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回到明朝做昏君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纣胄
这就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169章 改科举
科举,是这个世界上读书人永远绕不过去的一个坎,是无数人想要进入的地方。
有一句话叫做一步登天。
想要一步登天,只能去参加科举。这是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这是改变自己阶级的机会。一旦通过了科举,你的人生都将会变得不一样。
朱由校在穿越前看过范进中举的文章,深知道看似荒诞的讽刺,那里面隐藏着的其实是很真实的东西,很是血淋淋。
对一个出身普通的百姓来说,很可能是几代人的努力奋斗,家里面才会出一个读书的。这样一个读书人考中,很可能又是几代人的努力,这是改变家庭阶级的一个事实。
或许不屑,或许讽刺,但是那里面藏着的是拼搏和奋斗的心,是不甘的心。这些朱由校都知道,因为在后世被所有人都剖析的出来。
所以朱由校直接把手伸向了科举。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人更加的明白一点,那就是如果你想要做官、想要参加科举,只能去考书院,这一点很重要。
“另外,明年的科举,朕会做出一些改变。”朱由校再一次缓缓的说道。
这句话一出来,在场的人这次真的慌了。
如果前面的话,他们还觉得能接受,但是现在这句话,真的就是捅了马蜂窝了!
陛下这是要改科举,直接挖了根!
可是也没有人站出来劝,所有人都知道,这个时候的劝说毫无意义。
即便是之前反应慢还没回过神的人,现在也反应过来了,他们这是被孙慎行给坑了。
看起来孙慎行大义凛然,实际上他把事情推到了一个非常可怕的境界,那就是让陛下和大家硬杠上了。
这样的情况下除非逼陛下屈服,可是眼前的陛下,他是那么容易屈服的吗?
事情到了这一步,已经变得非常棘手了。
“行了,就这样吧,散朝。”朱由校面无表情的开口说道,随后一转身向乾清宫走去。
今天的事情就到这里了,虽然朱由校觉得自己早晚会有下场的那一天,但是没想到自己会以这样的方式在这个时候下场。
虽然朱由校知道自己的名声完了,也不太在乎自己的名声,但是原本需要在一个更关键的时候扔出去。
可是朱由校等不到那一天了,孙慎行的这一手直接把自己给拽进来了,想要出去都不可能了。
朱由校不禁恼怒,不过同时也在庆幸,幸亏自己已经做好了布局,否则真的就麻烦了。
如果在这一次之前自己就被孙慎行拽了进来,那么就只能用魏忠贤大开杀戒了。
转头看了一眼陈洪,朱由校开口吩咐道:“让余懋衡上题本吧。”
“是,皇爷。”陈洪连忙答应了一声。
关于余懋衡这个人,那是朱由校早就准备好的。只不过太过重要,所以一直没让余懋衡动,自己也一直没有想让他动。但是这一次余懋衡不动不行了,必须要让他行动起来。
所以朱由校选择让余懋衡上题本,把事情推到另一个程度上去。
对于这件事情,陈洪还是比较了解的,所以他也没有什么疑问,转身就跑出去了。
陈洪想看看能不能在余懋衡出宫之前拦住他,然后把事情告诉他。
看着陈洪的背影,朱由校松了一口气。
事情发生在现在,自己可以从容布置,要是发生在刚穿越的时候真的只能就是挥刀了。
朱由校现在就在等,等外面闹腾,等着所有人出来搞事情,但是他觉得不会有太多人站出来。
孙慎行和高攀龙这一闹,已经闹出了声势,剩下的人会选择不出声。
朱由校回去等了,可是其他的人却不行。
大臣们心里面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十分的复杂。
不过也有人非常高兴,就是崔呈秀等人,他们觉得自己这些人已经下了一成,可以再接再厉。
尤其是孙慎行和高攀龙,这两个人彻底激怒了陛下,把事情推到了一个无法转圜的地步,所以一定要把他们都拿下,绝对不让他们再有翻身的机会。
不过这些事情都没有影响到内阁,对于内阁来说,争论不是他们要操心的。
无论外边怎么闹腾如何争论,最终事情的解决是在他们是在陛下。所以他们关心的是如何解决现在的事情,如何面对当下的情况,而不是应该怎么样去避免纷争。
这一次的纷争已经免不了了,所有人都知道是陛下在推动,只不过有一些事情失控罢了。
回到内阁的值班房,韩爌把所有人都叫到了一起,开口说道:“大家商量一下吧,这件事情该怎么办?我们总要有一个章程,大家都说说吧。”
事实上韩爌把大家叫到一起商量这件事情,就是希望内阁能有一个统一的意见。
在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内阁再分裂成几个派,那么事情就会变得非常麻烦,就会再一次演变成党争,与上次的情况差不多。
韩爌不希望这种情况出现,所以希望能够在内阁的内部达成共识。
几个人都看向了徐光启,想听他第一个发言。
因为刚刚在朝堂上,所有人都看到了徐光启想站出来,但是他被陛下给摁回去了。现在大家也想听听徐光启的意见,毕竟所有人里面就他牵扯的最深。
徐光启倒也没迟疑,而是直接开口说道:“我先说孙慎行和高攀龙。他们这是在逼宫,他们这是在以直邀名,这不是为臣之道,这两个人我认为该严惩。”
说完这句话之后,徐光启便坐在那里不再开口了。其实这是在表明他的态度,那就是在孙慎行和高攀龙这两个人的处理上,需要达成一致。
那就是必须严惩不贷,谁也不允许求情,谁也不允许有别的意见。如果你们有别的态度、别的意见,那我们就没有必要再往下谈了。
这个话出来之后,几个人的脸色都不太好看。尤其是韩爌和孙承宗,两个人和东林党走的都比较近,虽然前面闹得很不愉快,但是也没到了非置身于死地的地步。
可是现在的情况就是徐光启要致人于死地。
几个人都没有开口,一时之间屋子里面陷入了沉默。
不过这个时候黄克缵开口了,他向前倾了倾身子,开口说道:“我觉得这一次的事情,不是我们臣子应该插手的。陛下自有决断,我们等着圣旨也就是了。至于外面的人怎么说,我们听着就行了。至于是否上书求情,那就看个人吧。”
黄克缵这句话摆明了就是在和稀泥,同时也在告诉徐光启,大家现在是一条船上的人,因为这两个人发生冲突也不合适。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立场,如果他想求情的话,他自己去。因为谁也影响不到这件事情的最终结果,事情最终怎么处理还是要看陛下的。
其他几个人也没出声。
良久之后,孙承宗开口说道:“我觉得这样做就挺好。如果有人想上书求情,那么他就可以去,没有必要强求;如果有人想上书弹劾,那么他就上书弹劾,也不必强求。”
几个人的目光都落到了徐光启的身上,想看看他怎么说,毕竟这件事情是他提出来的。
徐光启的脸色有些不太好看,但是他也知道自己不可能强行让这几个人低头,于是便开口说道:“那就如此吧!”
听到徐光启松口了,几个人全都松了一口气,现在他们都不太想招惹徐光启。
因为徐光启现在就像一个愤怒的斗鸡,在朝堂上没有出头让他心里面憋了一口气,他想要找一个人狠怼几下,然后好表明自己的立场。
陛下给徐光启的太多了,他需要报答陛下,在场的人谁也不想被他狠怼。
接下来就是关于礼部尚书的人选了。
韩爌问道:“你们谁有合适的人选?现在都可以提出来。”
礼部尚书,这是一个非常高的位置。六部尚书之中,礼部尚书的地位也很靠前,甚至有六尚书第一的称号,也有人称呼吏部为第一,但是实际上礼部的地位也不低。
这样的官位自然是打破头都要争取的,当然,那是以前。
现在原本的礼部尚书孙慎行还在诏狱里蹲着,最为关键的一点,礼部的事情还没完,后面还会有更多的事情发生。
所以谁都不知道礼部未来的情况会怎么样。现在如果让人上去,搞不好真的会出事情。
所以一时间几个人都没说话,其他几个人不说话,徐光启却不能不说话。
徐光启直接说道:“我推荐沈庭筠。”
然后他的目光缓缓扫过其他几个人,只是不再开口了。
听到这个名字之后,其他几个人都是一皱眉头。
沈庭筠他们当然知道,这个人是徐光启的好友,同时也是他们那一派的人,在教育方面甚至比陈可道更激进,让这个人成为礼部尚书?
几个人的目光都明灭不定,不知道在想什么。
沉默了半晌,韩爌点了点头说道:“可以,算一个。”
韩爌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们不可能只报一个人上去,需要报几个人上去,然后让陛下进行勾选。
几个人互相看了一眼,没有人站出来反对,于是沈庭筠就成了名单上的第一个人。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170章 都察院开会
在推举出了第一个人之后,内阁里边除了徐光启之外,其余人脸上的神情都有一些复杂。
他们都意识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徐光启的地位在飞速的提升,给了韩爌很大的压力。或许这就是陛下的意思。
这当然是朱由校的意思,因为嘉靖皇帝曾经就这么干过。即便嘉靖皇帝非常信任严嵩,但也在严嵩后面安排一个徐阶,用来牵扯严嵩。
在士林的风评里面,徐阶要比严嵩好很多,至少在他没有暴露之前。但事实上,徐阶比严嵩更有钱,他家在江南搞了几十万顷的田,触角伸到了各行各业,可以说是一份非常庞大的家业。
相比起来,严嵩都没徐阶富有。所以有很多事情其实说不清楚好与坏、忠与奸,很多时候并没有那么明显的界限。
韩爌身为内阁首辅大学士,此时也感觉到了非常大的压力。
对于韩爌来说,徐光启被提拔上来本身就已经是一件很让他意外的事情了。相比较起来,如果是孙承宗被陛下提拔为内阁次辅,韩爌都比较能够接受,可现在恰恰就是徐光启被提拔了。
在这个时候,韩爌算是看出来了,徐光启是有这个能力坐在这个位置上的,更最重要的是这还是陛下的安排。
在有了沈庭筠这个提名之后,其他几个人也没有再提名其他的人,只是随便找了几个陪跑的人。
因为谁都知道,礼部尚书已经是沈庭筠的囊中之物了。以当下的局势和现在的情况,没有人能够对沈庭筠形成挑战,毕竟陛下那边不会答应。
一旦把沈庭筠的名字报上去之后,那么必然就会得到陛下的认命。他们想要阻止沈庭筠当礼部尚书,只能在这个时候阻止。可是在这个时候,他们阻止的了吗?
没有人能够阻止沈庭筠当礼部尚书,因为这是徐光启提名的。
徐光启可是内阁次辅,他想提名的话,别人怎么都没办法阻止,你不可能不让内阁次辅说话。所以在这一点上已经没有什么悬念了,安排了几个陪跑的人之后,这件事情就草草收场了。
虽然这件事情安排好了,但是其余的内阁大学士还都是非常的担心,因为他们不知道事情会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下去。
一旦出事情,恐怕会造成不可预测的影响,因为这一次的事情太大了。
韩爌孙承宗几人相互商量了一下,保证内阁值班房里随时都有人,他们安排了一个内阁值班制度。
一旦有什么突发的情况或者意外,内阁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并且能够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与此同时,朝堂上下也是议论纷纷,孙慎行和高攀龙被抓了起来,还被关进了锦衣卫的诏狱。谁都没想到事情最终倒向了这个方向,谁也没想到事情会演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对于孙慎行和高攀龙所做的以直取名的事情,两派的反应非常极端。
崔呈秀这边直接派人在京师制造舆论,到处说孙慎行和高攀龙是不臣,说他们如此逼迫陛下,这不是臣子该做的。
另外一方反驳,在士林中宣扬君有过就要劝谏;如果君不听,那就要死谏。所以孙慎行和高攀龙这两个人不但没有做错,而且还做对了,是忠臣的表现,是有气节的表现。
一时之间京师纷纷扰扰,吵起来就没完没了。不过大部分人都能看明白,这其实就是双方的立场问题。
你反对之前的政策,那么你必须要支持孙慎行和高攀龙;你站在崔呈秀这边的立场上,那么必然要把孙慎行和高攀龙这两个人打躺在地上。
都察院。
因为杨涟和邹元标结党营私的案子,都察院的威信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但是这一段时间以来,都察院的声势却非常旺,有恢复之前局面的架势。
这一切都是因为崔呈秀。这一段时间他非常的高调,隐隐有成为都察院领袖的意思,同时也团结了不少人。
甚至有人觉得崔呈秀比都察院左都御史余懋衡更有存在感。只不过有心人都知道,崔呈秀比起余懋衡差远了
余懋衡是什么时候上位的?
是都察院地位最差的时候、最得不到陛下信任的时候。在那个时候余懋衡上位执掌都察院,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余懋衡是陛下信任的人,陛下认为他能够在那个时候掌控好都察院。
所以即便崔呈秀最近很闹腾,他心里也清楚,自己没有办法和余懋衡相比。所以在都察院里面,崔呈秀对余懋衡很尊重。这一次的事情,也都是余懋衡默认他闹腾的。
这一次几个人聚在都察院的大堂里面,所有人脸上都很严肃。
因为之前余懋衡并不怎么管他们的事情,他们想要闹腾,余懋衡也不插手,显然这是一种默契。
可是这一次余懋衡却把大家都叫了过来,显然这是有事情要交代。
见到众人都坐下之后,余懋衡慢条斯理的点了点头,才开口说道:“今日把诸位叫过来,是有一件事情要和你们商量一下。”
“我们都察院,为天子耳目风宪,以清流自诩,以规谏皇帝,弹劾、纠察百司和百官,巡视、按察地方吏治等为己任。在我们前面有无数先辈,他们舍生忘死、忠君报国、匡扶社稷,这是我们这些后辈学习的榜样。”
“朝廷选取御史,以下几条是最基本的:
一是必国而忘家,忠而忘身;
二是必须正派刚直,介直敢言;
三是学识突出,既通晓朝廷各方政务,又能博涉古今。”
在场的诸位能够入选,而且能够成为其中的佼佼者,自然都是符合这几条的。
“现在朝堂混乱,有人善权乱政、霍乱朝堂,正是我等仗义直言之时。或许我们会被人非议,或许我们会被人报复,但是本都依旧想上书。今日把你们叫回来,就是把这件事情和你们说明了。”
“如果你们愿意跟着本都一起做,那么回去就让你们的人一起上书;如果你们不愿意,那么本都也不强求。”
说完这句话之后,余懋衡轻轻地端起了茶杯,然后抿了一口,静静的等着他们给自己答复。
虽然余懋衡用的是商量的语气,但是在场的人都知道,这就不是和你商量。
在场的人都没有想到,平日里不声不响的余懋衡看起来十分的好相处,但是这一次却如此的决绝。
众人都陷入了沉思。
倒是一边的崔呈秀隐隐有一些兴奋了。
与别人不同,崔呈秀身后有魏忠贤魏公公,深深的知道一些宫里面的事情,那就是陛下对朝堂上的东林党不满,当然这已经是共识了。
但是崔呈秀却知道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陛下不但要收拾东林党他们,而且要启用新人。这里面就包括内阁次辅徐光启以及他的那些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谁和徐光启他们走得近,谁就有可能是他们的人。曾经魏公公就说过,他崔呈秀的顶头上司,也就是都察院左都御史余懋衡,很可能就是徐光启他们的人。
所以一直以来,崔呈秀都在试图和余懋衡拉近关系,只不过对方不搭理自己。
现在这个时候,余懋衡站出来说这样的话,显然他这是要行动了。余懋衡自然是不可能是帮着孙慎行和高攀龙的,必然是要踩一脚的。
这次余懋衡他们要动手了,崔呈秀觉得这是一个融进去的好机会,因为他觉得这是一个好选择。
在这之前,陈可道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但陈可道却是给陛下讲学的。徐光启做了内阁次辅,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这已经是陛下摆明了在扶持他们。
所以在这一次的事情里面,即便不是为了对付东林党,余懋衡也会提议废除东林书院和天下书院。因为这是陛下要干的事情,余懋衡只有这样做才能够得到陛下的重用。
在孙慎行和高攀龙的事情之后,事情开始急转直下,所以余懋衡要下场了。
想通了这些事情之后,崔呈秀的身子都激动了起来,连忙站起身子,大声说道:“都堂,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如今朝廷奸党当道,他们欺凌陛下、善权弄政,此乃大明最大人祸!”
“我等读圣贤书,自当忠君报国。值此危急存亡之秋,我等自当上书抨击,以手中之笔,护卫陛下!为朝廷铲除奸党,即便因此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看着一脸激动的崔呈秀,听到他震耳发聩的语言,虽然余懋衡脸上没什么表情,但是心里边很腻歪。
这一段话里面,崔呈秀祸害了两个人,这让余懋衡很不舒服。
前面用了文天祥的绝命诗,后面也用了诸葛亮的出师表,你崔呈秀是这样的人吗?
你是什么人我们还不知道?
你也可以引用这两个人的话?
简直就是玷污了这两句话!
所以余懋衡心里边一阵腻歪。不过他也知道,这事没有办法,自己又不能把崔呈秀给弄死。
余懋衡只能静静的听着,点了点头同时捋了捋胡子,做出了一副满意的样子,颇为赞赏地看着崔呈秀,说道:“说的好,不愧为我都察院后起之秀,他日必可为我都察院中流砥柱。”
这句话的意思就很简单了,小伙子干的不错,你继续这么干下去,那你将来就前途无量。这一次的事情之后,你就升官了,我会向陛下举荐你。
这其实就是领导在表示看好你,要给你加加担子了。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171章 午门跪谏
在场的其他人看到这一幕之后,大概也明白了余懋衡要做什么,于是有的人就兴奋了起来。这些人都是崔呈秀的人,或者是和崔呈秀有一样想法的人。
这个世界上有一句话,叫做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意思就是第一个这么干的人已经出现了,那么肯定就会有人像他一样干。
最近一段时间崔呈秀的势头很猛,他是怎么崛起的,大家都看在了眼里,自然有很多人想要效仿他。
即便是蠢笨的人,大概也知道崔呈秀的崛起之路。他就是从抨击东林党开始崛起的,自然就有人学,这也是这么长一段时间以来崔呈秀能够聚集起一大票人手的原因,大家都跟着他一起走。
现在余懋衡也下场了,那么就代表着更大的机会来了。
当然有人脸色不太好看,认为这么做不妥。有的人是觉得东林党罪不至此。有的人觉得朝廷党争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秩序,还有些干脆就是和东林党牵扯比较深的人。
这些人的脸色就比较难看,但是他们看到周围的人都比较兴奋,也不知道该不该开口说话。
不过也有人不在意,直接砰的一声就站了起来。
这个人就是李茂,都察院的一个御史。众人看到李茂站起来,脸色都并不是太好看,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李茂的为人,他虽然不是东林党的人,但是却和东林党走得比较近。
余懋衡也转头看向了李茂,不温不火的说道:“你有什么想说的?”
“大人,你们不觉得如此做法不妥吗?大人口中的奸党,在我看来却是为臣子的榜样、天下读书人的楷模。朝廷现在正在做什么?朝廷现在正在打击讲学,想要捣毁天下的书院。大人也是读书人,也应该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难道大人就对此视而不见吗?”
李茂站得笔直,他知道在场的估计没人会帮自己说话,如此,只能自己一往无前的站出来了!
“孙慎行孙大人、高攀龙高大人,他们是为了自己吗?他们身居高位,完全可以置身事外,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他们不是在为了自己争,他们是在为了天下的读书人争!”
“在这样的时候,身为一个读书人,我们难道不应该同仇敌忾吗?我们难道不应该站在一起反对这个政策吗?在这样的时候对孙大人和高大人落井下石,在这样的时候眼中只有党争,我觉得这样的人不配做一个读书人,更不配做大明朝的官员!”
虽然李茂说的话很大声,但是在场的人却都颇不以为然。
李茂怒目看向崔呈秀,恨不得用目光杀人,但如剑般犀利的目光却没有让崔呈秀露出惭愧的表情,反而让他的脸上带着玩味的笑容。
在崔呈秀看来,李茂就是脑子坏掉了,在这个时候说这种没用的话。
1...5455565758...32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