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昏君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纣胄
虽然人是死在了锦衣卫的诏狱里面,可是这一次却没有人针对锦衣卫,所有人都把矛头指向了东厂和魏忠贤。
也不知道他们是故意的,或者还真是这么想的,弹劾魏忠贤的题本多如牛毛,在短短两个时辰就都送进宫去了。
一时间京师的风头越演越烈,原本大家就已经非常的担心了,结果现在还闹得邹元标死了。
如果邹元标是被定罪死的,或者是因为什么罪名被处死的,或许众人还不会闹腾的这么厉害。
但是现在邹元标就这么不明不白的在诏狱里病死了,这说出去谁信啊?这不是你魏忠贤老阉狗欲盖弥彰吗?
一时间,京师官场群情激奋,无数人都要求严惩魏忠贤这个凶手,同时被弹劾的还有韩爌。
邹元标的死更像是一根导火索,直接引爆了京城官场。
工部。
赵南星打发走了所有人后,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独自坐在屋子里面久久不语,神情之中有着一丝恍惚,更多的则是颓废和不敢置信。
邹元标怎么就死了呢?
这让赵南星刚刚坚定起来的信念,出现了一丝裂痕。
赵南星的目光有一些松散,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继续下去,浑浊的眼中有一些湿润。
邹元标这一次走的实在是太突然了,让人心里实在是接受不了,所有人都是这种感觉,赵南星的感觉尤其迫切。
邹家灵堂此时呜呜咽咽的,众人心情都很低落。
韩爌做了治丧大臣,第一时间就开始忙碌起来了,也轮不到他多想。韩爌领着人把邹元标的尸体送回了家,帮着邹家的人搭起了灵堂,还请人做法事,一切都是井然有序的进行着。
朱由校也派人来了邹家,来的还是陈洪这个大伴。但是邹家气压还是有些低,只有邹家人的哭声传得很远,其他人则是沉着脸,谁都不说话。
高攀龙第一时间就赶到了邹元标的灵堂,他的表情也不知道是悲伤还是难过,或许更多的是气愤。高攀龙看向韩爌的目光非常的不善。
还有内阁大学士刘一璟,他也被很多人怒目而视。
虽然这些人不敢当着刘一璟的面说什么,但是脸上的表情已经说明了一切。
一时间气氛低沉而压抑,但却隐隐笼罩在怒火当中。
陈洪在这个压抑的地方实在是待不下去了,就找了个借口提前溜回了乾清宫。
朱由校听着陈洪一五一十的汇报,脸上的表情没什么变化。
人生终究有一死,就看怎么死了。邹元标死的有些窝囊,连朱由校都没想到他会这样落幕。
现在人死了,有些事情反而不好做了,朱由校有一些头疼。
不过有些事情还是要做,没有什么商量的余地。自己布局这么久,搞了这么多事情出来,自然不可能这么轻易的放弃。
不过不可能现在就去做了,要缓一缓。事情闹腾的很厉害,东林党大有反攻之势,其他人也都收敛起了手脚。
死者为大,这个时候不能闹腾,况且人家死了人,现在再落井下石,就显得非常的不道义,所以朝中一时间有了缓和的趋势。
当然,这只是表面上。暗地里东林党想要借机翻身,甚至想趁机扳倒魏忠贤,将失去的东西夺回来。
但是其他人不可能这么看着,其他人表面上虽然没有什么行动,但是私底下的手段一点都不少。
一时之间整个朝野山雨欲来,朱由校在继续准备自己的大婚礼,并没有将事情拿到台面上来。
与此同时,辽东。
熊廷弼看着自己面前的魏朝,脸上都要笑出了花。
陛下给了自己赏赐,顺便给自己做了主,那些陷害自己的人全部下了东厂大牢,甚至连袁应泰和王化贞都被抓了起来。
熊廷弼心情大好,十分的高兴。
一边的魏朝一脸的疲惫,只是在强颜欢笑。
这种跑辽东的差事实在是很辛苦,这还不是关键,关键是自己现在没有办法亲近到皇爷,魏忠贤如日中天。自己再这么跑几天估计就彻底失去皇爷了,到时候自己前途堪忧,
“魏公公,我请魏公公喝酒。”熊廷弼笑着说道。
魏朝只能强颜欢笑地跟着去了,实在是没有其他的办法。人都已经在这里了,总不能不给面子。
虽然心里不是愿意动,但魏朝也只能强打精神跟着熊廷弼出去。
外面得知朝廷来赏赐后,早已经闹腾的沸沸扬扬了,得到消息的将领们一个个喜笑颜开。
自己家的将军有牌面,这是所有人都高兴的事情;朝廷给了不少赏赐,这也是值得高兴的事情,至少大家不会再无缘无故的被朝廷猜忌。
有了这样强势的顶头上司,大家以后的日子必然会好过不少。
夜深人静,王象乾站在沈阳的城头上,面无表情地眺望着远方。
他的身影有一些削瘦,在黑夜里显得有些孤单,似乎与城下热闹的景象格格不入。但是他自己站在那里,却又显得和谐了不少。
自从来到辽东之后,他走了几个地方,看了看辽东的情况。
总体来说,辽东的情况并不好。之前王象乾就曾经听过辽东的一些情况,自己来之前也做过一些了解,心里面已经做好了准备。
可是真的到了地方之后,王象乾发现自己做的准备还是有些不充分。辽东的情况比自己想象的要糟糕,根本不具备反击的条件。
不要说反击了,能守住都是最好的了。王象乾的心里就有一些担心了,一是担心辽东守不住,二是担心朝中的一些人搞出一些事情来。
要知道辽东一直都不安稳,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在朝廷。
轻轻的叹了一口气,王象乾转身走了下来,开口说道:“准备笔墨纸砚,我要上书朝廷。”
王象乾准备将这里的情况如数告知朝廷,让他们知道这里究竟是什么情况,断了他们一些乱七八糟的念想,至少也是让皇帝知道,别轻易的被人给忽悠了。
旁边有人答应了一声:“是,大人。”
回到房间之后,王象乾让人把灯点亮了一些开始写题本。虽然心里面很担忧,但是在这份题本里面,他还是尽量的不掺杂自己的个人情绪,否则会容易误事,
在王象乾写题本的时候,北京城里面其实已经开始闹腾了,根本没人说辽东的事情。
大家都在忙着党争,谁有心思去管辽东?
有些人在想着自保,有些人在想着打倒别人。所有的事情都是如此进行的,没人在意辽东是什么情况了。
邹元标的丧事进展很顺利,身后事内阁已经给出了办法。
朝廷给了邹元标谥号,关于之前的案子也没人再提了。该给的荣誉也都给了,邹家人也扶着棺材回去了,准备将尸体运回到家乡去安葬,为此朱由校还让陈洪送了不少冰过去。
幸亏天气还没有到最热的时候,否则根本就是送不回去了。
邹元标的尸体是走了,但是剩下的事情还要继续办,朝廷上下都在等待着。弹劾魏忠贤的趋势愈演愈烈,已经没有人敢帮了他说话了,似乎所有人都觉得魏忠贤要倒了。
皇宫大内。
朱由校召见了朝廷大臣,主要就是六部尚书以及其内阁大学士。
这算是朝廷的一次小型会议,也叫做庭议,是皇帝与大臣们决定事情的地方。
当然了,主要是朝中的重臣,也就是中枢之臣参与这次会议。能够进入这个地方的大臣,才算是朝廷的顶层权力持有者,其他人你只能是听着。
“今天议事,主要是最近舆情纷杂,朕想听听诸位爱卿的意见。”朱由校轻声说道。
谁都没说话,大臣们也不愿意站出来。这个时候说什么似乎都不对。当然了,这里是指一些立场不那么坚定的大臣,或者说没有什么立场的大臣。
有的人则是需要站出来。也必须要站出来。
高攀龙这个时候就走了出来,躬身说道:“陛下,魏忠贤丧心病狂,对邹元标滥用刑罚。邹元标乃朝廷重臣,年事已高,岂能受此屈辱?何况邹元标因刑罚过重而死,臣请严惩魏忠贤。”
对于高攀龙这么说,在场的人也没有什么意外,他的确有这么说的立场。
在高攀龙之后。另外一个人也站了出来,这个人就是礼部尚书孙慎行。
孙慎行也开口说道:“魏忠贤狡诈奸猾、欺上瞒下,刑罚朝廷大臣致死,臣以为该严惩。”
这两个人站出来之后,陆陆续续有其他人站出来,态度很一致,严惩魏忠贤。
这一下已经压到了内阁头上,几位内阁大学士也要表态,如果在这件事情上含糊,怕是不行了。
尤其是韩爌,如果能够把责任推到魏忠贤的头上,对他来说就是最好的结果。至于陛下是不是想保魏忠贤,这和自己的关系并不大,自己只要表明自己的态度就好。
只是没等韩爌开口,内阁里面的其他内阁大学士已经站了出来。
史继偕第一个走了出来,躬身说道:“陛下,臣以为当严惩魏忠贤,罢免其职,群臣论处其罪。”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152章 按律当斩
朱由校面无表情地看着这一切。
他早就已经预料到这一幕了,与其说这是文官他们在针对魏忠贤,不如说他们在用这件事情针对自己,这是他们对自己这个皇帝的反击。
自己干那些事情的时候,就已经想到有这一天了,所以也不是很在意。
“韩爱卿,你怎么看?”朱由校看着韩爌,面目表情的开口问道。
韩爌心里发苦。
他知道这个时候自己的回答,如果让陛下不满意,那恐怕自己就做不长了。可是也有一点,如果自己说不惩罚魏忠贤,自己恐怕也在官场上站不住了。
作为内阁大学士,有人捧着你很重要,如果所有人都不捧着你,那你这个官也当不下去了。
轻轻的舒了一口气,韩爌开口说道:“启禀陛下,臣以为这件事情魏忠贤的确有过错,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所以臣以为应该当严惩魏忠贤。”
朱由校点了点头,然后转头看向了刘一璟,开口问道:“刘爱卿以为呢?”
“启禀陛下,臣以为也应该严惩魏忠贤。”刘一璟也开口说道。
到了这个时候,这个观点是必须要站得住的,没有人敢越雷池一步,所以大家的态度也很一致。
朱由校点了点头,开口说道:“诸位爱卿说得有道理,这件事情的确应该这么办。传朕的旨意,魏忠贤玩忽职守,廷杖四十,罚俸半年。”
此时此刻,魏忠贤正跪在外面。
旨意很快就传了出来,有人拉着魏忠贤去廷杖了。
执行廷杖的这些人,魏忠贤自然是认识的,而负责监刑的是陈洪。
来到了行刑的地方,魏忠贤面无表情,直接趴在了上面,开口说道:“来吧。”
陈洪站在原地,揣着手,脚向外一撇。
行刑的人自然就领悟到了,心里面也有了底,于是很快噼里啪啦的声音就响了起来。
棍子落在身上,魏忠贤就是一抽,但是却咬了牙没有叫出声。
他身子弓着,脸上憋得通红,血管都爆了出来。
虽然打得很轻,但是四十棍子下来,魏忠贤也走不了路了。
旁边的小太监连忙上去搀扶。
陈洪这个时候也走了过来,伸手将魏忠贤扶了起来,开口说道:“魏公公,大殿里面所有人都要说要严惩你,陛下没有询问任何人,给了你这样的惩罚。说到底,那些人还是恨不得咱们去死。魏公公,以后小心一些吧。”
抬头看了一眼陈洪,魏忠贤点了点头,缓缓的开口说道:“今日的恩情,咱家记下了。”
说完魏忠贤没有回头,任由人搀扶着自己去上药了,但是眼中的愤恨却藏不住。
陈洪的话魏忠贤明白,那就是再告诉他自己,虽然咱们在争,但是在大是大非上,咱家并不是没有是非观的人,不会对你落井下石,以后你自己小心一些。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咱家不会袖手旁观
魏忠贤说自己这个恩情记下了,意思就是在告诉陈洪,你的话我明白了,以后我会注意。
两个人十分默契的达成了协定,算是一个收获。
目送着魏忠贤离开,陈洪也转身向大殿里面走了进去。
他知道事情还没有完,魏忠贤的这顿打不会白挨。
此时此刻,大殿里面没有人再提魏忠贤,显然算是认可了朱由校的做法。毕竟朱由校给魏忠贤的罪名是玩忽职守,而不是杀害大臣。
玩忽职守的罪名,四十廷杖已经算是重罚了;至于追究其他的罪名,那不可能,陛下不会同意,文官们心里很明白。
不过他们心里更明白,大家认可了这个处罚,实际上就是在表明态度了。
他们这么做只是为了给外面的人看的,而不是真的想处罚魏忠贤。或许他们心里面真的想干掉魏忠贤,但是此时此刻只能这么表态,因为这是陛下的想法。
对于这些人的表现,朱由校很满意,这证明自己这段时间做的事情有用了,这些人已经不太敢正面顶着自己了。
不过魏忠贤的打是挨了,事情还是一样要处理。
目光在所有人的脸上扫过,朱由校开口说道:“邹元标虽然是死了,但是案子还是要处理。韩爱卿已经把案子审完了,诸位爱卿可以看一看,然后商量一下怎么处理。”
朱由校说完对着进来的陈洪点了点头。
陈洪连忙将案卷送到诸位面前,让这些人翻着看。
第一个看的自然是刘一璟。
简单的看了看之后,刘一璟大概已经明白了,所有的罪名全部都做实了,结党营私、勾结边将、收受贿赂、诬陷朝中大臣,这一切全都在。
下意识的看了一眼韩爌,刘一璟没想到韩爌把事情做得这么绝。
刘一璟不动声色地将卷宗传下去,然后他就静静的站在那里,不再开口了。
事实上这件事情和刘一璟的关系不大,现在的结果其实是他乐意见到的,只不过还是有一些警惕,这个警惕是对韩爌的。
众人很快就看完了卷宗,脸色不一,但是心里边其实已经知道了结果。这些罪名已经做实了,人证物证俱在,剩下的就是量刑了。
陛下让大家说的也是这件事情,显然陛下就是要在今天所有人面前把这件事敲下来,然后对外就说这是大家的决定。
“诸位爱卿有什么意见?”朱由校慢条斯理的说道。
让我惩罚了魏忠贤,你们剩下的这些人也别想跑。
“陛下,臣以为此案是韩阁老审问的,具体怎么量刑还是要听听他的意见。”礼部尚书孙慎行第一个站了出来,直接就将矛头指向了韩爌,显然是要逼着韩爌表态。
朱由校看了一眼孙慎行,点了点头,开口说道:“其他爱卿有什么意见?”
其他人能有什么意见,这件事情谁都不想出头。有人在前面顶着,自然是最好的事情。
不过大家也意识到了,孙慎行这是在挖坑,无论韩爌怎么选都是错。
众人目光都集中到了韩爌身上,想要看看他怎么做。
“既然这位爱卿没有意见,那么韩爱卿你就说说看吧!”朱由校点了点头,目光也落到了韩爌的身上,想听听他怎么说。
事实上朱由校的心里面已经能够猜到七八分了。
韩爌倒是脸色没有丝毫的变化,他的心里面早就已经做好准备了。
他迈步向前走了一步,开口说道:“案件清楚,事实俱在,臣以为只要按照大明律处置就行了。臣对大明律并不是很熟悉,不过刑部尚书在这里,如何量刑可以问问他。”
刑部尚书是黄克缵。
黄克缵心里面叹了一口气,向前走了一步。终于还是牵扯到自己了。
这一次的事情都这么大,刑部一直没有受什么牵扯,大理寺都不如刑部,只不过现在终于还是轮到自己说话了。
黄克缵也没有办法,人家也没让你表态,只是询问你刑法。身为刑部尚书,如果你连这个都不知道,那你还干个什么劲儿?
朱由校看着黄克缵,脸上带着笑容。
如果说朝中谁是中立派,那么黄克缵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
在历史上黄克缵与东林党人不和,被魏忠贤看成是自己的同党,但后来他与魏也不和。
黄克缵这个人无党无派,他也不想结党结派。
光宗致死的“红丸案“和光宗死的“移宫案“纷争,两派每每为各自利益,互相攻讦。
黄克缵则执意持平居中,两不依附,常常弄得两头挨骂。他秉承的道理是受职自有定分,名节千古不磨。
你做了这个官,那你就必然要承受这个官所带来的一切。至于自己的名声,千古之后自然会有定论。你做的好了,你的名节千百年都不会被抹杀掉。
这是一个很耿直的人,对政治也有自己的见解。黄克缵做过兵部尚书,对兵事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他曾经上过题本,他认为大明已经到了危急存亡的时候,守卫边疆的战士饿着肚子上阵,月粮积欠数百万。同时陈诉由于连年灾荒,有的地方已经到了父食其子、妻食其夫的惨境。
这是一个有想法的人,如果说京师的官员当中谁能够摒弃门户之见、一心为国,那么黄克缵应该算一个。
黄克缵反对宫里面大兴土木,尤其对修三大殿的花费很不满意。
他认为国家已经到了现在这个地步了,身为皇帝你还在想着修大殿,你可以不修,放眼皇宫里,又不是没有地方住。
在历史上,三大殿建成之后,辞官在家的黄克缵被加封太子太师。克缵不受。
这是朱由校准备重用的人,所以这一次的事情,朱由校根本就没把刑部牵扯进来。
现在黄克缵进来了,不过牵扯也不大,所以问题不大。
黄克缵不知道朱由校对他的看法,从事情开始到现在,他就没有插手的意思。
在黄克缵看来这就是狗咬狗,他虽然很想平息这样的纷争,可是他没有办法。
“启禀陛下,收受贿赂、诬陷朝臣、勾结边将,按律当斩,抄没家产;结党营私,按大明律当斩首,抄没家产。”黄克缵向前走了一步,说完这句话之后,他又退了回去,一副不关自己事的样子。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153章 魏忠贤得留着
大殿里面的气氛有一些凝固,黄克缵的话实在是太重了!
真要把这些人全部都杀了,把家全都抄了,那么在朝野上下真的影响太大了。
黄克缵说完就事不关己的退了回去,但是这个麻烦就扔给了在场的其他人。尤其是韩爌,在听到黄克缵这句话的时候,心都颤抖了一下。
虽然大明律摆在那里,大家都知道并且很熟悉,可是如果真的这么做了,他的名声就真的臭了。
“诸位爱卿觉得这么做怎么样?”朱由校面无表情的问道。
这个时候礼部尚书孙慎行站不住了。
别人可以不开口,但是他绝对不能不开口。无论自己说的话会不会让陛下不高兴,自己都必然是要说的。
于是孙慎行直接站了出来,开口说道:“陛下,臣以为如此做有些太过了。罢官夺职,臣以为比较合适。至于贪污的钱财,让他们退回来,再加罚一些也就是了。真的要杀了头抄家,恐怕会让很多人心生不安。”
谁都能看出来朱由校想怎么做,朱由校就是想要把他们全都杀了,顺便把家抄了。
如果陛下不是这么想的,就不会去问刑部尚书黄克缵。
既然问了,那么就是要按照这个方式处理。大明律摆在那里,谁都知道大明律上面写着什么。
陛下既然问到了大明律,那就是准备从严从重;如果要是不想从严从重,那么就不会去问大明律,这是再明显不过的事情。
朱由校看看孙慎行,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
对于朱由校来说,孙慎行这么说,他一点都不奇怪。主要是他想看看其他人怎么说,就是看看其他人的表现。
“诸位爱卿怎么看?”朱由校再一次沉声开口问道。
这一次工部侍郎赵南星也站了出来,开口说道:“臣以为孙尚书所言有理。”
朱由校再一次点了点头,没有说行,也没有说不行。
只是面无表情的坐在那儿,沉默了一下,他面无表情的再一次开口问道:“还有没有人有其他的意见?”
朱由校是想让一个人站出来,提出来按照大明律来严惩。虽然这么做的这个人有可能是背锅,但却是坚定的表明了站在皇帝这一边的立场。这一点对朱由校来说很重要。
不过还是没有人说话,随后又有几个人站了出来,但是基本上都是赞同孙慎行的话。
朱由校看向了刘一璟,开口问道:“刘爱卿你怎么看?”
“陛下,臣以为如此处置很稳妥。”刘一璟连忙说道。
只不过说完这句话,刘一璟的心里却满是苦涩。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这个表态代表着什么,可能自己以前做的事情全部都做了无用功。
刘一璟实在没想到陛下会做得这么决,真的要动刀子杀人了。在这样的时候谁站到陛下那边,谁就真真正正的背弃了这个文官集团。
之前大家斗来斗去,那样不会做得这么绝,方从哲都平安落地了。
朱由校点了点头,没有再去看他们,而是缓缓的站起了身子,目光透过众人,落在了他们的背后的不远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