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抗日Ⅱ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样样稀松
黄历当时没有哭,他不流泪,只流血。死亡,在亡国的时候,是最容易碰到的事,冯同学的死并不罕见。生活在丧失了主权的土地上,死是他们的近邻而ji涉是软弱的象征,你会希望日本人给一个满意的答复吗?行动才是的方式,让杀人者也尝到被杀的滋味。
在沦陷了的北平城,日本占领者杀个把中国人是司空见惯的事,中国人只能敢怒而不敢言而在燕京大学里却引起了这么巨大的风暴,侵略军怎可能不怀恨在心在日本侵略者的心目里,燕京大学是一颗眼中钉、ru中刺,但一时又难以对燕大下手。可黄历还是注意到了燕大校口,多了一些陌生人,看着他们有恃无恐的眼神,他就知道,这些人肯定是特务,日本特务。
这是一个新的情况,这些特务在校口监视打探,以后出入校园便会有很大的不便。黄历必须要尽快想出解决的办法,现在还暂时不能对这些特务下手,那会引起敌人更加的注意。
那要如何应对这些讨厌的家伙呢?黄历正在冥思苦想着,一颗石子从身后飞来,落在了湖水里,ji起了一圈圈的涟漪,程盈秋ru着胳膊,慢慢走了过来。
黄历看了下手表,笑着说道:“好厉害,比昨天多坚持了半分钟。”
程盈秋淡淡一笑,坐在黄历身旁,说道:“别老敷衍我,要真心使我进步,就多挑病,多教我些东西。”
“我当然真心希望你进步。”黄历觉得很冤,对于程盈秋,他真的是没有什么保留,可人家还不满意,“甚至为了你,我还将狙击知识和要领全都写了下来。有病才说,没病硬挑病,吹求疵,难道才是你喜欢的?”
程盈秋抿了抿嘴,望着黄历那强硬有力的、象雄马一样的颈脖,感到说不出的愉快和幸福。可她马上转了视线,和黄历分离将是一种不堪的痛苦,但她必须这样做,从现在开始,她便要开始适应。
黄历握住程盈秋的手,轻轻捏o着,视线转了转,最后落在松软的草地上,他眯了眯眼睛,一个主意冒了出来。
一个人的抗日Ⅱ 第二卷 平津狼烟第一百零二章行动的宗旨
第二卷平津狼烟第一百零二章行动的宗旨
地道,这个在抗日战争中大显神威的中国特sè的设施,出现在了古城北平,先是黄历将所租住的两处房子下连接,形成一个双眼d的安全结构,现在一条从燕大校园通往外面的地d又开始紧张地挖掘之中。严格来说,黄历搞的就是通行的地d,与能打能藏的地道还是有天壤之别,但对抗团成员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创举。起码,冯运修等住在北平城内的成员都有了在家里挖一条逃生之路,以备万一的想法。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挖地d看似一件iǎ事,却可以避开校én口监视的特务,进出自由,非常方便隐秘。根据情报,日本人并没有确切的证据,只是派出特务加紧了对几所涉外学校的监视,一切都还在侦察刺探。而北平抗团所作的预防工作,便是让日本人找不到漏d,无从下手。
七七纪念日越来越近,抗团在紧锣密鼓地准备,日本人在搅尽脑汁抓捕抗日分子,破获抗日团体,汉jiān们也没闲着,他们又要为讨日本干爹的欢喜而忙碌起来,一次游行,又一次游行,学生们,叫ā子们都“游”惯了,百姓们也看惯了,这次该来点新鲜的,带劲儿的,不光要游行,还要有盛大的集会,j的演出,还要些日本要人来,看看他们的能耐,好能得到更大的官儿,多的钱。
“集会和演出会在中山公园社稷坛进行,这已经完全可以确定。”李振英作为抗团的副团长,率先发言:“我们的行动就可以围绕着这个地点进行商讨,这两天便开始侦察,时间还来得及。”
“我看也不用搞得那么紧张,去侦察可别鬼鬼祟祟,跟做贼似的,要象逛公园一样,放松些。如果能带上个nv朋友,那就了。”黄历笑着说道。
呵呵,几个人笑了起来,平日又是学习,又是行动,还要时刻注意可疑人物的监视,弦绷得够紧的,也就是黄历,还能开开玩笑,舒缓一下大家的情绪。
“老三,听校里要成立一个剧社,开场大戏要由老师来演,有这回事吗?”冯运修笑了一会儿,转向黄历好奇地问道。
“嗯,陆先生倒是和我说过,前两天,泰丽还找过我,问我对演戏有没有兴趣。”黄历笑着说道:“我对她说,对于演戏实在不在行,我这个人比较害羞,内向,当着大家的面,连话都会说不利索。”
“害羞?内向?”孙大成望着黄历,好象听见了天下最可乐的事情,边说边笑。
黄历也知道这四个字好象与自己扯不上关系,他摆了摆手,正sè说道:“城外传来了消息,游击队愿意与我们保持长期合作的关系,我上回曾提出,请他们些手榴弹或者炸y,这次他们捎来了一批,算是作为我们y品的回报,有了这些东西,对我们的行动将大有帮助。”
“全都用上,将北平掀个底朝上。”冯运修兴奋地挥了下手,好象真的投出去一颗手榴弹,将鬼子和汉jiān炸得血r横飞。
“还是要细水长流,有个统一的规划,可不能光图一时痛快。”黄历拍了拍冯运修的肩膀,缓缓说道:“你们想没想过,现在我们干得轰轰烈烈,等到暑假,我们行动一停顿,岂不是令日本鬼子有了线索,循着这个规律,他们的注意力就会全集中到为数不多的几所学校上,对我们以后的行动十分不利。”
李振英点了点头,黄历在假期要到游击队去,并且还有几个抗团成员会一起去,这样势必造成北平抗团的一个低落时期。他也考虑到了这点,也有着一点想法和计划,自然,这也是对他的考验。
“我们不会停止战斗,虽然人可能会少一些,但我们会尽力保持一定的行动频率,力争让敌人不会发现异常。”孙大成很坚决道。
“这就要涉及到细水长流、统一规划的事情了。”黄历微笑着解释道:“把手榴弹和炸y留一些,这东西得动静大,也就能弥补人少的缺陷。比如说,把手榴弹放在礼品盒子里,赶上哪个鬼子、汉jiān的好日子,送一个去祝贺祝贺,炸不死他们,也要吓得他们睡不好觉。”
“老三的意思我明白。”李振英o着下巴,慢慢道:“他是关心咱们,担心咱们留在北平的成员进行无谓的冒险,而把威力大的武器留给咱们,让咱们可以用一种比较轻松的方式,却能造成比较大的轰动。”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吧”黄历点了点头,说道:“在接下来的行动里,我觉得不必动用太多的人员,要j悍出击,要撤离。要知道,涉及到的人员越多,出现纰漏的可能就越大。而且,我们已经决定用炸弹,这比手枪的威力可要大很多,所以,人少并不会影响行动的效果,反倒减iǎ了失败的可能。”
众人互相看了看,黄历说得也不是没有道理,虽然北平抗团在燕大发展了不少人,但这些人由于环境所限,并没有经受太多的训练,虽然都很热血,都很爱国,但让缺乏训练和实际经验的人员参加这样的大行动,确实有些勉强。
“从计划上看,我们最少需要四组人员,一组按两个人算吧,也就是说,我们最少只需要八个人就能完成此次行动。”黄历手指敲了敲桌子,很细致地分析道:“我,振英,运修,大成,各领一组,自己挑选组员,每组最多不能超过四人,你们看,这样行不行?”
“我看可以。”李振英赞同道:“等新团员再成熟一些,再让他们参加行动,或者循序渐进,先由简单的工作做起,以积累经验。”
“我的iǎ组,两个人就够了。”孙大成笑道:“本来我还费脑筋在挑选呢,现在轻松了。”
“我也只需要一个帮手。”冯运修不甘示弱。
李振英呵呵一笑,他是一个比较深沉的人,不想和别人争着表现。
……………………
一个人的抗日Ⅱ 第二卷 平津狼烟第一百零三章两个女人的思维
第二卷平津狼烟第一百零三章两个nv人的思维
北平的人们忘了一切,而只看到死亡的黑影。日本人和国民政fu还在ji战,可他们并没十分注意。因为,那象是隔得太遥远的事情,他们已和世界隔离,只与死亡拴在一处。不敢希望别的,他们只求能不倒卧在街上便是胜利。
在那晨lu未消的大路上,他们看见,老有一部卡车,那把人送到“消毒”的巨坑的卡车,慢慢的游行。这是鬼车每逢它遇到路旁的僵尸,病死的,饿死的,或半死的,它便随便的停下来,把尸身拖走。看到鬼车,他们不由的便想到自己也有被拖走的可能——你倒在路上,被拖走,去喂野狗没有医生看护来招呼,没有儿nv问你的遗言,没有哀乐与哭声伴送棺材,你就那么象条死猫死狗似的销声灭迹。
珍娘的胆量并不大,走在路上,她见到鬼子兵,便会大吃一惊,手心直出冷汗;偶而听到一声犬吠,她也会被吓一跳。虽然她害怕,可是不便显出慌张来。她低下头,心跳得很快,轻快的往前走。她怕,可是绝不退缩。她的责任心使她坚强,勇敢,任劳任怨。
使她最胆战心惊的是那部鬼车。不管是y是晴,是寒是暖,一眼看见它,她马上就打冷战。有时候,车上有三四个,甚至于十来个死尸,她不由的便闭上了眼。那些死尸,在她心里,不仅是一些冰冷的肢体,而是和她一样的人;他们都必定有家族,亲友,与吃喝穿戴等等的问题。她想,他们必然还惦念着他们的儿nv,父母,和家中的事情。
iǎ琴很懂事,虽然受到了鬼子的欺侮,可还是会争着出来办事,以此作为报答,报答珍娘的善待,报答在这个家里得到好的对待。但iǎ琴不是铁打的,她也会生病,也会不舒服,而珍娘不想让她倒在路上,被那可怕的鬼车拉走。她便必须走出大én,去领粮,去买y,去证明自己不是一个白吃饭的废物。
黑糊糊的一大排人,已站了有半里多地长。大家都老老实实的立着,即使彼此jiā谈,也都是轻轻的嘀咕,不敢高声。人群处,有十来个巡警维持秩序,其中有两三个是拿着皮鞭的。看一看皮鞭,连彼此低声嘀咕的都赶紧闭上嘴;他们爱惯了“和平”,不肯往身上招揽皮鞭;他们知道,有日本人给巡警们撑腰,皮鞭是特别无情的。
及至立久了,太阳越来越强,y影越来越iǎ,大家开始感到烦躁,前前后后都出了声音。巡警们的脚与眼也开始加紧活动。起初,巡警们的眼神所至,便使一些人安静一会儿,等巡警走开再开始嘈嘈。这样,声音一会儿在这边大起来,却在那边低下去,始终没打成一片,成为一致的反抗。渐渐的,巡警的眼神失去了作用,人群从头至尾成了一列走动着的火车,到处都lu响。
珍娘有点发慌,唯恐出一点什么lu子,她想回家。但是,一想到自己的责任,她又改了念头。不,她不能逃走,她必须回粮食去她警告自己:必须留神,可是不要害怕
很热的阳光已shè在她的头上。最初,她只感到头热;过了一会儿,她的头皮痒痒起来,痒得怪难过。她的夹肢窝和头上都出了汗。抬头看看,天空已不是蓝汪汪的了,而是到处颤动着一些白气。风已停止,马路旁的树木的叶子上带着一层灰土,一动也不动。便道上,一过来车马便带起好多灰尘,灰白的,有牲口的粪与味的,呛得她的鼻子眼里发痒。无聊的,她把包着粮证的iǎ手绢从腕上解下来,擦擦头上的汗,而后把它紧紧的握在手中。
就在这时候,她敢起誓,她的的确确的看见了黄历他穿着日式的短西服,坐在洋车上,旁边是一个打扮入时的nv人,嘴抹得通红,紧紧搂着黄历的胳膊。车走得很快,一眨眼的工夫,已经走出去老远。珍娘慢慢合上了嘴,她想喊:“阿历”可是,她终于没有出声。
阿历回来了刚才,他离自己不过有两丈远珍娘的眼睛亮了起来,腮上红了两iǎ块,她觉得无须再怕任何人,任何事,阿历就在北平城里,就离她不远,他是无所不能的。象以前那样,到了危急的时候,他一定会出现,一定会救自己的。
…………………
黄历和程盈秋坐着洋车从中山公园社稷坛回到了租住的房子,换过衣服后,分头回了燕大。今天的侦察算是结束了,可他们的心情却并不快乐。
公园,北海,天坛,万牲园,在星期日完全是日本人的世界。日v的,那些永远含笑的iǎ磁娃娃,都打扮得顶漂亮,抱着或背着iǎ孩,提着酒瓶与食盒;日本男人,那些永远用眼角撩人的家伙,也打扮起来,或故意不打扮起来,空着手,带着他们永远作奴隶的nv人,和跳跳钻钻的孩子,成群打伙的去到各处公园,占据着风景或ā木的地方,表现他们的侵略力量。他们都带着酒,酒使iǎ人物觉得伟大。酒后,他们到处发疯,东倒西晃的把酒瓶掷在马路当中或ā池里。
同时,那些无聊的中国男nv,也打扮得āā绿绿的,在公园里挤来挤去。他们穿得讲究,笑得无聊,会吃会喝,还会在日本男nv占据的地方去表演九十度的鞠躬。他们仿佛很高兴表示出他们的文化,亡国的文化,好教日本人放胆侵略。最触目伤心的是那些在亡城以后,还无动于衷的青年,他们携带着爱人,划着船,或搂着腰,口中唱着情歌。他们的钱教他们只知道购买快乐,而忘了还有个快亡了的国家。
程盈秋越发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她要离开这令人窒息的城市,她要成为一个游击队员,不强颜欢笑,不装腔作势,不再看那些人令人作呕的嘴脸,她要象一个勇士那样,去和鬼子进行真正的战斗。
黄历不知道程盈秋的思想在起着变化,他完全沉浸在未来的行动计划之中,如何进会场,如何放置炸弹,如何定时引爆,如何乘lu撤退,或者在lu之机,对在场的日伪官员进行第二次打击。这一幕幕,象电影一样在他的脑海里掠过,一开始还有些支离,但慢慢地连贯起来,逐渐地完整。
血与火,爆炸与子弹,也只有这些,才能打破这沉闷的城市象死亡一样的静寂,让那些甘心作亡国奴的人重新考虑自己的行为。
黄历坐在湖边,一时想得入了神,直到有人在背后叫他,才醒过神来。他回过头,看到的是一张和蔼含笑的面孔。
司徒雷登这个人在很多老北大人眼里,是个对中国相当有感情的老人,评价他相当的不容易。对北大的发展,他也应该说有一份贡献的。特别是抗日战争期间,司徒雷登在文化孤岛北大,利用职务之便尽力保护北大免遭日寇蹂躏,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他自己被日军拘捕。
从他的所作所为中,可以看出他对于中国抗战的同情。比如湖心岛的密室和北平抗团的密谋,司徒雷登就是心知肚明的。沦陷期间,北大学生不断有人南下国统区或西去解放区投入抗日工作,司徒雷登一面指定人员协助他们出走,一面每次有人走时,都在临湖轩为出走学生设宴饯行。
黄历和司徒雷登并没有太多的接触,两人的关系也不是特别亲密。今天,司徒雷登上来招呼黄历,让他感到有些意外。
“陈教员,学生们对你的反应很好,这说明你是个称职的老师。”司徒雷登伸手示意黄历坐在石凳上,他轻轻抚着脸,先是赞扬着,“陆先生对你的评价也很高,这不是很寻常的事情。我曾经看过你的课,确实很好,很适合这个年纪的青年。”
“校长过奖了。”黄历淡淡地笑着,语气平和道:“只是一些强身健体的基本招式,现在这个世道,谁都想有点自保的力量。”
“不排除这方面的理由。”司徒雷登颇有深意地望着黄历,说道:“可光会一些武艺,恐怕并不是太容易得到学生们的认可,学生们可都是很有甄别能力,眼光很高的哟”
“或许我的年龄也是一个因素。”黄历面不改sè,很坦d回望着司徒雷登,“我与学生们年龄的差距不大,很有共同语言,他们也没有把我当成老师,而是当成一个大哥,一个兄长。”
司徒雷登微笑着点了点头,黄历看出他并不相信,不过没关系,这个美国老头儿有着长者的慈祥,学者的博学,更有着一颗同情抗日的心。
“日本人下了命令,要求北平的所有学校统一体的标准。”司徒雷登说话的语气变得沉重,“他们已经编好了柔体体,陈教员所教的武术动作,恐怕到下学期,就不能再教了。”
黄历并没有说话,他o不清这是不是司徒雷登要解雇他的一个借口。
一个人的抗日Ⅱ 第二卷 平津狼烟第一百零四章中山公园
第二卷平津狼烟第一百零四章中山公园
越过历史的沧桑,越过战争、离lu、一个民族的悲情以及意识形态的对峙,客观而言,司徒雷登无论是在中美关系史上还是在更广泛的中国对外关系史上都终究是一个“政治上的iǎ人物”。他的“大使”岁月只有短短两年时间,而在此之前的四十八年,他一直在中国从事传教以及教育工作,并因此获得尊敬。
司徒雷登曾说自己是“中国人多于美国人”,决不是一句嘴上的空话,他用行动一次次证明过对中国的至爱。五四运动,他公开同情学生,说:“燕京大学应该成为训练爱国青年的场所,造就爱国青年学子,期其能服务祖国,拯救同胞,为中国全民族谋福利。”五卅惨案中,司徒雷登坚决支持燕大学生抗议英国巡抚在上海租界枪杀中国工人的暴行。“9.18”事件,司徒雷登和燕大学生一起上街游行示威,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口号。“12.9运动”司徒雷登在美国,称赞学生运动是“在中国当代生活中最有希望的运动”。司徒雷登的这种对民众的热爱,对中国命运的同情,这种强烈的正义感,值得人们尊敬和热爱。
对于燕大校园成为抗日人士的秘密据点,司徒雷登是心知肚明的,虽然内情并不详知,但从学生们对黄历的态度,他也能猜出黄历是抱着何种目的而来到燕大的。
“陈教员,你认为柔体体是否会对学生们的身体产生不好的影响?”司徒雷登双手叉握着放在膝上,用温和恳挚的目光望着黄历。
“既是体,就能起到锻炼身体,强健体魄的作用。”黄历想了一下,有些嘲讽道:“日本人不高兴中国人会运动,身体强壮,而刚和柔的动作却不能使人的思想产生变化。”
司徒雷登伸手指了指校én口的方向,揶揄着说道:“他们害怕了,害怕中国人变得强壮。学生们很喜欢你,我也希望你能继续留下任教,对于柔体体,你应该能很掌握,并稍稍地做一些改动吧?”
黄历眨了眨眼睛,心领神会道:“这没有问题,我很愿意在司徒校长的领导下,使燕京大学成为训练爱国青年的场所,使其能服务祖国,拯救同胞,为中国全民族谋福利。”
司徒雷登苦笑着摇了摇头,黄历重复了他在五四运动中的讲话,这是他的希望,但现在的环境,让他有举步维艰的感觉。
“如果需要,你可以随时用我的汽车。”司徒雷登拍了拍黄历的肩膀,四下看了看燕大的景sè,那是一种深情和自豪,他用低沉而又有些怀念的语气说道:“那时候,我骑着á驴……”
望着这个既有严父的沉静,又有慈母的温存的老人缓缓远去,黄历轻轻叹了口气,这是一个令人尊敬的贤人,有着良好的修养,宽阔的襟,令人赞叹、饮佩但在日本人bi迫、监视的恶劣环境下,你不必褒扬他的长处,也不必为他的短处辩护,应当做的便是体谅他的难处。
……………………
七月七日,去年的今天,炮声隆隆,南苑、芦沟桥的将士们浴血奋战,与蓄谋已久的日军展开了殊死战斗。他们用大刀,用手榴弹,用血r之躯,与日军的飞机大炮抗衡,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上演了可歌可泣的一幕。
在这个值得每个中国人须永远记忆的日子,又有一批战士要用炸弹和手枪来纪念它,来震醒浑浑噩噩的民众,不要忘了流洒在这片土地上的鲜血,和守护着这片土地的英灵。
前几天,鬼子和汉jiān们便为纪念七七事变纪念日的到来,煞费苦心地忙活起来。日本人的御用报纸《庸报》、《新北平画报》、《民国晚报》等报刊上,用通栏醒目的大标题,连篇累牍表,大肆吹嘘他们赫赫战果,以及中日两国人民应该更加亲善的虚假口号。
繁华地段的日本商铺én前还装上了霓虹灯,一入黄昏,“共存共荣”、“中日亲善”、“建设华北、剿灭共匪”等灯光标语便不时地闪烁着,变换着,shè出青磷似的绿焰和火一样的红光。挂在高楼上和城墙上的高音喇叭,反复播放着日本的音乐,以及战场上“皇军”高歌猛进的消息。
大街iǎ巷,增加了很多维持秩序和治安的日本宪兵,他们左肩右斜地挎着“皮兜式”手枪,皮带左侧吊着军刀,左臂戴着白布袖章,上面印着拳头大的“宪兵”两个字,显得十分刺目。一边高喊着“中日亲善”,一边还在抓人杀人,日本人的寡廉鲜耻已经到了极致。
不到九点,中山公园里已经有了不少的人,今天的天空并不晴朗,可也并不十分y沉,太阳懒洋洋的,偶尔透过云缝,向下窥望一会儿。这亮光便使白yu石的桥栏更洁白了一些,黄的绿的琉璃瓦与建筑物上的各种颜sè都更深,更分明,象刚刚画好的彩画。iǎ白塔上的金顶发着照眼的金光,把海中全部的美丽仿佛要都带到天上去。
这全部的美丽却都被日本人沾满血腥的脏手握着,它是美妙绝伦的俘获品,和军械,旗帜,与带血痕的军衣一样的摆列在这里,纪念着暴力的胜利。湖边,塔盘上,树旁,道路中,走着没有力量保护自己的人。他们已失去自己的历史,可还在这美景中享受着耻辱的热闹。
公园里,有不少青年男nv分外的兴高采烈。他们已经习惯了给日本人排队游行,看熟了日本教师的面孔,学会了几句东洋话,看惯了日本人办的报纸。他们年岁虽轻,却已经学会了得过且过,他们也许还记得自己是中国人,可是不便为这个而不去快乐的玩耍和热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