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老婆是花木兰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最后的烟屁股

    檀道济此时也是心生退意,他太被动了,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军事,他都处在被动地位,政治上他受到皇帝的猜忌,朝廷中又有大臣一直在进谗言;在军事上,他的军中严重缺乏骑兵,没有骑兵,他在面对乾军时处处被动,处处受到压制。

    檀道济思索良久说:“此时想撤只怕也不是那么容易,乾军多骑兵,我军骑兵在战斗中几乎已经消耗殆尽,此时撤退必会被乾军骑兵尾随,伺机袭扰。将士们士气已经很低落了,再被不停的袭扰攻击,稍有不慎就是全局崩坏的结果啊!”

    朱炎说:“所以在下建议留下一部驻守营地,只要拖延三五日工夫,我军主力就能撤离道安全区域,到那时撤退就很从容了!”

    檀道济叹道:“留守的这部兵马只怕会凶多吉少了!”

    朱炎沉默了一下,“此时没有其他的办法,只能壮士断腕!留守的这一部兵马拖延三五日之后可以择机突围,能有多少人回到江州就只能依靠上天保佑了!”

    檀道济思考权衡了许多,这才终于下定决心:“既然要撤,那就宜早不宜迟。传令下去,今夜连夜撤退,只是留守之兵”

    众将互相看了看,高进之站出来抱拳道:“这些年承蒙大帅不弃,折节下交,视为手足,末将无以为报,愿率本部兵马留下为大军断后!”

    薛彤站出来:“大帅,还是让末将留下来吧!”

    檀道济嘴唇颤抖,扭头过去掩饰自己的失态,“进之,你留下,一定要活着回到江州,本帅身边不能没有进之!”

    “大帅放心!”

    &n




第649章 背主
    赵俊生虽然让李宝停止追击,却没有让他带兵返回,李宝下令就地宿营。

    次日一早,李宝留下一百人打扫战场,带着剩下的两千多骑兵继续快马加鞭追杀高进之部。

    高进之手下尽是步兵,根本就走不快,高进之带着几十个兵卒突围之后在天亮时分追上了大队人马。

    当天下午申时,经过一夜和一个上午行军的高进之部在一处村庄休整时被李宝带兵追上。

    高进之得到消息之后自己和麾下四千人走不了,只能在村子前列阵迎敌,李宝用骑兵迂回包抄,以骑射不停来回袭扰,刘宋军被袭扰几次后军心崩溃,队伍混乱,李宝再带一队骑兵直接冲杀,刘宋军溃败逃入村子里。

    李宝欲带骑兵直接冲进村子里歼灭残余刘宋军,却被高进之带人堵住村子口,一连冲了两次被打退而回,李宝只好另寻办法从长计议。

    高进之就地利用村子周围的农田、沟渠、水塘和房屋围墙部署防御,防止李宝带兵从其他位置杀进村子里。

    高进之心里非常明白,守在这村子里只是便宜之计,就算乾军主力大军不赶来,李宝手下两千多骑兵就可以把他们困死在这里,所以想要活命,唯一的办法只能是分散突围。

    这天夜里,高进之召集副将和十几个幢将在村子里最大的一间房屋里商议,决定分散突围,不突围就只能等死,突围可能会死,但也可能活命。

    为了保证逃命的成功率,高进之把所有人分成四支队伍,每一支队伍七百人,他和副将各领一支队伍,另外两支队伍分别由两个幢将统带。

    子时,四支队伍分别从村子里向四个方向突围出发,但是李宝似乎早有所料,分别派人堵住了他们,一阵冲杀,打得这四支队伍不得不退回村子里,就为了这次突围,高进之又付出了八百人的代价,原本撤离时的五千人,到现在只剩下两千人了。

    李宝叫来副将说:“这些刘宋军躲在村子里,又把守了几个入口和出口,利用房屋、鱼塘、沟渠和篱笆设置防御,我军都是骑兵,想要冲进去击败他们,短时间之内有些困难,此事颇为棘手,不知你可有什么好办法”

    副将想了想说:“将军,末将认为可以劝降,这些人都是步兵,根本就跑不掉,如果他们不想死,投降是唯一的选择!就算那高进之不投降,难道他手下人也不想活命吗我们可以挑起他们的内讧,如此一来,他们的防御就不攻自破了!”

    李宝说:“你说的似乎有些道理,这样吧,先试试看,如果实在不行,咱们再想其他的办法!”

    “是,末将去安排!”

    副将骑马来到村子口,为了不被高进之安排在村口的弓箭手射到,他远远就勒马停下,双手做喇叭状放在嘴边向村子里大声喊话:“村子里的刘宋军听着,你们已经被围困了,想要逃出去难如登天,就算逃出去了也难以脱离我军骑兵追杀!你们守在村子里负隅顽抗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也会连累村子里的村民们,村民们何其无辜,你们于心何忍啊”

    “刘宋军兄弟们,大家都是有父母妻儿的,我们也不想赶尽杀绝,只要你们肯放下兵器出来投降,我家将军可以保证你们所有人的性命安全,这些年投降北朝的南朝将军和兵士们也有许多,他们一样在北朝活得很好,很多人都在北朝娶妻生子,置下了家业,也有很多人做了官,也有与从前一样在军中效力的!”

    “从前很多被俘的南朝降将和兵卒们不肯投降北朝,是因为他们认为他们不能给蛮人效力,这也可以理解,但如今我大家大王乃是正儿八经的汉人,诸位为我大王效力,又有何不可”

    “刘宋军兄弟们,如若你们不肯投降,除了葬身在此没有其他结果,如此一来,你们家中父母妻儿就再也见不到你们了;若你们愿意投降为我家大王效力,你们日后还有与家中父母妻儿老小见面的机会,这就是希望,只要有希望,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还望你们想清楚,别做遗恨终身之事!”

    村子里的刘宋军兵将们听得清清楚楚,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了想法,如果能活,谁愿意去死

    有勇气舍生取义的忠臣义士毕竟只是少数,绝大多数兵将们都只是凡人,他们从军或是被抓的壮丁,或是为了一口吃的,或是为了那么一点安家费就把自己身家性命交出去了,但他们都怕死,他们也想活着、更好的活着。

    副将走进点着火把的堂屋向高进之抱拳禀报:“将军,末将刚才清点了一下,又损失了八百人,现在咱们只剩下两千人了,而且将士们本就没有带多少口粮,逃命的时候有不少人在慌乱中遗失了粮袋,目前我们剩下的粮食只能吃两天了!”

    高进之很沉默,很冷静,他问道:“刚才乾军在外面喊话,将士们有何反应”

    “士气多少有些低落!”副将回答。

    高进之点点头,吩咐道:“你多注意一些,一旦有人有投敌的举动立即格杀!”

    “是,将军歇息吧,末将出去巡逻!”副将抱拳答应,转身走向外面。

    高进之抬头喊道:“等等,有酒吗”

    &



第650章 班师
    李宝抱拳说:“将军武勇,罕有敌手,我欲把将军引荐给我家大王!”

    高进之摇头苦笑:“自古忠臣不事二主,生死事小,声名事大,我不想死后被冠以叛逆之名,还请将军斩了我,成全我的忠义吧!”

    李宝思考了一番后对高进之说:“兹事体大,高将军之事我做不了主,还是请将军见见我家大王吧!来人,给高将军松绑,上酒菜!”

    檀道济大军撤走之后,东阳城内还剩下三千守军,赵俊生率大军抵达东阳城城下,东阳城的守军这才知道檀道济早就撤退了,守军当天就打开城门投降了,赵俊生并不血刃拿下东阳城。

    随后,他又派兵前往青州各地,各地城池纷纷望风而降,不到七八日,整个青州全部落在乾军手里。

    在这期间,檀道济带着四万人马以最快的速度南撤,抛弃了几乎所有的辎重,为的就是防止被乾军骑兵追上来。

    但是檀道济的大军在抵达开阳附近,有意绕过开阳南撤时依然遭到了高旭骑兵的突袭,檀道济大军在南撤途中无心念战,却又不想损失过大,只能且战且退,直到退到淮河以南,乾军才停止了追击。

    南朝彭城太守王玄谟当时正在与源贺大军交战,突闻开阳城被破,威逼徐州的消息之后大惊失色,连夜带兵仓惶南撤,却遭到源贺骑兵的追杀。

    王玄谟大军损失惨重,一万余人的兵力,等他带兵逃回徐州时已只剩下三千,在彭城休整了几日之后,听闻檀道济大军败退南撤,而后面乾军紧追不舍时,他就知道徐州守不住了,还不如保存实力,于是带着彭城所有兵马六千余人撤往钟离县。

    王玄谟的后撤给刘宋兖州刺史、驻守湖陆的徐遗宝和驻守谯郡的徐州刺史臧质,以及驻守长社的柳景元、庞法起和曾方平等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毕竟这些人不但要防备洛阳镇将尉眷和济州源贺的压力,如今东面侧翼也受到乾军的庞大军事压力。

    开阳城的高旭得知王玄谟从彭城撤往了钟离,于是率军进驻彭城。

    这让徐遗宝气得直骂王玄谟的十八辈祖宗,彭城在湖陆的南面,高旭占据彭城随时可以抄徐遗宝的后背,徐遗宝哪里还在湖陆待得下去,北面又有源贺大军的压力,他可不想被包了饺子,直接率军向西南方向一直撤到臧质处。

    徐遗宝一到谯郡就找臧质吵架,毕竟臧质是徐州刺史,王玄谟是彭城太守,属于臧质管辖,臧质也是一肚子火,他本是外戚,但刘义隆死后刘义康登基,他这个外戚就变成了前任,皇帝对他猜忌着呢,王玄谟又是一个善于钻营的人,深得刘义康的信任,他能把王玄谟怎么样

    南朝方面、朝廷内外、北部各州之间是一地鸡毛。

    公元四三六年的二月初五,赵俊生率军抵达了彭城,这里已经是与南朝方面势力相连的最前沿。

    不过赵俊生知道彭城一带并没有险要的关隘,也没有守军众多、城墙高大坚固的城墙,于是他下令攻城营的人征伐民夫以最快的速度把攻城器械运过来。

    同时,赵俊生派兵佯装攻打周边城池,一些守军兵力薄弱,又对乾军害怕恐惧的城池早早就投降了,还有一些守军意志不坚定的城池被乾军将领一吓唬也投降了,只有极少数个别城池坚持不投降,等到乾军攻城营的攻城器械运抵,随即展开攻城,坚守的城池也一一被攻下。

    只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到了公元四三六年二月二十,钟离县以东的淮河以北地区尽数被乾军攻占。

    赵俊生本欲继续挥师西进,拿下南朝刘宋在淮河以北的河南地区,只因军中流言一直未曾消除,将士们思乡心切,又因战事耗时日久,将士们身心疲倦,赵俊生只好下令班师。

    彭城,太守府。

    议事大堂内济济一堂,赵俊生对众将和随军官员说:“给诸位通报一个好消息,济州城已被源贺和白劲光攻下!”

    将校和官员们听闻这个消息,一个个都面露喜色。

    赵俊生继续说:“此次战事原本只是打算增援齐州、救援司马楚之,如今不但保住了齐州,还拿下了青州、济州、徐州一部分地区!战事耗时日久,粮秣和其他辎重都耗费甚巨,打到现在,将士们也是心身疲惫,本王决定班师返回幽州,关于众将士的战功赏赐之事,等到回答幽州,本王再行赏”

    众将校和官员们也觉得这场仗打到这个程度已经差不多了,都纷纷说:“大王英明!”

    赵俊生目光在众将校身上一扫而过,最后落在一个中年将军脸上喊道:“鲁将军!”

    中年将军站出来抱拳道:“末将在!”

    此人名叫鲁轨,乃是东晋幽州刺史鲁宗之的儿子,曾担任竟陵太守,东晋灭亡之后投效了后秦,后秦被刘宋灭亡之后再投降北魏,后来担任北魏的荆州刺史、襄阳公、镇守长社。

    再后来,刘宋进行北伐,长社被攻破,鲁轨率残部退回河北之地,被召回平城闲置起来,一直不得重用,后来赵俊生被封为乾王,鲁轨带着全家老小到幽州投奔,这才受到重用。

    赵俊生说道:“本王知道你早年前与刘宋多次交战,深知刘宋军的军情,本王任命你为徐州镇将、振武将军,镇守蕲城!本王给你留下一万两千兵马,由你整编成三个军,各军使由你推荐,本王班师之前报上名单!”

    鲁轨沉声抱拳答应:“臣遵命!”

    次日上午,鲁轨带着两个小兵来到太守府上交推荐的三个军师名单,赵俊生看后提笔批复



第652章 防洪涝旱灾
    为了把打铁铺子撑起来,为了购买铁矿石,高进之把自己的宝剑都给典当了。

    高进之把铁钳夹上的锄头放进火上煅烧,解下围裙在旁边水槽里洗手,转身对李宝说:“李兄请到堂屋就坐!”

    “请!”

    高进之的夫人给两人送来茶水后退了出去。

    李宝问道:“高兄,南朝发生的事情檀大帅一家和薛彤被斩之事,高兄听说了吗”

    高进之点点头,默默的喝着茶水。

    李宝说:“高兄,李某是粗人,嘴笨,但道理还是懂的,如今高兄已被南朝宣布为叛臣,就算高兄不为我家大王效力,南朝依然认为高兄是叛臣,檀大帅虽说与我们为敌,可李某还是很佩服他的,连他这样的人都被以不忠之名处斩,这南朝还有天理吗”

    高进之不说话。

    李宝继续说:“就算高兄不为自己着想,也得替妻儿着想啊,就凭你这打铁,只怕也挣不了几个子儿,如何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再说,侄儿也要了入学的年龄,你也得替他的前途想想吧”

    李宝并不擅长言辞,在高进之的家中并未坐多久就告辞离开了,但他说的几句话对高进之的影响很大。

    一连几天,高进之都在想在南朝把他列为叛臣之事,想着檀道济一家和薛彤被杀之事。

    三天后,高进之来到了王府求见赵俊生。

    “高某愿为大王效力,也可以说服那些被俘的兵将们为大王效命,只是高某有一请求,还请大王应允!”

    赵俊生笑着抬手说:“高将军请说!”

    高进之说:“高某和将士们自幼生在前朝,长在南朝,南朝虽对我等不公,我等却不能对南朝不义,请大王允许我等不与南朝为敌。征柔然、讨蛮夷、伐叛乱,高某和将士们皆愿为大王万死不辞!”

    赵俊生稍作考虑就答应了:“将军高义,本王岂有不允之理此事就这么定了!”

    高进之当即对赵俊生下拜:“臣高进之拜见大王!”

    “好好,将军请起!”赵俊生把高进之扶起,稍稍思考一下对他说:“本王封你为云麾将军,出任左中郎将一职,三日之内必有王府官差上门宣读任命!”

    “多谢大王!”

    次日一大早,就有王府的官员带着一队兵卒来到了高进之的家中,向他和家人宣读了赵俊生的任命和册封,除了把这座宅子的地契带给他,还赏赐给他十万钱、十金、锦缎十匹,让他在三日之内上任。

    中郎将有四个,分别为前后左右四个中郎将,各领一军把守蓟城一方,是蓟城的四方屏障,相当于一军军使,却又比一军军使地位要高得多。

    有了高进之的出面,上万名南朝俘虏也投降,接受了改编,这些南朝兵将都是汉人,为了掌控这支兵马,赵俊生派了一些汉人军官当任这支军队的将校。

    南朝方面并未因为这次战事损失惨重而恼羞成怒再次发动北伐,实际上刘义康的皇位并不算坐得很稳,他的侄儿刘骏在颍川被部将们很拥戴,统兵两万,实力强大,刘义康要防备侄儿们夺他的皇位,这次北伐兵力损失颇大,钱粮耗费无数,他短时间之内已无力北伐。
1...209210211212213...377
猜你喜欢