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极品小郡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一语不语
韩健看着法亦离去的背影,心中有些不舍。本来他已经作好了让法亦退出江湖,安心进入东王府,可这次他也是没人可用,只好让法亦去帮他做事。他心中也很希望这是最后一次。
“东王殿下,陛下醒来,要见您。”女皇身边的小宫女匆忙来到韩健的营帐,娇滴滴说道。
“嗯。”韩健应了一声,“前面带路。”
韩健随小宫女到了女皇寝帐,韩健一进。女皇便让宫女退到帐外。不许任何人进去。
等人出去,韩健仍旧立在原地像是有些怔然。女皇好奇打量韩健一眼,道:“过来……扶我起来。”
“哦。”韩健这才缓过神,上前扶女皇起身。
女皇坐起身。半靠在韩健怀里。脸色多了几分安详。
“你师傅不是在。怎不见她?”女皇突然问道。
“我让师傅帮做件事……”韩健说着,看了女皇一眼,有征询的意思。
女皇笑道:“你把人都派遣出去了。才来问我,我说反对来得及吗?是否能说是为何事?”
韩健本来不想说,但他也记得法亦的那句话,有些事必须要先告诉女皇,否则女皇会有被人出卖的感觉。
“我让师傅,去帮我与西王军和谈。”韩健直言不讳道。
本来韩健以为女皇会动怒,或者是生气,但女皇身体一动未动,半晌之后才叹口气,道:“而今平城灵草被烧,与希望王军和谈,的确是再合适不过的时机。”
“陛下,你不怪我?”韩健心中有些愧疚道。
“怎会?”女皇叹道,“若非我心中有执念,与西王府和谈,的确是如今进取洛阳的最优选择。而今你取得了豫州兵马的调度,再瓦解了西王军与北王军的联盟,先破北王府,再破西都……只是,杨平举真会答应你和谈的条件?”
女皇没有直接问他关于和谈的条件,只是问杨平举是否会答应,本就要让他自己说出到底他用什么条件来换取与西王府的合作。
而今这情形下,西王军虽然是折损了粮草,但兵马上并无折损。开战起来,西王军也不一定会输。要是韩健没有足够吸引杨平举的条件,杨平举不会答应议和。
“我一切都是为了洛阳。”韩健道,“在和谈条件上,我有所言明,除了洛阳城,黄河以北,江都兵马在一年之内不会做任何干涉。”
说完这些,韩健感觉到怀中的玉人身体颤抖了一下。
韩健心中抱着愧意,这些话,本来应该提前对女皇说,等事情到了这份上,他才言明,有些先斩后奏的意思。他也是担心女皇不答应,现在看起来,女皇也并未有情绪上太大的变化。
“那一年之后呢?”女皇开口问道。
“或许不用等到一年,我们坐拥豫州和江都,洛阳之地,与杨平举再展开最后的争夺。若是一战可定,江北再无战事,天下便也可重新安定下来。”韩健语气平和说道,“陛下想骂,便骂。这些事,我是自作主张,没有向您请示。但这一切,也只是初步的构想,兵马明日仍旧会往沁水的方向去,到时候沁水之前,或有一场决战,或会演一出好戏。”
女皇淡淡笑了笑,道:“你还称我陛下?”
韩健手揽着女皇的腰,觉得有种熟悉的感觉,却也很陌生。轻轻唤了一声:“瑞儿。”
女皇脸色有了丝血色,身体却好像是更累,靠在韩健肩膀上,道:“你做的没错,我为何要责怪于你?若然这场仗继续下去,就算能击退西王军,东王府和南王府的兵马也要损兵折将。再去与北王军争夺洛阳,无任何胜算,反倒可能会令豫州和江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现在,只是一纸和谈,便可保那么多将士的身家性命,也算是为江北安定着想。”
“瑞儿不怪责便好。”韩健心中虽然有些欣慰,却也更担心。他只怕女皇只是安慰他,没有将心中的怨责说出来而已。
之后,韩健抱着女皇,静静过了很长时间。韩健觉得这一刻很温馨,从他开始追求女皇,到最后两个人可以抱在一起,前后已经经历了一年时间。
这一年时间里,发生了太多事,江北已经是一片动乱之中,而女皇也是去而复返,终究好像落叶归根一样。
“明日出兵,瑞儿不知你能否经得起旅途劳累?”韩健突然打破沉默,轻声问了一句。
女皇微微摇头,道:“你便让苁儿来陪我吧。你不会不舍得吧?”
“怎会?”韩健笑了笑,心里还是觉得怪怪的,女皇这么向杨苁儿示好,到底他也没看懂。女皇只是为将来委身嫁入东王府做准备?
韩健摸了摸女皇额头,还是有些烫,说明女皇身体的病并未痊愈。他很清楚,对于一个练武之人来说,轻易不会得病,可一旦得病,内息不调,要恢复起来破费周章。
“陛下还是先休息,我去把事情安排好,明日行军,还有南王府出兵的事,还要与南王再作仔细商议。”韩健道。
“嗯。”女皇点点头。
韩健扶女皇躺下,看着床榻上一脸病容的女皇,韩健心中情绪有些复杂。现在正是多事之秋,平城之战结束还不到十二个时辰,又要与西王府匆忙议和,说到底,在战场上根本不能有什么原则。就算是曾经的敌人,在面对共同的利益之下,也要学会取舍。而现在,他便是在违背自己一贯的原则,在与虎谋皮。
从女皇寝帐出来,韩健并未先去中军大帐商议出兵之事,而是回去看了杨苁儿。
本来他以为杨苁儿这几天劳累,可能还在休息,没想到还没到自己的营帐门口,便见到杨苁儿立在营帐门前,一脸急切望着中军大帐的方向。在见到他之后,杨苁儿脸上露出欣喜,好似久盼郎君归来的少女一般,上前拉着韩健的手臂。
“苁儿,都老夫老妻的,让人看到不好,进去说话。”韩健笑道。
杨苁儿白了韩健一眼,却是拉着韩健的衣袖,两人一起进到帐篷里。进到里面,杨苁儿便把韩健按在座椅上,然后拉过一张椅子,靠着他坐下,整个人都投进他怀里。
“苁儿,怎么了?”韩健本以为杨苁儿只是对他依恋,仔细一看,却发觉杨苁儿在他怀里流泪。
杨苁儿不做声,只是暗自垂泪中。
韩健扶起杨苁儿,杨苁儿的泪水更好似决堤一般,韩健叹道:“苁儿,有什么话,直说!”
一个倔强如斯的杨苁儿,竟也会这般垂泪,韩健便也感同身受,很想将之好好疼爱。
“相公,将来……会不会休了妾身?”杨苁儿突然道。
“这是什么傻话?”韩健皱了皱眉头,说道,“到底发生何事?”
杨苁儿没说什么,继续靠着韩健。韩健以为她有什么心结解不开,不明言,也不好再问
过了很长时间之后,杨苁儿才道:“相公,将来……陛下是否也会进东王府……”
杨苁儿声音越说越小,最后声如蚊呐。韩健听到这句话,心中便不由一叹。既然杨苁儿这么说,就说明她已经察觉到他和女皇之间的关系。
“苁儿,有些事……不是为夫想瞒你。只是……连我自己,对一些事也没有准确的定义。便好像你说的事,我也没法给你肯定的答案。”韩健道。
杨苁儿低下头,好像很难过。
韩健一笑道:“不过有些事我可以向你承诺,即便将来陛下可能进入到东王府,也绝不会影响到苁儿你在为夫心目中的地位。我们是夫妻,这一点,便是陛下杀了我,也无从改变。”(未完待续
...





极品小郡王 第四百六十四章 洛阳之战(一)
进入到十一月,豫州之地气温骤降,早晨起来便能看到士兵脸上结着霜。但东王军兵马却要马不停蹄,在与豫州兵马的协同之下,一起往沁水方向追击,在十一月初二,双方已经在沁水河岸架开决战的架势。
沁水,是豫州北边一条并不太宽的河流,西王军李代兵马之所以选择沁水驻扎,是因为这里进可攻退可守,适当可以选择退过沁水,直接往关中方向撤退。
这次东王军和南王军追击速度缓慢,被西王军看来是有机可趁。在东王军九万多兵马汇兵一处,并且驻扎在沁水东岸三十里开外之后,西王军派出小股的试探兵马,却也浅尝即止,并未与东王军展开真正并马上的交锋。
此时,从豫州过来的,以镇南侯黄仕琅亲率的三万南王府兵马,却也沿着沁水一路北上,在初二这一天下午,驻扎在距离西王军主营地四十里之外的地方。这时候东王军和南王军驻扎距离有二十里,彼此呼应,随时可以对西王军主营地发起攻击。
双方的兵力,西王军有曹百川六七万人马,加上李代的五万援军,兵马数量在十一万左右。而东王军和南王军的联军,则是有十二三万,联军在兵马数量上占据优势。
而在粮草补给上,则是因为西王军粮草刚被焚毁大半,再加上士气低落,以至于整个战局对东王府和南王府的联军非常有利。
十一月初二晚上,镇南侯黄仕琅派人来与东王军商定如何平西王军大计。此时南王府尚且不知韩健有与西王府议和之意,而韩健因为并未得到西王府的确切答复,因而在进兵计划上,并未松懈。如同他跟女皇商议的一样,要是西王杨平举识相。愿意和谈,那南王军和东王军将北上取洛阳,而西王军则是图谋北王府的地界。若是杨平举对议和之事不上心。那沁水这一战则不可避免。
便在双方剑拔弩张,眼看一两日内会有大战来临之时。这时候。西王军则是突然在十一月初二晚上连夜渡河,过沁水,似乎是要往北面的龙城和维州撤退。
黄仕琅在得知消息之后,连夜拔营进行追击。而东王军这面则是不动声色,似乎并不急着追赶西王军的步伐。
“少公子,而今西王军撤退,这是要往关中撤回之意,我们是否乘胜追击。将其在沿途击溃?”
在得知西王军撤退的时候,东王军很多将士是精神抖擞。所有人都觉得这是天赐良机。
两军交锋,西王军还没等正面开战便已然撤退,会使得阵型散乱,继而无法形成有序的抵挡。这时候派兵绕后或者是正面追击,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但韩健想的显然不是如何歼灭西王军。在他看来,曹百川和李代很狡猾,他们知道在士气低落的情况下,与东王府和南王府的联军在正面交战上占了下风,便想以城池作为依托。虽然这样被陷入重围的可能性很大。但却也是西王军整肃军心,等候后续援兵的良策。
“缓慢追击,不急着开战。若有轻言出战者,以军法论处。”
韩健态度坚决,就是先尾随着西王军,等候时机。
十一月初三凌晨,东王军渡沁水。在过了沁水之后,南王军黄仕琅的兵马与东王军两路兵马仍旧相隔不到二十里。
过了沁水,距离维州有五十多里路,韩健从快马得到的消息来看,西王军并未打算撤到维州。而是折道向正北的方向。而从维州到洛阳,大约有四百多里路。也就是说,现在东王军距离洛阳的前线战场也并非太远。
东王军和南王军行军路上也是小心谨慎。毕竟西王军虽然士气受挫,但那也只是缺粮,而西王军在作战经验上要高出东王军和南王军,再加上曹百川可谓是老谋深算,就算是李代经验尚浅,却也是阴险诡诈。只怕这次撤兵是假,其实是暗待时机突然杀出,杀南王军和东王军一个措手不及。
西王军连撤六日,到十一月初九,过翰州,距离洛阳已不到一百五十里,而此时东王军和南王军追击的兵马,也刚刚抵达翰州。这时候双方兵马都已经出了豫州的地界,而进入自古以来洛阳屯军的范围。
……
……
十一月初十,洛阳城南三十里之外的北王军大营。北王军正帅周元的营帐里,周元正在跟手下几名将领商讨如何进取洛阳之事。
北王府从豫州撤兵,明着说是兵马二十万,但北王府实际兵马也有十四五万。而且是分两次援兵抵达,就是为能在豫州之战有结果之前,攻克洛阳,成就小北王杨科的帝王之梦。
在之前两个月时间里,北王府兵马先后从洛阳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发起过几次攻势,都是无功而返。整个洛阳以城防最为坚固,而这次东王军在占领洛阳之后,又对城内守卫兵马展开整肃,虽然东王军真正守城的兵马只有一两万,却有张行这样作战经验丰富的将领来镇守,在面对北王府攻势下,防守做的是固若金汤。
周元行伍出身,在北王府中就与黄仕琅在南王府中的地位一样。他与黄仕琅最大的不同,是他并未与北王府宗室有何亲眷关系,他出了名的只认调兵,至于是谁当北王,对于他来说没有区别。就算是小北王杨科用非正常手段嗣位,他也是第一个表态会拥立杨科,继而他的地位较以前更为稳固。
换做杨儒当政之时,杨儒对周元还有所防备。而杨科因为毕竟年轻,他要稳定住北王府局势,令一群枭雄听他号令,就要有所倚重。而他选择的倚重之人,便是周元。
这次先与西王军一同进犯豫州,周元本想坐山观虎斗,等西王军与南王军在豫州杀的不可开交之时,北王府趁机将豫州徒弟收拢,继而进犯江都。这样基本上南方的两个势力扫除,便可以安心回来攻取洛阳。
谁都没料到,东王府居然在这种被动的情况下,派兵进取洛阳,而鬼使神差的是,杨余因为之前叛军将洛阳折腾一番,守卫洛阳之心动摇,竟然弃城而去,白白便宜了东王府。周元趁着西王府在豫州之战中胶着而抽不开身,果断撤兵往洛阳而来,本想一举将洛阳拿下,但经过初期的几轮猛攻之后,最后也只能转为消耗战,等待洛阳城不战而自溃。
可眼看到了冬天,北王府兵马粮草的补给线也很长,几路北王府的兵马将洛阳可算是团团围住,却也无任何进展。城中缺兵少粮是一回事,可眼看着豫州之战竟然一拖再拖,除了平城一战,整个豫州之战在东王军出动之后,一场大的战事都没有。而现在西王军在缺粮的情况下撤兵,没有回关中,竟也是往洛阳的方向而来。在周元看来,这次西王军的撤兵便不简单。
“将军,杨平举没有将兵马调回关中,事情有蹊跷。以末将看来,这次韩健这小儿是想趁机会援救洛阳,或许……与杨平举有何密谋也说不定。”
周元想了想,最后还是摇摇头,道:“东王军烧了平城的粮草,曹百川和李代,都是想立功之人。我看这次撤兵,并非是杨平举之意,而是曹百川和李代,想将功折罪,把追兵往洛阳的方向引,搅乱局势。”
周元的话,令在场的将官还是颇为信服。
毕竟周元是三朝老臣,作战经验何其之丰富。在洞察战场局势上也有独到的一套。
周元如此说了,其他人不敢再有特别“另类”的见解,这也是体现对周元的尊重。
“可是将军,若然西王府、南王府和东王府的三路人马,继续靠近洛阳,我们……是否仍旧坐视不理?”刚才提出异议的将领继续说道,“东王军自不必说,本来现下洛阳便在东王府手上,里应外合之下,乃是我军大敌。而现今杨洛川也与韩健小儿狼狈为奸,若到了洛阳这面,南王军与西王军不追西王军,转而进攻我军……是否……”
周元冷冷打量了此人一眼。眼前说话这将领很年轻,名叫吴辉,是小北王杨科所亲信之人,甚至被周元认为,是杨科派来监视他之人。因而周元对这个人向来没什么好感。不过因为误会是杨科的人,平日里就算这人话多,他也都没说什么。而今吴辉却在这里公然说一些令他觉得为难的话,心中不免有些恼火。
“吴参将,你的意思还是……这三方有什么密谋,准备过来图谋我洛阳之地?”周元冷声问道。
“末将不敢。”吴辉行礼道。
周元见吴辉态度也算恭谨,本来想杀鸡儆猴,再想想这么得罪杨科并非好事。
“那么就做两手准备,一来静观其变,若是曹百川和李代仍旧把追兵往洛阳城的方向引,我军考虑主动出击,杀追兵个措手不及……”
周元正说着,突然有传令官来报。
“何事?”
面对长长的传令之因,周元看着进来的传令官。
“西王军派人来书,与将军!”传令官将曹百川亲笔的信函呈递上来。(未完待续)




极品小郡王 第四百六十五章 洛阳之战(二)
周元看过信函,脸色更差了一些。<-》信函之中,是曹百川请援的书函。
曹百川面对东王府的攻势,表示“力不从心”,想与北王府一同将追兵击退或者是全歼。
周元将曹百川的信函与众人传阅,在场的将官纷纷喝骂。对于曹百川的“老奸巨猾”,虽然之前他们有所耳闻,都表示没见过如此奸邪的“小人”。
“诸位,如何看?”周元环视在场众人。
一名将领道:“将军,不妨我们去信东王府,表示此事与我们无干?西王军我们自不必理会……”
周元冷笑道:“而今我们正与东王府开战,争夺洛阳,你让本将军去信江都军营?”
那将领一想,才发觉自己有些“想当然”,紧忙告罪。
周元再看其他人道:“你们还有何好的见解?”
在场的人刚才还义愤填膺骂曹百川,而今却一个吭声的都没有。
曹百川虽然奸诈,把仇恨转嫁到北王府身上,却也是当下西王军抽身的好机会。只要东王军和南王军的追兵到了洛阳周围,就不会坐视洛阳城被围困而不理。如此一来,西王军便可以成为坐山观虎斗之人,而让南王府东王府的联军,与北王军杀个不可开交。
周元见刚才说胡话的时候一个个都好像胸有丘壑一般,而今却是装聋作哑,不免有些恼火。周元看了刚才说话的吴辉一眼,道:“吴参将。你有何见地?”
吴辉摇了摇头,一脸哀叹。
周元瞪了吴辉一眼,再去问其他人,其他人还是没一个说的上所以然。而今是曹百川将追兵引到了洛阳城,要解决,要么真与西王府合作,先将追兵打退,再图谋洛阳。可如此一来西王军便可坐收渔利,洛阳谁属还说不定。可yaoshi不答应曹百川的条件,一下子洛阳周边军事格局便混乱起来。到时候东王府和南王府联军到底是先打西王军。还是先保护洛阳,不好揣测。
周元当即下令道:“明日派出三镇兵马,攻取洛阳。趁这群贼人到来之前,将一切尘埃落定!”
“得令!”
周元下令。在场的人重新恢复精神抖擞行礼道。
在场之人。只有吴辉一人心事重重。在离开中军大帐之后。他没有马上回营帐,而是向周元请命,带兵向南去查看军情。
周元之前便对吴辉有些恼火。而今吴辉主动请命带兵,他还是颇为谨慎。
“吴参将,你是说,你想带兵去调查一下东王军?”周元收拾着桌案上的文书,一边问道。
“是,将军。”吴辉道,“末将想为北王府一马当先,若是察觉东王军有何异动,也好回禀,让将军有所防备。”
周元微微点头,再问道:“你需要多少人马?”
吴辉道:“一百哨骑足矣。”
“好。”周元一想,一百个骑兵就能打发这个小北王的眼线,值得,当即下令道,“那本将军便给你一百哨骑,你务必查探好敌方军情。吴参将,本将军一向认为你大有前途,以后,好好为本将军做事。”
周元拍了拍吴辉肩膀,表示了亲昵。这是一种示好。
周元想的是,这个吴辉虽然话多了一些,但终究是小北王的人,这次还算“识相”,zhidao自己不受待见,干脆带一百人chuqu当斥候。免得被他看了眼烦。这么一个识相之人,将来说不定还能好好用用。
“谢将军抬爱。”吴辉行礼之后,直接领了令旗,带人马退下。
……
……
十一月十三夜,江都兵马大营之内。
经过十天行军,此时东王军兵马中军大营已经距离洛阳不到一百五十里。韩健感觉到肩膀上的压力。
之前是在豫州,韩健想的是得过且过,只要能打退西王军,收拢了豫州,便算大功告成。因为正当要到隆冬,战事也可以先缓一缓,洛阳也先不取了。对女皇有个交待就成。
但战场上的事,不是他所能主导。西王军一撤再撤,已经将战火牵引到了洛阳之外。如此一来,不想打的仗,便在眼前,要退了,不但对女皇无法交待,可能还会葬送这大好的机会。
江都毕竟在四方势力中最弱,要想保住洛阳,而且平定北方,必须要有盟友,而且必须要有合适的时机。这“时机”,便是要趁乱。现在洛阳周边的形势已经非常混乱,北王府正在围攻洛阳,西王军则是粮草不济不得不退兵过来,相较而言,东王府和南王府兵马相对强势一些。
韩健几日以来,也在为粮草的事发愁。因为东王军出征较远,拉开了长长的补给线。粮草的供应非常困难,这么xiaqu可能也坚持不了太长时间。
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yaoshi这么就撤兵,连韩健自己也会觉得不甘心。
便在十一月十三日晚,还在韩健正在开例行会议时,有密探前来通报消息。等密探将消息呈递到韩健手中,韩健看了看,不禁皱眉头。
在场的将官和谋士都有些惊讶,难道是前线出了事?还是洛阳已经被攻克?能让东王有如此反应的,很可能是很糟糕之事。
“诸位,今日便先如此。先回去休息,明日继续行军。”韩健下令道。
将官和谋士心中带着几分不解,却也如释重负。连日的行军,令很多人都是身心俱疲,恨不能在驻扎之后马上休息。
1...183184185186187...4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