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征战岁月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柳外花如锦
至于花点钱,小意思,反正有日本人给咱赚,好啊,我们中国人势单力薄,呼声微弱,德国政府可以忽略,那就让德国人帮我壮声势,从侧面给德国政府和柏林军事学院施加压力。
唐秋离想到这里,不禁为自己的聪明才智感到自豪,从来没有发现自己还有搞政治这方面的才能,要是自己投身到政界,在这个时代,肯定能混得风声水起,高官厚禄,弄个国家元首当当,最起码混个封疆大吏,也未必可知。
算了,搞政治太费脑筋,再说了,政治这玩意儿,就跟掏大粪差不多,你得不嫌脏,还得心狠手辣、八面玲珑、放暗箭、打闷棍、,撒谎不脸红,总之,十八般武艺,得样样精通,算了算了,还是多消灭鬼子吧,那活计省心,也对自己的胃口。
他自嘲的笑了,保护他的战士,都挺奇怪,指挥长想到什么好事儿了,哪知道,他们的指挥长,在转动着这样的心思。
第二天,德国的各大报纸上,都刊登了有关这次事件真相的文章,并且呼吁全体国民,要支持真理和正义,日耳曼民族,是最讲正义的民族,真理不会被泯灭。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在唐秋离高额稿费的刺激下,这些摇笔杆子,使劲浑身解数,把文章做得花团锦簇一般,当然,公理还在中国人这一边,也不需要昧着良心去撒谎,没有心理负担,自然是思如泉涌,落笔生花。
同时,德国各大城市的繁华街道、娱乐场所,僻静小巷,都出现了大量传单,内容都是关于这次咖啡店,中日学员冲突的事实真相,其中还有柏林警方的笔录口供作为证据。
这还得益于小玲的传单攻势,在印刷厂忙了一夜没有合眼的小玲,在凌晨时分,终于白一千万份传单印完。
她带着疲倦走出印刷厂大门的时候,被眼前的景象给惊呆了,前来应聘临时发行员的人,把大门口挤得水泄不通,看这规模,足有几万人,在街道那边,还有人在陆续赶过来。
人多力量大,一千万份传单,不到几个小时就被一领而空,这还有不少没赶上,很懊悔的人呢,小玲忽然想到一件事,无论在那个城市,价格都一样,这些人就会全集中在柏林,谁也不愿意跑远的地方,达不到宣传效果。
于是,小玲临时加了一条,根据路程的远近,以火车票为凭证,在现有价格上,按照百分比上浮报酬,这一手很厉害,这些临时发行员,拿着传单,如水银泻地般,漫向德国的每一座城市。
这天早上,将近百分之八十的德国家庭的餐桌上,除了面包、黄油和牛奶之外,又多了一份传单,一份报纸,后来,这一现象,被德国人称为空前绝后的奇迹,并且津津乐道了很长时间。
与此同时,在德国的各个华人团体,纷纷发表声明或是举行集会,强烈谴责日本政府和日本人的卑劣行径,并且呼吁德国政府和柏林军事学院,还在德华人一个公道。
在德国,这次咖啡馆事件,借助舆论的宣传,深入到每个德国人心中,无论在何种场所,人们议论的,都是这个事件,纷纷呼吁政府和柏林军事学院,给当事的华人,以公正的待遇。
尤其是在德国的华人华侨中,形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日浪潮,日本政府和日本人被这一记重拳,当时就打懵了,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形式竟然会发生这样的转变,真怀疑德国人和中国人是否有血缘关系,要不,德国人怎么都站到中国人一边。
日本政府和在德国的日本人,也采取了反击措施,怎奈,大势已去,德国民众的心理倾向,已经完全被唐秋离的舆论攻势所引导,日本人所发出的声音,就像淹没在澎湃大海之中的几滴水珠,没有引起一丁点回声。
反而被唐秋离抓住破绽,授意那些已经尝到甜头的笔杆子们,展开了又一轮文字进攻,甚至,唐秋离也按捺不住,亲自写了一篇文章,文笔之犀利,逻辑之严密,证据之确凿,内容之深刻,不亚于一枚重磅炸弹,把日本政府和日本人的恶毒做法、卑劣行径,揭露得入骨三分,淋漓尽致。
这篇文章一经发表,立即登上了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不亚于一枚重磅炸弹,轰得日本政府和日本人头昏眼花,不知所措,这下,日本政府处于极端尴尬和被动的境地。
日本政府干脆装聋作哑,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在德国的日本人,也收起了那套示威的把戏,偃旗息鼓,再也不敢露面,发展到后来,竟然在德国民间,出现了抵制日本人的现象,有东西就是不卖给你,对不起,本店不招待日本人,请出示您的护照,证明您不是日本人。
德国元首阁下,感受到了巨大压力,他几次打电话,给同样承受压力的柏林军事学院院长,表示严重关注此事,并表达他的看法,要以事件的公正处理、民众的反应、国家声誉为原则,来处理这次事件,他会随时关注此事的发展态势。
在元首的心里,早就把院长阁下骂了几百遍,这头蠢猪,把这么简单的事情,搞到现在的局面,真是政治弱智。
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
(未完待续)
重生之征战岁月 第一百九十章 再出重手
德国国内的这种浪潮,都有些出乎唐秋离的意料,真是可爱的德国人,也是公理和良知,不在被黑手所遮盖,舆论真可怕。
这件事情的始作俑者,我们的唐少,此时,已经有闲情逸致在那品着德国啤酒,优哉游哉的从容布局。
后来回到国内,据听说,远在东方的国府蒋主席,在那几天都被惊动了,德国那边在搞什么?他从百忙的剿共大业中,特别抽出时间,召见了国府外交部长,要了解详细情况,听完了汇报后,主席阁下摸着光头,连骂几声“娘西皮”,然后又忧虑的说,这次事件的背后,是否有**插手,这不是在激怒日本人吗?
说完,又紧急招来军统局老大戴笠,得知这次完全是华人、华侨的自发行动,跟共党一点关系都扯不上,他这才放心,听说有四个中央军校派去的留学生也被牵连在内,又连连摇头,接着说了几句:“胡闹,不懂政治!”又把全部精力,放到剿共大业上去了,也算是对这件事情的默许。
事件发展到这种程度,再不借力,痛打落水狗,唐秋离的脑袋就是浆糊,这次,他发狠要在德国,把日本人彻底搞臭,他再出奇招,要在柏林,召开一次大型的记者招待会,欢迎各国记者都来参加,他要在记者招待会上,把日本人的丑恶面目,和他们在中国东北犯下的罪恶行径,统统昭之于众,这么做,唐秋离不是没有顾虑。
首先,在政治上,要冒着很大的风险,而这风险来自国内,国府的蒋主席,对于不是来自自己阵营的政治势力,惯用的手法就是,为我所用,否则必灭之。
**目前的处境,就是最好的写照,自己可不想成为蒋主席的心腹大患,引来大军围剿,对于以后的军事行动也不利,在措辞上,就得谨慎再谨慎。
其次,如此高调,在德国掀起了这么大的波澜,不能不引起那位元首的注意,决不能和赤色沾上一点儿边,元首阁下,对布尔什维克那可是恨之入骨,别被盖世太保盯上,到时候,想离开德国都难,一个不好,说不定给弄到集中营吃老人饭。
还有,把日本人的全部注意力都吸引到自己身上,恐怕以后再想隐藏行踪都难了,在天津闹了那么一把,这次又是在德国,日本的特务机关,还不像苍蝇似的盯着自己,那就没有安宁的日子了。
派一个人主持记者招待会,他不是没有想过,关键是没有合适的人手,山虎不合适,让小玲上,把心爱的人,至于风口浪尖上,打死都舍不得,要是秋生哥或者秋泉哥在,随便他俩那个都成。
唐秋离颇为踟蹰,考虑再三,还是亲自露面,至于政治立场吗,那就是一个彻底的民族主义者,这样一来,不至于引起国府蒋主席的猜忌,也符合了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的胃口,还能在国际上,表面中国人对日本的态度。
到了记者招待会那天,唐秋离被现场的场面给吓了一跳,各国的记者,足有上千人,黑压压的人头攒动,把宽阔的大厅,挤得满满登登,镁光灯刺得他眼花缭乱。
场面想不大都不行,在欧洲德意志土地上,发生的这次反日浪潮,吸引了各国的高度关注,而且这是在德国的中国人发动的,旨在针对在德国的日本人和日本政府。
这就很耐人寻味,有关这次事件,在中国境内,反而是异常的安静,也没有见到中国政府有过明确的态度,反到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商人,这次走到了前台,肯定有故事。
唐秋离在台上,把事件的经过,然后日本人和日本政府的阴谋、采取的卑劣手段,全部展现在各国记者面前。
当然,他不失时机的盛赞德国政府和德国民众,先把一顶高帽,给元首阁下带上,称赞他在执政后,采取各种措施,改善德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尤其是在德国的华人、华侨,更是切身体会到了德国政府和德国人民对我们的友好和善意。
随后,他又说,这次中国政府,没有对这次事件表态,因为中国在蒋主席的领导下,国内形势一片大好,对于这样已经很明朗的事件,根本不需要表明态度,公道自在人心,这体现了一个泱泱大国的风范,不像有的国家,任何事情都可以歪曲,并且还要侵占他国的领土,扶持伪政权,这样的强盗行径,必将为世界上,有正义感的国家和这个国家的人民所不齿。
唐秋离的演讲,用雄辩的事实,条理清楚的逻辑,准确的语言,把各国记者给征服了,听到大厅内,不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他暗自发笑,西方国家,不是喜欢标榜自己崇尚真理和正义吗?不是标榜最尊重人权吗?那就给你来这个。
唐秋离的发言结束后,是自由提问时间,早就如坐针毡、按耐不住的日本记者,提出了刁钻的问题,被唐秋离一顿驳斥带讽刺,给来个烧鸡大窝脖儿,弄的尴尬之极,无言以对。
这又赢得了一阵暴雨般的掌声,甚至有点记者,干脆把日本记者当场了采访对象,连珠炮似的问他们,听了秋先生的话,请问,你们有何感想。
这些日本记者哪里还有什么感想啊,连再提问的勇气都没有了,要是再提问,这个中国人,都快把天皇陛下的内裤拿出来,公布于众了,日本那点儿心思,那个国民不清楚,也真奇怪了,这个姓秋的中国人,哪里得来的这么多资料,好像他是日本首相?
记者招待会刚一结束,这些记者以百米冲刺的速度,飞奔到各个电报局,把刚才的新闻,以最快的速度发回国内,并且一再告诫主编,这条新闻,一定要上头版头条。
据说,那天柏林电报局的业务量,是平时的几千倍,报务员们三班倒,直到第二天凌晨,才拍发完全部电文。
唐秋离的大照,迅速登上了各国的报刊头版头条,一时间,这位神秘的中国富商,成为了西方世界的焦点人物,有关他的年纪、他的风采、他的夫人、他的身世等等,都成了大家议论和猜测的中心话题,他照片上那种气宇轩昂、翩翩风度,不知道迷住了多少欧洲少女的心,听说还不乏欧洲王室的公主们,美国《时代周刊》杂志,还在考虑,把唐秋离作为本期的封面人物。
这次席卷欧洲的事件,在日本国内引起轩然大波,日本民众中,那些军国主义分子,气得七窍生烟,毫无办法,在国际舆论上,已经失去全部得分,只能在家里喝闷酒,然后把老婆打的鼻青脸肿、遍体鳞伤,找个借口发泄邪火。
日本国内各个酒馆的白酒销量直线上升,至于喝醉了误入别人家卧室,被打的头破血流,找不着家的,躺在大街上耍酒疯,被扒掉全身衣服,最后只剩兜裆布,没脸回家的,比比皆是,日本全民陷入极端的郁闷之中。
至于天皇陛下,更是气得险些吐血,在御床上,把良子皇后折腾得几乎昏迷,又招来两名后妃,完事儿后,还是心情郁闷,把外交大臣招进宫来,一顿“山滨”的给,然后宣布,你被撤职了,赶紧滚蛋,滚得越远越好,没有召见,别在我跟前晃悠,要不,见你一次打一次。
有的大臣出主意,给中国政府施加压力,让蒋主席出手灭了那个秋离,还有的说,向德国政府提供假消息,就说那个秋离是赤色分子,借德国人的手,除掉他。
天皇陛下都快气哭了,都是他妈脑残咋的?就这破主意,在东京街边摆摊儿算命的那,一日元能买八十条,还搭赠三条锦囊妙计,堂堂大日本帝国,怎么养了你们这些蠢猪加笨蛋,外带小儿麻痹后遗症的家伙,统统都他妈给朕滚蛋,回家用脑袋去撞墙,明天要是那个脑袋上,没有十个八个大包,就全他妈回家抱孩子去。
最后,天皇陛下给各情报机关和特务机关下达了死命令,把秋离列为绝对重点暗杀目标,此人不除,必将成为我大日本帝国大东亚战略的重要障碍。
国府的蒋主席,再次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这回,他老人家是极度的兴奋,不住的说:“大长国人之威风啊!也让日本人知道国民的态度,不要没事惹事吗,噢,那个秋离是哪里人啊?这样的年轻俊杰,看能否为国家效力!”
当听说这个秋离是东北人的时候,蒋主席一愣,沉吟一下,说道:“他和汉卿的关系如何,有没有私交?”
戴笠忙回答,和汉卿没有任何关系,是近两年在东北才崛起的新人,蒋主席大为放心,指示有关机构,应尽量把这个人,招到政府来,最后,他意味深长的说:“不要让**抢先,我们是吃过这种亏的,不要让历史重演!”。
事件最后的处理结果是,柏林军事学院,对巴特尔和白落羽不做任何处罚,恢复学员身份,对于那几个日本学员,鉴于其性质恶劣,严重违反校规,寻衅滋事,影响极坏,做出开除学籍,遣送回日本的处理,并把处理意见,用书面的形式,通报给日本大使馆。
(未完待续)
重生之征战岁月 第一百九十一章 寻找“索米M1931”(一)
咖啡店事件,以令中国人最满意的结果,圆满的划上句号,日本政府,也只能接受既成事实的结果。
而影响最为深远的,是空前鼓舞了在海外的华人、华侨的爱国心和团结意识,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团结起来,就能争取到自己的合法权益,就不会受外人的欺辱,有此而信心大增。
后来,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许多的海外华人、华侨,纷纷回国,投身到抗击日寇侵略的战场,与在这次事件中,中国人取得全面胜利不无关系,当唐秋离在广阔的国土上,和日寇浴血奋战时,还有很多海外归来的游子,慕名投奔到他的麾下,这些或是学业有成,或是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极大的改变了部队的知识结构,直接为开发和应用大威力武器装备,提供了人力资源。
这时候的唐秋离,悄然从公众的视野中消失,他到柏林军事学院看望了巴特尔和白落羽,通过这次事件,这俩年轻人忽然明白了许多道理,变得成熟起来,实际上,这也是我们每个人成长的必由之路。
巴特尔看到哥哥,忍不住掉下眼泪,他扑向唐秋离的怀抱,在奔跑了几步之后,忽然停了下来,擦干泪水,完全以一种成年人的姿态,面对着他。
唐秋离感到很意外,这要是放在以前,弟弟早就扑到自己的身上大哭起来,这种感觉,让他感到有一种陌生,即欣慰又心酸,弟弟终于长大了,能够用自己的肩膀扛起责任和风雨,明白了作为男人,该担当的就必须担当。
可是,巴特尔再也不是那个在别人面前坚强无比,在自己面前完全是个小弟弟的巴特尔,他长大了,也许再也不会跟自己耍赖,遇到为难事,爱跟自己哭鼻子的小弟了,再也不能像对待小孩子那样对待他了。
巴特尔只是说了一句话:“指挥长,我给你惹麻烦了,我向你检讨,愿意接受部队对我的任何处罚!”
唐秋离能说些什么,他倒是希望小弟还像从前那样,叫他一声“大哥”,然后扑到他怀里,大哭一场。
他用非常庄重的语气,对巴特尔说:“巴特尔,部队不会给你任何处罚,反而要嘉奖你,等你学成回国后,再把嘉奖令补发给你,不但是你,换做任何一个战士,都会这样做的,这才是血手团的兵!”
巴特尔的脸上,焕发出光彩,他一直担心,这件事给大哥造成的麻烦,实在是太大了,大哥就是不处罚自己,也得狠狠骂自己一顿,不过,他始终认为自己没有做错,要是事件重演,他还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这样做。
倒是白落羽这丫头,见到唐秋离之后,忍不住扑到他的怀里大哭起来,小丫头平生头一回伤人,再加上这件事情越闹越大,已经完全超乎她的想象,整天担惊受怕的,在禁闭期间,就没少哭鼻子。
这下见到了唐大哥,满腹的委屈,忍不住都倾诉出来,唐秋离哄了好一阵,小丫头才止住哭声,忽然破涕为笑,“大哥,现在好多了,不知道怎么回事,一见到你,忍不住就想哭”。
唐秋离无可奈何的点了点她的脑袋,非常疼爱的摇摇头,在这个可爱的小妹妹面前,他连一句责备的话,都不舍得说。
巴特尔和白落羽陪着唐秋离在校园离内散步,唐秋离关切的问巴特尔,通过这个事件,同学们对他俩有什么反应?
巴特尔放下了担心,听到大哥这样问,兴高采烈的告诉唐秋离,同学们都拿他当英雄看待,他出禁闭室那天,全班同学还有白落羽的同学,都去欢迎他俩,简直就像是在迎接英雄凯旋。
现在,他和同学们的关系好极了,没有了面目可憎的日本人,心情很舒畅,已经有了一大群朋友。
他还不知道,那位负责保护白落羽的金发骑士,回到学院后,以他的亲身经历,精彩的还原了当时的情景,把巴特尔描绘成一个天神下凡般的人物,那种崇拜之意,毫不掩饰,还说要拜巴特尔当师父,学中国功夫。
经他这么一宣传,巴特尔成了全学院的明星人物,连他在操场上散步,都有外系的学员跑过来,特意看看他,还有不少学员,要求拜在他门下学中国功夫,弄得他不胜其烦。
连带着白落羽都跟着出名,不少人都好奇的跑过来,看看这个一刀撂倒日本壮汉的小女孩儿,当看到白落羽这么柔弱、可爱的样子时,都惊叹的直伸舌头,一脸的不相信,对那句中国成语“人不可貌相”,有了全新的认识。
唐秋离开心的大笑起来,弟弟和妹妹,早军事学院站住脚了,他他叮嘱巴特尔,在不耽误学习,不违反校规的情况下,可以收这些外国学员做徒弟,这样也能扩大中国武术在欧洲的影响,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削弱日本空手道在欧洲的影响力,在侧面打击日本。
说完,他意味深长的拍了拍巴特尔的肩膀,巴特尔领悟了大哥的意思,很郑重、坚决的使劲点头。
带着愉快的心情,唐秋离告别了巴特尔和白落羽,这俩人,送他直到学院大门口,挥泪作别。
回到住处后,朱紫轩老人他们正在等他,看到他开心的模样,大家都知道事情很圆满,也跟着高兴起来。之外,第二天,船长阁下满面春风的前来拜访,并再三说明,在这次事件中,他是完全站在中国人这边,还发动所有亲属和朋友、同事,除了祝贺唐秋离在这次事件中的胜利之外,还有一个好消息。
唐秋离对面日本人的索赔,法院已经判决,唐秋离胜诉,并且是终审判决,日本人不得上诉,赔偿款一百万美元,已经到手,今天来,就是给秋先生送这比钱的。
说起来,这次事件,也是促使法院尽快审理、判决的主要因素,他们可不敢再有所偏袒,尽管日本人私下里找到他们,并许诺给很大的好处,这些德国人也不是傻子,这个时候,玩儿这些猫腻儿,那不是往枪口上撞吗?
别说你日本人给好处,就是你把老婆或是妹子送给咱,哪也不敢徇私枉法,保住吃饭家伙要紧,没看这是什么节骨眼,要是中国人因为判决偏袒日本人,再来一次抗议浪潮,这个案子更怕晒在阳光下,元首还不得把我们拖去喂狼狗。
按照事先的约定,付给船长酬劳后,唐秋离又额外给了船长五千美元,说是对他全心全意帮助自己和中国人的一点谢意,船长这个老狐狸,笑得脸上都开了花,和秋先生合作,就是愉快,激动的和唐秋离又是握手,又是拥抱。
看着船长的背影消失,唐秋离也像老狐狸似的笑了,这些钱花得很有价值,有了船长这个可靠的运输路线,自己在德国采购的商品,可以万无一失的运到中国,而且,自己以后再想采购什么尖端设备,完全可以委托船长来办理,这家伙是个地头蛇,路子野着呢!
交代朱紫轩老人,按照原来计划,继续分批往国内运送采购的设备,还有就是定期收日本人的高利贷,老人听得哈哈大笑。
在德国,所有的事情都处理完之后,唐秋离一行人,告别朱紫轩老人,在老人依依不舍的目光相送下,于一个早晨,悄悄的离开德国,不由得他不小心,也不清楚,究竟有没有日本特务盯上自己,经由丹麦、瑞典,进入芬兰境内。
唐秋离到芬兰的目的,就是要寻找一款,在这个时代里,最先进的冲锋枪,索米1931。
这款冲锋枪,代表着世界上最先进的水平,可是,却名不见经传,它在世界上的名气,不如英国的斯登冲锋枪,美国的汤姆逊和3冲锋枪,苏联的ppsh41/43两种型号**沙冲锋枪,德国p38/40型冲锋枪,意大利的贝莱塔1938冲锋枪,甚至不如从德国人那弄来的图纸,然后仿制,在二战中最孬的日本的p18百式冲锋枪。
一代明枪,竟如珍珠蒙尘,不为世人所知晓,其命运,真的是令人扼腕感叹,在前世,唐秋离就对这款冲锋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它的研制成功,竟如影响了世界冲锋枪的研究方向,尤其是对苏联冲锋枪的研制,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从外形,从性能上来看,苏联的ppsh41/43两种型号**沙冲锋枪,简直就是索米1931冲锋枪的仿制品,而苏联的**沙冲锋枪,在二战中大放异彩,电影镜头里,苏联大兵手持**沙冲锋枪奋勇杀敌的场面,让多少人热血沸腾,向往血与火的战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