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艺术家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七七家d猫猫
有人好奇,为何一直站在新闻自由的欧美政界人士,这次竟然会对新闻集团窃听时间做出如此强烈的反应。其实这和公众们激烈反应的道理是一致的,新闻集团旗下的大小报纸为了抢夺度假新闻。不惜以种种非法手段获取信息,这些行径不仅抵触了法律、违背的新闻伦理、冲破了社会道德底线,还侵犯了整个西方世界最为重视的**权。可以说,新闻集团是触到了整个社会的逆鳞了。
一直以来,出于对政府的不信任,公众认可传媒应当享有充分的新闻自由,以监督政府行为,保障公众利益。为此,即使个别新闻记者以非正常手段获取信息,但传媒报道真相的目的只要是为了公众利益。也能为公众所容忍。这就是公众人物**权总是无法得到保障的根源——公众人物完全是被政府所牵连的。
但是这一次新闻集团旗下“星期日泰晤士报”、“太阳报”、“世界新闻报”的非法行为,目的绝对不是为了暴露什么真相以维护公众利益,而纯粹是为了满足读者的窥探欲,借此刺激销量,追逐利益。这种赤果果谋取商业利益的行为,以牺牲公众利益为代价,必然遭受到强烈的谴责。
而作为在世界各地拥有多家报纸和电视台的传媒帝国,新闻集团在国际传媒业的影响力不容忽视,而这类不啻于作奸犯科的无耻行径。势必会动摇公众对传媒公信力的信心,连累整个传媒行业。所以。新闻集团成为整个媒体行业的标靶,毫不奇怪。
从现在的局面来看,新闻集团完全可以说是四面楚歌,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的政府都对急于撇清与新闻集团的关系,商业领域的股票暴跌更是让整个集团陷入了最大的危机,更不要说世界各地民众对鲁珀特-默多克和新闻集团的唾弃了。
伴随着美国联邦调查局开始调查新闻集团窃听九一一事件受害者电话的事件,鲁珀特-默多克知道,他如果再不行动,那么默多克王朝就要崩塌了。
在关闭了“世界新闻报”、左臂右膀全部都辞职、在英国全国性报纸上公开道歉之后。鲁珀特-默多克依旧没有能够控制住局面,一向目中无人的鲁珀特-默多克这次是真的栽跟头了,一个处理不当,就是整个新闻集团的覆灭。所以,鲁珀特-默多克选择了肖恩-霍尔——这次窃听丑闻的发起人。
把整个事件想清楚之后,埃文-贝尔发现,自己对于公司运作的认知还是太浅薄了。又或者说他始终没有真正接触到社会的黑暗面,即使埃文-贝尔两世为人经历过无数挫折,但杀人灭口这种事却始终没有面对过,所以。埃文-贝尔知道,自己还是太稚嫩了,甚至可以说太天真。
掀翻一个“世界新闻报”不算什么,新闻集团完全可以有其他手段让这家报纸换壳重生;但是肖恩-霍尔还有更强大的目标,那就是新闻集团。而现在,肖恩-霍尔的计划奏效了,他要面对的,自然是整个新闻集团的怒火。一条人命,在新闻集团的眼中根本算不上什么。
埃文-贝尔忽然就觉得很无力,他愤怒,他抱怨,他不忿,可又能如何?目前警方都说肖恩-霍尔的死因还需要调查,而埃文-贝尔估计,这一调查,就永远调查不出结果了,瘦死骆驼比马大,更何况,新闻集团是绝对不会留下马脚的。其实,如果真的要让一条人命消失,有太多太多办法,如果有人用枪命令你自杀,否则就枪决你,或者枪决你的亲人朋友,那你又应该如何抉择呢?
为肖恩-霍尔报仇?埃文-贝尔不认为自己有那么伟大的节操,但他的确为肖恩-霍尔的去世而不值,因为肖恩-霍尔还没有看到真正的胜利果实呢!新闻集团焦头烂额的状况这才刚刚拉开大幕而已。
击败新闻集团伸张正义?埃文-贝尔也不认为自己有如此高洁的品格,但他确实看新闻集团不顺眼,窃听事件之所以会爆发得如此严重,除了事件本身性质之外,新闻集团初期危机处理手段透露着他们骨子里的高傲,也是让人看不顺眼的——要知道,鲁珀特-默多克一直等到八月七日才公开道歉,这距离事件爆发已经过去了十四天!
埃文-贝尔也想要让新闻集团狠狠栽一个跟头,至于是否会破产,那就不是他一个小虾米能够控制的,好歹新闻集团是一个成立三十多年的巨鳄,是目前全球第二大的媒体集团。但是,埃文-贝尔却有心无力,现在要扳倒新闻集团需要的就是证据,比如说肖恩-霍尔死因中的疑点到底是什么!可埃文-贝尔偏偏没有这些证据,他也只能干坐着,毕竟他可不是詹姆斯-邦德,他也不是能力通天的特工。
无力。面对肖恩-霍尔的突然暴毙,埃文-贝尔除了无力还是无力。比起伤心、痛苦来说,埃文-贝尔更多是愤怒,还有愤怒所带来的无力。难怪这个世界上那么多愤青,因为生活处处都存在着让人束手无策的事情,特别是当所处层次越高的时候就越发现,这个社会太复杂了,复杂到让人觉得疲倦。
埃文-贝尔就这样静静地坐在原地,看着桌面上的披萨一点点失去了温度,外面的城市也逐渐黑暗下来,然后由绚丽的霓虹点亮。
桌面上的手机再次响了起来,埃文-贝尔没有焦距的视线只能感觉到手机屏幕的忽明忽暗,好不容易他才反应过来,拿起了电话,居然是伊登-哈德逊的来电。估计是泰迪-贝尔把事情告诉伊登-哈德逊了。埃文-贝尔把电话接了起来。
“我收到了一个快递。”伊登-哈德逊对着电话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个,让埃文-贝尔愣了愣,眉头稍微皱了起来,他知道伊登-哈德逊很爱开玩笑,而且都是冷笑话,但他听不出来这个笑话的笑点在哪里,“所以?”埃文-贝尔开口询问到。
“来自伦敦沃特福德区朗雷路的快递。”伊登-哈德逊接着说到,埃文-贝尔的脑子里对这个地址有了一些反应,他的眉头稍微往中间靠了一些,当视线扫到笔记本电脑的屏幕时,眼睛忽然就亮了起来,“肖恩-霍尔!”
伊登-哈德逊所说的地址正是肖恩-霍尔住宅的地址。
“是的,我不知道他为什么寄到帕罗奥多这里来。”伊登-哈德逊的语气里也带着一丝不确定,“估计是不知道你在哪里,而王子街十一号目标又太明显。”帕罗奥多的话,那自然就是youtube和脸书不久前才新搬进去的办公大楼了,那里虽然也是十一工作室的地盘,但目标显然小了许多。“他是六日寄出来的。”
八月六日,那就是鲁珀特-默多克公开道歉的前一天。
“什么东西?”埃文-贝尔脑海里似乎捕捉到了一些信息,但眼前却有一层薄薄的迷雾,无法揭开。
伊登-哈德逊也没有太过迟疑,“是一个u盘,里面的内容我发到你的私人邮箱里了。”伊登-哈德逊说到这里顿了顿,“埃文,肖恩是打算再次给新闻集团致命一击,不过武器的发射权现在是握在你的手上了。”
埃文-贝尔此时打开了邮件,附件里居然是四段音频,他点开第一段,里面的声音赫然传来,“肖恩!你不要挑战我的底线,你知道,当情况失去控制之后,集团得不了好,你也混不下去了!”埃文-贝尔顿时就愣住了,这个声音,不正是詹姆斯-默多克——鲁珀特-默多克的儿子!
作为一名绝对资深的记者,肖恩-霍尔又怎么会不留一手呢?看来,他手中一直都握有毁灭新闻集团的致命武器,但是肖恩-霍尔现在的处境已经遭到了新闻集团的全面封杀,根本就没有办法启动武器,又或者是他已经知道自己生命即将走向尽头的时候,说不定他启动了这个武器反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所以他把武器交到了埃文-贝尔的手上。
新闻集团打算杀鸡儆猴,但到底谁是鸡谁是猴,又有谁知道呢?
继续爆发求双倍月票!
大艺术家 1899 祸起萧墙
今天第三更,求推荐,求订阅!
伦敦时间八月十一日的深夜十一点,位于伦敦西北方位的沃特福德地区大半区域都已经进入了深夜睡眠状态,但热闹的夜生活还是让区域的另外一半呈现出五光十色的绚烂。哈里-沃夫开着出租车前往火车站去接客人,今晚十一点二十分有一班从伯明翰机场过来的直达火车,应该有不少客人。听着广播电台里播放着披头士的音乐,手指在方向盘上轻轻拍打着节奏,黑夜的寒冷都减缓了不少。
抵达火车站之后,哈里-沃夫摇下了车窗,熟练地和周围的同行们聊着天,不过他们并没有停留太多,火车站涌出来的人潮很快就让出租车司机们都忙碌了开来。一辆辆黑色的出租车分别上前,搭乘着出站的顾客,很快就轮到了哈里-沃夫的顺序,来人是一个高大的男人,披着一件黑色的夹克,浑身上下散发着冰冷的气息,和八月份的酷暑格格不入,不过在低温的深夜里倒也不太明显。
男人提着一个公文包,坐上车之后并没有立刻说出目的地,而是打开自己的公文包,似乎在忙碌着什么。哈里-沃夫礼貌地询问到,“晚上好,先生,请问你要去哪儿?”同时,哈里-沃夫看了看周围,不少车子都已经出发了,后面还有排队的车辆,所以他就缓缓发动了车子,朝前开去。
“哈里魁因购物中心,靠近商业街的那一侧。”男人出声说道。声音冷得像冰块,让哈里-沃夫不由自主打了一个寒颤,他连忙把刚才打开的车窗摇了起来。虽然现在是盛夏,但深夜的温度也不高,他刚才听广播说今晚才五十五华氏度而已。
哈里-沃夫一下就知道男人是不喜欢说话的那种个性,所以他也没有开口说话,甚至把广播的音量都调小了,只能够听到电台主持人的低语在安静的夜色之中缓缓滑行。
“把车速放慢一点。”男人突然开口说到,哈里-沃夫从后视镜看了一眼,就看到男人从车窗往外打量了出去。外面是英国水道公司的所在地。难道男人是过来出差的?哈里-沃夫又看了一眼男人膝盖上的笔记本电脑,不由肯定了自己的猜测。
哈里魁因购物中心靠近商业街那一侧,就是酒吧、俱乐部和餐厅的聚集地,夜生活最热闹的区域。哈里-沃夫估计,男人是前来伦敦出差的,刚刚抵达沃特福德,打算去酒吧里先放松放松,明天再开始工作。不过,这样一座冰山模样的男人。去酒吧里玩得起来吗?哈里-沃夫表示怀疑。
“从朗雷路那儿走。”男人的声音再次响了起来,哈里-沃夫倒没有太多怀疑。前往哈里魁因购物中心的道路有无数条,可以说是条条大路通罗马。“这里有自行车专用通道?”
听到男人的问话,哈里-沃夫顿时就明白了过来,看来男人就是居住在朗雷路附近,然后打算骑自行车去英国水道公司。“当然,沃特福德的地势平坦,非常适合自行车交通,平时大家都更愿意选择自行车上下班。”
打开话匣子之后,哈里-沃夫又瞄了一眼后座的男人。确定了男人并没有排斥的动作,他这才放心下来,絮絮叨叨地说起了沃特福德的自行车交通问题。经过朗雷路时,男人又说了一句“放慢一点”,哈里-沃夫完全没有多想,只是看到男人拿起手机在发短信的模样,但他嘴里还是接着说到。“朗雷路这里的位置还算便利,你朝南走两个街口,就可以看到……”
哈里-沃夫就这样一路说着聊着,虽然男人一点回应都没有。但他还是说的不亦乐乎。
如果此时有人时时刻刻关注着youtube的视频更新的话,那么就可以发现,英国时间八月十一日二十三点二十二分,有四个音频上传完成,如果去追查ip地址的话,这四个音频有两个是在朗雷路区域上传的,还有两个则是在朗雷路附近完成上传的。不过在youtube的视频海洋里,自然没有人会去时时刻刻注意这个细节,何况那些上传音频根本没有任何值得注意的亮点。
哈里-沃夫载着男人抵达了目的地,男人爽快的付钱之后下车,他从后视镜里看了一眼,男人果然朝商业街的酒吧方向走了过去,哈里-沃夫笑了起来,自言自语地说到,“祝你有一个美好的夜晚”,然后就再次启动车子,消失在了车流之中。
可是哈里-沃夫没有看到的是,男人朝商业街方向走出了半条街之后,又招手拦下一辆出租车,重新朝火车站的方向开了回去。
八月十二日,“卫报”第一时间发现了youtube的异样,关于窃听丑闻的讨论完全在网络上炸锅了,应该说是“再次”炸锅。 当然,比起幕后之人来说,音频的内容才是真正具有爆炸性的焦点。四条音频分别来自于肖恩-霍尔分别与“世界新闻报”前任主编安迪-库尔森、现任主编科林-梅尔的对话、肖恩-霍尔分别与新闻集团欧洲地区亚洲地区负责人詹姆斯-默多克、新闻集团首席执行官丽贝卡-布鲁克斯的对话。
这四段对话内容算不上完整,最长的不过一分五十秒,最短的则有四十秒,但却足以得出一系列劲爆的信息。
第一,安迪-库尔森和科林-梅尔都曾经直接下达了窃听行动的指令;第二,不止是目前已知的三家报纸牵扯其中,新闻集团旗下美国地区、澳大利亚地区的报刊杂志都直接涉及了窃听手段的运作;第三,目前推测出遭受窃听的群体已经从英语圈开始向中东地区、非洲地区等敏感地带扩散;第四,新闻集团已经开始尝试与戴维-卡梅伦、戈登-布朗、裘-德洛、休-格兰特、大卫-贝克汉姆等人的沟通,试图用钱摆平此事;第五,所谓鲁珀特-默多克对受害者米莉-道勒一家的道歉,其实不是鲁珀特-默多克亲自上门执行的,他只出现到现场拍摄了一组照片之后就离开了,诚意依旧有待商榷;第六,詹姆斯-默多克出席议会听证会时,涉嫌做假证,企图误导议员的判断;第七,目前新闻集团还在不断消灭窃听丑闻的更多证据,勒索邮件层出不穷。
这一系列的消息几乎以海啸之势在全球蔓延开来,这里面可以看出的问题十分清晰,那就是窃听丑闻远远比现在爆料出来的更加严重,不仅仅是英国地区已知的牵扯范围要再扩大一倍,而且美国、澳大利亚等地区也确定遭受窃听危害,甚至于中东敏感地区也没有能够幸免。另外,新闻集团依旧没有道歉的诚意,他们的危机公关选择最好的手段就是威逼利诱。
难怪网络上会炸锅了!
美国的联邦调查局已经于日前宣布介入这次窃听丑闻的调查,不过目前他们还没有调查出劲爆内容,现在这四个音频就确定了,新闻集团在美国地区的业务也不能从窃听丑闻之中幸免,这绝对是致命性的打击。澳大利亚也是如此,而暂时没有被音频中提到的加拿大同样人心惶惶。
原本仅仅局限于英国本土的窃听丑闻,现在向全世界蔓延开来,要知道,新闻集团是全球第二大传媒集团,除了中.国的两岸三地之外——鲁珀特-默多克曾经先后三次尝试进入中.国市场都以失败告终,几乎全球每一个角落都有新闻集团的身影。甚至于,还有人把新闻集团的窃听丑闻与间谍行动联系起来。
联系一下这四条音频之中的信息,再联系一下肖恩-霍尔的账号在肖恩-霍尔家附近发布音频的事实,最后联系到“死因无法解释”的肖恩-霍尔身上,几乎无需任何推理,新闻集团杀人灭口的阴谋论就在网络上完全扩散了开来。
这使得原本就触犯了道德和法律底线的窃听丑闻,彻彻底底沦为了道德沦丧的犯罪行为,如果警方真的确定肖恩-霍尔是死于谋杀的话,那么可以预见,新闻集团的衰败就无法阻挡了。
原本伦敦警方还遮遮掩掩,始终只是以“死因并无可疑,正在调查”为借口进行搪塞,现在也完全被推向了风口浪尖,人们完全有理由怀疑新闻集团与伦敦警方有勾结。为了避免窃听丑闻的战火烧到自己身上,伦敦警方几乎在第一时间就宣布肖恩-霍尔的死亡案件将正式展开公开透明的调查,以此避嫌。
当窃听丑闻的规模越来越壮观时,事件牵扯人也终于忍不住了,安迪-库尔森、科林-梅尔、丽贝卡-布鲁克斯、莱斯-辛顿等核心人物,在全世界的面前上演了一出狗咬狗的闹剧!
今天还是会大爆发的,努力求双倍月票!
大艺术家 1900 灰飞烟灭
今天第四更,求推荐,求订阅!
2008年八月份的热闹程度绝对可以在历史上的八月榜单之上跻身前十,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在北.京如火如荼地进行,这被誉为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一届奥运会;同时窃听丑闻的战火以一种格外丑陋的方式蔓延了开来。
原本都三缄其口、明哲保身的安迪-库尔森、科林-梅尔、丽贝卡'布鲁克斯、莱斯-辛顿,他们四个人都选择了辞职来保持自己与窃听丑闻的距离,当然,是主动辞职还是被迫辞职,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他们原本都已经离开了漩涡中心,但却因为肖恩-霍尔的那四条音频而从潜水状态完全被炸了出来。
其实,如果肖恩-霍尔没有去世,他是不可能会发布这四条音频的,一是他没有这个机会,当时他就是被新闻集团紧密监视的状态,二是即使他发布到网络上,估计很快就会被黑客拿下来,随后小命不保。但现在不同,肖恩-霍尔已经是一个死人了,在说话的是“音频”证据,那么,如果音频之中被涉及到的人不想步入肖恩-霍尔的后尘,就必须露面,澄清也好、背叛也罢,被镁光灯笼罩着保护着,他们才能活下来。
所谓的窃听丑闻,也许最开始只是某位记者为了一己之私,想出的方案,这是有可能的。但是当窃听事件上升到一个高度,甚至成为一个“产业”的时候,上司们不知道那就是不可能的。这个道理,所有民众都知道,但却没有人愿意承认。
现在,安迪-库尔森、科林-梅尔、丽贝卡-布鲁克斯、莱斯-辛顿这些被新闻集团抛弃的棋子为了活下去,就站了出来,他们彼此推卸责任,彼此指责谩骂很快事件就越闹越大。即使是新闻集团都不能例外,“詹姆斯-默多克、鲁珀特-默多克对于窃听事件绝对是一清二楚”的消息很快就得到了四位关键证人的肯定。这下,即使鲁珀特-默多克浑身都是嘴也说不清楚了,而在肖恩-霍尔暴毙之后这四位证人同时暴毙而亡似乎是难于登天的一个想法。
除了“世界新闻报”、“太阳报”、“星期日泰晤士报”之外,美国的“华尔街日报”、澳大利亚的“澳大利亚人报”也先后卷起了窃听丑闻之中,这也标志着,鲁珀特-默多克拿这四位辞职高层当替罪羊的想法正式破灭。
原本因为奥运会的开幕而暂时转移的焦点,短时间内又再次聚集了起来。
新闻集团还没有能够从第一波窃听丑闻之中走出来,又陷入了更深的泥沼。
詹姆斯-默多克在压力之下,宣布辞去新闻集团的职位这也意味着安迪-库尔森等人的指证都被证实了,他的确对整个窃听事件是知情的。而目前为止,詹姆斯-默多克也是窃听丑闻之中辞职的最高职位,这几乎等于承认了新闻集团总公司对窃听事件都是控制在手中的。
詹姆斯-默多克的辞职被普遍认为是弃车保帅,他的离开是为了将战火停止在他的身上,从而保存鲁珀特-默多克的实力。只要鲁珀特-默多克还在,新闻集团就有东山再起的一天。
但是从目前的局势来看,新闻集团的形式十分不妙-窃听丑闻爆发以来,新闻集团的股票一路下跌,七月二十二日是还有十八点零九九美元但是到八月七日时就只有十四点四七九美元了,而八月十六日,也就是yautwbe音频出现之后的第四天,詹姆斯-默多克正式辞职,新闻集团的股票则跌破了两位数,九点**九美元的价格,创造了新闻集团二十一世纪以来的新低,跌幅高达百分之三十一点六。
毫无疑问,这是新闻集团成立以来最大的一个危机,一个处理不当面临的就是灰飞烟灭了。
商场上一向是弱肉强食,新闻集团此时身处困境,各个竞争对手自然是蜂拥而至。全球最大的新闻传媒集团时代华纳面对如此良机,自然不会放过啃食竞争对手的机会,于是,各大公司都开始运作了起来。
鲁珀特-默多克果然不愧是一代枭雄他开始当机立断地拍卖旗下产业,报纸和杂志是主要处理的产业,其他部分除了制片厂、电视台和互联网这三大块,几乎所有产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这个场面就好像一群鲨鱼蜂拥过来准备肢解新闻集团一般,而新闻集团的选择就是壮士断腕,将非核心产业都进行抛售,保持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同时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在削弱窃听丑闻的负面影响。
高傲的鲁珀特-默多克终于低下了自己的头颅,虽然他在八月七日就在英国主流媒体上发表了道歉,但现在显然已经不仅仅是英国的问题了。于是,鲁珀特多克先是于八月二十一日在纽约以新闻集团的名义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正式承认了自己的疏忽导致了窃听丑闻的爆发,向所有民众表示道歉,并且保证未来绝对不会允许类似的事情发生。值得注意的是,鲁珀特-默多克使用的是“疏忽”,说明自己的连带责任,而不是直接责任,而詹姆斯-默多克就成为了最肥硕的替罪羊—即使他是鲁珀特-默多克的亲生儿子,在商业利益面前,亲情也不是最重要的。
随后,鲁珀特-默多克又在八月二十三日召开了股东大会,将董事会成员安抚了下来。最后,鲁珀特-默多克在全球各大城市飞奔着,亲临各个分部开会,竭尽全力将窃听丑闻的后遗症都清除完毕。
事件最终在詹姆斯-默多克、安迪-库尔森、科林-梅尔、丽贝卡-布鲁克斯、莱斯-辛顿都必须接受法庭判决的情况下,落下了帷幕,至于判决结果,那就必须等待英国议会举行特别听证会之后的判决了。
新闻集团经此一役,旗下产业缩水超过三分之一,股价依旧在个位数徘徊,并且呈现出缓慢下滑的态势,距离两位数的门槛越来越远,唯一值得安慰的是,下滑趋势总算是有所缓解。而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地区对新闻集团的调查还没有结束,想必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鲁珀特-默多克都有得忙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