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虎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犇命牛
谢参谋和团长政委用眼神交流了一下道:“可以,不过只有十五分钟时间了,十五分钟时间一到,马上出发。”
“好!”左震起身就向马长坤的宿舍跑去。
“其他人,训练场集合!”谢参谋命令道。
左震跑到马长坤的宿舍,马老爷子刚刚午睡醒来。听完左震的叙述情况后马上命令文书小李道:“小李,喷灯点火,给我融化一点铅!”
“十五分钟,马爷,我只有十五分钟!”左震提醒道。
“够了!”马长坤找左震要过一发实弹,装在了安装挟持器的台虎钳上。然后他操作工具,拔下了子弹的弹头。
接着,老人再次把弹头夹好,拿过一只钢锯,在弹头的尖部开锯,很快就把弹头尖头方向的四分一锯了下来。然后,老人调整了一下弹头夹持方向,用钢锯在弹头的切口上锯开了一个十字形的开口,开口深度大约达到原先弹头长度的中间位置。
此时,坩埚里的铅已经熔化成了液体,老人把弹头放好,夹起坩埚把一滴铅汗滴在了切开了的弹头上。接着,老人取下弹头轻轻的敲击着,让铅汁完全渗入切开的缝隙中,并轻轻的吹气让弹头冷却下来。
等铅汁稍微冷却了一些之后,老人拿起锉刀,极为细致地清理了弹头上的一些毛刺和不规则物。最后,老人把基本冷却下来的弹头装回到弹壳上,并将弹头用一定的力度夹紧。就这样,一枚全新的*就制作成功了。
接过这枚子弹,左震来不及跟老人道谢,背起自己的步枪和助手一齐向训练场跑去。等他跑到战友们身边的时候,一架米-8直升机已经开始缓缓下落。
当左震等人登上飞机,米-8直升机旋翼转动再度升起时。左震远远的看到马老爷子正在站训练场边的路上,目送着直升飞机远去。
傍晚时分,米-8直升机再度飞临特警团上空,这次是专门来送回凯旋归来的战士们。
已经得到了消息的特警团官兵,聚集了几百人在训练场上迎接得胜的战友们。
左震又立了一大功!在邻省公安部门的狙击手都没办法解决的情况下,左震只用了不到十分钟,就觅得了良机。一枪,只用了一枪,便准确命中了目标。
劫持者像节木桩般倒了下来,手中的*掉落在一旁边,很快被冲进会议室的种纬等人控制。危险终于解除,几十名人质安全获救,而与此案劫持者有着私人恩怨的县政府某领导也被警方“护送”上了警车。
看着前来迎接自己的战友们,左震百感交集。他微笑着和大家打过招呼,然后向训练场边那位花白头发的老人走去。
等左震走到老人跟前,他把手中的狙击步枪交给身旁的助手,然后摘下了自己的军帽,整个人忽然跪倒在了马长坤的跟前,动情地说道:“老爷子,我打小没爹,从小就缺人管教。以前我有很多事做得不对,做得不好,您多担待。从今以后,您就是我爹。将来不管去哪儿,我都带着您。您老了,我养着您;养老送终,我也都管了。”
说完这番话,已经是泪流满面的左震一个头磕了下去,久久不曾起身。前来迎接的战士们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都在目瞪口呆地看着眼前的这一幕。
“好,好哇!没了一个不孝顺的儿子,又找到了个好儿子……”马长坤老人也被左震感动了,他用手摩挲着左震短短的头发,过了好久才说道:“好,老头子认了,以后就给你添个累赘。”
“不是累赘,不是累赘。”左震口里喃喃着道。
“好事啊,好事,这是咱们大佐的大喜事!立了一功,又认了爹,大佐该请客了吧?”连长高俊岭在一边打着圆场道。
战士们把左震和马长坤老人簇拥着,一边起着哄,一边向宿舍方向走去。
“哎,不对呀!”走了没几步,高连长突然停下了脚步道。
“连长,怎么不对?”国勇超见状,连忙开口问道。
“马老爷子咱们都叫他马爷呢,左震这小子叫爹,那不是咱们都小了一辈?”高连长的一句话让众人都醒悟了过来,大家一齐望向远去的战士们,无奈地报怨道:“这家伙,越来鬼了!”
夜虎 第一章战鹰折翼
时间不长,好消息传来,由于左震在这次重大案件中的出色表现,也因为这起案件的影响恶劣,他立下了一等功。而为他制作那枚*的马长坤老人,因为近期为特警团的枪械修理和日常训练做出了特殊的贡献,警备区已经把他的相关材料递交给了法院,估计针对老人的改判也会下来。
而对于左震和特警团来说,左震已经不仅仅是一名出色的狙击手了。立了功,又认了爹的左震,性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人们发现他渐渐变得谦逊了,和善了许多,再也没发生过与别人发脾气闹矛盾的事情。甚至现在一些人当着他的面叫他大佐也没事了,他只会乐呵呵的应承下来。心态的变化不但没有影响左震的狙击成绩,相反让他的狙击水平变得更稳定和精熟。
不久以后,在秋季集团军狙击手比武中,左震再次震动了全军,以毫无争议的巨大优势轻松拿下了第一名。而且应集团军的要求,特警团已经安排专门人员,配合左震等狙击手编制了狙击手训练教材。估计要不了多少时间,特警团就将成为全军狙击手的培训基地,更多的优秀狙击手将从这里走出去。
秋末冬初,正是特警团野外拉练的大好时节。在这个季节里,农民的庄稼都已经收获,部队拉练不会影响农民的日常劳作。而且这个季节气候正好,不会遇到长时间雨雪天气的干扰,大规模长时间的演练受天气影响较小。
天气渐渐冷了下来,特警团的野外拉练也逐渐进入到了尾声。再过不到一周时间,全团就该返回驻地,筹备越冬事宜了。
————————————————————————————
山区的夜色,幽深、神秘。
连绵的黛色山峦,如同伸展着铁臂的巨人,围护着辽阔的平原。
猛然间,两架银色的战鹰自山峦中冲天而起,刺进茫茫的夜空中。
某部新型试验战机的夜航试飞正在进行中……
功勋试飞员唐海,驾驶着一架我国自主研制的某型歼击机,在僚机的护卫下,正翱翔在无尽的夜空中。
突然,左发动机传来一阵嘎吱吱的噪声。还没等唐海做出反应,仪表盘上便亮起了发动机停车的警示灯,接着警告蜂鸣声也响了起来。
唐海试图空中重启,但两次重启均告失败。
“海鹰呼叫鹰巢,海鹰呼叫鹰巢,左发停车,左发停车,我现在返航……”
“鹰巢收到,允许返航……”
……
“轰”地一声巨响,火光映红了山峦。
战鹰折翼,烈士魂归苍穹!
————————————————————————————
夜半时分,急促的哨声惊醒了整个山村。
宿在老乡家里的种一下子被惊醒,外边的哨声由远及近,连续不停。显然是吹哨的人正在一边吹着哨子,一边急速地在村子中间跑动。整个山村的狗也被这凄厉的哨声惊动了,一连片的吠叫声让整个山村的夜不得安宁。
特警团的车队行驶在山间公路上,雪亮的车灯划破了黑沉沉的夜色。战士们抱着枪坐在车厢里,互相依偎着取暖,不知道他们的目标是哪里,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又要半夜出发。是新一轮的紧急拉动?还是团长脑袋一热又搞什么新的演习手段?
直到军车开出去快一个小时,步话机里终于传来了团部的呼叫。很快,战士们终于收到了最新的通报消息,这次紧急拉动可不是演习,而是又出现了新的情况。
由于通话始终是在行进中的汽车中进行的,因此步话机中的干扰声非常得大。但在细心辨别之下,战士们还是弄清了原委:附近某军用机场摔了一架军机,因为特警团离坠机现场最近的,因此上级紧急调用特警团赶去保护现场,同时配合空军及机场方面做好善后工作。
凌晨时分,特警团在赶了三个小时的夜路之后。终于赶到了指定区域,与空军某部前来引导的人员接上了头。
全团的整个车队都停了下来,所有人员都被通知下车休息、放松,同时也被特别提示过不得走远,部队随时会再次出发。
果然,经过了十几分钟的短暂接触后,空军方面派出了十几名军官和地方向导分别登车引导,将一部分特警团的车辆分散带离,驶向黎明前的黑暗中那未知的远方。他们是奉命去构建封锁区的,这部分人员需要以坠机现场为圆心,在各个交通路口布防设卡,严查过往人员和车辆。
凌晨的公路上静悄悄的,清冷的夜风吹拂过来,带着一种透骨的赛意。重新登车的战士们得不到任何消息,只能静静的等待着。这种地方,这么早的时间,路上根本见不到一个人一辆车,上面这么如临大敌的模样,是不是有点大张旗鼓了?
“不过是摔了架飞机,还弄这么大动静干什么?”黄海杨嘴上没把门的,他一边打着哈欠一边迷迷糊糊的抱怨道。
“闭嘴!这不是你该说的话。”班长张彪低声地呵斥道。黄海杨一下子清醒了过来,不敢再说话了。
车队又启动了,继续向着空无一人的山间驶去。步话机中再次传来团部的命令通报:“各卡口部队注意,各卡口部队注意,所有离开封锁区的车辆和人员都必须严格检查,不允许带走一件可疑物品。如有拒绝检查的,卡口值勤人员可以采取必要的手段,限制可疑人员的人身自由,扣留车辆及人员。如有敢于反抗的,允许鸣枪警示。如遇暴力反抗的,可以开枪击毙!”
寒意,随着步话机中传来的命令要求传到了每个人的身上。虽然不知道坠机事件为什么要采取这么严厉的处置手段,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这件事情绝不简单,否则也不会让整个特警团深夜出动,而且准备好了要大动干戈。
天,蒙蒙地亮了,山区特有的薄雾正在渐渐散去,路上的景物也渐渐地清晰了起来。
除掉派去各卡口值勤的人员外,特警团剩余的各部人马依要求继续赶往指定地点集结。由于有了空军派出的先导车辆引领,这次车队在路上的行进速度有了明显的加快。
终于,当部队到达一处新的集结地时,已经早有空军的人员在那里等候了。特警团的首长,立即上前接洽。
很快,前面传回消息:再往前走,山区的道路状况已经没法通过军车了。全体人员需要下车徒步前进,并且各部要携带露营和炊事设备,运输连人员则需要原地等候待命。
顺着山间窄窄的小路前行,种纬发现脚下的这条山路宽度也就只有两三米的样子,只能适合小型农用车辆行驶。宽大的军车在这样的道路上只能直行,一旦遇到拐弯和窄路,只会卡在路中间或掉到山崖下面,要不就会撞到侧面的山岩。
特警团的队伍在山路上走了一个多小时,在沿途经过了一些小小的山村之后,终于抵达了此行的最后一个村庄。此时天已经大亮,目力所及的道路上,周边的村民陆续多了起来。
这个小山村大约有一百多户人家,几百口村民的样子。此时已经到了吃早饭的时间,小山村家家户户的屋顶上几乎都飘着袅袅的炊烟。不过却有很很多男女老幼都站在自家的房子外面,或者山坡上,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窃窃私语地说着什么。更有甚者,还有一些村民端着碗,一边吃着饭一边和乡邻们聊着什么,整个山村都透着一种不自然的紧张。
很快,战士们就找到了让乡民们紧张的原因。前方不远处的一处山坡上,数名全副武装的战士设置了警戒哨。他们如临大敌,正持枪警惕地守望着这整片山谷区域。而以那处山坡为分界线,村民们都选择了远远的避开那里,站在远处往那个方向张望着,
等特警团的战士们在警戒哨的注视下转过山坡,迷底在眼前骤然揭开。
在与山村一坡之隔的另一边,整个由东向西的山坡上、谷地间狼籍一片,各种散乱的残骸与机件都被熄灭的大火烧得发黑,已经看不出原来的样貌。如果不是事先知道这是摔了一架飞机,谁也不知这焦黑的一片土地上躺着的零落物品,居然是一架可以翱翔蓝天的战鹰。
坠机现场的面积足有两个足球场大小,残骸散落的区域从山坡上一直向山坡下延伸着,宽度足有五六十米,长度有接近一百七八十米的样子。
坠机区域内没有房屋,一些生长在山坡上的树木和灌木从,或者被坠毁的战机扫倒,或者被随后的大火所吞噬。整个坠机现场的明火虽然已经熄灭,但有些地方还有一丝丝的烟尘腾起,证明大火熄灭的时间不是很长。
从特警团接到指令,到全团赶到这里,已经足足过去了五个小时。可这仍然丝丝飘散的烟尘证明,战机坠毁后燃起的大火应该也足足烧了几个小时之久,可见现场之惨烈。
夜虎 第二章扩大搜索
率先赶到的特警团先头部队的参谋正在坠机现场附近与几名空军的军官交流着什么。后续到达的部队则陆续向山坡上集中,然后以连队为单位列队休息。战士们一面卸下身上的装备,一面沉默着从高处俯瞰着这片战鹰留下的残骸。
很快,一名特警团的参谋干事跑了过来。引导部队在山坡高处搭建宿营地,然后安排警戒线把整个坠机区域全都围合起来,同时严令禁止任何人擅自进入。
接着,各连的炊事班开始埋锅造饭,为战士们准备早餐。这一路行来,炊事班恐怕是最为辛苦的人了。他们往常可以用车辆运送的食材和给养,今天只能用人担肩扛的方式解决了。即便是这样,做饭所需要的水,还需要到当地村里找水井才能解决。
上午九点半左右,战士们草草吃完早饭。一切准备停当,解决完所有问题的特警团官兵再次集结。一位空军的上校与特警团团首长们走了过来,站在了特警团各部队列前方。
“我来布置一下任务!”谢参谋首先出来布置任务,他手里拿着两张白纸,朝着大家说道:“大家都看到了没有?现在空军战友已经将整个坠机现场划分成了若干个小块。下面每个班负责一块,要求将散落在地面上的,不属于大自然的物品都拣拾起来。然后按小每一个区域的编号,将物品编号交到指定地点放好。体积较大的物品,暂时不要移动,各班班长在上面附上号牌,最后由空中方面固定后再移动,都听明白了吗?”
“明白!”特警团的战友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
“好,一会儿各排排长到这这领号码,把号码交给各班按指定区域进行搜索!”说完自己需要布置的内容,谢参谋转身退了下去,并且把袁团长请了上来。
“同志们!”团长袁以刚站到了山坡上的一块大石头上,俯瞰着战士们喝道。随着袁团长的话音,特警团的战士们一个立正,注目仰望着正在讲话的袁团长:“稍息!我可以告诉大家,坠毁的这架战机是我国某型试验战机,机上的每一个零件可以说都是国家机密。大家一会儿在指定区域搜索的时候,一定要排成横排,一步步的进行搜索。要做到不漏过每一寸土地,不落下每一个零件。如果地面上的土壤有松动的迹象,还要用刺刀挖一下试试,看看是不是有零件被埋在土层下面!”
袁团长语音铿锵,他的声音在山坡上回荡,似乎都带着一种回音,即使不用扩音器,他的声音也能够清晰地送到每一名战士的耳朵里。
袁以刚眼光锐利地俯瞰着集结在一起的官兵们,声音宏亮地说道:我这里要最后申明一点:“这些零件,都是国家机密!任何人不准从这里带走任何东西。对于今天发生在这里的事情,也要烂在肚子里!不能跟任何人提起,不要忘了保密守则。如果有人胆敢违犯,军法从事!都听明白了吗?”
“明白!”战士们用宏亮的声音回答道。
之前派到各卡口警戒,就分去了特警团差不多三分之一的人手。之后派人在坠机现场警戒,又派出了一部分人手。现在除去看守营地和后勤人员之外,剩下参加搜索的人员总共也就是原来出来拉练人员的一半儿左右,差不多也就是四个连的样子。
很快,张彪也拿到了标有号码的纸条。三班按着空军人员的指引,跟着队列沿着坠机现场外围的警戒线,向山坡下更远的地方走去。他们要搜索的,是位于坠机撞击点下方大约七八十米远处的一片区域。
搜索任务开始。
三班的战士们排成一横排,大家肩并肩地走着,发现零件或者土壤有松动的迹象就停下来。由最近的战士把发现的东西收好,或者用刺刀、木棍等物搜寻一下土壤里面。
拣拾起来的小件拣起来放到一起,准备等一会儿放到指定的区域去;大件先行固定位置,然后挂上位置编号,准备最后叫空军的人员登记,然后一起搬到指定地点。
整个搜索工作的程序并不复杂,所以尽管三班搜索的过程十分细致,行动也较为缓慢,但整个搜过过程还是很快的。
正搜索间,走在队伍最外侧的黄海杨突然叫了一声:“班长!”
大家不知道这家伙是喊种纬的外号,还是在喊张彪,但大家还是停了下来。等大家偏过头去看他的时候,却见黄海杨的眼睛正盯着前面一片烧得枯萎的灌木丛下边,脸色已经变得一片惨白。
大家顺着黄海杨的视线看过去,只见焦黑一片的灌木丛下边,裸露着一块与地表植被明显不同的黑黄色东西。尽管他也被大火烤得焦糊一片,但他散发出来的独特气味已经标明了他的来源。
那是一块小孩儿巴掌大小的,带着头发的头皮!
三班的战士们缓缓围拢过来,好久没人说话。最后,还是班长张彪叹了口气,对着不远处空军的一位尉官喊道:“报告,有发现!”
一般情况下,只有发现大件物品和重要物品时,战士们才会叫空军的人员参与过来。现在听到张彪这样喊,那名空军军官马上跑了过来。
当这名中尉看到战士们发现的东西时,也呆了足足好几秒没有动作。过了好一会儿,他终于醒悟了过来,深深地叹了口气,然后朝着不远处的几名空军战士喊了一声,那几名战士很快便拿着一应物什赶了过来。
当这几名后来者看到地上的头皮,也都沉默了下来。过了一会儿,他们之中的一个才取出一个纸袋,蹲了下来。然后用戴着手套的手,轻轻地拾起那片烈士的头皮,摘去粘在上面的草木灰尘和沙粒,轻轻地把他装进了纸袋里边。
“谢谢,兄弟们!”尉官向着三班的战士们客气地道了句谢,转过身去,离开了。
三班的战士们目送着几名空军战士离开,过了好一会儿才继续他们的搜索工作。
事情到了这种地步,已经什么都不用说了。特警团的战士们尽管已经见识过了生死,但面对着如此的牺牲场面,还是让大家没了彼此间交流的兴致。
大家都变得沉默了下来,一门心思的从自己负责的地面上寻找着散落的零件,搜索的进度反倒变得加快了许多。毕竟每个班负责的区域也就那么大几十平米的样子,就算用刺刀一寸一寸的搜索过去,到下午时分整个坠机区域基本上就搜索得差不多了。
到下午三点钟的时候,现场的搜索工作已经基本完成。除了一些大件残骸暂时无法收集起来,其他小件都已经按照发现位置收集到了一起。负责搜索的特警团战士们停下来休息,席地坐上山坡上,看着山坡下穿着空军制服的军人和穿着便装的工作人员不停的忙碌着。
就在大家以为搜索工作已经告一段落,特警团完成任务只是时间问题的时候。空军那边又传来了消息:经过技术人员统计,坠毁军机零件不齐,需要扩大搜过范围进行新一轮搜索。
经过领导们开会研究,搜索区域一下子扩大了至少六七倍之多。搜索队伍也不能再以班为单位进行,而改成排级拉网式搜索。
在重新划定了搜索区域后,新一轮的搜索再次展开。而且这次的搜索行动还多了空军人员的配合,每搜索过一片区域,空军的工作人员就会在完成搜索的片区插下四面红色小旗,以区别未搜索区域。
接近天黑的时候,扩大了的搜索区域也已经大半完成了搜索,除了极个别人找到了一些小件零件外,大部分人还是没什么收获。可从空军,以及那些便装技术人员的表情上,战士可以判断出他们要找的东西还是没有找到。
天完全黑了下来,随着能见度变差,搜索工作也不得不停了下来。但根据空军方面提出的要求,特警团又特别加强了警戒人员的力量。而且借助空军送来的柴油发电机,在山丘间安装了几十盏高瓦数白炽灯,把坠机现场照得一片灯火通明。
夜暮降临,特警团的战士们只能选择露宿在山坡上。空军部队抽调到坠机现场的人员有限,但他们也选择了露营。不过他们和特警团,以及那些便衣技术人员都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三个部分,互不相扰。只在几辆客货两用车给大家送来给养装备的时候,才和这两方面的人有过一定的接触。
一夜无话,第二天天亮吃罢早饭,预计应该开始的搜索工作却没有展开,在场的三方人员似乎都在等待着什么。
上午九点多钟的样子,十几辆吉普车颠簸着来到了坠机现场。一部分车辆又送来了一些给养物资,另有几辆车则载来了几们似乎是有些来头的人。
系统不稳定,今日三更!
夜虎 第三章到访山村
这些人面色凝重,他们简单察看了坠机现场的情况,又现场听取了三方搜索人员的搜索情况报告。接下来,新来的这些便衣人员就一直聚集在一起嘀嘀咕咕,好半天也没有和其他人有交流。
一直到十点钟左右,新来的便衣人员终于有了动作,他们先是召集其他三方一起开了一个碰头会。接着,一名神情庄重的便装技术人员便来到了特警团的队列跟前。令人惊讶的是,这名技术人员居然是来给特警团的战士们讲课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