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的1982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大国雄起

    就连江城郊区那边最穷的宏克力乡都开始焕发了生机。他们这些人都知道,宏克力乡是归属于江城郊区最远的辖区,也是最穷的地方。

    那地方的人,头些年经常能够听到冻死的或者是饿死的,每家每户劳作一年,甚至看不到什么钱,穷得一个乡里面都没有一家能够买得起电视机的。

    可是,现在宏克力乡那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宏克力乡的农民开始走上了致富路,种粮食的时候依旧是种粮食,但是,在种粮食之外,他们开展了众多的副业。

    江城那个叫什么忠信公司的在宏克力乡那边开展了不少合作项目,有养殖项目,还有粮食加工项目。

    宏克力乡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成为了江城周边最大的养殖基地,无论是生猪的出栏率,还是其他的鸡鸭鹅的大规模养殖率,稳稳地雄踞江城榜首。

    而这些项目,基本上都是忠信公司投资搞起来的,宏克力乡这边的农民,只要是肯干,肯跟忠信公司签署合同,那么,想要养殖什么,就能够从忠信公司那边获得幼崽。

    养起来卖出钱了,再给幼崽的钱。

    如果养殖失败的话,忠信公司还会给予下一批的样子幼崽,直到你养殖成功。

    那些亏损的钱呢!并不需要刚刚盈利的时候还,这个钱算是无息借给农民的钱,只要农民想要扩大规模进行养殖,只要能够听忠信公司方面派去的人的指导,钱可以无限地供给使用。

    这些是全宏克力乡的村民都有的福利,而忠信矿泉水生产厂那边,更是宏克力乡脱贫致富的关键所在。

    忠信公司在鹰潭三道山那边搞了一个矿泉水的生产企业。

    这个矿泉水生产企业的规模是宏克力这边最大规模的企业,光是生产所需要的员工就到达了三百人以上。

    这些员工招收的都是宏克力乡这边的贫困人员,工厂开工几个月以后,这些贫困人员便集体脱困了。




第六百四十章凭什么
    李忠信请姑父一家在忠信鱼馆这边吃了一顿饭,可以说是宾主尽欢。

    席间,李忠信和于金卓交换了最近一段时间江城郊区发展的情形,交换了最近一段时间郊区,或者是市里对于忠信公司这边的意见。

    “郊区最近一段时间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产总值翻了十几倍还不止。其中上缴税款最大的就是忠信公司。而且忠信公司在江城郊区这边不断地建设工厂和楼房,带动了整个郊区的务工。

    正常情况下,农民一年到头就是种地,并没有其他的生活收入来源。

    可是,忠信公司却给予了他们赚钱的能力。从开春开始收购山野菜一直到山野菜加工,无形当中就让很多的农户发家致富了。

    特别是解放了农村妇女,具不完全统计,农民增收的钱数已经达到了历史最高。

    忠信公司所在的长青乡,还有白忠伟的宏克力乡,在忠信公司的带动下,农民开始走向上了富裕路,开始向小康出发。”于金卓简明扼要地对李忠信讲述了最近一段时间郊区的变化,并指出来,郊区这边之所以出现这样的一种情况,基本上是借助了忠信公司光,没有忠信公司这几年的大力扶植,郊区是无法达到这样的一种地步的。

    看着李忠信认真听他说话,于金卓继续开口说道:“好消息很多,不过呢!也有坏消息。市里面最近一段时间开会,正在研讨一个议题,那就是,市里面提出来,想让市里面的科委和科技局到忠信科研基地这边直接办公,帮助忠信公司科研方面对接工作,希望区里面和忠信公司进行沟通,给予他们一层楼的办公地点,科委和科技局要搬到忠信科研基地这边来。

    科委和科技局在市里面很不受到待见,部门的领导都是一些镀金的干部,除了勒卡要,最近几年什么好的事情都没有办出来一件。

    他们到忠信科研基地这边,我觉得会是一个很大的麻烦。

    这个议题呢!只是以一种传达的形式到达的郊区政府这边,因为忠信科研基地还没有投入使用,暂时只是一个意向。你和王波这段时间没有在家,也没有能够做主的人,这个议题暂时搁置了。

    你们回来以后,这个事情恐怕就会拿到台面上说了。

    区高官和区长在市里面准备要下来一层大楼以后,现在也有了一种提议和想法,那就是,区里面的科委也应该到忠信公司的科研基地去办公,郊区这边出了土地不说,更是能够帮扶企业科研发展。”

    听完与于金卓的话以后,李忠信心中恍然间明白了很多东西。

    领导就是领导。说话的艺术都尼玛那么牛逼。

    留出来一层楼作为科委和科技局的办公场所,还美其名曰要帮助忠信科研基地进行科研人员的对接。

    这尼玛明摆着想要搞事情,想要从忠信科研基地这边分好处啊!

    李忠信也是想明白了一些事情,江城市委市政府这边,应该是一直对于市里面的科技局、科委这类部门很是头疼。

    进入这种部门的人,基本上都是大爷,什么事情做不了不说,还要给予各种各样相应的福利,现在忠信公司搞什么科研基地,他们就想要把这个部门甩给忠信公司那边,你们忠信公司搞科学研究,也是要归市里面的科委和科技局来管理。

    在你们那里要一层办公室,更方便管理了。至于科委和科技局能不能帮上你们忙,那就不是市里面的事情了。

    市里面看到忠信科研基地的大楼建设的好,想要搞一层作



第六百四十一章琐碎事
    凭什么我建设起来一个科研基地,市里面要派人过来指手画脚。

    虽然李忠信是重生过来的人,他也是知道,政府部门的权力很大,东北这边,越是到后来,勒卡要的现象就越重。

    这些事情呢!都是一点点积累起来。

    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市委市政府的权力越来越大,手底下的各个部门的权力越来越大,他们把所有的事情都要分一杯羹。

    也就是因为这样的一个原因,东北这边的成为后世时候中国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那个时候,在中国流传着一句话,投资不过山海关。

    为什么叫投资不过山海关呢!是因为投资的环境。

    投资者进入东北的时候,各种优惠条件都给你搞出来了,看得你觉得投资会赚到钱。

    可是,真正落地以后,各路牛鬼蛇神就出来了,哪怕是一个地方的小派出所的小所长,都能够从投资人身上刮出来几十万元。

    李忠信回到家中以后,开始盘算起来和市政府那边较劲的得失。

    忠信科研基地建设起来很是不易,无论科研基地的建设还是科研基地的投入,都花费了忠信公司大量的财力、物力和心血。

    如果忠信公司不按照市里面所说,给予市里面科委和科技局办公地点,如果不听从科委和科技局的指挥,到时候市里面会怎么和忠信公司摊牌,李忠信真就想不到。

    别看市高官和市长对忠信公司还算重视,那是建立在忠信公司引进了全国第三大水泥厂的前提下,而且,忠信公司在江城这边现在是纳税大户,就是那些大型国企,纳税的额度都不见得能够达到忠信公司缴纳税款的水平。

    一旦忠信公司拒绝市政府那边的好意,到时候市里面对忠信公司的态度就会发生转变,在科研申报等各个方面,到时候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

    对于这个事情呢!李忠信很是闹心,毕竟这个问题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因为一层楼的事情交恶市里面的科委和科技局,并不是一件什么好事情,科委和科技局虽然平时屁的事情不管,可是,他们要是较起真来,科研基地这边真就得归他们领导。

    李忠信没有想到,刚出日本那边回国,就出现了闹心事。

    李忠信琢磨了一会儿以后,便把这个事情放到了一边,准备到公司以后和王波商量一下怎么处理。

    既来之则安之,这个事情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是白天说服家里人到省里上学的好心情,都被这么一个事情给搅合了。

    第二天一早,李忠信便早早地到了忠信公司这边,他要帮助王波处理一些最近积压下来的大事情。

    李忠信知道,王波走之前把事情虽然都交代下去了,但是,事情绝对不会少,无论是各个厂子当中的事情,还是工地那边的事情,很多都需要王波签字的。

    出门这段时间的签字以及公司的资金动向等问题,王波也要一一审查,总之呢!事情绝对不会少。

    李忠信到这边来,能够帮王波处理的,无非就是一些关于资金去向方面的签字问题。

    虽然李忠信相信,公司的管理人员不会在这个层面上动什么手脚,但是,流向他却是要知道的。

    李忠信和王波出门的这些天,会积累出来很大一部



第六百四十二章新的项目
豆油厂和面粉厂是新近搞起来的项目,这个项目由王喜平来操作,李忠信没有什么可担心的,毕竟王喜平是江城豆油厂的厂长出身,擅长管理和生产。

    方便面厂呢!李忠信也不怎么担心,只要是面粉充足,方便面的生产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

    王喜平是粮食局出身,他也和李



第六百四十三章定位
这个时候,豆油和粮食采购方面都比较困难,就是买肉都需要用到肉票,忠信公司推出的快餐,如果超过了这样的一种范畴,是根本无法经营下去的。

    在这个初始的阶段,忠信快餐连锁只要东西做得物美价廉,真材实料,人们到什么时候吃完以后都不会闹肚子,吃完以后,感觉到物超所值



第六百四十四章管理模式
科研基地需要一些自己人在当中进行管理,只有这样,忠信科研基地的发展才会进入正轨。

    李忠信吃过李玉芳做的饭菜,感觉非常不错,再加上李玉芳做过食堂管理员,对于餐饮行业多少会懂一些。

    有这样一个成熟稳重的人来主持这个快餐生意,李忠信觉得他放心。



第六百四十五章超前的想法
    第11页

    李忠信记得很清楚,后世时候,那些大型的国际连锁餐厅,他们都要定期对餐厅的食品品质、员工服务、餐厅环境、设备设施情况进行专门暗访及评分检测,抽查的时间和地点并不固定。

    有的时候,可能是随机挑选一些管理层的人员,下去进行暗访调查,也可能是在周边对一些顾客进行回访,看顾客对于餐厅的评价是怎么样的。

    李忠信对于这样的一种模式呢虽然并不太赞同,但是,这样做却能够极大的保持员工工作的态度,如果员工工作方面不努力,或者是服务方面跟不上去,那么,上层就会第一时间知晓这个事情。

    李忠信想搞的是一加一的模式,比这样的一种模式还要好很多,那就是等同于后世的那种员工持股计划。

    忠信公司要搞的连锁快餐店,和其他大型跨国公司搞的那种快餐连锁店,今后的方式上会有很大的不同。

    忠信公司要搞的连锁快餐店,是忠信公司进行投资,只要有合适的人员,能够形成一整套的良好的班子,那么,这个连锁快餐店就可以进行开张。

    这个连锁店呢!房子是忠信公司进行购买,装潢等一切所花的费用算到投资额度当中,这几个或者是十几个员工呢!他们只是负责经营方面的事情。

    餐厅一旦盈利,那么,餐厅赚的钱是大家进行分成的,而不是这个店完全归属于忠信公司,这些人只在忠信公司当中打工。

    这些员工既是干活的员工,又是其中的得利者。

    只有他们努力去工作,努力做好忠信公司交给他们的工作,他们才能够获得更多的金钱。

    这些员工呢!每个人只要是工作努力,都会获得这个快餐店的一些股份,李忠信只是在这个时候没有想到,要给这些人多少的股份为好。

    服务行业的流动性比较大,如果工作不努力或者是辞职的话,这部分股份是否收回,或者是用另外的一种方式来替代。

    李忠信对于这种事情现在还没有想好,毕竟现在还没有开始搞,弄得太过精细,会累到脑子的。

    李忠信还想到,这个事情呢!还要搞一个末位淘汰的制度,忠信公司今后的连锁快餐店开起来以后,如果那个快餐店在两年的时间内没有赚到钱或者是没有打开局面,那么,忠信公司将会把这个快餐店的人员进行二次考核,把他们分散到其他的快餐店当中。

    如果这些人是其他方面原因没有让快餐店经营起来的,那么,这些人今后还有机会重新获得管理快餐店的资格。

    而这些人因为他们的贪污,或者是工作的时候不好好干等原因,那么,这些人将会被淘汰出忠信公司的队伍,今后忠信公司将不会录用在忠信公司有污点的员工。

    忠信公司现阶段的任务很简单,主要是在齐市和牡市两个城市暂时搞起来两家连锁快餐店,然后在省城那边开办一个,按照李忠信想法搞起来的厨师和服务员的培训基地。

    这一年到两年的时间里,忠信厨师和服务员培训基地,要给忠信公司这边培养出来一大批,能够胜任连锁快餐工作的人员。

    这些是连锁快餐店的重要环节,其中呢!李忠信更是想到了要培养一大批管理人员,比如说快餐店的经理。

    &



第六百四十七章长远的打算
    搞各种培训的事情,必须要在省城这边来做。

    一呢!是省城这边的人远比江城那边的人多,选拔出来优秀工作人员的机会也会大很多。

    二呢!忠信公司在江城这边要做的其他的大型企业会很多,如果所有人员都从江城这边抽血,那么,江城这边也是承受不住这样的一种情况的。

    三呢!忠信公司要搞的这些培训的学校之类的东西,在省城那边搞还有着一定的优势,省里面会对这样的一种学校进行补贴。

    倒不是李忠信想要省里面给予的什么补贴的钱,而是需要省里面对这些学校进行一种保护。

    这个时候还没有私营学校的成立,最多的就是国营企业下面的企业建设的学校。

    虽然这次要搞的这些培训类学校都背靠忠信公司,培训以后也都会进行包分配,但是,却很难快速拿到省里或者上面教育部门给予的正规办学单位的批示。

    李忠信没有想到,给忠信公司这些高级管理人员开完会以后,他会想到这么多的事情。

    至于那个科研基地那边江城市政府那边想要插一脚的想法,李忠信更是想通了。

    忠信科研基地是忠信公司自身建设起来的,和江城市这边的科委和科技局没有任何的关系,他们想要用权力来压制忠信公司创建的这个科研基地,那么,让他们直接和省里面的领导或者是中央那边的机械部他们去谈吧!

    只要他们的能力能够大过这两个庞然大物或者是能够绕过这两个庞然大物,那么,忠信公司给予他们一层楼也无所谓了。
1...152153154155156...46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