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驸马传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短头发
众灾民饱食一顿,开始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闲话休息,寒冷的风中竟然隐隐带了一丝的暖意。 李二却是清楚现在还不是歇息的时候,此地距离淮阳军甚近,必须尽快的带了粮秣离去。 以防止 那青铜将军大人唤了更多的援军到来,少不得又是一场无谓的厮杀,又有许多人丧命,更重要的是定要保住手上这些用许多人命换来地粮食。 如此急着离开此地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继续往南。
听说南边儿的灾情更加的严重。 李二还是想了用这些粮秣去救济更多的灾民。
近万石的粮米不是一个小的数目,换算成今天地计量单位也够装八个车皮。 若是节省了食用,还够支撑一段时日。
李二哪里知道,这些粮秣是集中了海州、楚州、涟水、淮阳四地的所有库存,而这一带地武装力量已经大多被朝廷调集往北方,实在拿不出更多的力量的,根本就不必如此急急的转移。
每个人都十分的清楚抢了朝廷的军粮意味着什么。 所以很是配合的带着粮食跟随了李二一路南来。
几十万人地队伍沿途不断的收容各地方的星散灾民,整个人流便是如那雪球一般的开始越滚越大。 过了老淄河就算已经擦着宿州的地界。 李二可不想走那官道,尽了捡了宿州和泗州交界的地方行走。
此时的天后愈发的冷了,漫天淡云漂浮欲雪,朔风刚硬急骤,早晚之间尤是寒地甚了。 此时梅蕊未开,金菊早残,霜枫凋尽千林竞瘦。 天地之间满是肃杀之意。
灾民本就衣衫单薄,又是lou宿荒野,接连几日的阴沉天气使得众人吃尽了苦头,好在腹中还有那一肚子的热粥支撑,要不然早已经死伤惨重。
却说这日终于到了五河。
五河并非是指什么城镇,而是当时淮河的第一大支流,此径流为五条河川汇集而成,水势愈大。 如此众多的灾民缺乏舟船,急切之间不得渡过,只能顺了河沿儿一直往东。
到底带领了灾民去往何方?到这个时候,李二还没有一个很清晰的想法,只能是漫无目标是一路南来,以求到了淮南赈济更多地灾民。 挽救更多的生灵。
真正的五河其实很短,淮河在这里是一个大大“之”字形状,成三面合围之势,这一带湖泊密布沟渠纵横,成子湖、洪泽湖(宋时候的洪泽湖不仅比现在的洪泽湖要大三倍,而且更加的kao西)女山湖、七里湖等湖泊悉数聚集于小小的泗州。 (这里的泗州是个州的行政单位,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虽然泗州下面并没有几个县治。 )
正因为如此,泗州地灾情是极其地严重,荒野中的草木俱是蒙了洪水退却之后地那层昏黄的薄薄淤泥。 偶尔还能在荒野之中见到被洪水冲来的杂物碎木等物。
天气愈发阴沉的利害。 恍惚之间竟然落下细细密密的雨点,沾的衣衫都是逐渐的湿透。 遍体生寒,土地表层也是滑滑腻腻,阴冷之气笼了众人,俱是缩了颈项的行走。
时候也不算大,密集的雨点子竟然转而成雪,糊的地面一层浅浅白色。 朔风凛凛卷了盐也似的雪粒子没有情面的抽打了在狂野之中行进的灾民。
左右也没有用了整个时辰的光景,砂粒子一般的雪真的就扯开了,柳絮飞棉一般,飘飘荡荡潇潇洒洒的漫天而舞,一片片一团团,带了飕飕的冷风直透褴褛衣衫。
若是在那燃了炭火的温暖屋中,挂一席子后毡门帘,烫一壶好酒,说不准还能做出“梨花皆盖舍,柳絮尽漫桥。 随意裁蝶翼,尽心剪鹅衣”的诗篇。
在荒野之中的李二真的是没有了那份吟诗作赋的闲情逸致,若是大雪不停,灾民不仅要吃够苦头,只怕还要冻死不少的性命。 下雪的时候还可以勉强支撑,到了那雪住融化时候,气温更加的难以忍受,老弱病残者只怕很难熬过这场致命的关坎儿。
必须找个能够躲避严寒的地界儿了。
“最近的城镇是甚的所在?”
“回驸马爷爷的问,前方便是泗州城的。 ”无孔不入很是时候的站了出来,微微想笑着:“若是依了小人的意思,小一点的镇子也容纳不下这么许多灾民,还是去往泗州的吧!”
“好,便去泗州!”
闻得李二决定,无孔不入面上笑意更甚!





驸马传 第296章 风雪泗州城(2)
其实神宗皇帝也是直直的在等待淮阳军的奏报,果不其然,淮阳军的陈情折子还真是到了的。
如今北方的战事已经到了很是微妙的时候,大宋调集整个北方的军事力量,其军队的总体战斗力几乎相当于大宋帝国的半数,更甚者几乎算是不计代价的掏空了整个王朝的物力财力,来维持这场很有意思的战争。 果然还没有叫精密谋划的朝廷和雄心壮志的皇帝失望,已经陆续的收复部分战略要地,战争的局面正在逐渐的好转。
而契丹人经历了战争初期的所向披靡之后,已经lou出了疲劳之态,无论是进攻的次数还是猛烈程度都是大不如前,一度的退却。
从安cha在契丹内部送来的情报来看,契丹人已经是无力再往战争之中增添更大赌注,辽国北院兵马对付四处捣乱的女真人已经是捉襟见肘,疲于奔走,根本就是再也抽调不出更多的军力来支持正面的宋辽大战。 而且辽人也是仓促开战,战备严重不足。 何况辽国比不得大宋富庶,无论是财力还是物力都已经不济,很难再把战争进行下去。
其实战争双方都是十分的清楚,契丹军力强悍兵马雄壮,却如凶猛野兽一般只有一股子爆发力。 大宋在军力方面虽不如辽军,胜在国力雄厚物资丰盈,战争潜力十分的强大。
只要双反陷入了僵持,那么战争的天平已经开始朝大宋倾斜了地。
即便是一向急功近利的神宗皇帝也很清楚这其中的关节。 所以不惜耗费巨大财力来坚持战争,既然契丹已经lou出颓势,便不忙结束战事,就这么耗着,最好是耗干了契丹人本就不是十分丰裕的国力,叫契丹人再难崛起,就算不大可能一鼓而灭了契丹大辽。 起码也叫契丹人在百年之内再也没有攻打大宋的实力。
对于如今的局面,朝廷里虽然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终于换来地还算是满意的结果。 所以朝廷上下已经盘算地极好,无论如何,哪怕是先把两淮的灾情再放一放,也要为大宋打出个百年的强盛地位,叫契丹人再不敢正视之。 一定要在前线再加一把火,不计代价的把战争拖延下去,契丹人只怕早就想和大宋和谈了。 还回过头去对付背后的蛮人女真!
大宋当然不急着和辽国和谈,慢慢看了再说吧。
当年武装还不成气候的女真可真是个一本万利的好买卖,若是晓得女真蛮子这么能折腾,当时就大规模地援助了……
武装女真是哪个的主意来着?管他是哪个想出的法子,总之还是大宋朝廷罢了!
神宗皇帝已经打定了主意再不上耶律洪基那老狐狸的恶当,就是说下个大天来也不叫宋军冒进,就是耗也要把耶律洪基那老狐狸耗个半死:“前方也不曾有甚大的战事,只是士卒众多。 消耗弥巨,还好将京东和淮东的粮秣调集了过来,想来亦可坚持些时日……”
神宗皇帝看到淮阳军的折子,便晓得里头是在说那心调集的粮秣之事,很有王者风范地打开来:“便叫兵部将这些粮米悉数发往前……”
看了折子所奏陈之事,很有雍容气度的神宗皇帝竟然顿住。 猪腰子脸上的神情顿时凝结,好似见到了甚么不可思议之事,出气不畅一般的狠狠吸了两大口气,猛然的站起身来:“真个反了,真个是反了,火速调集涟水 军、楚州军、并淮阳军余部剿灭反贼……”
一众的大小臣子俱是骇然,大宋内部可是从来就没有过大地军事变动,宋王朝的政治军事制度虽然极大的削弱了应对外来入侵的能力,却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王朝内部的兵变和民变。 听神宗皇帝之言,显然是两淮出了事情的。
想那两淮之地本是富庶。 经历天灾的事情朝廷上下也是知晓的。 只是不曾想到竟然是已经激起民变的!!
王安礼的脾胃和王安石实在是有八九分地相似,行事虽是同样地谨慎。 却难以有王安石那般的大眼光,最多算是谨小慎微,每事总要考虑个万无一失,上前一步出得班来小心翼翼询问:“可是两淮起了民变之事?想那两淮久受朝廷教化,百姓不会轻易闹事,想是受了白莲妖人地蛊惑,早便听闻白莲妖人有蠢蠢欲动……”
神宗皇帝连最起码的礼仪都不顾,毫不客气的打断这位如履薄冰的王大人:“甚的民变?是那李二唆使了几十万的灾民拦路抢夺军粮,淮阳军伤亡七百余……”
众臣子看了淮阳的奏报,无不色变,众皆哗然!
拦路设伏抢夺军粮,纠集灾民拼杀官军,这……这可真的是……造反了!
大宋虽然各种武装动乱极少,并不是没有,也有过各道教会门的妖人闹事,也有过灾民揭竿而起的事情,却是规模不大。 很快为朝廷平息,且都是严惩“反贼”以儆效尤。
然这遭却是完全不同,闹事反叛的竟然是大宋的驸马,朝廷地的钦差,精忠公李二。 此李二担了朝廷的差事,不思报效朝廷,竟然蛊惑两淮灾民,联合白莲妖人,生生的将朝廷前方急用的军粮给劫走,更有甚者,还和官军血战。
“暴民拦路设伏”“军死战”,“奈何暴民如蚁,妖人似蝗”“臣身受浩荡皇恩”“以命相博”“奈何彼者为钦使”“士卒不敢伤之……”
对于自己的怯弱和无能青铜大将军在奏报里头只字不提,只是说率领军事死战,奈何敌人的朝廷地钦差,有许多顾忌。 这才死伤惨重,失了军粮。
对于青铜大将军的奏报朝廷上下还真是相信的,此般重大的事情便是哪个也不敢胡乱的言语。 何况那李二之能是天下皆知的,李二在军事上的成就和手段,理论上有那《三国传》地为见证,实践方面又有征战西夏为例子,便是再有十个青铜大将军也不是李二的敌手。
李二打败青铜大将军也算不得什么。 其实神宗皇帝想地更多:当初李二大闹汴梁时候,局面是何等的凶险。 为何他不造反?迟不反早不叛,偏偏等了大宋和契丹血战到了关键时候才发动,难道李二是早有预谋?
只是这样的想法并没有佐证,又是不光彩的阴暗心理,神宗皇帝自然不能说出,只是闭口不言,单等了下面的臣子说出个一二来。 再择了对自己心思的方略来用,既可给自己留了后路,还博个从谏如流的美名。
这便是帝王心术!
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都十分清楚这事情地严重:历朝历代,对于反叛尤其是发自内部的反叛,绝对不会留丝毫的情面,无不是血腥杀戮,直到斩草除根永绝后患方止。 莫说是个小小的驸马。 便是兄弟父子也照样是要兵戎相见不死不休!
不管是甚么样的理由,反叛对于朝廷你过来说绝对不可以接受,绝对没有丝毫回旋商议的余地。每一个人都是晓得这个道理,难道那李二不明白?
显然李二是十分清楚反叛后果的,既然他已经走出这一步,定然是铁了心思的要和朝廷对敌。 想那灾民数量虽巨。 左右不过是些无兵刃无粮秣甚至没有见过阵仗地乡下泥腿子,实在连乌合之众也算不上。 若是在平时,这等平定叛乱报效社稷轻易就可以见功的好差事众人早就一哄而上的争抢了,今日却是不同,竟然没有一个人出头,既不见献计者,更不见主动挺身而出要征讨剿灭“暴民”的血勇之辈。
神宗皇帝等了好半晌子,亦是不见一个个的能臣勇将出来,心中很是恼火,目中寒光扫视众人。 大宋的老爷们却是一个个地低头避开官家的目光。
李二之能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那天雷地火之威风早经过众人口口相传,早就具有了移山填海逆转江河的威力。 哪个敢当其稍微一击?
便是李二不用那具有毁灭天地之威力的神器,宇内亦无敌手:莫说是几十万的灾民,就是几十万只绵羊,凭李二的兵法战术,就算孙庞再世诸葛重生亦难抵挡。
那《三国传》一书真个是古往今来第一兵法之大成,那耶律洪基生搬硬套之下就能够叫大宋禁军吃不完的苦头,何况是李二亲自上阵?
白莲妖人并不可怕,几十万的灾民也算不得如何,关键是李二这个人!
李二本人才是最最可怕的!尤其是和李二对阵时候!
神宗皇帝看众人俱是不言,心头本就怒极,刚要发作却是止住:朝廷上下哪个能够力敌李二?真个是没有人能够做到的!不管是谁去都是送死!何况如今和契丹人大战,大部分兵力都安排在了前线,就算是江南广南诸路还有不少地兵马,却是鞭长莫及,远水不救近火!
最为一个有莫大“抱负”地皇帝,作为大宋的官家,神宗真地感到很是无力,在对待李二时候的无力。 早知如此,当初就一劳永逸的……
“万岁,此事不可轻为,”
王安石终于站出班来!
神宗大为喜欢,不论王安石有甚的方略,总比如此这般的尴尬要好,神宗示意王安石直言。
“驸马……驸马不是有狼子之心的,若是真的如淮阳所言的那般是处心积虑的反叛,断不会将……”说到这里王安石稍微停顿,总是感觉以自己的身份和所受圣人教诲说出这样的言语实在不够光明磊落,奈何干系太大,个人的声名也算不得甚么,索性以“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的心态说道:“若是驸马真个是要反叛,断不会将家眷留在京师……”
一语惊醒,李二的家人不是还在汴梁的么?驸马李二重家那是天下皆知的事情,这上面还真的是大有文章可作……
司马光对于王安石这样的言语却是沉默,既不反对也不支持,完全的不表明态度:毕竟王安石的意思是要朝廷以李二家人为质,这样的做法实在……
奈何还有旁的法子么?
司马光仔细的分析局面,终于挺身而出:“万岁,臣以为不然!此事尚有下情……”




驸马传 第297章 影响
朔风凌凌席卷了飞琼,千林带玉万株覆盐,稍微细小的枝条已是完全的淹没在茫茫风雪之中,滚滚团团的协裹了寒微,冒了嗖嗖冷气。 便是在军中的羊毡大帐之内,虽是炭火熊熊十分的火热,却是同样可以感受到风雪之威。
北地的风雪和淮河一代相比,要勇悍强劲的多了,是那种穿肌透骨的酷寒,光是狂风飞卷雪花那种无可阻挡之势便远非南方飘飘洒洒的雪花可以比拟。
耶律洪基从来就不是个畏寒怕冷的,并且坚定的相信那些契丹勇士同样不惧这般的风雪。 契丹的百战精兵虽不及宋人军队之数量,耶律洪基却是明白自己手上的这支军队无论是战斗力还坚韧程度,完全不是宋廷的禁军能够所及。
北地男儿有的是热血,更加不怕将腔子里的热血挥洒出来。 奈何这是战争,光是有了一腔的血勇不仅不能济事,在很多时候血勇之气还是要不得的。
如今便是这般的局面,契丹人引以为骄傲的勇士在持续的战争中消耗弥巨,虽剽悍不减却少了那种势不可挡的锐气。 辽国大胖子皇帝耶律洪基久经变故身经百战,对于如何提高士卒的士气本就是个行家里手。 然如今的耶律洪基却是不想这么去做的,他可不想用契丹健儿的血肉之躯去攻打宋人的坚城固垒,不想把本就数量不多的契丹精兵为绞肉机里去填!
“好大的雪场哪……”如今地风雪实在是大,辽军人力本就不足。 又是仓促起兵,无论是征发的民夫还是准备的粮米银钱都不足以支撑旷日持久的征战。 所以在战争进行到中期之后,纵是士马雄壮如大辽者亦是感觉到了沉重的压力。 此般压力并非是来自大宋的军力,而是己方的补给严重不足和滞后所带来。
契丹大辽地政治制度和大宋有很大的区别,尤其是在中央集权地问题上,和中原的大宋差的远了。 辽人在很大程度上还残存了分封制度和府院制度,地方上权利很大。 即便是作为整个大辽的皇帝,也不能随心所欲的调集全国的力量来支持战争。 何况背后的女真人越来越是壮大,愈发地精明!
对于女真人,辽帝耶律洪基有十分情形的认识,这些个蛮子不仅善于吃苦,更是十分的坚韧。 族中不论男女都有很强的生存和战斗能力。 光是这一点契丹人便是逊色许多。 只不过女真人族小力弱,轻易难成气候,还是不大可能对契丹人构成十分强有力的威胁。
即便是如此。 深谋远虑的耶律洪基在早年间便充分认识到了女真潜在的威胁,极力压榨女真的发展空间,最大限度地挑拨女真各部之间的矛盾,使其自相残杀始终不得一统。
女真人虽是极其的野蛮勇悍,终究是蛮族,始终积累不起财力物力,经济上始终就受契丹的束缚。 更甚的便是女真还没有发展出自己的文化,根本就不懂多少治理之道和兵家战法。
女真只是个蛮族罢了。 这也是耶律洪基引以为宽慰之处。
然就在恍惚之间,虎水女真人就突然壮大了,迅速地整合几个大小部落,成为女真各部落之中占据绝对优势的大部,隐隐出现一统女真之势。 从各方面的情报来看,虎水女真强大的背后似乎有了宋廷的影子。 毕竟削弱辽国是宋人之梦想。 耶律洪基却是十分的惊奇,那女真人本是极北苦寒的深山老林之中捕虎猎熊,与中原相隔甚远,根本就不为世人所熟知。 想不到宋廷之中竟然有如此眼光深远之士,竟然看出了武装女真的这一步妙棋。
虽然在耶律洪基心中还没有“女真不满万,满万部可敌”的概念,却也晓得女真的统一对于大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于是立即知会宋廷,不要染指大辽治下地女真人,奈何宋廷却是矢口否认。
直到身在汴梁地四公主传回了消息,指出武装女真之人可能是驸马李二。 耶律洪基以手加额。 大赞李二乃当世最具眼光之人。 耶律洪基那是何等的老谋深算,自然晓得李二地价值。 本是要极力拉拢以为己用,却又因为在“李二事件”耶律玉容操之过急失去拉拢李二的最好时机。
后来李二那兵家经典巨著《三国传》出来,耶律洪基乃是当世兵法之大家,自然看的出其中的价值当即视为至宝,生搬硬套的用了几回,无不是大获全胜,亦是毫不吝惜溢美之词:“当今之世,若说用兵之道,李二已达出神入化之境地,万不可于之对阵……”
只不过那兵家至宝《三国传》却是完全的公布刊行,且是分文不取,早已经风行天下。 便是极北的蛮人女真在对抗大辽天兵时候,接连几次以弱胜强的打败契丹精兵,其所用智谋战法分明就是生硬照搬那《三国传》的韬略,可见那《三国传》的影响之大,可见李二对于天下的影响……
“若是李二能够归我大辽,何愁天下不定?”耶律洪基本不是个唠唠叨叨的,奈何没有将李二归于麾下士卒是生平最大的憾事,自然是要忍不住的念叨几句:“我儿行事终究不够圆滑老练,若是当时在汴梁……哎,即便是那李二不能为我所用,也不好留给宋人的呐!”
披了兔皮连帽子小斗篷的耶律玉容明白父皇的心思,往日里说到这些总是无言以对,今日终于有了些个底气,微微一笑便似寒风之中开红梅冰雪之下现莲花一般,容颜愈发的俏丽,观者无不心暖,款款上前道:“父皇所言极是,孩儿当日确是多有不妥,却非是如父皇所言这般。 想那李二是有莫大本事的,虽不能随儿北来留在了汴梁,宋廷就能够驾驭得住么?也不尽然吧?李二这个人无论放在哪里都不是安定的哪……”
耶律洪基哪是何等的心思,闻得女儿之言便知其意,欢喜的紧了,急急问道:“是不是那李二又闹出了甚的事情?”
“父亲好心思,若说心机智谋父皇当世无双!”耶律玉容现是很得体的盛赞一声,这才慢悠悠的说道:“这一遭李二可是闹出天大的事情,只怕这世事也是变一变的了……”
“究竟是甚样的事情?”
“方才接的细作密报,李二便是在两淮纠集几十万灾民,不仅劫了宋廷的万石军粮,更是和宋军大战……”
“果有此事?”耶律洪基当然明白这样的重大事件是不会出错,这么一问不过是心中兴奋已甚所至:“大赞呐,大赞……”
两军对垒,所依赖者都是后勤给养,如今李二劫了宋廷的军粮虽然还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战争的格局,影响却是极大。
劫军粮杀官军是甚的意思?耶律洪基是再清楚不过的,分明就是已经倒反了宋廷!
想那李二本是兵家之圣,若说用兵之道当世之中再无出其右者,莫说是率领了几十万灾民,便是手上有五三百人,耶律洪基相信李二也能够出奇兵而败官军!李二的谋略兵法宋廷哪个可以抵挡?天雷地火之威宋军如何匹敌?
既然是已经倒反了宋廷,就算是李二对宋廷还心存幻想,宋廷上下也断断不会再容忍李二的了,不管李二和朝廷之间的争斗能够达到什么程度,宋人的后方都不可能再安稳,便是仅此一点,对于契丹大辽而言,就是极大的利好消息。
看来四公主把李二留在汴梁还真是有好处的哩!想李二可不是那种乖乖为人所用的,留给谁也是个烫手的物件。
耶律洪基喜欢的哈哈大笑,面上的肥肉便如波浪一步的颤抖:“我儿好念想,这般的心思尤胜于我,哈哈,李二却是应当留给宋廷的。 世人皆以为李二是个金馍馍,却不晓得他烫手的么……”
李二究竟有多大的本事只有他自己才清楚,旁人听多了世间俗人的风传之言,早将李二之能夸大了无数倍,视为天神一般的存在。
“父亲的呐,如今前线战事胶粘,急切之间难有突破,进不得退亦不得。 雪后各处道路难行,诸般的攻城器械更是难以到达,要想攻破宋人的金汤堡垒已是力有不逮……”
1...116117118119120...17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