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质春兰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蕙心
珍珠看着妹妹没有出声。
事情的发展很快,越到京城,严松柏的好友越多,大多是在任官员,严松柏这次是升了一级回京的,很是体面,因此请他的朋友越来越多,严松柏有机会见识到了各地的美女,自然色心大动。不断的纳进来新人,也不断的送出去旧人。最后,严松柏在青阳城带出来的九个姨娘中就剩下宝珠,珍珠和五姨娘了。本来五姨娘他好几次都要送出去的,给身边的嬷嬷或者管家给劝住了。换成了别的姨娘。
不但那些本来就有的姨娘被送出去了,他一路上纳的美女们也被他玩了几天,新鲜劲儿过去之后,也送了人。就这样,严松柏的船上美人川流不息,旧的离去,新的进来,循环的很快。
五姨娘每天都在提心吊胆中。
终于到了京城,严松柏的家眷中,只剩下五姨娘,珍珠,宝珠了。严松柏是很尊重他的正室夫人的,在外面怎么花心都可以,回到京城,就要端出样子来,尊重妻子,给儿子,媳妇,孙子做出样子来。
到了府里,严松柏的夫人很满意严松柏只带着三个姨娘,笑呵呵的接受了三个姨娘敬的茶,很亲切的看了宝珠生的儿子。严松柏一直觉得夫人是贤淑的,看到夫人这个样子也很是高兴。
接下来是严松柏的儿子,孙子,媳妇给严松柏行礼。一家人得享天伦之乐,其乐融融。
宝珠却从夫人看向儿子的眼睛里看到一丝厉芒。不由得紧紧手,紧紧的抿着嘴,心里想,大战要开始了。
五姨娘怎是一副低调的样子,穿的衣服比夫人穿的还要老气,首饰业没带两件,低眉顺眼的,对于夫人很是尊重。
即使这样,过了几个月,五姨娘还是被夫人杀鸡给猴看,打了一顿,然后叫了个牙子卖了出去。这个猴儿自然是宝珠。这几个月里面,宝珠和夫人明里暗里交手好几回了,互有输赢,可惜,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一旁看热闹的五姨娘被牺牲了。
好在五姨娘早有准备,早就贿赂好府里的大小管事。这一顿打,是放了水的,因此没有要了五姨娘的性命。接着五姨娘就被早有准备的梅香买走了。安顿在京城中一个小小的宅子里头。
过了两天,梅雨向来接手五姨娘财产的管事亮出了自己的良民身份,自然就净身出户了。也到了小宅子里和五姨娘还有梅香会和。
梅雨一进院子,就反手把门拴上,对来给她开门的梅香说:“姑娘怎么样了?”
梅香对梅雨说:“你连个包裹都没有吗?”
她们本来都是五姨娘万淑慧从小就有的丫鬟,现在万淑慧出来严家,自然不是姨娘了,她们还照着从前喊主人姑娘。
梅雨冷笑一下说:“这个夫人和老爷真是绝配,老爷把姨娘们送了人,是尽身出户的,不过是身上还带着一些首饰。夫人把人赶走,可是连个纸片也不让带出去。姑娘还剩下很多东西,都被夫人派来的嬷嬷给收走了,直接送到夫人的私库里去了。就连我的东西也给全部拿走了,我身上穿的本来是件皱稠的衣服,也给脱了下来,赏了人,另给我换了一身粗布的衣服,我本来头上倌着几个银头钗,也给拿走了,给了我几个木钗子。真是收刮的干净啊。”
两个人说着就已经走到了内室,毕竟这个宅子小的很,哪里能和一起她们住的大宅子比啊。
正在养伤的万淑慧把梅雨的话听的清清楚楚。嘴角噙着一丝冷笑。
梅雨一看到万淑慧就扑过来,眼泪掉了下来:“姑娘,你身子怎么样,你那天被梅香买出去,我怕露出马脚,一直都没有来看你,可是这心里担心的很啊。”
万淑慧看着这从小就跟着她的忠仆,不禁眼泪成串的掉了下来。
梅香也掉了眼泪说:“姑娘刚出来那会儿,可吓人了呢,后面,背上都给打烂了,我赶紧请了大夫给看了。大夫说下手的人很有分寸,看着血肉模糊的,可是没有伤到筋骨,养一段时间就好了,只是难免会留下疤痕。”
梅雨听了哭的更很了。
万淑慧强忍了眼泪说:“别哭了,能讨了一条命出来已经不容易了。那几个姨娘们还不知道死活呢。我还好有你们两个呢。还好,我们之前做了准备,梅雨把东西都送对了人,这才使得他们行刑的时候手下留了情,要不,我现在哪里有命在呢。流些血,留下疤痕算什么?反正今后也不用以色事他人了。”
梅雨梅香还在哭。万淑慧又说:“宝珠这个丫头真是不能小瞧啊,居然斗了这么长时间还不落下风。我们不管他们了,我们以后要打算我们的日子了。京城中,我们三个弱女子不可久留,等我伤养好了,就去镖局顾上镖师,带着我们从水路会青阳城去。等找到青夫人,拿回我们的东西,我们才算是安全。”
两个丫鬟都点点头。
ps:
感谢li1394268487为我打赏的粉红票。
这两天收藏和订阅有些减缓了,是因为什么呢?
求收藏,求订阅,求推荐。(推荐票是每天都有的,不用浪费啊。)
蕙质春兰 第一百六十章 河阳
当日,陈远恒和刘演去了青阳城,同时,几座大船载着赵崇义,柳敬原,陈文麟,明珠,文蕙,胡氏,还有一些仆役,管家,丫鬟,大夫,还有很多救灾用的物资前往河阳州的省会河阳城去了。
文蕙这一路坐船沿河而行,看到岸上,有的地方庄稼长的还好,因为毕竟是靠着大河,若是水渠,或者勤快些,引水浇地抗旱还是有收成的,但是这些都是少数,大部分地方是荒芜的田地。想来是之前庄稼都旱死了,百姓们有的去逃荒了,有的干脆都饿死了,等夏季到来,雨水也来了,田地就长满了荒草。
文蕙看到这个景象觉得很难过。可是柳敬原告诉她,还有更可怕的。文蕙想不通还有什么是更可怕的,等到晚上,船找了个码头靠岸歇息的时候,文蕙就真的看到了更可怕的。
船靠了岸,天色已经晚了,太阳都下山了,船上开始生火做饭了,炊烟和食物的香气一飘出来,很快就把周边村子里饥饿是村民引来了。
开始只是小孩子,这些孩子都是又黑又瘦,甚至是皮包骨头,只剩下大大的渴望的眼睛。船上的女眷们心软,赶紧把吃食拿出来给孩子们吃。这些孩子可能很久没有吃东西了,个个都开始狼吐虎咽,胡氏赶紧让大家都不要给孩子们吃的了,说:“这些孩子看样子是饿了很久了,一下子吃这些东西会受不了的,船上有米汤,让他们先喝点米汤,慢慢的才能吃东西。”
文蕙和明珠赶紧让仆役们拿出了米汤给孩子们吃。可是赵崇义和柳敬原却带着护卫们如临大敌,陈文麟奇怪的问:“几个孩子吃东西,你们干嘛这样紧张啊?”
赵崇义还没有说话,陈文麟就看到让人惊讶的一幕,许多两岸的村民都赶了过来,这个时候,天色已经黑下来了。这些村民看起来眼睛都像是绿色的一样,一看就知道是饿了很久了,他们手里拿着东西,眼睛里冒着凶光,陈文麟立刻就明白了,这是要抢劫他们的船队的。
好在赵崇义和柳敬原都经验,早就吩咐了护卫和船夫,这个时候,船起了锚,开动了。一些百姓留在了岸上。有些凶悍的。趟着河水追了上来,胡氏和明珠吓的发抖,文蕙强做镇定,其实心里绷得紧紧的。这个时候,有几个人就要追上船了,赵崇义冷静的脸紧绷着,大喝一声:“放箭!”
护卫们的箭立刻就放了出去,带起了一串串血花,很快河水就被染红了,鲜血使得后面的百姓不敢上来了,停了下来,船也不敢再靠岸了。
赵崇义说:“其实。我们早就料到这样,但是若不让你们亲身经历一回,估计你们不会放在心上,今后几天,我们只能停靠到县城的码头上。那里有县城的铺块们,要安全些,这些野渡码头都不要停了。你们这些人也不能再给灾民们吃的了。我们救这一个两个的没有意义,还是和朝廷的赈灾一起吧。”
陈文蕙知道赵崇义说的很对,胡氏和明珠还在发抖,这个时候也点点头。
就这样,接下来的几天里,船队都是找了县城的码头停靠,小码头坚决不停,沿途也看到卖儿女的,看到饥饿的百姓小规模的暴动抢劫船队和富户的。他们的船队有很多护卫,所以还算安全。
但是这一路下来,陈文蕙她们的心情都很沉重。本来她们都是经历过两次灾民事件的,自以为心里强大的,但是她们忘记了,她们在安城,德庆经历的两次灾民事件都是外来的灾民要她们救助,本地并没有发生灾害,所以,她们不知道原来发生了灾害是这么可怕的。
船队的气氛很是沉闷。过了七八天,船队终于到了河阳州的省会河阳城了。快到河阳城的时候,刘演终于赶上了他们,和他们一起进入了河阳城。路上,他们问了刘演湖州的情况,刘演说:“我和三叔快马加鞭的赶到了青阳城,前任刺史严松柏早几天就得到了京城的消息,都已经把行礼打好了,然后很高兴的和我们进行了交接,就带着他的家眷们坐船走了。我宣读了圣旨,把几个罪大恶极的粮商,县令,知府处斩了,亲自给升迁的官员说了一番话,我就赶过来了。其实给升迁的官员说话我都不想,是三叔一定要我说的。”
文蕙点点头说:“父亲是要那些升官的官员们感谢四皇子,这是在给四皇子拉帮结派啊。”
柳敬原说:“这个就是恩威并施了,有处斩的,有抄家的,有提拔的,这样才能震得住场子,才能继续下面的工作。”
刘演点点头。
文蕙又问:“父亲现在总领一州,又要赈灾,不知道钱粮方面可凑手?”
刘演脸色奇异的说:“我之前也是这么担心,可是三叔告诉我别担心,他有办法,那个时候他给我罪大恶极的商人和官员名单的时候,就知道朝廷会处置他们,果然他们这些人都判了抄家处斩。这一抄家,能抄出这次湖州赈灾的一半粮食呢。”
文蕙瞪大眼睛:“这么多?”
赵崇义呵呵笑起来:“我之前在苏州调查的时候也发现有罪大恶极的粮商和官府勾结,故意哄抬粮价,其实他们手里存放着大量的粮食,就是不往外卖,想等到涨到最高价再卖。”
刘演沉着脸说:“三叔还说,这一次的灾情,天灾只是三分之一,一多半都是*。有的是贪官污吏弄的,有的是尸餐素位的官员不管事导致的,还有是这些黑了心的粮商弄出来的。其实这几年都是风调雨顺,江南又一向都是鱼米之乡,怎么会缺粮食呢?怎么会一个小小的旱灾,老百姓就活不下去了,都是这些人闹的。”
赵崇义和柳敬原都是亲自调查过的,都知道,闻言恨恨的说:“是的,我们这一番调查,真是三叔说的这样,这些人被处斩抄家都不为过,因为他们死了多少百姓啊,而且幼童居多。”
文蕙想起之前见到那些饥饿的孩子们,本来还觉得皇帝又杀人,又抄家的太不人道了,现在就又觉得这些人活该,可怜的不是这些贪官富商,是这些无辜的百姓,无辜的孩子们。
刘演沉默了,但是俊美的脸上闪现一片坚毅之色。
终于到了河阳了,河阳城的全体官员都到了码头迎接。刘演带着柳敬原,赵崇义和陈文麟和他们周旋去了。然后是宣读圣旨。圣旨里嘉奖了刺史白嘉原,出发了74个县令,13个知府。
其实河阳州总共有17个府,一共108个县,这一次一下子处罚了超过三分之二的官员,真是官场大震动。有的知县和知府是批评几句,有一半的县令和知府被调走了,还有二十多个知县和知府被罢官,其中还有九个罪大恶极的处斩,抄家。除了这些一县,一州的父母官们被处罚,还有五个大粮商是专门哄抬粮价的,这五个被抄家处斩,还有几个省城的粮道官员,还有几个府的粮道官员也是被处斩抄家。负责去抄家的是刺史白嘉原派的人和赵崇义一起去的,赵崇义忙活了好几天,但是很有成绩,这个河阳州贪腐更是厉害这一下子抄家的的钱粮超过他们之前估算的要赈灾用的一半钱粮。
知道这个战果,刘演也露出了笑容。除了处罚的,还提拔了大量的官员,这些人都是处置赈灾有功劳的,这些人大多是有真本事的。他们本来都只是干活的命,没想到刘演上来就把他们的上司罢官的罢官,处斩的处斩,一下子腾出了大量的位子,这下子留下的人都升了官,一派喜气洋洋,刘演有了湖州的例子,组织这些人开了个会,勉励了几句,这些人更卖命干活了,累的半死还感恩戴德。
经过几天的配合,刘演发现白嘉原是个能干的人,有头脑,办事干净利索,刘演对他很是欣赏。一叙之下,才知道白嘉原和刘演还是有关系的。白嘉原是白家的嫡子,是文蕙母亲白氏的堂兄。刘演的王妃陈文凤的嫡亲哥哥娶的是白家的嫡女白玉莹,是白嘉原的堂弟的女儿。这样一说,刘演就开始称呼白嘉原世叔。白嘉原推迟一番,就接受了,两个人合作的更好了。
柳敬原对于河阳的情况熟悉些,每日里都是他陪着刘演和白嘉原,以及河阳城的官吏们应酬,分派工作。河阳城除了这些最大恶极的粮商之外,还是有许多乐善好施的商人的。刘演和白嘉原一起请了他们吃饭,请他们对于这次赈灾进行捐助。因为有刺史出面,这些富商们当然要给面子,席上,作为皇子的刘演又以温和有礼,风度翩翩感动了这些富商们,在他们的眼里,能攀上刺史已经了不得了,这一下子又能攀上皇子,这是天大的荣耀啊,因此,这些家里银子都放的变了颜色的富商们纷纷慷慨解囊,捐助了大笔的钱粮。
ps:
新人新书,第一次写网文,请大家多多帮助。多多指点。
蕙质春兰 第一百六十一章 立碑
刘演他们在忙乎着,陈文蕙也没有闲着,她和胡氏明珠一到河阳城就投入了赈灾的工作中。
先是要在河阳城边上设置粥棚,然后要设置免费的医疗点。忙完河阳城的,她们又去了灾情比较严重的几个州去设置粥棚和免费医疗点。在一片忙乱中,陈文蕙的一个好友蓝彩玉来了。
蓝彩玉是作为王家的媳妇和丈夫王志城一起来的。王家的银行是这次赈灾的主力,由刘演和刺史白嘉原一起做保,贷款,在几个重灾的州进行修路,修水渠,招募受灾的百姓以工代赈。
这是很大的工作量,王家自然派来了大儿子王志城来处理。蓝彩玉就缠着丈夫一起过来了。来到河阳之后,蓝彩玉发现文蕙明珠都没有在河阳城呆着,而是去了重灾的那几个州,就和丈夫一起赶了过去。王志城忙着和官员们签契约,蓝彩玉则直接和文蕙明珠汇合投入到赈灾中去了。
文蕙和明珠很高兴,没想到她们最喜欢的大姐彩玉嫁人后反而和她们更近了。
三个好友都很能干,设粥棚,给灾民义诊,处理的井井有条。至于需要的粮食则是由赵崇义源源不断的运过来,反正赵崇义抄家得的粮食很多。
忙碌了几天之后,几个重要地方的赈灾粥棚和义诊点都设立好了,胡氏就留在了灾区,给病患们义诊。文蕙,明珠和彩玉则回到了河阳城。这个时候,赵崇义也抄家完了,带着剩余的一部分钱粮来到了河阳城。王志城也把银子都交付了,契约都签订好了,也回到了河阳城。
几个少男少女们聚在一起,大家都各自发言说了一下分开的这段时间,各自做的工作。
刘演一直都在听着。这当中有个插曲,第一次见到刘演的蓝彩玉虽然之前文蕙和明珠再三的和她说,四皇子很俊美,让她见到一定要镇定。不能出丑,但是蓝彩玉还是被刘演的艳光给摄住了,当然和她一样没出息的还有她的夫君王志城。
王志城毕竟走南闯北的帮助父亲打理生意,见识广一些,所以很快就反应过来,赶紧拉着还在目瞪口呆的妻子给刘演赔罪。彩玉被丈夫拉着跪下了,才反应过来,一时间又是害羞,又是害怕。害羞的是自己是个有了夫君的妇人了,而且之前好友又再三提醒过了。居然还这么失礼。真是害臊啊。害怕是因为她娘家只是一个丝绸商人。婆家也只是个富商,这样是不折不扣的平民,四皇子可是天潢贵胄,这么失礼对待人家。要是四皇子翻脸,可就惨了,不但自己要倒霉,还会带累娘婆两家。
好在刘演很温和的请他们起身来,说:“这一点点小事,不要放在心上,你们赶紧说说贷款的事情吧。”
蓝彩玉和王志城的一颗心终于放回了肚子里。王志城感激之余,赶紧把贷款的事情说了一下。
总共受灾严重的府有四个,都是偏西北的。偏东南的几个州还好。因为有几条大河,还有降了几场雨,所以灾情不严重,有的府根本就没有受到旱灾。但是灾民是普遍存在的,因为这一场灾难最主要是人为的。粮价一个劲儿飙升,导致灾民越来越多。
所以,赈灾的事情变得容易了一些,先是圣旨中把那些祸害贪官和粮商都斩首抄家了,所以,粮价平了下来,抄家得的钱粮都拿去赈灾,更是解决了一部分钱粮问题,不用再向百姓摊派。所以,只要捡重点的几个府,真正是因为旱灾颗粒无收的府进行安抚,赈灾就行了。
这四个府里只有一个好官,所以这个府,虽然受灾严重但是死的人却很少,因为这个知府早早就请示了上级把官仓打开了赈灾,所以这个府只是钱粮上损失一些,却没有伤到根本。
另外的三个府就不行了,本来受了灾就颗粒无收了,现在又遇到贪官,哄抬粮价,因此死了很多人,更多的人为了活命出门逃荒去了。当然也有人逃到了德庆,毕竟德庆紧邻着河阳州。
现在王家的银行主要就是给这四个府贷款,这四个府开始笼络本府的灾民们以工代赈,开始了修路,四个府同时开始总共修了十一条路,贯通四个州到省城河阳城的路,还有本府中各个县到府里的路。这十一条路总共要用银子八十多万两,都是由王家的银行贷给官府。
同时,蓝家的人,蓝彩玉的哥哥也去了那四个府,和府里的官员们达成了协议,由蓝家提供现在就能种植的蔬菜种子,还有秋季种的麦种,还有明年春季种的棉种,这些都是蓝家免费提供的,条件是这些百姓种出来的棉花都要卖给蓝家。
这样,这些灾民们就可以一边修路赚钱,买吃的,喝的,用的,一边拿着蓝家的种子种在自己家的地里,这样一定能平安熬过这几个月,等到蔬菜长大了,就能解决一部分食物的问题,再等到明年麦收之后,就算是熬过灾年了,到那个时候估计路也修好了。
这些灾民中生病的不少,有些灾民因为饥饿胡乱吃东西,甚至有吃观音土的,这些人都是由义诊点的大夫们免费诊治,在修路准备过程中,灾民们还没有活干,就每天去陈文蕙他们建立的免费粥棚去吃点粥,这样可以保条小命。
当然,义诊点每天都消耗大量的药丸,这些都是由药坊提供的,还有粥棚的粮食用量也很大。这些粮食一大部分用的是抄家得来的,还有一部分就是要买了,这个的钱和药丸的钱都是由政府买单。
这些就是由刺史统一调剂了。先是把抄家得来的钱用上,这些还真是不少,一下子填了大半的缺口。还有一小半就要由那些富商们的捐款了。
听到这里,刘演就说:“我们这次捐款也收的不少,其实都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总共得银贰万两多。但是距离缺口还有一段距离啊。”
陈文蕙听了这个话,灵机一动说:“我有个主意,可以让这些富商再主动拿出些银子。”
大家都惊讶的看着陈文蕙,陈文蕙笑着说:“我们可以设立一个功德碑,纪念这些大方出手捐钱的富商们,这个碑就立在河阳城最中心的地方。如果捐款的人捐的多,碑上不但会刻上他的名字,还可以刻上他的店铺的名字。甚至捐的更多,甚至可以把他和他店铺的名字刻的大一些。捐的少的也不打紧,就普普通通刻上就行了。这也是表达朝廷对这些乐善好施的富商的感谢。还有,第一名,可以等石碑树立之后,和四皇子,刺史一起参加揭幕式,一起把碑揭开。”
所有的人都被这个主意吸引了。其实这个时代像这种碑很多,但是无一例外都是宗教上用的,比如道教,佛教经常接受募捐,就给募捐者树一个这样的石碑。但是还没有人把这个用到赈灾上去。
想想也是,这个也是功德啊,刻一个石碑纪念也是正常的。这个时代的人很多都刻石碑,文人们聚会一下,写了一首好诗都要刻碑留念的。这么大的功德,救助灾民,多么充满正能量啊,更应该刻碑留念了。
在场的人还在从政治上的角度考虑的时候,身为商人的王志城已经从中看到了巨大的机会。
王志城第一个说:“要是这样,我们银行也想捐款,我们就拿出一万两银子。我们现在已经在准备在那四个府设置分号了,河阳城本来就有我们的分号,就是规模小一点,今后我们还打算扩大分号,这次刺史大人也表示要支持我们银行,所以,我们的银行准备把分号扩大到河阳州每个府都有分号。我们就捐一万两银子,希望把我们的银行名字刻上。”
这一下所有的人都明白了这个对于那些商人的意义。
这个就是巨大的广告牌啊,而且是永久性的,材料是石头的,所有不怕风催雨打。因为这个是救助灾民捐款的,更能得到百姓的认同,还有什么广告比得上这个啊。
大家仿佛看到了无数的商人争先恐后的要捐款的场面。
果然后来的事情,和大家想象的一样。刺史很赞同这个办法,就和刘演再次给商人们开了个会,说了这个事情,结果这些商人的热情太高涨了,每个人都争先恐后的捐款,想要在石碑上留下店铺的字号。
最后大家竞争的很激烈,王家的一万两捐款本来是最高的了,但是很快就有人追了上来。王志城很有魄力,当场加了一万两,这样,才保住了第一的名头。在场的商人们都赶紧加捐,有的一千两,有的五千两的,最后白嘉原一看这样太乱了,就做主,表示只要是五千两以上的都刻店铺名。这样大家都捐了五千两以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