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小说家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偶米粉
“今日学宫初立,你等均是我大秦军中干将,当畅所欲言,以解学宫之惑,待你等归去,寡人可是期盼大秦护国学宫之名传遍整个秦国内外!”
昔者,百多年前,商君变法之前,都曾在都城庙堂与老士族诠释变法精要,虽然老士族仍旧反对,但赢得了孝公与其余群臣的支持。
今日,也是如此。
这座大秦护国学宫初立,想要真正的运转,必须得到眼前这些军中干将的认同,他们若是没有意见,就代表着整个大秦军中没有任何意见。
转身看了一眼此刻大秦护国学宫的匾额,秦王政心情澎湃,脑海中闪烁着将来一位位将帅之才走出学宫,率领着大秦之兵,将大秦的黑龙旗插遍诸夏每一个角落。
阶梯高台之上,秦王政常服束冠,静待下方诸将的回应,身后左右文武重臣相视一眼,没有多言,虽然他们心中也有一些疑惑,但毕竟不涉军中要职。
“见过我王,末将南阳郡守将叶厚,既是学宫而立,不知将来我等可否一进学宫聆听兵家妙理”
数息之后,郡县守将的群体中,走出一位身披红色重甲的年轻男子,来至南阳郡,是如今秦国南阳守叶腾所掌管的区域。
近前一礼,沉声而道,面上露出一丝希冀之意。
自己乃是南阳守叶腾的远方族人,因小有战功被叶腾器重,逐步提拔之守将之位,如今听得大王设立此学宫,叶厚心中激动,数百年来,自己家族本就传承丢失。
若然可以在学宫内,重获兵家传承,当为家族渊源不灭之物。
“兵家重器,岂可轻易示人”
“不过武真侯曾与寡人建言,从大秦学宫立下之日,其后,凡军中擢升千夫长以上之人,皆可入学宫以观兵家重器,军职越高,能够在学宫停留的时间越长。”
“寡人希望大秦军将均可得此机缘!”
秦王政没有将解惑的重任交给周清,也没有交给尉缭,也没有交给上将军王翦,这件事,要自己亲自来做,因为自己所言,便是大秦的意志。
“多谢我王,末将定不负我王所望!”
叶厚面上更显激动,自己那一族中,似乎正有几个不错的苗子,将来晋升千夫长,不过是时间问题,若有此机缘,纵然以军功抵消,也心甘情愿。
军功是一人的,但所得却是整个家族的,语落,缓缓退回原位。
“见过我王,末将上郡守将嬴齐,不知学宫内孕者何人”
嬴齐,为赢秦宗族一脉远支,驻守在上郡,虽然与大王这一脉较远,但升迁相对于别人还是要容易一些,毕竟身体内流淌着赢秦一族的血脉。
刚才大王说了很多,但嬴齐还是有些不解,学宫内既然不是他们这些主将、守将所待的地方,难道要从一个普通人培养而起
若如此,那可……可得提前做好准备。
“寡人决议,学宫内孕者,将有八层从普通老秦人中选拔,从秦国各大郡县中选拔,选拔的要求,将会由国尉府邸下发,只消觉得有能力,均可先通过郡县的初选,而后入学宫选拔。”
“若可,当入大秦护国学宫之内,其余两层留给大秦军中普通士卒,若然表现出色,英勇善战,同样可入学宫,具体要求,国尉府邸同样会颁下!”
“学宫内会有九个院堂,每个院堂每年有一百二十人的名额空缺,择优而取,大秦不需要弱者!”
九个院堂,每一个院堂一百二十人,合起来,便是一千零八十人!
或许一千零八十个人对于整个大秦与大秦军中来说,少的简直不能再少了,如今大秦有近二十个郡县,分下去,一个郡县不过数十人!
再经过学宫的选拔,或许有的郡县人数更少,对于大秦数十万普通兵卒来说,两层两百多人的名额,更是少之又少。
但先前而语,兵家重器,岂可轻易示人,学宫教养,便是培养真正的强者,不能够进入学宫,只能是自己还不够强大。
看着嬴齐,对于此人,秦王政有些印象,毕竟身份位列赢秦宗族,自己还是放在心上的。
“何时得出”
嬴齐又问,既要教养,自然有学成之日,如今的兵家传承中,欲得兵家之妙,短则三五载,长则七八载都有可能。
此问也是在场其余军将所问。
“武真侯建言三载,期间,他们在学宫内一切的训练会比如今蓝田大营的训练强上五倍、十倍以上,加上兵家谋略,三载足以。”
&n
第六百四十六章 九入化神(求票票)
“军功可否换取学宫名额”
白均眉头一挑,虽然认同大王之理,没有争抢到那两百多个名额之一,是代表他们有所不足,但毕竟也是名额太少的缘故。
既然可以以军功换取暂留学宫之时间,但毕竟不是真正如同学宫出身的弟子,终究还是有不少差距的,己身出至陇西孟西白三族。
自从昭襄王以来,就逐渐没落,近来家族子弟多在军中,若如此,怕是孟西白三族更是难以崛起,白均心中难忍,但大王近年来威势在上,又恐触怒上颜。
“当然可以,军功在我大秦乃是最为珍贵之物,当可以换取名额。”
“若然有兵卒累计军功得授大夫之爵,可以此换取入学宫的名额!”
大夫之爵,在军功爵中,位列第五级,如果真的没有赶上争抢学宫之名额,只消在军中奋战,获取军功,累计大夫之爵,自然可以换取。
学宫的名额虽重要,但一个真正的军中大夫之爵也不是假的。
据秦王政所致,在军中,杀一人,可得爵公士,杀五人,可得爵上造,杀二十人,可得爵簪袅,杀五十人,可得爵不更,杀百人以上,可得爵大夫。
以敌国百人之首级,换取一个学宫名额,秦王政只会为之欢喜,一百个人兑换,就代表有一万敌国之人陨落,一千个人兑换,就代表十万敌国之人陨落。
“大夫之爵!”
白均面上苦笑一声,能够在军中获取大夫之爵的已然是精英兵卒,被他们碰上了,也是要着重培养的,但比起学宫的诱惑力,怕是到时候有不少人想要换取。
没有多言,转身归位。
嬴齐也是一礼,归位。
“我王,学宫如此,末将心往神之。”
“只是,九个院堂,数千人,我大秦何以有兵家博士教导之”
其后,从军中主将之列,又走出一人,近前一步,抱拳一礼,沉声问道。
大王刚才尽说些学宫的好处,但如今学宫才刚刚开启,据自己所致,学宫之内,连兵家的博士与高人都没有出现,何以能够对那些学宫之人如此待遇。
而历来的兵家高人,向来难以寻觅,纵然寻到,也不会轻易传授兵家之法,那么,大王又如何保证学宫之内出现诸夏全部兵家战法呢
“蓝田大营材官主将杜赫!”
秦王政微微一笑,看了那黑色重甲着身的军将一人,对于此人,自己认识,乃是数十年前秦国攻灭蜀国之后的王室余脉后裔。
为了能够家族传承下来,便是入了大秦军中,而今却是为材官主将了,不过据罗网搜集的消息,杜赫与王氏一族走的倒是挺近。
当然,那些都不算什么大事,只要为大秦效力,秦王政不予理会。
“自昭襄王以来的数十年间,我大秦军中老一辈军将甚多,身负重爵者甚多,寡人亲政以来,为了重练新军,便是裁掉四十岁以上的部分军将。”
“涉及秦**中各个兵种,如今,大秦护国学宫初立,寡人决意重新启用他们,授以更尊贵的爵位,此外,学宫之内,设有藏书阁!”
“内部有着从齐国小圣贤庄藏书楼内调来的兵家藏书,再有齐国、韩国所献之书,杜赫,你以为如何”
兵家博士暂时可以直接请出秦国老一辈的军将,至于兵家秘传之书,秦国数百年来本就有不少,再加上顿弱游说齐国所得,再加上儒家的诚意,再加上韩国投诚所得。
已然足以,暗地里,秦王政也已经吩咐罗网,秘密从山东六国收集秘传兵书,尤其是楚国江东之地,那里是数百年来兵家孙氏一族的祖地。
无论是孙武,还是孙膑,晚年都在那里!
“末将……以为可也!”
大王都已经说到这般的份上,做好诸般准备,自己自是无可奈何,躬身一礼,退回原位。
一众军中主将闻此,彼此相视一眼,看来,大王对于学宫的重视远超他们预料,无论是兵家博士之人选,还是兵家秘传之文书。
都应有尽有,让他们无话可说。
“……”
“……”
尽管这般,仍旧有军将而出,探问着一个又一个问题,秦王政就在上首踱步而动,将诸位军将所言,一一回应,身后两侧的文武重臣也静静听着。
足足一个时辰。
面前百多位军将足有大部分出言,除了一些隐秘之事,无论大小,秦王政尽皆答之,没有任何隐瞒,对于情绪不满的军将,也没呵斥。
那在自己的预料之中。
“大秦护国学宫之内,暂有九大院堂!”
“其一为步兵院堂,专为教授步兵战法,传授步兵谋略,涉及轻步兵各个类别,入学宫之人,可选其一精研之,若有余力,未必不可全部纳之!”
秦王政在前,领着身后的大批人行入大秦护国学宫之内,入眼处,更是绿柳成荫,不说其他,风景美如画,其内包裹一个诺大的演武场,论规模,比起学宫外的演武场大上两倍有余,远处,更是三座五层高楼出现。
周清在侧,将学宫内的一切说道而出,迎着诸人看过去的目光,轻笑而语。
“此为演武场,学宫之内,一共有三处,足以容纳每一年的学宫新人,他们每日会在这里操练,那里是讲武堂,学宫博士会在那里教授兵家谋略战法。”
“学宫之内,一共有一十八座讲武堂,分列天地**方位,足以容纳全部学宫之人,这里的风景规划、排水设施、道路纵横……,均暗合天地自然!”
周清的声音不大,却清晰的回旋在在场每一位军将、重臣耳边,入内,也已经有诸多兵卒巡逻,把守各个关卡。
&nb
第六百四十七章 武祠(求票票)
餐饮之所在看上去也是不少,不过整个学宫之内,到时候有那么多人,自然要有相当的规模,既要培养独属于中枢管辖的军将,自然一切为上。
“九大院堂第三位军器院堂,如此次攻赵,猛火油之力得到奇特的运用,迸出浩瀚之力,些许城墙不足为惧,便是军器之功。”
“那里是论古堂,期时会有咸阳宫内的博士而出,在其内为学宫兵卒一论诸夏三代往事,论述大秦一天下之功,论述山东六国之腐朽。”
“而且,大王也已经承诺,到时会每隔数月前往论之!”
周清口中的学宫九大院堂一一说道着,诸位军将静静听着,放眼看去,倘若这座大秦护国学宫真的成了,对于大秦来说,自然是好事。
但对于他们有些人来说,却非那般。
顺着武真侯所指的方向看去,那里是一座规模不小的五层楼阁,听其言,要论述往古三代之事,这倒是有意思了,身为军人,难道还要博学如此。
只是,连大王都要入内一论,难道其中有着他们看不出来的奥妙。
“论古堂!”
“于此事者,小圣贤庄的那些儒者博士当可胜任!”
虽然武真侯没有多言,但一旁的国尉尉缭似乎已经隐约明悟论古堂所谋为何,这座直接由大王派遣要臣管辖的学宫,如果不能够对于其内的学宫之人给予更为深刻的教导。
怕是不合大王之心意,大王也不会放心的,百家之中,其内的博士人选尉缭觉得都已经选好了。
“九大院堂之四为谍探院堂,此院堂将教导出更为完备的斥候之人、密探之人,精研更为独到的谍探之法,以辅助大军所用。”
“其五为计谋学堂,百多年前吗,齐国伐魏,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我大秦军中幕府也该如此。”
“一人计短,三人计长,纵如孙子,也有一失之时,辅以计谋,当得大用。”
“……”
“其六为水军院堂,他日东出山东六国,六国之中,尤以燕国与楚国楼船之兵水上横行强大,是故,我大秦也当有此军将院堂立下。”
“其七为军医院堂,近年来攻战之时而起,医家念端所培养的医者立有大功,是故,大秦军中,自当有相当比例的医者跟随。”
“其八为内卫院堂,专为教养入驻咸阳宫的精干之人与攻略小规模战事的特种之兵!”
“其九为军务院堂,专为教养掌管军需辎重、财物、劳力之人!”
“此为暂定的九大院堂,或有不善之处,然可并入相近院堂,他年,若有宏大之日,开启第十个院堂,不无不可。”
统共九大院堂,从周清口中一一流出,涉及如今大秦军中各个方面,当然,其中最为重要者,当属步兵院堂、骑兵院堂、水军院堂、计谋院堂等。
其余虽次之,但从学宫而出,亦可有不弱的前程。
语落,此刻秦王政在前,已经领着身后诸位军将行进整个学宫主干道近半,学宫方圆千顷之地,占地极广,不过现在倒是没有全部利用。
“大王,九大院堂虽立,但王翦以为,怕是学宫之人入,院堂之人多寡分立,不合心多矣!”
讲武堂、论古堂、计谋堂、衍兵堂、军器堂……,一座座楼阁而立,却有相当完善与独到之所,以一位兵家传人的眼光来看,王翦也不得不说,武真侯所立之功,怕是将来大无穷也。
此学宫绵延不断,史册之中,但凡有大秦护国学宫,武真侯的名字断然跑不掉,将来一位位学宫中人入军,那又是泼天的功劳。
哪怕从今日起,武真侯没有一功立下,十年之后,爵封彻侯,也没有任何人反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