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痴愚实乃纯良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怪诞的表哥
“王珍!你操控驸马遴选,借此接近齐王,蛊惑他政变夺权,继而操控朝堂。贼子之心昭然若揭,必为万世唾骂!”
那边岑兆贤听了,看向王珍的眼睛便有些发亮。
——这是怀远侯的长兄,齐王殿下的心腹?居然能在牢里遇到这样的大人物……
他飞快上前,一把推开罗德元,大骂了几句,接着对王珍笑道:“王公子,这罗八钱是个蠢材,你不必与他一般见识。”
王珍摆了摆手,道:“罗德元,闲话不谈。我只问你,可愿出任礼部郎中,代表朝廷往唐中元军中议和。”
——礼部郎中?
岑兆贤只觉心神一颤。
罗德元闻言却是冷哼了一声。
王珍道:“你不敢?”
“我不受你这种奸贼摆弄。”
“看来你就是不敢。”
罗德元冷笑道:“我连死都不惧,何惧唐中元?”
“但你怕从此留下污名。”王珍轻笑一声,道:“想必你所做所作皆是为了名声,那也罢。”
“你休要激我。”罗德元叱道:“你又凭什么代表朝廷开放牢狱、迁调官员?”
王珍双手一摊,笑道:“你在从心斋与我相谈时却不是这般语气。”
罗德元脸色一变,再看向王珍,神色便如见了鬼一般。
“你你……你是……”
“不错,从心斋正是区区在下的产业。”王珍好整以暇的说了一句,又道:“至于我凭什么派你去议和?凭的是——你我都想让京城百姓避遭战乱之苦。”
罗德元愣了一下。
王珍道:“此事,齐王有很多人选可以派。但既能为楚朝据理力争、又由衷想避免战乱的……我思来想去,还是由你去最稳妥。但你若觉得朝廷章程胜过京城安宁,大可不去。”
“你休想拿言语糊弄我!”罗德元气极道:“你们总是这样,遇事就是今日一个权宜之计、明日一个权宜之计。口口声声为了百姓,却是每每破坏社稷秩序。天下乱局便是因你们,才如此愈演愈烈……”
“知道我为什么看不上你吗?”王珍突然打断他的话,道:“因为你永远说的比做的多。我看不上你,所以在从心斋你与我详述你那些道理,我一次都懒得出来见你。”
罗德元闻言,整张脸都涨成猪肝色。
王珍又道:“你在户部任事以来,所做所为我也都看了。不得不说你做得不错,任事勤勉为户部诸臣之最。可惜,你做的多,说的更多。”
“你不仅说的多,你想的更多。是,诚如你所言,世人若都能守序是最好的。但世上既然出了那么多不守序的人,建奴入塞,流寇肆掠……然后呢?你用你的‘社稷秩序’去对付他们?去约束他们?”
“告诉你,秩序可用来保社稷平稳,却不可用来对付乱世虎狼。道理是胜者书写,弱者说千遍万遍也无用。若你不能把你那些听起来全都对的道理撇开,你便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世道离你所思所愿越来越远。”
王珍说到这里,看了罗德元一眼,摇了摇头,道:“我言尽于此。你若不愿去,我找别人。”
好一会儿,罗德元依然沉默不语。
王珍便转过身,向外走去。
“你觉得我坚持的这些……不值吗?”罗德元忽然问道。
“值。”王珍道,“只是你还要坚持很久很久,直到天地焕新……或者,你我至死都等不到那天。”
“我去。”罗德元开口道。
王珍回过头,笑了笑:“可能会很危险。”
这种无聊的试探,罗德元并不回答。
岑兆贤却是答道:“我不怕危险,王公子,我不怕危险,我也愿意去。”
王珍这才将目光转到岑兆贤这个平庸的吏部员外郎身上。
“也好。”
“珍大哥,我……我也想去。”王珰忽然道。
王珰也不明白自己为何会说出这样一句话。
他觉得自己或许是因为收了岑兆贤一本《绣榻野史》便想尽一份义气。
又或许,是在这牢里呆得太闷了。
又或许,是不想这个从小生活到大的京城被反贼攻打……
但不论如何,这一刻他看向王珍的目光有些犹豫,又有些真诚。
当王珍的目光转过来,王珰本以为他是不会答应的。
没想到王珍竟是点了点头,道:“也好。”
“也好?!”王珰吓了一跳,讶道:“珍大哥你就不怕我有危险吗?”
“想必没什么危险。”
“是……是吗?”王珰还是有些不安,转头又向王宝问道:“宝哥儿,你去吗?”
“我不去。”王宝撇撇嘴。
“当此事是什么?春游踏青吗?是你们想去就去不成。”葛翁山板着脸叱骂了一声。
接着他指了指王珰,对王珍道:“这个孩子不错,你可以带走了。”
“谢过葛老先生。”
葛翁山又指了指王宝,叹道:“至于这个,老夫再替你教一段时日。”
“老先生费心了。”王珍便行了一礼。
葛翁山闭目轻叹了一声,道:“你若能见到那几个戴着西游面具的贼人,不妨告诉他们一声,若想与老夫一辩,可得早些来,老夫活不了太久了……”
~~
许久之后,牢中只剩下王宝与葛翁山。
王宝极是郁闷,又气愤又委屈地道:“我哪里就让你这么看不上眼?在大哥面前那样说我。”
葛翁山笑了笑。
“傻孩子,你心性学问如何且不谈,敲背的功夫还是好的,不妨多留些日子……”
我非痴愚实乃纯良 第585章 京城事
岑兆贤重新披上官袍,站在武英殿中接受齐王召见,只觉一切都这么不真实。
品阶不变,从吏部调到礼部,其实算是下迁。但他知道,自己入了王珍的眼、得见了齐王,往后的前程将不可同日而语……前提是能活着回来。
——接近罗德元竟真能带来这样的机遇?我还真是先见之明。
这一刻,岑兆贤心中隐隐便泛起一丝得意……
而周衍看向罗德元,却还是觉得有些尴尬。
但他的先生们说了,这次起复罗德元,还有一层目的便是向百官展示齐王的胸襟。
昔年唐太宗能容魏征,容一个小小的罗德元又有何妨?
这边想着,周衍便很是勉励了罗德元几句,又嘱咐他们尽力任事。
岑兆贤得了齐王几句叮嘱,心头登时火热不已。
等接见完毕,几人往后退去时,他却听齐王又说了一句:“王珰,你留下。”
岑兆贤心中好奇,悄悄转头看去,只见齐王竟是对王珰露出满脸笑容。
这笑容完然不同于方才端着的假笑,是实打实的亲切热情。
“王老五,你可算是出来了……”
出殿前隐隐听到齐王这样说一句,岑兆贤忍不住再次回头偷瞄,正见到王珰嘻嘻哈哈地在齐王肩上拍了两下。
“哇,你现在这气势不错嘛……”
岑兆贤眉毛一抖,一颗心跳得厉害,良久都不能平静下来。
趁着在殿外等王珰的这会功夫,他不由向罗德元轻声问道:“你说,五公子这来头实在不小啊。”
“你休要一天到晚钻营这些。”
岑兆贤哼了一声,道:“你别跟我装,你这臭脾气还能一路升迁,莫非是早投靠了怀远侯?侯爷这一系权柄之重……”
罗德元眉头一皱,极是不悦。
他却是不解释,反而避着岑兆贤往边上退了两步,紧紧抿着嘴。
——开玩笑,在这皇宫内交头接耳,万一被记一句‘殿前失仪’,可是要被罚俸的……
~~
这一日,朝廷终于下榜安民,并派出使节与唐中元议和。
对于京城百姓而言,战乱似乎暂时远离了京师。楚朝就像一个垂危的病人又撑过了一口气。
有人觉得它病入膏肓,迟早还是要亡;也有人觉得细心调理或许一切还会好起来,至少眼下看来,齐王监国以来已有明君之像。
齐王周衍自己却很焦头烂额。
和王珰见了一面,这个唯一的朋友又走了,周衍却还要面对一摊子乱七八糟的事……
接见完礼部一行官员,他又与王珍及宋信兄弟朝议。
“与唐中元议和之事,朝中百官颇有非议,主和者有,主战者亦有。派系之争愈演愈烈,如何是好?”
王珍道:“殿下不必担心,派系之争自然有弊处,但也并非完全是坏事。时局瞬息万变,有时该谈,有时该战,殿下可因时制宜,该和谈时重用一批人,该征伐时重用另一批人。如此,政事悉数取决于殿下。”
周衍一愣,若有所思起来。又问道:“朝中党争,亦是此理?”
“不错。若无党争,帝王何以牵制百官、圣心独裁?”
“王珍。”宋信不悦,低喝了一声,道:“谈正事。”
宋礼也看了王珍一眼,对视间摇了摇头。
“两位是担心殿下太看重这些权术之道?”王珍却是笑了笑,又道:“党争消耗国力、遗祸无穷,这不假。但殿下既已莅国临政,这些弯弯绕绕还是该洞悉。有些事严防死堵、避而不谈,不如融会贯通。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宋家兄弟对视一眼,一时竟无言以对。
周衍再看向王珍的目光却又有些不同。
他忽然觉得——若是早让王珍当自己的先生,或许自己的进益会完全不同。
但这个念头却也只能是想一想,如今也不可能将宋先生换了……
~~
殿中几人商议完政事,周衍便又单独留下王珍,表达了一番赞扬钦敬。
王珍苦笑道:“殿下过誉了。我如今所为,只能‘缓’当前局势,若要‘解’局,还需等舍弟回来。”
周衍便问道:“不知姐夫何时能回来?”
王珍微微一滞,心中轻叹了一声。
“何时能回来呢……”
~~
王珍出了宫,却也不回家,而是去了锦衣卫衙门。
锦衣卫人手几乎被王笑抽调一空,耿叔白与小柴禾这些日子不断筛选训练,才堪堪将各级武职补足。
王珍走到大堂,与耿叔白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悲悼之情。
王珍作为张永年至交好友,耿叔白更是由张永年一手提拔。如今张永年死讯传回京城,他们二人的悲痛并不比张家老小少半分。
但此时不是说这些事的时候。
“辽东可有消息?”
耿叔白道:“只知建奴防线甚密,侯爷尚未有消息回来。”
王珍默然片刻,道:“今日过来,我要再抽调两千精锐。”
耿叔白抱拳应下,斟酌该派谁去。接着,便听王珍缓缓道:“……配合我二弟重夺东江镇。”
堂中气氛一凝。
诸人纷纷站起,连耿叔白与小柴禾都抱拳道:“我愿亲往。”
王珍摇了摇头:“还需你们坐镇京师。”
说着,王珍目光在堂中扫过。
座中镇抚、千户都是刚刚提拔上来的,他并非太了解……于是,目光便落在庄小运脸上。
庄小运见王珍望来,极是激动。
“卑职誓死办成此事!”
他知道眼下这种时候王珍还想重夺东江镇意味着什么——辽东消息不至,侯爷必已陷入危局,自己这些人要以东江镇为据点,想办法牵置建奴,接回侯爷。
对于庄小运而言,这件事他必须去做成……
-------------------------------------
梦里,战场上巨大的杀喊声再次轰然响起,张永年的人头高高扬起,耿当拼命冲上去,抢回张永年的无头尸身,无数刀便向他劈下来,接着轰然一声炮响……
“啊!”
耿当惊醒过来。
“耿将军……”
“杀啊!”耿当大叫一声,一拳打在来人的胸口。
“耿将军,是卑职……方勇勇。”
耿当睁眼看去,却见面前的是方勇勇,这才喘了几口气。
伤口上的血不断溢出来,他浑身的布带都已被浸湿。
“张大帅呢?”耿当四下看着,喃喃道:“这是在哪……”
方勇勇道:“张大帅已经葬下了,这里是京城。”
“京城……侯爷回来了吗?俺要见侯爷……俺没守住蓟镇……俺又没做好……”
方勇勇一时手足无措起来,嘴里的话也是乱七八糟。
“耿将军,你别这样。京城里好多大官,好多大将军……有个大官说,让耿将军你好好调养,说是建奴已经退了……”
“退了……”耿当喃喃道:“俺要见侯爷。”
方勇勇挠了挠头,道:“卑职也不知侯爷在哪……对了,刚才有位姓庄千户大人来看过将军,坐了一会,前脚刚走。”
“小运?”
耿当喃喃一声,突然站起身便想向外跑。
他伤还未好,这一下摔在地上,却是又绽出满身的血。他却是咬咬牙,不管不顾地便向外冲。
这里似乎是个伤兵营,营地中有许多绑着布条的伤员缓缓走着。
耿当目光扫去,却不见庄小运的身影。
他踉踉跄跄向前找去,“嘭”的一声又摔在地上……
有马蹄声响起,有人跨下马扶起耿当。
耿当抬头看去,便见到庄小运。
他蓦然又放声大哭。
“小运……俺又办砸了……呜呜……张大帅死了……俺又办砸了……”
庄小运抬头看了看天色,伸手拍了拍耿当的肩,叹道:“老当,别哭了,你好好养着,我得走了。”
耿当拉着他的衣角不放,喃喃道:“你先告诉俺,侯爷在哪?”
庄小运默然片刻,心道:“我去把侯爷接回来。”
那边方勇勇扶住耿当,庄小运便重新跨上马,向营外驰去。
“你去哪?俺也去!”
忽听身后耿当一声大喊。
庄小运回头看去,只见耿当扯开身上的布带,踉踉跄跄向自己这边奔来……
我非痴愚实乃纯良 第586章 小聚会
盛京。
蔡念真捻起一片纸胭脂,用嘴唇轻轻抿了抿。
一个丫环站在她身后,将她的头发梳成一条长辫,盘成一个圆髻。
蔡念真看着铜镜中姣好的容颜,发现自己还是能驾驭这个发式,但就是还有些不习惯。
她今天要出门,便穿了一身旗袍,窄袖长襟,袖子长长的。
“小姐,这袖子得翻起来的。”丫环上前替她整理了一下。
蔡念真低头看去,却见原来绣样藏在袖子里面。
“这样盖着手腕,方便骑射,还能御寒呢……”
“我又不会骑射。”蔡念真皱了皱眉,低声念叨了一句。
她踩着那花盆底的鞋,只觉走路都有些费力。
丫环却又拿了一件白袍和围领给她罩着,低声道:“如今还在皇上葬期,小姐今日出门便不戴首饰了吧?也不要在人前露笑。”
“又有什么值得笑的?”
蔡念真显然不太高兴,又低语了一句:“死了个蛮夷头子,我却还要给他戴孝,没来由惹一身晦气。”
“小姐……”
那丫环吓了一跳,急得眼里都要落下泪来。
“别哭了,我还能比你没分寸?不会在外面说。”
“是……”
~~
蔡念真并不喜欢和一群满洲女子聚在一起叽叽喳喳。
但她父亲投降过来,她来到盛京城中自也免不了一番交际。
今日这场聚会是伊哈娜操持的,伊哈娜的父亲叫董鄂·和硕图,是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何和礼的第四子;她的母亲则是代善的女儿。
蔡念真每次记这其中的关系便觉得头大,满人名字本就难记,她记人本是靠辈份,偏偏满人又不讲辈份随意通婚……
总而言之,伊哈娜的外祖父是代善、祖父是何和礼,身份颇为不凡。
蔡念真看她一幅健壮的模样,便顶不愿意跟她打交道。可惜再不愿意,人家身份摆在那,也只好坐在那与她有一茬没一茬的寒喧。
“你刚来我们这儿,恐怕是不习惯吧?这不,我赶忙便邀你过来,让你多交些朋友,往后在这盛京城就不孤单了。”
伊哈娜汉话说得并不流利,一句话嗑嗑绊绊,说完又捂着嘴咯咯笑起来。
蔡念真目光看去,见这个比自家厨娘还要强壮的女人做出这种掩口而笑的作派,心中嫌弃不已。
她心里暗骂蛮人粗鄙,嘴上却是应道:“谢格格厚爱。”
伊哈娜又道:“你不知道啊,现在我家里还在办丧事,我本是难抽出空来,但就怕你呆得闷。”
“格格这份厚爱……实不知如何报答。”
蔡念真也不知该说什么,只好露出诚惶诚恐之状。
伊哈娜见居然她不问自己家里死了谁,自顾自又道:“我五叔父都类,守辽阳城的时候战死了,好在是战死了,不然辽阳城那一场大水他不知该担多大罪责……”
蔡念真一愣,暗道对方说话半点分寸都没有。
话题说到这里,座中一群女子不可避免地又说起入寇的那一支楚军。
“盛京被袭的那天,可真是吓死我了……”
“到现在城里可还在传呢,都说那贼首王笑是个阎王……”
“再是个阎王,如今也死了……”
蔡念真听着这些,心中怅然若失。
记忆里,那个玉树临风的少年迎面走来,在她眼前披上大氅,仿佛定格成了她这一生所遇最好的画面……
“想什么呢?”
蔡念真回过头,只见伊哈娜抬着一条帕子在自己面前挥了挥。
“没……没想什么。”
伊哈娜眼中泛起些好奇,又问道:“你在南边时,见过那王笑没有?听说他相貌极是俊,年纪也轻……”
见了这眼神,蔡念真心中有些讥讽。
——跟我打听他……凭你?
她便应道:“禀格格,没见过。”
“你不要这么客气。”伊哈娜把玩着手里的帕子,扭了扭身子,又转头对座中另一名女子问道:“布尔玳,你阿玛也是死在王笑手上吧?”
蔡念真目光看去,只见座中一名相貌俏丽的女子眼睛红通通的,回话道:“是……”
伊哈娜便叹息一声,指着布尔玳对蔡念真道:“布尔玳的阿哥哈尔吉达、堂哥阿林保都在睿亲王麾下效力,和你父亲一样,你们往后可得多来往。”
蔡念真便向布尔玳点点头,低声宽慰道:“节哀顺变。”
伊哈娜便道:“可不得节哀顺变吗?她阿玛掉在陷井里,被南人一把火烧成灰,尸体找都找不回……”
布尔玳昨日才随哈尔吉达进了盛京,她还在丧期,本不愿参加这样的聚会,只是伊哈娜相邀,她不敢不来。今日这场聚会虽都是女眷,但也都是正红旗与两白旗将领的女眷。
此时听着伊哈娜的语气,布尔玳心中虽不快,但她知道对方一向就是这么大嘴巴,便也只是低头听着,她反倒是对蔡念真这个知书达礼的汉人女子印象颇好……
一场聚会,伊哈娜沾沾自喜,觉得自己长袖擅舞。
座中不少人却如布尔玳一样感到被冒犯。
蔡念真听着她们不停聊着王笑与那支关宁铁骑,却只有满心失落。
好不容易挨到结束,伊哈娜亲自送蔡念真出来。
蔡念真转头看去,却见伊哈娜身后却还跟了一个小姑娘,不过八九岁,却极是水灵,小小年纪便显出美人胚子的模样。
这小姑娘聚会时躲在后面不声不响的,蔡念真此时才注意到,不由便多看了两眼。
伊哈娜见了蔡念真的目光,便将那小姑娘牵出来,引见道:“这是乌云珠,与我同族。她父亲鄂硕如今在正白旗任统领,也算是与你父亲同袍。”
蔡念真又行了一礼:“见过格格。”
鄂硕只是三等男爵,他的女儿本不该称呼格格。但礼多人不怪,蔡念真一个降臣之女在谁面前都不敢拿大。
乌云珠便颇有礼貌地上前回了礼,却是带着一脸天真的表情问道:“蔡姐姐,你有书籍吗?”
蔡念真微微一愣,应道:“有带一些来。”
乌云珠不由一笑,仰着脸又问道:“那我能常请你教我读书写字吗?”
“好啊……”
寒喧完,蔡念真上了轿子,忍不住却又掀开帘子向外望去。
视线落处,乌云珠的轿子由四个婢子抬着,清一色都是高挑身段。
蔡念真才放下帘子,忽然又是一愣。
她再次回头望去,乌云珠的轿子已转过街角。
但蔡念真却忽然觉得,那抬轿子的婢子中有一个身影似乎有些眼熟……
~~
等蔡念真回到家,便总觉得心里似乎压着些什么事让人难以释怀。
这座宅邸她如今只住了不到二十天,却已感到非常厌烦。既觉得园中布置得粗鄙,又没心思去打理。
先回屋将鞋子换了,她才去给蔡家祯请安。
蔡家祯的样子老不了少,额头上皱纹愈发有些深,见了女儿便问道:“今日与你聚的都有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