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蕙质春兰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蕙心
白氏欣慰的笑了:“我就知道我的女儿是个聪明人。那赵家小哥呢?”
文蕙想起赵崇义的样子就笑了起来:“其实赵崇义倒是很好的,人长的还过的去,性格开朗大方,很活泼,但是他家里可就不行了。他家里太复杂了。若是我嫁给他就要应付一堆他爹的女人,想想都要吐血,肯定不成了。”
白氏高兴的一把把女儿搂在怀里说:“真不愧是我的好女儿,这么聪明。看来我不用担心你了。”
文蕙甜蜜的躺在母亲的怀里说:“那当然了。我以后可不要找夫婿,我要娶一个男人回来。”
一句话,把白氏雷的四肢麻木,汗毛都咋起来了。
ps:
白骨精都是这样,独立自主。





蕙质春兰 第一百七十九章 雇工种地
晚间,白氏满脸忧色的把白天女儿说的那番话和夫君原原本本的说了一遍。当说到文蕙不喜欢赵崇义和四皇子的原因时,陈远恒满脸赞同说:“真不愧是我们的好女儿啊,聪明,有远见。”当说到文蕙想娶一个男人的时候,陈远恒也毫不例外的被雷到了。
想了一会儿,陈远恒很认真的说:“若是蕙儿真是这么想,也可以,这样也有好处,我们以后就不用担心她到了婆家要给婆婆立规矩,要和相公的小妾斗争了。”
白氏听了夫君的话,为之气结。
陈文蕙却没有考虑这些,对于只有十岁的她现在考虑终身大事还是太早了一些。她把白氏的账本都拿回自己的房里了,开始想着怎么管理自己家里的产业,尤其是新增的产业。
一般大户人家的女孩子十岁留头发,也就意味着可以学着管家了,陈文蕙早就参与到管家务中了,只不过以前都是帮助母亲的。现在她开始试着独自办事情了,母亲白氏只是在一旁指点。
陈文蕙一边看账本,一边做计划书,旁边还有大丫鬟绿芽给她一会儿端茶,一会儿拿点心,一会儿磨墨的。陈文蕙突然找到了前世当白领主管的感觉,只不过那个时候挑灯夜战写企划书的时候可没有丫鬟在旁边伺候着。
陈文蕙突然觉得很喜欢这种感觉,心情好了,头脑格外清醒,看账本也更用心了。算下来,陈家最近增加的许多财产,都是在三个州处理抄家的东西的时候买到的。这也算是父亲当官的一种福利吧。只不过,三个州中,湖州是父亲自己的地盘,反而买的最少,因为多少要避点嫌疑。倒是河阳州的白刺史派人在湖州买了许多。这算是互相方便,陈家也在河阳州买进了大量的土地。
河阳州地处中原偏南,纯粹是内陆省份。经济不怎么发达。土地也相对便宜一些,多是种植麦子和一季夏季作物。本来河阳州的土地就便宜,逢上灾年,对于农业打击很大,土地就更便宜了,又是抄没的,大块的土地一起卖,又便宜了两成的价钱。这样下来,只是用平时一半的钱就买了土地了。而且难得的是都是成片的土地。这样的地是可遇不可求的。
陈家这几年陆续也置办了一些土地,有安城的。有德庆的。也有德庆的那几个县城的。都是零碎的土地,最大的不过是一千多亩一块,一般都是一百多,二百多亩一块。很不好管理。当然还有。最贵的田是在京城附近的,只有五百多亩,当初买那五百亩的钱要是现在拿到河阳州买,能买两千亩以上。
所以,陈家这一次在河阳州买下了三块土地,都是一万多亩连片的,总共有将近四万亩土地,才用了十来万两银子,很是合算。陈文蕙看着账本很是满意。开始盘算着,怎么处理这河阳州的土地。
一般土地是两种方法,一种是佃给农民种,这样派一个庄头,两三个下人。每年就是收收租子,管理一下就好了。但是这样收入同样不高。陈家在德庆的土地都是佃给百姓种的,因为要顾虑名誉,再说田也不多,陈家也不在乎那一点钱就只收一季的租子,而且只是收了一半的租子,有时候还要给佃户让点,收四成的租子。除了这种方法,还有一个方法就是立一个庄子,派了庄头,多招一些长工自己种田,那所有的收入都是自己的。但是这样也有很大的支出,就是人工钱,种子,农具,管理费用之类的。
如果是在前世,陈文蕙一定会选择土地出租,就是佃出去。可是这个是在这个古代,最便宜的就是人工费用了,一个长工干一年活,才给二两到三两的银子。包吃住,而且没有前世那些国庆节,春节,双休日,年假等等的节日,一年也就是春节的时候放长工回家过节,这是多么便宜的劳动力啊。
所以,陈文蕙想要自己雇长工种地。促使她这么做的原因除了这样种产出更大一些之外还有两个因素,一个是人手问题。以前,陈家没有得力的人手管理这些。现在李环的两个弟弟都长大了,跟着李环,紫玉还有李老实学的一手的好农活技术,还读书认字,都可以独挡一面了。除了他们两个还有几个紫玉早些年就买下的人,这几年调教下来,都是人才了。所以,在河阳州立三个庄子,管理人才是不缺了。第二个就是陈文蕙想要推广新种子和新技术。
这一次的赈灾之行,看多了灾民的惨状,陈文蕙想要凭着自己的能力尽量的改变这些农民的境况。新种子的推行在德庆已经实行了多年,效果很好,但是想要在河阳州推广还需要一段时间,陈文蕙想着通过自己庄子的带头作用,带动这些地方的农业发展。
这立庄子,雇长工可是一个大活计,陈文蕙认真的考虑着,写了很详实的企划书。里面包括建庄头住的房子,主家临时去住也要建一个房子,还有要给长工们建房子。其实这三个庄子本身带着的都有房子,都是给主家和管家住的房子,给有一个有长工们住的房子但是估计不会太好,陈文蕙想着到时候让李环和紫玉去看看,要给长工们住上好一点的房子,最好是能让长工夫妻子女一起来住的。这样更有利于安长工的心。至于长工们的妻子,就容易安排了,到时候看人数的多少,若是人多了,就开办一个小手工作坊可以生产番薯干,玉米片,粉条之类的。
对于庄子的种植规划,陈文蕙打算使用新型的农具,这个其实在这个时代已经多地方,特别是京城一带已经有很多了,就是曲辕犁,但是河阳州偏远一些,因此陈文蕙发现很多地方还没有使用。其次要推行牲畜耕作,这样一个长工可以耕更多的田,节省人力,节省时间。还有使用堆肥,追肥方法,可以说现在大楚朝大部分的农田都没有使用堆肥。追肥技术,都是靠天吃饭,靠地吃饭,从来都不想着保养土地。还有第三就是要选种。现在的百姓种地选种,只是选择颗粒饱满的种子,没有更进一步的选种。陈文蕙当然弄不成前世那些杂交水稻之类的东西,但是可以选择行的使用种子。其实这一点,从紫玉第一年去农庄的时候,陈文蕙就教给紫玉了,紫玉这么多年一直很注意选种。那一块地的产量高。就用那一块地的种子。这样几年下来,自然就把不好的种子淘汰了,优质的种子留了下来。
这些东西文蕙都写在企划书上面。因为内容很多,一直写到半夜还没有写完。主要是毛笔写字太慢了。秋碧来催促了几回,文蕙没有法子,才睡觉的。第二天一早又起来,除了做每天都做的内功功课之外,陈文蕙又开始继续写,一直搞到吃晚饭才弄好。
陈文蕙兴高采烈的跑去母亲房子吃了饭,然后把企划书拿给父母亲看。这个时候陈文蕙才发现母亲的脸上也挂着两个大大的眼袋,有些奇怪。哪里知道是因为她昨天一句话把白氏雷的睡不着啊。
陈远恒和白氏认真的看着女儿写的企划书,很是惊叹。陈远恒说:“蕙儿。你这个弄的很好。我看就照着这个办吧。夫人,家里还有钱没有,这马上就要秋种了,赶紧让紫玉和李环带着人去先种麦子去吧。别耽误了农时啊。”
白氏说:“我们之前结余的有五十多万两银子,在河阳州买地用去了十三万多两银子。在苏州买铺子用了二十多万两银子,还剩下十几万两都放在湖州买了古董字画了,土地店铺倒是一个都没有买。饶是这样还不够呢,我就又从酒坊里面临时提出来五万两买粮食的钱,这才够了。现在这秋收了,酒坊里的五万两要还,我还没有想好怎么办呢?不过,再过三个多月就是年底了,那个时候各处的钱都该下来了,我们也就有钱了,可是现在没有啊。”
陈远恒沉吟一下说:“酒坊的钱要紧一定要先弄出来,还有去河阳种地也不能耽误,这样吧,我看蕙儿的这个上面写的大概去河阳种地首期花的钱多些,盖房子,修房子置办新农具,雇人之类的要差不多万把两银子呢,还有一个多月之后,德庆的交易会也要开了,我们每年都要买一些东西的,今年也一样要买,大概也要一万两银子,算一下总共要七万两银子,干脆就向银行借一个短期的,过年的时候,我们各处的钱到了就还掉就行了。”
白氏想想也是,就点头说好。
陈远恒又说:“夫人,那我们平时也要开销的,家里是不是也没有钱了,要不要多借一点?”
白氏笑起来说:“哪里用啊,我们家里开销的这一点,就靠着青阳城的酒楼每个月的收入都够了。其实我们这几个月都是靠着青阳城,德庆城,安城等几个附近的城,是每个月一节算的,这几个酒楼,翠锦楼的收入都够我们开销的,其实依我看,交易会要用的一万两也不用借了,到时候这几个地方的钱都能攒够一万两了。对了还有我们田庄这是到了秋收了,租子过两天也该下来了,还有我们的山林里的果树今年天旱反而结的果子多了,这也是一笔收入,我看连去河阳的一万两银子都可以省下的,干脆就先借五万两给酒坊就行了。”
陈远恒想想也是,就依了白氏,一家人商议好,第二天就派人去叫紫玉夫妻过来。哪里知道,紫玉夫妻还没有过来,前院突然说来圣旨了,白氏脸色立刻就变了。
ps:
昨天码字一直到十二点多,第一次熬夜码字。




蕙质春兰 第一百八十章 召见
陈文蕙也奇怪,这个时候会是什么圣旨呢?怎么提前一点消息都没有呢?白氏一脸的焦急,文蕙看了说:“母亲,派红鲤去看看吧?”
白氏点点头,红鲤忙忙的去了。过了一会儿,白氏坐立不安,文蕙心里想:母亲一向镇定,但是两次接到圣旨都是这样坐立不安的情况,真是看着就觉得心里发寒。在这个地方,皇权第一,可能正过着平静富裕的生活,一道圣旨下来就家破人亡。生命财产一点保障都没有。
正在胡思乱想中,红鲤满头大汗的跑回来说:“夫人,大喜啊。”
这一句话就把白氏和文蕙的心放进了肚子里了。白氏说:“快说,什么事情?”
红鲤说:“圣旨上的说的我听不太懂,但是赏赐了很多东西,我就知道是好事了。”
文蕙笑了说:“你还真是机灵,可不是吗?赏赐东西的肯定不是坏事了。”
红鲤接着说:“然后,我就问了大管家,大管家说是,皇上说我们老爷在旱灾中立了功劳,朝廷给了些赏赐,然后让老爷去京城拜见皇上呢。”
这下子文蕙也不明白了:“立了功是真的,给赏赐也是应该的,可是为什么还要让父亲去京城拜见皇上呢?这千里迢迢的,多不方便啊?”
白氏现在是高兴的满面笑容说:“蕙儿,这个你就不明白了,其实每个刺史在上任之前都要到京城陛见的。这个是定例。你父亲当刺史是突然之间当的,是因为应付旱灾让你父亲没有去走正常程序,现在一切都定下来了,自然是要去陛见的了。”
文蕙这才明白说:“那也是好事啊,正好父亲很多年没有回京城了,这一下可以趁机访亲会友了。我们要不要给父亲准备些东西,好让父亲带回去啊?”
白氏一想也是,低头盘算一阵说:“既然是回京城了,那宫里我们肯定是要打点的。还有吏部那些人,也要让你父亲这一次去趁机结交一番。这就需要一些土特产和大量的银票了。可是家里这还准备向银行贷款呢怎么办呢?”
文蕙笑着说:“母亲忘记了,我们在京城的产业每年的收入可是不少呢,田产啊,店铺啊,酒楼啊,翠锦楼啊,因为路途遥远都是到了年底才让掌柜的把账本和利润带回来的。这一次我们就给父亲准备些土特产,一点路费就可以了,让父亲去京城的店子里取钱就是了啊。”
白氏哈哈笑起来:“我这是一会儿害怕,一会儿喜欢的。给弄糊涂了。连这个都忘记了。昨天还盘算着等过年的时候京城的钱过来了就可以还银行的钱的,怎么这会子倒是忘记了,还是你的脑子好使。”
文蕙说:“我们这一次的土特产可不止是绸缎了,这一次秋收棉花丰收。蓝家已经织出来很多精细的棉布了。我们在蓝家也是有股份的,正好不要钱了,分点细棉布算了,就把这个送给京城中的亲友们,也是在给我们的细棉布打广告了。”
白氏问:“什么是打广告?”
文蕙皱着眉头说:“就是一种我学到的土话,意思就是宣传我们的东西的意思。”
白氏笑着说:“你的脑子就是好使,这个也能利用上。”
文蕙又说:“还有啊,我们的果脯也很好啊,还有粉丝。粉条这些都是京城没有的,都不用花钱的。要是京城里的人相中了,我们以后就把东西卖到京城去,那赚的钱才多呢。”
白氏笑着说:“你啊,真是白托生在世家当姑娘了。怎么一脑子的铜臭啊,什么东西都能想法子赚钱。”
文蕙嘻嘻笑起来。
晚间,陈远恒陪着来宣旨的太监吃了饭,还送上了银票,礼物。等到回家的时候已经很晚了。一进门就发现妻女都在等着他呢。就笑呵呵的说:“我陪着宣旨使吃饭回来晚了,你们都知道是什么事情了吧?”
文蕙点点头说:“都给了什么东西啊?”
陈远恒失笑:“你啊,怎么就光想着东西。其实都是普通的东西,这一次赈灾让皇帝也花了不少钱啊。所以这一次的赏赐都是一些面子的东西。就御酒十坛,彩缎十端。”
文蕙撇撇嘴说:“真是小气的很。不过我懂得,这个就是皇上给的面子了,面子比黄金都值钱啊。”
陈远恒笑着说:“是啊,你终于明白这个道理了?”
文蕙笑了起来。白氏说:“老爷,你什么时候动身啊?”
陈远恒说:“我一开始以为这只是一次正常的刺史上任前的陛见。因为我上任的突然,这个是补一下而已,可是刚刚招待宣旨使,可能是送的银票有了作用,宣旨使向我说,皇上对于这一次召见我很期待啊。说是希望我能有新的东西给他看。还想知道,我怎么能在大片干旱地区还能保持着不受旱灾影响丰收的。对于我们的市场和交易会也很感兴趣。所以让我早点动身,宣旨使和我一起回去,最好三天内就出发。时间很紧啊,就怕没有时间准备礼物给京城里的人啊。我想趁着这次的机会多结交一些朝中的朋友。”
文蕙说:“父亲,这么说,是皇上很欣赏父亲的才能了,父亲可要好好表现才好啊。”
陈远恒笑笑说:“我其实已经有了要和皇上说的条陈了。”
白氏说:“老爷胸有成竹就好,礼物的事情不用发愁,白天我和蕙儿知道旨意之后就开始着手准备礼物了。这个是单子,老爷你看看。有些东西是在德庆,有些就在库房里,有些在安城的庄子上。我已经让下人去按照单子去取了,走之前一定能运回来。毕竟安城和德庆到青阳城的路都是平坦的青石路,我们又都是快马车,赶着点,没有问题的。”
陈远恒大喜说:“这可好,夫人真是我的贤内助啊。”
说完赶紧看了单子,只见上面列的有细棉布,粉丝,粉条,果脯,上等绸缎,安城宋家腐乳,自己家的玉冰烧和玉泉酒。这些估摸着都是自己家里的,不用花钱买的。除了这些,单子上还有一些金摆件,玉石摆件,还有一些珍贵的药材,这些都是每次交易会上白氏买下来的。这都不用再花钱去买了,只要从库房里拿出来就行了。当然最多的还是江南的上好绸缎,这个估计是从蓝家那里买来的。
白氏又说:“银子,我倒是没有准备多少,只是给老爷带上个两千两吧。老爷是做船的吧?这样就可以带东西,又稳当。需要的路费也就不多了。等到了京城需要大的花费不要紧的。可以直接去京城的店铺取。今年的利润都没有上交呢,我算着有将近七万两呢,怎么都够了。”
陈远恒说:“嗯,这样也好,七万两,哪里能要那么多啊?”
白氏又说:“还有,我们这些年得的东西,包括在交易会上买到的东西,有一半我早就陆续让人运到京城我们的宅子里了,到时候老爷需要什么就取来用就是,也不用花现钱的。有金银器,有玉器,绸缎,药材,漆器,屏风,古董字画之类的。”
陈远恒点点头。
盘算一会儿,陈远恒说:“我这次去,很快就能回来,我拜访的人不会多,需要的东西不多,也就是家里的亲戚,宫里的娘娘,还有丽川公主,四皇子。然后就是我的老师,朋友,同年,吏部的一些官员了。算算这些大概也该够了。最主要的是银票,这个从京城店铺里取就行了。”
陈文蕙说:“父亲,你准备见了皇帝怎么说啊?”
陈远恒说:“我准备向皇上提三个条陈。第一是推行新种,第二是推行新的耕种方法,第三是修水渠,水道。”
文蕙皱着眉头还没有说话,白氏已经笑起来:“老爷,你这前两点不就是昨天蕙儿写的那个东西上的吗?”
陈远恒说:“是啊,昨天我看蕙儿写的那个东西,就想着要是把这些在全省推行下去,可是功德无量的事情啊。百姓们种的粮食产出多了,饿死的人少了,这多好啊。恰巧,今天就来了圣旨,我就想着要是能和皇上说一下,在整个大楚朝推行开,那得造福多少人啊。这个会让我青史留名的。”
看到父亲兴奋的样子,文蕙明白这个青史留名对于一个古代的读书人有多重要。文蕙说:“父亲,你这三个条陈都是农业的啊?”
陈远恒说:“是啊,我们大楚朝是以农为本啊,当然三个条陈都是农业的了?”
文蕙翻个白眼说:“父亲,怎么没有商业的啊?光有农业,只是让人饿不死,但是商业就不一样了,商业可以致富百姓啊?”
陈远恒说:“可是商业的我不知道怎么说啊?”
文蕙想想说:“可以说开展海运啊,这样带动经济啊,又增加税收,多好啊。四皇子不是正想着让陈家,丽川公主,他一起开展海运的吗?”
陈远恒想想说:“这个也可以,只是和我们湖州关系不大。我到了京城先找四皇子和娘娘商议一下再说吧。”
文蕙点点头,想想突然说:“父亲,我想和你一起去京城。”
ps:
吸取了别人的经验,改进写作方法,希望能进步一点。




蕙质春兰 第一百八十一章 烧钱的古代
文蕙的话一说出口,白氏和陈远恒都大吃一惊,一齐说:“不行。”
文蕙立刻眉头就皱了起来。白氏说:“你父亲是有正事去的,你跟着去不行。”
陈远恒说:“按规格,外省的官员升职陛见是不许带家眷的。”文蕙一听这个朝廷也有规定,就没有说话了。陈远恒看文蕙一脸不高兴的样子就说:“我们以后有的是机会回京城,那里才是我们的家啊,我们还打算过两年在那里买一个大宅子呢,到时候你都会住腻的。”
文蕙想想也是,他们家可是在京城啊,也就不急着去看了。就说:“好吧,我就不跟着去了,反正我还有重要的事情呢。我们昨天商量好的,我想着和紫玉李环一起去河阳州办。河阳州我已经去过一次了,很熟悉了,和刺史还有那几个受灾最重的四个府的官员都熟悉,我跟着去能省下许多麻烦。”
陈远恒想想说:“本来我就想和你说,因为最近事情太多,就耽搁了。你现在已经满十岁了,开始留头了。对于我们这些世家的女孩子来说,这就要开始管事了,其实你早就开始管了。除了这个,十岁就要给世家的嫡出姑娘们配备护卫了。本来,你是不能配的。因为我是庶出的,是属于旁支,但是因为我们上一次给族里那些银钱,所以,我现在已经给族里认定算是可以自己算一支了,这样,你和你哥哥们就都是嫡出的了。就应该给你配护卫了。”
白氏听了这个笑起来说:“前一次你和四皇子他们出去,本来你的师傅就应该跟着的,毕竟她是有功夫的。但是我没有让她跟着,是因为要让她去给你办这一件大事,就是给你选护卫。本来,像我们这样新立的小支,一般都最多给姑娘配五个,十个护卫的。甚至有配不起的。我们家现在倒是不怕花这个钱,因此,我让你师傅去给你选护卫去了,大概护卫选一百个,贴身女护卫选十个。还要找一个能带领的护卫队长。你师傅这两天就该回来了,你多等两天,让紫玉和李环先去。你随后再去,带着你的护卫们,这样一来安全一些,二来。你可以和自己的护卫多多配合一下。毕竟。这些人手有可能是要用一辈子的,就是出嫁也要带走的。”
文蕙听了直伸舌头说:“天啊,一百一十一个人啊,这得花多少钱啊?每个月的月钱。还要给衣服,对了,我们还要给他们买兵器,这个可是贵的紧啊,还有要吃饭,要操练,还有要给房子住,天啊,这得花多少钱啊?”
白氏笑起来说:“其实除了你的之外。你大哥我上次就给了他钱让他去招护卫去了,给他是二百个护卫的钱。你二哥这一次回去京城,我也给了他钱,也是二百个护卫的钱,你这比起你哥哥来可是少多了。”
文蕙说:“怪不得。我发现现在我们府里的支出多了许多,这个真是烧钱啊。”
陈远恒笑着说:“赚钱就是为了花钱的啊,要不,就是守财奴了。”
1...6970717273...49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