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虎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犇命牛
究其原因,既是部队和地方机关的沟通机制应该出出了问题,也有部队自身应对这种突发性作战任务经验不足的因素在里面。这里面既有地方政府和公安层级过多,环节过多的问题,也有部队没能落实关键部门和关键人责任的问题。如果早早就建立了统一的指挥体系,各部情报来源准确快速,部队后勤部门也能够提前统筹,与相关单位配合协调好,又何必让全体人员跟着疲于奔命?
再者,部队通讯上的问题也不少。现在部队通讯设备老旧的很,中途设伏时种纬看到电话兵还在架设电话线,而无线通信使用的步话机大多都是五六十年代的东西。79年打越南的时候,部队用的就是这个玩艺儿。可现在都已经九十年代了,部队还在使用这种书包大小的笨重家伙,用起来着实不便。
而且这种步话机的供电使用军用电池,一块沉重的军用电池在大功率步话机面前根本坚持不了多长时间,这也通讯兵总是喜欢优先使用有线电话的原因。再加上这种步话机最小配属单位只配属到连一级,在后来的搜索行动中各连人员分散的情况下,班排遇到突发情况根本无法及时向上面报告。
这也直接导致三连在遇到伤亡时,现场指挥排长骆振光在采取行动和汇报这两个问题上发生纠结,结果让他在群情激奋的战士们的干扰之下,最终做出了错误的决定,导致了更大的伤亡。
一边想着,一边写。不知不觉间种纬忽然发现自己的纸不够用了,没办法只好起身向班长要。班长也没多想,伸手从一沓稿纸上撕下两张递给种纬。
“班长,都给我吧!”种纬接过那两张纸,继续望着班长手中那一沓纸道。
“你要多少?刚刚都给你好几张了。”班长韩旭有些意外地望着种纬道。一般写总结的时候,一沓20张的纸一个班的人正好够。现在种纬自己就需要用一沓子,这让他有些意外。
在韩旭眼里,这种总结只需要下午一两个小时的时间也就差不多了,平均每个战士一般也就写上四五百个字。说说自己的缺点了,注意事项了,以后注意向老兵学习,行动听指挥之类的……也就这些东西了。
没办法,90年代初招的兵,文化程度基本上都在初中以下。再加上各地教育水平良莠不齐,这些粗线条的小伙子走走正步摸爬滚打还成,坐在那儿爬格子可不是他们能干好的事情。
“我已经写了好几页了,还有好多想到了,还没写出来呢。”种纬看班长看自己的眼光有些不可置信,干脆返回自己的铺位上,把已经写完的部分拿给班长看。
韩旭只看了个开头就放不下了,把手里的稿纸都交给种纬,然后拿着种纬写的东西就看了起来。
通讯设备问题,各兵种配合情况,部队指挥系统与地方多部门配合的问题,后勤供应问题……林林总总,种纬对几天前的这些作战任务提出了若干个问题,看得韩旭有些眼晕。
韩旭心理不禁有些发虚,这好像不应该是个列兵该管的事情,种纬写这些是不是管得太宽了?可潜意识里他又觉得种纬说的很对,正是因为有这些问题,才让部队这次的任务进行得混乱、匆忙,而又疲惫,关键还出现了大量的伤亡。
看着种纬坐在小马扎上,趴在自己的铺位上奋笔疾书,韩旭忽然觉得自己该干点什么才是。他把其他人已经交上来的总结拿过来,把种纬没写完的几张纸放在最下面,然后来到排长刘大成的铺位前。
排长刘大成的反应和韩旭如出一辙,一到种纬写的总结就放不下了。等他拿着种纬写的总结看到最后,发现根本没完时,一边往种纬那边望过去,一边问韩旭道:“种纬还没写完?”
“没有,看样子还得写不少!之前连长的要求是今天写完总结,可您看……”班长韩旭为难的对刘大成道。
“没事!你忙你的吧。”说着话,刘大成站起身来,慢慢地向种纬的铺位走过去,边走边示意其他几个要和自己打招呼的战士别出声。
夜虎 第三十八章超长总结
一会儿的功夫,种纬又写了三页。直到一时思路卡住的时候,他才发现刘大成站在自己身后正在看自己刚刚写完的稿纸。
“排长!”种纬刚想站起,便被刘大成一把按住。
“你接着写!”刘大成道:“你感觉还要写多少?”
“哦……排长,如果您急着要,我这就可以收尾。”种纬忽然想起了连长要求今天交总结的事情,以为刘排长是来催自己的。
“唔——不用!”刘大成一边看着种纬刚写出来的,一边回答道。“你能写多少就写多少,写细点更好。”说着话,刘大成转身坐在种的铺位上,示意种纬继续。
单兵素质方面,应着力缩小新兵与老兵的差距,同时应避免实力强大的班排和实力弱小的班排水平差距过大。因为在很多情况下,弱势团体往往会出现在关键位置,而尖刀性质的班排往往无用武之地。
在战斗组织结构方面,种纬提出了战斗小组的概念。他认为全团各单位整体统一规格反应体系的难度是很大的,可以建立相对独立的班排级战斗单位,再附以现代化的通信设备支持,将其纳入整个指挥体系之下。使整个战斗部队都能够实现如臂使指,在复杂环境和处置突发事件时就可灵活应对,配合严密。
在战斗小组的人员配置问题上,种纬提出各战斗小组武器配置要合理,远近、防护、交通、通信都可以得到保障。比如此次任务就暴露出特警团缺少狙击手,尤其是缺少优秀的狙击手的现状。大半个团出任务,总共才有三个狙击手可用,剩下的几个所谓狙击手,只不过是拿着五六半充当狙击手助手的。到最后支援种纬的时候,隔着六百米有把握把子弹送进山洞深处的,只有副排长左震一个还敢开枪——这就很说明问题了。
看到这里,刘大成禁不住猛地拍了拍大腿。等他发现自己的突然举动吓了种纬一跳,忙对种纬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接着又挑起了大拇指夸赞了一下。
实际上,长久以来很多人只以为他和左震关系有多好,多么照顾左震。可又有几个真正能明白,左震出色的狙击技术才是他一直照顾和帮助他的真正缘由。
谁没有缺点?谁没有毛病?左震这家伙情商是低了点,很多时候表现的不合时宜,那也是狙击手身份的特殊性造成的。如果其他人也能做到左震那样,那他愿意一样宠着护着帮着。
想到这儿,他不禁低头看看一直在奋笔急书的种纬,心里却有一种无奈的叹息。他总觉得自己留不住种纬,这种感觉自从种纬执行完滑降爆破任务以后就越发的强烈了。尤其是疯狗国勇超看向种纬的那种*裸的眼神,就更让他确认了自己的这种直觉。可那又怎么样?象种纬这样出色的兵,难道会止步于一个普通士兵吗?用他自己的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
想到这儿,刘大成拿起种纬已经写完的稿纸站起身向连长寝室走去。中途还特地拐到正在保养*的左震那,把种纬写的关于狙击手的那一段让左震看了看。看到左震那张平时阴森森的脸露出一丝报愧的笑容,他开心的笑了。
连长、副连长和指导员正在说着什么,边上疯狗排长国勇超一副没形象的样子,大大咧咧地坐在那儿。
“这是什么?”连长看到刘大成递过来的种纬的总结问道。
“种纬写的总结,您看看。”刘大成答道。
“这,我不看,你看看觉得哪儿好跟我提一下就行。”高连长几人正在说的话题显然不太轻松,让他整个人的状态都有点不好。而且一般的总结连长也看不过来,都是班排长掌握,只有特别好的才会交给连长和指导员。
“我看完了,可我觉得哪都好!这还没写完呢!”刘大成坚持道。
“谁写的?”一边斜倚着的国勇超听到了感兴趣的东西,出声问道。
“种纬写的,我觉得不错,视角挺独特,有的地方真敢写!不过我觉得还真对,咱们这次任务暴露出了很大问题。”刘大成一边回答国勇超的问题,一边替种纬做着宣传。
听到是种纬写的,国勇超一下子来精神,坐起身来伸手就要抓那几页总结。可这时候高连长已经看了起来,见国勇超的爪子伸过来,他当即毫不客气地一巴掌给拍了回去,嘴里还骂道:“懂不懂事啊?没大没小。”
挨了一记的国勇超根本不当回事,他讪笑着挤到高连长身边,把副连长高伟国给挤到了一边,然后舔着脸伸着头和高连长一起看那份总结。
被挤到一边的副连长高伟国无奈的冲刘大成摇了摇头,两人一起相对苦笑了一下。高伟国这个副连长在一连的存在感挺低的,这不仅仅是因为高俊岭这个集团军都挂号的连长,还因为国勇超这个军事素质超强的存在。
国勇超这个排长的位置就是凭借着他超强的军事素质换来的。如果不是因为他的文化水平实在太低,达到了看书就困,开会就打盹的程度。即便是部队推荐他上军校,国勇超都会觉得头疼。他那个脑袋碎砖裂石可以,一端书本似乎就要裂开似的。
否则只要他进军校呆上几年,出来不用废出多大事就能成为一个主力连的连长。再加上他隔三差五还爱犯点小纪律,偶尔犯疯狗病口无遮拦的得罪得罪人,他在军营这条路注定不会走得太远。
果然,文化水平顶多没脚面的国勇超看了没五行,就不再装模作样了,开始挑掇起刘大成来。“我说大成啊,这个兵不赖啊!搁你那儿有点浪费啊!咱打个商量,这个兵给我呗?”言语之中,国勇超带着挑衅的样子。
“你想要?可以啊!”刘大成已经想明白了,他干脆答应了国勇超的挑衅:“但是你得先想明白你能给这个兵什么?如果你只能教会他点军事技能,教会他几手功夫,其他方面没什么好传授的,那还是算了吧!要知道这可是个好苗子,将来前途不可限量的。你要是把他教的和你一个样,到排长就打住,那还是省省吧,别误人子弟!”
国勇超没想到刘大成前面答应了自己,后面却一下子把自己的短处给掐住,贬得他禁不住脸上发烧。
“啊?啊!怎么会?我肯定往好教他啊!”国勇超张着嘴有点发傻,但他兀自嘴硬道。
“怎么教?他就是一只鹰,不知道能飞多高飞多远。我别的不想,只要能当他脚下那块石头,关键时候托他一下,让他飞起来就行。你能做到吗?关键时候能当人梯吗?”刘大成的思想已经完全打开了,着眼点可比国勇超这个蛮勇之辈要高得多。“要知道,他跟你不一样,他是有理想的。如果你不能帮他实现理想,那跟毁了他没什么两样,那还是别害他。”
“啊?啊!也是呵,你老哥说的还真有道理。”国勇超脑子有点不够用了,他没想到刘大成根本不跟自己抢人,而是真心想着这个兵的发展,这路数和他以往抢人的节奏实在不大一样。不过也正是刘大成的这份真心,让他没法再跟对方耍混,情不自禁地叫了声老哥,这在以往是从未发生过的事情。
犹豫了一下,国勇超又道:“老哥你这么说我倒真心佩服你了。反正,反正我尽量教他就是了,我要是教不会的,我肯定不能胡来。将来他要有出息了,需要我托一下的时候,我就是当王八也能让他踩着我的壳往上爬……”
一言出口,一个屋子的人都乐了,连进来倒水的通信员都笑得见牙不见眼。
“写的不错,不过还没写完……”高俊岭把自己手里的最后一张看完,传递给指导员黄磊道。想了想,他转头又问刘大成道:他还要写多少?
“不知道,不过看他列的提纲,内容不少。”刘大成答道。
“唔,让他接着写。”高俊岭点点头道:“另外,咱们也得做个总结了,不用写得太细,但后天团里开会,咱们也得好好说说。一会儿让各班排都过来,咱们也开个会,好好研究一下。”
“这个总结里的有些观点,我觉得有些我们还是可以借鉴一下的。”指导员黄磊这时候发话了。
高连长点了点头:“是可以借鉴,不过咱们总结的内容肯定要更实际一些。他的有些想法实在是太远,太理想化了,想法挺好,可是实现不了哇。”
种纬还在继续的写着,除了吃饭和日常的体能训练,他一直写到熄灯号响。
第二天,他依旧在写着。
陆续有一些消息传来,团部有一个公务员被送进了养殖基地去养鸡了。这个公务员就是负责给团里修喇叭的,结果他修完喇叭试也没试,直接就放在了团部。他不知道维修点把喇叭里的元件和一个收废品的给弄混了,结果导致伏击的时候高连长拿着喇叭跟匪徒喊出了“收废品”这样的糗事。
夜虎 第三十九章告别战友
如果是其他单位或人,出了这样的事情要么一笑了之,要么被领导骂一顿完事。但这个事情是发生在军队里,这个喇叭就成了军用物资之一。这个公务员的行为虽然没有导致严重的后果,但性质和战士拿着没有保养的枪,开着没加油的战车上战场的性质是一样的,绝对不可容忍。这个兵的军营生涯,将在养殖基地和那些鸡鸭一起渡过了。
另一件事是关于三连排长骆振光的,据说骆排长在禁闭室里差点用皮带自杀。听到这个消息,正在写总结的种纬再也坐不住了,专门和高连长打了个招呼去团部探望了骆排长一下。
探望归来,种纬禁不住有些失神,他第一次见识了什么叫哀莫大于心死。骆振光那灰败的脸色让种纬感觉到,新兵连时的那个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骆排长不见了。如今只有一个精神已经崩溃,意志已经被埋葬的骆振光。
骆振光告诉种纬,他不会再去死了,不会再干蠢事了,但他也知道自己的军人生涯即将结束了。这对他这样一个出身贫寒的农家子弟来讲,和死没什么区别。但和那四名已经失去了生命的战士相比,他这些又算得上什么呢?毕竟自己还活着,自己的父母还可以见到自己这个儿子。可他们的父母呢?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儿子了。
种纬对骆振光的一句话印象深刻:实战和训练的差距就像纸上谈兵一样,完全是两个样子。骆振光告诉他,在枪声响起的那一阵子,他的大脑完全变成了空白,军校所学的一切一切全都记不起来了。哪怕到最后被老兵们的骂声激得带人冲上去,也只敢抱着枪趴在那里,心中想着的却只有如何让自己活下来。
拿起笔来,在草稿上写下“心理素质”四个字。现在,总结已经写了快二十页,却感觉还有好多内容没写完。
他再次拿起笔,在纸上写下新的标题:复盘,我们是否可以做得更好?
首先,即便是特一连担任搜索任务,恐怕也难以避免严重的伤亡——种纬写道,在他看来,那样的地形无论是谁和匪徒遭遇,都难以避免瞬间被压制的局面。也许换上三班那样都由老兵组成的班,伤亡会小一些,但要实现零伤亡,难!
他很理解三连官兵在那种情况下所面临的心理挣扎,在那种环境下面对着战友的伤亡谁都很难做出决断,尤其是这些在和平环境下的军人们。
种纬不知道的是,他现在写下的这番话,将来为他赢得了三连全体官兵的尊重。
种纬继续写着:单兵素质……可以弥补接触型伤亡吗?可以减少,但完全避免几乎没可能。
搜索尖兵……人数,战术素养……携弹量……。单兵素质不行,携弹量太大也不可能,即便是老兵……
心理素质……必须进行心理准备和心理治疗。部队可参与执行死刑,提高战士的心理承受力;应该安排心理医生,对干部战士进行心理治疗和疏导……
武器配备:如果有火箭筒等武器,在那种环境下的应用是否可行?未必!*是否可用……安全运输又提出了问题……不是大规模使用问题多多。遇上躲避在特殊地形的匪徒有较好的效果。但自对越自卫反击战后,对国内使用频率较低。
枪*和掷弹筒……不够精确,但特殊地形有效果。可以吊射……
军犬的使用……需要对军犬进行充分的训练,搜索和追踪课目目前没有……而且建议使用一些中国本土的军犬,再遇上类似的情况可以代替人冲锋,分散歹徒的注意力。
临战指挥,考验的是一线指挥人员的指挥能力……第一线的指挥员可能是排长,也可能是班长,没人能替代他们……
车辆太过单一,特殊地形不具备通行能力……
又一天过去了,种纬还没写完。他觉得自己又找到了新的目标,这次没人能像父亲那样教自己,他必须自己努力。
第二天是全团连以上军官大会,会议重点就是这次作战任务的总结。种纬不知道的是,他已经写完的一部分总结被高连长递交给了团长。
种纬还在写着:展望,能否交出合格的答卷?
特警团需要实战的洗礼,以提升人员素质……
武器和人的配合,形成适合处置突发事件的小规模战斗小组……要求精干高效,人员分工协同,专业化……
武器应集成使用……包括军犬,车辆,通信设备,各种武器携行……
常规武器应……长短枪搭配,应对特殊地形的武器,潜望镜……技术上难度不大,但不是标配,可以自己做……
防护装备……防弹盾牌,防弹衣……
第三天,是全团指战员送别牺牲战友的日子。以往气氛欢乐的大礼堂,现在已经变成了送别战友的灵堂,充满了悲恸的情绪。
四名牺牲战友身上覆盖着八一军旗,由八名礼兵分左右护卫着他们。四位烈士的正装照片悬挂在灵堂正中,年轻到略带青涩的面容上,还依稀可以看到淡淡的笑容,高高在上的俯视着他们昔日的战友们。他们的父母也已经被接到部队驻地,在一边哭哭啼啼的陪伴着他们的儿子在这世上的最后时间。
低沉哀伤的哀乐声中,全团官兵以连为单位肃立,静听团长袁以刚为四位烈士致悼词。根据四名牺牲战友生前在剿匪战斗中的英勇行为,集团军授予四名牺牲战友烈士称号,荣立二等功。
在参加遗体告别仪式前,种纬已经被告知这次任务他只得到了一个通报嘉奖,倒是副排长左震因为连续击毙两名匪徒而得了一个三等功。按常理,种纬至少也可以得到一个三等功的,但因为他前次打伤人的事情,让他这次任务的评奖受到了影响,能得到一个通报嘉奖已经是不错的了。
当然,前次事件的处罚也变成了在全连面前作出检讨,这种不轻不重的解决方式。对此,种纬没有任何的异议。他知道,部队本来就有就死不就生的传统。和已经牺牲的战友比起来,自己毕竟还活着,把功劳给已经去世的战友也是理所应当的。
自抗美援朝之后,襄城团还没有发生过一次牺牲三人以上的重大伤亡。因为训练伤亡,交通事故,突发疾病等原因,使战士在服役期牺牲去世的,都属于偶尔发生的事情。这次因为处置突发事件而造成了重大伤亡,自然引起了各界的关注。
驻地政府、企事业单位都派人前来吊唁。邻省公安厅、下属公安机关、罗山镇和罗山矿相关人员也派员来吊唁。驻地市电视台、电台和报社,也派来了新闻记者和摄制组,如实记录下四位烈士离开亲人的最后时刻。
当32名礼品托起烈士的灵柩,向停在礼堂外的四辆灵车走去时,列队相送烈士的队列当中突然有人嘶喊了一声:“班长!”
接着,一名战士跑到手捧照片的家属面前,当场跪倒在地,哭得泣不成声。在他身后,三连陆续有十几名战士都跪了下来,面对着昔日的战友做最后的绝别。
“班长,你放心,以为我给你爹娘养老……我一定……”那名战士一边哭泣着,一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直到被另几名同样哭泣的战士架到一边,烈士的灵柩才得以登上灵车。
队列中有人低沉着声音说道:“那个兵就是被李班长救下来的,去年兵,反应慢了一点……”
种纬已经听说了四名烈士牺牲的前因后果,知道那个和自己同年参军的战士,就是因为在关键时刻反应太慢,等到他的班长把他扑倒才逃过了一劫。可惜他的班长在扑倒他的时候已经中枪,还在他的耳边安慰着他:“别慌,一会儿就会有人来救我们……”
不幸的是,后面前来救援的战士们当中,又有两名战士为了救护自己的战友牺牲了。
当灵车启动时,遥望着那包裹灵柩的血色军旗在秋日阳光中渐渐远去,全体特警团战士低声唱起《送战友》,为与自己同样年轻的战友做最后的送别!
追悼会结束,种纬如鲠在喉,只能把全部精力放到总结的最后一部分上——空谈,不如加强实地对抗训练。
在最后这部分总结中,种纬提出现场复盘这次任务最后山洞的战斗的环境。以模拟守洞的方式,试验不同情况下搜索队伍发现敌人的方法和反应时间。找出第一时间发现匪徒,降低接触时的损失的办法。
同时他还提出,应该尝试其他多种进攻方式是否可以解决战斗,并评估火箭筒、枪*、*等不同武器的毁伤效果。
在战斗人员的组成上,他建议应进行不同班组,不同强弱战斗人员的搭配,务必摸清不同人员素质组合情况下,面对同样地形的战斗力水平差距,找出关键问题以解决之。
另外,种纬还针对传统的尖刀班排式的人员组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这种人员配备方式适应战争年代的大规模战场,却不能适合应对突发性作战任务。而且如果出任务的都是老兵,那对新兵意味着无实战可以接触的窘境。其他人员作战能力也无法提高,在应对大规模突发事件时处置能力必然较差。
夜虎 第一章三连丢魂
种纬不知道的是,当他的总结全文被交到团部后,简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