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昏君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纣胄
“戚金将军率领的人马是在这里护卫陛下的。一旦济宁有什么动静,戚金将军可第一时间平定叛乱。现在反贼气数已尽,用不着出动如此强军了,臣就地调动兵马平叛也就是了。”
朱由校看了张维贤一眼,直接点了点头说道:“你自己安排吧。”
事实上,也的确不用派出戚金的人马,朱由校都觉得有一些杀猪用牛刀了。
毕竟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这些叛军全都是废物,被官军打得落花流水。在这样的情况下,实在不值得调动戚金的人马。
原本的历史上,这些叛军能闹出那么大的动静,主要是因为辽东的惨败。朝廷抽调了太多人马去辽东前线了,山东这里抽的最多,所以才会出现那么大的空虚,让他们占便宜。
现在山东根本就没有这样的空虚,叛军想占便宜占不着。山东各地的军队都还在,打叛军不费什么力气。
何况自己在济宁坐镇,之前又赈济了灾民,杀了不少贪官,也不太有人敢不用力气。
朱由校甚至都有一些猜想,如果自己不把叛军给翻腾出来,他们可能现在都不会造反。
毕竟隐忍了这么多年,没有好机会,他们不想动。原本的历史上,这些人造反也的确是遇到了好机会,也的确搞出了那么大的动静,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情。
可是这一次却不一样,山东这里根本就没有什么机会让叛军造反。即便是有了地震,也不足以让他们造反。
何况自己还带来了赈灾粮食,惩处了贪官污吏,百姓跟他们造反的人也就不多了。
如果不是自己查粮食查到他们的身上,还用他们搞了一出刺杀的戏码,这些人恐怕也不一定造反。
自己这算不算皇帝逼他们造反?
不过这种想法很快就消失不见了,因为毫无意义。
朱由校直接对张维贤说道:“去吧,尽快平定叛乱,朕给你庆功。”
“是,陛下。”张维贤点了点头,恭敬的说道:“臣告退。”
说完这句话,张维贤转身就向外面走了出去。
他的步履坚定,脚步快速,显然一刻也不能等了,想要回去快速的布置一番。
随着朱由校下了命令,聚集在济宁城的大军开始了调动,直接就扑向了夏镇的叛军。
而此时的徐鸿儒已经溃败到了藤县,见到了在夏镇的王好贤。
两个人见面之后,一时之间都有一些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原本大好的局势,没想到居然搞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徐鸿儒看着王好贤,缓缓的说道:“曲阜还是不能打下来吗?”
王好贤有些尴尬。
他已经打了小半个月了,可是一直没能够打下曲阜。
见到王好贤的样子,徐鸿儒也就知道怎么回事了,便没有再继续问下去。
他说道:“我们商量一下接下来该怎么办吧。”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375章 捞了很多钱
徐鸿儒来回踱了几步,面色有些沉重的说道:“现在丢失了很多地方,军心不稳,如果再不想办法,恐怕我们自己就先乱了。”
事到如今,王好贤早就没有了当初的意气风发,整个人都显得颓废了不少。对于眼前的局势,他实在是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了。
从能力上来说,王好贤本身就不如徐鸿儒;更何况在资历和威望方面,他更是不如徐鸿儒。
虽然闻香教是王好贤父亲创立的,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权力早就已经被徐鸿儒攫取得差不多了。
原本王好贤也只是手中握着一定的实际权力,想要通过这次造反来扩大自己的势力。可是仗打到现在,这些东西已经不是他所能够继续觊觎的了。
一个曲阜都没打下来,想要更多的也不可能。何况眼前的情况也不允许王好贤和徐鸿儒再多想什么,双方好好的合作才能够继续生存。
于是王好贤说道:“那你有什么想法?”
徐鸿儒眼睛有些发红,表情都已经狰狞了起来,咬着后槽牙说道:“佯攻曲阜,绕过官军的封锁,直取济宁!”
听了这话之后,王好贤脸色变得十分难看。
直接去济宁,王好贤当然是知道徐鸿儒的目的是什么。
要知道,现在济宁城可是有一个大人物在那里,那就是狗皇帝。现在徐鸿儒想直接杀到济宁去,目的也只能是为了狗皇帝。
这个方面也不是没想过,王好贤自己也想过。可问题是,如果真的放弃这里的根基杀过去,一旦打不下济宁城,那么自己这边就将失去所有的一切,甚至会把命都丢在济宁。
这一点是不可能不考虑的。最为关键的是,济宁城哪有那么好打?
那里现在聚集着无数的人马,狗皇帝的安危自然就是重中之重,很多狗官都在那里护驾。济宁甚至还有狗皇帝从京城带过来的人马,统帅就是大名鼎鼎的戚金。
自己这边直接跑过去打济宁城,胜算根本就不大。
现在王好贤根本就没什么信心。
自己这一方被官军打得节节败退,打了小半个月的曲阜结果却什么都没打下来。现在去打济宁,他更没信心。
在王好贤看来,这就是一条送死的路。
徐鸿儒见王好贤迟疑,眼中闪过一抹不屑。对于好友的这个儿子,徐鸿儒是真的看不上。
大家在做的是什么事情?
那是造反,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营生,稍有不慎就会死无葬身之地。
如果连这个准备都没有做好,你造什么反?
有利的时候,想着当皇帝的时候,你心中无比的兴奋。到了想要拼命的时候,居然没有胆子了?
当真是没用!
不过徐鸿儒也知道,如果依靠自己手下的人,希望不大。徐鸿儒拉起来的队伍虽然发展很迅速,但是最近打了几次大败仗,手上已经没有什么太多的人马了。
虽然袭击了官军几次,也打了几次胜仗,甚至还轻松的跑了出来,但是徐鸿儒的心里面明白,这些都是局部的胜利,根本没有办法左右大势。
如果自己不能够改变大势,那么自己被消灭就是迟早的事情,最好的结果也是成为流寇。
可是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自己连流窜的机会都没有。山东这个地方注定了自己不能往南,也不能往北。
如果自己往南,那么就会碰到南京的驻军。虽然南方的军备会更废,但是人家人多,更何况城高墙深、水网密布,自己恐怕连长江都过不去就被人堵住弄死了。
如果往北的话,自己就直接冲到了蓟镇。那里可是有大量的驻军,而且都是边军。以自己的实力过去,那就是在找死。
所以自己只能向西。只要能够绕过眼前的官军,便可以直接奔济宁而去,能够打得下来就最好了。最好是抓住狗皇帝,到时候就天下大乱了。如此一来自己才有机可乘,才能够完成大业。
即便是不能够攻破济宁城、抓不住狗皇帝,自己还可以渡过大运河向西而去。如此一来,自己才有机会。
所以向西才是最有利的决定。
不过徐鸿儒不会把这种想法告诉王好贤。如果他说了,王好贤可能直接就选择跑了。
在徐鸿儒的心里面,攻下济宁城,抓住狗皇帝,才是最好的结局。
看着王好贤,徐鸿儒知道不能够让他这样下去了,于是直接说道:“我们现在的情况你也知道,等到朝廷的大军合围,我们想走都走不了了,到了那个时候就只有死路一条。”
“趁着现在还能动,总要搏一个生机。只要我们打到济宁城下,那么整个山东就会乱成一锅粥,各地的军队就会去勤王,我们手下的人马才会有喘息之机,其他各地方的堂主也才有机会聚拢人马。”
“等到了那个时候,各地烽烟四起,天下大乱,只要抓住狗皇帝,那么我们的大业就能够得成。现在不是犹豫的时候,我们干的本身就是掉脑袋的营生,没有时间在这里犹豫了。”
王好贤抬起头看着徐鸿儒,脸上的表情也狰狞了起来,用力的点头说道:“听你的!”
在这一刻做出这样的决定,王好贤也是下了大决心的。
两人商量好了之后,便开始调集人手。
一部分人佯攻曲阜,大军则是悄无声息地向济宁进发,绕过围捕的官军,直接奔赴济宁城。
与此同时,济宁城之中。
朱由校有些厌烦了。
山东这里的事情不平定下来,朱由校还不能走。
可是在济宁城里呆了这么多天,该走的地方也走了,该逛的地方也逛了,朱由校实在是不知道该到哪里去了。
至于山东的事情,在朱由校看来,要做的事情已经做完了。到了今时今日这个地步,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
想要彻底灭了孔家已经不可能了,那些反贼实在是不争气,自己要对付孔家,也只能是抄没一些家产、罚没一些土地。除此之外,想要再做什么就不太现实。
当然了,如果自己能够记仇,回京城之后暗戳戳的派人再搞一些小事情,一点一点的割肉,最后把孔家给割没了,那个时候也不会有人说什么,甚至都不会有人看一眼。
光明正大的行动到现在得停下来了。
除此之外,还有就是鲁王府。
鲁王府的事情也告一段落了。朱由校也罚没了钱财、抄没了土地,拿掉了鲁王府一半的财产,可以说也足够了。
同时朱由校还罚惩了其他的宗室、惩处了贪官污吏,抄家也抄了不少。
这几天,济宁城出发了不少船回京城,全都是运送这些财产的。
虽然朱由校还可以继续搜刮,但是已经不能再刮了。如果再刮下去,整个山东都废了。
不过在这一次的战斗表现中,孟家可比孔家争气多。孟子的后人自发组织了民壮,居然还打得挺好看。
显然孔家这个衍圣公的爵位真的是一点好处都没有,人一旦被捧到高位上就容易飘。
山东的事情,朱由校已经办完了,剩下的就是收尾了。
收尾的事情自然不用朱由校这个皇帝亲自来做,交给徐光启他们就行了。甚至连徐光启都不用,可以把陈四海放在这里收尾,根本就不会有问题。
没有事情做,朱由校自然就觉得厌烦了。
从屋子里面走出来,朱由校看着从外面走进来的徐光启,脸上露出了无奈的表情。
这是朱由校三天内第二次见到徐光启到这里来了。
说实话,朱由校都有一些不想见徐光启了。
“臣徐光启,参见陛下。”见到朱由校之后,徐光启连忙行礼。
徐光启自然是一丝不苟,不过朱由校脸上却没什么笑容,有气无力的摆了摆手说道:“爱卿今日过来有什么事情吗?”
“回陛下,臣来请陛下回京。”徐光启说道。
朱由校叹了一口气。
这已经不是徐光启第一次提出这个意见了,这几天他就一直在鼓动朱由校回京城去。
用徐光启的话来说,山东的叛乱已经不成气候,那些反贼被剿灭也就是这些日子的事情,陛下在这里也没有什么意义。接下来安抚百姓、平静山东,这都是官员们要做的事情,根本不是陛下要掺和的。
如果官员做的不好,那就严惩。陛下没必要在这里盯着,现在陛下离京日久,京城虽然没有人心不稳,但是帝王久离京城也不是什么好事情。
何况这次山东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天下动荡,陛下自然应该坐镇京城。
为此,徐光启甚至还写了一本题本,详细的阐述了他的理由。
实际上,朱由校明白,徐光启的意思就是不让自己再继续南下了,让自己赶快回京城去。说来说去只有四个字,那就是见好就收。
用徐光启的话来说,山东搞出了这么大的动静,天下震荡。现在各个地方都在担心陛下,各个地方的官员都是人心惶惶,天下的读书人都找不到方向了。
在这样的时候,安稳人心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只要陛下回京,一切就都安稳下来了。回去重新收拾人心、安抚天下的读书人,这才是当务之急。
继续南下已经没有什么好处,至于想要银子,这一趟陛下出来已经捞了不少了。
徐光启跟着朱由校,算是朱由校这次出来的大管家,对于朱由校这一次的账目自然知道得很清楚。
陛下这一次出来捞了一千七百多万白银,还有不少古玩字画、店铺地契,这些东西肯定是以后都要卖出去的,即便是卖不出去也会划给内务府。这都是钱。
在徐光启看来,这些钱已经够陛下用一些日子了,所以就更没有必要拿下去弄钱,搞这一家伙就已经足够了。
如果再继续弄钱,肯定会引起地方上的反弹,会得不偿失。
朱由校看着徐光启,有些无奈的说道:“爱卿还想说什么?”
徐光启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被陛下嫌弃了。不过事到如今,徐光启也知道自己不能退缩,只能硬着头皮说道:“陛下,江南现在不能动。”
自从第一次见陛下,徐光启就说了不少实话,那个时候还吓得够呛,甚至徐光启都觉得自己走不出皇宫了。
但结果却是陛下不但没有怪罪自己,反而嘉奖的自己,对自己说实话给予了褒奖。
所以现在徐光启说起实话,心里面也没什么压力。
“辽东局势并不安稳,鞑子在北疆虎视眈眈;西北的鞑子年前刚刚刚进犯,大明损失惨重;陕西榆林等地又发生了地震,百姓流离失所。这些事情都是眼前急需解决的事情,所以江南不能乱。”
徐光启沉着脸说道:“如今陛下需要安稳朝堂,尽快平定辽东、整肃九边,严明军纪,同时给鞑子一个教训,让他们不敢再犯边。如此才能够朝堂安稳,北疆安稳。”
“等到了那个时候,陛下尽可南下,臣一定不会再阻拦。”说到这里,徐光启撩起衣服跪在地上,有些动情的说道:“陛下提拔臣于微末,臣心中欣喜,更多的是高兴。大明有此明君,中兴有望!”
“陛下所行所做之事,臣也敬佩不已。陛下处贪官、兴吏治,严惩勋贵勋戚。即便牵扯到了藩王,陛下也毫不手软。此乃公正严明之君主,臣心中更为欣喜。”
“可是陛下,北疆不宁,则天下不靖。早前西南有奢安之乱,现在又有山东闻香教造反,何也?”
“无非是天下宵小看朝廷势弱,才敢有如此逆天行径。陛下的眼光不应该着眼于蝇头小利,当放长远、纵览天下、贯穿古今。只有提振朝堂、安稳边疆,才能够使宵小丧胆。请陛下明鉴!”
朱由校看着徐光启,无奈的叹了一口气,迈步走到他的身边,轻轻的把他搀扶了起来。
不得不说,朱由校觉得自己被徐光启说动了。
事实上,朱由校也没想去南京。
他的下一个目标是两淮,说白了就是奔着盐去的。
当然了,这是之前的目标。
朱由校没想到在山东能捞这么多。现在捞了这么多钱,是时候停一下了。
ps:运营团队招募两人,有意向的小可爱可以联系周周哦!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376章 这个皇帝很强硬
朱由校看了一眼徐光启说道:“爱卿这又是何苦?”
“臣为了陛下、为了大明,”徐光启连忙躬身说道:“这是为臣子的本分。”
“如此,那就听爱卿的吧。”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准备一下,启程回京城吧。”
“是,陛下。”徐光启连忙说道,脸上也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表情。
在徐光启来这里之前,他没有想到事情会进行得如此顺利,现在心里面自然是高兴的,同时也很欣慰自己果然没有看错,陛下的确是能够中兴大明的明君。
虽然陛下有些顽固,但是能够听劝说,这就是一个明君应该具备的良好品质了。至于说顽固,那也是帝王应该有的坚持。
“如果没有其他的事情,臣告退了。”徐光启连忙说道:“臣马上就回去安排,让他们准备。”
朱由校点了点头,算是默认了徐光启的说辞。
见到朱由校点头,徐光启也就没有再说什么,转身向外面走了出去。
他的脚步十分勤快,显然卸下了心里的包袱之后,整个人都感觉轻松了不少。
济宁城这边,朱由校已经在准备回京城了,但是山东的战局却依旧在继续,不过基本上已经呈现出了一面倒的态势。
随着明军逐渐地连成了片,完成了合围,闻香教已经闹不出什么动静来了。各地小股的百姓投降,闻香教的人相互出卖,这种事情比比皆是。
朝廷对于百姓相对来说比较宽容,只要认错态度良好,没有什么劣迹,登记之后全都放了回去。
至于那些手上沾过血的,基本上全都已经被杀了。闻香教的人更是一个都没有被放过。
这些人在山东盘踞了几十年,可以说是根深蒂固,骨子里面就是要造反的,这样的人自然不能够放过。
官军所过之处虽然说不上血流成河,但也留下了一地的尸体。
张维贤带着人马直扑曲阜,结果却扑了一个空,不过在曲阜前面也剿灭了剩余的闻香教。
得大军来到夏镇的时候,这里早就已经是城去人空了,叛军早就已经跑了。
同时一个惊人的消息也传了出来:
徐鸿儒带着人马直奔济宁城。
这是去打陛下了!
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所有人都十分的惊诧,紧接着都是吓得够呛。
要知道,陛下可是在济宁城。无论徐鸿儒能不能打下济宁城,那都是自己的失职,居然让反贼侵扰陛下,自己这些人的罪过大了。
于是张维贤想要带着人疯狂的赶向济宁城,准备去救驾。
张维贤这边得到了消息,济宁城自然也得到了消息。
在得知徐鸿儒带着人马赶奔济宁城的时候,朱由校根本就没有把这事放在心上。在朱由校看来,这些人根本就不扛打。
不过下面的人却着急了。这真要是惊吓到陛下,他们这些人就麻烦大了。
戚金和徐光启黄克缵等人连忙来到朱由校的面前。
徐光启脸色有些急切的说道:“陛下,臣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咱们马上可以启程回京城了。”
朱由校看了几个人一眼说道:“如果徐鸿儒没来,朕可能会走。现在徐鸿儒来了,朕不能走。”
朱由校沉着脸说道:“朕是大明的皇帝,这济宁城都是朕的百姓,朕不能弃百姓而去。何况面对这些反贼,如果朕走了,那成什么了?岂不是证威风了这些反贼?实在是有失朝廷的脸面!”
朱由校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真挚,面容严肃。
这不光是他嘴上这么说说而已的,同时心里面也是这么想的。
自己身为皇帝,当然不能走,这一点非常的关键。如果自己走了的话,此举对自己的声望影响非常非常的不好。
这一次自己在山东搞出来这么多事情,已经有很多人不满意了。自己的名声也已经受损,如果这个时候弃城而逃,还不一定被人说什么。
皇帝的声望虽然不能够做到圣人,但也一定要有,否则的话,便是天下都背叛你。
皇帝一定要在一些人之中维持中自己的声望,这样才有嫡系的班底。
听了这话之后,徐光启有些急切的向前走了一步,张嘴还要再说些什么。
朱由校摆了摆手打断徐光启,直接说道:“朕意已决,爱卿就不必多言了。”
说完这句话,朱由校转头看向戚金,沉着脸缓缓的说道:“戚爱卿,这一次你只带来了五千人,济宁城中的人马也不能够让你调走。也就是说,现在你手上只有五千人马。朕只有一个问题,这五千人能不能击溃叛军?”
听了这话之后,徐光启和黄克缵两人都转头看向了戚金。
至于戚金自己,心里面不但没有一丝一毫的担心,甚至都没有紧张的意思,反而十分的兴奋。
戚金知道,自己的机会终于来了。
自从自己进京之后,陛下对自己可以说是恩誉有加,格外的看重。这已经让很多人羡慕嫉妒恨了,戚金也在用实际行动报答着皇帝的恩誉,但终究还是有些不够。
西南那一次,虽然自己的人马也展示过一次,但还是有些太遥远了。
这一次就不一样了。
这一次就在陛下的眼皮底下。何况现在情势岌岌可危,正是自己力挽狂澜的时候。
至于说有没有信心,戚金根本就不担心,虽然自己只有五千人马,但是自己这五千人马那绝对是精锐中的精锐。不说其他的,光重甲步兵就有一千人。此外还有火枪兵、火炮等等。
自己这种装备,加上训练精良的军人,如果连一群造反的闻香教都对付不了,自己也就不用再练兵了。
这一次一定要干得漂亮。
于是戚金向前走了一步,躬身说道:“陛下,臣一定不负陛下所望。”
“那就去吧。”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朕在这里等着你胜利的消息。”
“是,陛下。”戚金答应了一声之后,转身向外面走了出去。
他的脚步非常的坚定,走得也非常的快,显然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
看到这一幕之后,徐光启也知道自己再说什么都没有用了。
陛下这是打定了主意不走了。既然如此,那么就要保证陛下的安全。
于是徐光启也躬身说道:“那如果没有什么其他的事情,臣也告退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