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女生存手册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御井烹香
九哥抖了抖肩膀,把七娘子的手甩掉了,才嘟囔,“就连七姐,都能进出小书房,为父亲分忧解难。爹却还把我当个孩子!什么话都不和我说,末了又反过来怪我没用……”
大老爷看九哥,就好像大太太看五娘子,是爱到了心坎里,才处处看得出不好,处处嫌弃。
“你这就叫身在福中不知福了,”七娘子顶了顶九哥的额角,“封家表哥也不过十五六岁,得中秀才案首,不到二十岁就中了解元,可你要问他,我看他倒宁愿有个严父管束,自己在家清闲读书……再说了,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你就安心多读几年书,来个连中三元,也不会比许家的表哥差多少的!”
提到许凤佳,她倒是想起了大老爷的那番话。
就不知道许家,到底是局中的一颗棋子,还是下棋人身边的心腹了……
以五娘子的心机,入主许家中堂,恐怕头两年将会非常吃力,也不知道许凤佳能不能护得住她……
正自凝思,九哥又长长地嘘了一口气。
“道理我都懂,就是……”他看了看七娘子,又把话吞进了肚子里。“不说了不说了。其实七姐不来找我,我也要找你说说话的。今儿爹什么都安排好了,只是不安排你的婚事,倒叫我很有些悬心,既然爹有了倦勤之意,想要回西北闲居,我还当你和桂家的亲事,已是十拿九稳……”
桂家身为西北地头蛇,若是有了桂含春这个女婿,别说大老爷自己也是从一线退下来的,就是个无名小卒,在西北都凭空多了几分面子。
七娘子摇了摇头。
怪不得大老爷不放心九哥下场考举人……这孩子的阅历,始终是浅了些。
“杨家统共就剩这一个女儿了。”她声调浅淡,“物以稀为贵,父亲是不会这么快就把我的婚事定下来的。是权家还是桂家,得看他老人家在变天后的处境,是难,还是易……这最后一样货,他当然要拿捏得久一些,怎么会轻易就贱卖了呢?”
这样编排生父,虽说话也不假,但始终失之不敬,九哥不由微微一皱眉,才道,“总归有封家表哥在,七姐怎么嫁,都不会嫁得太差的!爹也是,也是……”
却是难以为继。
七娘子微微一笑,也没有就这个话题继续说下去,而是轻描淡写,“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还要多谢封家表哥,否则,这个钓鱼台,我是坐不得这样稳的。”
九哥望着七娘子,半天才转过头去,声音发沉,“是呀,封家表哥已经能护得住七姐啦。”
又沉默了许久,待七娘子也出了神,才轻声嘀咕,“也不晓得我什么时候,才能护得住七姐……”
庶女生存手册 第一百五十五章 飘摇
第一百五十五章 飘摇
众人心里都有事,昭明二十四年的这个端午,就过得不大隆重。
浮皮潦草地吃过粽子,谁也没心思去看龙舟,大太太天天忙着打扮六娘子,翻箱倒柜,把历年来积攒的上等首饰一股脑儿地翻出来,带了三个女儿一道挑,什么金银珠宝、翡翠玉石,全都往六娘子身上招呼。
“这天家的嫁娶,我们历来是只能送衣料首饰,不能送田土的。”大太太也有安抚五娘子、七娘子的意思,“小六又没有多少压箱底的首饰,你们做姐妹的别嫌我偏心,小六到了宫里,若是打扮得不够漂亮,反而伤杨家的面子!”
好在五娘子和七娘子谁都不是在意这个的人,五娘子自己历年来积攒的首饰,早不比中等人家的主母差多少,七娘子更是只求得体两字,这些首饰看着虽漂亮,真要往自己头上插,她就觉得沉了。
又紧赶着把别院里几处锁起的楼阁打扫出来,让七姨娘挑一处住——虽然原本的居处也已经够舒适的了,但到底住了几年,指不定七姨娘也想换换口味。
更把思巧裳和纤秀坊的新巧花色,各式各样都采办了进来,预备着给六娘子带进宫中裁衣……六娘子一下就成了合家上下的眼珠子。
就连大老爷都频频召唤她进外偏院服侍,在小书房的言传身教、谆谆叮嘱,都是可以想见的。
五娘子自己也有不少事要忙,闽越王妃说是说当大媒,可以人家的身份,肯上门帮着提亲,已经是给了杨家、许家天大的脸面了,媒人一手托两家的琐事,杨家也不敢烦她,许家又托了萧总兵来做这个细活儿,萧太太一天三遍地跑杨家和大太太商量,婚期能不能近些儿,许凤佳今年年底就要下广州给海船试水,这一去可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了,许夫人身子骨不好,想早些看到嫡孙……
这么冠冕堂皇的理由摆出来,杨家还有什么可说的?五娘子只好开始收拾自己的箱笼细软,把十多年来积攒下的物事一点点的整理出来,预备着九月上船进京成亲。
就连九哥都忙着预备山塘书院的岁考,这孩子得了大老爷的几句话,知道这几年无望进场,反而更变本加厉地读书,好像和谁置气似的,恨不得头悬梁锥刺股,竟有了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劲头。
人人都有事忙,就显出了七娘子的闲。
台妈妈那里的课,是专为六娘子预备的,七娘子是不用去上的了。大太太院子里忙得不可开交,也没有能用得上七娘子的地方,就有,她也懒得去凑这个热闹。
大老爷那边整天不是和六娘子说话,就是把五娘子叫到小书房耳提面命,两夫妻好像一时都把玉雨轩里的七娘子忘了,五月整整一旬,都把七娘子晾在了一边。
七娘子也很享受这难得的空闲,每日里早上给大太太请过安,又和五娘子、六娘子打个招呼,就回玉雨轩练字读书,闲暇时偶然也刺几朵花儿,琢磨琢磨自己的打扮,赏玩赏玩首饰,和几个大丫头说说笑笑……日子过得和飞一样快。
一下就到了五月九日。
张太监早几天就派人和大太太商量,五月十日一大早,亲自派两个经过事的老妈妈,来接六娘子、七娘子到行宫吃茶。
虽然七娘子只是陪客,但当时说是说两个人,这个过场,也是要去走走的。张太监能特别派人来接,已经是给足了杨家面子。
大太太也不敢怠慢,九日晚上一请过安,就让六娘子回小香雪好生歇着。
七娘子倒是逍遥自在,她一向稳妥,这回更只是陪客,大太太自然放心,不过是略略叮嘱了七娘子几句,就放她回了玉雨轩。
才回玉雨轩,就看着几个小丫鬟在屋外梨林中捉迷藏,乞巧绑了红布遮住眼睛,靠在梨树上数数儿,“二十三、二十四……”却是一边数,一边悄悄地拉了拉红布,偷瞧外头的动静。
七娘子看得好笑,索性绕到乞巧身后,猛地拍了拍她的肩膀,“俏皮鬼儿,玩个捉迷藏也赖皮!”
乞巧吓了一跳,转过身埋怨,“谁偷看了来着——姑娘!”
这才蹲身行礼,笑盈盈地把七娘子让到了屋里,“上元姐姐已经去领饭了……姑娘喝茶不喝茶?”
“不喝,”七娘子随口应了一声,又问,“你立夏姐姐呢?”
“立夏姐姐的娘才出了外差回来,给她带了些玩意儿,托看门的嫂子行了个方便,亲自送到玉雨轩里来了。两母女刚才在梨林里说话来着,这会子不知哪去了。”乞巧交代起事情,永远口齿伶俐,七娘子听得精神一振,含笑点了点头,又和乞巧说些闲话,却是心不在焉,直往窗外看。
立夏很快也就进了堂屋。
乞巧不待七娘子吩咐,径自退出了屋子,七娘子于是期待地看着立夏,“是黄先生回信了?”
立夏面带难色,“信……却没有回。”
她喘了一口气,在七娘子耳边又轻又快地叙说了起来。
“奴婢的娘到了李家送过信,黄先生看了,面上的神色就是一变。”
“竟是当时就进了屋子,没有回信的意思,只说是叫奴婢的娘谢过七娘子惦记,说自己年纪大了提不了笔,不好回信……”
“回去就告了病,回了黄家村自己的屋子,奴婢的娘亲没有办法,只好日日上门拜访。拖了好几日,昨儿早上才算是见到了黄先生的面,黄先生第一句话就问,您是不是要参选太子嫔……”
“然后就说,你要是参选太子嫔,这个人,对您倒是有大用处。九姨娘在进纤秀坊之前,的确有过一门亲事,那人家姓郑,未婚夫就叫做郑连继,曾是个落魄的书生,屡试不第家计无着,由过世的封家大爷做主,封家出了五十两银子,郑家也出了五十两,都是两家半辈子的积蓄,交给郑书生在杭州贩布进京去卖。不曾想过了半年,等到的却是官差——与郑书生一同上路的一个粮油商死在了京城的一家小客栈里。郑书生却是再也没有音信。封家大爷是不做事只读书的,一家人全靠九姨娘同大嫂的手吃饭,没奈何只好进纤秀坊做了绣娘……”
“再往下的事,黄先生就不肯说了。听她的意思,那人像是还回过苏州,九姨娘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都贴给了那人,就连黄先生也是见过他几眼的。只是背着人命官司,在苏州站不住脚,很快又不知所踪,又过了几年,九姨娘就嫁进了我们杨家……当时给您的那块帕子,就是九姨娘在那人重回苏州后绣出来的,那时候九姨娘很开心,说是三年期满,就出纤秀坊,跟那人去京城——那段时间,她绣了很多嫁衣,只是后来全都绞了,这块绣帕还是黄先生看了不忍心,悄悄捡出来的。”
“黄先生也不肯写信,说是这种事写在信里太没意思,她知道奴婢一家人……跟着姑娘有几年了,才肯半遮半露地说给奴婢的娘亲听。”立夏明显地犹豫了一下,才续道,“奴婢的娘也是府里老人了,当年曾在纤秀坊服侍过几年,听她说,黄先生说得很是那么一回事,九姨娘当绣娘的时候,有几个月时常背了人流眼泪,不知道的人,都还以为她家里出了什么事……”
“黄先生最后才说,这人的身世,是九姨娘从前在刺绣的时候一点一点和她说的,原名是不是叫郑连继,时日久了有点记不清了,只记得这个人回苏州的时候,为了躲官差,就改了姓,叫连继了。”
七娘子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也不由得呼吸一顿,霍地站起身来。
立夏却显得很沉稳——或者她是早已猜到了这里头的内情。“到了要走的时候,黄先生又自言自语,说是这个人,现在恐怕是连名字都没有了,只得一个连字……他欠封家的情太多了,您要是能找到他,恐怕您要什么,他都会给……”
她住了嘴。
屋内一下就静了下来。
七娘子半晌才缓缓地又坐回了桌边,勾起唇角,露出一个讥诮的笑,“黄先生就是黄先生,到末了,还要和我开个玩笑。”
原名郑连继,后为避祸改姓为连,就叫连继,可连命根子都没了,这传宗接代的继字,自然是也不能要了,岂不就只剩一个连字?黄绣娘的这个玩笑,开得刻薄又锋利,看来,她和这个连继,说不定也有过一些渊源。
难怪封锦以稚龄之身能与东宫往来,难怪封锦会向她要九姨娘的绣品,难怪封锦会说一生中他只有欠九姨娘和自己……
七娘子咬住下唇,开了自己的妆奁,郑重从暗格里抽出了这条泛黄的绣帕,细细端详了半晌,才摇头苦笑,将它捏在了手心。
吃过饭,七娘子反而静极思动,去小香雪找六娘子说话。
这么多年下来,梅林虽年年修整,但到底有些老梅或是病或是死,当年系过秋千的老梅树去年冬天就没有开花,今年春天,大太太派人砍了,在原地补了一株小小的树苗,梅林里就有些疏疏落落的,并不大好看。
七娘子只是在梅林中稍微站了站,就进了小香雪,笑着问大雪,“六姐睡了没有?”
六娘子当然没有这么早睡。
她正在灯下赏鉴大太太给她的首饰,什么金团花、珊瑚边花、美人游宴玲珑掩耳、金麒麟、白玉荷包……林林总总,摊了一桌子。
“七妹。”见七娘子进了屋,她忙笑着招呼,“快来帮我挑挑,从前手头首饰少,反倒能花样翻新地装束自己,如今这么多好东西全给了我,我倒是不知道该怎么穿戴了!”
七娘子也就顺势在桌边落座,陪六娘子一起看她新得的好东西。
“从前东西少的时候,得一根宝簪都觉得稀罕,津津有味,能看好几天,如今这些东西多了,也觉得不过就是这么一回事。”六娘子说是这样说,可手上却不停,把金团花往头上插了,“哎哟,十多两的东西,插多了头上沉得很。”又拔下来换了个玉鱼儿小簪。
“六姐就是爱这些动物花草。”七娘子也挑了个金蝴蝶钗,插到六娘子头上看了看,“明儿不过是初选,打扮得体就好,太亮眼反而遭忌……”
六娘子嗳了一声,“你说得对,这些太招摇的首饰,还是都收起来。”就又开了妆奁,和七娘子一起一个个插进棉套里,好生把这些个金贵的物事收到匣子里。
“我还惦记着请母亲为我新打个大些的妆奁。”六娘子一边动作一边唠唠叨叨,“这小箱子里瓶瓶罐罐的实在是太多了,挤挤挨挨,一不留神就能打碎一个……”
七娘子望了望墙角新添的自鸣钟,见时辰已经不早,大雪等人又都在外头忙活,便抽回手,拿起一只金麒麟举着在灯下细看,漫不经心地问六娘子,“六姐已经下定决心,要嫁进东宫,为太子嫔了?”
和什么人说话都得讲究个技巧,和六娘子这样的人说话,最犯忌讳的就是摆明车马是来恳谈的,就连在大老爷、大太太跟前,这位憨小姐都不肯露出自己的心思,虽然多年来两人甚是相得,七娘子却也不觉得自己能随便几句话,就打开六娘子的心扉。
六娘子手一顿,脸上就显出了些似笑非笑的样子。
“这个决心可不是我下的。”她也拿起一枚宝簪,随手划着桌上的一两星滴蜡,“七妹,我们两姐妹要好了这么多年,姐姐也不瞒你,这女儿家,还不都是像金簪草?飘到哪里,就在哪里落地生根繁衍子息。进东宫也好,嫁进李家也罢,反正我都不吃亏的,人生到处何所似,恰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么!”
七娘子仔细地看着眼前这黄灿灿的麒麟,口中轻声地笑,“六姐这样说,其实还是不愿去争……”
她心底忽然涌上了一股深沉的无奈,索性放下麒麟,直视着六娘子,认认真真地开了口。“六姐,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我一直以为你对十一世兄,是有些情意的。”
在柔和的烛光下,六娘子的面容更显活泼,烛火一跃,面上似乎就换了个表情,她咬着下唇怔怔地呆坐着,望着手中的梅花宝簪,半天,才长出了一口气。
“就算有一点情意,又如何呢?”她缓缓举起宝簪,插到了发髻中,对着小玻璃镜自照片刻,才又拔下了簪子。“李家是什么样子,你心里也有数的,论人事论心机,都是数一数二的乱,说算计,也比得上宫里。可说尊荣,那是难及万一。一样是钩心斗角,与其嫁进李家,倒不如进宫为妃,对谁不是陪小心?我宁可对太子妃、对皇后、对贵妃陪小心,也不要对着李太太!”
六娘子对李太太的顾忌,的确是早有流露。
七娘子心下感慨万千,沉默了半晌,才小心翼翼地道,“其实按理,我是最没脸对你说这话的,表哥的事,或者你心里也有数……可我还是要和你说这话,六姐,李家的事,能争,还是争一争的好。宫里虽然尊荣,但太子性格深沉,你出身又不显贵,美貌或者也是遭妒的根源。若是能和十一世兄双宿双飞,岂非胜过在宫中打发日子?你和我不一样,我若答应了表哥,恐怕都活不到出嫁的时候,可你即使选秀落选,以太太的性子,必然不会太高兴,但终究这不悦里没有私怨……日后在夫家,还是有人为你撑腰的。”
七娘子这话,不可谓不坦诚了。
六娘子一下也就怔住了。
半晌,她才略显烦躁地叹了口气。
“若是父亲没有告病的意思,说不准听了你的话,我还真会……可现在说什么都晚啦,以李太太的性子,我们家一从江南总督的位置上退下来,恐怕她就要变一张脸。李家孩子那么多,十一世兄能分到多少银子?贫贱夫妻百事哀……”她娇美的面庞上,双眸熠熠,已是流露出了罕见的精明冷静。“再说……一点点喜欢,当得了什么事?这世上值得我关心的人多了,你看看七姨娘原先过得是什么日子,现在过得是什么日子?七妹,若你不是庶女出身,这些话我也不会同你说。同七姨娘相比,那一点喜欢又算得了什么?我一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要她风风光光安度晚年。这想望原本非分,如今却能成真,我不知有多开心!”
在这一刻,她才对七娘子真真正正地敞开了外衣。
七娘子深吸了一口气,没有再多说什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六娘子不是五娘子,脚底下的路,她看得很清楚。
她探手入怀,“既然如此,那就请六姐为我转交一样物事,可好?”
庶女生存手册 第一百五十六章 风雨
第一百五十六章 风雨
“这是九姨娘当年留下的一张绣帕,据我所知,太子身边的大伴连太监,想要这东西已经有许多年了,甚至于连封家表哥也辗转询问,问我手上有没有留存。这张绣帕是九姨娘做给没进府前曾有的一位相识的,对连太监来说,意义自然又相当不同。六姐进宫后如有机缘,可以为我转交连太监,或者能和他搭得上话,也是难说的事。”
连太监身为太子大伴,在后宫中只怕连太子妃都不敢轻易得罪,六娘子如果能和连太监交好,自然有数不尽的好处。
她却久久地凝视着七娘子,半晌都没有接过七娘子手中的绣帕。
“我其实很羡慕七妹。”六娘子蓦地转过头,轻轻地拈起了这泛黄的织物。“从小就那样有主意,有谋略……心里不知藏了多少弯弯绕绕,虽然面上不显,可就是有本事把太太,把老爷,甚至于把整个杨家的态度扭转过来,你想要什么,就一定能得到。”
“我就不一样了,自小就不机灵,玩心计轮不到我,拍马屁轮不到我,我能有的,不过老实本分、乐天知命八个字。”
“若不是运气不错,太太为我说的两门亲事,不论哪一门都能遂了我心中的想望。嫁进李家,我和十一世兄青梅竹马,对彼此都有好感,嫁进天家,从此就有了我梦寐以求的尊荣……”
“可我不禁也常想,要是太太把我嫁到天边去,嫁进个只有壳子好看,私底下乱成一团的人家,我该怎么办?我没有一点办法!”
“我只好拼了命地做出可爱的样子,让太太在安排我的时候,顾惜着我可爱,垂怜我可悯,别对我那样坏……可或者是已惯了这样,我竟觉得这样随波逐流的日子,也很省心。世事本来就难以预料,我们都是风里的一根金簪草罢了。不管飘到哪里,只要能生根发芽不就够了,接下来的事,又有谁会知道呢?”
“没有谁能把命捏在自己手心,该放手的时候,也该试着放手。七妹明白我的意思吗?有时候,或者你也可以试试看放手的滋味……”
她托了腮,微微偏着头,一双点漆似的大眼睛,在灯下一眨也不眨地望住了七娘子。
七娘子冲着六娘子微微一笑。
心底有千言万语,却是一句话都说不出口。
宫中的人事倾轧,只有比官宦人家更残酷,更冷血,只看太子的行事手段,就知道这位准皇上也不是省油的灯,不像是耽于美色之辈。
六娘子生得又美,出身又低微,在宫廷斗争中,没有谁比她更合适当一杆枪使。她的命运,实在比嫁进李家要更莫测得多,也更着重于运气两个字。这根金簪草能不能在宫里发芽,还得看天候。
可是就如六娘子所说,多年来她没有为自己经营过,如今手中也就没有可以和父母对弈的筹码,顺从安排随波逐流,也已经是最好的选择。
好在,她一向也很有运气。
她微微垂眸,看向了六娘子手中的绣帕,心头的不舍之意,一闪而逝。
只盼着这张绣帕,能给六娘子带来些好运气。
“我明白六姐的意思。”她真心实意地点了头,“从今日起,我也会学着放手……只是六姐也要记住,不论你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都不能完全放手,在宫中更是如此,你心里要有个提得出的章程,知道该亲近谁,该疏远谁,什么时候得宠,什么时候蛰伏……这都是有讲究的事!若你没有把自己的命运握住,所谓的放手,也根本无从谈起。”
六娘子神色一动,“还请七妹指教。”
说到斗争,再没有人比七娘子更有心得。
七娘子略作沉吟,接过了六娘子的金簪,划起了新滴下的蜡珠,“太子妃虽然希望在东宫有个自己人,但自然也不希望这个自己人最终能坐大到威胁自己的程度。六姐出身不够高贵,其实正合太子妃的心意,头几年,肯定会尽量拉拔你,给你脸面。”
“东宫一向不喜欢别人打听家事,如今宫中虽有良娣孺子,但谁受宠谁不受宠,外人却无由得知。如果能得到连太监的几句指点,自然是受益无穷,封家表哥……或者也可以对六姐有所照应。不过内外有别,想在宫中站住脚,还是要找到自己的位置,一心笼络住太子妃与连太监两人。至于东宫,反倒要靠后些。”
“总之一句话,为杨家计,或者父亲母亲会希望六姐早日生育子嗣,可为六姐自己着想,恐怕这子嗣还是晚些为好,六姐今年才十五岁,再过五年,也都是青春年少,可五年后,如今的皇长孙就有六七岁,恐怕也要立储了……虽然时间可以变化,但在立储后生育,太子妃会放心得多……”
六娘子美目异彩连闪,蓦地抓住了七娘子的手,“听七妹这一说,我心里一下就豁然开朗。你又送我这样好的人脉,又送我这么多良言――真不知道该怎么谢你才好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