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东宫女官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张佳音
太子何其敏锐,当即便如儿时那般求饶道:“姑姑,您还气胤礽呢?胤礽以后再不敢瞒您了……”
“我如何敢气您?”容歆也是有脾气的,而且像旁的闹脾气的人那般,心里的气越是有人哄越是翻涌。
太子好脾气道:“只要姑姑您不生气,胤礽万事皆愿意做。”
“我也不是气您。”容歆长长地叹了一声,“我这日思夜梦地,今早梳头,掉了一把头发,长此以往下去,恐怕要绑不住旗头了……”
容歆是担心啊,明知道担心无用,可就是控制不住地担心。
太子愧疚地低下头,“胤礽不想您和太子妃担心,可胤礽亦不后悔今日所做所为。”
不后悔……
教人无可奈何地便是太子的不后悔……
“倘若您真想清楚了所有的后果,也不畏惧,我是再没旁的可说。”
容歆说不出口阻挠的话,只坚持道:“只是往后您有何事,便是不方便明说,也请千万给我透个风儿,莫要教我无知无觉,事后后怕。”
“是。”太子答应下来。
“那我便先回后院了,昨日应了皇长孙一同去长春宫。”
太子嘱咐她:“您不要太纵着弘昭,再累到您。”
容歆随意地应了一声,也没说答不答应。
而太子又道:“我稍后命人请太医过来为您瞧一瞧。”
瞧什么?因为她掉这一把头发吗?
容歆直接拒绝道:“这点小事,哪里需得叫太医,我教人熬一碗安神汤便是。”
“胤礽险些忘了,姑姑如今颇通医理。”
容歆听着太子语中的笑意,嗔了他一眼,“您竟是还取笑起我了?我这无妄之灾究竟是从何而来,您莫不是忘了?”
太子立即收起笑意,颇殷勤地亲自送了她出去。
那日之后,又过了几日,太子向康熙递上他关于如何安置流民的折子,便又出宫探望了汤斌。
而他此番回东宫,神色极轻松。
太子这一段时日皆是忙忙碌碌地,太子妃眼见他神色这般舒展,便笑着对容歆道:“姑姑,咱们太子殿下这模样,显见是有好事。”
容歆也看向太子,调侃道:“我瞧着倒是与平常无异,到底是夫妻,能看出些旁人看不出的。”
“这好好地,您倒作弄起我来了。”太子妃靠着容歆的手臂,一副撒娇的语气道,“颂宜不依……”
太子妃甚少,不,是从未做过如此娇态,容歆僵在原地,颇有些浑身不适。
皇长孙原本坐在太子妃和容歆中间,因着太子妃的动作,直接被挤得栽倒在榻上,偏偏小腿儿还夹在她们中间,挣扎好一会儿依旧没能爬起来。
太子妃不理会儿子,干脆抱起容歆的手臂,更加肉麻地撒娇:“姑姑,您得向着颂宜。”
容歆嘴角的肌肉抽动,连忙妥协道:“好好好,向着太子妃,我再不取笑您了。”
太子妃这才满意地松开她,一转头发现儿子躺在榻上一动不动,“弘昭?”
皇长孙见她们注意他,忽地扯开嗓子嚎了起来,嗓门儿极高,太子妃下意识地躲了一下,皇长孙哭得更大声了……
而后太子妃想要抱一抱他,却被皇长孙躲开,一翻滚靠近容歆,趴在那里就捂着脸哇哇大哭。
可她们刚才瞧得分明,眼泪还没挤出来……
太子被她们忽视了个彻底,此时方才寻到空隙上前来抱起儿子,耐心地哄着。
皇长孙只是一时委屈,因此很快便重新挂起笑脸,只是好似记仇一般,就坐在太子怀里玩儿,坚决不回太子妃身边。
太子也乐得抱着他,坐在椅子上,边用手逗儿子边闲聊道:“我今日与先生说要建一所书院,皆是请先生做山长,先生喜不自胜,声称会尽快养好身体,绝不拖我后腿。”
太子妃好奇地问:“您准备建书院?以您之名吗?”
太子否认道:“我准备写折子奏请皇阿玛,以朝廷的名义在京城建一所书院。”
容歆问道:“连年战事,天灾不断,国库空虚,朝廷应是拿不出钱支持另建书院吧?”
大清初入关时,抑制民间自办书院,世祖顺治末期方才开始放松抑制政策,及至康熙亲政之后,政权越稳,渐渐开始准许地方官员重修各地书院。
容歆的本意,其实是建议汤斌收几个关门弟子,教导出几位才华出众的学生,兴许便会有一位甚至几位闻名于士林,那他这个老师的名声必定更高。
但倘若依太子之意,且先不说能不能成,便是康熙真的力排众议支持太子建书院,由朝廷牵头,做给天下士子看,必定不能是个小工程,否则朝廷的颜面过不去,反倒惹天下笑话。
可建一所足以媲美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的书院,属实不容易……
“您会不会太急躁了些?”
容歆知道,太子想做实事,想为民谋利,可他前脚刚设计准备推新法,如今又想要建书院,这一件事赶着一件事,哪个都不是一时能做到的,偏他又如此自信,万一受挫,打击必不会小。
而对于她的问话,太子甚是笃定道:“官学招考限制名额,仍有众多学子无法得到好的老师教导,皇阿玛先前便有此念,想必不会严厉驳斥。”
容歆却不如太子这般乐观,又劝了几句,见太子执意,便不再劝。
太子就是太顺了,年轻人,尤其是聪明的年轻人,没经过打击,总以为事事皆可像他以为的轨迹行进,殊不知世道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
倘若能受些教训,长长记性也好,左右一个书院的事,不至于教太子伤筋动骨。
太子妃在两人说话时并未插言,不过她晚间时,还是劝太子:“姑姑的意见,殿下不若再仔细考虑一番?”
“我知道姑姑所言在理,建书院非一日之功,但我并未只是为了安慰先生。”太子枕在左手臂上,面对太子妃,解释道,“但我想建一座有教无类的书院,自是是越早越好。”
可惜太子想得极好,却果真如容歆所想那般,并未能得到康熙的首肯。
事实上康熙并没有言辞否决,反倒是户部官员,第一时间表示没钱,大清还需休养生息,无法在此处耗费银钱和精力。
太子无功而返,但他倒是不气馁,又开始想旁的能够解决的办法,以求尽量减少开支的同时达成他的目的。
而太子确实想了好几个方案,容歆某一次进书房看到,还真觉着建书院的事能教他磨成。
[清穿]东宫女官 第137节
等到太子妃闲谈时,跟容歆说了太子的想法,她想要看太子吃些教训的想法便动摇了……
太子此举若能成,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以寻常势利的眼光视之,好似过于庸俗了。
可大多数人,不皆是如此吗?
“嬷嬷!”
皇长孙举着个破旧的拨浪鼓,颠颠儿地跑向容歆,一把抱住她的腿,仰头冲着她笑。
容歆点了点他的鼻子,笑道:“待皇长孙长大后,也不知道是否会像您阿玛一般,固执起来谁也拦不住。”
皇长孙还说不全话,自是不会回答,只举起两只短短的手臂,“抱!”
容歆抱起他,边往屋里走边道:“其实像您阿玛也没什么不好,这世间如若没有这些执拗的人,哪会欣欣向荣?您说呢?”
皇长孙坐在她怀里摆弄着拨浪鼓,听懂了似的“嗯”了一声。
“稍后我要去前殿一趟,便不陪着您了,晚间再过来看您。”
皇长孙转拨浪鼓转得正欢,也不管她说得什么,又“嗯”了一声,应完许是反应过来不对劲,赶忙又摇头。
他那小脑袋摇的跟手里的拨浪鼓一个频率,容歆好笑,“真听懂了?”
“咯咯……”皇长孙笑得更欢,若不是容歆抱住了,险些倒仰过去。
容歆眼神一转,便对着他默诵起《三字经》。
可皇长孙不愧是太子的儿子,她刚念到“子不学,非所宜”,皇长孙便跟着节奏摇起拨浪鼓,还不许她停下,反倒是容歆念了个口干舌燥才逃脱……
第151章
“姑姑?弘昭竟放您过来了?”
容歆一听, 苦笑道:“我是趁着太子妃逗皇长孙时抓紧跑出来的。”
“偷跑?”太子惊讶。
容歆露出个无奈的笑,“我给皇长孙念《三字经》,他转着拨浪鼓为我配乐, 还不准停下, 兴致属实高的过分。”
太子顿时失笑, “教您莫要纵着弘昭了, 您看他何时敢与太子妃这般?他人小却精怪,知道您待他好,才欺负您呢?”
“皇长孙这般小, 怎可说是欺负?”容歆不甚高兴道:“皇长孙是亲近我。”
“您和皇阿玛皆是如此。”太子忍不住酸道,“如今倒是我越发没地位了。”
“您有太子妃啊, 太子妃心里眼里, 皇长孙可比不上您。”
太子听得此言, 嘴角上扬,不掩笑意。
容歆可不是来看年轻人浓情蜜意的, 转而笑着问道:“您那书院进行到哪一步了?”
“户部喊穷, 胤礽便想着可以选一处旧址简单翻修充作书院。”太子抬起手,微微甩了甩空档的袖子,“如此便可省些花费,您是知道的,我这个太子属实穷了些。”
“天下间谁会信您一个太子穷?”
“我如今还欠着您一万两银子,天下间又有哪个太子会负债在身?”太子叹气,“确实是该有些赚钱的营生才是,手中无钱实在是寸步难行。”
“您先前不是建议大阿哥去抄家?想要快速丰满银袋,这个活计确实是如今最合情合理的。”
太子摇头, “皇阿玛不会允许我沾手此事。”
容歆心念一转, 便想到缘由。
康熙疼爱太子, 且太子对大清的政权稳固和聚拢民心至关重要,围场涉险一次后便轻易不再让太子远行,定不会希望太子因抄家影响了仁善的名声。
归根到底,如今太子仁心仁闻,确是清廷在民间一极好的招牌,民心所向。
可太子不想挪用公款、收受贿银,能够迅速赚钱的路子便只有战争了,可他最不愿战火连天、生灵涂炭,必不愿战事再起。
容歆也不愿,叹了一声,道:“如此一来,便只能耐心些,慢慢经营了。”
“姑姑,如果我也派人出海与别国进行贸易呢?”
只要平安回来,自然是暴利,而且商船必定会带回更多新的技术、医疗……
容歆控制不住地从手腕撸下手串,抠着上头的佛珠,强自平静道:“还是那一句话,您的身份,私自做此事并不合适。”
而且大清对海贸的态度,太子相当于顶风作案,万一爆发……
容歆捂住脸,这都是什么事儿,怎么越劝还越坏事儿了呢?
“姑姑?”
“太子。”容歆揉了揉脸,对太子认真道,“不管商船出海有多少好处,我不建议您此时想此事,您该先着眼眼下,一步一步来,先平安顺利地推行新商法,建书院惠学子,甚至……皇上不是在畅春园开辟了稻田,命人研究使粮产更多的方法吗?”
“能做的事情千千万,不要太过激进。”
太子为推行新法,教经希在苏州暗地里搞事,容歆已经很是心惊胆战,为何不能循序渐进?非要试图一下子去挑战康熙的底线吗?
更何况太子是真的太过着急了,这件事也要做,那件事也要做,他还只是太子,朝中大臣并不是全都听命于他,万一翻车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容歆年岁不轻了,除了偶尔戳一戳康熙的底线,已经习惯了更加稳妥的行事风格,是以她语气又重了些,坚持道:“无论您做什么,我是一定会支持您的,但时机不合适,请您三思而后行。”
太子沉思良久,微微点头道:“姑姑所言极是,我会分清楚轻重缓急。”
容歆得了太子的话,心稍稍落下些许,找回她今日过来的目的,道:“皇上需得顾全大局,因此考量颇多,您建书院一事,需得条条件件均可教人朝中大臣无法反驳。”
太子颔首,“胤礽亦是如此打算,倘若朝中还是以‘国库空虚’为由,我便准备效仿当年岱州赈灾一事,向民间筹集。”
“您若想得皇上支持,不若便为书院命名为‘仁昭书院’,您皇阿玛实际极念旧,又喜好名声,以此可稍加砝码。”
其实单讷敏一人,便可教康熙心软几分,容歆对此笃定不已。
可想到讷敏和孝昭皇后的缘分,出于一点私心,并且可为太子在此事上拉拢钮祜禄家的支持,容歆便说出了“仁昭”二字。
而太子则是若有所悟道:“倘若书院建成,桃李满天下,皇阿玛爱重皇后的仁名想必也会传遍四海……”
“正是。”
如果这个书院能够长久的存在下去,山门的书院碑刻上必定会有仁孝皇后和孝昭皇后的名字,也算是是以另一种方式流芳于世,教世人铭记。
“诚昭……”太子低低的念了一遍,点头道:“回头我便和皇阿玛说。”
而自容歆与太子恳谈之后,太子便重新写了一份折子呈给康熙,并且明确的将“仁昭书院”几个字写在折子上,其后又经过数日的争论,最终康熙拍板,决定在京城建这一所书院。
太子先前选了几处地址,康熙最终并未选用,而是选了一处前朝行宫旧址,重新翻修,以此为书院。
名义上,太子和朝中官员不可与民争利,但康熙一确定书院所在,周围的土地便迅速售卖一空。
容歆还是借着太子方能抢得一块儿地,她暂时还未想好此处的作用,却总有预感,早晚能用得上。
而后,容歆趁着出宫探望大福晋,抽空去了一趟容盛现今做事的铺子。
当初容盛消了奴籍,左思右想之后,并未选择独立盘店面做生意,而是进入经希的一家铺子做管事。
容盛做事稳妥,因此哪怕不是看在容歆的面子上,近两年他也一直好好地做着这份活计。
经希这间铺子卖得是首饰成衣,容歆的马车一停在铺子门口,一楼两个岁数不大的伙计立即便迎上来,热情的招呼她。
“夫人,您请坐,小的为您看茶。”
容歆叫住小伙计,笑道:“不必劳烦,我是来寻你们掌柜的,劳烦通报一声,就说是他姐姐。”
小伙计不着痕迹地打量了容歆一眼,这才往楼上去。
容歆自然是发现了他的眼神,却并未在意,怡然地坐在椅子上,不多时,便听到楼梯上一阵略显急促的脚步声。
“姐姐!”容盛大步走到容歆面前,“您过来怎未提前派人知会我一声?”
容歆微微弯起嘴角,“知道你在店里,便直接过来了。”
容盛邀请道:“楼上有包间,姐姐随我去楼上坐一坐吧?”
容歆正有此意,便笑盈盈地应下,待容盛吩咐完伙计事情,方跟着他走上木制楼梯。
而一楼两个小伙计看着他们消失在楼梯口,小声讨论起来——
“这是掌柜的姐姐?瞧着还以为是哪家的贵夫人……”
“各家铺子都在传,掌柜有背景,否则咱们郡王怎会亲自安排进来?”
“你说她会不会跟咱们郡王有关系?”
“你不要命了!这种胡话也敢吣……”
“就你我二人说说而已。”
“你随口说说,我还不敢听呢!”
其中一个伙计扭身走开,另一个伙计眼珠一转,走出门,好一会儿才回来。
楼上,容歆跟着容盛进了二楼的包间,坐下后便饶有兴趣地打量着室内的摆设,瓷器摆件儿皆是珍品,点缀此屋后,当称得上一句富丽堂皇,极符合经希平常小郡王的嚣张形象。
容盛亲自为她沏了一杯茶,问道:“姐姐今日怎么得闲从宫里出来?”
容歆轻轻啜了一口茶,道:“自我从遵化回来,便相当于在宫中荣养了,并无多少差事要做。”
容盛一听,关心道:“姐姐不可以出宫来吗?咱们一家人团聚,总是好过在宫中不得自在吧?”
容歆微微摇头,不以为意道:“自不自在不看处于何处,全看人心。”
说句不自谦的话,如今在宫中,真能教容歆不自在的恐怕也就康熙这一个,毕竟皇长孙都这般大了,那些医书她却才抄完头一遍,第二遍还未开始。
如此看来,宫中属实没有比康熙更教她不自在的人了。
而容盛眼中有些黯然,“姐姐始终不肯出宫,可是我教您失望?”
容歆瞥了他一眼,淡淡地说:“是有几分失望,不过也不至于教我因你这几分失望不肯离宫,我是舍不得太子。”
容盛听了,自责道:“皆是我的错,姐姐责骂于我便是,我必定毫无怨言。”
容歆垂眸慢慢喝着茶,容盛是个有担当的男人,至始至终未曾将责任推到叶氏的身上,这一点,比这世上大多数男人都要好上许多,而有这样的父亲言传身教,只要叶氏不再胡闹,荣誉和容敬的人品便不会太差。
“我瞧着,你们住得那条巷子里,没人知道我的事?”
正等着姐姐责怪的容盛,忽然听她问了句没头没尾的话,立即便回答道:“没有。我怕给你惹了麻烦,对家里三令五申,不可将姐姐的事外传,因此巷子里的邻居们只知道我在大户人家做事,连我换过主家都不知道。”
宰相门前七品官,容歆那时候听容敬和那个孩子的话便猜到,他们应是不知道她的身份的,否则绝不敢那么跟容敬说。
容歆满意地点头,“此事,你做得对。”
容盛面上浮起喜色,紧接着问道:“姐姐,您可要随我回家一趟?”
[清穿]东宫女官 第138节
“今日便罢了,我有事。”
“姐姐总是如此说……”
容盛是头一遭冲着她抱怨,容歆稀奇地看向他。
而容盛说完便有几分不好意思,忙转移话题道:“爹娘常说他们在从前对姐姐不够关心,担心姐姐埋怨他们,我有想过,倘若姐姐真的对父亲母亲有隔阂,并且无法消减,姐姐不妨直接告知我,我往后便不在姐姐跟前念叨回家了,省得惹得你不开心。”
“如此我倒是不懂了,你这般明白,为何还要纵容叶氏犯错?”
容歆对容盛一直是极满意地,便是后来叶氏犯了个不大不小的错误,容歆对容盛也不过稍有些不快罢了,并未影响就此改变观感。
可正因为容盛很多时候皆是个明白的,他在也是犯错一事上,便越发显得糊涂。
容歆又道:“收受钱财,可大可小,全看有无人追究。”
容盛垂下头,低声道:“这些年叶氏孝顺爹娘,又为我生了两个孩子,功劳、苦劳皆有,便是因短见而惹出事端,却也一心一意为这个家打算,没有半分私心。”
“如若我待她不好,太过没良心……”
“叶氏的错,归根到底是我的错,是我没有约束好她,不过我有严厉警告过,她再不敢做知错犯错了。”
容歆端着茶碗,拿着茶盖一下一下撇着碗中的茶叶,忽而问道:“你在这铺子做得如何?”
容盛立即道:“极好,僖郡王从不曾为难。”
“可有想过换一件事做?”
“姐姐?”容盛不解,“要换去何处?”
容歆语气平淡道:“皇上谕旨,要在城外建一座书院,百废待兴,正是用人之际,倘若你愿意,我可为你在书院内安排个小管事做,不过……”
容盛却未等她说完,眼神极亮道:“我愿意去。”
“且听我说完。”容歆也不管他激动地情绪,继续慢悠悠道,“你识字,方能在书院中得些活计,但书院的酬劳不如你现在的,这是一定的,你自己权衡。”
第152章
“我愿意去书院!”
容盛激动地站到容歆面前, 控制不住心情,手一直在捋袖子。
“姐姐,我愿意去书院做事。”
容歆仰头看他, 脖子不甚舒服, 便伸手指了指旁边的椅子,道:“你年岁也不小了,行事稳重些。”
“是、是。”容盛坐回到原位, 嘴角的笑意始终落不下去,追问道, “姐姐,这书院何时建起来?”
“书院地址已选好,待到工部安排好人手, 便开始翻修。不过如今只确定了书院山长,先生还得慢慢寻觅,不会很快有学子入学。”
因为书院是太子主张建的,山长又是汤斌,容歆想要安排容盛进书院做事是极容易的, 但有些事情还是要说清楚。
“书院中一些紧要的位置定是轮不到你的, 能安排你的也就学子们食宿这一处,不见得好做,但做好了,于容誉和容敬的前途有利。”
以容家的家世,除非容誉和容敬天赋卓绝教大儒看重,否则此生也无缘接触到太好的资源, 可容盛要是到书院做事, 容家就此搬到书院旁边, 那一切便大不相同了……
“太子创办仁昭书院, 不拘于家世,只要能通过书院的考核便可入学,但入学后还要大浪淘沙,能者才可留下,是以,将来书院的学生极有可能是大清未来的中流砥柱。”
容歆看向她的弟弟,“容盛,这是我作为长姐给你的,最合适的机会,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为容家改换门庭,全看你们自己了。”
她或许可以借太子的势教他们当个微末小官,但那样看起来唾手可得的东西,对容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归根结底,造化全凭他们自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