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牧场主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陶良辰
女人出来时候,都像是炸了毛的藏獒。
嘴里嘀咕着不够卷、不够黄之类,抬手一拨头发,走起路来屁股扭动幅度,都比以往大了点。
为啥扭屁股?
不为啥,你个土包子,时髦懂不......
天空湛蓝,大团白云飘浮,被风吹动,缓慢往南飘去。
越接近城区,道路越开阔,绿树中藏着些红墙黄瓦,琉璃走兽,尽显古代皇城的贵气。
崭新的公交车里,挤的全是人,站在中间的乘客要下站,根本就挤不出去。
有人发羊癫疯似的,晃动胳膊,大喊着要下车。
韩宣还看到一个胖子,脸被挤得贴在玻璃上,整张脸已经变形。
冬天玻璃上有水雾,他最初觉得是现代主义的抽象画海报,为了增添公交车的美观度才贴上去,再仔细看看,才发现其实是人......
进入东直门外大街后,来到了三里屯,位于朝阳区中西部,是燕京著名的外国使馆区,老外基本都在这一带活动。
因此商业比其它地方繁华,能看到许多西方风格的酒吧、歌厅等。
只不过现在是白天,而且天气挺冷,路上看不到多少人,偶尔从外交公寓区里出来个老外,也是冻得瑟瑟发抖。
如今这片地区,有很多老四合院,大门对路敞开,里面几家人住在一起,孩子们在门口互相打闹。
巷子里热闹非凡,老大爷、老太婆,洗菜洗衣服的同时,互相闲聊,蹬着三轮车的年轻人叫卖:“卖煤!蜂窝煤喽!”
顿时有孩子小跑过来,替家里大人问,多少钱一块……
爷孙三人互相闲聊,红旗轿车在街上绕了不少远路。
看过故宫、天安门,从西长安街往西直走,来到了位于钓鱼台风景区的钓鱼台国宾馆。
门口是穿着军装的士兵在站岗,真枪实弹,大概是因为这次过来的人多,巡逻队伍随处可见,登记完开进去,来到十八号楼前。
有位穿着西装的胖老头,正急得跳脚,不时看看手表,他是这栋楼的负责人,早就接到从机场打来的电话,但迟迟不见有人过来。
现在看见这几辆红旗轿车,长舒了口气,满脸笑容跑来打开车门:“终于来啦,欢迎欢迎!
早上美国商务部副部长,布赖森先生,还有许多人都来问过您到没到。”
“不好意思,路上参观耽误了点时间,真抱歉......”
韩宣目光打量起门口两个圆明园的鎏金铜狮,没想到他们会把宾馆安排在钓鱼台,看样子华夏很重视这次的交流会。
等服务员带着他和爷爷、外公,来到总统套房前时候,才真正震惊了,这里以前都是给元首和总统们住的。
刚才那位胖老头笑道:“邓先生专门安排你们住在这里,韩宣小朋友,你想单独住,还是和家人一起?”
韩宣听到这称呼,心情真是日了狗......
(ps:写到国内不会写了,好艰难,资料查不到,好像很多人不喜欢看,会赶快跳过这里。)
大牧场主 第530章 后海的四合院
新华夏成立之后,中央决定在钓鱼台修建一座国宾馆,用来接待外宾。
最后建了18栋设计风格迥异的现代化接待楼,客房400多套,其中有室内网球场、游泳场、健身房等,外部保持原有古典风格,内部则改成现代化装修。
第18号楼总统套楼,是楼群中最重点、最豪华的建筑,外形是纯华夏皇帝宫殿结构,黄色琉璃瓦铺顶,处处富丽堂皇。
韩宣所见到的总统套房更是气派,使用的大床和衣橱都用紫檀木精雕而成,落地宫灯分列四周,雍容瑰丽。
卧室前的落地大挡屏,用红木精雕细刻,并配上十多幅山水花鸟画卷,营造出浓浓的华夏情调。
当中不乏一些精品国画,比如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李可染的牛、郑板桥的竹。
说起来,总统套房不适合给商人居住,但这家人是华人,而且有着中美经济交流会的官方身份,给他们最好的东西在情理之中,李家诚当初两次来燕京,也在这里住过一次。
别看郭穆州好像名声不响,但那是被老爷子光环影响的缘故,如今他的资产零零散散,加上那些古董和借给韩宣的钱,身价超过三十五亿美元。
假如他单独来华夏,是能要求和一号首长单独会面的人物,如今全华夏都找不出比他更有钱的人!
韩宣和两位长辈放置好行李后,去餐厅吃午饭。
六菜两汤,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感觉比平常的菜好吃得多。
不少大公司的高层或股东,得到消息后联合前来拜访老爷子,厚着脸皮一起蹭饭。
不一会儿功夫,十多个人围着六盘菜,服务员赶紧让人再做些过来。
这帮美国商人言语间,不时试探韩家对华夏经济的态度,在场的就老爷子和华夏高层有点联系,以为他知道内幕消息。
说最近许多国企的厂长等,莫名其妙前来找过他们,提出想要融资的想法,那价格简直低到令人发指,他们怕有诈。
韩宣听见这话,好像吃了死苍蝇,放下筷子说道:“我吃饱了,出去逛逛。”
“嗯,多穿点衣服。”他外公被这帮人的话吸引,好奇为什么会这样,一些国有企业经营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引入民间资本,没陪他一起走。
韩宣很想告诉他们,所谓的管理层收购,意味着一百万多个国有企业,二百万个集体企业,一夜之间变成了私人企业。
数千万工人被赶出工厂大门,变成下岗职工,数千万下岗工人连带数亿城镇家庭陷入贫困。
至于要引进外资,是因为外资企业不受纪委管理,股权就能落到那帮管理者自己手里了。
这是如今避不开的话题,韩宣只能躲到听不见的地方......
燕京的十二月,气温在零度左右徘徊,刚下飞机时候还晴空万里,现在天空已经转黑。
起风了。
北方冬天的风,刮在脸上像刀子一样,从有暖气的楼里出来,实在不是件舒服的事。
杰森和欧文他们穿着西装,刚出门打了个喷嚏,身体哆嗦。
站在门口的军人们,穿着厚厚的大衣,见有人来了,身形更加挺直。
韩宣对他们露出笑容,从小路向前走,来到石桥,往人工湖里看,已经结了层冰,湖中央有几只不知名的水鸟,正抖着屁股来回游。
绕着挺大的钓鱼台风景区转一圈,花了个把小时,天空突然飘起了纷纷扬扬的小雪花,落在地上没化掉。
雪越下越大,加急脚步小跑回十八号楼,外公正在门口张望。
看见韩宣回来,笑着帮他掸掉肩膀和头上的雪,对欧文他们说道:“这里很安全,你们先去休息吧。”
“没事,看看华夏以前的风景,挺有意思的。”杰森回答他。
韩宣进屋,往大厅看了看,扭头问道:“我爷爷呢?”
“开会去了,刚才听他们说这次华夏政府没有让步的想法,美国政府也不打算让步,我看这次加入世贸组织的事情要黄。”
“不管这些了。
道森,让你联系的地产中介,找到了没?”
“找到了,一位姓孙的先生,帮你选了几处房产,都是位置最好的。”道森不习惯日本和华夏的饮食,这次出来瘦了不少,面庞轮廓更加清晰,感觉变帅了点。
这让韩宣格外无语,感觉他差点就有自己帅了,开口说道:“问问他在哪,我们去接他。”
郭穆州问道:“下雪了还出门?”
“待在这里也没事干,我们是来旅游的......”
跟国宾馆的人联系好,安排两辆车出发,等开出大门后,一辆警车跟了过来。
在阜城门路口接到那位中介,下车聊了几句,问到地址,穿过平安里西大街,来到什刹海中的后海附近。
对于燕京这座无水之城来说,什刹海是非常珍贵的一片水域,由前海、后海、西海组成,与北海和中南海连通。
周围不仅有钟鼓楼、宋庆龄故居,还有恭王府这样的豪宅大院,更有燕京市民文化的代表:胡同。
可谓是气场得天独厚,关门修身,出门见海。
后海水域连着故宫龙脉,从古至今都是风水宝地,王公大臣们在岸边选址筑府造园,名人们也纷纷迁居湖畔,开始了后海边上最初的水岸生活。
因此有俗语说:“先有什刹海,后有燕京城。”
五十多岁老中介,自从看见这些人的架势,就有点颤颤惊惊。
刚才坐在警车里,向警察们打听到买主的身份,顿时面色潮红,跟打了鸡血似的。
超大生意上门,以至于下车面对爷孙俩人,说话都有点发抖:“这……这里有栋四千九百多平方的大院子,以前是一座尚书府,后来住进去四十多户人家。
最近四合院价格涨得厉害,他们不愿意住在一起了,合计着想把那栋房子卖掉分钱。
前段时间有栋300平的四合院卖了17万,他们想按这价格来,这里位置好,还要稍微高点,要价360万。”
韩宣算出一平只要七百多块人民币,乐呵笑了起来,跟以后一平十几万比起来,和白捡一样。
现在这样的大宅子还多,等以后几乎就看不到了。
打着伞踩在薄薄的积雪上,跟姓孙的中介,绕着宅子转了圈......
大牧场主 第531章 醇亲王北府
1994年燕京平均工资545块,普通居民的收入也就三百多,公务员从1989年来,五年没涨工资,干一个小时活,时薪1块1毛钱,和美国相差几十倍。
一栋4900多平的四合院,产权属于里面43户居民,总共237人,平均每家能分到8万3000多块,这在如今是一笔相当大的巨款。
何况这么多人住在一起,谁家没点矛盾,早就受够了,前段时间全体投票,除了几家不想搬的,其它都同意出售。
少数派的声音被“群众”压垮,于是联系了许多家中介,希望能找到买主。
上门来看的人不少,像这么大,位置还好的宅子,在后海附近都少,可那些人对这个价格不太满意,说是再看看,然后就没了下文。
今天王大妈出门买菜回来,发现来过自己家的老孙中介,带着两个人在外面晃悠,对墙和周围建筑指指点点。
顿时来了精神,小跑往家走,忘记脚下都是雪,一滑摔个大跟头,疼得“哎呦、哎呦~”直叫。
要是再等些年,遇到这种情况要先掏手机录像,才能上去扶。
韩宣腰包厚,不怕坑,走近扶她起来,嘴里说道:“没事吧,大妈。”
“没事,扭着腰了。
老孙,过来看房子的?”
王大妈拍掉棉裤上的雪,篮子里菜没事,但鸡蛋碎掉了,蛋清拉着长线往下滴。
如果是平时,她肯定要心疼半天,一毛钱一个呢,但现在有更重要的事。
目光打量这个穿着棉袄的老头,看皮肤肯定是没吃过苦的那种人,绝对有钱。
而且这衣服标志她看到过,一个老鹰,叫“啊你妈”还是“啊妈你”啥的,反正老贵了。
孙老头笑道:“就来看看,里面能进去吧?”
“能,快请进!有人来看房啦,都收拾下!”
大嗓门叫得韩宣脑后发麻,悄悄离远了点,进门四处观望。
这座宅子以前应该很繁华,从它宽敞的大门和高台阶就能看出来。
墙缝里留有青苔痕迹,破旧大门依稀能见到当年红漆,兽面衔环,有兽面,没了环,布满铜锈,看不清原本是什么造型。
半边门楼倒塌了,木梁被虫子蛀掉,这些都要翻新。
里面第一道院子,北边有朝南的屋子,叫做倒座。
古代通常给宾客、书塾、男仆人居住,或者当做杂间。
现在院子用红砖搭建成屋子,完全看不见当年的风采。
其它地方也是一样,韩宣没认为能买到现成的宅子,曾经再好的建筑,也抵不过岁月侵袭。
这里已经被他们改造得不像样了,除了外面那圈坚固的高耸围墙,其它都要翻新重建。
不远处的恭王府算是保护文物,这里不算,拆了也没人管。
和外公从正门走到后院小门,出去发现后面是一片菜地,再往前就到了后海边。
算算加上这片菜地的面积,能超过六千平方,韩宣问道:“这块地算是谁的?”
“公家的,没人管。”
孙老头回答,见不少住户跟出来,站在门口窃窃私语,挥手示意他们別说话。
“那我要是想买这块菜园,能买下来么?”
“应该可以,要去居委会那边问问,这栋房子……你们觉得怎么样?
虽然老了点,但位置很好,这片地方就数这栋宅子最大。”
“嗯,买,要是这片菜地卖的话,我也一起买下来……”
“好嘞!”
孙老头将这个消息,告诉那些住户,他们顿时激动到尖叫!
韩宣心想但愿以后別骂娘才好,不过如今确实只值这么多钱,没坑没抢,卖给谁不是卖。
这栋老房子位置挺好,但不是韩宣想要的那种老建筑,回到车里继续去看房子,路过恭亲王府时候,他看见王府大门,心头一跳。
要说燕京最好的院子,那肯定是这些王府无疑了。
属于保护文物,定期保养,以现在都把它们当办公地,想拆就拆、想改就改的尿性,说不定真能弄到一座。
恭亲王府肯定没用,这里做为旅游景点开放,往前探身问司机说道:“师傅,你知道这里还有王府么?”
“有啊,就在湖对岸,有座醇亲王北府。
宋庆琳故居就在那,现在是宗教事务局的办公地,想去?”
“嗯,过去看看……”
汽车慢悠悠穿行。
两边都是胡同和四合院,走在这里,像是走在历史当中。
拐弯时候,发现路边站满了人,一个老外正在和位国人打架。
车队后面就跟着辆警车,司机听见它开启了警铃,停下来等待。
韩宣打开车窗,对一位妇人问道:“阿姨,请问他们怎么了?”
这位三十多岁,藏獒发型的妇人看了看红旗长车,心里敞亮,以为又是什么官二代。
说道:“这个美国老外嘴碎,嚷嚷着说日本结束二战已经五十年了,可是燕京好像是昨天才结束战争,这不是明里暗里骂我们穷么。
有位懂外语的学生,听着受不了,跟他吵了起来,然后就动手打架了。”
“这样啊。”
韩宣见他们看见警察,还互相揪住对方头发,死活不放手。
推开门下车,听到那美国人依然在骂骂咧咧,对杰森说道:“让他们住手。”
杰森点点头,走到那美国人身边,对方还以为是同胞来帮自己的,刚露出笑脸,一拳打在了他肚子上。
“嘴放干净点,別丢我们人。”
周围路人都吓傻了,哪看过这么精彩的剧情转变,他们刚才也以为是来帮那老外的。
被杰森打了的外国人,听出他美国口音,躺在地上捂着肚子,气愤道:“该死的!你是谁!
我是美国大使馆的人!”
“怎么?想遣返我们?让国务卿过来说。”杰森耸肩,无所谓道。
这帮驻中大使馆的人,有外交豁免权,平时行事肆无忌惮,韩宣知道警察拿他没办法。
“先去医院,你鼻子流血了。”估计是同胞先动的手,怕他吃亏,韩宣拿出几张百元大钞递给他。
低头用英语对那美国人说道:“我会告诉伯恩斯先生这件事情,希望你能道歉,你也先去医院吧。”
躺在地上装死的老外,听见伯恩斯的名字,身体一抖,伯恩斯是大使馆的大使,而自己只是驻领事馆官员,不明白为什么对方会知道大使的名字。
抬起头看向韩宣,脑子里顿时冒出这次交流团里,一个特殊的名字。
赶忙爬起来,擦擦鼻血,自知理亏,等他告诉大使,不亏也要亏。
鼻青脸肿对那华人喊道:“抱歉,我中午喝了点酒,脑子不是很清醒。
医药费多少,我会赔给你,希望你能原谅!”
路人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但看见被六位外国保镖和警察围着的韩宣,知道是遇见大人物了,其中几位还认出了他,表情兴奋,窃窃私语。
“好,我原谅你了。”
那华人青年见好就收,刚才怒气上来,没忍住,正愁怎么收场呢,把韩宣给的钱还回来,“我没事,谢谢你……”
让警察別处理这件事,算成民事纠纷,韩宣坐进红旗轿车,前往醇亲王北府。
看完王府布局后,十分满意,韩宣找到宗教事务局局长,用一栋十层高的新楼,外加一百万人民币捐款,游说他把办公地搬出去,再让他帮忙安排将这栋王府使用权,转给自己。
对方义正严辞拒绝了。
当这个数字提高到两百万,楼增加到15层。
很快,局长和郭老爷子称兄道弟,拍胸口保证,这事绝对能办成……
买地买了一下午,晚上去人民大会堂开了个会,接到副主席的晚宴款待。
韩宣和外公回钓鱼台国宾馆后,收拾东西准备去旅游。
将在西单、三里屯买地的事情交给老爷子,留下道森帮忙处理买房事项,爷孙俩踏上前往西藏,追求自由和远方的火车。
至于被火车上那味道,逼到买了辆客车,继续出发的事情,不提也罢……
大牧场主 第532章 失败的旅行计划
青藏铁路正在建设,燕京如今还没有开通直达西藏的火车。
原先打算去青海西宁,到那里之后再转火车去格尔木,然后想办法到拉萨。
一个电话就帮忙办好外籍人士入藏手续,国宾馆的人安排四位在西藏当过兵的人跟随,当导游的同时,还能帮他们解决麻烦。
如今的火车卧铺上,被子和床单不知道几年没洗了,脚臭味浓郁,而且离厕所近,每当有人来解决生理问题,简直熏得睡不着。
于是这对娇贵的爷孙俩,在中途下车,从客运公司那里买了辆最好的长途巴士,开启前往世界屋脊的旅程。
至于为什么急匆匆离开,理由很简单:上门化缘人的太多。
而且一张口就是几千万、几亿,好像别人钱都是大风刮来的,不给还一副鄙视嘴脸,好像看见了什么忘祖的卖国贼。
韩宣气不过这种进行道德绑架的举动,索性拉着被缠得快要发脾气的外公,找了个观看祖国大好河山的理由,提前离开交流团,先跑了。
老爷子那边则宣布,会往自己开办在香江的慈善组织,捐赠五千万美元,用于在华夏贫困地区建造小学,其他乱七八糟的人来找,一概闭门谢客。
自己能捐钱进行慈善事业,但上门来要算是怎么回事,钱都是一分分赚回来的,欠你们钱?
而且修建政府家属区、修建办公楼这些,怎么好意思说得出口,实在是气得不行......
关于这次匆匆决定去西藏的旅行,韩宣失算了。
他先是高估了九十年代的路,即使全国各地都在建设高速公路,但有些地方依然还是土路,很难行驶。
然后高估了路边的加油站数量,有次司机开错方向,返回途中没油了,他们被困在内蒙的草原上,等一天才等到救援队伍送来汽油和食物、水。
看完被雪覆盖的无趣草原,吃着牛肉干,继续出发,在离开燕京的第四天,停下看了兵马俑。
这时的西北格外荒凉,不过风景确实是最原始的风景,还没多少人工开发的痕迹。
从咸阳市区一家古玩店里,买到个残破兵马俑,弥补外公没逛成潘家园的遗憾。
韩宣在四天瘦了三斤多的情况下,因为客车晚上没暖气,而且还有人打呼,终于病倒了。
发烧,温度不高,但是浑身都难受。
想象中美好的旅行,止步于咸阳。
中美经济交流会失败,老爷子已经去了香江。
这次带过来的大部分员工,还留在华夏处理后续事情。
当天夜里,有架飞机飞到咸阳,把他们接到阳城,那辆客车算是给四位士兵,当做报酬了。
半夜通过关卡,进入还在英国控制下的香江境内......
到尖沙咀香江洲际酒店后,医生已经在房间里等着。
检查完说没事,开了些药,留下几位医生,在隔壁房间住下,随时可以照顾他。
第二天,韩宣睡到中午才起床。
可能是接触到五星级酒店大床,而不是硬车座的缘故,感觉身体舒服了不少。
伸懒腰打了个瞌睡,抬手挠挠头,嘀咕道:“前几天简直跟梦一样……”
郭穆州正坐在窗边的圆桌旁,语气后怕:“要不是在草原上碰到那几十头狼,其实还是不错的。
只不过我年纪大了,车太颠簸,身体受不了,到现在还浑身疼,我们应该买辆房车再去。”
“不,应该直接坐飞机!
最好去西藏后,再有辆直升机。
可惜了,那边现在应该很美。
等有时间再去,下次都提前准备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