃火,驱逐黑暗最早的那批修行者,聚集在一起,讨论人族的未来,思考修行的道路…他们关于修行的所有思考,
统合在一起,就是这个世界最早的道门’,也是现世所有超凡力量的源头。
他们研究出了气血冲脉之法,为人族在天生道脉之外,开拓了获取超凡力量的新途径。
此法凶险至极,往往死伤数万,才得一超凡。
哪怕到了今日,修行体系经过一代代发展变革,在气血冲脉一道,先以武功炼体,再用药物调理状态。能走通此古路的,也是万中取一。
但是在那个时代,为了获得保护自己、保护族群的力量,人族先辈冒着十死无生的危险,前赴后继。
一个个人族强者诞生了!
他们或与外族而战,或开拓黑暗之土,为人族赢得栖身之地、争夺生存资源。把那以人族为食的,变作人族的食物。
有三位道尊次第诞生于这个时期,传承之火自此永燃。
此后人族天骄辈出,一时如群星璀璨!
妖族以道文行书,见一字而知天地理人族有仓额造字,以述大道。使不见大道者,亦可了悟大道之理。使未能超凡者,亦能探索超凡之秘。字成之时,鬼哭神励,天地悲!
妖族天生道脉,生来就拥有一切。
人族有天骄创制开脉丹丹方,使不能超凡者,此后能超凡!新的时代从那一刻拉开帷幕,在那个漫长的黑暗时代里,人族自此崛起!“
这是一段太艰难、又太灿烂的历史。
鲁相卿的声音也随着讲述越来越激昂,直到这一句,却又缓和下来:“所谓人族并不以天赋定终生”,便是自这位天骄始,才算是事实。“
但他问道:“但是那位人族天骄的名字诸位知否?“
台下一众学生,目皆茫然。
所有能够多坐在这里的学员,当然都知道开脉丹丹方的珍贵,明白开脉丹的意义。
可所有可见的历史记载里,的确不见那位创造开脉丹的先贤之名。
文连牧有些艰涩地道:“袖的名字被抹去了。“
“是啊,应该有一个伟大的名字。“鲁相卿喟叹道:“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个名字被抹去了。
鲁相脚即看着这些学生,声音里有遥远的哀意:“诸位,有大功德,创造了不朽伟业,开万万人族之道途,圣名开道氏!本应是燧人氏之后的第二代人皇。但为何今天,其名不闻于世,在历史长河中,被抹去了痕迹?”
开道氏…
姜望一时沉默。
他今日才知,创造开脉丹的那位先贤,有着怎样一个伟大的名字。
开脉丹的底色,是带着血的,他很早就已经知晓。早在庄国三山城,早在旭国与尹观一同见证的那座兽巢里……
但他也非常明白,开脉丹是整个超凡世界的根基。他没有足够的能力、也缺乏足够的视野,根本就不可能对此有什么影响。
甚至于他对开脉丹的认知,也只不过是片鳞半爪。根本没有资格妄言对错。
所以他是沉默的,彼时一如此时。
他改变不了现状,也不知如何改变。只能带着困惑和迷茫,继续往前走。寄望于有一天走到足够高的地方,再回首,能够了悟一切问题的答案。
而鲁相卿继续讲述着那遥远时代的历史:“开脉丹的丹方,是开道氏独自研究出来的。我们都知道,
开脉丹的主材,就是道脉。
开道氏在当时只是一个没能超凡的普通人,他的研究也并不被认可,每一个超凡力量,对人族都弥足珍贵,谁会给他来研究?
那么他所需要的道脉,从何而来?
妖族是天下共主,不可能用妖族的道脉来研究,一经发现,就是灭族之祸。其他种族的超凡强者,也不是他能多靠近的。
所以…
他偷走天生道脉的婴儿,袭击与外族作战而重伤的人族修士.…
用这些沾满了鲜血的道脉,最终完成了他的研究!“
满座寂然。
伟大和卑劣,光辉和罪恶。
这真是让人心惊的残酷描述!
鲁相卿长叹一声,表情也十分复杂:“诸位。今天我们要说义—一”
他严肃的目光扫过台下每一个人,声音高抬起来:“此为义’否?”
赤心巡天 第十章 青史自有言
开脉丹的底色是血腥的。
甚至追溯既往,从诞生开始,就带有原罪。
但它又的确是人族得以从黑暗时代走出来重要原因。
更是超凡世界发展至今,不可或缺的根基!
万万载岁月以来,多少历史消亡了,多少神话破碎了,多少伟大传承消散如烟。
唯有开脉丹不可替代。
一代一代的传承延续下来。
开脉丹的原材得到了极大丰富,开脉丹的产量获得极大提高,开脉丹的丹方经过一代代前贤的调整、
优化,开脉的危险性几乎被抹去,开脉的效果越来越好……
可万变未离其宗。
贯穿了历史长河的那一张开脉丹丹方,其核心部分,始终是远古时代开道氏的创制。一切皆有代价,
人族开脉,须以他者之道脉。
现在鲁相卿问,开道氏的行为是不是“义”。
一时间没人能够回答。
当年那张开脉丹丹方的诞生,实在是有着根源性的矛盾存在。
我问诸君。”鲁相卿又问了一遍:“此为‘义’否?“
“当然是义’!”鲍仲清第一个站起来说道:“这不是义,什么是义?开人族万世道途,使人族走出黑暗年代,此乃万古大义!“
顾焉是一個长得很严肃、穿戴很古板的年轻人,在齐风盛行的昭国出生成长,却总是一身昭国的传统礼服,把自己遮得严严实实的,差不多只露个脑袋出来一这种被普遍视为老掉牙的衣服,在昭国只有一些年纪很大的人才会穿了。
他本该学会低调。
他本已经学会了低调一一在上次星月原,被李龙川拉出军帐聊天,他举目四望,却没有一个人为他做主之后。
这一次来稷下学宫,他也已经尽量淡化自己的存在感。
但是在鲍仲清开口之后,他还是忍不住站了起来,因为这与他的心中所想,实在不同:“可婴童何其无辜?为人族而战的勇士何其无辜?我理解的伟大,是舍身取义,舍的是己身,而不是他人!“
关乎开道氏的古老历史,实在是让人有太复杂的感受。
每个人的出身、经历、感知,甚至于眼中的世界,都有不同。当然在这种极富争议性的问题里,不可能保持一致。
顾焉和鲍仲清的发言,打破了碱默,立即引爆了争论。
先前被先生训斥的吴周站起来道:“义有大小之分。救一人,小义也。救万人,大义也!彼时人族正处在黑暗年代,困顿求存。若无开脉丹,有什么资格对抗妖族?又凭什么在后来崛起?开道氏冒天下之大不韪,取的是人族万载大义,小义何足并提!“
谢宝树总觉得姜望好像在看他,儒学毕竟是他的本修,有些时候需要维护自己的认同,皱眉起身道:
“夫老人者,历史也。婴童者,未来也。虎毒尚且不食子,一个不保护婴童的族群,有未来可言吗?
开道氏杀婴取脉,悖逆人伦,此即天地大不义,何复言也!?”
立即有人反驳道:“没有开脉丹,老人孩子都是历史,人族也是历史!有了开脉丹,我们才可以在这里争论未来!你以为你是凭什么坐在这里?”
又有人道:“为众人抱薪者,岂可使之冻毙于风雪?那些勇士为人族而战,却被自己人偷袭取脉,此事何哀?行此恶事,如何能够称得上一个‘义’字?”
有人道:“尔先生《功过论》有言,功为功,过为过,论功不必计前过,罚过不必计前功。’开道氏的行为,应该也可以分两个部分来说…”
但话未说完,立即就被人堵道:“还说尔奉明呢!跳梁小丑,前倨后恭之辈!先前冷嘲热讽含沙射影的是他,后来恨不得舔曹帅战靴的也是他!此人之言论。哪堪一提!?”
“其人品或许不值一提,言论却有可取之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