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昏君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纣胄
他爷爷是驸马,到了他这个辈分上,也只能算是普通的皇亲国戚。像他这样的人在大明太多太多了,根本就不可能让你出头。
所以许显纯才会喜欢练武,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搏一个出身。
此时此刻,他终于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自己终于要出人头地了!
许显纯在心里面暗暗发誓,今天一定要把事情办好。
朱由校没有去看许显纯。他是怎么想的其实并不重要。
轻轻地喝了一口茶,随手将茶水放在桌子上,朱由校说道:“有一个差事交给你去办。事关重大,如果办砸了,你知道后果。”
“陛下放心,臣一定不让陛下失望。”许显纯连忙说道。
轻轻的点了点头,朱由校说道:“陈洪,你带他下去吧。”
“是,皇爷。”陈洪连忙答应了一声,走到许显纯的身边,笑着说道:“许大人,跟着咱家来吧。”
说完这句话之后,陈洪转身在前面带路。
许显纯也知道陈洪的地位,连忙道:“有劳陈公公了。”
等到两个人走出一段距离之后,陈洪才说道:“通政司那边有个案子要查,你的差事就是带人跟着他们,但是不能让他们发现。”
“看看通政司他们在办案的过程中有不妥的地方,记下来就是了。如果他们去寻求锦衣卫的帮忙,记住帮他们。”
“他们做什么,怎么做,你不要过问;他们调查的案子你也不要插手,明白吗?”
徐显纯当然知道这是要做什么,点了点头说道:“明白。”
转过头看着许显纯,陈洪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说道:“那就好好做。这个差事你要是做好了的话,前途无量。”
闻弦歌知雅意,许显纯连忙笑着说道:“以后还请公公多多关照。”
“许大人客气了,好好办事,对陛下忠心,自然是前途无量。”陈洪笑着说道:“咱家就不送许大人出去了,许大人一路顺风。”
“有劳公公。”许显纯也笑着说道。
对于眼前的这位陈洪陈公公,徐显纯是知道的,或者说整个锦衣卫没有人不知道。
锦衣卫现在的都指挥使骆思恭,靠的就是这位公公。
现在陈公公对自己伸出了橄榄枝,这里面的意味就多了去了。徐显纯想不高兴都不行。
他兴奋地走出了皇宫,整个人都精神了不少。他知道这是自己的机会,一次让自己飞黄腾达的机会。
看到陈洪转身回来了,朱由校问道:“事情交代下去了?”
“回皇爷,已经交代下去了。”陈洪连忙躬身说道。
朱由校点了点头,缓缓的闭上了眼睛。
站在朱由校身后的宫女轻轻地伸手推动着他的摇椅,以一种缓慢的速度摇动着。
内阁。
徐光启的手里面拿着一份题本,快步走进值班房。
其他的三位内阁大学士已经到了。
徐光启走进来之后,直接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伸手端起茶水喝了一口,然后拿起了一边的蜜饯吃了一块。
见几个人全都看着自己,徐光启将一份题本放在了桌子上,缓缓的说道:“这是洛阳知县上的,你们看看吧。”
几个人顿时一愣。
知县上的题本?
这可是很罕见的事情。
要知道,通常上题本的都是大员,至少也是布政使和提刑使。
地方官员没有上题本的权力,也没有上题本的资格,他们有事只要上报就可以了。
这一次却有一个知县上了题本,本身就是不寻常的事情。当然了,能够接到知县的题本,本身事情就透着一股不寻常。
于是韩爌三人伸手将题本拿了过来,快速看了一遍。
“弹劾自己的上司和福王吗?”浏览了一遍之后,孙承宗有些疑惑的问道。
他又转头看向徐光启,问道:“这是何人递上来的?”
这份题本是洛阳知县陈奇瑜写的,后面有落款。所以孙承宗问的不是这个问题,而是谁把这份题本送到了徐光启的手里面。
这显然不是通过正常的渠道送上来的。
“陈奇瑜托了人送过来的,让老夫转呈朝廷。”徐光启直接就认了下来。
几个人一起点了点头,这种操作也算不上什么太大的事情。
正所谓朝中有人好做官,说的可不光是在做官的时候有人照应,而是有了事可以找朝廷里面的人。
陈奇瑜直接找上徐光启,显然这里面有事情,陈奇瑜和徐光启认识。
不过在场的人也不意外,他们谁还没有个门生故旧?
只不过寻常的情况下是没有人这样上题本的,因为这种越级上题本是犯忌讳的事情。在官场上,越级是一个非常非常严重的事情。
“这份题本是怎么上的并不重要。”韩爌在一边说道:“重要的是这份题本上写的东西,弹劾了河南知府和福王。”
说着,韩爌转头看向徐光启说道:“这个陈奇瑜还上了奏折吗?”
徐光启点了点头,“这份题本是和奏折一起出来的。”
“只不过奏折的传送有朝廷的专人负责,速度要更快一些,现在应该已经入宫了。所以我才把这份题本拿来给你们看一看。”
几个人一起点了点头,他们当然明白徐光启的用意。几个人都是官场上的老油条了,自然明白这份题本代表了什么。
表面上看只是一份弹劾河南知府和福王的题本,这种题本多了去了。都察院那边每年都有人上,各地方的督抚也有人上。
虽然各地的藩王权势很大,在朝中弹劾他们多半也不会被处置。
但是文官们却不畏惧,藩王拿他们没什么办法,弹劾了也就弹劾了。他们连陛下都敢弹劾,何况区区藩王?
这件事情的难点在于选择的时机,以及弹劾的方式。
如果单单只用了奏折,那么这无外乎就是一份密报。陈奇瑜所做的事情,虽然会被官员们厌恶,但是也没有办法,毕竟是按照朝廷的规矩办的。
如果单单是上了一份题本,也没什么。
无论是单单上了密奏,还是单单上了题本,处置起来的方法都很简单。如果朝廷想办,那就办;如果朝廷不想办,那就留中不发。
可是现在陈奇瑜却把题本和密奏一起上了,他把这件事情和朝廷的密奏制度绑在了一起。
如果这一件事情朝廷不管,那么密奏制度就成了笑话,这是在打陛下的脸。
这份题本的作用就是把陈奇瑜上了密奏的消息传出去。
如果朝廷管了,那么就是让陛下再做决定。让陛下收拾掉福王,这代表了什么?
这代表着朝廷对藩王开刀了。在这件事情上,这样的动作永远都是敏感的。
毕竟大明朝有大名鼎鼎的靖难。虽然大家都不会提起,可还是敏感的话题。要知道在正德年间可也有宁王造反。
如果逼反了地方的藩王,他们这些朝中的臣子不但名声不好,很可能还会成为众矢之的。
“这个陈奇瑜的胆子可真不小。”一边的黄克缵说道。
他的这个话得到了其他三个人的认同。
这个陈奇瑜就是在逼迫朝廷,趁着朝廷推行密奏的时机,搞出了这么一件事情。
一旦消息传出去之后,恐怕反对密奏的人会群起而攻之。他们当然不会攻击密奏,只会请朝廷严惩福王,顺带会把密奏事都带上,同时攻击通政司的赵秉忠。你不查那还要你做什么?
几个人互相看了一眼之后,都觉得事情有一些棘手。
关键还是在陛下的态度,陛下会怎么办?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四个人脸上的表情都不太好看。
为什么总有人搞这种事情?
略微沉吟了片刻,韩爌三人的目光就落到了徐光启的脸上。
这份题本是徐光启带来的,自然要他站出来负责任,你不能把所有人都拉下水。
他们的意思很明显了,徐光启要想个办法。
“这份题本总要递上去的。”徐光启缓缓的说道。
虽然他没有再继续说什么,但是其他三个人也明白了,题本递上去只能是给陛下,意思就是这件事情已经不是他们能做主的了,要看陛下的意思。
无论是废密奏制度、严惩赵秉忠,还是保住赵秉忠,都不是他们应该参与的。
但只要这次的事情有了决断,那么以后就可以按照这次的决断进行下一次的事情,这就是惯例了。
其他三个人点了点头说道:“如此也好。”
这一次的事情实在是太糟心了,韩爌他们也的确不想参与到里面,于是便同意了徐光启的做法。
题本快速送入了西苑。
西苑之中。
朱由校翻看着刚送来的题本,脸上露出了笑容。
事情果然和自己猜测的没错。看了一眼之后,他就把题本递给了陈洪,说道:“给赵秉忠送去。”
“是,皇爷。”陈洪双手接过题本,恭敬的答应了一声。
他正想走,又想起来一事,小心翼翼地问道:“那之前的消息是不是传出去?”
“当然要传出去。”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
陈洪没有再说话,双手捧着题本走出去了。
很快,陈洪就来到了通政司,直接进入里面见到了赵秉忠。
“赵大人,陛下让奴婢将这份题本给赵大人送来。”说着,陈洪将题本给了赵秉忠。
伸手将题本拿起来看了一眼,赵秉忠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事情果然和陛下说的一样了,于是赵秉忠说道:“有劳陈公公。请公公上禀陛下,臣一定把事情办好。”
“赵大人放心,咱家一定禀告陛下。”陈洪笑着答应了一声,拱了拱手说道:“如果没有其他的事情,那咱家就告辞了。”
“陈公公慢走。”赵秉忠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说道
出了通政司衙门,陈洪一边往回走,一边对身边的一个小太监说道:“去吧,把事情办了,别有什么差池。”
“干爹放心,一定没有差池。”小太监答应了一声,然后就脱离了队伍向远处走去
小太监进入了一个房间之后,换了一套衣服,悄无声息的从皇宫的侧门离开了皇宫。
在宫门外已经有一辆马车在等着他了。
上了马车之后,快速的放下了车帘子,小太监说道:“走吧。”
车夫也没有询问去哪里,轻轻地挥动着马鞭,车子便轧着石板路离开了宫门。
在京城里走了几条街之后,马车最后停到了一座院子的门口。
车夫轻声的对车里面的人说道:“陈先生到了。”
说着撩起了车帘,小太监从车里面钻了出来,四下看了看见没有人跟着,边直接推门走了进去。
院子之中已经有人在等待了,见到小太监进来之后,便转身进去通报了。
时间不长,里面就有一个胖大的中年人走了出来。
这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子,挺着一个大肚子,见到小太监之后,脸上堆满了笑容,
“陈先生。”他口中语气恭敬的说道
小太监点了点头说道:“进去说吧。”
说完这句话之后,小太监便向里面走了进去。
胖子不敢怠慢,直接跟了进去,同时对身边的人使了一个眼色。
几个人连忙找到位置站好,甚至还有人到街上去站岗了。
走进屋子里面之后,胖子笑着说道:“陈先生可是有事情交代?”
“的确是有一些事情让你们去做。”小太监点了点头直接说道:“洛阳知县上了一份题本,同时也上了一份密奏,弹劾的是河南知府和福王。”
听到小太监的话,胖子中年男子立马就严肃了起来
显然这一次的事情牵扯到了朝中的争斗,那就证明这是一件大事情、他可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因为一旦有一点点怠慢,那就是身家性命的事情。
小太监看了他一眼,继续说道:“让你的人放出消息,就说洛阳知县陈奇瑜在逼迫陛下,如果陛下不严惩福王,那么密奏制度就形同虚设;如果陛下严惩福王,便是罔顾天家亲情。”
听到小太监的这句话,胖子中的男人差点被吓哭了,脸上露出了一个十分难看的笑容,哭丧着脸说道:“陈先生,这话哪是我们敢说的?”
一边说着还连忙从手里拿出了一摞票子,轻轻地递到小太监面前。
“陈公公。还请您指点。”说着便把票子塞到了小太监的手里面。
悄无声息的把票子收了起来,小太监说道:“让你们做你们就做,哪来那么多事情?这次的事情做好了,亏不了你们。”
“可是小人这心里没底呀。”胖子继续哭丧着脸说道。
听到这话之后,小太监笑了,直接说道:“原来京城大名鼎鼎的常三爷,也有害怕的事情。”
“先生玩笑了,这可是抄家灭族的事情。”胖子常三爷连忙说道。
小太监站起身子,走到常三爷的面前轻轻的拍了拍他的胸口,笑着说道:“让你做你就做。放心吧,命没不了。如果你不做的话,那你的命可能真就没了。”
常三爷欲哭无泪。
作为京城上一个有头面的人物,常三爷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就被这些人给找上了,对自己可以说是软硬兼施。
这些人的能量很大,不但能够调动锦衣卫,还能够做很多事情。
他之前也让人私底下查过,知道这些人的根脚在宫里面,就更不敢得罪了。
可是这事情越搞越大,原本还只是让自己放一点消息。
虽说现在也是放消息,可这消息也太大了。这可是牵扯到了陛下,这消息要是放出去被人查的话,搞不好自己的命都没了。
小太监看着常三爷,笑着说道:“知道你查过我们,想来以你常三爷的本事,应该也查到一些东西,知道我们的一些跟脚。”
“看在你还算恭敬的份上,提醒你一句,这里面的水比你想的要深的多。不要以为在河边就淹不死你,一个浪花过来,你尸骨无存。”
“所以乖乖的听话,好好的办事,不然的话。”
说到这里,小太监就没有再继续说了,他相信常三爷明白自己的意思。
常三爷连忙说道:“先生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
“你知道就好,也别想着逃,你逃不了。如果你真的想逃的话,我可以告诉你,这天下之大没有你容身的地方。”
小太监说完这句话之后,将常三爷的票子穿在了袖子里面,转身向外面走了出去。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254章 重阳大宴吃如意豆
等到小太监离开之后,常三爷脸上的表情瞬间就凝固了,整个人都颓丧了下来。
半晌,常三爷无奈的摇了摇头,开始招呼人手进来吩咐差事。
在听了常三爷的吩咐之后,他的手下脸色也变得难看了起来,不过他们没敢反驳。
虽然有人询问了一下原因,但是常三爷也不敢和他们说什么。
他只有一句话,“要么做要么死。”
于是,他们再一次把消息散了出去。
常三爷在京城的消息圈子里面是个很有名的人物。无论是经常的大小官员,还是行商走足,很多人都愿意和常三爷结交,因为他能够提供一些别人不知道的消息。这些消息看眼缘,有的时候送,有的时候卖。
这一点对于很多官员来说很重要,对于很多商人来说也很重要。比如他们想了解一个人的身份和家底的时候,他们就会找常三爷买消息。
在这样的情况下,常三爷的生意自然很好,同时也有很多官员和他有打交道,从他这里获取消息,或者把消息卖给他。
对于常三爷来说,散消息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不过也只有常三爷自己知道,很多消息并不是他搞来的,他也并没有多想干这个买卖。可是有的时候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关于福王的消息,在民间没有引起多么大的争论,毕竟大家关注的不是这个,老百姓也不太喜欢这些东西。
但是此事在士林和官场之中,却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一时之间,庆幸者有之,他们觉得自己找到了办法。有了朝廷的密奏制度之后,很多人都在人心惶惶,但是他们似乎找到了出路,以后可以利用密奏制度弹劾皇亲国戚。这样一点也不会显得自己不做事。
有的人则是在害怕,觉得密奏制度真的推开了,大家以后的日子就不好干了。
当然了,有的人则是在准备浑水摸鱼,也有的人准备借着这一次机会搞点事情。
反正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每个人的立场都不一样,所以做的事情也不同。
对此朱由校也没有太关注,因为一切一切都不太重要了。等到所有的事情走上正轨之后,现在的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
坐在凉亭的旁边,朱由校翻看着送上来的题本,有些失望的扔在了桌子上。
这些题本并没有出乎朱由校的预料,甚至连说辞都和自己想的一模一样。这些人还真的是没有让自己失望,说起来一点创意都没有,大致内容都是在攻击福王,希望朝廷能够严惩福王,只不过时不时的就会挂上密奏制度。
他们就是在把福王的事情和密奏制度联系在一起。说白了就是在一件事情上捆绑了两件事,想要把两件事变成一件事情。
如果朝廷不严惩福王,那么密奏制度就是个笑话。
这些人就是在逼迫帝王!
看了一眼身侧的陈洪之后,朱由校面无表情的问道:“你的人已经动起来了吗?”
“回皇爷,已经动起来了。”陈洪连忙说道。
朱由校却皱了皱眉头,想了想说道:“不行,动静太小,做事情现在拖拖拉拉的。让他们用点力,要让所有人都知道要闹腾起来。”
“是,皇爷,奴婢明白。”陈洪见皇爷不太满意,心里咯噔了一下,连忙答应了一声。
他心里边暗自骂那些办事的人,这点事情都办不好,看来这些人是懈怠了,回去之后一定要好好收拾他们。
这件事情交代下去之后,朱由校就并没有再去关注了。
原因很简单,自己有其他的事情要做,这件事情就是宫中大宴,要宴请文武百官。而在后宫之中,张皇后也要请那些官员的妻室们吃饭,庆祝重阳佳节以及她的生日。
事实上臣子们还是很疑惑的,毕竟重阳佳节也会有赏赐东西,但是用不着搞这么大规模的赐宴;而皇后令旦节,也远没有这么隆重。
很多人都在打听怎么回事,毕竟这并不寻常。
然后就不知道从哪里传来了一个小道消息,陛下要给大家吃一种新鲜的东西。
这种新鲜的东西是皇庄里面种出来的,据说亩产能够达到两千斤,产量不但非常的高,而且味道还非常的好,无论是炒菜还是做饭,都是非常好的佳品。
关键是这个东西质量上乘、味道好,据说有滋阴养颜的效果,对男人则是补肾壮阳,无论是男人女人吃了之后对身体都特别好。
据说是从太医院传出来的消息,原本还只是小道流通,可是不知道怎么的就越传越厉害了,最后传得满朝文武全都知道了。
不少人都开始打探消息,他们的目标主要集中在几个能够透露消息的人身上。
比如内阁大学士徐光启,据说这件东西是他牵头的,户部负责试种,地点就在皇庄,所以徐光启肯定是一个知情人,于是大家都开始问他了。
除了徐光启之外,张国纪也被经常询问,问的人里有商人,有官员。因为大家觉得他是皇后的父亲,肯定也是一个知情人。
一时之间找他们的人数不胜数,所有人都在等确切的消息。不过也没让大家失望,就在所有人都等着焦急的时候,确切的消息出来了。
的确是有这么一个东西,陛下赐名如意豆,的确能够达到亩产两千斤,而且吃的好处也很多,同时这一次大宴也的确是陛下想让大家吃这些东西。
当然还有更加具体的消息,比如它软糯,适合上年纪的人吃;它富含丰富的营养价值,滋阴补肾,壮阳益气;它是难得一见的真品,绝对的好东西,能够用来制作各种各样的东西。
在这样的情况下,所有人都激动了起来。先不论如意豆是不是真的有这样的效果,但是这个产量就很可以了。
至于怀疑,那肯定是没有人怀疑的,因为这个消息是从内阁首辅大学士韩爌那里传出来的。说是内阁首辅大学士韩爌亲自询问了内阁次辅徐光启,从而得到了一个准确的消息。
一时之间,京城为之震动。
有资格有资历能够进宫的人,这些日子没日没夜的往宫里跑,一边打探消息,一边想先捞一点好处,最好让陛下赏赐自己几千斤。结果这些人全都失望了。
消失是得到确认了,是真的。因为张国纪那边发出消息,确有其事。张皇后也的确给了自己老爹一点土豆,却只有十斤,根本就不够送啊,但是足够张府的人吃。
据张府的人传出的消息,这如意豆很好吃,味道很香。
一时之间,京师所有人都在议论这个叫如意豆的东西,只不过,却没有更多的消息传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皇宫大宴就成了备受期待的存在。
轰轰烈烈了好几天之后,重阳佳节,皇宫大宴终于在奉天殿如期举行。
文武百官依次入朝,按照礼仪行礼奏乐,升班入座。
等到所有人都坐好之后,朱由校伴随着教坊司的《炎精之曲》从后面缓步走了出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