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大英雄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河马散人
技术再投资!
欧战的春风让全国上下多了上万家工厂作坊,但其中具备技术含量的却极少极少,而赚了钱的实业家们为追求更大利益往往会买成熟机器设备扩大生产,却忽视技术升级的重要性。相反国外就很重视,光是一种最简单的纺纱机为增加效率就改了又改,到现在都没中断。要搞工业,不能光靠国营和杨秋的几家集团公司,只有像巴玉藻这样的实业家涌现并成为中坚力量,才能算真正地成为工业国家。
可现在认识到这点的人却少之又少,即使有积极从事技术革新的实业家也因为资金、技术、底蕴等等限制难以维持,长此以往势必会打击他们创业和进行技术投资的信心。杨秋这次出来就是为调查这些小企业的生存状况,为接下来的第二轮工业改革做准备的。他继续说道:“你们的问题就是太过自信!如果我猜得没错,代加工恐怕只能维持工厂的日常开销,对吧?记住!先解决工厂的生存问题才最重要,哪怕像制造第一架金属飞机的容克公司那样,专门制造自己品牌的热水器,也能获得足够利润补贴技术投资的消耗。”
“我刚才的话或许也重了些,但还是希望你们好好努力,技术要抓紧,这是未来发展的关键,钱也要积极的去赚!两条腿才能走稳。”杨秋说完,起身拍拍飞机,笑道:“别沉着脸了,恰好我想到两个办法,或许能帮到你们。”
他的话如同暮鼓晨音震醒了两人。技术革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大量投资和长年累月的实验,所以的确到了需要先解决生存的问题,不然饿死估计也开发不出来。尤其是周厚坤,这架飞机可以说倾注了他所有心血,否则以他的能力早就可以去国外享受高薪了。对杨秋道破缺陷非常感激,说道:“副总统请说。”
杨秋走到发动机旁,做了个合拢的手势,将双黄蜂的概念提前10年拿了出来,说道:“既然重庆产发动机是9个气缸350马力,那你们为何不增加气缸数量呢?”
巴玉藻刚要说增加一个气缸加工难度就要高一倍,杨秋却已经继续说道:“你们想过没有。如果能将两台发动机背靠背重叠起来,形成双层18气缸,这样马力岂不是能增加很多?还有螺旋桨,我听外国一些朋友说过,他们正在研制三叶和四叶的螺旋桨,而且已经有些成果,效率要比双叶螺旋桨高不少。你们不妨也试试看。”
两台发动机背靠背重叠起来?!
周厚坤眼前一亮,他不是没想过增加气缸,但每增加一个气缸制造难度就高一倍。如果增加到11个气缸制造难度就要高5倍!现有的加工水平,一下子提高这么大难度质量肯定没谱。但如果将两台发动机背靠背重叠起来技术上是可以实现的,而且可以利用重庆已经初步成熟的现有技术。就算去掉自重、互相干扰抵消部分动力损失,也最起码可以达到600马力,等过几年加工和材料技术上去,岂不是前途更好了?
至于增加螺旋桨叶片数目更是为两人打开了另外一扇窗户,他们早就听国外有人在研制三桨叶,但苦于没有效率是否增加的数据,保险起见还是选择了传统的双叶螺旋桨,经杨秋这么一提醒,也有种立刻动手的想法。
见两人终于想通了,杨秋也笑了起来。扭头问道:“松坡。国民警卫队巡逻机采购的合同定了吗?”
“还没呢,招标会要半年后举行。”
杨秋向两人使个眼色,故意提醒道:“松坡,回去后你关照一下。巡逻机技术上不用太先进,机枪什么的暂不用太好。主要是航程和观察窗要视野开阔,两台发动机,机腹位置要是能多增加两个观察员位置就最好了。”
巴玉藻和周厚坤都是聪明人,这么明显的提示就是在告诉他们先争取这批巡逻机合同养活工厂。现有的双发运输机技术已经成熟,修改一下按照这个要求造出专用巡逻机对两人来说并不难,所以连忙感谢道:“谢谢副总统。”
杨秋指指飞机笑道:“先别谢我。背靠背重叠也不是那么简单。多叶螺旋桨光是优化外形和计算曲线就够你们忙活四五年了,所以等将来它真正上天时,一定要记得通知我。”说这番话时他心里其实也做好了准备,万一最后还是开发不出来,就拿出图纸直接仿造,毕竟这两款技术太关键。
两人也知道他没夸大,连连点头感谢,事实上双黄蜂发动机最后的确花了五年才逐步成熟,而四叶对称螺旋桨一直到1928年才完成设计优化。
几人笑着又聊了几句,杨秋还关照让工业部支援他们一批新设备后才拉着苗洛向回走。谭延闿并肩呵呵笑道:“还是副总统办法多,几百架飞机的订单要是拿下来,他们这架飞机恐怕就能上天了。”
“是啊。”蔡锷也说道:“建设工业光靠国家不行,欧美工业发达主要都是靠民间小企业,我们对这方面的关注还很不够。我觉得应该立法针对他们采取奖励制度,政府和军队的订单也要适当倾斜些,百花齐放才是盛世年华,单单国有壮大长期来看并非国家之福。”
杨秋同意他的意见。和军队一样,工业建设也到了全面转型的时候,必须趁这段和平时期加大力度鼓励私营和合资企业,把工商制度完善起来,促进专利保护和技术进步才行,这也是即将开始的重庆经济会议的一个重要议题。
三人一边走一边聊,就在这种聊天中第二轮工商刺激计划逐渐浮除了水面。
杨秋视察完湖南工业建设,又提前将双黄蜂发动机概念透露出来,最后带着苗洛前往重庆并参加五年计划后第一次全国经济会议时。新任国民警卫队外兴安岭防区总指挥,海兰泡民政署长王庚也带着两个国名警卫队旅正式从哈尔滨开进海兰泡。
2个旅近8千人浩浩荡荡开进海兰泡的消息瞒不住有心人,虽然是轻装的警卫队,但由于《上海公报》后欧美都承认这里属于中国领土,杨秋又鼓动南京单方面取消了全部不平等条约,日本再次失败更是加剧了中国独霸东北的势头,所以舒米亚茨基已经感觉到他的远东第一师日子将越来越难过了。
冰雪消融的勒拿河中游有个以淘金为生的小镇。这里就是雅库茨克,穷党在远东地区的根据地。这个原来的移民小镇如今挤满了来自远东各地的士兵和穷党支持者,随着大量汉族移民涌入东北和外兴安岭原俄国地区,有条件的俄国人大都移民走了,剩下的也都心中忐忑不知道未来会如何,这给游击队壮大带来了好机会。
任辅臣背着枪,带着几十位前来投奔的同胞向征兵处走去。这些从国内逃过来的人大都是当年被岳鹏和张作霖差点杀绝的胡子兵,他们好吃懒做惯了,哪怕有好政策也懒得去做。还有就是被煽动的蒙古年轻人,他们来这里还是因为当年哲布尊丹巴不明不白被害,使得很多人相信是国防军下的手脚,尤其是最近国会重分蒙古,将草原一分为三个省的事情更引起激进的蒙古年轻人不满。
但他刚走到门口,几位站岗的俄国士兵就举枪拦住他:“站住!”
任辅臣脸色微微一变,上海公报后游击队内的俄国和蒙古士兵就不太相信他们这些人了,还时常发生冲突,要不是舒米亚茨基比较公正一视同仁,内部火并都不一定。他用俄语说道:“我是任辅臣,是来带他们报名的。”
“报名来当奸细吗?”
“哈哈……为首的小队长挥挥手不耐烦的说道:“政委有命令,开会期间不准任何人靠近,尤其是你们……(未完待续)
辛亥大英雄 第五三七章 勒拿河畔的清洗声
“你说谁是奸细?!”
任辅臣发现这几个士兵和军官的脸都很生,正准备开口询问对方的来历,身后就窜出一位棉衣棉裤扎着腰带的年轻人,两把自来得手枪顶在虎口,涨红脸神色激动。何止是他,其它中国游击队员没有不愤怒地,几年来他们为革命事业冲在最前面,还多次与国防军交手掩护主力转移,功劳连莫斯科都嘉奖过,现在居然成了人家口中的奸细,谁受得了?
小伙子一拔枪,俄国士兵也纷纷举枪相向,场面顿时紧张了起来。
“虎头,住手!”
眼看酿成内部冲突,任辅臣连忙拉住叫虎头的小伙子,压住枪口说道:“我要求见舒米亚茨基同志。”
“司令员同志正在开会,立刻离开这里。”脸生的俄**官很不耐烦,斜眼瞅着任辅臣等人,似乎像在看一群待宰的羔羊般。
任辅臣没注意这个眼神,见对方不让见舒米亚茨基,又害怕酿成冲突吃亏,所以二话不说带着自己人向驻地走去。这种忍让的态度让跟着他的几位年轻气盛小伙子很不满意,连招呼都不打就分开路往另一边绕道回驻地。
这种无声的抗议让任辅臣心里暗暗着急,愈加希望早点见到舒米亚茨基化解矛盾。
但此时舒米亚茨基却在面临艰难地选择。
淘金场低矮的木屋内,几位远东军官和坐在一起。除了舒米亚茨基外有蒙古自治军领袖苏赫巴托尔,还有刚刚伪装成难民抵达的米洛诺维奇-基洛夫等中央同志。
波兰人的突然进攻恶化了本来已经复苏的俄国局势,“保卫莫斯科,保卫红色”的口号响彻整个俄国,在这个时候高层却因为是先波兰还是先东方产生分歧,就派基洛夫来远东调查情况。
他昨天夜里才抵达,但今早却已经精神抖擞的出现在大家面前。问道:“舒米亚茨基同志。介绍一下你们的情况吧。”
几年颠沛流离的游击生涯让舒米亚茨基眼窝深陷面色蜡黄,但精神还不错,为他介绍目前的局势:“情况很糟。去年开始中国人加强了伊尔库茨克、赤塔和海兰泡地区的清剿。我们很多同志都牺牲了。他们还加强了枪支管理,在主要道路都设立关卡和哨所,日本失败后我们的军火来源也被掐断。这几天南京又派来一位叫王庚的年轻人。还再次调来两个警卫旅,我们推断他们可能会在最发动新的进攻。
目前从庙街到下通古斯卡河,到处都能见到中**队的影子,我们对外联络的主要道路都被切断了。现在最缺乏的就是粮食!因为去年中**队发动大扫荡后,将所有产出的粮食都拉到兴安岭然后按人头发放,禁止私人拥有过多的粮食,征粮的同志都连土豆都买不到了,大家不得不靠吃野菜和打猎为生。”
短短一席话描绘出了远东游击队的惨状,当基洛夫听说粮食来源得不到保障后也很皱眉。远东西伯利亚地区并不适合耕种,粮食生产本来就少。现在又被切断供应,艰辛可见一斑。但他这次来不是为解决粮食的,而是要发动远东攻势,激起中国人的仇恨迫使他们向西北派遣更多部队,这样就能帮助斯大林同志说服中央先打西南而不是东方。
所以等舒米亚茨基说完后。他突然说道:“同志们,列宁同志着中央都知道大家很辛苦,所以专程让我来慰问大家。斯大林同志还向日本购买了一批粮食,相信很快就要运来了。
除了关怀外,斯大林同志还很担心你们的情况,他发现远东有崩溃的迹象。捷尔仁斯基同志领导的契卡也查到有人渗透到了我们的队伍中间,这都是很严重的事情!为保持部队的纯洁和对党的信任,中央希望你们能采取行动清除隐患,只要坚持到打败波兰人,我们的军队就会很快回来的。”
坐在旁边的苏赫巴托尔头脑反应较快,意识到这是个机会立刻说道:“中央同志说的很对,我就觉得那个汉军团有问题,好几次我们行动都遭到汉军的伏击,明显就是他们串通了敌人!”
他的话引来了不少人赞同,纷纷表示任辅臣等中国士兵不可信,这些反对者都是往日和中国同志有矛盾的军官,也有不少前沙皇时期加入革命的人,过惯了高人一等生活的他们哪能忍受昔日低贱的中国人和自己平起平坐。
苏赫巴托尔是前蒙古叛军军官,与舒米亚茨基领导的远东游击队合并后,借助穷党的力量逐步掌握了叛军大权。加上舒米亚茨基也是坚定地分裂蒙古,一心要将蒙古作为中俄屏障的穷党高层人物,得到他的全力支持后,蒙古叛军武装已经成为部队的第二大武装派系。尤其是《上海公报》后的蒙古分省行动,导致蒙古高层普遍反对,大量激进年轻人加入叛军,部队已经膨胀到三个团近6千人左右。
颇有军事素养的他见到基洛夫投来的赞许目光后,出于一心要让**立的心思,挥动手臂继续说道:“我们蒙古有句话,疮肉不割掉就会溃烂,所以我觉得应该对汉军士兵实施清洗,然后把忠诚的同志集合起来发动新攻势,分散汉军注意力,不让他们继续支持高尔察克匪帮。”
舒米亚茨基不是傻瓜,中国士兵串通中国国防军的事情肯定有,但是否清洗他有顾虑。首先他觉得现在不是清洗的好机会,由于国内面临波兰,高尔察克匪帮的数面夹击,需要先解决欧洲。中国团虽然被南京政府视为叛军,但毕竟同宗同源,一旦清洗事件暴露势必会激起中国民间的普遍愤怒。导致南京政府迫于压力向高尔察克提供更多援助,莫斯科压力会更大。
所以他对这个命令持怀疑态度,以托诺茨基和总参谋部的能力看,是不应该发出这道有可能激怒中国的命令的,而基洛夫本身又是斯大林派的忠诚追随者,对最近莫斯科的权力斗争他也通过难民了解了一些,所以不想卷入进去。
其次随着杨秋实施社会改革。强行推行《程诚法案》和社会化改革,提高工人待遇,限制工作时间。维持低廉粮食价格,继续对东北等地区实施军管等措施后,使得穷党理论向东发展受到阻碍。仅去年派往东北地区工作的同志就有数百人被当地民众举报后被捕,几乎陷入全军覆没的下场!
任辅臣率领的中国团是为数不多的穷党思想支持者,一旦对他们清洗并曝光,穷党理论向东发展的机会将更渺小。没有中国通道,再想要打破资本主义包围圈就必须向土耳其和波斯方向找出路,那样做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冲突将会更加激烈!
他想了想问道:“基洛夫同志,托诺茨基同志(托诺茨基时任红军总司令)和总参谋部也是这个意见吗?”
基洛夫似乎知道他会这么问,从兜里掏出一封信:“舒米亚茨基同志!托诺茨基同志领导的总参谋部出现了错误,所以斯大林同志已经要求纠正,并向列宁同志表达了自己的意见。这是他给你的信。希望你们认清楚形势,拖住中国,发动革命攻势才是最重要,而不是向资本主义妥协。”
舒米亚茨基打开信。信是斯大林亲笔写的,还附有契卡关于中国间谍渗透远东的报告摘录。信中措辞严厉地表达了他和莫斯科对远东这几年发展缓慢不作为的批评。认为远东西伯利亚第一师没起到牵制敌人的作用,才导致中**队大举进军西北。
这封信让舒米亚茨基有些发寒,虽然他远东地区的书记,但比起斯大林、托诺茨基、捷尔仁斯基和布哈林这些有希望成为列宁继承人的核心层,地位却低了很多,如果不能做出贡献。恐怕政治生涯就到头了。
基洛夫眯着眼睛,似乎对自己用斯大林的威信震住他非常满意,扭头自顾自的下达命令:“苏赫同志,扬诺夫斯基同志,现在是党考验你们的时候了,去执行这个任务,一定要注意保密!”
一心驱逐汉民势力想让**立的苏赫巴托尔立刻起身,和一位俄国团长一起走了出去,两位不支持清洗的军官本想发言,但看到舒米亚茨基都没说话,只得闭上嘴巴。
任辅臣并不知道自己率领的中国团转眼间就成了俄国内部政治博弈的牺牲品,和大家回到营地时已经是落日时分。
中国营位于雅库茨克西北10里,勒拿河畔的一片空地上,虽然大家因为信仰才来到俄国,但这里还保持着不少传统文化的影子。营地门口的晾衣杆上挂着过年时加工的咸鱼干,几位女同志一边埋锅做饭,一边悄悄絮叨对前景的担忧。
士兵也刚刚结束一天的训练,大家全都围聚在营地广场上闲话聊天,既有憧憬公有公产梦想的,也有谈国内改革的。见到他回来连忙闭上嘴巴过来问好。这个细微景象让任辅臣越来越担忧,营地里的怪异气氛他其实很清楚,自从去年上海公报的消息传来,大家和他之间似乎就出现了很大的隔阂。
从海参崴逃出来时,中国团曾有3000多士兵,但在接连扫荡后,大半都已经悄悄离开回国,虽然中途也有不少人补充进来,但也仅剩一千出头点人马。由于俄军的不信任,他们中大部分使用的都是又旧又破的老武器,全团甚至没有一挺机枪。
片刻后虎头等几位年轻人也回来了,但他们一回来就钻进营房,收拾好包袱就准备离开。任辅臣连忙阻止道:“站住!你们去哪里?”
外号虎头的小伙子是哈尔滨人,父母双亡,平日里就靠在当时的哈尔滨中东铁路局打散工糊口,没少挨监工的皮鞭。心怀不满的他是最早参加穷党并追随任辅臣来到这里的人之一。这样一个人突然要走,立刻轰动了整个营地。连几位做饭的女同志都纷纷围过来。
虎头年轻气盛,刚才的事情让他很憋屈,大喊道:“不干了!这帮俄国人,就从来没把我们当真正地人看!口口声声说同志,这是同志的样子吗?任大哥,兄弟跟着你干了6年,从来没有说过一句怨言!你说要打谁我们就打谁。可你说的好日子在哪里呢?
我们不怕苦,哪怕死了18年后还是一条好汉!可我们不想死得不明不白!你回头看看,兄弟们手里用的是什么家伙?十支枪里有三支是坏的。还有七支也都破得连熊瞎子站在面前都打不中。你再看看今天挡我们路的俄国兵,再去看看蒙古团,清一色水连珠和三八大盖!”他越说越激动。眼角都红了起来。这番话也引起了其它人的共鸣,纷纷看向自己手中又破又旧的武器,吸着鼻子沉默不语。
虎头红着眼珠继续说道:“你告诉我们,苦累都是暂时的,迟早我们会推翻这个吃人的社会!我们信你,跟着你,可要是再待下去,恐怕被吃的就是我们了!我是个粗人,自小爹娘就死了,连大字都不认识几个。但起码也能分辨是非。以前满鞑子为恶,咱老家年年饿死几十号人,俄国日本又屡屡欺压我们。可现在呢?我老家的人全都搬进了国营农场,种田都用洋机器,虽说大半要上缴国家。日子也没好过到哪里去,可好歹小孩能免费上学了,家家户户三天就能吃顿白米饭,逢年过节桌上还有不少鸡鸭鱼肉。”
“任大哥,兄弟们真不想干了,你说的那个好日子将来或许能成。可我们不想这么脚不不沾地混着了,回去哪怕是卖力气,也好过过这种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日子!”虎头说道动情处,单膝跪地流着泪将枪递给任辅臣:“事到如今只有两条路,大哥要么毙了我,虎头宁死也绝无二话,要么就请大哥成全我们,让我们回国自谋出路!”
十几个年轻人也纷纷跪倒在地,拔出配枪放在地上。整个营地都鸦雀无声,虎头的这番话算彻底把心思勾了起来。其实大家都知道国内变化有多大,所以这些年陆陆续续不知走了不少人。先回去的和这里也有些联系,所以都知道如今连海兰泡和赤塔都是大民国的了,不少人组织起来,几家几户一起凑钱买了土地,甚至还有干起开矿买卖发了财的。
反观他们这些犹犹豫豫没走的,且不说整日提心吊胆怕官军来剿,几年里连饱饭都没吃上一顿,所以大家的目光一下子都集中到了任辅臣身上。
任辅臣也是面色难看,国内的事情怎么可能瞒住他呢!其实他也知道,虎头他们想走不是一天两天,今个的事情不过是借口罢了。眼看理想和信念还比不上白米饭和热炕头吸引人,他也很灰心丧气。
捡起枪交给虎头说道:“虎头兄弟,你们想走就走吧,只是现如今你们都上了通缉名单,回去后恐怕要受罪的。”
虎头早已心硬如铁,把枪一推说道:“这枪留给大哥防身吧!国内现如今不准带枪,兄弟回去安安分分过日子也用不着这玩意。至于受罪。”他惨笑一声,目光从四周的同伴脸上扫过,说道:“不就是挨警察鞭子,当苦力修几年铁路嘛,以前遭多了这个罪,也不怕多挨几下。”
任辅臣吸吸鼻子,只得默默收起枪。虎头和十几个年轻人按江湖规矩磕了几个头算了清这段孽缘后,纷纷拿起包袱向外走去。
身后,一张张本来麻木的脸庞上都涌起了复杂神色。
虎头一步三回头的走着,眼看就要踏出营地重新开始新生活时,耳旁却陡然传来一声枪响。
“啪。”
冷枪声中,鲜血猛然从身边的伙伴胸口涌出,瞬间将棉袄染成了红色!再扭头,四面八方的丛林里突然冒出无数蒙古族士兵和俄国士兵!这个变故让整个营地都仿佛炸开了锅般!
当一挺日本三式重机枪从营地正面丛林里被蒙古士兵推出来后,任辅臣更是目眦欲裂嘶声大喊:“不要。”
“哒哒哒。”爆裂的机枪声中,勒拿河畔的清洗运动开始了,托诺茨基和红军总参谋部试图缓和中俄关系,先解决东方的想法被子弹无情的撕碎。
得利的是谁?(未完待续)
辛亥大英雄 第五三八章 又出事了?
再普通的人,打6年仗后也能成为优秀战士。
机枪发出嘶鸣的瞬间,虎头就下意识的扑倒在地,双手习惯性摸向腰带,但空空如也的带囊吓得他一身冷汗。
就在这么一瞬间,纷飞的子弹已经在营地内搅起漫天血肉,猬集在一起为伙伴送行的中国团士兵简直就是肉靶子,暴雨似的子弹击中他们身体的各个部位,鲜血、碎肢满地都是,很多人枪才举到一半,就被飞来的子弹击中。
勒拿河畔的这个小营地已经成了名符其实的修罗地狱,合围的蒙古和俄国红军士兵从四面八方冲入营地,肆无忌惮屠杀着丝毫没有准备的中国团士兵。一些凶残的士兵甚至干脆弃枪不用,用寒光闪闪的马刀剁砍昨天还被他们称为同志的中国士兵的身体。
一个伙伴抓起石块砸向敌人,但很快就被刺刀无情的穿透肚子。虎头见状知道救不了了,干脆鱼跃而起用肩膀狠狠撞开抽刀的敌人,顺势手一捞拔出他腰上的手榴弹后,转身就扔向从正门涌入的敌人。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榴弹暂时挡住了涌入的敌人,他借这个机会带同伴连滚带爬冲向任辅臣冲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