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肥妈向善
他吴院长很讲理的。
“吴老师。”谢婉莹一听自然不肯让老师被她连累。
吴院长挥下手,更不会让她这样的小年轻为这种事担责。
何况这家属的诉求根本不是投诉医生。真是想讹诈医院医生的家属,不会这样急吼吼地叫医生救人了。
张薇妈妈的手拿到吴院长塞回来的检查报告书,是如秋风落叶似地抖个不断:“我,我要的是——你们不可以给我儿子开刀吗?”
“阿姨。”谢婉莹解释两句,尽可能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让对方了解这个病,“这个病,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你的手臂肌肉萎缩了,想让你的手臂肌肉结实起来长起来,要怎么办?能开刀吗?”
“这这——”听到她这个比方,张薇妈妈好像有点儿懂了,“多吃点东西?”
“多吃点东西也不行的,最重要的是吃完得练,肌肉是练出来的。小脑萎缩一样,最需要的不是开刀不是药,是做功能锻炼。这个病发现的早,早早进行功能锻炼干预,疗效会比较好。”
张薇妈妈从她这话似乎想起什么听出什么,问:“是不是像,像那些瘫痪的病人那样?”
要看分型的。这个病分型非常非常多,看它定义都知道是一类疾病的总称。
磁共振报告初步提示的检查结果橄榄桥脑小脑萎缩症是其中一种分型,可以被划分为孤立性脊髓小脑变性症中多系统萎缩症msa中的一种。
只要听到说多系统萎缩这几个字眼,可以想象得出这个分型是不太好的。
多系统,远不止运动失调症状一个,会有自律神经障碍等等其它一系列要命的症状出现。比如出现自律神经障碍的患者,会无法站立,甚至坐位也有可能休克。
“阿姨,要功能锻炼,多练多坚持。”谢婉莹道。
多系统萎缩症病人,若犯懒不练,情况一旦恶化卧床之后预后会非常之差。
张薇妈妈听完她说的话,脑子里可以想到的只有:这个病,莫非是来专克她儿子的?
她儿子天生懒。
张立懒到什么情况,如张薇不齿的,每天像只猪睡了吃吃了睡,只会宅在家里打游戏。
让张立玩体育锻炼身体?绝无可能的。从小被父母惯成了这么懒的一个人。
她儿子完蛋了。
“为什么我儿子会有这个病!”张薇妈妈大声骂说,这个锅必须有人来背。
脊髓小脑变性症里确实不是都是遗传所致。可橄榄桥脑小脑萎缩症有可能属于家族遗传,如果是家族遗传的话有显性或隐形遗传。
如她谢婉莹去到儿童医院后,会见到很多是孩子发病后来医院检查,让孩子父母自己才知道自己同样患有这个遗传病。
这种情况只有在儿童医院儿科见到吗?不是的。现在你可以真实见到了。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 【2822】道不定
在成人科室一样见到,只是比例偏低。
医生常说病魔无孔不入,有证据的。
如目前说的这个病,它的病人平均发病年龄群体接近中年,是三十岁左右到四五十岁,为中老年患者偏多。
这样的条件下,致使临床上一些基层医院没条件给患者做检查的,直接把这个病和帕金森病混淆了,归为帕金森病群体去了。
有才华的医生在基层医院,会看到怎么这个家族里为什么一个两个老人全是帕金森综合征,会有疑心是不是什么家族遗传病。
帕金森综合征是老年神经退化疾病,不太可能很多患者集中出现在同个家族里的。
如果做回溯研究会发现病魔的猫腻,这些研究结果刊登在圈内学术期刊上。一般老百姓没接触也不知不懂。
张立可能是过懒,导致二十多岁发病。
张薇妈妈啪的下,双腿软了,坐在地上爬不起来。
这哪儿只是她儿子生病了,道不定,道不定——
一帮医生望着她这个状况:之前像只母老虎嗷嗷叫想吃人,转眼间变成只病猫。
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吴院长走到张薇妈妈面前说:“你们既然是在方泽看的病,可以去找那边的神经内科医生罗玉良教授。他是治疗这类病的专家。”
“要、要、要在方泽治疗吗?”张薇妈妈疑问这话时口齿不清,但透露出的意思算很显然。
她去方泽看病时,需要再三搬出谢同学的话,否则方泽医生不信她儿子生病。
有过这样的求医经历后,只要是病人家属都能感觉到,方泽医生好像比不上谢同学。
耳听这病人家属想投诉他们国协的医生,结果却认为他们国协医生是最棒的。吴院长哭笑不得。
实话说,自己家的神经内科确实不行,没斤两的,快被圈内所有人笑死的一个科室。
不能误了病人。
吴院长再劝劝对方:“去找罗教授,不是我们怕你来找我们医院医生麻烦。是只要你打听下,可以知道我们这里治这个病不行的。”
张薇妈妈双手捂在脸上要嚎啕大哭。
袋子里的手机忽然响了,让她猛地把眼泪全吸回去了,手哆嗦到差点握不住手机。
是她老公打来的问她在哪里:“我听说昨天你带儿子去看病了?”
“没有。张立他没什么事。”张薇妈妈边回答老公,边把那张报告纸要往哪里塞藏起来,“我现在回去。”
等家属离开后,一行医生预备上电梯。
吴院长急不可待问起谢同学说:“是你看出她儿子得的这个病吗?”
怕连累其他人,谢婉莹这次点头承认:“是我和她说的她儿子可能有这方面的问题,让她带儿子去做磁共振。”
这位谢同学,尚未去到神经外科实习,也没去过神经内科。如何一眼看出来人家的神经系统疾病?
吴院长的心头哗的下,有些余惊。
他很记得和曹勇那小子打的赌的。
该不会被曹勇那小子说中了,她对神经外科有兴趣和天赋?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 【2823】洗脑术
“她不是在首都儿童医院成绩很好吗?”王老师突然冒出这句话。
医学生各科实习成绩如果没有特殊意外,一般会随实习生转科的时候出炉。成绩单甚至提前几天交回到教学医院教务科和医学院学校手里。
吴院长回想起来:“对。她的儿科成绩非常好。”
谢婉莹不知自己的实习成绩除非老师主动告知。各科老师给她打的分数表没经过她手里的。
现在两个老师说,神仙哥哥给她打了很高的分数,是她至今所有实习科室中得分最高的?
谢婉莹:这?
(曹昭:未来弟媳表现出色,不给高分怎么拉拢,肥水不流外人田。)
这边,吴院长脑子里想的全是自己怎可输给曹勇那小子。
不担心,以他老医生老领导的经验和手段,年年把多少人才揽入囊中手到擒来。
胸有成竹告诉谢同学:“我和你说怎样好。”
站在边上的宋学霖嘴巴里对此状况:咻咻,啜两口热朱古力。
国协老院长被誉为圈内的奸雄曹操,肚子里太黑,是不止被他们北都的医院领导痛骂的家伙。表现在,把他宋学霖这个怪才都给勾到国协。
老奸巨猾的国协院长要给谢同学的脑子里灌输什么?
咻。再喝口热朱古力。
谢婉莹望了眼喝饮料不停发出声音的宋医生:宋医生?
再听吴老师在给她做指导。
“国协医学生内部竞争大,唯独在儿科科研这方面是空白的。”
这是由于国协医院儿科不行,不像首儿有一堆顶级儿科专家导师带学生搞儿科。
“你本人有实力,去过首都儿童医院实习,积累到全国顶尖儿科经验。一旦你做出儿科科研成绩,在国协医学生科研领域上属于大突破。今后拿这份科研结果去找就业没问题。”
话说到这个份上,吴院长只差说白:谢同学你只要搞儿科,我一定你留在国协。
哦。宋学霖的褐眸如猫眼圆了圆。
原来国协院长对谢同学自称吴老师的目的在这?
谢医生会怎么想?嘴里含了口热朱古力,宋学霖没急着吞下去,转头望谢医生。
吴老师是学校老师,可能指导过很多学生就业,一片热忱为她计划,叫她这个学生感动。
谢婉莹道:“谢谢吴老师。”
王老师再次插入,抢话:“凭你优秀的成绩,不留国协的话,可以来首都儿童医院发展。”
“你说什么?”吴院长着急转身两眼瞪瞪王老师,“首儿到处是搞儿科的。你让她发展儿科不留国协去首儿和人抢?”
“怎么不行了?首都儿童医院从来不会嫌人多。像你国协肝胆外全国第一从不停止招人才。对优秀的学生而言,去发展不太好的医院科室不如到竞争激烈的地方,有成熟的专科学术环境有前辈教,出成绩更快。”
王老师的话从良心上讲,是有几分道理。
吴院长急到,脸膛通红,激动地挥手打断他:“你少说两句吧。你不知道你现在在哪里吗?你在国协。”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 【2824】做贼心虚
两个老师忽然吵成这样,谢婉莹无措,赶紧转头看下宋医生。
宋学霖咕噜咕噜把热朱古力喝了又喝。不行,快笑死他了,主要是这两家伙根本没听懂谢医生那句谢谢什么含义。
叮咚,电梯门开了。
门前赫然立着的那个人,手提黑色公务包,帅飞的刘海下一双如剑的眼神,让电梯里所有人心跳飞了下。
“曹师兄。”见其他人不知为何没了声音,谢婉莹道。
曹勇对她笑了笑,知道电梯里这伙人里头唯有她最真了。瞧瞧眼下有谁在躲着他的脸。
幸好,他从停车场走上来时突觉眼皮跳,若有祸事发生,一路走到这里来看一眼,被他抓到包了。
吴院长的手是急急忙忙在按电梯键:“我们是去的五楼。”
刚忙着说服谢同学,忘了按五楼键了。
两个老师要去其它楼层,谢婉莹和宋学霖从电梯里走出来。
电梯门关上,吴院长掏出手帕擦拭额头上的冷汗。
“你怕他?”王老师问,“为什么?”
做贼心虚。说不出口的。
当初他是答应过曹勇那小子什么的。
吴院长喘喘气,再度数落起身边这位老朋友不像话:“你到我地盘上拉我的人?”
“你让她去儿科。她儿科是在我的医院学习的,算是我的人了,怎么能说是你的人?”王老师驳斥。
“不管。你没我允许不准乱拉我的人。你首儿会缺人吗?不像我。”吴院长一股气儿说,“如果我这里不缺人,怎会求着你帮我收几个学生到你那边学习。”
王老师不吭气,没应声。
是朋友,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叫做竞争对手。
三甲医院的领导同样不好当,每年为引进技术大牛,个个浑身解数,花招百出。
很清楚老顽童心里打的什么主意,曹勇见吴院长一走,问人:“你们在电梯里谈了什么?”
“吴老师和王老师很好人,给了我一些关于学生科研和就业方面的务实意见。”谢婉莹如实说。
王老师?曹勇一刹那快以为自己眼睛出毛病了。
什么王老师?那不是首都儿童医院的庞院长吗?传闻中老顽童的挚友。果真,之前一连串他们去儿科实习的事件和老顽童有关系。
曹勇拍下她的肩膀,道:“莹莹,你到了神经外科后会明白。这人脑,不是越老一定越单纯的。”
什么老人老了后像孩子。孩子单纯吗?如果想用这种话术糊弄人,说老人老了脑子绝对不灵活变傻子了,这话糊弄谁都可以,糊弄不了专科医生。
一个人年纪大了以后,是人体机能各方面退化,但是不能叫做功能丧失。在医生的眼光里,人老了是各种患病风险增大,怕会导致人体各种器官功能丧失,最终危及老人的性命。所以,当发现一个老人“老糊涂”了的时候,千万别用老糊涂当借口,要送老人去看医生的,老人是病了。
问题曹师兄这话好像不是说学术。谢婉莹眨眨眼。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 【2825】想带谁去
来神经外科实习的,一共四位同学。
“你们三个去拿病历,准备等会儿查房。”黄志磊指挥三个师弟说。这回不让小师妹去拿病历了,小师妹完全无需这种初级锻炼了。
见到,谢婉莹出声:“黄师兄。”
记起来,黄志磊叫住魏同学:“你别去。你吃早饭没有?”
没人喜欢被当病号,尤其要当医生的人。
目送潘同学耿同学走出去拿病历,魏尚泉不高兴地回答道:“吃了。”
对这样一个师弟,黄志磊指现场的宋猫让他效仿着:“学学他,随时躺平。”
前辈只有这会儿会夸他。宋学霖眯两眼,抓紧时间打盹儿。
魏尚泉见他这幅懒散的样子没眼瞧。
黄志磊拍拍师弟的肩膀:“你们两个爸妈不是一个圈的吗?可能之前认识。”
谁和谁认识啊?
这话不止魏尚泉听着不乐意。
宋学霖睁下眼,警告下前辈:别把我和不会摸鱼的家伙混为一谈。
说来他们班只有谢同学人好对北都才子也好。其他男生只要想到这人桀骜不驯目中无人的性子实在喜欢不起来。宋学霖更是对他们班男生没一个有好感的。这情况和国都学霸段同学估计不太一样。
魏尚泉想起妈妈说的消息对谢同学说:“有人要请你参加饭局。”
“谁?”
曹师兄原来在听吗?曹师兄回应的好快。
魏尚泉意识到自己说错了什么话,嘴巴立马闭了闭。
回身,谢婉莹和其他人看着曹师兄在整理私人物品不用他人插手,弄得桌上井井有条老干净了,心想:曹师兄不愧是厉害的居家男人。
曹勇抬起头,望住只说半截话吊人胃口的师弟。
被瞅住的魏同学赶紧老实交代:“是,是——”
“是郝家。”宋学霖说。
证实这两人真是一个圈子里的富二代早认识的。
魏尚泉快气没气了:快睡着的人竟然一样在搞窃听。
好消息,郝家母子伤好出院。郝家要办答谢宴感谢所有救命恩人。这里面包括现场救治的人和医院医生护士及当时伸出援手的朋友们。届时可能有部分商业圈的大佬来参加。
“莹莹,到时候你可以带一两个朋友来。”魏尚泉边说边问,“你想带谁?”
“带丽璇。”谢婉莹不假思索。
因为发小做生意需要这种机会认识商业大牛。
知道她脑子一根筋的,其他人纷纷提醒她:“可以带两个。”
带另一个人的话,谢婉莹下意识地回头望了望人:不知道曹师兄去不去?曹师兄有没有这个商业需求?
丽璇和曹师兄对她最好,要把好机会留给他们两个。
瞧她眼里写的那单纯的心思,曹勇笑了:“我陪你去。”
时间差不多,今早科室主任不在不开会,一行人走出去直接前往病房。
到了走廊上,迎面走来个医生。
谢婉莹他们认出了是神经内科的金医生。
“谢婉莹,听说你回来了,真回来了。”金医生走来先拉着她的手高兴地说话了。
“金老师,你来神经外科是?”
“我一个朋友,近期被诊断患有动静脉畸形。”
------题外话------
谢谢亲们的支持!!!晚安亲们~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 【2826】一个比一个厉害
准确地说,是脑动静脉畸形。临床上的医生交流时有时候省字省句成习惯了,反正对方能听懂。你说都送来神经外科做治疗了,不是脑能是什么。
脑动静脉畸形,从字面上非常容易理解,是大脑里头的动静脉发生异常变形了,简单说动静脉变成一块麻团了。
动静脉可以称之为人体里头血流的交通系统,如水管的交通要道变麻团,结果无非是堵堵堵或是直接给你爆管子了。
这种病的病因来源于哪里。
离开儿科以后回到成人科室,会发现我们要再次回来纠结这个病更多是先天或是后天的问题了。这个病,一般医学上认为是先天为胚胎时期血管生成过程中出现问题导致的。
鉴于我们刚提过的那个脊髓小脑变性症说也是遗传因素,好像神经外科是先天性疾病的重灾区了?
也不是这样说的。这个病机制是上述说的胚胎医学推论,可这个病不少见于伴随其它病发生。比如说各种颅脑恶性肿瘤、感染等因素同样影响血管生成变为病理性造成这个病。
“这是要做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把它切了吗?”边听谢同学和金医生说话,魏尚泉等几位其他同学跟随着一块讨论。
如果是脑动静脉畸形,放在以前最常用的手术方式是把供血“麻团”的动脉给结扎了,妄图饿死“麻团”。后来发现这种手术复发率很高,现在采取的手段全是把“麻团”整团端窝。
切“麻团”,只不过是再次说明外科的精准手术没到火候永远抵不住病魔的狡猾,只能一刀切。
“人家是在神经内科住过院再转过来的。”潘世华同学和耿同学是抱了组内病历,很快找到金医生这位朋友的住院病历,翻开后扫了眼说。
“神经内科保守治疗不行,转到神经外科准备切?”魏同学再问是不是这样。
“尚泉,你要知道,这个病如果是采取内科保守治疗的话,一般反而是做不了手术的。”
被潘同学和耿同学驳了下这话后,魏同学再度意识到自己是:学渣。
不,是他班里的同学太厉害了。
一个比一个更厉害。
不信,看看他们班里最强学霸谢同学怎样说的。
谢同学没有看过病人病历,居然可以和金医生毫无阻碍地交流道:“脑积水保守治疗一段时候再发现有脑动静脉畸形。这样说,内科是始终解决不了脑积水而且病情有恶化倾向,只能转外科治疗脑积水了。同时做脑动静脉畸形的保守治疗,看看能不能有所好转,再来做下一步打算。可能这两个病有互相影响的成分。”
“你看过我那朋友了吗?”金医生理所当然认为她是见过病人了,否则自己没说她怎会知道是脑积水。
脑积水和脑动静脉畸形不能说完全没联系,但是一般情况下让人难以联想起来。
谢婉莹否认:“没有。我头一天回来神经外科。来的时候有经过护士站,和护士姐姐们打招呼时顺便望了下护士站病人一览卡。”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 【2827】上心
“以前见习时知道,曹师兄负责第三组病人,二十一床到三十二床病人。”
听到她头天回来但是清清楚楚记得以前见习的事,黄志磊深感欣慰,扶扶眼镜:说明小师妹回神经外科像回娘家。
再转头望曹师兄,曹师兄的双眼笑得眯成条线了。
说到护士长病人一览表,是主要方便护士做病房病人统计工作的一张表,上面罗列的有病人姓名床号入院日期以及诊断名。
由于属于统计的表格,每张病人信息集中在一张小卡片上,诊断名能容纳的书写空间仅一两厘米,不可能把医生病历上的所有诊断全写上,只会写最主要的那个诊断。
金医生说的是脑积水与脑动静脉畸形两个诊断,除非一览卡上写了病人两个诊断名,否则同样看不出来。
谢婉莹再解释下:“昨天新收病人只有二十三床一个,写了脑积水。金老师您说了是您朋友,比较重视,亲自来探望病人急着找主治医生讨论病情,我猜可能昨天刚转进这个科。”
谁说只有福尔摩斯潘同学会破案。
潘世华同学接到另两位同班同学疑问的目光时回复:医学上,我从来是摸着谢同学的脑袋过河的。
“你这是对工作很上心。莫怪一大堆老师喜欢你。”金医生张口就夸毫不吝惜的。
是说到重点了。这个事其实和破案能力毫无关系的。
一个医生如果对工作是负责任的,回到工作岗位的第一时间,绝对会先了解自己管辖的病人情况。
在这点上,谢婉莹诚实地说:“跟临床老师们学的。”
她跟过的大牛老师们,像谭老师、陶师兄、辛老师、杜老师,全是这样做的。哪怕是神仙态的神仙哥哥,中午休息完拿着保温杯从办公室出来会先走去护士站问自己组内病人情况再说。
如谢同学说的,脑积水的话要先处理脑积水了。
因为“麻团”的脑动静脉畸形,如果不是趋于爆血管很严重的话,可以选择择期手术的。相反,脑积水,内科保守治疗不行了,找外科是性命攸关的时候了。
你会问,早知如此,为什么不把脑积水病人先送来神经外科处理了?
脑积水和脑动静脉畸形不同,它最佳治疗手段是内科而不是外科。
我们以前讲其它科室的疾病时说过,人体内有些地方是存有“水”的,这种“水”只要不过量是健康的。记得不?腹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