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一品丹仙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八宝饭
飞羽道人的心,已经完全融入了这方世界之中。





一品丹仙 第二十章 竹简
想当初,庸直和金无幻孜孜不倦的在地下洞府中修行做梦,每一次梦境,都如身临其境,在那从未见过的壮美河山中感受洪荒,置身于先民中体验那前所未见的三代之治,天地伟力和先民精神交织在一起,令人感受到悠悠的上古之意,于修行大有裨益。
如今,八大祭酒和二十四名求学之士同样体会到了这一切,见证了三代之时独有的风物,跟随着禹王投入与天地战斗的大潮之中。直到吴升将灵丹收起,他们也没有苏醒过来,依旧沉浸在大禹治水的世界里。
吴升于坛上闭眼修行,转化灵沙,等了一个时辰后,这些人才陆陆续续醒来。
飞羽道人叹服:“我听说,井蛙局于所墟而不可论之海,夏虫限于其季而不可语之冰,我尝以为,丹师者炼丹,其用在于辅道,其巧譬于炼器,今日见了奉行手段,方知丹道渊深,我竟是井蛙夏虫之流矣!”
王嘉欣慰道:“早知孙奉行非普通丹师,只此一悟,当为我等师!”
乐韦依旧回味:“原来三代之时,我等同道如许之多,吾道不孤。”
韩凤遗憾道:“惜乎刚识彼辈,正欲深交,却无奈退而不得其门可入,实为憾事……”
士翼依旧沉浸其中,喃喃道:“不仅禹王治水暗合易理,连这滔天洪水竟也依从术数……”
卫谱、庚申子及二十四学子皆各有所悟,感喟时光匆匆,不能久期。
吴升取出一把竹简,挨个分发,人手一简。众人不明其意,接过细看,只见一片普通的竹简上,以朱砂印着标识印记,却是“禹王神道”四个字,标识印记上有一点独特的灵光,正是孙奉行的神识标记。
吴升道:“此乃丹道幻境,不可久入其中,免伤神识,诸位可于下次讲法再来。我之灵丹,承载有限,人多则妙用不足,下次讲法时,诸位凭简入堂,认简不认人,诸位小心惠存。”
这一下子,八位祭酒各自诧异,只听说讲法传道广迎天下士,恨不得大家都来听自己授业的,没听说还要作出限制,恨不得把人挡在门外的。
不过吴升的解释合情合理,既然丹道幻境有法力上的限制,人多了效用减退,那作出限制便是顺理成章的。各自也琢磨起来,下一次孙奉行讲法,究竟是自己继续前来听讲,还是照顾某位亲友?
剩下的二十四位修士则只有庆幸,还好自己求学之心甚坚,坚持下来了,否则哪里有机缘体悟这丹道幻境?孙奉行的感悟当真玄妙!
下来后,陈之公回到自家洞府,闭门潜修。他们这些祭酒,都喜好法古,将自己的住处取为“洞府”之名,陈之公住在北院西南角一处草丘下,为了契合洞府之意,自己又多年奔波,寻了大量湖石来,倚着草丘筑成洞府,名之“陈公洞”。
今日所见所闻,大大出乎意料,所获也超出了陈之公预期,原本只是想着来捧一个场,凑个热闹,结果却得了个大机缘,置身于三代之世,犹如亲临——不,就是亲临!
那种古朴中透着苍茫的洪荒之意,也许比不上置身于真正的洪荒,但其中的脉络清晰可循,他能够感受到,三代之世,天地灵力与今世已然大为不同,隐约间竟似可以追本溯源!
除此之外,亲身参与先民们的抗洪大业,身边多有修行大能和天赋神通者,望之而不起眼的人物,卷着个裤腿如老农猎户之辈,往往便是个堪比炼虚的高手,腰上裹着的皮裙,便是某种今已绝迹的神兽之皮,手中用来拄地的拐杖,便是某种玄铁之英。
百万斤的巨石扛在肩上奔行如飞、水中翻腾作怪的妖兽一拳击毙、身入湍湍洪流甘当桩柱而谈笑自若……如此桩桩件件,陈之公虽只为旁观者,却时常看得热血沸腾,与其人其境相合,就好似自己也在做着相同的事情,必然也随之带来相同的感悟。
那么多感悟,如地涌之泉,想要接泉止渴,慢慢细品,泉水却又停了,从别处涌出,赶过去时,又再次换了涌口,实在令人心痒难耐。
正苦苦追寻之际,有好友管千、左丘前来拜访,他们三人都是在后山罚役时相识相知,关系莫逆,更曾于坐忘堂前振臂高呼,为吴升出头,因此一功而各自减了罚役,同时回归,得了自由。
见他们到来,陈之公连忙开门揖入:“两位老兄,缘何来迟?今日孙奉行草堂演法,二位老兄错过了!”
管千解释:“今日,有吴国贡礼至,我二人清点贡品,忙得抽不开身。”
左丘道:“孙奉行传法如何?我等怎么听说讲的尽是禹王凡尘俗世,无关修行,且内容枯燥、言辞乏味,言之无物,听完者十不存一?孙奉行传法,当真如此不济?”
管千也问:“此事已哄传学宫,皆言大祭酒所托非人,是真是假?”
陈之公感叹:“大谬矣!兄等所言,乃早间半课,的确如此,但午后半课,竟有天壤之别。孙奉行的确不善言辞,但丹道已臻化境!”
左丘和管千都问:“怎么?午后讲的是丹道?禹王是丹师成神的?这却从未听说,他不是三代之王么?”
陈之公道:“非也,非也!孙奉行午后半课,不再说法,而是演法,以丹道神妙,演化三代幻像,说是幻像,却又身处其间,周围一切山川人物活灵活现,分不清是真是幻……”
说着,将两位好友拉入洞府,当晚抵足而眠,滔滔不绝,说得这二人目瞪口呆,悔不到场。
陈之公又将自己的那些感悟和疑惑尽数道出,请两位好友共同参详。
管千道:“真想一睹这万众一心之盛况啊!”
左丘赞同:“那些大能先贤、部族首酋之神通固然惊人,但我总疑惑,如此险恶山川、如此毁天灭地之大灾,先民是如何保持十数年不屈不挠之志?”
说到这里,陈之公忽然一拍后脑,如梦中惊醒:“我懂了!这是忧虑万众、挂念天下之心啊!难怪,难怪孙奉行要先讲禹王事迹而后演化灵丹世界,只有懂得禹王的忧民之心、天下之道,才能真正明白,先民们与天地山川而战的无畏之勇!”
------题外话------
拜谢谢愚生的大额打赏,叩首!感谢随风withwind、舒迟不言、20190310的打赏,多谢道友们的月票和推荐票。




一品丹仙 第二十一章 高中
想通了这一点,陈之公欢喜道:“谁说孙奉行讲课枯燥、言之无物?那是我等心中无物啊!”
言罢,陈之公闭目趺坐,凝然静定,念中无念,隐隐有山岳之仪。
管千叹服:“之公得其所悟,将大进矣!我等当为其护法。”
左丘道:“但凭兄长吩咐。”
于是,二人在陈之公身边照看,为其护法。所谓护法,一防他人惊扰,二防本人惊神,在这学宫之内,又是陈之公的洞府,他人惊扰之事不太可能发生,所以防的是陈之公在闭关中出现神识惊扰的现象。
修士闭关,尤其是资深炼神以上修士闭关,炼的是神识壮大,尝试的是神识分化,各种幻像纷至沓来,此为心魔袭扰。一个不留神,就容易为心魔所趁。
症状较轻时,就像吴升之前分神一般,神神叨叨,好似疯癫,症状重时,直接身陨道消也不稀奇。
这种时候,如果身边有人护法,关键时刻便可助一臂之力,将心魔镇压回去,至不济,也能让闭关者从混乱的心境中撤离出来,哪怕前功尽弃,也好过一命呜呼。
因此,道侣双修一个极重要的好处,便在这里。
好在陈之公修为深湛,火候早就到了,此刻闭关水到渠成,两人坐守一夜后,忽然见他脸色陡然威严了三分,身后有虚影如山,明灭不定,隐隐有三重山影。再过几个呼吸,山影合一,与本体交叠,此为神归气复,玄关一窍之功。
待陈之公睁眼,两人齐声道贺。
陈之公还礼:“多谢相护。”
就在这一个夜晚,陈之公演化第三道分神,修为又进一个台阶。分神境并无定法,不以分神多寡论高低,但无论如何,多分一道神识,不仅有助于固厚真元,还能添一个道术变化,将来入虚之后,便可多生一婴,乃至多一个阳神,各种好处说之不尽。
陈之公听一堂课便多出一道分神,修为大进,实在是羡煞了管千和左丘,二人都道:“不知孙奉行下一堂课何时开讲,我等也要前往,恭聆教诲,否则就被陈兄越甩越远了。”
“七日之后!”陈之公回答,却忽然想起一事,为难道:“糟了,孙奉行灵丹承载有限,说是限人听法,须得凭简入堂……这样,我等同去龙虎堂,恳请孙奉行再赐竹简。”
两人皆道:“现在就去,去晚了显得心不诚!”
他们以为他们来早了,谁知还是晚了,三人抵达时,龙虎堂外已经聚集了很多人,都是来请孙奉行发给听课竹简的,却被龙虎堂庶务钟离英挡驾。
其中还有多人不时懊恼跺足:“某已坚持到早课结束了,原本准备去听午课的,谁知贪睡了一个时辰……拜托钟离庶务给个机会?”
“某是执役堂罚役匠师泰山,潜越下山听讲,只因时辰已到,不得不回转后山,故此错过午课……你……当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钟离庶务,某乃庖楼厨下梁丁,特为孙奉行献炙牛之法,此乃样品……钟离庶务,你可以尝尝的,真的很好吃……”
“奉行传法,为何凭简而入?岂可拒人于千里之外?”
钟离英秉持礼数,不卑不亢、不怒不骂,见人越聚越多,朗声道:“再次重申,我家奉行不在龙虎堂,人已下山,为下一堂讲法备课去了……诸位,诸位静一静,且听我言!”
待众人稍静之后,钟离英道:“我家奉行以丹道传法,有别于他途,概灵丹所承有限,人多则妙用少,故此限定员额,非是刻意拒人……”
说着,让石九与门前张贴帛卷,又向众人道:“此乃陆大祭酒所著《禹王》,尚未最后校订,但我家奉行言道,禹王神迹,文中已经备述详细,他主讲便是此书,若诸位当真有心听课,请先熟读此文,将所思所悟写成三百字小文,三日后交至龙虎堂,待奉行归来,将择其优异者三人,授其听课竹简,凭简入堂。”
话音刚落,人群立刻挤到刚刚贴出《禹王》的墙壁前,一个个翘首仰望。
能入学宫听法者,基本上都是修士,记一篇千余字的文章,用不了多久工夫,一个个记下来后,立刻回去揣摩,准备撰写心得感悟,不多时,龙虎堂前终于恢复了清静。
既然吴升不在,陈之公也没法以祭酒身份去求钟离英网开一面,何况祭酒中也不是只有陈之公一人到场,士翼和王嘉也都带着人来求简了,大家见了面,对视一笑。
陈之公于《禹王》文卷领悟很深,否则也不可能炼出一个分神来,在他讲解和分析下,管千和左丘各自都写了篇三百字左右的感悟,于约期之内交到了龙虎堂。
交完感悟之后,三人结伴返回,却在龙虎堂外的第一峰脚下发现有人在叫卖听课竹简,一次课售价一金。
陈之公很是愤怒:“如此感悟大道、增进修为的机缘,居然也有人拿出来贩卖,当真不知所谓,暴殄天物啊!”
管千也很生气:“真是对孙奉行不敬,此事绝不可听之任之,要管一管!”
左丘立即响应,来到那贩卖听课竹简之人跟前,义正严辞道:“将竹简借来,下回还你……给,一镒爰金!”
陈之公叹了口气:“二位是真怕自己的感悟入不了孙奉行眼中?有我在,不大可能。”
又过两日,听说孙奉行回来了,陈之公招呼着管千和左丘前往龙虎堂听消息,发觉比上回来时又多了不少人。
翘首以盼多时,钟离英和石九自堂内出来,怀中抱着块木牌:“诸位道友上呈的感悟文字,我家奉行已然过目,不仅他老人家亲自过目,还请了大丹师一道过目。最终,在两位奉行的研判下,择出三位道友,名字列于牌上,现在就高挂公布。”
木牌挂在墙壁上,无数脑袋立刻哗啦一下围了上去。
陈之公也不例外,领着管千和左丘挤了进去。才看一眼,左丘便欢喜得叫出声来:“噫!上榜了,上榜了!”
管千也道:“中了,我中了!”
两人在人群中接受各种目光燎过,继而昂首挺胸来到堂前,从笑容满面的钟离英手中接过听课竹简。
------题外话------
感谢新西塘、弓白、20220818、苦行僧逐风的打赏,感谢道友们月票和推荐票的鼓励!




一品丹仙 第二十二章 第二枚简略版灵丹
管千和左丘双双高中,得益于陈之公和他们的彻夜交谈,陈之公对禹王之道的领悟最深,领悟最为到位,令他们在感悟中写出了“以天下为先、以万民为本”的心得主旨。
从钟离英手上接过听课木简后,二人不胜之喜,在数十道羡慕的目光中与陈之公结伴离去,准备进临淄寻个酒家好好庆贺一番。
下了第一峰后,管千忽然想起一事:“未曾想过,我与左丘高榜题名,都得了听课木简,如此一来,岂不是多了一块?”
他说的,正是前几日从沿路叫卖者手中购到的那块听课木简,可听一次孙奉行讲法,听完之后约定归还,当时花费一金之资。
左丘沉吟道:“孙奉行传法,直指大道,听法者孜孜以求,我等不可占而不用,我听说临淄女闾之中,有客把酒而不饮,歇宿而不淫,这是要遭人耻骂的。”
管千大点其头:“譬如入茅肆而占坑,打雷而不雨,人人可得而诛之。”
陈之公道:“那就让给欲求听法之人吧。”
于是管千和左丘入道左亭中,转眼而归。管千道:“开价三金而只收两金半,左丘之贤,吾不及也。”
左丘笑道:“此所谓以民为本,急他人之急也。”
转过天来,又到了孙奉行的第二次传法课,三人起了个大早,兴冲冲前往草堂,至草堂时,外间已经围了不少人,都是想要看看有没有机会入草堂听法的。
奈何草堂外多了个值守的,此君名泰山,原为器符阁匠师,资深炼神境,便是之前想要求见孙奉行而不得,气得冲钟离英嚷嚷,说钟离英“有眼不识泰山”的那位。
他们三位和此君也算熟识,毕竟同在执役堂罚役,只不过他们三位因缘际会,溜下山门为当日的孙行走出头,故此减了不少役期,而此君却没能赶上那班车,只能继续罚役,没想到却在这里值守,想必是执役堂专程派来为孙奉行传法把门的。
也难怪,泰山虽为器符阁匠师,除了炼器一绝外,斗法实力也相当强悍,是器符阁数一数二的高手,属于副业比正业干得好的那种人,称得上器符阁异数,有他在此坐镇,外头那些想要寻机溜进去听法的宵小,便很难得逞。
陈之公他们三人挨个上前,将木简交给钟离英验看,木简上有吴升留下的神识,钟离英握在掌心中仔细一品就知真假。
趁着验看的当,三人都和泰山打了招呼,陈之公问:“泰兄,缘何至此?”
泰山得意道:“孙奉行暂接执役堂事务,征调一人为其守门,允诺可以随堂就听,执役堂昨日私下大比,某得了头彩,力压同道......”
正说时,旁边的钟离英脸上勃然变色:“好你个曹老西,以为做个假的就能蒙混过关么?就算要做,也做得真一点好不好?你看你,禹王神道四个字就印错了两个字,这也太不尊重人了!”
那姓曹的修士嘴上还强干:“怎么?钟离,前些时日还一起饮酒,今日就翻脸不认人了?曹某今日便要进......”
一句话没说完,泰山已经赶将过去,粗大的手掌叉住曹某人的脖颈,将他硬生生叉出来丢开。
泰山凶名在外,曹某人不敢再闹,一骨碌爬起来,撒开脚丫子溜走了。
泰山哼了一声,满脸不屑。
陈之公三人不敢再打扰,连忙进了草堂。
陆陆续续,三十五人到齐,都取了蒲团,围坐在讲台旁。
和管千、左丘一起高中的是器符阁的一位符师,名晏苏,三人相视而笑,各自点了点头。
人到齐后,钟离英关闭了草堂,和泰山一道,搬了蒲团就坐,只是离众人远了些,守着大门。
吴升从后面转了出来,登台讲法。
还是和上回一样,从讲故事开始,但陈之公有了上回的经验,知道早上的半课听上去似乎很无聊,没有任何禹王神力仙法的内容,却和午后的半课息息相关,因此听得格外认真。
吴升道:“上回说到,禹疏通了九河,带领人民消除了洪水泛滥,人民为表达对禹的感激和尊敬,称他为大禹。今天接着讲。十三年治水,大禹走遍了天下,以定海神针测定水位,以河图洛书标定地理山川,以开山斧劈山开路,以耒耜凿石撬土。此为禹王四大神器,午后你们会看到......”
堂下顿时一阵喧闹,众皆兴奋不已。
吴升笑了笑,接着道:“大禹走遍天下,于山川地理、风俗人物了如指掌,治水成功后,将天下各部诸侯招至涂山,共议九州之划。当日,禹着重服、执玄圭,登台答礼,四方诸侯齐贺其功,禹言,吾德薄能鲜,今日大会,诸侯可明责以备,定规以戒,吾当知当改......”
吴升将大禹涂山会诸侯、执帛服万国、九鼎镇山川等故事讲述一番,将大禹逐步顺应万民、顺应天心而登帝王之业的故事说了个明明白白。
午后一过,众人期待的灵丹世界果然展开,吴升招呼大家坐近一些,将掌心中一枚滴溜溜乱转的灵丹抛起,瞬间笼罩众人。
陈之公一入灵丹世界,眼前顿时一片模糊、且晃动,行动滞碍不便,起初以为这是灵丹炼制不稳固的征兆,但过了少许,猛然反应过来,自己这是置身于水底。
管千、左丘等人皆在附近,和陈之公一道不知所措,好在众人都是高修,在水下憋上半个时辰毫无问题,于是都在四下查探。
须臾,一股水流冲来,将他们带走,沿着水底山脉行进,穿梭于岩石水草、鱼虾龟蛇之间。
前方显出一根巨大的铁柱,自水底向上,不知其高几许,柱身上锈迹斑斑,缠绕着各种水草海螺,辨不清有多少个年头了。
就在这时,水底猛然一阵晃动,那巨大的铁柱在震颤中变化,外面的锈迹铁壳脱落开去,露出了里面闪着金光的柱身。
柱身上写着四个参天大字:定海神针!
正看得新潮澎湃之时,耳畔好似有人在叮嘱:“诸君,这便是禹王所用定海神针,诸君可以挨个上前,试一试斤两,有能搬动者,课后有一个小奖励哦!”
------题外话------
拜谢烟点上没抽的大额打赏,叩首!感谢随风withwind、光荣与沉浮、苦行僧逐风、舒迟不言、20190310、大川的打赏,多谢道友们的月票和推荐票。




一品丹仙 第二十三章 大师兄
这一堂课,上得众人如痴如醉。
陈之公他们在幽深的水底见到了定海神针,亲自体验了神针可变长短的特性,实践了以神针测量山川高度的操作。
他们在汹涌的洪流中见证了龟背驮书的神迹,挨个翻阅了这些源于诸天星辰、蕴含无尽玄妙的图案。
他们来到大禹身边,观看大禹开辟龙门的壮举,亲身上阵,尝试着搬动开山神斧。
他们接过禹王耒耜,走在田间地头,以这件神器开垦出一片片良田......
这是吴升耗时七日炼成的第二枚简略版天地乾坤丹,内容由他编撰,画作由万涛绘制,顾问当然是桑田无。这枚天地乾坤丹中凝炼了许多他得自禹王神格中的残留记忆。这些残留记忆只是支离破碎的片段,如果换一个当世修士,恐怕很难理解,但吴升比较特殊,依靠这些片段,他已经可以在保留三代乃至上古原味的情况下,一点一点补齐幻境了。
在讲法传道的同时,两枚简略版天地乾坤丹的炼制,也在不停补充着吴升对禹王神道乃至三代以上洪荒时代的感悟,就连作为顾问的桑田无,也得了莫大好处,修补了他自己天地乾坤丹的许多不足之处。
吴升将灵丹收起来时,众人恍惚间回到了草堂之中,一个个喘息不止。
比起第一次授课,这堂课的内容,仙神意味直接拉满,所有听课之人都近距离观摩了上古神器,甚至有了亲手触碰和使用的体验。
这份体验实在了不得,在天地乾坤丹的幻象世界中,一切犹如真实发生,以至于离开之后,进场之人无不真元耗竭,累瘫在蒲团上。
吴升不得不给每一个人发放了一枚乌参丸,帮助他们尽快恢复。
又歇了小半个时辰,草堂的大门才徐徐打开,众人一个一个有气无力的离开,眉宇间都是疲惫之色。
陈之公、管千和左丘相互搀扶着离去,一起返回陈公洞,打坐调息了一夜之后才缓过劲来。
相视一笑,管千回味道:“那定海神针,孙奉行说是重一万三千五百斤,是不是说错了?”
左丘立刻道:“我当时就想,这何止一万三千五百斤?十万三千五百斤也有了!”
管千摇头:“斤两明显不对,我等合三十六人之力,才勉强抬动,若是一万三千五百斤,我自家就可以做到。也许,三代之际,斤两与如今斤两怕是大为不同,下回听课,需向奉行请教。”
左丘道:“恐怕奉行也不知,没听奉行说么?他是原汁原味将感受炼制成丹,很多道理也需要和我等共同参详。不过要恭贺陈兄,只有陈兄自己晃动了定海神针,拿到了奖励,虽然是个惠而不费的称号,却也堪称我等楷模,我等以后当尊称一声’陈悟空‘了。”
1...186187188189190...27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