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核武皇帝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浪子刀
从青海入藏,则是先从柏油公路修起来,一路修建到拉萨,在青海设立军牧局,保留一个骑兵旅稳定青藏。
甘肃在帝国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这里才是汉彝等族的共同起源地,伏羲和女娲之故里。这里的金、银、铜、煤、铁产量都足以保证西北工业的发展,而且拥有国内最为丰富的镍矿。
铁路从这里开通就能直达疆省,为帝国控制疆省,回归中亚奠定根基。
只有治理好甘肃,帝国才能真正意义上的稳定西北,建立西北屏障和控制西北的中心,陕西还担不起这个职责,所以才有兰州军区,而非西安军区,随着大军平定马家军,西北军部也将进一步迁至兰州。
就在帝国平定西北之时,在欧洲战场上,凡尔登绞肉机已经撕毁了德法两军的进攻意志,在索姆河畔,双方继续展开了更为激烈的战争,在英法联军逐渐取得优势的时候,俄军却在东线战场被德军主力再次击溃。
只是在这种反复的折返中,德军主力东西难顾,集中布置到西线则英法失利,集中布置到东线则俄军大败,不管局势在一时之间如何有利于德军,东西两线的相互牵制作用依然让德军首尾难顾,迟迟不能将战役上的优势转变为战略上的大优势,反而在这种反复战中不断被消耗掉主力。
至少在军事物资上,英法联军在中美军火外销的支撑下,对德军已经起到了压制姓的优势,俄国从中国大量进口和租借的装备,也足以保证俄军不断反复的组建更大规模的陆军。
不管是英国,还是俄法两国,此时关于进一步要求中国派兵参加欧战的声浪越来越高,但在《中法军事同盟协约》中,两国已经明确在协议中注明,派往另外一国协同作战的最高义务就是20万,白纸黑字写的很清楚,中国在现阶段派遣到欧洲和非洲战场的士兵已经超过四十万,根本没有义务再派遣更多的士兵,而中国和俄国之间虽然有军事互助协议,却没有真正的同盟协议,和英国更没有类似的协议。
在西北的问题解决后,中国当然有能力派遣更多的陆军,但是很显然,中国需要更加的价码,而且中国不像意大利王国那么好欺骗,空口承诺是没有任何用的,甚至写在纸上的承诺都没有用。
中国要的是现成的好处。
如果给帝[***]费,现在就要给黄金白银,如果要分配殖民地给帝国,帝国现在就要出兵占领,否则帝国不会再多出一个士兵。
当然,如果英法觉得请美国出战的价码比较低,那也可以去请美国。
帝国对此完全持热烈欢迎的态度。
总之,帝国现在有两百万陆军编制等候待战,装备精良,轻重机枪十六万挺,冲锋枪三十万支,火炮八千余门,随时可以登陆欧洲和西亚作战,剩下的唯一问题就是英法俄到底愿意给出多少的价码。
说句难听话,现在德国也是一门心思的在和帝国密谈,希望帝国不要继续参加欧战,而帝国陆军在欧洲的主要作战任务也一直是协助意大利和塞尔维亚对付奥匈帝国、保加利亚这样的二流陆军,真正要和德意志帝国陆军正面交战,宋彪其实也无绝对之把握。
所以,没有很高的价码的话,他宁愿欢迎美国积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让他能集中精力备战苏俄,虽然在支持苏俄的经费中绝对少不了圣公会这样一个神秘而奇怪的组织。
宋彪显然不能仅仅立足于等待历史,历史是难以预测,总是在千变万化,想要尽控在手的唯一对策就是主动出击,推波助澜,让可能发生的事变成必然会发生的事,正如圣公会在萨拉热窝事件中所作的那样。
既然强权可以被视作公理,那么,阴谋也可被视作正义和理想。
不管是军事,还是经济、工业、政治,帝国都只是这个世界上的一个二流国家,而且是二流中相对偏下的水平,除了国土、陆军和经济总量外,其余真的不足挂齿,也根本不被一流的老牌帝国们所看得起,正是因此就更要合理利用一切阴谋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同一流帝国同场竞技。
简而言之,害的就是你们盎格鲁-撒克逊这帮自以为高贵的白种畜生。
你们以为你们是上帝的正统子民,支配着地球最高文明,占据着人种的无上优势,拥有明煮、人权和普世的价值,可以趾高气昂的藐视一切二等人种和可怜虫,其实你们只是一个黑妈生出来的白血病变异体。
(未完待续)





核武皇帝 第212章 英国人是什么好东西吗?
对于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的军工业出口国,不管是英国、法国,还是美国、俄国,甚至是曰本都觉得匪夷所思,以及各种质疑精神,可不管怎么说,事实就是如此。
中国对工业在整体工业规模上只相当于美国的1/7,但在军工业和轻武器的领域,中国倒是真的占据着一定的优势,中国武器弹药及其他军需物资不仅便宜,还很全面,从步枪、霰弹枪、手枪、轻重机枪到冲锋枪、掷弹筒、迫击炮,中国都拥有很全面的产品线。
因为装备着世界上各种型号的枪械弹药,以及相对应的生产能力,对中[***]事建设是一个极大的障碍和困扰,在对外出口时却成了不折不扣的优势,中国可以为英国大批量的生产李恩菲尔德步枪,为法国提供以沈阳步枪为基础改进的克雷梭步枪,为希腊、塞维利亚、意大利供应毛瑟88式委员会步枪和仿制的gew98步枪,为俄国供应莫辛纳甘步枪和改进型号的沈阳步枪。
在专利技术上,既然处于战争时期,中国也不用再遵守此前和德国的合约,大量制造中德联合研制,以及从德法等国引入技术生产的各种型号的身管火炮,同时又能通过持有的勃朗宁轻重机枪专利权,钳制美国出口这些武器。
即便在工艺和质量上相比德国货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但中国制造的仿克虏伯88mm野炮价格更为低廉,并且产量巨大,75mm口径的长行程速射野炮、轻野炮、轻骑炮都大量的出售到英法联军和其他协约国,以及非协约国的中立国,甚至连德国都通过其他途径从中立国转购这些完全一样的德械武器弹药以补充德军的消耗。
从1916年上半年开始,考虑中国庞大的原材料供应能力和钢铁、芒硝、煤化工等产能,以及劳动力和武器弹药的廉价,英法就通过军工合资企业的方式大量向中国提供技术援助,提高中国工业的生产水平和规模。
在英法战时委员会的协调下,英国最大的军工业寡头集团维克斯公司、法国施耐德公司、雷诺公司和远东武器总公司在东北成立了多家合资公司,进一步的扩大产能和提高生产质量,在维克斯公司的协助上,金州造船总厂在1916年的4月开始建造中国的第一艘无畏级战列舰,而在此之前,这家船厂所生产的最大规模的军舰也不过是一艘6000吨级设计排水量的龟甲轻装甲巡洋舰。
这一艘被称之为震旦级战列舰的设计排水量为1.85万吨,满载排水量预计能达到2.25万吨,在更大规模的后无畏舰横空出世的时代里显得很是渺小,对于中国海军却是不折不扣的超级利器,而且对于整个中国的造船工业有着极大的提升作用,因为采用英国制造的最新式柴油锅炉、蒸汽轮机和8门双联装305mm主炮,理论可以达到27500马力,使得船速接近25节。
阿姆斯特朗公司和江南重工总公司达成了合资协议,双方在上海合股兴建的黄浦造船厂也准备建造多艘万吨级排水量的轻装甲巡洋舰。
通过相互持股、合资的方式,远东武器总公司、远东化工总公司、英国维克斯公司、法国施耐德公司、美国温彻斯特武器公司联合起来、法国化学公司建立了一个军工业的国际卡特尔,以近乎垄断的方式对英法俄等国供应军火武器和弹药。
为了保证中[***]工业在一战期间的稳定发展和牢固的市场份额,帝国内阁政斧主动提议和英法俄等协约国签署了一份《协约国互保险条约》,根据这一条约,在战争期间,协约国组织内的各成员国相互限制将外汇兑换为黄金,以保证各国的黄金储备和货币汇率稳定,并且相互持有对方长期国债,各成员国有义务保证本国货币的汇率稳定,如果必须降低货币含金量,则其他协约国持有的债务则以当时金价计算。
简单的说,如果英法向美国和其他国家购买军需物资需要支付黄金,即便支付英镑、法郎也担心这些国家兑换成黄金的话,向中国和其他协约国购买物资则可以直接用国债签帐,不用担心中国掏空英法的黄金储备。
对中国来说,中国向英法等协约国出口军需物资,这些物资直接变成英法等国的国债,而中国则以这些国债为担保发行货币,维持国家经济的正常秩序。
《协约国互保险条约》有两个作用,一是将所有协约国联系起来相互承担彼此的债务压力,强化整个协约国在长期消耗战中的坚持能力;二是排他姓的保证了中国作为最大总后方和出口国的地位。
这个条约使得中国可以用较差但廉价的产品同美国竞争,同样对曰本也是非常有利的条款,但是中曰都要面临一个巨大的风险,那就是一旦有一个国家战败退出协约国,他们所持有的该国债务就很可能变成废纸。
比如说俄国、塞尔维亚。
塞尔维亚原本在理论上就属于奥匈帝国,但又属于自治国,战争爆发后就加入了协约国,结果惨遭奥匈帝国消灭,仅有部分陆军退往阿尔巴尼亚维持海外政斧,实际上也就将战火蔓延到阿尔巴尼亚。
为了保证塞尔维亚能够支撑住,协约国一方面强行干预希腊,逼迫希腊加入协约国,中国驻欧洲的军队也和意大利的部分军队转移到阿尔巴尼亚,竭尽全力确保奥匈帝国难以攻占,至少不能完全占领整个阿尔巴尼亚。
所以说,战争就是为经济服务。
虽然不能直接将大量英镑、法郎和其他协约国债务转变成真正可靠的黄金储备,帝国还是在通过向中立国,以及英法德殖民地和拉美、东南亚国家出口商品,不断增加帝国中央的黄金储备。
曰本也在积极的干着这种坏事,乘着欧洲工业产品的大萧条和德国对外出口的完全中断,大肆出口廉价商品争取市场,国际资本也大量涌入中国、曰本和美国,进一步刺激了这些局外国家的战争繁荣。
……
1916年6月份,凭借自己的经验和在俄国的情报工作,宋彪已经可以确认俄国发生二月革命的条件基本成熟,俄国内部的混乱和[***]也已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在此基础上,宋彪在国内进一步加快了陆军的增编工作,计划将陆军总员增加四百万的规模,并且将第六骑兵旅至第十二骑兵旅扩编为整编骑兵师的规模。
国内外都以为皇帝即将正式参加欧战,并没有对此产生诧异和疑问,只有德国感到担忧的派出密使前来游说,希望帝国继续保持现在的情况。
在欧战的南线战场,帝国已经在战争中证明了中国陆军的作战水平,即便是面对奥匈帝国的部队也保持着一定的优势,一旦超过两百万规模的帝国陆军涌入欧洲战场,对德奥同盟而言简直是最糟糕的消息。
身为皇帝和帝国中央国防军最高总司令,宋彪并不想和别人解释,在命令海陆两军继续增编后,他很隐秘的安排一等参谋官郭玉迟组建北方参谋局,从事高度保密的作战调查和备战,自己则在宣政园里过着一种近乎是离群索居的生活,一个人寂静的盘算所有的作战细节。
苏俄红军在城里初期的作战实力并不是很强,但也不差,其能击败白俄军队主要是因为白军过于分散和缺乏统一的指挥,而红军士兵的革命意志也确实是很高涨。
对帝国中央陆军而言,击败苏俄红军的最大障碍就是极端寒冷的天气,特别是在这种极端寒冷天气下的物资运输和补给问题。
为了尽可能的让北征的部队在那时做好准备,宋彪在乌里雅苏台、库伦、呼伦贝尔、佳木斯建立四大集训中心,将多支主力部队和52个新编团调至这一带进行长期集训,南方士兵则抽调到察哈尔、山西和陕北地区集训。
在他的计划中,最重要的集训地显然是库伦,因为从这里出兵就能迅速切断俄国远东铁路,逼迫苏俄红军远征到西伯利亚和贝加尔地区同中央陆军决战。
宋彪从来不打无把握的仗,他准备亲自在最寒冷的季节去蒙古最北端的地区体验严寒,观察布里亚特人和蒙古人的生活方式,以此建立一套全新的后勤补给体系。
不同的气候环境和不同的地区,军事的补给就有着不同的特点,不管是拿破仑,还是希特勒都没有充分的考虑到这一点,与其说他们败给了俄国和寒冷的天气,不如说他们失败于寒冷地区的军事后勤工作。
在此之前,宋彪提前派遣北方参谋局的多批次情报人员,深入俄国搜集更为完整的军事资料和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调查当地人的生活习俗和特征,以及当地经济情况、人口和地图资料。
有很多问题都是小问题,却可能让百万陆军毁于一旦,比如说冻土层融化之后,火炮应该如何大距离的移动,是要将车轮加宽加粗,还是要使用更大的木质轮胎,或者是用其他的什么方式拖动?
比如说几月份的气候是最不适合行军作战的,几月份开始冰雪融化,草原也会变得泥泞,哪一个地区是冬天能去,夏天不能去,哪一个地区是夏天能去,冬天不能去。
一个小小的疏忽,就可能导致严重到无法解决的问题。
战争就是这样,只要你犯错,敌军就有机会击败你,无论双方的实力差距大小。
在宋彪秘密进行对苏俄的作战准备时,英法等协约国却在翘首以盼中国继续增兵欧洲,双方都是在半斤八两的水平,谁也无法击败对手,在各国看来,中国还是一个很二流的国家,但在这个时候却有可能彻底压垮德奥同盟国阵营。
在德国派遣密使游说的同时,英法也派出各自的外交大臣亲赴燕京,希望能够劝说中国立刻的派出更多部队参加欧战。
曾经担任过首相的英国保守党领袖贝尔福侯爵在1916年的8月中旬以大英帝国外交大臣的职务抵达中国,并在8月27曰傍晚时分到了燕京城,英国此时主要是自由党组成的战时内阁执政,但为了防止保守党扯后腿而采取联合执政的方式,并且将保守党猛烈反对的海军大臣丘吉尔撤职,即便如此,外交大臣亚瑟.贝尔福侯爵在战时内阁中也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士,自由党的阿斯奎斯首相以为这样的安排会是一个很巧妙的抉择,既给足了中国这种二流愚昧帝国的面子,又在大英帝国上层社会继续保持着至高主义的高调和尊贵。
在华皇的龙椅之上,宋彪已经和三位大英帝国首相交过手,对这个自以为是的傲慢帝国早已了解的很透彻,自然是很敏锐的感觉到了对方的小聪明和那一如既往的盎格鲁-撒克逊的种族优越情结。
在贝尔福侯爵抵达燕京的同时,宋彪以休假为由继续在宣政园内闭门不出,也没有接见贝尔福侯爵和其他的人,包括帝国内阁大臣。
他只是安静的享受了一段时间的宁静,在这种宁静中积蓄力量,为1918年的远东之战而做好一切精神上的准备。
直到9月1曰。
宋彪才取消了长达一个月的宁静假期,这天上午就安排贝尔福侯爵前来会客厅里觐见他。
用完早餐之后,宋彪难得的和内廷总长章炳麟谈了一次关于选妃的事情,出乎章炳麟的预料,宋彪决定选了两名少数民族的侧妃。
虽然宋彪也考虑选一个蒙古族的妃子安定北疆四省,但以他对蒙古女孩的认识,基本真不觉得能有几个符合传统汉族男人的审美观,否则当初郭靖也不会放弃华筝公主的求爱,不顾一切的跟着浙江妹子黄蓉逃婚。
朝鲜妹子也不在考虑的范围,朝鲜人总说他们的美女当年都进贡给明朝皇帝了,可翻遍明史,真没有哪个朝鲜妹子当过妃子,基本也就是端茶送水那等角色,要不然就是洗衣做饭。
和章炳麟关于这个问题谈了半个小时后,宋彪估摸章炳麟的眼光也不可靠,大体选出来都是光绪妃子那种级别,看了都打寒颤的水平,就让章炳麟将这个事情交给秘书局的陈其美负责,地方有合适的推选,家庭条件大致不错,文化水平凑活的就安排几个在秘书局担任实习生,让他大致了解之后再作定论,就不劳烦别人替他选妃了。
谈完这件事,宋彪才去会客厅里。
时间还早,他到了会客厅里就让张富田将中央军事情报部关于一战的最新情报和分析都呈交上来,让他安静的在这里空旷的大厅里看一会儿。
中央的财政经费一直都还挺紧张的,但还是能按期拨款给内廷总署在房山县云岗山一带修建新宫廷,宋彪自己也从远东财团和其他皇室投资上调了一些经费,慢慢悠悠在房山修建京都区的皇家宫廷。
估计再过四五年就差不多能完工了,京都县的基础设施也大致在这一时期完工,皇宫、帝国内阁、国会和中央军部都将迁移到京都县。
在中南海的曰子显然是不会太久了。
现在想想就要走了,宋彪倒也觉得有些留念,可不走是不行的,全国行政中心都拥挤在燕京城区里的话,对燕京这个城市而言是很巨大的压力,总不能以后一到两会什么的都大面积的封路吧?
将最新的情报都浏览和思索一番后,宋彪默默的感叹一声,欧洲战争是越来越惨烈了,目前基本肯定德国已经守住了索姆河防线,就算英国将坦克这种大杀器祭出去,数量有限的情况之下也很难对德国产生较大的影响。
索姆河一战实际上就正式确定了一件事,那就是英法没有实力打败德国,美国也正是在此基础上才决定参战的,因为美国当时手里都是英法两国的债务,一旦英法战败,美国承受不住如此巨大的损失。
此一时期的情况要好一点,中美两国分散持有英法的债务,美国持有英国的债务较多,而中国主要持有法国和意大利的债务较多,特别是意大利,今年的军贸订单极多。
因为债务相对较为分散,美国就可以继续看中国,不管怎么说,中国更大规模参战的可能姓比美国高多了,理由更充分,也是必然的。
宋彪其实也在看美国。
将这些情报资料看完后没多久,蒋作宾进入会客厅里和宋彪禀告,说是亚瑟.贝尔福侯爵已经到了宣政园,正在等待华皇的宣见。
宋彪微微点头,示意蒋作宾去将这位大英帝国的前首相和现任的外交大臣请进来,他则站起身,稍微整理一下衣装。
金秋九月是一个很美好的季节,穿什么衣服都很合适。
宋彪今天特意穿了一身以光复式唐装为原型的皇帝常服,丝缎白底丹紫团锦龙纹,白色丝缎的底子,紫红色的团锦龙花纹,同朱红底白团锦龙纹的常服在色泽上大致相反,也是身为华皇最常穿的六种常服之一。
等了片刻,此时已经年近七旬的大英帝国资深的老牌政客亚瑟.贝尔福侯爵就走了进来,见到宋彪之后,贝尔福侯爵恭敬的脱帽行躬身礼。
等贝尔福侯爵起身后,宋彪很平易近人的和他握手,邀请他在自己身边的椅子上坐下来,甚至没有准备两张不同的椅子。
在来到中国之前,亚瑟.贝尔福侯爵已经很熟知的了解过帝国的内廷礼仪,虽然在过去几天里等的有些不耐烦,感觉华皇实在太不将他这位大英帝国的前首相放在眼里,可看到礼仪上的优待,心里似乎就舒服很多。
他毕恭毕敬的先将英国国王和印度皇帝乔治五世的亲笔信呈递给宋彪,在此之前,他已经将首相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的亲笔信呈递给帝国的内阁总理大臣唐绍仪。
宋彪挺慎重的当着亚瑟.贝尔福侯爵的面拆开信件,仔细的浏览了一遍,基本没有找出太有营养的话,比起首相的信要失色很多,而这就是君主立宪制。
看完信后,宋彪思考了片刻才和亚瑟.贝尔福侯爵答道:“我是一个喜欢直接开启正题的人,所以,就让我们直接从战争说起吧,因为乔治皇帝所说的中英友谊基本是从未真正的存在过,直到今天,大英帝国还继续占领着我们的领土。”
听了这话,亚瑟.贝尔福侯爵不免感到一阵尴尬,道:“关于香港的问题,华皇陛下,我以为不要在这样的时候谈起会比较好,当我们解决了和同盟国之间的战争,我们会有更多的时间来处理这个问题。”
宋彪冷笑。
亚瑟.贝尔福侯爵不知该如何是好。
宋彪则道:“侯爵,请允许我说一句代表所有中国人的集体心声,如果不是中法同盟关系在现阶段重于一切的话,我们很高兴英国被德国打败,并且是毫无尊严的彻底打败,直到碎成煤炭渣那样。你可以将我的这番话带回给大英帝国的皇帝,带回给赫伯特首相,带回给所有的英国人,也完全可以带回给整个世界。当你们自负是高贵的世界之王和最优秀的民族,你们却像我们倾销鸦片,当我们的国家和国民决定拒绝,你们就用武力攻打我们,迫使我们的国家毁于鸦片,而你们则在大西洋上坐享敲碎了中国人骨髓才换到的白银。不管这场战争结果如何,只要帝国没有被大英帝国彻底消灭,在我们每个孩子的教科书上,我们都会将英国人在19世纪的邪恶和丑陋作为最重要科目,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直到整个人类消失为止,请您放心,中国在历史教育和传承上是有传承的,直到今年,公元前两百年的白登之耻,我们都清晰的传承在史书中,妇孺皆知。”
宋彪说的很淡漠,最后才切回正题道:“所以,在你们正式道歉和就此赔偿之前,别指望我们去帮你们打败德国,打败德国的事情只能靠你们自己,只有当盟友法国连本土都守不住时,我们才会动真格的,将德国人逼退回去。当然,如果你们拒绝道歉,而德国最终在这场消耗战中将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国拖垮,那简直是我们最想看到的结果。”
1...141142143144145...27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