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大艺术家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七七家d猫猫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米莉-道勒这样一个无辜女孩的身上时,公众们才开始感觉到了危机。因为不再是只有公众人物会遭受到媒体的欺压了,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能成为镁光灯下的受害者。
被成为无冕之王的记者就是“蝙蝠侠前传:黑暗骑士”里的蝙蝠侠,只是现在无冕之王手中的武器不再是对准小丑·而是对准所有平民,这种来自于内心的胆寒,足以让每一个人都瑟瑟发抖。但为什么无冕之王会把利刃对准平民呢?平民们的放纵又是否有催化剂的作用呢?
这才是埃文-贝尔感到内心寒冷的根本原因,他愤怒,同时也无奈。这也是埃文-贝尔愿意帮助肖恩-霍尔的根本原因,不仅仅是为了打击“世界新闻报”,更是必须让整个新闻界都意识到:他们手中掌握的武器是有多么强大·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而无冕之王们手中的照相机、录音笔和打字机能够带给人们无数信息,但同时也能带给人们无穷无尽的伤害。
埃文-贝尔原本是打算在二十四日站出来表示,自己一直饱受窃听的苦恼,但是事情的发展之迅猛显然是超出了他的预料。许多人总是以为媒体的力量是一个很虚幻的词,即使有当初诽谤事件的壮观,人们依旧觉得一夜之间就因为几条信息而翻天覆地的情况太过不可思议。
但事实上,在二十一世纪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的能量比任何一个时代都要更加强悍。当埃文-贝尔二十六日重新回到伦敦时,窃听丑闻的发展已经翻天覆地了。
埃文-贝尔是在议会大厦门口的游行队伍之中被记者们发现的,今天的游行是由英国一个致力于推动社会改变组织“三十八度”的成员策划的·他们要求对电话窃听案进行公开聆讯,这一游行最终吸引了超过一千名市民的参加,可见这次窃听丑闻已经了全民的公愤。
埃文-贝尔抵达希思罗机场之后,就直接前往了议会大厦,加入了游行的队伍。今天的游行赢得了大批公众人物的支持,包括了和埃文-贝尔一直不对盘的休-格兰特、曾经在“真爱至上”里有过一面之缘的马丁-弗里曼、还有饱受窃听困扰的裘德-洛和西耶娜-米勒。不过即使焦点再多,埃文-贝尔的出现还是轻而易举就赢得了所有媒体的注意力。
记者一拥而上,瞬间就把埃文-贝尔淹没了,周围伸过来的话筒就好像一座座碉堡一般,将埃文-贝尔团团围住·埃文-贝尔的任何一点声音都会通过话筒被录音机记录下来,人们不仅想要了解埃文-贝尔拒绝女王授勋到底是不是事实,还想进一步了解埃文-贝尔对整听丑闻的看法。
当然,埃文-贝尔亲自出现在三十八度组织的游行现场,就足以清晰表达他的立场了。
“埃文,你真的拒绝了女王的授勋吗?”这样的问题不绝于耳·几乎每家媒体都是从这个问题开始的。
埃文-贝尔根本没有抬手去接话筒的打算,因为话筒实在太多了,所以他双手就自然地插在薄荷绿的短裤口袋里,“你们觉得这才是需要关心的重点吗?”埃文-贝尔轻飘飘地一句话就算是作为回答了,有记者还想要出声,埃文-贝尔却直接打断了,“现在有记者采用非法的手段窃取新闻,这已经超出了道德底线,更是损害每一个公民的基本人权,你们却在关心其他微不足道的话题,为什么?”
现场不是新闻发布会,只是记者们聚集在一起而已,所以提问十分没有秩序,埃文-贝尔说话的每一个空档都有记者想要扬起声音提问,但是听到埃文-贝尔这一句“为什么”的时候,几乎所有记者心里都冒出了一个不妙的警告。
“因为我如系真的拒绝了女王授勋,那么这就是一个爆点,那么这就值得炒作,那么这就可以让报纸卖出销量,对不对?”埃文-贝尔一连串的话语就好像瀑布一下倾泻了出来,让现场记者都愣了愣,“这就是窃听丑闻会爆发的原因,因为你们愿意为了爆点、为了销量去炒作任何一个可能的焦点,因为你们愿意为了夺取更多的眼球用各式各样的方法将新闻变得危言耸听。你们只看到了‘我拒绝女王授勋,这样的一个话题,却没有看到‘世界新闻报,是通过什么手段得知这样的新闻,无论是我还是皇室,这都说明了他们手段的不光彩;你们更没有看到所谓的窃听背后是多么毛骨悚然的一个事实:那就是没有人是安全的,国家、政府一直在倡导的人权呢?在哪里?所有普通人的**权呢?”
记者被埃文-贝尔这一长串的话语堵得都说不出话来,但心里都在犯嘀咕,埃文-贝尔还不就是借题发挥。关于窃听丑闻的事记者们随后就准备要提问了,毕竟这才是真正的焦点。
可是没有记者敢出声反驳,因为埃文-贝尔说的对,记者第一时间把提问的焦点锁定在“拒绝授勋”这件事上,虽然原本想法是说这件事是窃听丑闻爆发的一个触发点,但内心深处又何尝没有进一步挖掘爆料的想法呢?
“你们是否想过,为什么去年和前年窃听事件先后两次爆发的时候,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不管是媒体还是普通民众,似乎都只是抱着看好戏的心态去看所谓的‘窃听,。”埃文-贝尔还是再继续说着,即使没有人提问,他还是轻而易举地把整个采访主动权掌握了过来,这一次,埃文-贝尔的炮口不仅对准了记者,还对准了所有普通民众,这让身后参加游行示威的市民们都安静了下来,“因为你们认为被窃听的是皇室成员,被窃听的是公众人物,被窃听的是原本就生活在镁光灯底下的人们,不是你们自己,所以无所谓。为什么?因为他们的**本来就是可以公开的,因为他们的生活本来就是曝光在镁光灯下的,因为他们就是被关在水族箱里供人观赏的动物!”
埃文-贝尔的语言十分激进,让现场的嘈杂全部都安静了下来,不仅是记者,就连旁边的民众都目瞪口呆地看着埃文-贝尔,“你们认为镁光灯本来就是公众人物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我们的**被曝光也是无所谓的,因为这是我们的选择。但你们是否意识到,生活在镁光灯之下是我们的职业,但并不代表着我需要将我床.上所有性.生活的细节都告诉你们!但你们就想看到这些,不是吗?八卦、绯闻、**、内幕、爆料……可是,你们却没有想到,但媒体手中的利器已经失去了控制,不再仅仅对准着公众人物,甚至将普通民众也纳入了攻击范围,所以,每个人都变成了潜在的受害者,每个人都感受到了秘密被曝光的危机。”
“我在这里想说的是,当你在担心是否有人在监听自己的手机、探听自己的秘密时,你们不想这样,我也不想这样,皇室成员、演员歌手、体育运动员,都不想这样。窃听丑闻是整个新闻媒体的一次毁灭性灾难,因为无冕之王手中的武器不再是舆论监督的利器,而是伸向所有人的一把屠刀!”
埃文-贝尔的声音,掷地有声!
爆发求双倍月票!
列表





大艺术家 1894 楚门世界
今天第六更,求推荐,求订阅!
埃文-贝尔不仅仅是在谴责窃听丑闻,更是借着“世界新闻报”这次事件谴责了整个媒体新闻行业的陋习。事件,越闹越大了。
其实埃文-贝尔知道,新闻行业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进化,也是有社会的需求才会如此的,这是一个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不是他一个单独个体就能够改变的事实。但窃听丑闻的爆发还是让埃文-贝尔感触良多,他是在为米莉-道勒鸣不平,同时也是在为自己所代表的公众人物鸣不平。
想象一下,如果不是新闻记者已经习惯于用窃听手段去窃取公众人物的新闻,从而满足了大众们的好奇心;那么当米莉-道勒失踪事件引起广泛注意时,“世界新闻报”就不会想到要利用窃听的手段去谋求更多的信息更多的细节,那么道勒一家的毁灭性打击也许就不会发生了。
窃听丑闻固然是“世界新闻报”的丑陋行为,但更是整个新闻行业畸形发展的一次警告,更是信息时代里一次严肃警钟。公众人物的**权基本已经消失,那么缺乏更多刺激的新闻媒体迟早会有一天把魔手伸向普通民众,因为无冕之王可没有蝙蝠侠的那份自制力,在利益的诱.惑面前,他们甚至愿意把灵魂出卖给魔鬼。
埃文-贝尔相信,窃听丑闻应该严厉惩罚“世界新闻报”,即使像上辈子一样将报纸关闭都不足够,甚至于还应该让新闻集团,乃至整个新闻界都得到警醒。埃文-贝尔对于肖恩-霍尔所说的要让新闻集团也付出代价,实在是再同意不过了。
所以面对媒体送上门的漏洞——率先提起了拒绝授勋的事,埃文-贝尔完全就是在借题发挥,他是故意借着窃听丑闻为理由发作整个记者群体和所有热爱八卦的普通民众。
现在市民们的娱乐心态已经十分膨胀,他们甚至是乐于在“世界新闻报”上阅读到各种名人的爆料,所以即使公众人物被窃听了·也无法触及他们内心的道德底线。只有当他们意识到,自己也是攻击目标范围之内的,人人自危的情绪才开始蔓延开来,这才有了这次窃听丑闻的爆发。
这是一种病。
埃文-贝尔想起了1998年一部惊艳全球的作品·“楚门的世界”。这部电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电视制作公司收养了一名婴儿,他们刻意培养他使其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纪实性肥皂剧“楚门的世界”中的主人公,公司为此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后这一切却只有一人全然不知,他就是该剧唯一的主角—楚门。
楚门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一座叫桃源岛的小镇——这实际上是一座巨大的摄影棚,他是这座小镇里一家保险公司的经纪人,楚门看上去似乎过着和常人完全相同的生活,但他不知道的是·生活中每一秒钟都有上千部摄像机在对着他,每时每刻全世界都在注视着他,更不知道身边包括妻子和朋友在内的所有人都是“楚门的世界”的演员。
这部电影之中的主角楚门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制造成举世闻名的电视明星,却被完全剥夺了自由、**乃至尊严,成为大众娱乐工业的牺牲品。同时也是对唯利是图、践踏人权的社会现象的强烈讽刺,更是对媒体“无冕之王”的价值观进行了强烈的批判。
其实公众人物就是楚门,人们不仅不会谴责媒体将“楚门”们生活曝光的行为,反而乐此不疲地观看节目的播放·就好像是一出活色生香的真人秀,他们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偷窥“楚门”们生活**、践踏“楚门”们尊严和人权的基础上,他们也成为了媒体的帮凶。但当有一天·当人们发现自己也是楚门的时候,那种从心底涌上的恐惧就爆发了出来。
这就是窃听丑闻爆发的根本原因,因为人们发现自己就是楚门——或者说有成为楚门的可能,他们害怕了。
这是多么可笑的一个局面,窃听事件本身是新闻媒体的一件丑闻,但何尝不是整个社会的一种悲哀呢?
埃文-贝尔看着眼前没有出声的记者媒体,最后说道,“这是一个楚门的世界,但没有人想要成为楚门。
说完之后,埃文-贝尔就拨开了眼前密集的记者群体·朝游行队伍走了过去,和大家汇合。留在身后的记者们全部都愣住了,他们想要提问的问题,埃文-贝尔都回答了,不仅如此,甚至还做了进一步的深入剖析和指责。特别是埃文-贝尔的最后一句话·“楚门的世界”,看过这部电影的记者都站在原地,思绪翻涌。
埃文-贝尔回到了游行队伍,马丁-弗里曼第一个就迎了上来,虽然两个人只是在“真爱至片场有过简短的交谈,但这并不妨碍马丁-弗里曼对埃文-贝的佩服——不是其他方面,只是单纯因为刚才埃文-贝尔的讲话和态度,让马丁-弗里曼佩服不已。
“你的讲话真的是太酷了。”马丁v弗里曼和埃文-贝尔握了握手,“‘楚门的世界,?”马丁-弗里曼笑了笑,然后竖起了自己左手的大拇指。
埃文-贝尔耸耸肩,“我只是被窃听的事弄烦了而已。”埃文-贝尔轻描淡写地说到,反正现在媒体都知道他就是窃听的受害者之一。埃文-贝尔回头看了记者群一眼,他能做的就是这些了,他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了肖恩-霍尔,同时也给了整个新闻行业一刀,但至于事件后续会如何发展,新闻行业又会有什么影响,就不是埃文-贝尔一个人的力量能够控制的了。
在这种社会事件之中,个人力量总是太过薄弱,埃文-贝尔是如此,肖恩-霍尔也是如此,即使是“卫报”也是如此。
回过头时,埃文-贝尔看到了休-格兰特,他正意味深长地看着自己,两个人的视线接触到,休-格兰特没有任何反应,只是仔细看了看埃文-贝尔,约莫两秒之后,这才移开了视线。虽然休-格兰特和埃文-贝尔一向不对付,就差没有在媒体上大打出手了,但这一次,休-格兰特对于埃文-贝尔的行为却是十分敬佩的:他自己就是窃听丑闻的坚决打击者,而他的决心还是不如埃文-贝尔来得强硬。
“你不担心媒体之后找你的麻烦?”马丁-弗里曼的声音把埃文-贝尔注意力拉了过来。可以想象,埃文-贝尔今天发表这番言论之后,未来肯定是会成为媒体的众矢之的,很难有安宁之日了。
埃文-贝尔不仅没有紧张,反而是哈哈大笑起来,“媒体从来就没有放过我的打算,不是吗?”不管埃文-贝尔今天的发言有多少效果,媒体对他对公众人物的态度都不会有本质的改变,即使有所收敛,但是八卦、绯闻、爆料······该刊登的,各大媒体都绝对不会手软。而埃文-贝尔从来就是狗仔队们穷追不舍的焦点,“不过就是多几辆狗仔队的车跟着我罢了。”埃文-贝尔毫不在意地就揭过了这个话题,让马丁-弗里曼哑然失笑:埃文-贝尔的这份胸襟可不是常人能有的。
“走吧,游行不才刚开始嘛,我看又要喊口号了!”埃文-贝尔指了指重新开始组织起来的游行队伍,示意让马丁-弗里曼一起上去,两个人并肩一起加入了游行的队伍中。
窃听丑闻爆发才不会三天,就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发展着,“世界新闻报”此时已经完全焦头烂额了,其他新闻媒体未尝没有抱着幸灾乐祸的心态在一旁观战,无论他们是抱着伸张正义的心情,还是落井下石的心情,亦或者是炒作新闻、博取销量的打算,但没有人会否认,自己就是积极地在收集更方面的证据,希望能够让“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的事件脉络变得更加清晰。
但今天听到埃文-贝尔的这一番话,丑闻的错误是在“世界新闻报”身上,但整个新闻界,乃至于现在社会对于八卦、爆料的关注才是真正的土壤。正是这片已经腐烂溃败的土壤里,滋生出了“世界新闻报”采用窃听手段去入侵普通公民生活的事件。
刹那间,窃听丑闻事件爆发出的能量呈现出两倍、三倍的态势增长起来!不仅是媒体们,社会学家、政治人物、公众人物都纷纷站了出来,对埃文-贝尔的言论发表了看法,这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窃听”,更是整个新闻行业与民众需求的纠葛,甚至牵扯到了新闻道德、新闻规范等深层次的问题。整个形势的变化让人完全无法预料。
当然,即使媒体互相指责,但整个社会环境也不可能马上就发生改变。说到底,人们对于八卦的需求是来源于精神生活的空虚——这是伴随着科技进步、社会进步而导致的结果,还来源于对于偷窥的好奇——这是人性劣根性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发扬光大而被彻底激发出来的属性,这些情况都不是说改就改的,说得玄乎一些,其实就是历史前进的必然。
所以,媒体们、社会学家们相互指责、仔细讨论之后的最终结果,还是落到了“世界新闻报”身上,谁让“世界新闻报”就是这一次的典型,窃听丑闻的爆发才是最显眼的靶子。绕了一圈之后,集中在靶子身上的视线越来越多,而对于“世界新闻报”的谴责即使用过街老鼠都不足以形容。
大爆发求双倍月票!
列表




大艺术家 1895 骨牌效应
界新闻报”与保守党领袖戴维-卡梅伦私交甚密,安迪-库尔森离“世界新闻报”之后就担任戴维-卡梅伦的媒体顾问,而戴维-卡梅伦更是和整个新闻集团都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样自由党领袖尼克-克莱格也没有能够幸免,他与鲁珀特-默多克的交情也不是隐藏的秘密。
这几条新闻直接就将“世界新闻报”送上了断头台,而新闻集团也不能例外。
二十七日当天,英国议会就针对“世界新闻报”的窃听丑闻召开紧急会议,首相戈登-布朗将丑闻形容为“极其恐怖”的无情行为,并承诺展开独立调查。
二十八日,默多克之子、拥有“世界新闻报”的新闻集团亚洲和欧洲区总裁詹姆斯-默多克宣布关闭“世界新闻报”。
从事件爆发,到新闻集团宣布“世界新闻报”关闭,仅仅不过四天而已,这也再次可以看到二十一世纪被成为信息时代的可怕,媒体的力量、信息的能量,在这次事件中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出来,一份创刊于1843年的报纸,在四天之内,就宣告了彻底的落幕。
“世界新闻报”甚至没有机会进行辩解,更没有时间进行还击。肖恩-霍尔策划了近半年之久的计谋,环环相扣,一击致命。窃听丑闻爆发短短九十多个小时之内,上周还发行了超过三百万份的报纸,这周就宣布停刊了。这就好像多米诺骨牌一般,第一个骨牌倒塌之后,之后所有的骨牌都无法幸免,新闻集团只能选择壮士断腕,否则最终倒下的就不会是仅仅一家“世界新闻报”了。
面对新闻集团关闭“世界新闻报”的举动,各方反应各不相同,但普遍观点认为这只是新闻集团的危机公关手段而已,不久以后报纸就又会以另外一种形式重生。
八月三日,周日,“世界新闻报”出版了最后一期,发行五百万份,用头版的“谢谢,再见”几个字,终结了这家报纸一百六十五年的历史。这比埃文-贝尔上一辈子记忆中的时间,提前了三年!
八月四日,新闻集团旗下的另外两家报纸“星期日泰晤士报”和“太阳报”又再次陷入了窃听泥潭。这两份报纸的工作人员,居然曾经入侵了现任首相戈登-布朗的法律文件,并前后六次假扮戈登-布朗用电话从银行骗取他的账户信息,非法盗窃布朗儿子的医疗记录。当时“太阳报”的编辑曾直接致电戈登-布朗,称他们已经获悉其子环游囊肿性纤维化疾病,并打算公之于众。戈登v布朗对此十分愤怒,甚至当众落泪。
飞往伦敦充当救火队队长的鲁珀特-默多克根本就无法平息人们的怒火,八月五日,鲁珀特-默多克不得不宣布,新闻集团放弃收购英国天空广播公司,扩张的计划遭到重挫。
八月六日,新闻集团在英国的最高级别经理、新闻国际首席执行官丽贝卡-布鲁克斯辞职;三个小时之后,新闻集团旗下道-琼斯公司首席执行官、曾经担任新闻国际总裁的莱斯-辛顿辞职。
八月七日,鲁珀特-默多克在当天英国各大主流媒体上刊登了道歉信,标题是“对不起。”此时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只剩下不到二十四个小时。
从七月二十三日开始,到八月七日,不仅仅是“世界新闻报”关闭了,新闻集团在英国的扩张策略也遭受到了最沉重的打击,更严重的还是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上投资者们对新闻集团的丧失信心,新闻集团的股票持续一周下跌,从七月二十二日的十八点零九九美元下跌到八月七日的十四点四七九美元,下跌幅度高达二十个百分点。
新闻集团承受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更可怕的是,整个新闻集团都遭遇了窃听危机,人们不由在猜测,既然“世界新闻报”、“太阳报”、“星期日泰晤士报”都牵扯到了窃听丑闻之中,那么新闻集团旗下的其他媒体呢?又当如何?新闻集团上上下下全部遭遇了信任危机,这让鲁珀特-默多克完全焦头烂额。
肖恩-霍尔真的做到了,在埃文-贝尔的小小催化之下,不仅让“世界新闻报”消失了,而且还让整个新闻集团都陷入了成立以来最大的危机之中。
多米诺骨牌效应,即使新闻集团壮士断腕,即时关闭了“世界新闻报”,依旧不可避免地让毒素蔓延了上来——或者说根本不是毒素蔓延上来,而是新闻集团体内一直以来隐藏着毒药彻底爆发了出来。
爆发还没有结束哦,继续求双倍月票!今天第七更,求推荐,求订阅!
埃文-贝尔的一番话,几乎是一下就让所有媒体都赤果果地暴露出来,甚至于无数普通民众都成为了埃文-贝尔指责的对象。这种无差别攻击,让人惊出一身冷汗。
按照想象,所有媒体和民众应该都会联合起来,对埃文-贝尔进行铺天盖地的指责,情况可能比当初诽谤事件还要糟糕上十倍百倍。但出乎意料的是,情况走势完全相反。人们把指责的矛头统一对准了“世界新闻报”以及其身后的新闻集团,彷佛要将所有的怒火都发泄在他们身上一般。
其实当人们受到攻击时,大方向上有三种可能,一种是忍气吞声,一种是还击回去,还有一种就是迁怒。媒体和普通民众遭受到埃文-贝尔的无差别攻击时,第一种情况自然是不可能的,而他们没有选择还击回去的原因很复杂,最主要还是他们被戳中了痛脚,“楚门的世界”所透露出来的黑暗讽刺,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就是电影里那些助纣为虐的残忍观众,所以就好像“楚门的世界”里一般,人们都开始谴责制作这档节目的制作人,全然忘记了自己当初就是这档真人秀的忠实爱好者。这一次,人们就选择了第三种情况,迁怒。
“世界新闻报”本来就有错在先,窃听米莉-道勒的手机,导致了杯具的发生。再加上迁怒的作品,人们自然把所有的憋屈所有的愤怒都加诸在“世界新闻报”身上,整个新闻集团都刹那间风雨飘扬起来。
肖恩-霍尔被逮捕之后,经过四十八小时的调查,暂时被保释了出来,他在自己的家中知道了埃文-贝尔的发言,就更加确定自己选择的明智了。埃文-贝尔拒绝女王授勋的事件作为新闻引爆点确实能量十足,而埃文-贝尔对媒体、对公众的影响力更是不容低估,轻而易举就将窃听事件推向了高峰。当事件变成丑闻之后·埃文-贝尔又在媒体面前用他出色的口才发表了那一番言论,完全就是在即将要被压死的骆驼身上再次放下了一吨巨石——不仅仅是一根稻草,完全是可以产生颠覆性作用的筹码。
1...762763764765766...96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