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天下第一医馆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贵族丑丑

    说罢,他果真从怀中取出一份密信,交给定武。

    定武却是犹豫了一下,竟没有直接伸手接过密信。

    看得出来,他对墨白的疑心已经到了最高等级,从前他对墨白动手打骂,从没半点犹豫。

    然而如今,他显然是害怕这纸张会有什么问题,他知墨白医术通神,未必就不能在纸张上动手脚。

    墨白眼见,心中一叹,轻声说了一句:陛下放心,这封信上若是动过手脚,必然瞒不过儿臣。

    说罢,便将信放在桌上,退开几步。

    定武眼中闪了闪,最终还是从桌上拿起了信,毕竟墨白若真胆大包天,他这时只要叫人进来一查,墨白便难逃死罪。

    缓缓打开,阅过一遍之后,却是眉头皱的更深,果然就如墨白所言,这封信上将一切说的清楚。

    定武注意了几个关键节点,先前墨白说并不知道徐凤德此人,此时信中也的确没有提及是由谁上折,只是说道门会安排朝中陛下信任之人开口。

    最后也果然是匿名,看完之后,他眼中神光电闪,并反而盯着墨白缓缓道:你怎么证明,这封信不是你自己伪造,用来应付朕的?

    这一次,墨白直接沉默了,低着头盯着自己的脚尖一言不发。

    定武帝顿时有些恼羞成怒,很想发火。

    什么意思?

    老子这怀疑,过分吗?

    过分吗?

    可没办法,墨白先前就说过了,即便拿出来,定武帝也未必会信,反而是他定武帝逼着墨白拿出来的。

    定武帝压着怒火,不再看墨白那副让他见了就想发火的模样,又沉默稍许,转念道:就凭这一封匿名信,你就毫不犹豫的相信了?

    道门那几位,本身就有理由这么做,而且这信如果是假的,反而对我来说是好事。于我而言,我反倒不希望这信中所写为真。墨白这次没有沉默,而是抬头看向定武,声音淡然。

    定武帝转念一想,的确是这个道理,但却还是蹙眉道:可此事你就不觉得诡异,这送信之人是谁,他又是如何得知这等隐秘之事?最关键的是,他如果想帮你,那为何又要匿名?他送这封信的目的究竟何在?

    自然想过!要说没想过当然不可能,墨白点点头,眼神深邃:如果我没猜错,这封信极有可能是出自林氏之手!

    定武帝有些懵了,怎么又扯到林氏身上去了。

    但他不傻,只是转瞬间就察觉了墨白此言的破绽,不由眼中惊疑不定,语气也开始有些捉摸不定了:林贼?林贼帮你去对付道门?朕竟不知你与林贼的关系什么时候这么近了?

    帮我?墨白却是嘴角浮起一抹冷笑:您觉得写信告诉我这件事,真的是在帮我吗?您现在对我的怒火和怀疑有多大,就证明这封信有多大威力。

    嗯?定武眼神陡然一缩,他能在乱世中维持到今天,又怎么可能是懵懂无知之辈。

    定武心思实际上深沉的很,只是先前一叶障目罢了。

    此刻随着墨白一句话,骤然脑海中清明起来,完全明白了墨白的意思。

    他忽然站起身来,凝眉在殿中来回几步后,也不看墨白,眼中思绪闪动,口中喃喃自语道:也就是说,林贼给你送这封信的目的,其实与道门一样,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挑拨?

    如果让儿臣猜测,并不仅仅只是这封信,甚至连道门会安排人给您上折子本身,恐怕也少不了林氏的手笔。只不过看起来,林氏与道门双方之间,似乎是分开行事,并没有掺和在一起,因为这封匿名信中,并没有说明,道门安排上折的人是谁,应该是写信的人也不知道道门具体是怎么操作的。或许就连道门那几位自己都以为这事与林氏无关,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应该就是林氏设计的一个完整的局。先通过某种方法,引导道门独立出手上折,然后再由林氏在背后给我送信。我得到这封信之后,肯定不会无动于衷,要阻止您插手道门的事,可只要我一开口,那就必须先解释一点,我是怎么知道这封密折的?

    就算我拿出这封密信来,其实也没办法打消您的怀疑,说不清这封信是不是我自己搞出来应付您的。这看似阴谋,实则也是阳谋,从我接到这封信起,就必然会与您起冲突。最后可能会导致我被您问斩,也可能还让您不得不亲洗身边近人,甚至是朝臣。这势必会造成宫廷紧张,朝臣恐慌。

    说到这里,定武神色已经变得难看无比,他此生最恨的就是林贼,此刻却发现被林贼玩弄于鼓掌之中,这种滋味怎能好受?

    但即便如此,到了此时此刻,他也依然不放弃对墨白的怀疑,还是质疑道:你说的看似有理,但有一点却无法解释,林贼给你这封信,难道就不怕你提前知情之后,最终会成功劝说朕不插手道门之事?真的让你成功收服了道门?

    这一次,墨白没有立刻出声,好一会之后,他才轻声道:恰恰相反,先不说我能不能看出来是林氏写的这封信,就算我看出来了,也根本没有证据去证明这封信就是他们写的。所以,我无论如何也没办法拿出实在证据来打消您的疑心。话既然说到了这里,我也不遮掩,您之所以压着那折子,连张大人都没有透露,显然是那折子中所言的内容,让您放在心里了。如今,又经过这么一闹,您对我的怀疑只会更深,即便您这次不降罪于我,恐怕也会为了防范将来真出了明王之乱,反而下定决心插手,不让我顺利掌控道门。

    哦?定武帝闻言,眼神突然深邃起来:那你说,朕如今该怎么做?是信你,还是不信?道门之事,朕是该支持你,还是反对?




第454章 时至今日,您杀不了我!
    信与不信,支持或者反对,都自有陛下圣心独断。墨白摇摇头,神色淡定下来。

    如果朕决定插手,让你放弃道门,你会忤逆朕吗?定武帝伸手在那折子上拍了拍,眸光微沉,突然盯着墨白问道。

    墨白抬首,正视定武,随即抱拳躬身一礼,道:陛下,儿臣不怕被您误会,也要当面和您澄清这件事的因果,并非是不敬君主,而是不想陛下受小人奸计挑拨。道门之患贻害国朝久矣,时至今日,好不容易有此良机,得以消弭其乱,若再生波折,实在于国朝无益,请陛下务必三思!

    定武眼中疯狂闪烁,但最终却还是心中一定,语气越发深沉道:且不提其他,朕只想知道,若朕定要插手,你当如何?

    墨白闻言,抬眼看向定武,两人对视。

    良久,墨白垂下了抱拳的手,又缓缓挺直了腰背,眸光慢慢淡然下来,只听他轻声道:儿臣这一路走来,从未给自己留过退路,从前如此,今次亦如是,决心已下,便无论艰难险阻,都只进不退。该说的儿臣都已经说了,该做的儿臣也都已经做了,若陛下执意要为难儿臣,那请恕儿臣无礼,道门一百零八山,儿臣必取之!

    朕不予,你亦必取?定武帝撑着桌子站起身来,他与墨白身形相当,两人对目而视,他神情一点点冰冷,拿起桌面上那折子,低声道:当真好大的口气,看来,这折子中有一句话,朕原本尚不在意,如今看来倒是当真没错。道门之患虽祸,却根本远不及你明王之乱。朕真不该念及父子之情,几次三番对你宽而恕之,以致你今日之狂悖,成祸及我大夏江山之大患。

    看来,陛下是当真对儿臣动了杀心?墨白神情没有丝毫慌乱,眸光没有半点退缩,声音低沉,没有半丝颤抖。

    今日朕为你君,又为你父,你便再如何不肖,朕亦不忍治你死罪。但朕不得不虑,当朕百年之后,后继之君又如何能治你?今日面对朕你都尚且桀骜不驯,他日待你大势已成,恐怕我大夏江山便真要毁在你手上了。定武眸光微闭,深吸一口气后,再缓缓张开,其中已是冰冷一片,似有无尽雷霆蕴藏其中,只听他道:朕最后再问你一次,脑袋和道门你选哪一个?

    闻言,墨白眼中的光亮突然黯淡了下去,脸上表情慢慢漠然,声音越发低了:父皇,恐怕要让您失望了。国战在即,儿臣几番生死筹谋,才终于拼得今日之曙光,道门,儿臣不能放弃。

    说到这里,墨白眸光再次绽放光芒,他身形越发笔挺,满面坚定:请父皇恕罪,儿臣这条命,暂时恐怕也还不能丢!

    好!定武闻言,眼中顿时寒光一闪,陡然抬头:来

    不必麻烦了!然而,他话音未落,却只听墨白声音淡淡响起,直接压住了他的声音。

    定武瞳孔顿时一缩,没有坚持喊人,却是紧盯着墨白,声音满是深寒:你想干什么?

    父皇放心,儿臣绝不敢对您有半分不轨之念。墨白看着定武,轻轻摇头:只是,您不必叫人了,时至今日,您是杀不了我的!

    定武心中一松,方才有一瞬间,他心中突然一颤,怀疑墨白要行弑君之事,不禁有些后悔,不该太过相信墨白,以至于置身于险境。

    莫非你以为凭借修为,就可以在朕面前逞威?只要朕想杀人,一声令下,便是真仙,也得在朕面前伏法!定武强忍怒气,陡然大喝,声音直穿门外。

    墨白知他故意在提醒外面的人,面色却并不动容,反而道:南军林华耀您想不想杀?东北张森,西南胡天霸,您想不想杀?甚至道门那几尊魁首,您都恨不能斩之而后快。如今这些您想杀的人都在京城,就在您箭矢之内,您为何又没有一声令下,将他们万箭穿心?

    你放肆定武脸色当即铁青。

    儿臣并不想放肆,但是陛下,请您恕罪,今时今日的儿臣,即便比不了林氏等军阀势力影响深远,但却也不是您一气之下,说杀就能杀的。墨白声音低沉,却平稳有力。

    你敢威胁朕,朕就是要杀了你,又能如何?定武胸膛不住起伏,手一指墨白,咆哮道。

    儿臣若死,首先父皇想要消弭道门之乱的心愿,将立刻夭折!墨白沉声道。

    危言耸听,今日之道门格局已破,早已朝不保夕,没有你,朕灭他们亦如反掌!定武不屑。

    未必吧!先别说,二山四门是否能如上清山一般被轻易瓦解,就算可以,您认为您又能争得过其他军阀势力吗?上清山一系,的确是被国朝捡了些便宜,但您有没有想过,上清山一系早已与国朝旧怨深沉,他们都心知陛下您对他们恨意极深。然而,那四十二名宗师却没有投靠其他势力,反而投靠到国朝帐下,您就没想过这是为什么吗?墨白摇头,沉声质问道。

    难道你还想说,他们投入国朝是受你之令不成?定武冷笑一声。

    虽然不是我指令,但儿臣说句自大的话,他们之所以冒着可能被陛下秋后算账的风险,也要投靠国朝,最少有一半的原因,主要是害怕投入其他势力帐下,将来会遭到儿臣清算。只有在国朝帐下,儿臣才会有所顾忌。墨白掷地有声道:您信不信,若是儿臣死了,就这已经投靠国朝的四十二名宗师,只要找到机会,便一定会想办法改弦更张,背叛国朝。

    说到这里,看着定武难看至极的脸色,墨白继续道:这些底下的道人都如此,就更别提玉清真人等道门魁首了,他们与陛下之间的积怨不用儿臣多说,一旦道门真的再也维持不下去,他们必须选择一方投靠的时候,陛下应该想得到,他们会做什么选择。以这几位在道门根深蒂固的影响力,他们不选择国朝,整个道门必然十之**会景随他们的脚步,弃国朝而去。届时在高等武力层面,国朝将彻底落后,届时的局面,恐怕还不如从前道门阳奉阴违的时候,至少从前,他们还不敢明目张胆反抗国朝。再想深一点,国战起,陛下手中的将领,要面临无道家人士保护的局面,自身安全尚且不能做到自保,又如何能够全心指挥作战?牵一发而动全身,这种后果,陛下您当真愿意接受吗?

    这番话,明显作用不小,定武撑在桌子上的手握成了拳头,好半晌都没说话,最终忽然抬头:你杀了梅清风,却又故意坐视诸势力瓦解上清山一系,引出道门之乱,除了想要制造机会,一统道门之外,是否也是为了今日能够威胁朕不敢动你!

    不乖定武会这么想,因为没有墨白放任上清山一系被诸势力上下其手,道门格局也不会顷刻被打破,更不会造成整个道门摇摇欲坠,生死存亡的危局。

    若不造成这种危局,国朝也就不会如此被动。所以定武帝不得不怀疑,墨白此举,就是利用这种局势来威胁国朝不敢动他。

    墨白脸色漠然,这也算撕破了脸皮,再解释也没什么必要,只道了一句:您要这么想,我也没办法,但您可记得,早在我揭下上清山的招牌那夜,我便曾说过,这天下巨头,从此有我墨白一席之位!

    你很得意吧,你利用朕对你的父子之情,一次次让朕纵容了你,终于你走到今日这一步,大势已成,终于能够连朕都不放在眼中了,让朕也拿你没办法了,朕这一生子嗣众多,却不想最终竟落到被自己儿子威胁的地步,可笑,可笑!定武语气中难掩无尽愤怒。

    墨白深吸口气,望着此时气得浑身微颤的定武,他心情也不由复杂。

    这位乱世帝君,一辈子企望能成威压九州的盖世之君,但时至暮年,却始终没能真正威武一次。

    墨白身为儿子,不想评论他的功过,直到到得此刻,却也还是不能不心生感叹。

    突然定武身躯一展,眸光中再复威严,他又一次长吸一口气:你说了这么多,是料定了朕不敢杀你是吗?

    墨白抬眼看向他,微顿,再次开口:道门之乱,陛下可以不管不顾,但若儿臣身死,绝不止影响道门而已,联合抗蛮将达成,然诸势力却抱团以抗国朝,不管如何,儿臣终是皇室一员,儿臣活着,是在助国朝威压各方军阀!儿臣若死,于国朝而言,长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

    又如何?定武帝低喝。

    林氏之所以能有今天,主要归功于其利用坚定抗蛮之说,收归民心为己用。国朝虽实际调兵遣将抗蛮,但因在前期舆论上,始终主和不主战,反而落了下风。儿臣虽不才,但一直以来对抗蛮的坚定,反而已经成为国朝始终坚定抗蛮的重要证据。若陛下斩儿臣,林氏必借此事煽动民心,力证国朝抗蛮决心不坚,甚至散播谣言,言国朝斩明王,实乃是向旗蛮示好

    给朕住嘴!听到这里,定武帝再也停不下,陡然爆喝。

    陛下,就像您杀不了林华耀,杀不了军阀系首领,更杀不了道门那二山真人,四门尊者一样,您也杀不了我!墨白声音很轻。



第455章 陛下的药
    从墨白进去之后,张邦立并没敢离开。

    守在门外,每每听到殿内传来的怒喝声,他心里便紧张无比。

    他很清楚,这一次,陛下是真正动了杀意。

    自从和郡王被明王在宫中斩杀,陛下借机将明王削爵之后,张邦立便恍然大悟,陛下原来并不仅仅只是恼怒明王的桀骜与忤逆而已。

    在陛下心底,对明王更是充斥着警惕与忌惮。

    对此,说实话,张邦立心里是理解陛下这种警惕与忌惮的。

    毕竟当年明王离京之事,现在看来,明王恐怕早已知悉原委。

    虽说当年陛下的确是出于无奈,才不得不放弃明王的性命,可谁又能保证,明王心底是怎么想的?

    如果明王理解陛下的无奈,心底对陛下没有怨恨,他又为何要一隐便是数年,即便在性命攸关,最艰难的时候,也决然不与国朝联系半分。

    不说定武帝虑及此事,会有心结难解。

    就是张邦立每每想到这些,也会忍不住心底发寒,寒意深沉。

    若明王依旧只是个庸碌无为的懦弱皇子也就罢了,那样,不管他心底恨不恨,陛下也不会将他放在心上。

    可如今,事实很明显,明王非但并不庸碌,反而还优秀的惊人。

    纵观陛下膝下众皇子,别说找出一个比明王杰出的,便只是找出一个与明王处在同一层面的,都根本找不到。
1...305306307308309...45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