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寒雨潇风
“自不量力!”
长刀左右一甩,但见两道刀气如有刀形,分散两边,八名刀客拦腰被斩当场毙命。
于禁不由惊呆,倒退两步,但见王威大踏步朝于禁走去,边走边道:
“我倒要看看你到底是谁?”
于禁提着枪,眉头暗沉,本以为手到擒来,不想此战竟是平生凶险所在。
王威走到宋忠跟前,举起一脚,一脚踹在宋忠腹上,只听得咔嚓几声脆响,直被踢飞丈许,也不知胸前碎了几多少肋骨。
王威踏步朝着于禁走去,于禁枪头紧握,正要与王威拼死搏杀。
正此时,忽见半空中一道黑光罩下,正罩定王威。那王威在黑光之中大惊四下劈刀,却丝毫不起作用,如被黑光禁住一般。
忽听半空中传来一声清脆的童音:
“天英星还被斩杀了此子?”
于禁知有高人相助,闻言大喜,唯恐生变,甩开长枪一枪直刺在王威身上。好王威登时吐血而死。却见半空中那黑光一敛连带王威的尸身也自收了上去,直收入云端。
于禁抬眼望去,却见一个童儿提着一个大红葫芦立在云端扭头便走。
于禁高声道:
“多谢仙童!”
却见那仙童头也不回便自走了。
不想形势急转,眼见王威死了,刘琮、蔡氏吓得抱作一团,登时泪若雨下苦苦哀求,但那于禁心志坚定,岂会轻易放过二人?当下举起枪大踏步向前一枪一个刺死蔡夫人与刘琮。于禁擦了擦枪上血渍,回头再寻那剑客,却哪还有他的身影?
不表于禁斩杀了刘琮、蔡夫人回去复命,却说云端之上,那仙童取下红葫芦,点指红葫芦道:
“你这不知天命的小畜牲!险些酿下大祸!害得我老远巴巴赶来!你竟没看出那剑客是金羽卫?勿自逞勇,看回去帝君怎么收拾你!”
说罢气呼呼地背起红葫芦朝衡山方向飞去。
原来,金羽卫乃是玉帝身边培养的一批刺客团,这些人平日里便修行各种刺杀法门,甚是精通此道,所以常下界来为玉帝除去祸患行杀伐之道。此番显是为玉帝收尾的,也难怪崇黑虎要让童儿收了铁嘴神鹰,否则却是后患无穷。
夏口江畔,一艘船上,一群人聚在船舱中,一个汉子道:
“完了,听说刘琮那小子已经降了曹操了,荆州算是完了。”
另一个年青人道:
“唉!完了就完了呗,咱们平头老百姓,谁做荆州都一样。”
那大汉看了他一眼,方要发作,却听一老者道:
“小伙子,你初到荆州吧?你不知道,刘荆州爱民若子,荆州治理的景景有条,那曹孟德穷兵黩武四处征伐,若他做了荆州之主,咱们做百姓的哪有好日子过啊?唉!可惜他儿子刘琮竟不战而降,可怜了他父留下的基业竟要落入奸臣之手。”
说罢长叹。
一时间,船舱里十数个人七嘴八告地聊着近日近况。
正此时,一直未发话的一个灰衣男子对方才那老头道:
“老先生,您可知道刘备刘玄德?”
那老头一听刘备登时来了兴致道:
“你说的是皇叔刘使君吧?知道!知道!刘使君两场大火烧尽曹兵,早就闻名荆襄!那可是个仁义君子啊!可惜呀!”
那灰衣男子道:
“可惜什么?”
老头摇了摇头道:
“可惜刘使君没做咱们荆州之主,要是他做了咱们荆州之主,不见得会比刘荆州差!”
老头话毕,却见那灰衣男子道:
“老先生,您可知道刘使君现在在哪?”
那老头道:
“听说刘使君带着新野、樊城两县流民正赶往江陵,十几万人,大半都是百姓,肯定走不快,现在能到当阳台就不错不错了。”
灰衣男子默念道:
“当阳台?”
正此时,一个布衣男子钻进船舱,看到灰衣男子,径直来到灰衣男子跟前附耳道:
“先生,小人打听到刘备现下正一路南走,再过两天估计便能到当阳台,咱们现在赶去正好能碰到。”
原来这灰衣男子正是鲁肃,他途经襄阳才知道襄阳已落入曹操手,打听到刘备正一路南下,于是便又坐船赶往江陵方向,却不想刘备他们竟如此之慢,比自己先行了数日竟被自己甩到后面了。
当下鲁肃等人又乘船赶往当阳台。





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第三十三章 战前谋划
此时的刘备正引着十余万百姓往江陵方向赶,但这十万余人拥堵在路上哪走的快?不多时,快马来报:
“将军,曹操已渡江入了襄阳!”
刘备闻言不由犯愁,自己走了大半个月,每天被百姓拖累着走的甚慢一天也不过十几里,眼下才走二三百里,照这个速度要到江陵怎么也得个把月。而曹操已经入了襄阳,那么他的追兵很快就会赶到,这可如何是好?
众将都听到消息围了过来,糜竺道:
“主公,像咱们这样每天走不到十里,早晚被曹军追上,形势紧急,主公还要慎重啊?”
一旁简雍也道:
“主公,糜大夫说的正是,曹军若追来,不仅是咱们,百姓也要跟着遭秧啊。”
刘备沉声道: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两县百姓随我刘备行几百里路,刘备怎能弃他们于荒野之中?纵死也要护百姓周全。”
众将闻言无不感动,张飞喝道:
“大哥放心!若曹军追来,有俺张飞挡着!”
关平也道:
“对!咱们跟他们拼了!”……
一时间众武将纷纷表示死战。
却说不远处的诸葛亮与徐庶立在马上,徐庶道:
“孔明,可有良策?”
诸葛亮轻摇羽扇缓缓道:
“为今之计,只能先护住我军实力,若伤了根基,怕真是无力回天了。”
徐庶叹息道:
“但主公万不会走,若主公有失……”
徐庶虽然善算,但他根本算不到刘备分毫,显是有高人抹去了刘备的命格。诸葛亮自然也难以算计,摇了摇羽扇道:
“主公宏福齐天,自有天佑,且看他造化了!”
当即道:
“走!咱们且去布置一番。”
刘备等人正说话间,却见诸葛亮、徐庶走了过来,众将校纷纷闪出一条通道。诸葛亮、徐庶走至近前,刘备道:
“二位军师看如何是好?”
徐庶看了眼诸葛亮,诸葛亮道:
“民若水,君若舟,水能载舟,亦可覆舟。主公得民心不易,且不可因一时挫折失了民心!”
众将闻言纷纷点头称是,刘备亦恭敬道:
“先生高论,刘备受教了。”
诸葛亮忙道不敢,却道:
“现下形势危机,不可不多多筹谋。”
说话间,目光落在关羽身上道:
“云长,你引一万水军走汉水先至江陵布置防御攻势。”
众将闻言讶然,关羽一万水军乃是军中精锐,走了这一万精锐如何抵抗曹操铁骑?只有徐庶心中清楚,诸葛亮此举意在保存刘备实力,纵使被曹军赶上,自己的主力便还在,就有一征天下的机会,但留下来的人……不待众将迟疑,却见诸葛亮看向孙乾道:
“孙大夫,麻烦您去夏口走一遭,请刘琦出兵一同到江陵布防共抗曹操。”
孙乾闻言道:
“好!”
诸葛亮暗思:此处以安排妥当,却要护好刘备家小,但要谁担此重任却要斟酌一二。
本来关羽是极佳人选,关羽曾护持刘备二位夫人过五关斩六将,又是刘备的义弟,修为高深为人谨慎。但要护住他这一支队伍,非得他亲去不可。
想至此处,将目光移向张飞,张飞见诸葛亮的目光落在他身上,心下暗喜:到底是师父,这么快就想到俺了!却不知此时诸葛亮暗思:张飞勇猛,勇冠三军,又是刘备义弟,可惜为人粗糙了点,实在难以担此重任。
诸葛亮朝张飞点了点头,却缓缓将目光落在白袍小将赵子龙身上,暗思:子龙沉着,修为虽不如关羽、张飞,但实力亦属上将之列。玉本天成,性属阴性,亦不会乱了法礼(玉性多偏寒,所以本属阴性,但这合氏璧乃是历代君王所用之物,虽本性为阴,化成人形却成了个男子。
只是赵云虽为男子,却不近女色,所以赵大帅哥的绯闻极少。汉代虽未罢黜百家独尊儒道,但儒家思想亦是占据主流思想,所以诸葛亮不可能不考虑君臣之礼男女之嫌,相信刘备与子龙相处日久,知他本相也定不会心生芥蒂。
饶是如此,也不得不多做安排,想至此处沉声道:
“子龙,现下与你一令。”
赵云正待接令,诸葛亮却沉呤道:
“此事事关重大,子龙万要慎而又慎!”
赵云本无所惧,但见诸葛亮神情不由心中忐忑,犹豫了一下。却听一旁张飞嚷道:
“子龙!你若不接,俺便接了!”
原来张飞一听这令是重中之重,心下不爽,刘罢就要来抢。张飞一直对赵云心有芥蒂,之前刘备两次请赵云,赵云都不曾弃公孙瓒而去投刘备,后来自己落难才投,张飞这种老粗自然不忿。
赵云忙道:
“军师放心!子龙纵使拼了性命也绝不负军师重托!”
诸葛亮点了点头道:
“主公为国为民绒马半生,膝下只有一子,不得不保!现与你一令,万要护住幼主、两位夫人和元直母亲的安危,你,可能办到?”
诸葛亮想来想去,为防君臣之别男女之贤还是将徐老夫人也放在此行之中,虽然是巧合,但冥冥中诸葛亮自隐隐窥得一二天机,才做了这种安排。
赵云闻言道:
“主公放心,子龙纵死也要护住列位的周全!”
诸葛亮点头道:
“好!”
这时听到一旁张飞轻咳了一声,诸葛亮明白这位大哥又在耍小性了,不由一笑,转头正色道:
“眼见贼兵将至,形势万分凶险,非得一当世猛将方能断后才能护得全军周全!”
诸葛亮话音方落,张飞登时心喜:师父果然是看的起俺!他正心喜,却见众将都齐刷刷地看着自己,不由暗喜:呀!莫非大家都这么认为?他哪知道诸葛亮狡猾,眼下刘备手下只有三大猛将,也无外乎关羽、张飞、赵云,现在关羽、赵云都被安排出去,诸葛亮这么说不就只有张飞了?张飞心下暗喜,表面却装作不知,非要等诸葛亮说出口。
却见诸葛亮道:
“翼德,听令!”
张飞晃了晃膀子,心道:方才听赵云说的好生带劲,俺张飞也表个态!想至此处,深施一礼道:
“张飞张冀德听令!军师若有安排,某定全力以赴,纵使粉身碎骨也绝不辱先生重托!”
诸葛亮方要说话,不想被张飞这通强白,话方出口又咽了回去,待张飞讲完方点头笑道:
“好!”
张飞美滋滋地等着接令。
却听诸葛亮吩咐道:
“曹军看看将至,翼德引兵负责断后保护百姓安危,切勿有失!”
张飞闻言心道:果然非我不可!
当下郑重道:
“张飞定不负军师重托!”
诸葛亮安排既定,急催三军前行。




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第三十四章 剪除羽翼
不表刘备仓皇而逃,却说襄阳的曹操。
曹操方收拾好刘琮,又收喜报:长沙太守韩玄受蔡瑁策反,击杀刘盤夺得兵权,举长沙投降曹操(长沙兵权之前一直掌握在黄忠手中,不想韩玄夺权,黄忠失了兵权,也正是因此,没有能帮助魏延报仇)。曹操闻言大喜,当然,他知道此乃蔡氏一族与蒯氏一族策反的功劳,当下又重赏蔡蒯两族。
不多时,荀攸入见,曹操见他入见心中更喜,笑道:
“公达,且看,孤不费吹灰之力又得长沙!真是苍天佑孤啊!哈哈!”
说罢将降书递给荀攸,荀攸看毕沉声道:
“荆襄两大仕族实力确实不容小视!想不到,竟有如此威望!”
曹操听出荀攸弦外有音,迟疑道:
“公达何意?”
荀攸道:
“蔡氏、蒯氏结盟可谓荆襄群雄之首,荆襄之众莫不马首是瞻!若两族有变,则荆襄危矣!”
曹操闻言,眉头一皱:荀攸此话不假。但他想不明白,荀攸为什么会帮自己?理论上荀攸当是希望自己失利才是……曹操不明白荀攸深意,面上点了点头道:
“公达言之有礼!依你之见,当如何是好?”
荀攸道:
“依荀攸之见,蔡氏、蒯氏若同在荆州必后患无穷,不若分开抚慰,不失人心,又可解荆襄之危。”
曹操闻言点了点头,荀攸又续道:
“蔡氏一族在荆州地位深厚,恐难调离;但蒯氏一族已去其一,只有蒯良独木难支,若将蒯良调至许都,相信不难,如此蒯、蔡一危可解。”
曹操若有所思,连连点头。
荀攸走了许久,曹操仍未猜透荀攸意图,不由沉思,正想间,忽闻贾诩来见。曹操不由大喜,忙请贾诩入见。片刻见贾诩眯着眼睛进来,曹操不由叹息:贾诩为人谨慎,永远都是一副睡眠状态。
曹操道:
“文和此行所为何事?”
贾诩道:
“贾诩生在西凉,未见过水,方才偶在舟上行来,不由慨叹:水能载舟,亦可覆舟。呵呵,真实没有白来荆州。”
曹操知道贾诩又在打讶迷,略一思忖便明白了个大概,不由笑道:
“先生有何高见?”
贾诩道:
“若运用得当,可乘风破浪;若运用不当,舟毁人亡。”
曹操明白贾诩是在隐喻蔡氏、蒯氏,又道:
“舜帝治水,引而治之,先生以为如何?”
贾诩笑道:
“治水当如此,需分流而治,切不可截水断流。”
曹操点头道:
“谢先生指点迷津?”
贾诩连连摇头道:
“此乃自然之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曹操哈哈大笑。他却不知道,日前自己的一句喜得异度,让贾诩深深感觉到了地位的威胁,自然想把蒯越支开。而荀攸要支开蒯越,则全为剪除曹操羽冀。
蒯氏、蔡氏都是支持曹操的,如果两族继续留在荆州,只能使曹操的实力更为壮大,稳固荆襄,因此他才出此计破坏了两族结盟,从而削弱了曹操的实力。两大谋士虽然目的不同,却不想竟促成了同一件事。
很快,蒯越被曹操调往许都,封光禄勋。
蒯越作为蒯氏一族的领袖人物,也作为蒯氏一族与蔡氏一族的纽带。他一走,蒯氏一族在荆州的地位虽然没有下降,但与蔡氏的结盟却出现了裂痕,而蒯氏一族中也再没有蒯越这般出类拔萃的人物在荆州支撑。
蒯越对曹操的目的自然清楚,他修行将近,也别无他想,只希望可以安度晚年。
眼下,曹操将自己升为光禄夫位至九卿,仅次于三公,也算是落了个好下场。
蒯越也因此再没有受到曹操的重用,在许都安渡晚年。其实,如果蒯越有生之年可以协助曹操一统天下,那便是大福报了。只是蒯越深知,诸葛亮出山,佛道两派将会精锐尽出兴风掀雨,一个不慎便要得罪其他势力,远不如自己不问世事轻松写意。
曹操方安顿好蒯越,召来贾诩、荀攸、程昱、蒋干一干谋士商议南下:
“孤闻刘备带着两县百姓南下,可有此事?”
程昱道:
“不错,目下刘备引着新野、樊城两县十万余众南下。”
曹操冷哼一声道:
“世人都说刘玄德仁义,爱民如子。孤观此人多的是假仁假义!他刘备连安身立命之所都没有,竟带着两县十几万百姓四处流亡,哼,此举与当年的黄巾乱党有什么分别?”
蒋干笑道:
“丞相所言甚是!这世间多的是沽名钓誉的名利客,丞相又何必介怀?只是可怜了那些不明世理的百姓。”
曹操长笑一声道:
“子冀此言最得孤心!”
正谈话间,忽有飞马来报:
“报!距襄阳三百里的当阳县发现刘备部踪迹!”
哦?荀攸正自饮茶,听到这个消息险些没一口茶水喷出来。
曹操更是惊诧,坐直身子直视那探马道:
“胡说!刘备走了大半个月就走了三百里?”
探马拜伏道:
“回丞相,千真万确,绝无虚言!”
程昱笑道:
“丞相勿疑,刘备领着十数万百姓如何快的了?”
曹操长笑道:
“真是天助我也!本以为,这次又让刘备跑了,想不到刘备竟如此不惜命,才走了这么点路。人来!召众将前来议事!”
片刻,众将来至殿内。
曹操洒眼众将心中暗道:这次绝不能再让刘备小儿跑了!本欲引大军一路南下追击,转念一想,若动三军,怕是又要耽搁不少时日,为防有变,不若先派一队轻骑先拿下刘备,以免后患!
想及此处,曹操看了看殿上众将,心道:刘备手下关、张厉害,此人需得修为高深;哎?刘备为人奸诈,极善逃遁,若他杂在十万多百姓中,此人需认识刘备……正想间,正看到河北名将高览,不由大喜,此人乃河北四庭柱之一,修为高深,为人谨慎,又识得刘备,正是最佳人选,当即道:
“殿下高览听令!”
高览闻令不由一怔,曹营猛将如云,高览虽有将令,但接头令的机会却几乎为零,当下愣了一下忙道:
“末将在!”
曹操道:
“孤与你将令一支,着你引五千轻骑于明日此时追上刘备,勿要不惜一切代价击杀刘备!”
高览躬身道:
“得令!”
转身方要去点兵,忽听殿下一人道:
“将军留步。”




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第二十五章 大难将至
众将闻得一声且慢,正自寻找说话之人,却见蔡瑁出列道:
“丞相,江南多的是阡陌小道,高将军不谙地形,需得一将引路方可。”
曹操闻言道:
“德硅所言甚是,德硅心中可有合适人选?”
蔡瑁叹道:
“本有一人最为合适,不过此人此时不在帐下。”
曹操闻言奇声道:
“哦?不知德硅所指何人?”
蔡瑁道:
“此人乃我荆襄第一猛将文聘文仲业!”
曹操闻言道:
“此人可是金乌将?”
蔡瑁点头道:
“正是!”
曹操道:
“早听说文聘勇猛,不知现下何处?”
蔡瑁道:
“正在襄阳。”
原来自王威护送刘琮走后,文聘便知刘琮性命不保,他心下愧疚,便向蔡瑁辞官归家。蔡瑁对此极为不满,因此向曹操举荐。
曹操闻言也猜到一二,不由眉色一沉道:
“文仲业因何未到帐下?”
蔡瑁迟疑道:
“这个……属下不知!”
曹操道:
“速传文聘来见!”
片刻,金乌将文聘来见。曹操坐在殿上威风凛凛道:
“文仲业未何来迟?”
文聘心中正自悲伤,不由道:
“身为人臣,不能使其主保其境,有何面目见人。”
说罢,悲伤不已。
曹操坐于殿上点头道:
“真忠臣也!诸君都当效仿仲业德行!传孤旨意,封文聘为江夏太守,赐关内侯!令引军开道,捉拿叛党刘备!”
说话间丝毫不容文聘回决,文聘正自犹豫,却听蔡瑁在旁边低声道:
“仲业,我冒死荐你,莫要辜负了我一片好心!”
文聘闻言暗恨蔡瑁,却听殿上曹操沉声道:
“莫非仲业嫌孤的封赏不够?”
这句话端的是杀意浓浓,文聘唯恐迁及家小,只得拜道:
“谢丞相!”
曹操点了点头,哈哈笑道:
“好!你随高将军同去,孤引大军随后便到!”
高览、文聘齐声道:
“诺!”
二人方要转身。
曹操忽道:
“且慢!”
高览二人回头看向曹操,曹操沉思片刻道:
“传孤将令: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若有斩杀刘备者赏金万两!封万户侯!行了!将孤的话传谕三军!”
众臣闻言无不惊诧,曹操也未免太看得起刘备了吧?荀攸心底一沉,暗道:刘备呀刘备,你竟如此不知死活,带什么两县百姓?唉,此番全看你造化了。不行,需得尽尽人事。
正想间,却听高览道:
“诺!”
高览、文聘转身下殿,高览从各部人马中抽调出五千轻骑,全速朝当阳县方向前进。
不表曹军飞骑追杀刘备,却说当阳县附近,刘备正带着两县十万百姓浩浩荡荡朝南流窜,但带着这么一群百姓哪里走的快?行走甚是缓慢,每天不过十里左右,江陵离此还有四百里,照这个走法,怎么也要走个一个多月。不过还好,曹操方向暂时还没有什么动向,但要这么个走法,曹操早晚会赶上自己的。
1...151152153154155...45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